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本來是唐隆政變的盟友,最後卻拔刀相向,他們在鬥爭中都做了些什麼事情?李隆基又是如何打敗太平公主的呢?
9
回覆列表
  • 1 # 瑞土3

    別研究專制,要研究民主,研究未來。

    瑞士: 一,議員負責: 提議案。 人民負責: 公決。 政府只負責: 執行公決。 每天每個公民的手機都會收到各級議員的議案。

    一切權力歸各級人民公決,包括國家每一條法律。 二,下級公決不能違反上級公決。多數人的公決不能損害少數合法人的合法利益(補償)。保護創新守法企業。對違法企業零容忍。

    四,各級公決分管領域非常明確。

    五,各級部長,公務員,由議會公決招聘,每個崗位職責議會寫的非常清楚,超過責任範圍的工作,公務員可拒絕部長分派。雙方有衝突,可向議會投訴對 方。議會有權隨時解聘。包括軍事委員會各委員。 六,國家軍事委員會各委員輪流做軍事委員會主席,任期3個月,只負責招集會議表決。戰時或者國家面臨外國侵略時,議會臨時指定總司令。平時負責各軍種技術提升。抓捕分裂國家的任何組織。

    七,議員工資:基本工資+計件工資(所提議案公決透過件數)。每月排名次公佈一次。二年總計排名一大次,淘汰排名倒數的1/4議員。

    九,每二年各級公民評選一次各級優秀:議員提案獎,公民提案獎。

    十,各級優秀議員3名,。優秀提案公民3名(網上提案,可升任本級新議員)。下級優秀議員可升任上級參議員。排名靠前的下級議員,可直接升任上一級眾議員(當然要本州有淘汰議員,從第一名開始升,如果本州人口多,有5個眾議員名額,但本州上級議院,只淘汰了4個眾議員,那麼前4名升,即優秀2名,排名2名)

    所以,瑞士不會有黃馬甲,佔領伯爾尼。 有就違反全民公決價值觀,就是違法。

    像川普,議會不撥款建圍牆,政府就擺工關門不上班,在瑞士屬於曠工,違法,會被解僱的。損失嚴重會進法迋。

  • 2 # 小越越看世界

    他們兩個的鬥爭說白了就是權利的鬥爭,有句話說的叫做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最開始李顯(唐中宗)在位時因為韋后想要效仿武則天所以害死了李顯,在這期間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合起來消滅了韋后及其黨羽,並擁擠李隆基的父親李旦也就是唐睿宗為帝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在這個時候太平公主的權利地位達到了頂峰,一個是如日中天的太平公主另一個是當朝太子雙方肯定會明爭暗鬥,最終太平公主因為造反的名義被李隆基賜死在家中。

  • 3 # 一點點歷史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這對姑侄在剷除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的唐隆政變中曾是盟友,但是在面對權力的誘惑時二人分道揚鑣最終終於鬧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太平公主是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最小的女兒,和唐代大多數公主一樣她的閨名在史書中並未記載,在太平公主第一次婚姻結束之前關於她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高宗和武則天都對其頗為寵愛。

    太平公主和第一任夫君薛紹共生育二子二女,如果不是駙馬薛紹因謀反事件牽連意外死亡的話太平公主人生或許沒有後來的大起大落。

    薛紹死後太平公主的二次婚姻嫁給了武氏族人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或許是前夫的死讓太平公主受到了刺激體會了權力的力量,在第二次婚姻中太平的本性開始顯露,她開始大肆包養男寵,並透過向母親武則天敬獻男寵而換取母親的信任逐漸開始參政。

    太平公主雖然成為了武家的兒媳婦但是對於唐朝李氏還是比較擁護,在逼迫武則天退位的“神龍政變”中太平公主因擁立之功受封“鎮國太平公主”。

    中宗李顯復唐之後皇后韋氏的野心逐漸暴露出來,她想要效仿武則天成為第二個女皇,當時朝中能對韋皇后構成威脅的人並不多,身居要職的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兄妹就成了太平公主的眼中釘肉中刺,韋后多次設計陷害二人未果。

    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第三子李隆基有了合作的基礎,為了共同的利益他們合作發動了“唐隆政變”推翻韋皇后迎相王李旦登基。

    李旦復位後太平公主因公封萬戶權勢大增,而李隆基也因“唐隆政變”之功被封為太子,二人可謂皆大歡喜。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用在這裡恰到好處,由於李旦怯懦或美其名曰韜光養晦,李旦在位期間朝中大事皆有太平和太子李隆基定奪。太平公主的權勢達到了頂點。

    另一方面李隆基在太子之位也逐漸積累了自己的力量,這讓太平公主變得不安起來,為了能讓自己長期手握大權,太平勢必要策劃一個比較懦弱的人來繼承皇位,顯然英明神武的李隆基絕非合適人選,於是太平多次以李隆基並非長子也非嫡出來慫恿李旦另立儲君,姑侄間的矛盾漸漸突出。

    在這種情況下身為皇帝的李旦夾在當中非常難受,索性撒手不管了,自己退位做了太上皇傳位給了李隆基,根據歷史記載太平公主曾試圖毒殺李隆基,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被逼無奈只得先下手為強,控制了軍隊將太平公主黨羽一網打盡,太平公主最終被李隆基賜死。

    以上簡單說明了一下姑侄二人鬥法的起因和過程,從盟友到敵人無非是權力和人的慾望在作祟。

  • 4 # 明上孫山需努力

    但太平公主李玉冰是出於對李家江山的考慮,她從一開始就不看好李隆基,在李隆基誅殺韋后的時候,上官婉兒曾與太平公主密謀設立遺詔,要立李重茂為太子,李顯為相王。所以李隆基對手握此遺詔的上官婉兒是恨而殺之,為了推自己的父親李顯上位,李隆基父子不得不給太平中公主加食萬戶的恩寵和巴結。

    作為唐睿宗的李顯在政治上本來就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朝中的大事,凡事都要與太平公主商議,再問過三郎(李隆基)之後才會定奪,甚至朝廷上一大半的官員都是經過太平公主的推薦而任用的。巔峰時期的太平公主家財萬貫,富可敵國。權力帶來的奢華讓太平公主欲罷不能,逐漸有了壟斷朝廷的野心。

    嚐到權力帶來好處的太平公主,開始派人監視作為太子的李隆基,並時常在李顯面前編排李隆基的不是,連李隆基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出這樣的話都說的出口,目的無非是為了換一個更容易被自己控制的人做太子,從而保證自己在大唐帝國的特權不被他日的皇帝影響。甚至歷史上曾經有過太平公主欲毒殺李隆基的說法。

    唐睿宗李顯面對妹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的架勢,不得不提前退位為太上皇,把自己的兒子李隆基早日扶上了皇帝的寶座。這樣李隆基和自己的親姑姑太平公主敵對的勢頭更是進入了白熱化。太平公主依照自己在朝廷中的人脈,衣食住行便是擺起了皇家的譜,曾一度拉攏朝廷官員要廢立李隆基的皇帝位。

    唐玄宗李隆基在得到朝廷官員的擁護後,特別是在帶兵將領的護擁下,在招開朝會的時候把太平公主安插在朝中的宰相一一誅殺,並下令清除了所有太平公主在朝廷的親信官員,太平公主嚇得躲到了深山的寺廟裡,三天後下山回家被自己的親侄子唐玄宗李隆基下旨處死。太平公主搜刮制辦的家財,多的要讓李隆基用了幾年時間才沒收清查完。

  • 5 # 希望星晨58298869

    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姑媽,為粉碎飛揚跋扈的韋后及其背後強大的勢力,二人曾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一舉剷除了韋后與上官婉兒的勢力,由李旦復位,是為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

    作為睿宗的親妹,李旦君臨天下,實質上是太平公主攝政;太平公主長相類似武則天,婀娜多姿,嫵媚動人,魅力無限;而長期生活在母親身邊,經耳濡目染有一定的政治經驗與親和力,所以威望與聲譽如日中天。

    不僅如此,承繼了母親政治智慧與手腕的太平,此時還不滿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依然長袖善舞,廣植黨羽;後來,朝庭七位宰相竟有五位出自其門下,權勢之大可想而知!

    而且為維護既得利益,太平曾經勸李旦廢掉英明果斷的李隆基的太子職位,找一位懦弱無能的聽話傀儡替代,這自然引起李隆基對自己的不滿;睿宗經多方面權衡也沒同意太平改立太子的主張。

    太平公主就開始在朝庭散佈對太子不利的謠言,並巧妙安插耳目,監視太子,讓李隆基提心吊膽、誠惶誠恐、惴惴不安! 最後李旦經鄭重考慮還是把皇位傳給了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太平公主深感無望,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密謀於7月4日發動政變,洩密後由宰相魏知古告訴了已是皇帝的唐玄宗李隆基;早期的李隆基是孔武有力、處事幹練的人,他當即立斷,決定先發制人。

    唐玄宗李隆基於7月3日提前一天派兵鎮壓了太平公主的勢力,公主絕望中逃入山中,三天後自己復歸府邸,被玄宗賜死!李唐王朝經幾十年的動盪終歸安寧,迎來了李隆基時代,為開創“開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礎。

  • 6 # 東宮侍讀

    李隆基於延和元年(712年)八月三日即位,是為唐玄宗,改元先天。當時,宰相多是太平公主之黨,文武大臣,也多依附她。於是,除掉太平公主就成了玄宗的當前要務。而太平公主的黨羽看到玄宗銳意親政,就想廢黜玄宗。

    先天元年(713年)七月,玄宗與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兵部尚書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等決定起事。玄宗命王毛仲到閒廄取出御馬並調家兵三百餘人,親自率領太僕少卿李令向、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親信十多人,先殺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又擒獲了太平公主的親信右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人李猷,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竇懷貞暫時走脫,最後自縊而死。太平公主驚恐萬狀,先逃入山寺,後被賜死於家,是為先天政變。自此以後,一切軍政大事玄宗完全可以自作主張了。

  • 7 # 香茗史館

    早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太平公主便因婚變而性情大變,從此開始插手朝政。歷經神龍政變、唐隆政變,武氏、韋氏先後勢弱,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影響力達到極致。李隆基身為太平公主的侄子,兩人在唐隆政變中也曾為盟友,但權力的爭奪就是如此殘酷,權力之爭使得兩人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對立面,至於太平公主在“先天政變”中失敗,則源於李隆基的韜光養晦,再加上過早洩密。

    △太平公主

    婚變使得太平公主性情大變,政變則使其權力大增

    太平公主乃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自幼便深受兩人喜愛。可以說,太平公主是在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百般呵護下長大的,直到太平公主自己挑選的夫婿被武則天所殺,又被迫嫁給武攸暨,才使得這個曾經天真爛漫的女子性情大變,開始不顧一切的奪取權力。

    △武則天和高宗李治

    永隆二年(681年),大約十六歲的太平公主在唐高宗李治的默許下,為自己挑選了一位夫婿,乃是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第一次婚姻期間,太平公主顯然非常安分守己,並未傳出任何關於太平公主的不軌事件。想必,如果沒有後來的一切,或許她也會與其他公主一樣,就此了卻一生。

    太平公主雖然對自己的婚姻很滿意,但武則天卻對此很不滿,曾想方設法的予以拆散。垂拱四年(688年),李唐宗室李衝起兵反抗武則天,薛紹之兄薛顗亦參與其中,薛紹雖沒有參與,但還是被武則天下令杖責一百,最終餓死獄中,而此時太平公主的幼子才剛剛滿月。

    △薛紹

    殺死薛紹後,武則天便想將女兒嫁給武氏子弟,起初挑選了武承嗣,但因其生病而作罷(另說因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最終在載初元年(690年),太平公主改嫁武攸暨,而為了使兩人順利成婚,武則天甚至初四了武攸暨的妻子。武則天一直想方設法的想要透過聯姻將武李兩家聯絡起來,以此消弭雙方的對立情緒,而太平公主與武攸暨的婚姻應當便是為此。

    這次婚變應該是導致太平公主性情大變的主要因素,使其終於知道了權力的威力,從此他開始想方設法的參與朝政、攫取權力,不僅自己包養男寵,而且透過向武則天進獻男寵來鞏固地位,這其中便包括蓮花六郎張昌宗。

    △婚變燃起了太平公主的權力慾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退位,“二張”(張宗昌、張易之)勢力隨之瓦解,武氏集團開始式微,而太拼公主則因為誅滅二張有功,而得以受封“鎮國太平公主”。李顯復位之後,太平公主開始正式走到幕前,由於沒有明顯的政敵,太平公主權力大增,即使此時透過李顯遙控朝政的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對其也是極為畏懼。

    唐隆政變後,太平公主再度成為功臣,再加上韋氏集團被粉碎、武氏集團徹底被誅滅,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影響力一時無兩,即使皇帝李旦也經常與其商議大政方針,甚至主動派宰相到期家中徵求朝政的處理意見。

    權力之爭使得姑侄二人最終對立,李隆基最終擊敗太平公主

    李旦即位之後,太平公主的權力可謂達到了巔峰,她不僅有權參加朝政的決策,而且朝中百官的升降更是其一句話的問題,這使得她在朝中的影響力達到了極致,就連她的兒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簡都全部受封為王。

    △政變使太平公主權勢達到頂峰

    太平公主的政治手腕不可謂不強,但李隆基顯然也不是易於之輩,作為親眼目睹了神龍政變、景龍政變,又親自參與了唐隆政變的李唐宗室,李隆基年紀雖然不大,但政治手腕一點也不弱,尤其是他深懂韜光養晦之法。在韋氏集團權力滔天之時,他便在暗中拉攏“萬騎”和羽林軍底層軍官,最終在關鍵時刻給與了對方致命一擊。在經歷唐隆政變之後,李隆基面對權勢滔天的太平公主,並未第一時間與其對上,而是選擇了韜光養晦,暗中積聚力量。

    或許正是由於李隆基的韜光養晦,再加上其年齡並不大,不過二十多歲,因此太平公主一開始並未將其放在心上,直到她發現李隆基並不如自己想的那麼簡單,才開始打擊李隆基。

    △李隆基年紀不大,卻並不簡單

    她曾到處散佈謠言,聲稱“太子並非皇帝的嫡長子,因此不應當被立為太子”,又在李隆基身邊安插大量耳目,監視其一舉一動。甚至刻意挑撥李成器、李守禮、李隆範、李隆業等李唐宗族與李隆基之間的關係。更是明目張膽的拉攏朝中大臣,意圖迫使李旦廢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但是讓太平公主沒想到的是,她在朝中的影響力雖然達到了極致,身邊也聚集了不少的朝中大臣,但仍然有姚元之、宋璟這樣為了李唐江山而著想的官員,她的很多計劃便是因此而破滅。

    另一個讓太平公主沒想到的就是皇帝李旦,他雖然對太平公主百般遷就,也曾想要化解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對立的局面,但他並非一個昏庸無能之輩,這也是李隆基能夠穩坐太子之位的一個重要原因。太平公主雖然曾多次挑撥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可李旦始終未受蠱惑。

    △李旦也不像想象的那麼簡單

    延和元年(712年),太平公主直接指使人向李旦進言,“彗所以除舊佈新,又帝座及心前星皆有變,皇太子當為天子。”意思是李隆基已經威脅到了李旦的皇位,想要徹底離間父子兩人關係,卻不想李旦更為果決,直接在同年八月將皇位禪讓給了李隆基,自己退為了太上皇。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並不像李顯、李旦一樣,他絕不會允許太平公主這樣權勢滔天之人存在,而太平公主同樣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權力,雙方矛盾開始發展到頂點。於是太平公主便和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中書舍人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鴻臚寺卿唐和胡僧慧範等一起圖謀廢掉唐玄宗。並指使宮女元氏向李隆基投毒,從而發動政變。

    △太平公主最終於家中被賜死

    正如前文所說,李隆基也不是易於之輩,這邊太平公主剛剛密謀發動政變,那邊李隆基便已經得到了訊息,並立即與岐王李範、薛王李業、郭元振以及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姜皎、太僕少卿李令問、尚乘奉御王守一、內給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定計,先下手為強的對太平公主集團發動了清剿。

    在李隆基的雷霆一擊之下,太平公主集團迅速瓦解,骨幹成員紛紛被殺或被抓,太平公主自己則最終被賜死於家中,她的兒子以及黨羽被處死的達數十人,只有薛崇簡因為屢次規勸太平公主而得以倖免。

  • 8 # 黃河岸邊一老農

    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姑媽,他們倆是姑侄關係。姑侄倆曾配合默契,秘密策劃,一舉粉碎了韋后和安樂公主企圖篡權奪位的陰謀,剷除了她們的死黨,使懦弱無能的睿宗李旦重新復位,也使李隆基理所當然的當上太子。太平公主在這次行動中立下很大功勞。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唯一的女兒,她的氣質個性極象母親,權力慾極強,且工於心計謀略。雖然其皇兄睿宗已復皇位,朝庭實權卻掌握在她的手裡,她獨斷專行,為所欲為,朝中大小政務都必須經過她的批准才能實施,睿宗仁厚,甚重親情,對她這妹妹也是備加寬容忍,睿宗儼然是一傀儡。這更使她野心膨脹,更加專橫跋扈。她自小在武則天身邊長大,耳聞目睹母親的一切都是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才得來的,她暗下決心,有朝一日,也要象母親一樣當上皇帝。所以她先要把性情軟弱的睿宗牢牢掌握在手裡,對於年輕的太子李隆基,原先她認為年輕容易控制,但透過剷除韋后孽黨這一行動,她看到了李隆基原來是個很有政治頭腦的英武之才,以後恐難駕馭。她認為李隆基是她達到目的最致命的障礙,於是她想盡快廢掉李隆基,另立一個庸弱太子,以便自己久掌朝政,以圖伺機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為了擴大自巳的政治實力,她廣植親信黨羽,攏絡朝庭命官,為其出謀劃策。首先,她以李隆基不是嫡長子這一理由,到處散佈"太子非長,不當立"的流言,又在太子身邊安置心腹,暗中監視,隨時向她報告大子的動向。她唆使親信大臣向睿宗屢進讒言,達到她另立太子的目的。睿宗對此也心知肚明,在朝中正直大臣的諫言下,他始終不為這些流言蜚語和讒言所動。李隆基對太平公主的陰謀洞察在心,他不動聲色,暗中觀察事態的發展,以便預作準備,養精蓄銳,隨時應對危急局面。一計不成,太平公主直接跳了出來,明目張膽的反對太子。她把文武大臣召集到光範門內,竟然公開說要換掉東宮。遭到宋璟、姚祟等大臣的極力反駁,由於大臣們一致反對,此次太平公主的目的沒有得成。此後,她又令親信編造各種謠言,撓亂朝庭,企圖亂中取勝。從此,朝庭綱政紊亂,中宗朝的弊端又開始顯現。在這種情況下,懦弱無能的睿宗己經控制不了局面。他聽從了大臣的諫言,下制讓太子放手處理政務:軍隊、死刑及五品以上官員升降之事,臣僚要與太子商議,再行奏聞。太子李隆基開始主持政務,但太平公主的勢力並未偃旗息鼓,仍在背後作政變準備。而李隆基則釆取了以退為進的策略,請求讓位於宋王成器,睿宗不準。他又主動召回被睿宗調離京城的太平公主,顯示自己對親情的看重,進一步取得了睿宗對自巳的信任與好感,與此同時,他也令心腹親信加緊準備應對措施。太平公主回京師以後,其氣焰更加囂張。七月,天空出現慧星,她以此大作文章,讓術士散佈危言聳聽的謠言,說慧星出現是太子要奪取皇位的徵兆,試圖挑起皇上和太子之間的父子關係,以激怒睿宗而廢掉太子。不料,睿宗以不願陷入宮庭漩渦為藉口,直接宣佈讓位給太子,讓太平黨羽的企圖落空。景元三年(712年)八月初三,李隆基即皇帝位,是為玄宗,改元先天,尊睿宗為太上皇。這時,太平公主與即位後的李隆基明爭暗鬥逐漸升級,己趨白熱化。她利用睿宗對她的寬容遷就,結黨營私。當時朝中宰相七人中,有四人投靠依附於她,位居軍政要職,握有軍權的文武大臣也大多聚集在她的周圍,為她出謀劃策,李隆基完全在太平黨羽勢力的包圍中,處於絕對的劣勢。支援太子的宰相劉幽求和羽林軍將軍張哺,早就看出了太平公主的狼子野心,對她平時在朝中的囂張跋扈也深感厭惡,就鼓動李隆基及早動手鏟除,以絕後患。但不料被依附於大平公主的大臣侍御史鄧光賓獲息,李隆基大驚,因當時自己即位不久,準備還不充足,一旦打草驚蛇,後果不堪設想,為了怕引起太平公主懷疑,只好忍痛把他倆流放。李隆基諸心腹大臣見太平黨羽在加緊活動,眼見李隆基地位岌岌岌可危,都力勸隆基早作決斷,先發制人。李隆基表示同意,遂即制定好了實馳計劃。開元元年(712年)七月,宰相魏知古獲息太平公主黨羽欲在夲月四日作亂,他迅速將此情告知李隆基。情況危急,事不遲疑。李隆基決定在太平發難前一天行動,誅殺太平黨羽。初三,李隆基從心腹太將王毛仲處秘調閒廄馬及將士三百餘人,由武德殿入虔化門,將太平公主應召而來的兩守將常元楷、李茲誅殺,接著又從內客省捉獲賈膺福、李猷、蕭至中等數十位太平公主黨羽,全部斬首,一網打盡。太上皇李旦聞變,趕緊登上承天門樓,應李隆基請求,下誥宣佈太平孽黨懷貞等人罪狀,同時大赦天下,只有逆臣親黨不赦。李隆基掌握了朝政全權。太平公主聞知黨羽全被誅殺,慌忙逃往深山己荒廢小廟躲藏。過慣了錦衣王食的她,因忍不住飢寒,三天後存著僥倖心理回到家中,即被賜死於家中,同時抄沒全部家產。經查,太平公主家產,田產數不勝數,富可敵國,竟計數年。可見太平公主是一個多麼貪得無厭,權慾薰心之人。李隆基一舉鏟滅了太平公主集團,從而結束了中宗神龍以來,綱政紊亂,政變頻發的動盪局面,為李唐王朝的中興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 9 # 使用者272622327

    可能太平公主一開始幫李隆基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的時候,動機都不太單純。大家都知道,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旦,個性比較懦弱。這一點倒有點遺傳李治的個性。而太平公主的母后武則天在世的時侯,她都有將皇位傳給她的侄子或女兒的打算。還是狄仁傑對她說,陛下,怒臣冒犯,陛下百年之後,是兒子供奉你的牌位還是侄子呢?武則天說道,那肯定是兒子啊。狄仁傑又問道,那侄子當了皇帝,他會將誰的牌位供奉宗廟呢?武則天說,那肯定是他的父母啊。狄仁傑說到這裡,武則天挺聰明的一個人,自然就明白了。最後還是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自從中宗李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後。權力就掌握在韋后和安樂公主的手上。韋后想做又一個武則天。她和上官婉兒,安樂幾人擬造密詔,想丨立韋后的兒子李重茂為帝。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得到訊息,他們兩個聯手將韋后一黨剷除。之後李隆基將自己的父王李旦扶上皇位。而此時的太平公主的權力已達到顛峰,再加上李旦個性優桑寡斷。但凡朝堂之事他必決於太平和隆基。就這樣,她嚐到了權力的滋味。她想學她的母親武則天,獨霸朝堂,只可惜還有一個李隆基不受她控制。當時相王登基沒多久就封李隆基為太子的。太平開始也沒怎麼地把李隆基放在眼裡的,後來才發現,李隆基並不象她預想地那樣好控制。此時她只好千方百計慫恿李旦廢太子。可惜李旦雖性弱卻並不昏庸。他知道自己個性懦弱,想對太平下手實在是不忍心。最後他提前將皇位傳給了隆基。他知道他這個兒子英武果決,一定能有辦法解決朝堂紛爭。果然,沒過多久,太平公主發動叛亂,事先被李隆基事先獲得訊息。李隆基先下手為強,主動出擊,趁機剪除了太平公主的黨羽。沒過多久,賜死了她。

  • 10 # 看遍山川

    在政權鬥爭中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太平公主和睿宗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本來是一條戰壕裡的戰友。唐中宗不明不白地死了,皇后韋氏和安樂公主逍遙自在,眼看著李唐王朝的天下剛剛從武則天的手裡拿回來,還沒捂熱就要歸於韋氏母女倆。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先下手為強,聯手發動政變誅殺了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事後還是太平公主親手把韋后立的少帝李重茂從龍椅上拉下來,也只有她有資格這麼做。讓睿宗李旦第二次當了皇帝,太平公主有立冊之功,對李旦父子有恩。從此權傾天下政由己出,財源滾滾不知收斂,一副政治暴發戶的做派。

    睿宗雖然稱帝,但沒有治國的才能,也缺乏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搞平衡的權術。權力具有排他性,在權力面前,從前的戰友變成了政敵。朝中被分成了兩派,太子李隆基一派和太平公主一派,睿宗被夾在兩者之間,左右不是。

    李隆基為了遏制太平公主的勢力,重用名臣姚崇和宋璟為相,又讓自己的兄弟分管皇室禁兵。太平公主感到自己的侄子有奪權的慾望,在睿宗面前聲稱太子不是長子,沒有資格當太子。太子派的宰相讓太平公主遷住東都洛陽遠離政治中心,但是由於朝廷裡公主派的勢力強大,太平公主在外放幾個月後又回了京師。

    從此雙方撕破臉皮徹底決裂,睿宗其實圖安逸無心國事,這樣的日子也不好過,就令太子監國。太平公主利用星相蠱惑睿宗,說太子覬覦皇位想當皇帝,本來打算激怒睿宗從而廢太子,沒想到弄巧成拙,睿宗索性卸下擔子讓太子繼位,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儘管李隆基接了盤,但朝廷中許多大臣還是陽奉陰違,看太平公主馬首是瞻,兩派矛盾空前激化,雙方都在暗中籌措人馬,進行最後的較量。李隆基決定先發制人奪取兵權,將公主派骨幹人物常元楷和李慈斬首,逮捕昭文館學士賈膺福,中書令蕭至忠,侍中岑羲一併誅殺。其餘不問,大赦天下。

    在一連串的腥風血雨後,太平公主自認大勢已去,逃入南山寺廟躲避。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最後被賜死於家中,她的家產被抄,珍玩寶物堆積如山。太平公主黨羽和兒子都被抄斬,僅有一子武崇簡倖免於難,因為當初他曾經勸誡母親的僭越行為。

    就因為出了個武則天,唐王朝皇族的女人都對皇位蠢蠢欲動,韋氏,安樂公主和太平公主,到頭來都是未踐九五頭先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朋友圈讓人終身難忘的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