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才教父
-
2 # 燕善閣傳統文化
為什麼《孫子兵法》是一本大部分華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書? 因為我總在別人談話的時候,聽說過類似以下的話的:“這部電視劇裡那位將軍是用《孫子兵法》的“空城計”勝利的。”也有很多的人很不認同這部書,認為看本書就像看一些古老的東西一樣,總之潛意識裡認為這部書很落後,覺得與西方《經濟學》等書相比,這部書就像是農耕時代教人制作弓箭一樣落後。也有很多人很支援這部書,卻說不出這部書哪裡好,最主要的理由是因為這是我們華人的老祖宗寫出來的,而我們是華人,所以對這部書肯定支援。
《孫子兵法》首先是一本關於戰爭的戰略書,什麼是戰略?簡單來說約等於原則, 比如那些銷售經理總會教銷售們各種套話去賣產品,這些套話只是套路,而銷售經理說讓客戶買產品的關鍵就是讓客戶信任你,“讓客戶信任你”,這就是原則,就是戰略,那些套話都是在這個戰略原則上建立的,套路只是形式,戰略講的是本質,所以為什麼說《孫子兵法》能夠運用於現代戰爭,因為它講的是戰爭的戰略,講的是戰爭的本質,而不教你如何有效率地用投石車砸掉別人的城門。
《孫子兵法》成書於中國春秋時期,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了,那時候的中國群雄割據,戰爭是家常便飯,具體是誰寫的不能確認,據說這部書的作者是吳國的將軍孫子,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部書一定是來源於當時的軍事家,彙集了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人的智慧。所以它才能對戰爭的理解如此到位,中國唐朝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也說過:“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可見它的地位。
據統計,近幾十年來,每幾年都有關於於“資訊戰”,“制空權”這些比較新的戰爭概念提出,但這些理論如果拼在一起,就會成為另一本慢慢趨向完整的《孫子兵法》,只不過《孫子兵法》用糧食來說明補給與戰爭的關係,而現代的理論是用經濟來說補給與戰爭的關係而已,但本質都差不多,所以說《孫子兵法》的思想用不過時。
羅代文
Vip
電影,書,文化狂熱分享者
華人最熟悉又陌生的書《孫子兵法》
3 人贊同了文章
為你朗讀
6 分鐘
這篇文章主要向大家介紹一本我們華人最熟悉又陌生的國學書——《孫子兵法》。
為什麼《孫子兵法》是一本大部分華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書? 因為我總在別人談話的時候,聽說過類似以下的話的:“這部電視劇裡那位將軍是用《孫子兵法》的“空城計”勝利的。”也有很多的人很不認同這部書,認為看本書就像看一些古老的東西一樣,總之潛意識裡認為這部書很落後,覺得與西方《經濟學》等書相比,這部書就像是農耕時代教人制作弓箭一樣落後。也有很多人很支援這部書,卻說不出這部書哪裡好,最主要的理由是因為這是我們華人的老祖宗寫出來的,而我們是華人,所以對這部書肯定支援。
《孫子兵法》首先是一本關於戰爭的戰略書,什麼是戰略?簡單來說約等於原則, 比如那些銷售經理總會教銷售們各種套話去賣產品,這些套話只是套路,而銷售經理說讓客戶買產品的關鍵就是讓客戶信任你,“讓客戶信任你”,這就是原則,就是戰略,那些套話都是在這個戰略原則上建立的,套路只是形式,戰略講的是本質,所以為什麼說《孫子兵法》能夠運用於現代戰爭,因為它講的是戰爭的戰略,講的是戰爭的本質,而不教你如何有效率地用投石車砸掉別人的城門。
《孫子兵法》成書於中國春秋時期,已經有兩千多年曆史了,那時候的中國群雄割據,戰爭是家常便飯,具體是誰寫的不能確認,據說這部書的作者是吳國的將軍孫子,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部書一定是來源於當時的軍事家,彙集了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人的智慧。所以它才能對戰爭的理解如此到位,中國唐朝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也說過:“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可見它的地位。
據統計,近幾十年來,每幾年都有關於於“資訊戰”,“制空權”這些比較新的戰爭概念提出,但這些理論如果拼在一起,就會成為另一本慢慢趨向完整的《孫子兵法》,只不過《孫子兵法》用糧食來說明補給與戰爭的關係,而現代的理論是用經濟來說補給與戰爭的關係而已,但本質都差不多,所以說《孫子兵法》的思想用不過時。
《孫子兵法》在世界上也有崇高的地位,被譽為世界三大奇書之一,有十幾種語言的譯本,是很多國家軍事學院的必備教材。很多知名的企業家也用《孫子兵法》的理論運用於商業之中,如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阿里巴巴集團的主要投資者孫正義更說自己可能是《孫子兵法》作者孫武的後代,將書中的思想運用於商業中。
《孫子兵法》也是一本國學書,因為它裡面的理論很多都來源中國傳統的哲學,多處用辯證的關係來看待戰爭,分析戰爭。比如說雖然它是一本最權威的戰爭書,運用好裡面的理論可以讓你百戰百勝,但它偏偏多處強調戰爭的危害,強調能不打仗最好不要打,強調和平,認識到戰爭只是政治的延伸,百戰百勝而不止,不斷戰爭只會使國家走向衰弱,人民受苦。這就是運用辯證的關係去看戰爭。中國現在不斷強調軍隊的作用是用於保衛國家,而不是用來侵略,強調國家越強大越要不干涉別國內政,越要推動世界和平,多多少少也是受《孫子兵法》的影響。
《孫子兵法》有個特點就是字字珠璣,雖然短,但資訊量非常巨大,有人說,只要你悟透,用透裡面的一句話,你的人生將會受益無窮,我覺得這並不誇張,因為悟透,用透裡面一句話很得很難,以下分享一下書中的一些名句,一些核心的思想。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句話不難理解,既瞭解別人,又瞭解自己,才能百戰不敗。這句簡單的話強調了一個核心,一個“知”字,強調資訊的作用,打仗首要是情報,是瞭解敵我形勢,先知而後作戰,不是作戰以後再瞭解。現代戰爭強調分析資訊情況,用大量的科技去收取別國的情報,這與這種思想不謀而合。
這句話要注意一個字也不能弄錯,是“知彼知己”不是“知己知彼”,很多銷售人員都是一直將這個順序搞錯了,因此損失了很多單,這句話只要順序錯了,差別就大得很,強調“知彼知己”就是要根據客戶的性格,根據情況來推銷自己產品的亮點,強調“知己知彼”就是根據自己產品的特點,想辦法讓客戶接受,簡單來說,就是賣手機給老人家的時候學會不要強調手機的記憶體有多大,執行速度有多快,而要強調我們的手機字型能調到很大,鈴聲很大聲,十幾米遠都能聽到,操作很簡單,按一下就能打電話。自己慢慢體會兩者差別吧。
“兵貴勝,不貴久”,打仗強調勝利,不強調持久。這強調了戰爭和經濟的關係,戰爭是要消耗大量財力物力,人力的,必須是要有經濟的支援,如果打仗的時間太久,戰爭的代價就太大了,而且會越打越費力,所以要打仗就要高效,迅速,平時能不打就儘量不要打。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這句話強調“全戰”思想,強調以最少的代價來贏得勝利,最好是不打仗,透過謀略來獲勝,如果不能就透過外交,而後才是打仗,最差的情況是耗費巨大代價去攻城。很多人都覺得如果國家能打勝仗,就厲害很牛,其實不然,戰爭的代價是什麼巨大的,耗費大量的財力,最重要還可能會讓很多人付出生命的代價。因此戰爭的本質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是為了勝利,戰爭勝利了,但國家的發展和人民以後的生活出現了大問題,那麼這張戰爭還是最終算失敗。
很多熱血的人都希望在中美有矛盾的時候,希望中國把美國幹掉,漲漲志氣,但如果兩國真的打起來,我敢保證不出一個月,甚至一個星期,兩華人民都會抱怨,因為兩國的經濟是緊密聯絡在一起,一打仗,大量的企業會倒閉,大量的人民開飯都成問題了,而且打起仗來,兩國是每個星期幾千億幾千億的燒錢,十幾個馬雲都不能付得起一年的戰爭費用,而且那些錢是本來可以用於國家建設用的,因為戰爭卻白白燒掉了,所以還是能不打仗就不要打仗。
所以中國這幾年有問題就譴責,再譴責,再三譴責,就是不隨便打仗,這種做法我們很抗拒,但是很明智的,還有我們不斷進行“絲綢之路”之類的合作,就是想要各國的經濟更緊密聯合在一起,讓彼此想打仗都難,又能促進大家發展,大家有更多的飯碗,這種做法非常明智,與這種“全戰”的思維不謀而合,因為“止戈為武”。
還有孫子兵法也強調“備戰”,就是作戰一定要作準備。沒準備就上戰場,就算勝利了也只是僥倖而已,要長久地勝利,就必須要做好準備。這也告訴那些裸考黨,想要穩妥考試一定要做好準備,如果真的繼續裸考,那就培養樂觀的心態吧,相信你是最有運氣的。
建議大家一定要看原著,你會發展你隨便一翻,隨便一句話都話顛覆你的思維。
還有《孫子兵法》也可以當一本文學經典來看,因為十三篇孫子兵法的語言非常精煉,沒有多餘的廢話,結構有邏輯,並多處運用排比,打比方等的手法,很容易背下來,個人覺得《孫子兵法》比《逍遙遊》好記很多,也容易理解很多。
最後強調一下大家平時可以多讀《孫子兵法》,將裡面的思維變成一種習慣,一種潛意識,雖然說不會一定讓你娶上白富美,當上CEO,但多多少少都會對你有幫助,特別當人生經歷多了,裡面的思維很你會更覺得越來越有用。
也希望我們不要將那些充滿哲理的傳統書籍和智慧遺忘了,“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等新科技在不斷髮展,不斷進步,但越發展,我們越會意識到,雖然我們人類的能力越來越強了,但我們也越來越渴求清晰好的思路,樹立更好的價值觀來適應這些變化,如何處理好這些“人工智慧”和人的關係?人何去何從?在高度發展的生產力中我們應當如何發展,這些都需要智慧,而傳統的智慧能大大地幫到我們。
給你三萬兵馬,你能縱橫天下嗎?
尉繚說:“孫武可以。”
“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敢當者,誰?曰:武子也。”武子者,孫武是也。
春秋戰國時,群星迸現,後秦漢一統,百家凋零,所餘者,道儒法兵四家,孫子即為兵家之士,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五十餘歲時飄然高隱,唯兵書傳世。後世尊稱――兵聖。其十三篇兵書被命名為《孫子兵法》列入後世兵書之首,享譽千古。
斯人已逝,然其道尤傳。當年那閃耀的封神之戰背後的戰略思想是什麼?對如今的人們又有什麼借鑑之處?
在帶著敬畏之心翻開《孫子兵法》後,心中某個迷茫的角落被照亮了。
一,取利術
1,得人心者有力
“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
欲狩兔者先尋狗,欲射鹿者先造弓。獵戶取利靠狗,靠弓。將軍取利,靠百姓,靠士卒。是故,欲戰,先得民心。
民心何來?曰:利。
植物向陽,百姓向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載,春秋末期田穰苴練兵,身與士卒平分糧食,最比其羸弱者。戰國初期吳起練兵,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囊贏糧,與士卒分勞苦。
孫子曰:“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穰苴,吳起之謂也。
2,知天地者知人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人生天地間,知天地即知人。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人依存於環境,瞭解了敵人所處的環境,便可以推測出敵人的狀態,從而因敵制勝。
史載,三國時期魏名將鄧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趁人不備攻入成都,遂平西蜀。
知天知地者則知己知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用法明者如意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軍隊,是將領手中的刀,控制的住,可衝陣奪旗,控制不住,則運好者懦守無為,運差者反噬喪命。
控制軍隊的要訣,一個字:勢。兩個字:造勢
勢者,形勢也,形勢是什麼?是利害,人性趨利避害,造出有利之勢,則人皆來,造出有害之勢,則人皆避。人來人避皆由我定,則使用他們便像使用自己的胳膊一樣,隨心如意。
史載,春秋時期吳國名將孫武,以吳王侍女練兵,侍女嬉笑不從命,武遂斬隊長二人,於是侍女皆服令,不敢出聲。
孫子曰:“法令孰行”,武之斬二隊長是也。
二,避害術
1,雜利害
“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所謂“雜利害”,有兩層意思,其一,見利思害,其二,見害思利。
見利思害,即見到利益能不急於求取而是仔細端詳利益背後是否有害處,如此可防魚餌。
見害思利,即見到害處能不驚慌失措,而是靜心尋找其中對我有利的條件加以利用共克患難,如此可解危難。
利害相雜,則可取利而免害。
史載:唐朝名將王忠嗣鎮守河西,隴右,皇帝下詔命忠嗣取石堡之地,忠嗣曰:“吾固審得一城不足制敵,失之未害於國”,遂不取。
孫子曰:“城有所不攻”,忠嗣謂石堡城得之不足制敵,失之未害於國是也。
2,食於敵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戰爭,意味著把本可以用於生產的力量用於殺伐,不管殺伐是否成功,但生產必定有所荒廢,尤如“七傷拳”,未傷人先傷己。如何能把對自己的傷害轉向對手呢?答案是:因糧於敵,即不使用自己的資源而奪取對手的資源為我所用,如此既可益己又可傷敵。
史載,漢朝名將霍去病率軍攻匈奴,凡所攻之處,悉燒其城,餘粟以歸。
孫子曰:“重地,吾將繼其食。”霍去病取食於敵而糧不絕,此之謂也。
3,正軍紀
“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為將最忌心軟,對士兵一律仁愛就好像對孩子無限放縱,表面上是對他們有恩,實際上他們不但不會感恩而且會習以為常,臨戰時不但不會聽從號令而且易反戈一擊。
所以應恩威並施,透過懲罰讓他們明白獎賞的可貴,從而珍惜獎勵恐懼違紀,這樣就可以用賞罰來控制軍隊。
史載,漢朝名將周亞夫,駐軍細柳以備胡兵,軍容整齊,天子不得擾動,帝贊為真將軍。
孫子曰:“君命有所不受。”周亞夫之謂也。
三,雜術
1,“奇正虛實”
“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虛實是也。”
打仗如何才能打贏?以多打少。
怎樣可使我多敵少?集中我方兵力,分散敵方兵力。
聚己散敵,謂之奇正。以多打少,謂之虛實。先聚集主力為奇兵,然後分出偏師為正兵,以正兵誘敵分散,而後出奇兵以實擊虛。
史載,唐朝名將李愬,於大雨雪日,率軍沿小道襲蔡州,遂生擒敵首。
孫子曰:“出其不意。”李愬之謂也。能奇正相合,虛實相擊者,無往不利。
2,“後發先至”
“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先不動聲色以麻痺敵人,此謂“後人發”,趁敵不備而疾攻之,此謂“先人至”。
史載,戰國時期秦伐韓,趙國名將趙奢率軍救韓,兵行三十里而止,二十八日不行,秦將見其速度不及,便不以為意,趙奢於此時急行軍一日一夜佔領制高點,於是大破秦軍。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此之謂也
《孫子兵法》意蘊悠長,淺露愚見,以供諸君一笑。
-
3 # 雲隱追夢
《孫子兵法》成書於春秋末期,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軍事思想對中國曆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其已被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幾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享有“兵學聖典”的美譽。
作為華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寶,《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兵書,不僅止於中華文化中的重要遺產,她更是華夏智慧與樸素思想的象徵。
《孫子兵法》的意義,不僅僅是一部軍事著作,它更代表著炎黃子孫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幾千年華夏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華人尊孫子為“兵聖”,而以色列當代戰略學者Martin van Creveld(克里費德)之言可以代表國外的總評:“所有戰爭研究著作中,《孫子》the best(最佳),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則只能屈居second best(第二)。”
在現代,孫子兵法的作用遠遠不再侷限於一本軍事著作的範疇,它還被廣泛運用於政治鬥爭、商業競爭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我們辦起事來多幾分智慧,少走些彎路。 說孫子兵法是世界三大兵法之一,其實這只不過是書商為了《五輪書》的大賣而炒作出來的。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在中國被奉為兵家經典,後世的兵書大多受到它的影響,對中國的軍事學發展影響非常深遠。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實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理論著作,也是中國古籍在世界影響最大、最為廣泛的著作之一。《孫子兵法》曾被譽為“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遺孫子”。它所闡述的謀略思想和哲學思想,被廣泛地運用於軍事、政治、經濟等各領域中。 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作者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孫武,大約成書於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軍事理論著作,比歐洲克勞塞維茨 (Clausewitz)寫的《戰爭論》(On War)還早2300年。
《孫子兵法》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書中探討了與戰爭有關的一系列矛盾的對立和轉化,如敵我、主客、眾寡、 強弱、攻守、勝敗、利害等。《孫子兵法》正是在研究這種種矛盾及其轉化條件的基礎上,提出其戰爭的戰略和戰術的。這當中體現的辯證思想,在中國辯證思維發展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孫子兵法》談兵論戰,集“韜略”、“詭道”之大成,被歷代軍事家廣為援用,《孫子兵法》縝密的軍事、哲學思想體系,深遠的哲理、變化無窮的戰略戰術,常讀常新的探討韻味,在世界軍事思想領域也擁有廣泛的影響,享有極高的聲譽。 該書被翻譯成英、俄、德、日等20種語言文字,全世界有數千種關於《 孫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國家的軍校把它列為教材。
據報道,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交戰雙方都曾研究《孫子兵法》,借鑑其軍事思想以指導戰爭。 《孫子兵法》實為中華千古奇書,自問世以來歷來被奉為兵家寶典。《孫子兵法》也是深深紮根於中國的主流哲學,以自然科學為基礎,以“成就人、成就事”為目標的應用科學。時至今日,更是成為商界必備實戰手冊,不僅可以啟迪人作正向思考,更可以開發人權變創新的智慧。
《孫子兵法》 是由中國古代軍事家和軍事理論家孫武所著。 現存 13 篇, 分別是《始計篇》 、 《作戰篇》 、 《謀攻篇》 、 《形篇》 、《勢篇》 、 《虛實篇》 、 《軍爭篇》 、 《九變篇》 、 《行軍篇》 、 《地形篇》 、 《九地篇》 、 《火攻篇》 、 《用間篇》 。
《始計篇》 第一、 講的是廟算, 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 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 並制訂作戰計劃。
《作戰篇》 第二、 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 勝敵益強。 “作” 是“製造” “興起” 之意。 “作戰” 這裡不是指戰爭, 而是指戰爭前的準備和籌劃, 屬於“未戰而廟算” 的範疇。 本篇繼《計篇》 之後, 在“慎戰論” 思想的指導下, 著重分析了戰爭與經濟的關係, 戰爭依賴於經濟, 但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謀攻篇》 第三、 講的是以智謀攻城, 即不專用武力, 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軍形篇》 第四、 講的是具有客觀、 穩定、 易見等性質的因素, 如戰鬥力的強弱、 戰爭的物質準備。
《兵勢篇》 第五、 講的是指主觀、 易變、 帶有偶然性的因素, 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虛實篇》 第六、 講的是如何透過分散集結、 包圍迂迴, 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 以多勝少。
《軍爭篇》 第七、 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 、 “以患為利” ,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九變篇》 第八、 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
《行軍篇》 第九、 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地形篇》 第十、 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九地篇》 第十一、 講的是依“主客” 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火攻篇》 第十二、 講的是以火助攻。
《用間篇》 第十三、 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孫子兵法》 的軍事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戰爭觀。 《孫子兵法》 主張要重戰, 慎戰, 強調必須對戰爭高度重視, 同時強調不可浪戰, 必須“慎之” , “謹之” 。
2、 戰略觀。 孫子強調軍事謀略的重要性, 以最小的軍事代價實現最大的軍事目標, 因此他主張, 被迫用兵之時應速戰速決。
3、 知兵論。 對戰爭資訊的掌握程度是獲取戰爭勝利的關鍵,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瞭解雙方軍隊情況, 能知道和預見戰爭的發展形勢。
4、 用兵論。 孫子主張不拘一格, 出奇制勝。 主張辯證地處理奇正, 虛實, 多寡等矛盾, 出其不意, 避實擊虛。
5、 治軍論。 將帥要愛兵, 使之親附, 進行思想教育和軍紀整頓, 使官兵服從命令。 孫子強調實行打破常規的重賞嚴罰, 使士兵服從指揮, “施無法之賞, 懸無政之令; 犯三軍之眾, 若使一人” 。
回覆列表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學著作的傑出代表,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軍事思想、軍事體系、文學語言,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跨越古今,滲透中外,榮膺“世界古代第一兵書”的美譽。
歷代軍事家、政治家無不從《孫子兵法》中汲取養料以行軍、治國、平天下。秦末的項羽,漢代的韓信、霍去病,三國的諸葛亮、曹操,孫五(武)子演陣教美人戰年畫唐朝的太宗李世民,宋代的岳飛,明朝的戚繼光,都曾從《孫子兵法》中受益匪淺。
他們運用其理論指導戰爭、治理國家。到近代,它更是聲譽日隆,影響甚大。孫中山先生曾說:“就中國歷史來考究,兩千多年的兵書,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書,便形成了中國的軍事哲學。
”毛澤東歷來重視對《孫子兵法》的研究,他稱孫武是“中國古代軍事學家”,認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是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 他不但在著作中多次提到孫武和《孫子兵法》,而且在中國革命戰爭中創造性地靈活運用這部兵書的理論精髓。
可以說,《孫子兵法》的豐富促成了毛澤東卓越的軍事思想。1772年,法國神父約瑟夫•阿米歐在巴黎出版了法文《中國軍事藝術》叢書,其中有《孫子十三篇》。1815年,拿破崙大敗滑鐵盧後被囚禁於聖赫勒拿島。
一日,讀到《孫子兵法》,拍案叫絕,唏噓慨嘆:“倘若早日見到這部兵法,我是不會失敗的。”日本一些大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士必讀《孫子兵法》,認為它是一本“商戰聖典”,是任何人都應該學習的一本書;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將它列為必讀書目之一。
進入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流行“《孫子兵法》熱” ,《孫子兵法》不但受到軍事界和戰略家的重視,而且已經擴充套件到軍事以外的其它領域, 如經濟、體育、管理、外交等,尤以商業和管理業中的應用最為矚目。
總而言之,《孫子兵法》以高度凝鍊的形式概括總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律和法則,是 一門攻無不克的藝術、創造輝煌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