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散文如何創作,讓人讀懂
25
回覆列表
  • 1 # 畫家唐思源

    《話說散文》

    所有的藝術都經歷三部曲:

    虎頭,熊腰,豹尾。

    散文,要有立意,排列,韻句,朗朗上口。還

    要有:

    知識,哲理。

    高度,低度。

    像詩詞曲,但不囿於平平仄仄;

    像小說故事,但不婆婆媽媽;

    像諷刺雜文,但罵人不帶髒字;

    像文言文,但不故弄玄虛;

    像白話文,但不清湯寡水。

    散文可以如訴如泣,娓娓道來,

    下里巴人 油鹽柴米 接地氣,

    陽春白雪 書畫文章 入殿堂。

    散文家的文筆絕對一流,遣詞造句、引經據典、

    覽閱天下奇文奇聞,

    遍讀人間逸史軼事,

    鋪墊陳設,經營位置,推陳出新。

    然,

    散文絕非文筆堆積木。

    文筆之上,人品趺坐。

    散文家的哲學思想,道德素養,天理良心,剛正不阿,愛憎分明,家國情懷,是決定散文品質的本錢。

    心到性到眼到筆到,不用冥思苦想,妙語脫口而出,自然“筆墨天下,出語驚人”。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豈有《岳陽樓記》?

    唐思源2017年於岳陽君山筆

  • 2 # 戴訓德退休教師

    現代散文一般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而又富有文采的一種文學樣式。如許地山的《落花生》、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賈平凹的《月跡》等。散文尤長於抒發個人情懷。如何寫好散文,個人覺得應從這三個方面努力:

    1、首先散文要飽含詩意。散文更接近於詩,怎樣使散文具有詩意呢?就要把散文當作詩一樣寫,寫出詩的意境。俄羅斯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說過:"真正的散文是充滿著詩意的,就象蘋果飽含著果汁一樣。"

    散文寫出詩意,首先要善於從生活中發現富有詩意的題材。從生活中去尋覓、去捕捉、去發現。朱自清寫《背影》是因為受到父親來信中的一句話的觸發,楊朔寫《荔枝蜜》是由於偶然喝荔枝蜜而動了情。

    其次,要在獲取題材的基礎上創造出詩的詩境。散文意境的靈魂在於立意。創造詩的意境要求立意高遠、新穎。要善於從平凡的事物中提煉、挖掘出客觀事物的深刻內涵。要調動多種藝術手段創造形象、構成富有詩意的畫面。同時要對形象的畫面融注真情,以情感物,移情入境,情景交融,寫出動人的情趣和境界。賈平凹的散文《月跡》寫幾個農家孩子中秋之夜盼月、望月、等月的情景。文中描述了三幅具有詩意思的畫面:一是孩子們在屋中盼月,月亮款款地、悄聲地溜進來了,一會兒又沒了蹤跡;二是在庭院中望月,望月中桂樹嫦娥,看甜酒杯中浮起圓圓的滿月;三是到河對岸尋月,兩處水中都有月亮,月亮那麼多,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在這寧靜、恬美的畫面中透露出孩子們真摯、純潔、天真而富於幻想的情趣,"月亮是什麼呢?""月亮是個好。"表達出作者對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熱烈幢憬與嚮往。這篇散文將如畫之景、景中之人和深邃的意、純真的情融為一體,創造出詩意盎然的優美意境。

    2.巧於佈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它要運用精巧的佈局來表現意境表,達到意境與結構、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常見有鏈條式、珠網式、曲徑式、並流式等。

    3.情真文美。情真文美指散文要抒發真情,講究文采。散文是主情的文學樣式,不論是記人敘事,還是繪景寫物,都要求作者在真切感受的基礎上經過提煉、凝聚而抒發感情,傾注胸臆。如楊朔在《荔枝蜜》結尾寫自己也變成了一隻小蜜蜂,把自己對勞動人民的讚美和同勞動人民融為一體的感情表現得真切感人。

    散文的語言平實中見悠美。如朱自清的《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段春景的描寫,長短句自然配置在一起,讀起來很有節奏感。

    除此之外,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也是寫好散文重要的一環。

  • 3 # 匹夫之責

    首先什麼叫散文呢?自己認為應以近現代史以來確定的抒情達意篇幅不是很長的文學樣式的為散文的準確定義。

    因此除初學寫作和應試寫作的外,散文自然不是"寫"出來的,是作者抒發出來的了。

    什麼是抒情達意呢?當然是人的精神的反應了(平時也有叫感情的,也有叫心情的,也有叫意境的等)。

    人的精神中的情與意是怎樣抒發表達出來的呢?當然主要是由著社會生活與理想抒發表達出的了。自然抒發表達的情態也就是千姿百態的……如俗說的喜、怒、哀、懼、愛、惡、欲的七情。

    文章中的如散文的情意的抒發,主要是面向社會的,也同時希望得到人們的理解或知音,要求以精煉或悠揚等的文學語言為表達工具,以傳統的虛實結合的心理表現為主的寫法和現代中的直觀表現寫法,抒發表達出作者的情意或理想。散文因為比較最是表現出人的本性與精神的,所以中國的散文具有理性精神的一定歷史傳統性;因為我們不能疏怱的人類社會的鉅變如近代社會與現代社會和當代社會,散文則又具有了現實主義的文學表現特性。

    ……為什麼說散文看似散而不散呢?說到底,即是中國的人的和社會的特有的凝聚性、規範性、對稱呼應性等的緣故。

  • 4 # 人生處處有風景

    要想寫好一篇散文,首先要對散文有個系統的瞭解,然後才能下筆如有神,寫出一篇優秀的散文。

    一、什麼是散文

    “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

    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於韻文和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史書在內,概稱“散文”。後來又泛指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

    隨著時間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如今的散文,是一種重在寫實,充滿詩意,自由活潑,篇幅短小,不拘格律聲韻,側重於反映和表現內心體驗與情感的迅速簡捷文學樣式。一般分為抒情散文、記敘散文和議論散文三種類別。

    二、散文有哪些特徵

    1.形散神聚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

    “神聚”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絡,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

    ⑴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

    ⑵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託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采

    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

    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佈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怎樣寫好一篇散文

    想著手寫一篇散文,可以從選材、構思、意境、筆法和語言五個方面入手。

    1.選材

    大千世界,林林總總,小至滴水之微,大至世界風雲變幻,均可進入散文世界,因而散文的材料具有廣泛性、多樣性、美感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特點,作者應從廣闊的生活海洋和豐富的內心世界中去發現、去開掘、去提煉。

    首先,調動主體感知,在生活中發現美。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散文作者選材的過程,就是從生活中發現美的過程。因此,我們應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其次,加強思索紀念,在心靈裡“拾貝”。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可見,人的內心世界是無比豐富廣闊的。我們一定要學會從生活中去開掘豐富的寶藏。注意三點:

    ①“思中見珠”,即對生活中平凡的事物,經過深入思考,提示出令人深思的理念來。

    ②“憶中拾貝”,一個人的人生經歷是豐富多樣的,有順有逆,有好有壞,有美有醜,因此“憶”是人生的一座倉庫!我們可以從“憶”中去拾取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最後,選取“筍尖”和“菜心”式的材料。秦牧在《散文創作談》中指出:“筍尖比筍身好吃,菜心比菜梗好吃,廚房大師傅深知‘此中三味’的。但是,有的人寫起文章來,卻忘記了這個道理,不去區別什麼是生活材料中的筍尖和筍身,菜心和菜梗;撿到一些有點兒光澤、有些兒意義的事情就寫,結果只能寫出很平常的作品。”這是很有見地的經驗之談。

    哪些是“筍尖”和“菜心”式的材料呢?主要是指富有獨特個性、極具典型意義和新鮮生動的材料。

    2.構思

    構思要奇特,主要是抓住以下環節,才能給文章增添詩美。

    ①捕捉靈感 巴爾扎克說:“偶然性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同樣,散文作者也要善於捕捉“偶然”的靈感,才能文思不竭,保持創作長流的源頭活水。

    ②重視立意 散文的“意”應做寬泛的理解,它也許是一種思想,一種觀點,一種見解,也許是一種感受,一種情緒,一種意趣,貴在新穎和深刻。

    ④構思成篇 在自由靈活、不拘一格、瀟灑自如的行文中,要求思路清晰,文理自然;在勻稱和諧的格局中,做到波瀾起伏,曲折多姿。

    3.意境

    意境是散文“美”的靈魂,指散文作者的情與所描繪的客觀的境(景)交相融合而熔鑄在作品中的優美的藝術境界,即所謂內情與外物的統一,具有引人聯想和產生共鳴的特徵。它主要有詩情、哲理、畫意和諧趣構成。主要靠意向的捕捉、理想的追求和聯想與移情來創造意境。

    4.筆法

    常見的散文筆法主要有記事寫人法、繪景託物法、佈局安排法和意旨顯露法。實際上,無論何種手法最終都是圍繞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5.語言

    散文的語言―定要有文采,有情味,具有美感。因為散文篇幅短小,語詞精粹,容不得半點語言渣滓。

    秦牧說:“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亂石,時常無損於大山的壯觀。但如果―個小園中有一堆亂石,就很容易破壞園林之美。”

    同樣,散文的語言一定要精粹和優美,因為任何冗詞敗筆在有限的篇幅裡都會顯得格外的刺眼和難於掩飾。雖然,散文的語言不如詩歌那樣精煉,也不如小說那樣富有個性,但它樸素、瑰麗、蘊蓄、飄逸,具有強烈的美感。

    四、如何鑑賞散文

    散文鑑賞,重點是把握其“形”與“神”的關係。散文鑑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鑑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定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

    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準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絡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瞭然於胸,不僅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佈局本領的鑑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

    (1)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

    (2)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

    (3)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

    (4)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

    (5)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6)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

    3.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

    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

    散文常常託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緻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4.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聯想的方式有:

    ①串聯式:如《獵戶》“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

    ②輻射式:如《土地》以“土地”為中心生髮開去,寫“熱愛生活,保衛土地,建設土地”;

    ④屏風式:如《風景談》。

    注意豐富的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到虛,這樣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神韻,領會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語言

    一大特色是語言美。好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於哲理、詩情、畫意。

    傑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又各具不同的語言風格:魯迅的散文語言精練深邃,矛盾的散文語言細膩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語言氣勢磅礴,巴金的散文語言樸素優美,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清新雋永,冰心的散文語言委婉明麗,孫犁的散文語言質樸,劉白羽的散文語言奔放,楊朔的散文語言精巧。

    一些散文大家的語言,又常常因內容而異。如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的語言,鋒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語言,絢麗如雲錦;《風箏》的語言,凝重如深潭。體味散文的語言風格,就可以對散文的內容體味地更加深刻。

    6.瞭解情技

    瞭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寫作技巧,掌握諸如渲染、鋪墊、象徵、伏筆、照應、懸念、襯托、過渡等技巧有利於鑑賞散文,把握美文實質。

  • 5 # 南山瞭望

    有人說:不會寫小說,不會寫劇本,不會寫詩歌,就拿散文“開涮”練手,因為散文最好寫,隨便寫一篇文章拿出來讓人看看,都是散文。這裡咱先不談這種說法的錯誤與否,單說寫作的態度就不認真。

    我們不妨來追溯一下散文的淵源,瞭解一下散文的“身世”究竟是如何?

    準確地講,散文之形式是1917年白話文運動前後定下的,而散文之筆法則是中國自古有之,而“散文”這一概念,它是相對於“韻文”而言的。不過如今,散文的概念則是相對於詩歌、小說和戲劇而言的。

    也正因為了散文的“廣”和“雜”,才導致了人們對散文寫作的錯誤認識,以為散文是最容易寫的,也是最好寫的,不會寫小說、劇本,就先拿散文“開涮”。

    其實,散文是一種易守難攻的文體。看似容易,寫起來並容易,寫的人不少,但能寫出好散文的人並不多,是少之又少。因為,散文是不太好駕馭的,很多人會覺得它無章法可循,也沒有什麼經典結構可以談,那麼我們到底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散文呢?

    首先,我們先從散文的特徵談起。

    1.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

    “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託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深層次的道理。

    3.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采

    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

    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其次,我們從寫作的過程來談談。

    1、收集素材

    處處留心皆文章。在生活中你要有發現美的眼睛。不要覺得小,你的視角一定和別人的風景不一樣。不管人物、風景、文化、典故、草木蟲魚、瓜果食物,都可以寫。因為這些比較接近我們的生活,所以都是非常好的寫作題材,關鍵是看你如何使用這些素材。

    一個經驗之談,就是善於發現生活中小的事物。但是一定要是你足夠了解的你親身經歷的,因為只有你經歷過,你才能把它寫得活靈活現。

    當然,收集的素材,不見得非是你真正身體力行地去做了的事情,包括你聽到別人的生活經歷也可以。

    秦牧在《散文創作談》中指出:“筍尖比筍身好吃,菜心比菜梗好吃,廚房大師傅深知‘此中三味’的。但是,有的人寫起文章來,卻忘記了這個道理,不去區別什麼是生活材料中的筍尖和筍身,菜心和菜梗;撿到一些有點兒光澤、有些兒意義的事情就寫,結果只能寫出很平常的作品。”這是很有見地的經驗之談。

    關鍵是,你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因為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包含著一點點的偶然。你要善於去發現這些偶然,這就要求你一定要具備對美的欣賞能力。

    所以,我們平時就要注重訓練自己審美的能力。記得朱光潛先生有一本書是《談美》,他就說人心之壞在於不能免俗。而這個俗就是缺乏美感,我們現在說的是要寫好一篇文章,需要去發現素材。有了好的素材,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2、醞釀感情

    就是在動筆之前先要動情。好的散文一定是動了情的,因為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

    感情不見得要用大起大伏的文字寫出來,但是一定要有。但凡大家每寫一篇文章都是有感情的,所以從情緒邏輯上面,我們一定要注意去培養。因為你自己有情感衝擊的話,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3、錘鍊文字

    在敘事上要簡厄,不要太冗長;文字一定要雕琢,不要很粗鄙;細節一定要考就;不要大而泛。

    對於一個作品來說語言文字是非常重要的,文學絕對不像是漆牆一樣,一塊一塊地堆砌,不是華麗詞藻的堆積,而是像樹一樣長在一起,枝幹之間是緊密聯絡的。

    儘管我們強調感情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遣詞造句,你的散文也不會很好,因為很多人來看散文,就是想得到一種文字美的薰陶,同時再得到一種感情上的昇華,陶冶自已的性情。

    建議大家讀一讀張愛玲。張愛玲她自己也說,沒有自己寫不出來的一種感覺和感官狀態。當然大家有自己喜歡的作者,好好去研究一下,別人怎麼用字的,然後運用到我們自己的文章中來,可以是模仿,自然而然它就會深入你的骨髓裡面,形成一種文風。

    4、形成風格

    大家都知道汪曾祺先生吧,他的散文,喜歡描寫凡人小事,並且他對生活,那種深切的感受,看起來都是非常平淡質樸的,但卻非常深得人心。這是京派散文,在當代的一個傳承和延續。“閒話”作家他沒有的就是那種澀味,也沒有那種苦味,反倒是一種和諧溫暖。

    傑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各具風格:魯迅的散文語言精練深邃,矛盾的散文語言細膩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語言氣勢磅礴,巴金的散文語言樸素優美,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清新雋永,冰心的散文語言委婉明麗,孫犁的散文語言質樸,劉白羽的散文語言奔放,楊朔的散文語言精巧。

    所以,我們要寫出自己的個性,寫出自己的文風,寫出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筆調,這樣才能形成屬於自己的風格昧力,吸引更多的讀者。

    再次,我們再談談散文的主線。

    散文,最顯著的特徵是形散而神不散。要想神不散,這裡就有一個把握主線的問題。只有把握好了主線,才能真正做到神不散。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主線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絡的。只有緊緊圍繞散文中的線索去寫,才能把散亂的材料攏在一起,通盤謀篇,形成鮮明的主題,從而透過“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真切地表情達意。

    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材上應該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絡,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

    1、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具體有以下幾種:

    (1)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

    (2)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

    (3)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

    (4)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

    (5)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6)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

    2、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散文寫作一定要抓住主線,或託物寄意,或言於哲理,或表達感情,等等。寫作者對所寫的事物作細緻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文章中所寄寓的豐富內涵,這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寫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徵,由“形”見“神”,才能寫出真正的好文章。

    最後,談一談閱讀。

    關於閱讀,應該多讀名家讀經典,現在的一些青年作家,他不太願意讀中國古典作品,他的作品就會形成一種語言不太美,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它的文化積澱太少,幾乎都是普通的大白話,所以作家不讀書是不行的。

    所以,我們要學一學儒家思想。讀讀孔子的論語、讀讀孟子,讀一讀陶淵明的文章,他也是一個真正的儒家。造就他的文學創作上成就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追求一種淳樸之美,這世是儒學思想給他帶來的一個巨大影響。

    能否寫出好的散文,這和個人走過的路,看過的書,包括愛過的人有關。所以,你一定要做到儘量的耐下心來看一些經典。

    因為散文確實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東西,在一種比較煩躁和焦躁的情緒,是不可能形成一篇好的散文的,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個厚重的文化積澱。

    我們要多積累一些生活經歷,不管什麼都要嘗一嘗,很多東西,也許你一開始(吃)不慣,後來慢慢就(吃)出味兒了,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是如此,這是生活的道理,也是對待文學和文學創作的正確態度。我們要多讀一些書,多走些路,這樣一定可以有好的東西寫進文章中,也一定能寫出好的文章。

  • 6 # 金彬全

    如何寫好一篇散文?作為一個作者,你要有熱愛創作的熱情,要對文學有濃厚的興趣,要有觀察生活的一雙慧眼。

    開始你要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用心熟記名家名篇的優美詞彙,在文章中參透作者的情趣、思想,融入作者寫作的靈魂。你自己還要有豐富的情感和人生的積累。散文一般都是表現作者的喜聞樂見,悲歡離合,觸景生情,以及對生活的感悟和解讀。只有對生活的理解、熱愛、情感、衝動,才想產生宣洩,激發你強烈的共鳴,才會有寫作的慾望。要學會認真觀察事物,要懂得萬事萬物和人一樣有靈性,有生命,有青春和衰敗。要做到能安靜讀懂別人內心深處的心思和聽到他心中的跳動,清晰地看清社會的脈絡,用你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打動他人。

    平時要加強自我素質修養的提高,寫散文要有自己的風格,對人對事要用藝術的手法去修飾,要用唯美的語言去修辭,言簡意賅,真情實意。最重要的一點要學會藝術加工技巧,相信你不遠的未來一定會有賞心悅目的美文問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羽的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