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一養生
-
2 # 北山牧童
“地有九州,人有九竅”這句話出自《黃帝內經》中的《靈樞-邪客》。
《黃帝內經》與《山海經》、《周易》合成上古三大奇書,足見其地位。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句話,結合一下上下文:
黃帝問於伯高曰:願聞人之肢節以應天地奈何?
伯高答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
地有九州,人有九竅;
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天有陰陽,人有夫妻;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膕;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地有泉脈,人有衛氣;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晝夜,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肉;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這是一段很著名的理論。
近代有人總結,中華文明的核心文化是天人合一。
而上面這段文字就是最早的系統性描述“天人合一”文化中“天人”如何具體合一的。
在古代科技並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對自身和自然界的認識有很大的侷限性。
很多情況下,對比,擬物是人們認識論中的常用技巧。
比如書法最早期的理論,很多也是借自然界的事物來闡釋書法理論和技術。
像什麼橫畫如“千里陣雲,點如“高空墜石”等等。
同樣,在認識和探索人題本是的時候,也借鑑了不少自然界的東西。
或者說很多認識是受到自然界的 啟發。
當黃帝問伯高人的肢節怎麼和天地對應時,就出現了上面一長段的回答。
基本上吧人從頭到腳,和自然界進行了對比。
當時對地理的認識上,整個天下就分為九個州。
九也可能是具體的,也可能是一個概數,因為九是最大的陽數。
對應的,人體剛好有九竅:兩耳,兩眼,兩鼻孔,口,前陰(生zhi器),後陰(肛門)。
《黃帝內經》中就認為,人的九竅是人體和外界聯接的通道。
有食物的進入,也有糞便的排洩,還有空氣的進出,這就形成了人體和自然之間迴圈的溝通。
這和大地相比,九州分野,也像是大地的器官,它們和天之間,水的潮漲潮落,風雲雷電,這些就形成了自然的迴圈。
稍微再延伸一點。
《黃帝內經》是以醫學作為出發點,但絕不僅僅侷限於醫學的。
人體血液不暢就會生病,這和地上的河流淤堵出現水災不很相似嗎?
所以中醫的很多理論和自然聯絡的非常密切。
這些都是天人合一文化中的一部分。
-
3 # 劍氣東來
你不可能不知道這麼淺顯的文字的,呵呵!整篇也就牽強附會的把人體和天地宇宙進行一一對應!事實上哺乳動物都有九竅!
-
4 # 天雨居士
其實九州和九竅沒有必要的聯絡,只是一個比喻。地域數字和人體空竅根本不會發生關係,現在咱們有30個省,人體還能對應有30個竅,顯然是不可能的。
有時候《黃帝內經》也有很多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不要太過迷信了。學習經典,要批判的學。
-
5 # 資料完善度低
知道"九洲方園"麼?遠古時候的人認為:地有九大洲,讀過西遊記的也能知道的.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故而天圓地方.九竊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等器官,其中眼、耳、鼻又都成雙故而叫"九竅".
-
6 # 風波水文
本質是中醫“天人感應”的原理……其他的比如,全年24節氣,人有24個肋骨,天有28星宿,雙手有28個骨節,世有五行,身有五臟——中醫中的“天人感應”本意是指人要更隨自然規律生活……
-
7 # 踏雪無痕問道中醫
“九州”,“九竅”說,也就是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觀的一個對應的例子。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自然宇宙與人都是相互關聯的,互相影響的。天體與天體,天體宇宙與地球萬物,天體宇宙與人,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佛教也有“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如來”之說。
在這種天人觀的影響下,古人有了探究自然規律,掌握規律的意願和勇氣。
考古已經證明,中華文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對自然規律的理解和認知,並且在五千多年前就建立了多個城邦,包括早期的水利工程(現實可見的如良渚,古代傳說中的大禹治水),以利用水和護佑城邦百姓。
這種水利工程,除了工程技術、施工,背後還有對氣象、水利規律的認知。
所以,我們在《黃帝內經》裡看到了諸多先人對於自然、氣候、地理等等及其相互關係的認知。
九州、九竅的關係,說到底就是建立在古人的這種自然規律認知的基礎上的。也是古人對於諸多事物認知實踐的總結。
關鍵是,現代科學對此還是不瞭解的,茫然的。這說明中華文明的幾千年歷史與延續,確實是建立在先進文明、文化傳承的基礎上的,說明中華民族五千年不衰,是有深刻的對自然規律認知和掌握的基礎上發生的。
最後,九州指:荊州、兗州、雍州、青州、冀州、徐州、豫州、揚州、梁州,按現在的地理位置,是河北、河南、湖北、江蘇一帶;九竅是指:即雙耳、雙目、雙鼻、口,肛門和下陰。都是九,與九宮圖有關。
-
8 # 納菲爾一世
這句話典型的說明了志在四方的重要性――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天下九州,其實是說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民情、自然地理;人有九竅其實是說人應該多到世界上去走走,瞭解這個大千世界,去了解世界,並且從中學習!
既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麼十方水土就可以養一尊神了,所以神是萬千大眾都會頂禮膜拜的,我們也應該追尋神的腳步雲遊四海!
胸懷大志、志在四方,諸葛亮曾雲: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腳步走的多了,人物見得多了,心中疑惑自然消除了!
-
9 # 閆顯惠
地有九洲,人有九竅有著環境與生存的絕對美系,遠看諸身,近看諸物,是世間一切物質先天形成的基研,你敢說你爸和你一點血緣和基因沒有關係嗎,這就是逆天道理了,繼然天地生成萬物,萬物就是以天地為我們的父母,我們就是天地生成的產物,父母的形狀也就形成萬物之刑狀,所以天下九州也就對應人體的九竅了,如果這個理學不對,你爸媽生出你就是沒有耳鼻口的叫畜生了,銅山西崩,銅鐘東應,母難子驚,這個是天地法則,愚蒙不可為,萬物對應是自然法則,人力安能改之。
-
10 # TeaC
實話說,這方面我真不懂,《皇帝內經》我都沒看過,只有一點點很模糊的印象,是曾經在電視上看到曲黎敏的講座,才有的。感覺這也是一本很值得研究的中國古人的著作。
我瞎猜一下,“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可能是這部書的作者,根據他自己在當時現有的知識所做的一句概括,今天看來,顯然很有侷限,不僅知識有侷限,而且思維方式也有侷限和僵化之弊。不過,很可能在當時來說,可能這就是一個即便最有知識的人所能具有的最大眼界了。
當時的中國,整個疆域的地貌大致上呈現“井”字形劃分,(我瞎猜一下古人所借用的兩根橫線和兩根豎線,有可能我猜錯了的,不過這個在網上很容易查得到:兩根橫線分別是黃河和長江是嗎?兩根豎線是什麼呢?是不是西部高原、中部山地、東部濱海三者相互之間的海拔落差?)。我們要知道,這個“井”字形的地域概念,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之根深蒂固的程度,恐怕你怎麼想象都不會過份,因為,今天的我們知道,中國的疆域,由於統治政權的更迭和國家實力的變化,從古至今經歷了很多次的由小變大、由大變小。但這種變化,更多地發生在後來的一千多年兩千年,也就是大致上從漢代衰落之後開始。而在此之前,從遠古時期一直到秦朝統一中國,這兩三千年(?不準確,不查了,我暫時這麼說),中國的疆域版圖基本上就穩定在這個“井”字形上。所以這樣一個地域觀念,可能就是中國古人的天地觀、宇宙觀,在他們的心目中,整個宇宙,最大最大,也就是包圍住這個“井”字形就可以了。
既然如此,《黃帝內經》的作者,——看來他在思考問題時是挺習慣於概括性思維方式的,——一下子沒注意就落入了這個思維的陷阱、而沒有自知。
人們習慣說的“七竅”,我想應該是“眼”、“鼻”、“耳”、“口”、“肚臍”、“肛門”、“尿道口”這七個。而《黃帝內經》作者說的“九竅”,可能是他為了將他心目中的“人”和“地”牽扯在一起,而不得不勉強地添加了兩個變出來的,這多出來的兩個“竅”,可能是指“眼”有一對、“耳”有一對。
回覆列表
我們來看看九州和九竅是什麼意思?
九州:荊州、兗州、雍州、青州、冀州、徐州、豫州、揚州、梁州
九竅是指:即雙耳、雙目、雙鼻、肛門和下陰
這句話也是古人天人合一的基本觀點。人體九竅和天之九州都是相互影響相互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