回覆列表
  • 1 # 國寶272239781

    崇禎是無能為力了,大明氣數已盡。換成朱元璋又能怎麼樣。而且崇禎是個好皇帝,就以為明朝滅亡了說他無能是不公平的。

  • 2 # 一葦說

    晉孝武帝司馬曜,被妃子活活捂死,妃子還沒被追究,這算是眾叛親離吧?這貨十一歲登上皇位,頭幾年朝政一直都被親戚把持,雖然在十五歲的時候朝政已經歸還於他,但實際上掌控全域性的並不是他,直至二十五歲左右的時候,他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親政。

    可惜這位司馬皇帝並不珍惜來之不易的權力,天天沉迷酒色,左右大臣很難見上他一面。而且還嘴欠。

    話說他三十來歲那年,和張貴人一起喝酒。張貴人是有名的千杯不醉,孝武帝就不一樣了,這個人很容易喝高,很容易喝高還非要跟張貴人對標,結果喝多了嘴又欠,喜歡刺激別人。

    那天真喝多了,就開張貴人的玩笑。人家怕什麼,他嚇唬人傢什麼。他跟張貴人說,你這麼老,又生不出孩子來,我不喜歡你了,準備把你廢了,再找個年輕的。妃嬪被廢,不是說革職那麼簡單,基本等於判了滿門的死刑。張貴人心裡很著急,司馬曜一看她不高興了,更加開心,愈發肆無忌憚地刺激人家。

    張貴人心說,反正我也活不了了,乾脆死之前把你弄死吧。趁著皇帝喝得爛醉,用被子把他給矇住,活活把他給憋死了。

  • 3 # xuhao1993

    感謝悟空邀請,與那些昏庸無能的皇帝相比明朝崇禎皇帝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好皇帝,他在位時,勤苦辛勞天天按時上朝理政,操勞國事。但是由於治下官員拉幫結派,互相傾軋爭權奪勢,導致農民起義不斷。加上後金女真部落興起,不斷的覬覦中原大地。所以大明朝到了崇禎手裡已經是風雨飄搖了,就好比一個病入膏肓的人,再好的靈丹妙藥都已經不起作用了,只有苟延殘喘了。最後只落得眾叛親離上吊自殺了。

    還有一位皇帝是後梁末帝朱友貞即位不久,就遭到了後唐莊宗李存勖的進攻,朱友貞錯用奸臣,與後唐交戰多次大敗。李嗣源率領大軍逼近後梁都城,朱友貞眾叛親離,最後讓自己手下殺死自己,手下不忍最後雙雙自殺而死。

    朝代更替是歷史大勢,不可逆轉,唯有得民心者的天下,所以說我們多讀歷史,多瞭解民間疾苦。

  • 4 # 燕凌筱

      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君王,最悲劇的莫過於大明末代皇帝崇禎朱由檢,李自成的平民革命軍攻陷大明首都北京之日,崇禎皇上去煤山上了吊。更具悲劇的是:皇上去煤山上吊時,文武大臣不但沒有一個追隨他,還爭先恐後去迎接革命軍首領李自成,想在新朝謀得一個能繼續貪汙受賄腐敗的官位。

      他崇禎皇上臨終前的眾叛親離可謂前無古人!身邊只有一個地位卑微的小太監,崇禎皇上孤家寡人到了如此地步,是不是因為昏庸殘暴在帝王家族空前絕後啊?崇禎皇上雖然算不上治世明君,但勤政和責任心卻是沒得說的。

      和那些翫忽職守不知責任為何物的懶皇帝相比,末代皇上朱由檢可謂盡職盡責,朱由檢在位時的勤苦辛勞甚至超過前三位皇上。不但天天按時上朝理政,還加班加點操勞國事。可朱由檢的勤政盡責卻結出了苦澀的惡果,不但給國家人民帶來了空前災難,也給朱姓皇族帶來屈辱的滅族大禍。

      朱由檢的“力道”用錯了方向!華人都知道“南轅北轍”的典故,崇禎的勤政離他想要達到的目標就越遙遠。陷入了類似的悲劇,因為“力道”用錯了方向,那麼他越勤奮辛勞越盡職盡責,就離治國安邦的目標越遙遠,最終給國家和自己的家族帶來滅頂之災。

      可以將明朝滅亡的原因分為內因與外因兩個要素,內因是階級矛盾日益激化而使衣食無著的農民奮起反抗,外因則是驍勇善戰的新興女真貴族發起了以覬覦中原、奪取天下為最終目的的公然挑釁所致。

      張居正等人改革失敗後,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的權鬥日益激烈,階級矛盾更是空前尖銳,民眾的武裝抗爭此起彼伏,大明朝野戾氣橫生,對立情緒難以消弭。黃仁宇先生認為,崇禎登基稱帝時,正值氣候地理變遷上的小冰河期,中原、西北一帶地震、水災、旱災、雪災、雹災、蝗災、瘟疫不斷,特別是一貫苦寒貧瘠的陝北,赤地千里,人民賣兒鬻女,無以為生。在這種絕望的情形下,農民起義、邊兵譁變的事件更是日日上演,漸成常態。

      崇禎皇上在位時差不多每年都要殺一個兵部尚書,可想當的人依舊排起望不到頭的長隊。 在一個腐敗無孔不入官場已經無淨土的末世帝國,奉命反腐的各級監察官員多數也墮落成了大貪官。他們反腐的目的不是為了淨化官場,而是為了向問題貪官索取賄賂,最後越來越貪。

      到了崇禎統治後期,朱由檢幾乎開罪了大明帝國朝野絕大多數臣民,淪為空前絕後的孤家寡人。一是官僚隊伍恨他!因為他一方面堅守只能造就貪官的官吏人事體制不動搖;一方面又無情大殺貪官。官員不貪汙就無法在官場立足;貪汙又容易招來殺身之禍?這是什麼事啊?

      二是平民百姓恨他!把民眾當賊來防,各級官吏敲骨吸髓盤剝草民欺男霸女,民眾民不聊生。不恨他才是天大怪事。三是知識分子恨他!不讓他們說真話,禁絕任何良心聲音,動不動就汙衊他們為“漢奸賣國賊”?知識分子能理由愛他嗎?

      李自成革命軍打進京城前,崇禎皇上在金鑾殿上請求臺下的文武大臣,捐款給守城的軍隊發餉抵抗農民軍,結果百官紛紛哭窮,最後只弄到可憐的一百萬兩?李自成大軍兵臨城下時,長達五個月未發餉的大明城防部隊霎時叛變,象鋼鐵一樣鑄成的北京城沒經過戰鬥就告陷落。

      李自成革命軍把大明那些在崇禎金鑾殿上哭窮的文武百官抓來,一個晚上就敲出七千萬兩!最後的時刻來臨時,崇禎皇上孤零零一人去煤山上了吊?

  • 5 # 惜緣小歷史

    前半生勵精圖治,後半生寵幸伶人,致使身死國滅,今天就來扒一扒他的傳奇經歷!

    三箭鞭策英明主

    天佑五年(公元908年),後梁太祖李克用染病即將辭世,將李存勖喚至床榻前賜其三隻箭:一箭為征討劉仁恭盡取河南之地用,二箭為攻打契丹報背後插刀之仇用,三箭為剿滅朱溫成就霸業所用。從那以後,每次上朝前都要去太廟瞻仰那三支箭,並向父親李克用報告事情完成的進度!

    天佑八年(公元911年),劉仁恭被其子劉守光囚禁自立為帝,國號大燕定都幽州。同年12月,李存勖為報第一支箭,特意命周威德出兵飛狐口(今河北蔚縣),聯合成德鎮、義武鎮一起討打劉守光。遭圍困無路可走的劉守光只好遣使去洛陽請求朱溫援助。雙方在棗強形成了拉鋸戰,然而朱溫這方兵精糧多適合持久戰,而李存勖這邊只能速戰速決。熟讀兵法的李存勖經過一番冥思苦想之後,決定派遣史建瑭與李存審化裝成朱溫軍,和放牧的人走在一起。最後騙開守門的賀德倫,導致朱溫急火攻心因病而退兵!

    回到洛陽後的朱溫竟然被其子朱友珪弒殺,攻打劉守光的同時,也將第二支箭的仇也報了真是大快人心!經過棗強會戰後的劉守光已是元氣大傷,最後在燕將李暉納土投降之下,劉守光及劉仁恭父子被李存勖梟首於太廟之前,以慰李克用在天之靈!

    至此還剩最後一箭之仇未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天佑十四年(公元917年),壽州刺史盧文進引契丹軍南下,圍困周威德於幽州城內。沒曾想所向披靡的契丹,白天要與守軍對峙,夜晚還要忍受守軍騷擾。這正是周威德的疲敵之機,將軍士分成兩班,一班白天叫陣,夜班休息,另一班晚上出城偷襲,白天休息。如此反覆之下,契丹糧草將絕士氣低落只得北逃!

    經過前期的南征北討與發展經濟,志得意滿的李存勖於同光二年(公元923年)登基為帝,國號唐,定都與洛陽,史稱後唐!然而僅僅過了兩年,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就身死國滅了,至於原因下文詳說!

    眾叛親離霸業碎

    伶人者,古之藝人也,以彈唱說拉為生。而李存勖的敗亡皆因於太寵幸他們。致使拖欠軍餉,貶謫良吏有事為證!同光四年二月,擢升伶人出身的景進為銀青光祿大夫,他的職業就是給李存勖蒐集梨園的趣事秘聞,搜刮全國的伶人貢獻給李存勖以求升官發財!據《五代史》記錄“以樂人景進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守禦史大夫。進以俳 優嬖倖,善採訪閭巷鄙細事以啟奏,復密求妓媵以進,恩寵特厚。魏州錢穀諸務, 及招兵市馬,悉委進監臨。孔謙附之以希寵,常呼為“八哥”。諸軍左右無不託附, 至於士人,亦有因之而求仕進者。每入言事,左右紛然屏退,惟以陷害熒惑為意焉”。

    結局就是大批將領不感李存勖之恩德,都紛紛擁戴李克用之養子李嗣源。最後無兵將可用的李存勖只得親臨汜水關(今河南滎陽)督戰,遭到被同樣為伶人出身的郭從謙反叛,中流矢而死!

    嗟乎,本來是一代雄主,竟因玩物喪志不聽忠言,最終身死國滅,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令人不得不深思!

  • 6 # 仁者厚德載物

    明朝的崇禎帝朱由檢自毀長城,冤殺了抗金名將袁崇煥孫元化等讓明朝將領人人自危離心離德,投降後金暨滿清的明朝將領層出不窮,最終導致明朝滅亡,中國歷史上比崇禎帝朱由檢結局更慘而且更無辜的皇帝大有人在。

    首先是新朝的開國皇帝王莽。王莽的新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透過和平方式取得天下的知識分子政權。王莽是西漢外戚,王莽的姑母王政君是漢元帝皇后,王莽的女兒王嬿是漢平帝皇后。王莽是透過慷慨大方樂善好施獲得王公貴族平民百姓的一致擁護而取代西漢被擁戴為新朝皇帝。

    王莽建立新朝以後,大力推行改革,廢除奴隸,實行土地國有,試圖緩和社會矛盾,恢復古代天下大同的儒家理想社會。

    新朝皇帝王莽像明朝崇禎帝朱由檢一樣勤政愛民,節儉自律,可惜王莽不善於用人,又急於建功立業開疆拓土,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加上天災人禍,天下大亂,最終68歲的新朝開國皇帝王莽僅僅在位15年就眾叛親離,被亂民殺害,新朝皇帝王莽的結局比崇禎帝朱由檢更加悲慘,王莽的遺體被亂刃分屍,王莽的頭顱被人當球踢,舌頭也被人吃掉。

    其次是金朝的亡國之君金哀宗完顏守緒,金哀宗即位後勵精圖治,打擊貪官,重用忠臣,與西夏改善關係,停止與南宋的戰爭,全力抵抗蒙古,試圖挽救四面楚歌的金朝。

    完顏守緒重用金朝名將,也取得了對蒙古戰爭的一些勝利,可惜他的對手蒙古首領窩闊臺拖雷等過於強大狡猾,三峰山一戰拖雷帶領的四萬多蒙古軍居然大勝三十多萬金朝軍隊主力,金朝名將大多數戰死,金朝軍隊傷亡慘重精華損失殆盡,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金朝最終被蒙古軍與南宋軍夾攻包圍在蔡州,金哀宗完顏守緒眾叛親離,自殺殉國,比崇禎帝更慘的是,金哀宗的遺體被蒙古與南宋分成兩半,一半歸蒙古,一半歸南宋。

  • 7 # 老王春秋觀史

    歷史上還有哪個皇帝像崇禎一樣眾叛親離的麼?說實話,崇禎皇帝接手的明朝就是一個爛攤子,經過上幾任不作為的皇帝的統治,到崇禎的時候明朝還能存在已經是個奇蹟了。崇禎可以說是一個勤政的皇帝,但在明朝末年那樣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崇禎的勤政卻沒有用在點子上。信任你那是什麼都依你,都給你,像對待老爹一樣,不信任你就像是對待仇人,殺的殺,貶的貶。最後李自成攻破北京,大臣都逃的逃,投降的投降,最後眾叛親離的崇禎只有一個忠心的太監王承恩陪伴著吊死在煤山。

    歷史上最後眾叛親離的皇帝有很多,但原因大都不同。就像唐朝的唐中宗李顯,就是一位眾叛親離的皇帝,為什麼說他眾叛親離呢?因為家人都背叛了這位皇帝,還能說他不眾叛親離嗎?

    母親武則天奪權,算是背叛

    武則天是唐中宗的母親,李顯是李治和武則天的兒子,李治當皇帝的時候李顯被立為太子,可以說作為唐高宗李治的第三個兒子,本來是對太子之位是沒指望的。可是他的兩個哥哥李弘和李賢的一死一廢,這太子的位子幸運的落到了李顯的頭上。等到高宗李治去世後,李顯坐上了那萬人矚目的皇位。

    可是李顯也太庸弱無能了,在那個位子上僅僅呆了55天,就被自己的母親武則天給廢了,被廢為廬陵王的李顯也給武則天趕出了長安,而且被軟禁在均州、房州達十四年之久。在這期間只有妻子韋氏和他相依為命。

    等到武則天在狄仁傑的勸說下,重新確定繼承人的時候,李顯才被想起來,重新被立為太子。等到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還位給李顯,李顯第二次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這中間已經是過去了21年之久。

    曾經相依為命妻子韋氏也背叛了李顯

    李顯被母親武則天從皇帝的位子上拉下來,被廢為廬陵王后,在幽禁的十四年中,一直是韋氏陪伴著他,兩人可以說是同甘共苦,相依為命的度過了心驚膽戰的十四年。多年的相依為命,也使得李顯對韋氏的感情非常深。李顯曾經向韋氏許願,如果有一天能夠重見天日,絕不會辜負了韋氏。

    李顯也確實做到了。等到李顯第二次成為皇帝后,馬上封韋氏為皇后。而且不顧眾臣的勸阻,追封韋氏的父親為王,這在以往唐朝的歷史上可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不僅如此,還允許韋氏參政,好像李顯已經把自己的母親是怎麼奪取唐朝的江山事情給忘得一乾二淨。可見李顯對於陪著自己同甘共苦十四年的韋氏的情深意重。

    可是韋氏卻讓李顯失望了。成為皇后的韋氏母儀天下,風光無比的同時,獲得了李顯准許其參與朝政的資格後,嚐到了權利的滋味,更加的是欲罷不能。韋氏和兒女親家武三思相互勾結,結成了一股龐大的政治勢力左右了朝政,就連李顯都無可奈何。不僅如此,韋氏還和武三思這個自己女兒的公公鬼混到了一起,給李顯頭頂上戴了一頂綠油油的帽子,徹底背叛了李顯。

    兒子造老子的反,又是背叛

    李顯有四個兒子,老大李重潤由於得罪了被武則天寵信的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倆,結果被張易之誣陷,被逼自殺。老二李重福被自己的皇后誣陷,貶任濮州員外刺史,沒多久又改任均州刺史。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唐中宗李顯大赦天下,所有流放的人都放還了,可是李重福卻是個例外,一年後,李顯去世,老四李重茂即位,但也是一個傀儡,被李隆基發動兵變推翻,李重福也隨即在東都洛陽叛亂,兵敗身死。

    相比老大,老二,老四,老三可是真真正正造自己老子的反。在韋氏和武三思執掌朝廷大權的情況下,被立為皇太子的李重俊成為了韋氏和武三思的眼中釘,由於不是韋氏所生,因此經常受到猜忌。就是其妹妹安樂公主也是稱之為奴。地位受到威脅加之不堪忍受羞辱,李重俊反了。

    公元707年七月,李重俊與李多祚、李承況、獨孤禕之等人發動兵變,先是誅殺了武三思父子,接著攻打宮城,被阻於玄武門,最後由於士兵倒戈,兵敗逃亡中被部下殺死。

    女兒和韋氏一起下毒毒死李顯,女兒也背叛了

    李顯的女兒李裹兒也就是安樂公主是李顯和韋氏在前往房州的途中所生。由於是在困苦中所生,因此李裹兒很得李顯疼愛。李裹兒嫁給武三思的兒子後,大肆買官賣官,干預朝政,曾經宰相之下的官員都是出自其門下,可見李裹兒的權力慾望是多麼的強烈。不僅如此,李裹兒還想成為皇太女,好等老爸李顯歸天后效仿其奶奶武則天過一把皇帝癮。而同樣經過權利的薰陶,對權利愈發渴望的韋氏也一樣,想成為武則天第二。

    就這樣,這對兒母女合夥給李顯下毒,堵死了唐中宗李顯。一個是李顯的皇后,一個是李顯的女兒,窩囊的李顯就這樣死在了自己的親人手中。

    被親人背叛,可以說是最殘忍的背叛,像李顯這樣的皇帝你說算不算眾叛親離?不僅是眾叛親離,可以說是皇帝中最慘的眾叛親離了。

  • 8 # 老王來談古說今

    老王談古今,讓我來回答。

    縱觀中華歷史五千年,歷朝歷代不斷更迭,有的皇帝成就千秋大業,但也有些皇帝眾叛親離,最終的下場是相當的悽慘,比如像大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皇帝臨死前陪在他身邊竟然只有一個太監,自盡於煤山的一個歪脖子樹上。其實要說慘,崇禎皇帝還不算最慘的,唐朝有一位皇帝絕對是最慘的,沒有之一。

    他就是唐中宗李顯,他出身顯赫,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是他母親,唐高宗李治是他父親,唐睿宗李旦是他弟弟,唐殤帝李重茂是他兒子,唐玄宗李隆基是他侄子,這樣的家族規模是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因此他也得到了一個幽默的稱號:六位帝皇王。

    那麼為什麼說唐中宗李顯是最慘的呢,那要從他的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來說起。

    母親奪權。李顯是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第三個兒子,按理來說是輪不到他當皇帝的,但他的兩個兄弟李弘和李賢都被武則天殺了。唐高宗李治去世之後,李顯繼位。可惜李顯在龍椅上屁股還沒坐熱,不到一年時間就被他的目前武則天給趕下位了,從皇帝李顯變成了廬陵王李顯。接下來他的皇位被他弟弟唐睿宗李旦所接替,說到底李旦也沒有做皇帝的命,同樣也沒做多久皇帝的位置,就被武則天拋棄了。她的兒子們殺得被殺、流放的流放,最後武媚娘也是靠鐵血手段,才算苦盡甘來當了皇帝。

    兒子造反。李顯在廬陵王這個位置苦苦熬了二十年,終於熬死了母親武則天,李顯又重登皇位,還是唐中宗李顯。李顯一生共有四子,一個個都是“人中英傑”。大兒子李重潤因為嘴賤在背後討論皇祖母武則天的私生活,被武則天杖責而死。(ps:在權利面前,什麼親情、愛情、友情一切都是浮雲。)二子李重福、三子李重俊則先後起兵造反拆他老子的臺,氣的唐中宗李顯吹鬍子瞪眼。小兒子李重茂則在他死後繼承皇位,被韋氏扶持為傀儡皇帝,沒多久也被人推翻了政權。總之四個兒子沒一個省心的。

    妻子出軌,被戴綠帽子。當初李顯被貶為廬陵王的時候,是他的正室夫人韋氏一直陪在他身邊,不停的安慰他,陪他度過最難熬的那段時光,以至於李顯發誓:如果他登基後,必定隨韋后做任何她想做的事。後來武則天病逝,李顯終於有出頭之日了。李顯登基後,對這個妻子算是感恩感德,萬般溺愛。韋后也開始了自己驕奢淫逸的生活,和大臣武三思混在了一起。李顯知道了也毫不在意,反而和武三思稱兄道弟,封他為大功臣。總之李顯是戴了一頂綠得發亮的帽子。

    被至親謀殺。要說遇到前面三件事,李顯已經夠慘了,但是他還是遇上了最慘的事,被自己最親近的人所殺死。前面說了,李顯重新登基後,對韋氏萬般寵溺,終於讓韋氏嚐到了權利的滋味,韋氏也想相仿武則天,自己登基為帝,成為第二個女皇帝,於是韋氏聯合同樣有野心的安泰公主李裹兒一起給李顯下毒,就這樣李顯結束了他悲慘的一生。

    大家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事實也確實如此,權利可以使人變得殘忍。李顯雖然兩度為帝,但是他的一生是悲慘的,前半生活在武則天的陰影下,後半生同樣活在女人的陰影下,只是換了一個人而已。其實李顯做皇帝做到這份上,還不如一個平民百姓活的輕鬆。

    回答完畢。

  • 9 # V587累

    朱元璋在位時期,一心培養自己的長子朱標,希望他將來能承襲大統,可是太子朱標天不假年,在37歲的時候就突然病逝,讓朱元璋老來悲痛,白髮人送黑髮人。皇位繼承人死了,朱元璋只好在挑選一位做繼承人,他不想打破自己定下的長子即位法則,於是將其他兒子排除在外,挑選了長子朱標的長子朱允炆,做了皇太孫。這也為朱元璋死後明王朝的動亂埋下了伏筆。

    朱元璋死後,年僅21歲的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稱帝,年號為建文,史稱建文帝。在沒有即位之前,年輕的朱允炆就對叔叔們權力過大而擔憂,曾屢次隱晦地向爺爺朱元璋表達的自己的想法,可是卻沒有得到認同。因此,朱允炆在剛即位的幾個月中,就開始考慮怎樣增強自己的皇權而同時削弱叔叔們的權力,並且成功利用或有或無的罪名對那些勢力較弱的叔叔採取了行動。周王朱橚是第一個倒臺的,接著是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一年之內朱允炆將五個舉足輕重的叔叔廢黜,燕王朱棣便成了下一個目標。

    朱允炆認為燕王朱棣是他最棘手的敵人,因此在行動上很小心謹慎;可是,這樣一來反而給了燕王朱棣集結部隊和作準備的時間。此後不久,燕王朱棣誓師抗命,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開始了長達三年的軍事鬥爭。

    在靖難之役剛開始的時候,燕王朱棣並沒有兵力上的優勢,而朱允炆則有一支三倍於燕王軍隊的常備軍。但是,隨著戰爭時間的延長,朝廷指揮不當、兵力孱弱、內部鬆懈的缺點嚴重影響了戰局,一路節節敗退,許多將領投降了燕王朱棣。朱允炆在位的第4年,燕王軍隊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京師遂破。燕兵進京之後,在一片混戰中皇宮大院起了火。當火勢撲滅後在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據太監說這些是皇帝(朱允炆)、皇后和他的長子朱文奎的屍體。後世之人評價朱允炆說,他年輕有為,革除了朱元璋時期的很多弊政,是一位仁德之君,卻因為削藩一事,鬧得眾叛親離,被親叔叔趕下了臺,實在令人同情。

    此後,燕王朱棣登位稱帝,將忠於朱允炆的大臣剝皮的剝皮,下油鍋的下油鍋,把他們的女眷罰到教坊司當官妓,實行殘酷的“轉營”,即輪流送到軍營中去,一個女子每一日一夜要受軍士們的凌辱。朱棣採用暴力手段,透過殘酷鎮壓異己勢力,使得自己的皇位逐漸穩固。但朱允炆的下落終成為一件懸案,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後來對他抱同情心的歷史學家們都說他喬裝成和尚逃離南京。當時官方的記載當然只能說皇帝及其長子已死於難中;否則,燕王朱棣就不可能名正言順地稱帝了。朱允炆最後的真正命運仍然是一個謎。

  • 10 # 秉燭讀春秋

    歷史上的隋煬帝楊廣和崇禎一樣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最後被叛將亂軍殺死了。

    楊廣和崇禎一樣是歷史上備受爭議的皇帝,說楊廣好和壞的人各持一端。

    楊廣取得的政績,恰恰是隋朝滅亡的禍根。比如修建大運河,大運河到現在還造福於兩岸百姓,然而當初修建大運河,老百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楊廣為了趕進度,層層加碼,官吏鞭打勞工整日勞作,一半以上的勞工被折磨而死。兩岸的壯勞力都被抓去修運河,田地出現了荒蕪。正好這一年大旱,餓死了許多人。

    不是指責楊廣不能開挖大運河,而是說他不應該把大工程集中在一階段進行,修完運河,緊接著遷都修建洛陽宮。

    楊廣修洛陽皇宮動用了170萬人,比秦始皇修建阿房宮所用的人數多出兩倍多(修阿房宮動用了70萬人)這樣就造成了老百姓沒有喘息的機會。

    又如他不顧隋朝國情三徵高句麗,三次都徒勞無功。尤其是第二次,楊廣動用了全國兵力——115萬人馬,民工一萬人,準備了一年的時間,結果一交手就失敗了。

    三徵高句麗,耗盡了隋朝多年的積蓄,造成了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的局面。就在此時,楊廣的手下督糧官楊玄感乘勢起兵反隋,迫不得已楊廣撤兵對付楊玄感。

    結果楊玄感不敵敗逃,楊廣追究責任,冤殺了3萬餘人,流放了六千餘人,楊廣甚至把接受楊玄感賑濟的老百姓也殺了。

    楊廣摁下葫蘆起來瓢,他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官吏橫徵暴斂,所有一切,不可避免造成了18路反王,36路煙塵造反的局面。

    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楊廣心煩意亂,想到揚州行宮躲心靜,於是帶著蕭皇后及護衛軍去了揚州(江都)。

    楊廣到了揚州後,不是積極備戰消滅義軍,而是讓手下挑選美女供他淫樂,玩夠了就喝酒,整日醉生夢死。

    此時楊廣已經感到了末日來臨。每次喝的醉醺醺攬鏡自照喃喃自語道:“好頭顱,誰當斫之?”他的大臣和蕭後勸他要振作起來,剛說兩句,楊廣早已進入了夢鄉。

    渾渾噩噩的日子又過了一年,此時長安已經被李淵佔領,他立了一個傀儡皇帝——楊廣的孫子楊侑,當然楊侑只不過是一個過渡,時機成熟李淵就會殺楊侑自立為帝。

    楊廣心想,長安是不能去了,一國不能二主。他也不想回洛陽了,打算繼續往南遷都,遷到南京的丹陽宮。

    楊廣只想自己,他老婆孩子在身邊,有酒有美女,他就沒考慮這些護衛軍的感受。這些人都是關中士兵,老家都在西安,這些士兵不想去南京,於是紛紛逃跑。

    此時護衛軍將領元禮、裴虔通等人利用士兵怨恨情緒,推舉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領,陰謀發動了兵變。

    楊廣被叛軍捉獲,他打算飲毒酒自盡,說實話,楊廣要是有種早就飲毒酒自盡了。現在走投無路要自殺,哪有這麼容易啊!果然宇文化及說,“你這樣死的太輕鬆了,不許”。

    說完宇文化及取過士兵的一張弓,用弓弦勒死了楊廣,死時50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手機關機了還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