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不是像一些人說的流行音樂是垃圾?
4
回覆列表
  • 1 # 張呂愛

    個人認為 顧名思義 流行音樂 流行時候很火 就像江南style 老鼠愛大米 只適合當時年代 隨著年代不斷更新 流行隨之而來 而古典將是永恆

  • 2 # 阿然的小貓咪

    當下的流行音樂其實是朝向一個好的方向發展的,可惜的是大眾愛聽的音樂在流行音樂中是屬於中下等次的。

    其實這個問題,我在別的回答裡也曾說過一些零零散散的。

    現在抖音之類的app大火,加上大眾音樂審美的問題,這樣的作品在這種app裡傳播得更廣。

    周杰倫之前那張專輯,已經被無數人評價過,《土耳其冰淇淋》是負責作品內涵深度的,而《告白氣球》是負責傳播廣度的,也的確,大眾更喜歡的是《告白氣球》這樣旋律性強、沒啥內涵的情歌……

    舉這些例子,我是想說,當下的流行音樂的確是有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垃圾作品在拉低人的音樂審美。

    很可惜,但這是沒辦法的事實,我們只能期待會有更好的作品出現,會有更多像周杰倫這樣的人,將華語樂壇的流行歌曲引到更完美的路上去。

  • 3 # 兔老師

    用音樂和飲食做一個簡單的類比,就知道該怎麼正確地看待流行音樂了。

    炸雞,漢堡是不是人氣很高的,成功的流行食物?是。

    炸雞是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食物?不是。

    廚師學校會不會只學炸雞,漢堡?不會。

    炸雞好不好吃?好吃。

    喜歡吃炸雞low不low?不low。

    自己喜歡吃炸雞,並要求廚師學院都來學炸雞,否則就是垃圾廚師,合不合適?不合適。

    喜歡吃米其林餐廳,並鄙視吃炸雞的人對不對?不對。

    學過一點點廚藝,就鄙視吃炸雞的人對不對?也不對。

    喜歡吃米其林的人更高雅麼?完全沒有。

    米其林餐廳比炸雞高在哪裡?高在廚師水平,和食客的好壞無關。

    米其林大廚做的炸雞一定比肯德基的好吃麼?不一定。

    所以,流行音樂並不是垃圾。雖然確實有一部分流行音樂僅僅因為通俗易懂而流行,缺乏足夠的內涵;但也有不少流行音樂有著極高的作品水平。而且,流行音樂也承擔起了普及音樂審美教育的功用,讓人們不管學沒學過音樂都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美。

    而現在我們所認為更“高階”的古典音樂,其實也只是千百年來大浪淘沙所留下的精品,所以平均水平確實會比流行音樂更高;但拋開這些因素,每個時代也有不少平庸的古典音樂作品。所以僅僅因為一首作品是“流行音樂”就加以否定,是不對的。

  • 4 # 國病

    今天的流行樂走入了一個很大的誤區。

    記得譚維維參加《蒙面歌王》節目時,有一期音樂製作人就反對譚維維唱《一生所愛》,認為這個歌不接地氣、不夠洋氣。譚維維堅持要唱,最後成了另一個版本的經典。

    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發現,中國流行音樂業內人的思維其實是走入歧途了。他們根本沒有花精力去好好研究中國受眾市場,而是一味地以個人理解去追求國際接軌。說白了,還是媚洋心態使然。很多歌手盲目模仿西式唱腔、嗓音,可是這裡有兩個很大的問題,一是人種差異口腔共鳴不同,二是西式味道未必適合我們。是可以學一些,但終歸還是得回到自己適合、習慣的方式上來。你看嘻哈很熱鬧,但就是沒有一首真正紅了歌。在眾多追逐時尚年輕人的簇擁下,儼然就成了熱鬧有餘,產出不足。

    看看這些年火了的歌曲,你會發現音樂業內人的認知方向完全錯了。這幾年火了歌曲有兩個必備特點,就是中國味和歌詞為王。《悟空》是不是既有中國味,又是歌詞為王。眼下抖音裡火得這首《生僻字》如何?毛不易的歌曲不僅歌詞為王,而是《消愁》有律詩的意境,我很喜歡他的那首《項羽虞姬》還有戲曲味道。

    還有一類歌曲也火了,就是東北人的兄弟江湖情。兄弟文化是後世漢文化的一個特色,港劇裡比較多。東北這個地方與關內有一個很大不同就是,東北還充滿了那種江湖氣息的兄弟文化。所以《我的好兄弟》、《我們不一樣》這樣的歌曲也火了。張韶涵上《歌手》唱了一首藏味的《阿刁》又翻紅了。還有譚維維的《華陰老腔》。有的人可能會說這裡面有的歌曲音樂性不足。但問題是你都不接地氣,音樂性足又有什麼用?難道你是邁克爾傑克遜,可以全球無國界喜歡?只有極少量的音樂是可以超越國界的。人類對藝術欣賞的差異最小,但不等於不存在差異。音樂的顏色、味道、口味上其實是有很大差異的。那些說中國味歌曲不接地氣的業內人反而自己是不接地氣的。

    結石姐唱得好不好?當然好,可是唱過之後你能記住多少?因為沒有共鳴嘛。嘻哈音樂也有這個問題,他們那麼注重模仿,把人家生活的場景也帶過來。汽油桶、昏暗的地下室、停車場,這些是我們的生活內容嗎?你生活裡沒有如何產生共鳴呢?戴大金鍊子是土大款的做派,穿碩大不合身的衣服等等這些都是脫離了我們自己生活的。尤其喜歡這類元素的學生根本生活裡也就沒有這類東西,所以也只能是趕時髦的熱鬧,而沒有能產生共鳴。嘻哈其實也就節奏、韻律和表達可以留下。其它要麼是垃圾,要麼不接地氣。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真的就只是熱鬧,而很難產生熱門歌曲。再不行不就只能是涉黃、涉毒的內容。因為不去接地氣,你找不到出口。今天的說唱更多是和聲配唱還行,獨立歌曲都不行。要說誰的模式可以,其實就是那個參加了幾期《歌手》節目的丐的模式還行。因為中國化了,接地氣啊。他如果把嘻哈咄咄逼人、挑釁的元素丟了,扔掉diss這個垃圾元素,我看就行。否則熱鬧的嘻哈還沒有隨便弄弄歌詞接地氣的喊麥歌曲火,這種情況就還會發生。

    今天其實我們對於西化好還是中化好的認知已經出現主觀和內心的分歧了。無數人拼命詆譭自己的文化,拼命用外來文化替代自己的。可是當親密接觸自己的東西時又會天然的舒暢。比如這些年建了很多仿古建築,有些就是為了配合旅遊。我就想問,為什麼不好還會讓大家天然就親近這些街道。大多數人並沒有在這種街道的生活經歷。其實任何一個文化他積澱了那麼久,一定是符合你這種人的內在氣息的。西式不是不好,而是疏遠感、重口味我覺得不適合。可以借鑑,但不能根本變樣。自己祖先積澱下來的東西可能還有一個神秘的資訊流,我記事時回老家、回老房子,就又很明顯的一個怪怪的熟悉感和親近感。那一幕也成了我童年記憶裡清楚記得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場景之一。所以我覺得,我們真的應該結束慣性,重新自我認知我們到底喜歡什麼。並不是要完全丟棄、拒絕外來元素,而是是時候往回走一走了。流行音樂也是一樣,只有搞清楚了什麼才是容易共鳴的,往這個方向努力才能有的放矢。音樂性的問題並不存在哪種風格、哪種色彩天然就不行,而是沒有找到方式和出口而已。

  • 5 # 網路版只配給唱片提鞋

    在的網路歌曲,歌詞低俗,三觀不正的很多,有些和喃魔佬一樣完全不知道唱什麼,有些和娘炮一樣,唱的都是娘娘腔,現在網路歌曲氾濫,經典歌曲很少,沒有以前那些歌的味道了,以前的歌我聽一輩子都不膩,特別是卓依婷的歌曲,我一輩子也聽不膩。

    現在的網路歌曲根本沒心思去聽,再也找不到以前一首歌迴圈聽上無數次的感覺了!

  • 6 # 一春一地

    流行音樂屬於當今最新起的一種流行唱法,也可以說它改變了以往的音樂形式。也在音樂領域上添加了流行二字,適應了這個時代的發展。流行音樂是一種特殊音樂形式,它的節奏明快富有動感、旋律優美容易記憶、內容通俗易懂、具有時代感。在大學生校園生活當中流行音樂已經被大學生所青睞。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有些大學生盲目追隨流行元素,沉醉在理想世界之中,流行音樂中所表達的諸多元素,脫離了現實世界並沒有音樂中所描述的那麼理想化,所以,我覺得,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以一種欣賞的客觀眼光看待流行音樂,不要盲目追隨。

    如果說紀錄一篇文章只是對事物進行細節的描寫的話,那隻能算是記敘文,評論一件事情或者是一個人的文章應該屬於評論文,可是夾雜著主觀的心情隨意的描寫,我們就很自然的把它歸類為散文或者是隨筆之類的。音樂只不過在這個層面上用音樂語言記述文章罷了。

    古典音樂:最直觀的辦法是採取音色的沉重例如大提琴,單簧管作為演奏主旋律的主要音色進行描寫。進入一種規則的小調式的織體語言,然後緩慢的向前走。

    爵士音樂:在和絃的編排上面始終保持著苦澀的滋味,旋律時不時地跟隨著和絃,貝斯聲音加大。只用低音鼓不規則的若隱若現,遠處還能聽見沙錘的哭泣聲。

    宗教音樂:不管你在哪種調式的衝擊下,主旋律音往往拉長到極限,然後漸起漸弱。

    搖滾樂:把那個無休止的發洩音永遠的壓抑在灰色的空間裡,那樣會讓人更難受。

    通俗歌曲:把綜上所述的音樂形式都歸類為自己的音樂元素,用這些表面的東西再加上感性的歌詞,注重於音色的搭配,從而形成的另一種形式。

    我們從概念上去分析流行音樂的字面含義,其重點表現在流行於非流行這兩個反向思維的詞彙上面。也就是說流行音樂的存在價值從整體而言和流行這兩個字是密不可分的,那麼什麼是流行?什麼又是非流行,它們之間的區別就取決於他們所受的外界因素。

    從社會大眾化口味而言,流行最直觀的定義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物和人,也就是家喻戶曉,而流行的音樂又稱通俗,基本上這並不難理解為通俗易懂,那麼重點在哪裡呢?可以這麼說這個概念是個絕對性的概念,也可以這麼說,這種想法有很大的片面性質就在於:其一,這個人群的範圍有多大?

    其二:社會群體的層次需不需要分開。其三:刻意的用一些非音樂的手段來代替流行這個詞的含義算不算是其範圍之內?其四:流行與音樂的比重應該如何去衡量。這些問題直接或者間接的都可以影響到流行與非流行之間的界限。

    一首流行歌曲在每個人的心裡也有很大的區別:其一,我們大可以理解成為綜上所述的那種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你可以在任何一家ktv房間裡找到的五彩繽紛的曲目。其二:我們也可以理解成為為了某種觀點與形式,感性的抒發自己內心所具有的那份價值,或激昂,或悲傷,或含情脈脈的表達事物的自然性

    音樂結構角度:

    一首的流行音樂其固定的框架真的是很緊往往表面的工夫一定要做好:

    從旋律來講,和諧當然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旋律線的寫作不再能伸縮自如倒像一位在大宅門裡久居以久的絕世美女大家閨秀一樣,雖然好看,漂亮,細膩;但是不容許受到風吹雨淋,更經不起大風大浪的折騰。

    從和聲來講,縱向的織體語言也不再像蜘蛛網那樣雜亂,更不可能沒有章法。要做到通俗又不失才華,有的時候也確實需要動點小腦筋。

    從曲式來講,重複與規整再適合不過流行音樂給聽者帶來的衝擊感和共鳴了。最常見的就是a+b,有的時候或者a+b+c+b,a+b+c+b+a等等等等一系列簡單的排列組合,再加上前奏和結尾相互照應使聽者對整曲的印象又深了一層。

    從節奏來講,在重複重複再重複的正規節奏型的陪伴之下,加入你即興的樂感和修飾,這是流行音樂節奏因素的一個主觀表現。

    從音色來講,層次鮮明的表現體需要不同層次的單一或者有組織的音色塊,此外,音效音響的修飾運用在流行音樂的結構上面無疑是添上了精彩的一筆。

    對於流行音樂的欣賞來說這永遠是一個爭議的話題,因為不管是流行音樂的跟隨者也好還是對流行音樂有歧視的人群也好,我們經常會聽到兩種極端上面的反饋:

    更有意思的是,社會永遠會把娛樂八卦新聞放在最前面而不會太在意流行音樂的真正含義。到頭來不得不讓別人去懷疑流行音樂的價值性是否真在音樂上面還是在商業宣傳上面。第二:反對者或者反感者就絲毫不管流行音樂是否有魅力,一杆子的反饋把流行音樂批得一無是處,在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之下就去攻擊其流行音樂是糟蹋藝術的魔鬼云云的,甚至較為注意的是很多音樂愛好者在一邊欣賞自己所喜愛的音樂性質之下或者古典樂也好,爵士樂也好,同時對流行音樂作了很強烈的

    對於以上這兩種情況小耗子也不能做一個很肯定的對錯結論。我個人認為從欣賞角度而言,流行音樂並不是在藝術大門裡沒有一席之地,其表現就在於: 1:從歷史的概念解釋的話,流行音樂可以包含著每段歷史背後在不同地域情況之下所形成的,備受大眾注目的音樂形式與音樂體裁,甚至音樂人。嚴格的來講,

    古典音樂或者古典主義時期音樂或者宗教音樂,在某種角度而言,應該是算作當時某地域下的流行音樂體裁。

    從音樂樂感而言,欣賞者更容易抓住主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織體結構等等的感情路線,包括歌詞的處理。其第一印象要比其他流派的音樂形式更容易掌握住音樂的意境,也可以這麼說,開頭我講過,現代派的通俗歌曲抒情歌曲等等等等的流行音樂流派在做表面工作的這一點來看不輸於任何一種其他的音樂形式或者音樂流派。

    就個人而言,流行音樂的感覺(我們大可以簡稱為流感)給與欣賞者在聽覺的衝擊下,更容易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這一點也是其他流派音樂不能比的,當然我們不得不否認,很多外在的因素使得流行音樂在其自身的地位當中處於一種模糊的境界。這就需要讀者以及廣大音樂愛好者的愛護與支援了。從個人角度而言,一首優秀的通俗歌曲在絲毫沒有一點音樂常識的聽眾的耳朵裡,比世界名曲更有魅力。因為它的直觀性表達的能力,和諧性簡單處理都是能夠達到。以上所述,就是我對流行音樂的看法。

  • 7 # 涼風音樂

    我認為流行音樂之所以成為流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流行音樂本身自帶的大眾屬性。從音樂的曲風來說,不管是舞曲,又或是抒情類的流行歌曲,必然都是從大眾審美的基礎上考慮去創作的。所以這也讓很多的歌曲,在旋律上有了一定的規律。不管是用哪個調來演唱歌曲,用和絃Ⅰ、Ⅶ、Ⅴ、Ⅵ作為主歌的曲子至少有幾百首,更別說對這些和絃再次進行排練組合後創作的旋律了,這樣的排列順序卻是恰好符合大眾的審美規律。但是這些標準化的旋律卻已經讓一些人產生了審美疲勞,而題主的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也是來源於這裡。但是在這裡,也牽扯出現在中國音樂市場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商業市場變化的不確定性。

    從這兩年中國音樂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流行音樂仍是佔據主流音樂的第一的寶座,但是已經有其他不同風格的音樂開始湧現,甚至是衝擊到了前線。對於聽覺審美已經疲勞的大眾來說,這些“新”音樂的入侵也讓他們的耳朵煥然一新,而這些音樂,也會迅速的席捲市場,併成為主推的爆款,就像今年的嘻哈音樂在中國的發展一樣。

    但是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爆款也只能停留一段時間,在新鮮勁過去之後,聽眾們依舊還是會選擇再聽起來不是那麼疲勞的流行音樂。而現在的流行音樂也並沒有停滯它的發展,在保留大眾性的同時,它也已經開始了新的探索,比如在編曲、音樂元素又或者是在歌詞的立意上進行新的改變,所以無論是從哪方面說,流行音樂都不是垃圾。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音訊入門直男

    最好的時代裡,倒出了最差勁的流行音樂看了最近的愛奇藝舉辦的華歌榜單,內心真是五味雜陳看了一圈除了一些華語樂壇的常青樹,更多的則是未曾見過的新面孔,這裡印象最深,就是18年出道的練習偶像生,論跳舞倒還是挺令人印象深刻的,相比不過論唱歌這塊,還有不少的提升空間。

    面對人才濟濟的觀眾席,無論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獲得雙學位碩士的王力宏,公認的華語樂壇的小天王周董,還是說獲得同級獎項的張靚穎,張傑。從演唱功底,還是說作詞,作曲的質量。同級別的幾位流行小生顯然就有點相形見絀了。

    不過華語樂壇的評選,更側重歌手帶來的流量,而不是像以前的質量了。老牌歌星的時代已經不再,小鮮肉才是流量之王的如今,如此獎項分配情況,意料之外,情裡之中。

    90記憶中,華語音樂頂峰04年,止於14年

    也是借鄧韻吐槽,原本一手好牌的華語流行,現在真的打的稀爛。

    想想以前的華語論壇,完全評實力說話,凡是推送的最佳歌曲,必定是膾炙人口的好歌。

    作為早期的一批90後,童年的記憶,從鄭智化的《水手》開始,雖然算是我爸那個年代的音樂,不過識事以來的第一首音樂,就是水手,當時記得上小學時候,老師讓我口述你的夢想是什麼,別人都是宇航員,警察,科學家,只有我的夢想是水手,現在想想自己都想笑。

    接著00年的梁靜茹的《勇氣》走紅,記得當時和爸一起去麻將館,凡是響起一個電話,大家都會把自己的小靈通或者是諾基亞拿出來看一眼。

    04年的時候,那時正好上初二,印象中算是華語流行好歌最多的一年,林俊杰的《江南》,周杰倫的《七里香》,陳奕迅的《十年》,朴樹的《那些花兒》,王力宏的《唯一》,潘瑋柏的《快樂崇拜》等等。

    當時的聽歌還用著磁帶機,25元一盤新磁帶(盜版的),能夠抵的上大半個月的生活費,不過好在班裡大多數人都是樂意互相分享的,所以毫不誇張的說,當時在我們的二(4)班,你可以聽到任何一首火的華語音樂。

    初二課學了多少,我倒是不知道,但是論一個月被的歌詞,絕對比一年背的課文要多,白天課上和同學互抄歌詞,晚上躲在被窩裡偷偷背,從當時班裡前十,直接落到了班裡的倒數,自然打罵也哎了不少。聽歌的裝置也被收了,不過偷偷拿著自己的零花錢,又買了一臺。

    科技不斷更新換代,上了高中的時候,也換到類似索尼“魚雷”式的MP3,(不過是一百的那種),從模擬音源變到數字音源之後,相比之前的暖糊的感覺,聲音變的更為乾淨利落。

    不過由於來自大學升學的壓力,又加之學校對於電子裝置管的比較嚴格,聽歌也逐漸變成學習的一種緩衝劑,也僅僅只限制於,晚上臨睡前的小歇休息。

    每週一次的微機課,算是我高中位數不多的樂趣了,早早的跑去違紀教室,乘著老師不注意,就偷偷下幾首新歌,然後樂呵一個禮拜,像是《老人與海》,《求佛》,《痴心絕對》,就是那時努力的成果,同時也認識不少才華橫溢的網路歌手,後弦,單色凌等等。華語流行開始《偏愛》網路音樂。

    上了大學,擁有了人生的第一臺手機,諾基亞的N97,聽歌再也不用經歷從電腦上拷歌,QQ,酷狗音樂上點下載就可以得到。華語流行被快樂女聲,選秀節目帶動了一波高潮,當時的投票簡訊是2毛錢一條,清晰的記得我和我爸投了將近50元的話費給了周筆暢,不過可惜還是李宇春拿了冠軍。為此還被老媽數落了好一頓。

    記憶中最後的華語偶像,則是二次翻紅的薛之謙,聽著他的演員,又適逢李榮浩,楊宗緯的從幕後到臺前的轉變,14年的時候,帶來了一波華語流行的小高潮。

    上班之後,為了養家餬口,將心思投入到了工作上,聽歌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所以印象中也記不得,華語音樂的從什麼時候,開始變的這麼不和口味,覺得網易雲,QQ音樂推薦的新歌榜,熱歌榜,再也難從50首歌曲裡找到幾首好聽的音樂。

    最初還傻傻以為,是手裡的蘋果小白更不上時代了,換了3000的hifi中國產灰黃鸝,不過後來明白,不是裝置的原因,也不是音源的問題,單純只是華語流行走上了下坡路。

    華語流行不是輸在口水歌上,而是輸在唱作人本身

    之前很多人吐槽,現在的華語流行音樂,越來越沒有養分,歌詞越來越俗氣,把華語流行衰敗之殤歸結於“陳詞,俗詞”之上。

    就拿前段時間,我是唱作人節目上,當創作《我的好兄弟》,《我們不一樣的》詞曲創作人高進,對壘音樂高階感的曾軼可的時候,大眾評審們幾乎步調一致的吐槽了前者的低俗,讚揚後者的高階。

    通俗易懂,反到成為了別人病垢的,對於華語音樂表示越來越看不懂了。

    面對王源無力的反駁,面對鬼才高進流淚和自責,華語音樂陷入了“因為你的詞爛,所以你的歌成不了好歌”的怪圈。

    個人覺得,當聽不懂,所謂的“高階”成為華語音樂的標準的時候,這才是違背了華語音樂的初衷(唱起來朗朗上口,記憶深刻才是流行的本質,或者說是流行音樂所追求的)。

    而探究華語流行的後退的罪魁禍首 , 不是陳詞,也不是濫調,更多則是如今“流行樂手”們不假思索的唱功影響的。

    這一點,也並不是瞎說,也是基於玩了hifi之後的,學到的一些理論知識。低頻決定氛圍,中頻決定人聲,高頻決定音色,從圖中而言,2-4.5KHZ決定的是部分的人聲還有高頻段,顏色稀缺則代表的是,人聲不夠飽滿,人聲不夠亮麗。對於某些流行歌星而言,情況則要比這個嚴重的更多。

    聽歌裝置再怎麼更新換代,也抵不住華語流行得後退

    小標題,並不是空穴來風,從最初的磁帶機,到後來的一,兩百的MP3,到現在專業的這套5000元的中國產隨聲裝置。專業越來越高大上,但是流行音樂給我的感覺,反倒是越來越差勁了。

    1. 演唱技巧和音律的消失

    對標04年獲獎金曲,林俊杰用清亮的嗓音,婉轉的林氏唱法,把一首非常難演繹的,《江南》唱的,悅耳和深入人心。

    而如今獲獎金曲:像是101的《卡路里》,純粹是朗讀式的音樂,幾乎就聽不到,演唱技巧,音律美感,那些華語樂壇以前精華,好像已經全部被放棄了,除了腦白金式的狂轟亂炸,讓人“記憶猶新”。

    2. 高檔的聽歌裝置,用在現在的華語流行上放大了缺陷。

    音樂需要高檔器材的支撐,這點沒錯,但是也是論歌手而言的,拿著專業的隨身裝置聽著老牌的流行音樂,是一種音樂的享受,但是聽著現代的流行音樂,則更像是瑕疵的放大。

    以梁靜茹為例,相比小白耳機平淡如水的口味,手裡的灰鳥溫潤的調音風格,更符合梁靜茹暖柔的聲音表現,面對以前經典的華語流行,更高素質的聲音,也讓背景的雜聲變少,開聲更為清晰和乾淨。

    雖然這樣的裝置下,並不能將人聲表現的面面俱到,仍會留下一定的缺陷。

    比如暖性女性歌手,固有的齒音問題(人聲口水音,聽感上有略微的毛躁),像是莫文蔚,孫燕姿暖性的女聲的通病,不過換了灰黃鸝的齒音削減w90升級線,上了播放器M5S的高素質平衡口,最大程度上能緩解了歌手的一些小瑕疵。

    而對於現在的華語流行,手裡這套高階裝置,更多的在於讓更層次的音樂的分離的更為清晰,不至於混在一起顯得嘈雜,不過歌曲元素的較少,也造成了人聲更為突出,本來就經不起推敲的聲音,暴露缺陷的更為厲害。

    人聲的味道怪怪的,開聲不夠自然。就像吃羊的時候的那個羶味,無論你加糖,鹽,味精,(換高檔耳機,上高素質播放器,換調味升級線)都只對於口味的調整。

    另外靜化過後的背景,反到是讓人聲的“乾和素”進一步的顯現出來。

    反倒是用小白聽著現在的口水歌,朦朦朧朧,細節和瑕疵的掩蔽,聽著沒有這麼刺耳,還算舒服。

    大ip + 流量明星定律,請不要霍亂華語流行樂壇

    當然,也不是說一棍子打翻,樂壇中也有不少優秀的新人崛起,像是毛不易,鄧紫棋,張碧晨。不過相比,娛樂公司的強大造人能力,才華優異的新人則更像九牛一毛,一樣珍貴。

    自《上海堡壘》啟用小鮮肉,票房嚴重失例之後,就已經給中國電影,敲響了一個警鐘,演員質量就和電影的質量,成一個正相關的聯絡,導演們也不敢再重用,缺少演技的“流量”明星。

    不過貌似華語流行樂壇,還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問題,或者說還沒有吃到這樣的苦頭,還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感覺,誰火我就推薦誰的歌曲。導致了真正有才能的音樂人被埋沒。而高顏值的小鮮肉卻被推薦到了流行金曲。“劣幣逐良幣”的現象成了常態。

    時代在進步,歌曲音質在進步,聽歌裝置在進步。唯獨歌手唱功和唱腔日益後退,在這個與時俱進的時代裡,也希望流行音樂的藝人收起浮躁的心,娛樂公司放下眼前的利。

    讓更多像鄧紫棋,張碧晨一樣的優秀華語唱作人被挖掘,讓更多優質流行音樂呈現給我們的下一代,也不至於當我的兒子問我,為什麼流行歌曲都這麼難聽的時候,沒話往下接。

  • 9 # 彬111星空

    難以至信?從九十年代後,就知道了。(低下,中上)的歌曲特別熱鬧?特別是中上? 極品極高的幾乎沒人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埃及記32章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