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874300785071340

    當然主要從大禹治水說起,在四千多年以前,中國北方的地理環境,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完全是兩碼事。那個時候全球平均溫度比現在高個兩三度。西北還是原始森林,河南跑個犀牛大象,黃河裡遊走兩三米的大鱷魚……氣候溫暖溼潤不缺水,不但不缺還經常發大水。據考古發現的遺蹟,基本都和古代文獻對的上,從這能看出確實發生過大洪水。

    所謂大禹治水,其實就是對黃河全流域治理。區域性改造肯定不管用,要不怎麼把他爹給辦了。當今中國政府還設有國家防汛抗旱指揮中心。即便放到現在都是國家級大工程,四千多年前這個工程必須要集中華夏民族全部力量才能搞起來。

    當時沒有國家的概念,人們都是部族湊在一起過日子。大禹既是黃河全流域治理的總指揮,估計也是他自己部族的首領。在治水過程中,大禹肯定要協調沿河的各個部族。於是建立了服從體系。大量的人從事治水不能生成,於是建立保障體系。治水的過程中難免有不服管的,於是建立暴力體系。治水也得勘察地形,於是建立的行政區也就是九州。

    這一趟下來一共用了十三年,十三年大禹不光治好了水,也建立了威信,在自己手裡集合我們現在認識的官僚和軍人。不但如此,在治水過程中肯定有利益相同的部落,以大禹的威望當個盟主肯定不成問題。

    大禹現在簡直就是無冕之王,啟在之後繼承大禹的遺產,建立夏朝理所當然。當然也不是一帆風順,因為大家的觀念還處在禪讓階段,也是經過一通操作和戰爭。歸根結底還是治水留下的遺產和改變生活方式。

    夏朝開始了家天下,其實還是延續部落聯盟。直到秦始皇開啟了中國大一統模式。

    注:治水工程其實是一個四大部族聯盟在做,他們的領袖分別是: 禹,契,稷和伯益。神奇的是,這四位分別是夏,商,周和秦的先祖。

    注:禪讓製出處是春秋,呂思勉先生認為是儒家編出來……(不喜勿噴)

    此論斷大部出自《權利密碼》感謝王偉先生。

  • 2 # 老王講事情

    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內採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與能”,推舉聯盟的共主。如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能的舜。

    舜把王位禪讓給禹,禹在塗山召集部落會盟,再次征討三苗。據《左傳》記載“執玉帛者萬國”參加了塗山會盟,可見夏部落的號召力。有一次在會稽(浙江紹興)部落會盟時,防風氏首領因遲到而被禹處死。古文獻中亦記載禹以諸侯部落路途的遠近來分別納貢約多少,可見夏氏族對其周邊部落經濟上的控制。

    所以,中國在夏朝之前的歷史是堯舜時期,傳說的時代:三皇五帝。華夏文明形成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早期的歷史,口口相傳。神話中有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的說法。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是夏朝以前數千年傑出首領的代表,具體而言有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三皇是燧人、伏羲、神農以及女媧、祝融中的三人,五帝一般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自三皇至五帝,歷年無確數,最少當不下數千年。

    我們一般用遠古來稱呼堯舜以前的歷史,遠古是指夏朝以前漫長的社會。那時候,社會生產十分低下,人類進步非常緩慢,經歷了距今有170萬年前到4000多年前的漫長時期。遠古時期,沒有文字記載,全靠神話傳說和世代流傳下來的。

    經炎黃華夏之“人文初祖”再到堯,舜,禹時期,當時部落合盟,他們是由參加聯盟的各氏族部落酋長的推薦,挑選舜當繼承人。我們的祖先當時還處在沒有階級的原始社會後期,做酋長的並沒有將職位和權力當成自己的特權。

    《尚書》、《史記》都從黃帝時代開始記載了。距今約5000年,屬於龍山文化時期。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是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開始。據現今整理出來的傳說,黃帝原系炎帝部落的一個分支的首領,強大之後在阪泉之戰中擊敗炎帝,成為新部落聯盟首領,之後又與東南方的蚩尤部落發生衝突,在涿鹿之戰中徹底擊敗對手,樹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後來黃帝的孫子顓頊和玄孫帝嚳繼續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

    黃帝,姓姬(或雲公孫),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竄,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后,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鹹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后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帝嚳的兒子堯繼位,他是一名賢君,創立了禪讓制,傳位給了舜。在舜時期,洪水氾濫,鯀採用堵塞的方法,結果洪水更厲害了,鯀被處決,他的兒子禹採用疏導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舉為首領。禹在晚年時,曾想仿效堯舜,找一個賢能的人做自己的繼承人,但沒有成功。禹之子啟宣稱,天下是他父親打下來的,理應由子孫繼承。他用武力除去了反對他的所有人,公開宣佈自己做了夏王朝的第二代國君,確定了奴隸社會國家。但據《史記》及香港中學課本所述,啟是被推舉為領袖建立了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

    夏朝之前距今大約有四千年的歷史,由於年代久遠,加之至今我們仍未發現任何原始的文獻與文字記載,所以歷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許多人懷疑。近年來,透過對夏都遺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使我們對夏代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又有了新的認識。

    在河南偃師縣二里頭村發現的二里頭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發現了大量青銅器、陶器及大面積宮殿遺址群。由此看來,夏朝已由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器時代,並且掌握了冶金與鑄造技術。

    由於夏朝在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有具體文字記載,全憑神話或是時代相傳,在具體的一些問題也是要經過歷史學家不斷的發現與關聯才能一點點還原曾經的真相,因為這個朝代,實在是太久遠了。

  • 3 # 合一傳媒MCN

    夏朝是我們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在此之前,三皇五帝都是禪讓制!他與之前的部落時代有著很大的區別

    第一點,他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了中國第一個父傳子的家天下!也就是透過血緣來繼承的制度

    第二點:主要是政治上,政治上呢,他分封了很多的血緣宗親去各地分網,從而提保衛下王朝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第三點:在經濟上一定程度了促進了全國的發展,以前部落制度都是部落與部落之間,現在是有一個統一的一個領導,整個之間現在是一個整體

  • 4 # 讀世界史

    題主你好,關於夏代目前有2個版本,人教版說夏代是大禹開創的,而人民版教材中是夏啟建立的。那麼到底是誰建立的呢?

    以下只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首先,人教版為什麼把大禹認為是夏代的建立者?大禹是啟的父親,啟承父業,打破禪讓制,讓公天下變為家天下,終結咯原始部落聯盟的社會形態。所以向上推,則認為是大禹建立的夏。這就好比到底是司馬懿建立的西晉一樣?所以我認同人民版的教材。

    其次,大禹作為原始部落聯盟的領導者,是由各個部落推舉,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大禹既是禪讓制的首領,又是夏代開創的奠基者。

    在大禹成為首領後,帶領各部落治理洪水,河道,同時大禹嘗試組建軍隊,南征三苗,修城池,制定刑法,設立貢賦,平定黎族入侵。統一黃河、長江中下游。由此國家機器的必備要素已經形成。

    最後,大禹死後,他兒子啟,破壞禪讓制,自立為王,恢復了黃帝初期父子相傳的古老制度,從此王位傳子不傳賢,實行世襲制度,開始了古人所說的家天下,這是當時政治制度的一種進步。

    所以,夏啟能夠建立夏,很大程度上都是大禹為其鋪平了道路,創造了條件。自立為王后,自此進入國家奴隸制社會,結束咯部落聯盟制度,開啟咯華夏族4000多年的王朝制度的雛形。

    部落聯盟制由炎黃二帝之部落聯合打敗蚩尤開始,到夏啟結束禪讓,中間到底經歷了多少時間現在無從考證這段歷史的長短,據傳五帝時期約600年。

    另一說夏朝之前還有虞朝,你們認為呢?

  • 5 # 皮乾的很2021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 ,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分封制:古代中國的“天子”將土地分給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後裔,所封之地稱為“諸侯國”、“封國”或“藩國”等等,統治封地的君主被稱為“諸侯”、“藩王”等等。為了維護統治,分封制規定,諸侯必須:

    ①服從周天子的命令;

    ②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的義務;

    ④交納貢賦;

    ⑤朝覲述職的義務。

    同時,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等義務。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 6 # 鍵鼠俠

    夏朝目前還是一個沒有確切考證的朝代,根據古籍記載和民間傳說流傳至今。

    人類從樹上走下開始直立行走,大腦經歷了一個資訊大爆發的過程。棍棒、骨器、石器的使用和風火雷電自然現象的認識與應用,經歷群居、穴居、聚集點、部落、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的升級變遷。

    自三皇五帝開始,作為部落的首領經各部推舉或戰爭獲得天下共主的首腦地位。傳說中三皇五帝經歷上千年,但以我們今天的常識認為當初的人身壽命根本不可能做到,當然比隔壁棒子的檀君要稍微靠譜一些。因此有一個極大的可能,三皇五帝者可能只是當時的首腦部落的話事人,就像後面皇朝的皇帝稱呼一樣。

    作為原始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這個話事人肯定有經過父傳子和聯盟推舉話事人兩種方法。傳說中的堯傳位舜,舜不受還政於堯子丹朱,丹朱又還給舜。這種操作過程中是自願的還是被大勢脅迫的也無法考證,只有史籍上禪讓的美名。

    當禹經過治水有功於各部落,獲得人心後。舜也覺得其甚賢,傳位與禹。當然禹也謙讓給舜子商均,商均再讓與禹。(有記載商均建立虞朝)這個過程就是個翻版啊!

    禹獲得天下共主的話事人頭銜,最終不再擇賢而傳,而是直接傳給兒子啟。啟建國號夏,稱夏啟。打破了部落聯盟和部落推舉話事人的慣例,形成了一種奴隸制國家。國家的主人是天帝之子,號天子,所有的土地和人民都歸天子。天子擁有生殺予奪的最高權力,這對比於鬆散的部落聯盟在組織形態上更加集權和先進(資源的統一排程)。

    從此開始四千年家天下的權力遊戲……

  • 7 # 森林狼6

    夏朝,啟為什麼能建立夏朝。夏朝作為一個朝代,與部落聯盟有什麼區別?據歷史記載,夏朝建立之前,曾出現過夏部族與周邊其他部族之間爭奪聯盟首領的頻繁戰爭。啟是黃帝曾孫,黃帝次子昌意,昌意的兒子顓頊,顓頊的兒子名鯀,鯀的兒子叫禹,禹的兒子啟,即是建立夏朝的夏啟。

    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源自於三皇五帝時代的黃河氾濫。由於洪澇災害長期影響著周邊人民的生產生活,而大禹動員華夏各族展開的歷時二十年的治水工作不僅空前的團結了華夏先民,極大地提升自己的聲望。洪水得到根治之後隨著生活環境的改善。首個統一王權的產生也就得以奠定。

    禹的王位是舜傳的,禹死後傳位給益,這個時候傳位還不是世襲制。由於其他部族對益有矛盾和意見,其他部落首領擁護啟,啟對益也不滿,啟於是殺了益,奪了益的位置。從此建立夏朝皇朝。經過啟的改革變新,以後皇位世襲制。夏朝是歷史第一個皇朝,這個時候說不定西方人民生活在樹上。

  • 8 # 暱稱就是暱稱吧

    部落聯盟是指原始社會末期社會由於各個部落經常相互爭奪領、互不臣服而發生戰爭,進而形成某種締約對方保護自己的一種社會組織。他們之間要麼擁有相似的語言、相似的生活習慣或者相鄰的領地,他們認為這些相似性會由於某種一脈相承的關係保留下來的,所以他們也更容易達成一致。這也是在沒有民族這個概念的時候的一種進步。

    部落聯盟的最高領導人承擔著保護各個部落以及部落聯盟的重要責任。從皇帝、蚩尤以及後來的堯舜禹都是部落聯盟的首領。首領選舉採用“禪讓制”,例如:堯是黃帝以後比較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前,堯把部落聯盟首領位置讓於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這一制度也顯示了上古中國的民主制度。

    而禹,我們更熟悉的是“大禹治水”,禹是“禪讓制”下的最後一位首領。在帝舜去世後,推舉禹為天子位,禹本不應想推給自己的兒子商均,但是天下部落諸侯不同意,在人民的使用者下禹成為帝位。以安邑(今山西夏縣)為都城,號夏。又取天下銅錢共鑄九鼎,作為天下共主的象徵。由此可見建立夏的是禹,而非其子啟。

    啟,史稱夏啟,禹的兒子,禹死後,啟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終結“禪讓制”成為“世襲制”的第一人。終結了原始社會“天下為公”,開啟奴隸社會的“天下為家”。從“天下為公”到“天下為家”,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階級對立的產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標誌這社會的進步。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是中國社會階級的開端。在私有制的存在下,保護私有的國家機器也就開始出現,像軍隊等等。

    後來在部落首領過度到國傢俬有的啟,在社會統治不穩定的前提下,開始飄了,迅速陷入淫意享樂之中,在私有制度的巨大誘惑下,統治集團開始紛紛爭名奪利,到啟的兒子就出新了“太康失國”。

  • 9 # 小劉解讀

    夏朝,中國歷史上一個嶄新的政權交替時代來臨。它從原始社會的禪讓制“公天下”轉換成私有制的“家天下”。從此以後,“家天下”成為中國古代社會唯一的傳承製度。它的第一任開創者就是大禹的兒子---夏啟。

    中國原始社會的禪讓製造就了千古傳唱的“三皇五帝”,而夏啟的夏朝是透過他父親大禹奠基而來。原本大禹也是要透過禪讓制把政權交給皋陶,可是皋陶在接班之前就死了,最後大禹死前把政權交給了皋陶子伯益。伯益的影響力遠遠不夠,於是夏啟也許是經過政變,也許是透過選舉接替伯益建立了夏朝。

    有史料記載:“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

  • 10 # 奚譽賢

    前沿文述

    根據經過5年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結論,夏朝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準確來說夏朝是夏禹所建,也就是夏後“啟”的父親“夏禹”,“禹”或“大禹”,“啟”夏啟或者“夏後啟”,先秦以前,多已地名及國為姓氏。

    夏朝不是中國的第一個朝代,而“虞”朝才是中國的第一個朝代,中國朝代發展歷史逐漸清晰起來,很多學者推斷的一些話題,隨著時間與考古發現的可能與持續,學者們的一些推斷會被推翻從來。

    部落聯盟為史學界,學者推測。並不能證明夏朝時期的各方諸侯為部落或者城邦及幫國聯盟,既然存在幫國又何來的部落聯盟?感覺這是自相矛盾的話題?左丘明說:“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可見不是有些學者說的“部落”,而是諸侯國,萬國所指其四方之諸侯。

    講述部落或城邦太過於原始,既然考古發現了五千多年的最早中華文字,本人覺得所謂部落聯盟就不成立。應該是中央王朝給於各地方諸侯封地,行政服務如:現在今的中國行政中心北京市,北京市為直轄市,由中央直接管轄。就如同古代的中央王朝,國家權利行政政治中心。而省、直轄市、自治區就如同古代的諸侯國,省長就為地方上的諸侯王,為中央認命。而大王就如同現在的中央國家主席,統領各省各直轄市各自治區的地方領導,而地方還有各市、各縣、各區領導層,中央、省、市、縣、區這就是國家行政體系。

    夏啟

    夏啟,姓姒名啟,夏禹的兒子。關於啟名字的由來有兩種傳說。啟因石裂而生,故名。另一種說法是女嬌分娩不到十天,大禹治水經過自家附近,有鄰居將這個喜訊告訴他,希望他能回家去看看老婆和孩子。大禹說現在正忙著治水,哪有時間回家啊。鄰居就說那您給兒子起個名,我們轉告女嬌。大禹不假思索,說,那就叫他“啟”吧。大概是治水啟行的意思。

    《史記·夏本紀》說,夏禹原本選定皋陶為繼承人,可皋陶沒有這個王命,還沒到那一天就一命嗚呼了。後來,又改以伯益為繼承人。過了七年,夏禹死了,情況發生了變化。《孟子·萬章上》記載:“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謳歌者不謳益而謳歌啟,曰:吾君之子也。”大禹去世後,那些朝覲和打官司的人不找伯益而找啟,那些歌功頌德的人不頌伯益而頌啟,都說啟是我們天子的兒子。雖然佔了他父親不少面子,但也可見啟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望盛隆,有如葵花向日。孟子把這件事歸結於“益之相禹也,歷年少,施澤於民未久”,是不太準確的。其實大禹從內心裡來說,是希望將帝位傳給啟的。從歷史的角度看,當時已出現了私有制,氏族社會的禪讓制已走到了歷史的盡頭,勢必被世襲制所替代。“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

    夏啟即位的時候,並不是一帆風順。伯益為東夷人,他看到人們都向著啟,心裡很窩火,就召集東夷人向啟殺來。啟有防備,經過一場激戰,啟打敗了伯益。另外,當時的有扈氏對啟開創世襲製表示反對,要求啟退位與伯益,並起兵反叛。啟就在甘澤誓師,說:“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意思是說:“六軍將士們,我在這裡告誡諸位:有扈氏無視五行洪範,廢棄三正。上天要斷其他之國運,現在我奉上天的旨意去討伐他們。”由於啟的軍隊紀律嚴正,賞罰分明,士氣如虹,一舉擊敗了有扈氏,穩定了政權。

    鎮壓叛亂之後,啟就效法他父親大禹當年“大會塗山”的辦法,在鈞臺舉行大會,召集各氏族首腦,大開盛宴。這就是《左傳》說的“夏啟有鈞臺之享”。河南禹縣有“夏臺”,傳說就是“鈞臺大會”的遺址。後來,啟建都陽翟,創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啟在位二十九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條紋才是最好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