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正經的軍棍

    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爾聽到這句話,會把提問者綁在樹上,然後輪流扇耳光,“我受命於國家!!!我受命於國家!!!我受命於國家!!!”

    對軍人來說,首先一個職責就是服從命令,對上級,必須絕對的服從。那話怎麼講的“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還有一句話叫做“軍令如山倒”。這些話,在全世界的軍人裡面都是通用的。

    並不是古德里安們服從希特勒,而是古德里安們服從國家。如果,元首不是希特勒,他們也會服從,不是因為別的,因為他們是軍人。並不是他們受命於希特勒,而是他們這麼做,是他們的本分。

    古德里安們是軍人,同時,都是職業軍人。這些人,對於命令,都是絕對服從的,而且,沒二心。同時,他們的榮譽就是在戰場上打更多的漂亮仗,這是他們的追求。

    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爾,能功成名就,是希特勒給的機會。古德里安給希特勒演示自己的裝甲兵戰術,曼施坦因為希特勒出謀劃策,隆美爾更是希特勒一手提拔的。這些人和希特勒的關係,那是很鐵的。

    德國容克貴族們瞧不瞧得起希特勒是一回事,服不服從命令是一回事,瞧不起,頂多是性格高傲。而不服從命令,問題就大了。不服從命令,等於就是他們引以為傲的一切都不復存在。

  • 2 # 晏均323

    不是說他吸引了三大名將,而是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輸掉一站經濟低迷,名譽不振備受壓制的普魯士軍官團,種種原因導致了憤懣的德華人在這種情緒引導下需要一個有蠱惑(號召)力的人能夠帶領德國走出一站泥潭。所以,無論是吸引還是裹挾,大多數德國軍民都被綁在了戰車上

  • 3 # 鴻哥iouyh福小鋪

    士為知已者死,這是我們古代歷史一直在說的故事。

    其實該思維和情感在古今中外都屬於硬道理。

    希特勒是一位失意的畫家,作為一名普通士兵參與過世界大戰,甚至親歷毒氣的傷害,更是在一戰後與民眾共同承受失敗的惡果。

    無論是對德國百姓,還是軍人,甚至猶太人,他的言論都能獲得普遍的共鳴,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從達官顯貴到赤貧人士都對其抱有希望。

    達官顯貴希望控制他左右局勢,纂取權力和財富;

    赤貧人士希望在他的引領下襬脫絕境。

    而軍人們,對他的做法非常認可,因為把被踩在汙泥裡的軍徽再次從汙泥裡拾取,擦拭,讓其重新煥發光芒,使得全軍對其抱有期望。

    坦克只能作為輔助,而不能獨立成軍。

    這個認識是二戰前夕的共識,但希特勒給了古德里安蔑視該共識的權力和機會,古德里安對其感恩戴德;

    曼斯坦因計劃,裝甲叢集突破色當黑森林,席捲西歐,逼降法國,在古德里安的引薦下,曼斯坦因越級獲得賞識,這使得曼斯坦因徹底將自已施展才華的希望寄於元首;

    沙漠之狐就更用不著說了,因為領袖給了他成名的舞臺,囂張跋扈施展能力的舞臺,從法國到北非,他始終是元首的寵兒。

  • 4 # 風語者034

    首先感謝悟空邀請! 看過御史三大人的高見,非常佩服! 風語者說只是個補充。翻開德國一戰之後的歷史,不難發現,以當年塹壕裡一毫不起眼的下士之才能,在利用社會不安因素鼓動民情民意爬上元首以後,是沒有軍事才能領導德軍作戰的。希特勒缺乏軍事才能是公認的,這在許多戰役裡都有反映,凡經他干預的戰役多數敗北,獨立指揮能力更別談了,無非是靠演說天才蠱惑人心,但不得不說,還相當成功。在希特勒發跡過程,全體民眾都深受其影響,納粹思想統治了全民意識形態,個個都認同,“我的奮鬥”就是是為了國家利益,為爭取德意志民族生存空間,何況軍隊還是宣誓聽命於元首的呢!?

    作為軍隊高層,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都是元老級人物,古德里安還是閃電戰的理論家和發明人,隆美爾是希特勒親自選拔出來的愛將,作為職業軍人,服從是軍人的天職,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擔當義不容辭,軍事上服從國家安排和需要,當然對元首不能絲毫懷疑了。老實說,當時的人們尤其德國民眾對希特勒都佩服的五體投地,奉若神明一般,元首的領袖魅力絕非花架子,作為軍事人傑的三位精英,就自然成為手下的五虎上將了嘛。應該說是互相選擇的結果,互相成就對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這如同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事,無數人被裹脅進運動之中後,能有幾人脫離命運的安排。再說,職業軍人多數有個通病,一般大多數軍事才能出眾,政治眼光天然短視,我們無法要求當時的人們去看清納粹的真實面目,擱誰誰不是那樣啊!?要啥腳踏車呢……這三人如果沒有希特勒的重用,那歷史肯定會選擇另外三人,不過是換換姓名罷了,抑或是叫馮迪特里氏什麼的,您說是不?! 風語者說個人見解,歡迎轉載!

  • 5 # 西餐劉顯琨

    阿道夫-希特勒,不得不說,這個人確實是有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加之一戰後德國的殘破與舊政府的無能,成就了這個戰爭狂人。

    而他手下的將領,不得不說,確是都特別有能力,也特別優秀。

    優秀的口才,獨特的人格魅力,動亂的時代,共同造就了這個令世界談之色變的大魔頭。

  • 6 # 花間集鳳鸞

    老希口碑不咋地,國內許多軍官也不鳥他,之所以會效忠原因確實挺有意思。

    源於軍人的素質

    興登堡,布隆貝格轉位希特勒的時候,要求德國軍隊效忠希特勒,作為服從命令的軍人,自然接受來來自長官的命令。

    很多時候,在困難的抉擇中,軍人都會選擇接受命令。

    利益捆綁

    別人就是德國高官,貴族子弟的時候,希特勒只不過是個三流角色。

    但是希特勒透過政治手腕上臺後,確實改變了德國現狀!

    讓德國充滿生機,從戰爭的陰影裡走了出來。一戰戰敗後,對於德國這幫貴族來說這可是恥辱!誰不想翻身?

    雖然很這些個軍官看不起老希,但是他們目標和利益捆綁在了一起。老希描繪的德國也正是他們所想,所以便效忠了。

    福利

    老希上臺之後,不管怎麼說,對於軍隊和容克貴族的福利是相當好的,給了他們足夠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獎勵。

    一個和你利益相同,目標一致,而且給予你許多你需要的東西,你憑什麼不效忠?

    實力

    老希領導下,德國國力暴漲,對外擴張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是在保衛自己祖國,而且戰鬥勢如破竹!

    注意一點

    願意效忠也並不意味著是個人的“效忠”。

    老希也提防著原來的國防軍,一直在換高層提拔那些下層軍官。

  • 7 # 狼煙火燎

    二戰德國的軍隊分為國防軍和黨衛軍,國防軍為正規軍隊,是德國國家軍隊,曼斯坦因、隆美爾、古德里安都是國防軍。黨衛軍顧名思義就是納碎黨的軍隊,兩者有著非常大的矛盾,但是這並不影響國防軍向納碎黨領袖希特勒效忠,要知道一戰後的德國不但國家意志垮塌了,經濟也垮塌了,在整個德國處於迷茫期的時候,希特勒上臺帶領著德國從一戰失敗中走出來,而且走向強大。你可以把當年的希特勒看成是現在的普京,甚至比現在的普京的威望更強,在這樣的前提下整個德國軍隊都是帶著崇拜的心態效忠於希特勒的,包括這三位三大名將,特別是隆美爾已經崇拜到每次給軍隊訓話前先喊一個口號:“嗨、希特勒!”

    德國軍隊對希特勒的效忠是從始至終的,在1934年,德國國防軍就正式宣佈效忠於第三帝國總理阿道夫·希特勒,並擁戴其為三軍武裝部隊總司令,支援其間任總統職務;希特勒稱元首後,其主張對外擴張一雪一戰前恥,更是迎合了國防軍的支援和擁護,因為一戰後大多數德國軍人是不服輸的!國防軍大多都是希特勒支持者,每逢重大節日的軍隊大型活動,都要念上一段話來宣佈效忠納粹黨元首是絕對必要環節。所以,正是得到國防軍的支援和擁戴,希特勒的命令才能這麼暢通的執行下去,二戰前期德軍的“閃電戰”才會如此順利。

    可以說在蘇聯戰場未遇到挫敗前,整個德國無論是國防軍、黨衛軍,希特勒的威望已經到達了盲目崇拜的地步,這個轉折開始是從莫斯科保衛戰開始轉變,希特勒與國防軍的前線指揮官們開始有了不同意見,希特勒有些過多幹預國防軍前線作戰策略問題,與德國前線高層指揮官發揮了意見分歧,這在德國不斷勝利的時候,這些分歧都不是事,但是一旦德軍慢慢陷入被動,雙方便互相懷疑甚至互相指責,這個矛盾最突出的就是戰略天才曼斯坦因,曼斯坦因對自己的打仗佈局有著獨到的見解和自信,對希特勒的命令認為是無理的,從隱晦的反抗到公開反對,甚至在德軍被蘇軍包圍情況下,希特勒的命令是死守,但是曼斯坦因違抗命令要求突圍儲存升力,這也是曼斯坦因最後被撤職的原因。

    希特勒和曼斯坦因兩者的作戰思路完全背道而馳,特別是在防禦戰中,希特勒要求死守每寸土地,曼斯坦因則是大兵團機動作戰,甚至可以放棄部分德國本土,儲存自身實力,機動作戰中消滅蘇聯有生力量為主,兩者矛盾根本無法調節。

    而在盟軍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在國防軍的地位更是到了一個低谷,雖然這時候大多數國防軍軍官還是堅信著希特勒的信仰,但是已經有很多軍官開始認為希特勒將德國帶入了深淵,於是就由那麼一群軍官聯合在了一起向希特勒進言,意見是德國向英美投降,而將矛頭對準蘇聯一條戰線,與蘇軍死拼,這個軍官團的最高首領居然是隆美爾,而且解職回家的曼斯坦因也知道這個事,這讓希特勒大為惱火。而勸說不成的軍官團極端的人員居然聯合對希特勒來了一次暗殺,其中就有一個隆美爾的重要下屬,於是殃及隆美爾被賜毒自殺!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國防軍的最終意志是效忠與德意志第三帝國,曼斯坦因、隆美爾、古德里安他們服從也是服從國家,希特勒是元首,是德國最高統帥,他們必須服從,不是因為別的,因為他們是軍人。當希特勒能夠帶領德國走向強大的時候,國防軍無條件予以效忠和支援。當這些德軍軍官們發現希特勒將德意志帶向深淵的時候,同樣會遭到反對甚至暗殺,他們並不是盲目的崇拜希特勒而效忠於希特勒!服從命令並不是他們受命於希特勒,而是他們這麼做本分,比如曼斯坦因與希特勒這麼大矛盾,除了那一次突圍事件,其他的時候並沒有“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

    補充一點:

    一戰後德國軍隊被限制在10萬,只有表現非常好,戰功卓越的軍人才有資格留在軍隊,他們都是德軍中精英中的精英,其他都不得不卸甲歸田。而且對於一戰德國軍人是不服氣的,整個一戰沒有一個外國士兵踏上過德國領土,在德國軍人眼裡其實就是執政黨左右派的政見之爭導致德國的失敗。甚至在德國一戰後全部軍工企業停產,工業停滯,失業率都不叫下降了,整個德國的經濟的崩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希特勒上臺挽救了整個德國,軍隊恢復了,經濟恢復了,工業、軍事全部恢復了,大量的國防軍飯碗都是希特勒給的,在前期的軍隊對希特勒是相當崇拜的,反正我一直都認為至少在侵略波蘭前的希特勒就是現在的普京,普京就是希特勒的一個翻版(希特勒投胎變成了普京,哈哈),同樣拿回了自己的領土,如果有一天普京走向侵略烏克蘭的路,並導致了大戰,那麼這兩個人就可以畫等號了。

    你能想象現在的俄羅斯軍隊有不服從普京命令的嗎?

  • 8 # 毒刺劍客

    二戰期間,德軍名將如雲,包括被譽為帝國之鷹的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鄧尼茨,以及沙漠之狐隆美爾等等。尤其是曼施坦因被譽為德軍閃電戰之父,古德里安被稱為德軍裝甲兵之父,鄧尼茨被稱為海軍的“頭狼”,隆美爾更是擅長沙漠作戰,曾經率領劣勢軍隊橫掃北非,差點把盟軍趕出非洲。

    要說這些將領,就必須說說一戰,一戰德軍率先發起對英法的進攻作戰,失敗後德國被迫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其中就包括軍備限制,德國被要求國防軍數量不得超過十萬人。於是魏瑪共和國開始裁軍,為了儘可能儲存實力,就主要把軍官儲存了下來,也就是說,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十萬國防軍主要是德國軍官。這些軍官大都經歷過一戰,作為一名軍人因為打了敗仗而導致國家被制裁 這是軍人的莫大恥辱。因此納粹黨執政後,國防軍理所當然的要效忠執政黨,效忠希特勒 這是一名愛國軍人職業操守的體現。

    除了軍人的職業操守,德軍將領效忠希特勒單位另一個原因就是復仇心理,一戰結束後 ,不光是德華人民,包括德軍將領都有復仇心理。

    德軍將領效忠希特勒的最後一個原因就是日耳曼人有與生俱來的服從意識,甚至是非常生硬刻板的服從,這也是德軍執行力強,作戰能力強的重要原因。

  • 9 # 血色黃昏的黃昏

    這個提問本身就有問題,根本不是希特勒能有什麼魅力或者手段吸引他們,這其實是誤傳!

    所謂希特勒的德國三大名將只有我們國家這麼傳說,三人是納粹德國將軍,但二戰名將不知道怎麼來的?更別提希特勒吸引他們賣命。

    真實的“隆美爾神話”:

    近幾十年來,圍繞“隆美爾神話”一直是英語和德語歷史學家分析的主題。歷史學家和評論家得出結論,隆美爾仍然是一個模稜兩可的人物,在神話內外都不容易定義。國外歷史學家已經對“隆美爾神話”進行了相關查證,證明這個神話是杜撰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戰爭宣傳。

    儘管隆美爾在北非的成功是二戰期間德國最具戰略意義的一次勝利,但隆美爾在1941年取得的勝利是由納粹宣傳推動的。製造這個神話作為納粹宣傳的一個組成部分,用來讚美納粹國防軍並向德華人民灌輸樂觀情緒。1941年11月,帝國宣傳部部長Joseph Goebbels“戈培爾”表示他想將隆美爾“描繪成一個流行英雄”的意圖。隆美爾憑藉其作為軍事指揮官的天生能力和對聚光燈的熱愛,非常適合戈培爾為他設計的角色。

    戈培爾將帝國宣傳部的一名高階官員阿爾弗雷德·英格瑪·貝恩特(Alfred Ingemar Berndt)借調派往隆美爾身邊工作,併成為他最親密的助手之一。貝恩特經常擔任隆美爾,納粹宣傳部和元首總部之間的聯絡人,負責執導拍攝隆美爾的照片。

    在二十年代中後期,利德爾·哈特(Liddell Hart)寫了一系列主要軍事人物的歷史,透過這些歷史,他提出了他的觀點,即“正面攻擊”策略必然會以極大的代價失敗。1937年,利德爾·哈特(Liddell Hart)的書《英國軍隊的角色》影響了當時的英國首先張伯倫。

    可是,隨著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英國戰時內閣推翻了利德爾·哈特向張伯倫提出的策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利德爾·哈特“創造”了閃電戰作為軍事學說的觀點。利德爾·哈特為了證明自己關於機械化戰爭理論的正確性,哄騙隆美爾的遺囑新增對自己有利材料,以此證明隆美爾曾經受到自己關於機械化戰爭理論的影響。

    美國政治學家和國際關係學者John Mearsheimer"約翰·米爾斯海默"在他的著作《The Weight of History》(歷史的重量)中描述到:

    “將話語放在德國將軍的口中來操縱歷史,以此利德爾·哈特能夠證明他是1940年德國戲劇性成功的根源。”

    意思就是利德爾·哈特借死去的隆美爾之口,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軍事理論是相當正確的。“1940年德國戲劇性成功”是指德國閃電戰進攻的方式入侵法國。

    2006年9月4日,軍情五處的檔案公佈,1944年初,軍情五處曾懷疑利德爾·哈特在政治和軍事人物中傳播的一篇題為《入侵歐洲大陸問題的一些思考》的論文有洩密之嫌。當時盟軍正準備在諾曼底登陸,這篇文章恰好論證到,軍情五處懷疑利德爾·哈特早就在阿爾弗雷德將軍得到計劃。軍情五處將他置於監視之下,攔截了他的電話和信件,最終沒有找到證據。利德爾·哈特表示他僅僅是投機性。

    二戰後,歷史學家彼得·卡迪克亞當斯表示,“在強迫自殺之後,隆美爾成為“德國軍國主義的可接受面孔,是與納粹政權分開的"好"德華人”。

    北韓戰爭爆發後,英國和美國為了對付蘇聯,不得不將西德重新武裝起來。德國重新武裝高度依賴於國防軍所需的道德修復,也就是重新樹立起德國軍隊的形象。1950年10月,在西德總理康拉德·阿登納的要求下,一群前德國高階官員製作了一份被稱為《Himmerod備忘錄》的檔案,其中包括對德國軍方“改變國內外輿論的措施”的關鍵要求。特別是英華人,在神話的製造和傳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因此,為了德國重新武裝和”盟軍-西德和解”計劃的利益,“隆美爾神話”在英美兩國的幫助下重新復活起來!

    再簡單介紹一下三位德國將軍:

    第一位,Heinz Wilhelm Guderian“亨氏-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納粹德國將軍。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古德里安擔任第5騎兵師的訊號官。1918年2月28日,古德里安被任命為總參謀部隊。與許多德華人一樣,他不同意德國在1918年簽署停戰協議,認為德意志帝國應該繼續戰鬥。

    他被認為是德國裝甲師的首席架構師。在希特勒掌權並且德國開始重新武裝之後,古德里安確信有權將他的想法付諸實踐。

    1941年11月,面對蘇聯的反攻,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不允許撤回他的部隊,而是被命令“站穩”,將他們全部留在目前的位置。古德里安對這個命令提出異議,親自前往阿道夫希特勒總部,但沒有用。回到部隊後,古德里安還是指揮了一系列的撤退,直接違背了他的命令。1941年12月26日,古德里安與其他40名將軍一起被解除指揮。

    古德里安於1945年3月被解除職務。

    第二位,Erich von Manstein“埃裡希馮曼施坦因”(1887年11月24日至9日1973年6月)出生於一個有著悠久軍事歷史的貴族普魯士家庭,年輕時就加入了軍隊,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升為上尉,並在戰爭期間積極幫助德國重建武裝。

    馮曼施坦因對納粹政權的忠誠源自於他傳統的普魯士軍事價值觀和責任感!

    1941年11月20日,他曾下達的命令部分內容如下:

    “猶太人的布林什維克制度必須一勞永逸地消滅,不應再被允許侵入我們的歐洲生活空間...........他們的滅絕是對我們自己生存的支配。”

    他與希特勒在關於戰略方法和策略上不斷存在分歧,最終導致1944年3月被撤職。

    第三位、Johannes Erwin Eugen Rommel“歐文隆美爾”(1891年11月15日 - 1944年10月14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裝備精良的軍官,因其在義大利陣線上的行動而被授予PourleMérite(普魯士國王獎)。1910年,18歲的隆美爾就加入當地第124個符騰堡步兵團,作為Fähnrich(少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隆美爾在法國以及羅馬尼亞和義大利戰鬥,他成功地採用了穿透戰術,重重覆蓋火力加上快速前進,迅速向前移動到側翼位置,到達敵對陣地的後方,實現戰術意外。

    隆美爾的軍事聲譽一直存在爭議。雖然幾乎所有的軍事人員都承認隆美爾出色的戰術技巧和個人勇氣,但美國海軍學院的美國少將和軍事歷史學家大衛·扎貝克等人認為隆美爾作為一名操作級指揮官的表現被高估了。

    曾擔任聯邦國防軍總參謀長的克勞斯·瑙曼將軍同意軍事歷史學家查爾斯·莫爾特(Charles Messenger)對隆美爾在行動層面遇到的挑戰,並表示隆美爾違反了統一指揮原則,繞過非洲的指揮系統,是不可接受的,並最終導致北非的戰略失敗。

    德國傳記作家沃爾夫·赫克曼(Wolf Heckmann)將隆美爾描述為“世界歷史上最被高估的軍隊指揮官”。

    現代軍事歷史學家,如拉里·T·阿丁頓,尼爾·巴爾,道格拉斯·波爾奇和羅伯特·西蒂諾,都對隆美爾持懷疑態度,認為他只是一個可操作的人,更不用說戰略級別的指揮官了。

    1944年,隆美爾參與了暗殺希特勒的“7月20日陰謀”。由於當時他在公眾中的神話形象,希特勒決定讓他自殺以保持最後的尊嚴。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當然,不否認三位德國將軍還是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絕不是說他們都被希特勒吸引而賣命。而是他們三個都是一戰時期德意志帝國的軍官,並且都參加一戰,都是典型的職業軍人。忠誠和服從是他們骨子裡就有的。所以,即使沒有希特勒,他們照樣會為德國出力!

  • 10 # 不沉的經遠

    德國三大名將是指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爾三人,希特勒吸引他們簡單來說一是因為誓言的原因,二是因為希特勒給了他們更好的發揮能力的空間,三是希特勒在前期確實給德國帶來了一些看似有希望的東西,第四希特勒採取的“胡蘿蔔和大棒”政策也是重要的因素。

    1934年8月2日德國總統興登堡去世,希特勒趁機取消總統這個職務,並將總統和總理合併為“元首”,自己出任了第一任“元首”。此後不久他就將國防軍的誓言從效忠國家改成效忠元首。出於軍人的榮譽考慮,國防軍很多軍官即使對希特勒不滿,也不願意輕易的違反自己的誓言,所以希特勒得以控制了國防軍,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爾三人自然也會服從他的命令。

    其次,希特勒相比國防軍裡某些老古董來說,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強一些。古德里安等人能在二戰裡發揮自己的能力,和希特勒對他們的提拔和重用是分不開的。特別是隆美爾,從一箇中校飛速升到將軍,如果不是希特勒大力提拔,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他們三人也要對希特勒的知遇之恩加以回報。

    第三,希特勒雖然發動的是侵略戰爭,但是對當時的德華人來說,他所做的無疑是洗刷了一戰以後德國所蒙受的恥辱,讓他們看到了德國新的希望,這一切自然吸引了很多人對希特勒有些盲從。

    第四,希特勒對國防軍將領很慷慨,在經濟上予以了極大的回報。二戰期間德國的軍政要員都可以領取高額的津貼,比如德國陸軍元帥每個月可以領取高達4000馬克的津貼,而當時德國工人的平均工資不過70馬克一個月。除了津貼之外,德軍將領還能在企業裡兼職,領取額外的補貼,高額的收入無疑也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同時希特勒對於違反自己命令的將領也毫不留情,免職、判刑甚至槍斃都是常事。在這種“胡蘿蔔和大棒”政策下,自然也不會有人輕易違抗他的命令。

    所以說希特勒在當時給了古德里安三人一個美好的前景,一個發揮能力的空間,加上高額的工資,那麼獲得他們的效忠也就不奇怪了。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當古德里安等人發現德國最終將被拖入深淵以後,就不可避免的和希特勒發生矛盾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紫禁城頭等侍衛鈕祜祿·訥親,曾貼身保護雍正,為何卻被乾隆下令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