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點歷史君

    儒家思想,是孔子一生的致力目標。其精髓在於一個“仁”字,一方面,孔子提倡以仁愛為本,反對苛徵暴斂。另一方面,又主張“君重民輕”的核心思想。這在某種程度來看,是相違背的。造成孔子的儒家思想內部相悖的原因,是因為孔子的思想,是吸取了夏朝、商朝和周朝三代的封建文化。對於“君權神授”的理論,孔子一直是持支援的觀點。可見,孔子的儒家思想傳播,是受著當時封建朝代的限制。但在大範圍來講,孔子的儒家思想的誕生與發展,是提倡“人人平等”意識的開端。在春秋戰國時期,在百姓心中,起到了極大的啟蒙作用。

    儒家思想是怎樣誕生的?

    儒家思想的誕生,是受到了多方面的因素影響。春秋初期的禮樂崩壞,就是孔子儒家思想誕生的導火索。談春秋戰國之前,要先說一下週朝的覆滅。周武王依據君權神授的思想,以紂王無道為由,起兵推翻了殷商,從而開創了一個新的朝代,就是西周。西周政權初期穩固,但是由於分封制與宗法制的大力提倡,為周朝覆滅埋下了很嚴重的弊端。終於在東周末期,由於分封制與宗法制,導致各路諸侯四起,嚴重地威脅到了周天子的地位。在東周末期到春秋初期這段時間,周天子可以說是個傀儡皇帝,政權被各路諸侯所分割。最嚴重的時候,出現了一百多路群雄割據的諸侯。

    東周時代就此覆滅,帶來的就是春秋時期的禮樂崩壞。《論語季氏》中記載: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周朝時期的禮樂與文化,其實是可以混淆的。由於周王朝覆滅,直接導致了禮樂崩壞,而這種現象,卻對春秋戰國時期產生了持續影響。禮樂崩壞,直接導致原本存於周王朝的文化與制度,隨著人才流失,而散播在了民間。在春秋時期之前,大量書籍文化,是隻在宮廷之中儲存,平民百姓沒機會讀書寫字。而禮樂崩壞,導致了大量文化流進民間,為後來的百家爭鳴局面,埋下了伏筆,儒家思想就是在這種學說獨立的情況下,慢慢誕生的。

    周朝覆滅,各路諸侯紛紛自封為一放首領,以各個小國為其屬地。並且廣納人才,禮賢下士。加上由於戰亂,井田制實現了從公有制到私有制的大幅度轉變,更加刺激了貴族勢力與平民百姓之間的鬥爭。孔子深受傳統禮教的影響,並對新思想產生了萌發。儒家思想,就是這些因素影響下,一步一步成為了當時的獨立學說。與此同時,由於各國對人才的禮遇,導致導致各種學說層出不窮。當時有名的學說,主要以孔子的儒家、韓非子的法家、墨子的墨家和鄒衍的陰陽家為主。而儒家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最受百姓推崇的。

    儒家思想自誕生初期,呈現了很奇怪的現象。孔子的學說,在百姓之間,得到了很大的呼應,卻不被各國君主所接納。原因就是,孔子提出的君臣關係,與當時的大環境相差太多,君主難以接受。孔子雖然認為君貴民輕,卻也提出了另一種“人人平等”的理論。孔子認為君臣之間,應該互相尊重。《論語》中記載: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這種平等的理論,不被當時的各地統治者所接納。因此,孔子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戰國的初潮,只是得到了散播,發展卻十分受限。

    儒家思想的發展與改革

    秦漢時期,儒家思想的發展,出現了極大的反差。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文字和度量衡,從軍事來講,秦始皇的豐功偉績的確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但是成立秦朝之後,卻為了實現政權的專制,聽從了丞相李斯的建議,施行“焚書坑儒”。《戰國策》中記載:

    “任刑罰以為治,信小術以為道。遂燔燒詩書,坑殺儒士”。

    由於秦始皇為了鉗制人們的思想,來穩固秦朝的政權。儒家學說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打壓。一時之間,各種儒家學說風聲鶴唳,記載家理論的書,也大多被損失殆盡。儒家思想的傳播,在秦朝時期受到了極大的阻礙。這種現象得到改觀,是從漢朝開始。漢朝的儒家傳播,其實早在漢高祖就已經初見端倪。

    漢高祖最開始只是十里亭長,最後能夠建立大漢王朝。就是深知百姓疾苦,苛徵暴斂不僅讓百姓民不聊生,更加催化了王朝的覆滅。因此,從漢高祖時期,對儒家思想就十分提倡。尤其是到了漢武帝時期,儒家學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力發展。漢武帝接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理論,以仁愛為本的治國方略,從這裡開始形成。漢朝時期尊崇儒家思想的最明顯表現,就是對刑罰的減輕。秦朝的刑罰太過殘暴,也是其失去民心的原因之一。所以,到了漢朝,對於刑罰方面一直以“恤刑”理論來量刑,意在教化罪犯,而並非以刑罰威脅百姓。比如《禮記.曲禮》中規定:

    “七年日悼, 八十、九十日耄。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

    為特殊的犯人減輕刑罰,與孔子提出的“不教而誅是為虐”的儒家思想,完全吻合。所以,儒家思想的傳播,在漢朝是起到了推進作用。

    從三國兩晉南北朝到唐朝覆滅,可以看做儒家思想發展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學說十分混亂,很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的局面。從南北朝開始到唐朝,誕生了以玄學來解釋佛、儒、道三家的思想的新型學說。佛儒道三家學說獨立,限制了儒家思想的傳播。雖然隋唐時期的帝王,都曾大力推崇儒家學說,卻因為這一時期的混亂局面,而收效甚微,可以說從魏晉南北朝到唐朝這幾百年裡,儒家學說一直處於停滯的狀態。唐朝詩人韓愈曾經牴觸過這種思想混淆的情況:“抵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言下之意,盡是反對佛學與儒家並列,導致學說受限的痛恨。這種現象,直到唐朝覆滅,都沒有得到改善。

    在宋朝程朱理學的萌生,將儒家思想推向了新的高潮。程朱理學的儒家思想,一直貫徹到明朝。程朱理學,是以程顥、程頤、朱熹等名家,吸收了孔孟之道,在儒家學說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派別,從本質來說,是儒家思想發展的增加版。以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以儒家思想為根基,去探討天人之道。格物致知,就是宋明時期儒家思想的精神核心。主張存天理,滅人慾。朱熹曾經提出這樣的觀點:“

    人之異於禽獸, 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與孔子的儒家思想不謀而合。所以,宋明時期的儒家傳播,是得到了各方名家大力改革與扶持的。直到清朝時期,才有了對程朱理學的反對聲音,儒家思想在清朝時期,依然在不斷地發展與完善,皇太極建立清朝之後,對儒家學說的態度,也並不打擊。所以儒家思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呈現起伏的狀態,卻最終發展至今,得到了廣泛接納。

    儒家思想的影響和意義

    儒家思想從春秋戰國萌生以來,輾轉流傳了幾千年。並作為無數帝王治國依據的核心,以仁愛為本的儒家思想治國,最終都迎來了較好的盛世局面。比如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迎來了漢朝最強大的時期。唐宋時期雖然兵力懸殊,但是文人輩出,也是受到了儒家學風的積極影響。孔子提出的君臣以禮相待,也成為了歷代君王的道德約束標準。唐太宗禮賢下士,魏徵多次以死相諫卻沒有得到怪罪,表面反映的是唐太宗的帝王胸襟,其背後的深層因素,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精神影響。

    當然,任何一種學說都不是絕對完美的。儒家思想受到封建環境的限制,有些理論也是很受限的。比如孔子認為男尊女卑,曾經提出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樣的言論。言下之意就是貶低女性的地位。再比如,孔子認為君貴民輕的思想,與人人平等的核心理論相違背,這都是受到了大環境影響所致。但是不得不說,儒家思想的廣泛傳播,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新思想的萌生。為之後封建社會的覆滅,打造了堅實的基礎。儒家思想發展至今,儼然成為了中國極具特色的文化思想,在無論是古今,儒家思想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時刻影響著我們。

    總結:

    儒家學說的大力發展,加強了古代統治者對百姓的教化。尤其以有教無類的主要理論,更是讓學術得到了大量傳揚。寬己愛人,減少刑罰,亦是其傳播的積極一面。總的來說,儒家思想到後來衍生的程朱理學,都極大程度豐富了人們的內心,對於新思想的萌發,起了很大的啟蒙作用。

  • 2 # 文化愛好者龍燊

    儒家思想是孔子提出並確立的思想體系,以仁,義,智,信,為儒家思想體系的主要內容。儒家非常重視禮儀,也一直倡導恢復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就孔子個人而言他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

    孔子出生的時代是東周的春秋時期。當時諸侯混戰,禮樂崩塌。周天子也只是名義上的統治者,沒有什麼實際權利。孔子年輕時候周遊各國。並且他本身也十分好學,所以在遊學的過程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也為他日後創立儒家學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儒學存在的意義是能維護國家長久的穩定,思想統一。

    春秋戰國時期儒學並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重視。因為當時諸侯混戰,各自為政,儒學沒有發展的空間。真正開始重視儒學,其實是從秦始皇開始的。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為何維護自己的統治權威,那就要向天下彰顯自己的天子身份。而最瞭解天子禮樂制度的就是儒生,查閱秦國曆史,我們可以看到秦始皇曾經多次巡遊各地,泰山封禪,祭祀黃河等活動,焚書坑儒之前,秦始皇是非常重視儒生的。

    漢朝漢武帝聽取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學思想的統治地位。維護了大漢朝的統治,後世朝代也都以儒家思想作為統治思想,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安定。

    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發展中華民族沒有出現文化斷層,也沒有因被外族統治失去傳統,證明了儒學的正確性。儒學也為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直到今天很多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 3 # 月亮林地的鵪鶉

    首先儒這個字怎麼寫?是不是一個人字,一個需字。所以儒就是人之所需,不需要的不用講,不符合生活的不講,對人沒有幫助的不講。

    所以儒家雖然叫思想,但是更是學問,一問一答才叫學問,然後總結出來這種學問,就叫思想。

    所以才會有仁義禮智信,什麼叫仁義禮智信,這是普通人,普通計程車,可以做到的。所以儒是一般人的需要,讀通最多算箇中等計程車,大不了上士,可以成聖。

    他是和老子的道有分工的,他只給士這個階段講解道。但是老子是給考研的人準備的,讀通你可以當神人。不是搞神通哈,是你心智全開,靈光哈!

  • 4 # 夢碎雨夜冷

    一,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有: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1.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所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因此,儒家思想是連同我們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

      2.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

      3.現代企業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搜狗問問

      二,思想價值

      1,當代意義

      儒學現代意義的兩個重要原因:

      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我們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的民族復興的前夜,此時此刻,必須回顧我們的歷史文化傳統。

      第二,新的世紀,我們的國家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費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覺”的問題。我們要建設“和諧社會”也必須有個對自身“文化”上的自覺。什麼是“文化自覺”?費孝通先生說:“文化自覺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們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迴歸’的意思,不是要‘復古’,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來研究我們民族文化的歷史和它發展的前景,就必須適應當代世界文化發展的新形勢,即“新的軸心時代”到來的文化發展的新形勢。適應我們國家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必須有一個文化自覺的要求。

      2,思想作用

      儒家思想的重要社會影響在於它為封建統治階級創造了整套治理國家和社會的理論思想體系,並讓中國的統治階級成功的應用於中國的社會國家治理實踐獲得了封建社會統治中國二千多年的光輝人類發展社會史,這在全世界範圍內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是空前絕後的。也是中華民族以前、現在和將來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儒家思想精髓不在於其治國理論學說,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會的思想外殼,儒家思想精髓在於它的社會倫理思想,正是封建社會倫理觀從國家統治階級的高度期望出發將人們生活現實中的行為規範用通俗的語言--道德意識規範起來,讓農民成為社會道德思想的奴隸,而這種封建倫理觀作為封建統治階級上層建築社會意識中的最廣泛影響治理社會群眾基礎的核心,從而完成對國家社會雙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這種倫理思想上升到中華民族精神意志被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代表----毛澤東和鄧小平掌握及創造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應用到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獲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功。

      當前蘇聯的解體給中國馬克思主義者震驚,當世界範圍內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面臨危機和矛盾讓世人困惑迷茫時,智慧的中國馬克思主義代表---胡錦濤已經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及全世界社會發展在理論上指明瞭理論創新的方向---和諧社會主義理論----科學社會主義倫理觀的建立和社會實踐在構鍵和諧社會方面的意義和作用。科學社會主義倫理觀是儒家思想精髓的發展是適合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意識。它是東西方人類最進步思想意識的結晶。它的誕生和實踐應用不僅僅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健康快速發展保證,也不僅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上的革命,更是全世界人類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指引。因為它是馬克思主義意識能動性---社會意識能動性在社會實踐上的成功應用。

      3,研究價值

      現存的儒家思想(不同於孔子的思想)作為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將階級視為人類社會的基礎,鼓吹封建道德觀,強調透過個人的自我約束,而忽略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西方學者認為儒家思想是亞洲國家難於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待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態度問題,近代以來一直存在著兩種對立的思想傾向:一是國粹派,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對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國落後的一切根源歸之於文化傳統,主張完全拋棄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全盤西化。

  • 5 # 時代傻瓜李博士

    為什麼西方不會產生像孔子那樣的人和儒家那樣的“學說”呢?

    為什麼東方在古代出不了像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型別的人呢?

    科學、文藝復興、蒸汽機、工業革命、資本主義、股份制、進化論、相對論、……、數不清的人類文明成果,為什麼都最先出現和形成於西方呢?

  • 6 # 貓愛吃剁椒魚頭

    實際上儒家思想也是分各個階層和流派的。

    第一,夏商周三代是沒有儒學,當時是有“王官學”,主要是天子所設立學宮,民間沒有私學。這是中國學問的開始。以周公為代表。

    第二,東周開始出現百家爭鳴,這個時候儒學誕生,是王官學的主要繼承者,稱之為“先秦儒學”,開始在民間發展。代表人物為孔子。

    第三,東漢西漢時期是儒學的成形期和學術的實踐期,以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形成了儒家治國實踐。一段時間可稱為“漢學”,代表人物董仲舒。

    第四,隋唐五代時期,佛教開始廣泛流傳……六祖之後,禪宗建立,並開始影響儒學……

    第五,宋朝明朝,是儒家革新期。並且針對儒家的弊端進行了思想改造和創新,除了理論更加的注重內在,和家國建設,以朱子和王陽明為代表人物。

    尤其是明朝,朱子和王陽明的儒學影響及其之大,“宋明儒學”也稱為“新儒學”。

    第六,清朝,陸沉之後。清朝的儒學受到荼毒。並沒有發展儒學甚至程朱理學和心學受到打壓。

    第七,晚清民國。這時是亂世,流派不一,未成氣候。偶爾有一些人的學術思想稱為“新儒學”

    第八,共和國建立到21世紀初期,大陸尚質,無可論,這段時間主要是大名鼎鼎的“港臺新儒家”崛起(其實應該是新新新儒學了),以牟宗三 余英時等人為代表,主要思想是以儒學開出冥主。

    第九,當代儒家思想在各個學者中,他們有著不同的方向發展,有部分學者被媒體稱為“大陸新儒家”。

    不知你是否問過自己這個問題:“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等等

    我認為,儒學存在和不斷髮展,正是人類思想進步和和哲學發展的歷史。

    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世間的兩套秩序——社會政治秩序和道德心靈秩序,以及兩套秩序之間的關係。

  • 7 # 河東來

    儒的本意,指的是一種人。

    指的是能夠解決統治者“需要”的人。

    指的是本為奴隸的“黎民”,本來要接受琢瞎一隻眼明確自己的奴隸身份,但透過爬山活動,證明自己可以為統治者利用,選拔產生的新的奴隸主“華人”。

    儒的最高追求,就是“德”。

    “德”的發聲,基本類似於我們駕馭牛馬發號施令時發出的聲音。

    “德”的文字本義,就是登山活動中名列前茅,將名字留在榮譽板上的人。

    問題是古人不可能因為要搞運動會而登山,或者因為要鍛鍊身體而登山,真實目的是為了避免像一般的“黎民”奴隸一樣被琢瞎一隻眼,成為“獨眼龍”,透過爬山證明自己忠誠於統治者,而且身體素質好,有留下健全身體的價值。

    “大德”或者“上德”,就是“民眾之王”或者“奴隸之王”的意思。

    儒是統治者選拔“黎民”中的可用之人的產物,當時的統治者,是“百姓”貴族的代言人,部落酋長及其輔助人員,被稱之為“巫”,這些“儒”,也被稱之為“祝”。

    後來的“巫”,秉承了“人王”的本義,隨著族群的擴大,人員也大量的擴大了,我們可以稱之為“道家”(就是“華人之王”集合體的意思)。

    由於儒的數量優勢,所以西周“道家掌權人周公”因勢利導,創立了“儒教”,特點就是透過“制禮造樂”將“黎民”改造為新“百姓”,同時把這些“新百姓”組建成為了“儒家”。

  • 8 # 九源地本草精選

    儒家家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孔子開創的先秦儒學、董仲舒為代表的漢代儒學、以程朱理學為標誌的宋明儒學、西學衝擊下的現代儒學四個階段。

    先秦儒學春秋晚期,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其創立是有其深刻地歷史根源的。當時春秋戰國時期正經歷著一場空前變革,這場變革在社會形態方面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政治制度則是周禮的“禮制”向“法制”社會的轉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初所推行的是黃老之術,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歷史發展到漢武帝時期,漢朝的經濟實力逐漸恢復和增強,但是,諸侯國的勢力日益膨脹、土地兼併劇烈、匈奴為患,都威脅著西漢的穩定。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發展一種積極的思想是及其重要的。宋明理學到了兩宋時期,儒家學者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程顥、程頤和朱熹。因此又被成為程朱理學。他們認為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後有物,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強調理之源在於天理,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並指出人性本來與天理一致,但被後天的慾望所矇蔽,所以強調“存天理,滅人慾”。

    近代新儒學近代中國內憂外患,五四之交,北京浸沒在一片尊孔復古的逆流之中。帝制復辟的事實,說明君主專制思想的毒瘤依然存在。這使得一批年輕的激進民主主義者感到其根本原因在於沒有觸動以孔教為核心的舊思想、舊道德、舊文化。

    近期現代學者的推廣傳播,大家逐步還原了儒學的本質,治國平天下,仁義禮智信的光輝一面。逐步的去掉以儒家外皮內裡是封建害人的偽儒家文化。逐步的被人們認可。

  • 9 # 那時候我不帥

    孔子的思想總結起來就是仁義禮智信。聽起來滿滿的正能量。其實就和現在的毒雞湯沒啥區別。愛喝的人太多。沒啥卵用。治世道,亂世佛,由治到亂是儒家。只有國家失道寡德的時候才會去推行仁義。仁義缺失的時候才會去崇賢禮教。儒家治國少有不混亂的。自古以來的盛世沒有一次用的是儒家治國,都是用的黃老之術。順其自然與民休息。

  • 10 # 寂語堂齋

    這個問題非常複雜,題目太大了。歷史上儒家思想的發展每一朝代都不一樣,都有其獨特的過程,並且大多把儒家思想擴大化或歪曲了儒家思想的本意。我也只能概略的回答。

    歷史上儒家思想的誕生,很多人都認為是誕生於孔子,但我認為孔子只是儒家思想集大成者,也就是說把儒家思想系統化了而已。儒家思想真正應該誕生於周朝,我們看孔子自己說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這就說明孔子的思想是從他那個時代的古人思想中提煉出來的,都有古人思想的影子。

    孔子還說過,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這也說明孔子非常向往周朝,克己復禮復的就是周禮,所以孔子的思想應該是從周朝來的,他的好古實際上是好周。

    那麼儒家思想是怎樣誕生的呢?

    我們從伏羲創八卦,文王演周易來看,周朝的文化應該是以《易經》為主體,伴隨而來的是禮樂制度。《易經》的作用本質上就是讓人們各安天命,天命所歸。這從孔子晚年學《易》總結出,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能看出來,周朝的人大概都相信天命,因為孔子從周。這樣信天命則不思進取,然後產生了禮樂,周禮是非常繁索複雜的。禮完了就樂,樂就是跳舞的意思,就象現在人們跳的廣場舞一樣,這都是不思進取的結果。

    在周朝有一種專門從事喪葬服務的職業稱為儒,雖然職位比較低,但周朝講禮,所以喪葬是很複雜的,很講學問的,故稱之為儒學。就連孔子對喪葬也是情有獨鍾。這樣喪葬服務做為一種文化在周朝是很時興的,但不能登大雅之堂,這就是儒家思想的誕生。而把孔子思想稱為儒家思想是孔子自己說的,比如孔子說: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這樣後世人們就把孔子思想稱之為儒家思想的鼻祖。

    歷史上儒家思想是如何發展的?

    秦朝時間太短,談不上什麼發展。漢朝是儒家思想發展的鼎盛時代,是董仲舒提出來的,然後就形成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面。漢朝雖然獨尊儒術確也把孔子思想給擴大化了,比如有一種官職叫孝廉,只要孝道做的好被人推舉了就能當官。還比如父母去世,有的人守孝具然能達到十年之久。

    唐朝不獨尊儒術,是把道教排在第一位的,然後才是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佛家思想就是在唐朝興盛起來的。實質上唐朝儒、釋、道三教都很活躍,只是儒家思想沒有獨特的發展。

    到了宋朝,宋朝是把儒家思想發展成變態了的思想,其代表人物就是朱熹。朱熹是個大哲學家,他把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太極思想結合在一起提出了自己的思想。這樣就把儒家思想給弄變樣了,存天理,滅人慾就是朱熹提出來的。朱熹的最大罪過是按照統治者的要求重新註釋了儒學,這才真正的把儒家思想變成了統治者的工具。

    到了明朝,開始階段也是繼承朱熹的思想。到了明朝中期出了一個代表人物是王陽明,他的思想是知行合一,這本身就歪曲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說明朝儒家思想的發展也是畸形的。

    到了清朝,清朝實質上是漢文化和滿文化相互融合的朝代。儒家思想在清朝並沒有得到發展,雖然康熙皇帝要求推崇儒家思想,但實際並沒有得到實施。雍正皇帝可是精通佛學的,就連慈禧太后都讓人們稱之為老佛爺。到了清朝中期,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介入,這樣就形成了漢文化,滿文化,西方文化交織在一起的局面。

    五、四新文化運動是各種思想交織起來的必然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是他的個人意見,還是太上皇宋高宗授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