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aocao
-
2 # 1和煦春風
我是河北人,杜甫來沒來過,本人孤陋寡聞,不曾知曉。若說喜歡詩聖的哪首詩,自然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一生大多窮困潦倒,詩作多是憂國憂民之作,讀起來令人難免有壓抑之感。而這首被稱為平生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寫安史之亂中,自己聽見了官軍收服了河南河北的訊息之後的喜悅的心情,酣暢淋漓。尤其是最後一聯的流水對,對仗工且巧,更加突出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無比喜悅和歸心似箭的心情。
-
3 # 使用者思源Z
杜甫在我家鄉四川成都住的時間較長,那就是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
公元七五九年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亂攜家帶口流亡到成都,在成都市郊的浣花溪畔蓋了幾間茅屋,在其間整整生活近四年,直到戰亂結束才離開。
在這期間,貧病交迫年老體衰的杜甫仍以飽滿的詩情,寫下兩百四十多首詩,不僅寫了好些反映成都當地民俗民情和景物特色的詩(如詠史的《蜀相》寫景的《春夜喜雨》),更多地是抒寫他當時憂國憂民壯志難酬的悲壯情懷,如《野望》《客至》《登樓》等,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就是中學課本中選錄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想必其詩中最著名的詩句大多數讀者也會背誦幾句吧?
下面詩配圖是我去年回成都重遊"杜甫草堂"時拍攝的實景和寫下的兩首五言絕句:
1.草堂留後世,詩名千古揚,
悲情杜工部,詩聖萬人仰。
2.翠竹傍幽居,茅屋林澗藏,
位卑且憂民,筆下風雷蕩!
一一參觀草堂拜謁詩聖杜甫有感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膾炙人口的一句詩,當時詩人自己還在顛沛流離貧病交迫之中,妻子涕飢號寒上頓不接下頓,此時又被無情秋風吹散了茅屋頂上的茅草,屋漏偏逢連夜雨,可這時詩人想到的卻是天下寒士即戰亂中的黎民百姓沒有房屋住,幻想著如果能建得寬敞大廈高樓千萬間,讓天下流離失所的寒士平民都能高高興興地搬進新居去住,那是件多麼令人歡心鼓舞的事業呵!
這就是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杜甫,他的詩名和愛國情懷古今只有一位詩人可與他同聲同氣心相通,那就是寫千古《離騷》的屈原!
當然也還有跟他齊名的詩仙李白,有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評說詩句為證:“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過李詩仙比杜甫活得瀟灑痛快多了,不僅因兩位大師性格各異,生活背景也不太一樣。所以後世評價他們一個是浪漫主義詩人,一個是現實主義詩人,很中肯。
端午節快到了,讓我們下次再緬懷追思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吧。
-
4 # 城市蚯蚓s
杜甫:在草堂的生活,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杜甫於759年的12月底之前到達了成都,此後便有了“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在這幾年時間裡他做了大量詩篇,在目前有記錄的1400多首中,其中成都所作就有485首。
在這些詩中,他的題材已經不再侷限於之前的政治,戰亂和社會的問題。農事,他生活周圍環境,巴蜀的人文景觀,都被他用作了寫作的素材。
能夠如此大量的創作,一方面是他在這一時期的經濟相對寬裕,生計相對輕鬆,更多的一面則要歸功於成都這個千年文化之都的錦繡繁榮。
成都,用它渾厚的歷史,熱情樂觀的鄉土民風,秀麗的景緻,宜人的氣候……給我們的詩人帶來了身心的舒適。所交之人,使他溫暖,所見之景,令他愉悅,我們這位情感細膩的詩人當然一定會不吝筆墨的為它們都賦予詩的韻美。
這裡有兩個問題,我自己比較感興趣,我也狹隘的猜想不少杜甫的粉絲也會比較感興趣。
1.在從同谷出發之前,我們的詩人為什麼會選擇翻山越嶺來成都呢?
前面說過,杜甫的好朋友房琯、高適、岑參在相繼被貶之後,都來到了蜀州任官。
從杜甫的詩中也能看出他和這幾個朋友一直保持著詩信的往來。
我們知道杜甫一直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他很享受與自己的朋友呆在一起的時光。
這就像他早期呈給韋濟的二十二韻裡表達的一樣,如果你留我,我就會留下。
2.當我們的詩人囊中空空的帶著全家老少來到了成都之後,失去薪水的他是依靠什麼生活的呢?
杜甫來到成都,應該去拜見了時任成都伊的裴冕。裴冕這個人呢,當肅宗登基的時候,他是宰相。當杜甫來到鳳翔縣的時候,他已經被調職為右僕射,所以我們猜想他們之前應該是有過照面的,哪怕是交情不深。
按照當時不成文的習俗,如果你有朋友自遠方來,這個朋友還處於經濟比較困難的時期,而他還有希望重新上任高位,那麼就要對這個朋友施以援助。那通常的援助方法有三種:一是給他介紹官職,但這需要向朝廷通報。二是給他找一個可以維持生計的活路。三是直接贈送一筆錢財。我們知道第一條路是不太現實。那第二條路,杜甫是一個很怕麻煩和瑣碎的人,他並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吃苦的精神,除了一些給幫別人做文字工作賺取潤筆費以外,他很難勝任其他的職位。
所以我們猜測這位裴大人是直接贈送了一大筆錢財給他。並且估計這個大人的一些朋友,為了拍大人的馬屁也開始幫助杜甫。
這種授予捐贈和幫助的維持生計的方式,從此刻開始,一直延續到他離開這個人世間。所以接下來杜甫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艱苦。
杜甫拿到了這一筆錢財,他便想到為自己選一塊地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屋子,他決心在成都長久的呆下來。
草堂因此開始修建了。
3.他的草堂選址在哪裡呢?
成都平原是一片大概有200平方英里的區域,平原西北是覆蓋著白雪的皚皚群山,因此西北方向地勢較高,東南方向地勢較低。
一條河流從西向東穿過這種帶有圍牆的城市,而另一條則在城南,自西向東流淌。
在杜甫的時代之前的幾個世紀,這座城市因為進貢給朝廷的美麗織錦而聞名,因此“錦官城”“錦城”便成了它的別名。
因為織錦都在河流中漂洗,所以又有錦江之名。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一名女子憐憫一個摔倒在泥溝中的和尚,便替他在河中洗淨汙濁的衣物,當她漂洗的時候,水中不可思議的出現了一百朵花,於是又得名浣花溪,或是百花潭。
在城市的南邊不遠處有一座橋跨過那條穿城的河流。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曾在這橋上設宴送費禕出使東吳,費禕嘆曰:“萬里之行,始於此橋。”所以因此得名萬里橋。
萬里橋
從萬里橋向西跨過河流再大約兩三英里,稍微向南一點,城南那條自西往東的浣花溪繞過一片人煙稀疏,房屋不多的村莊。
杜甫便選擇把草堂修建這片村莊裡了。
《卜居》
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
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這時杜甫搬出城牆內郭,住進了一座古寺。這座古寺據考證就是現在的草堂寺,在草堂的東邊,杜甫便在此暫時安身並監管新居的建造。
為了向不同的朋友要桃樹,綿竹,瓷碗等,他寫了好幾首。其中一首
《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栽》
落落出群非櫸柳,青青不朽豈楊梅。
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寸栽。
就是向韋班索要松數苗。
暮春時節,草堂落成,杜甫帶著妻子孩子們住進了新居。
《堂成》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暫止飛烏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旁人錯比楊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背向城牆而建的草堂用茅草覆蓋做頂,
因為修建草堂,沿著錦江的路已走得熟絡,
草堂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可以俯瞰郊野青蔥的景色。
坐落榿林深處,茂密的枝葉遮住了Sunny,彷彿漠漠輕煙籠罩著,連風吹葉子,露水滴樹梢都能聽到。
草堂的落成,使烏鴉帶領小鳥翔集,讓燕子也來築巢。旁人把草堂錯比成揚雄的草玄堂,我可是懶惰之人,也無心像揚雄那樣作《解嘲》文章。
草堂
草堂的周圍栽種著樹木,環境清幽。
杜甫在這江風輕撫的草堂過了一段稍微輕鬆高興的時光。
4.草堂的生活到底如何呢?
杜甫的一生,始終在兩個相互矛盾的願望中徘徊:居廟堂之高,退隱山林處江湖之遠。
既以放下為官來到成都,他內心的天平此時已經倒向江湖之遠之一靜處。
然而家庭的責任,放不下對這個多難的國家和天下蒼生的關心,都使得他並不能做到真正的隱去。
於是他給草堂選擇了這個地點:萬里橋下向南,浣花溪水西頭。這裡離城市比較近,方便他和朋友的往來,又足夠靠近鄉村,從而得以在安靜秀麗的環境中享受半退隱的生活。
從760年的暮春到762年夏天,詩人的確實現了這一個願望:享受風景的優美,欣喜鄰里的和睦,高興朋友的往來,飽覽濃厚的文化底蘊,沐浴宜人的氣候,漫看嬉戲的花草魚鳥……
01 草堂之居 清幽靜謐
草堂坐落在浣花溪水的北岸,有一個柴門斜向著江邊而開,
野老籬前江岸回,朝門不正逐江開。
從柴門進去的院內,他或許還養了雞鴨。
一顆前人相傳了200年的老楠樹倚江而立在草堂的前邊。杜甫就常在這滄波老樹下吟誦新詩。
倚江楠樹草堂前,故老相傳二百年。
暫時放下了對理想的追逐,也遠離了練就丹砂的仙道之路,我們的詩人開始過著一個農夫的生活。
《為農》
錦裡煙塵外,江村八九家。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
遠慘溝漏令,不得就丹砂。
《江村》
清江一曲抱春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委屈此外更何求。
燕子,水中鷗,老妻,稚子,這草堂內的人和動物都是一翻悠閒自得的狀態。因為有交情深厚的故人持續捐助,那暫時也不用為生計發愁,那委身於此,更夫復何求呢?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夜晚微雨,白天放晴是成都春天的獨有天氣。詩人把它的美誇讚得如此的細膩又大氣。
杜草堂內有一個水亭,亭邊有供於垂釣遠望的水檻,春天的傍晚,他於亭內憑檻眺望,看見了微風中的燕子和細雨中的魚兒。
《水檻潛心》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如此靜心仔細的觀察這大自然的微動,我們能夠想象詩人當時的心情一定是輕鬆和高興的。
《進艇》
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傷神臥北窗。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飛蛺蝶元相逐,並替芙蓉本自雙。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
(761年前的成都被稱做南京)
在這個山水靈秀的地方,杜甫也時常享受著家與家人的歡聲笑語。
02 時有訪客,更有鄰里和睦
草堂落成後,便時有朋友來訪。與朋友呆在一起,是杜甫一生中最大的安慰之一。
一位善於畫馬的畫家韋偃在離開成都之前,來到新建的草堂,向詩人道別,作為臨別的禮物,他為杜甫在牆上畫了兩匹駿馬。
詩人一定發自內心的喜歡,因為他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馬,喜歡騎馬和關於馬的繪畫。
於是詩人寫了
《題壁上韋偃畫馬歌》
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君畫無敵。
戲拈禿筆掃驊騮,欻見麒麟出東壁。
一匹齕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霜蹄。
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壯哉崑崙方壺圖,掛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
舟人魚子入浦敘。山水盡亞洪濤風。
尤工遠勢谷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
焉得幷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
詩人和他的鄰居之間常有走動。他的南鄰是一位安貧樂道,熱情好客的隱士,他還經常給鳥雀餵食,宅心仁厚。這一切都與詩人深相默契。詩人便常去這位鄰居家串門,竟日淹留至暮方別。
《南鄰》
錦裡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慄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
詩裡的清麗景色和諧氣氛都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內心滿意和睦的氣氛。
有時,縣令也來草堂做客。杜甫欣喜,飲酒之間也隔著籬巴勸請鄰居幹掉杯中的餘酒。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當然也有一些不期之客前來(我們大概能夠猜想到這相繼而來許多的訪客中,有一些並不真是仰慕詩人的才華或是與他在短暫的時間內成了知心的好朋友,他們更多是在對高適裴冕官職更高的人獻上殷勤),所以詩人在竭誠招待了之後又露出一些文人的清高。
《賓至》
幽居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
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步屟隨春風,村村自花柳。
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
酒酣誇新尹,畜眼未見有。
回頭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名在飛騎籍,長番歲時久。
前日放營農,辛苦救衰朽。
差科死則已,誓不舉家走。
今年大作社,拾遺能住否。
叫婦開大瓶,盆中為吾取。
感此氣揚揚,須知風化首。
語多雖雜亂,說尹終在口。
朝來偶然出,自卯將及酉。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
高聲索果慄,欲起時被肘。
指揮過無禮,未覺村野醜。
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
野老留客,田家樸直的情景,活靈活現。從這詩中我們還能看見詩人與農夫之間率直的親密關係。
03 時出碧雞坊,西郊對草堂
我們知道杜甫是個熱愛山川,愛好四處遊覽的人。
所以,在成都的這些日子,春風夏雨之間,他也總四處觀光。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計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琴臺》
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君。
酒肆人間世,琴臺日暮雲。
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
歸鳳求皇意,寥寥不復聞。
武侯祠和琴臺都是成都富有歷史意味的地點。
杜甫和中國其他很多文人一樣,認為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偉大的英雄。劉備作為君王的完全信任和諸葛亮作為宰相的絕對忠誠多次被詩人提及。《詠懷古蹟》其五,《八陣圖》都是對諸葛亮的稱讚。《琴臺》也是在一種輕鬆的心情下寫的,司馬相如是蜀地最傑出的文學家之一,琴臺則是當地好心的人為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而修建的紀念建築。
《西郊》
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
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
傍架齊書帙,看題減藥囊。
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
成都之坊,一百二十,第四曰碧雞坊,在城之西南。杜甫懷著,閒適愉悅的心情寫下了一路上的風景。
杜甫在草堂居住的第二個春天,這是個多雨而花團錦簇的季節,詩人為這個春天的所見所感寫下了許多優美的小詩。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則是一幅長長的江村春景花捲圖。
其三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其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其六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其七
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田舍》則是一幅美麗的鄉村田園的畫卷。
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
櫸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
鸕鷀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江邊花,樑上燕,水中鷗,鸕鷀,鸂鶒,花鴨,黃鵝,蜻蜓,黃鸝,白鷺柳樹,枇杷,櫻桃,芙蓉……眼之所見,都被詩人活靈活現的寫進了詩中。
若非一顆細膩熱情的心,一顆閒逸的心,一個真正能夠從貧乏生活中找到樂趣的心,這些清麗俏皮,溫馨和韻的詩句,又如何能從杜甫的筆下流進千古後世的心裡呢?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在草堂的日子,比之前的歲月都豐富充實或者說是複雜,除去這草堂的優美輕鬆似畫一般的歸園田居,也仍然有著許多憂慮,離別,憂傷與困難,比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描述的那般: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比如《狂夫》裡說的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
他在成都的這一段,僅僅幾千字真的不夠盡訴每一個愛他讀他的粉絲內心裡湧起的那一波又一波的感情。
-
5 # 樊虛
杜甫未涉足我家鄉,但他有一首詩提及鄉鄰。
為農
錦裡煙塵外,江村八九家。
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
遠慚勾漏令,不得問丹砂。
安史之亂後,杜甫卜居成都草堂,遠離長安,遠離紛爭,心念就此務農終老。但是無法忘懷國事蒼生,不能象葛洪那樣,煉丹求仙,置身世外。
東晉時,葛洪聞勾漏出丹砂,奏求朝庭授他勾漏縣令,獲准前往,邊為官邊煉丹。勾漏縣的得名,因彼地多岩溶地貌,有勝境勾漏洞天(見題圖),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二十二洞天。
勾漏縣,今廣西北流市,吾鄉容縣鄰埠。唐朝時容縣是容管經略府治所,勾漏為其最近轄地。因此,吾鄉拐彎抹角跟杜甫扯上關係。
杜甫被尊為詩聖,傑作眾多。我最喜歡他的《望嶽》泰山篇。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泰山是怎樣的高山哪,巍峨屹立在一望無際蒼莽的齊魯大地上。天地的神奇峻秀匯聚在這裡,這裡彷彿是陰陽晝夜的分割點。層層雲霧激盪,也激盪我胸懷,令人心潮澎湃;歸鳥高飛,映入我睜大的眼眶,引人思緒馳騁高遠。將來一定要登臨頂峰,在新的高度上放眼度量世界,曾經難越的眾山都將變得渺小。
杜甫二十五歲時,壯遊趙齊魯故地,望泰山,作此詩,一展豪情壯志;詩思浪漫奇偉,有青年李白《渡荊門送別》的風範,而且境界更高拔,格調更高亢。杜甫後期的詩篇,有被稱為“詩史”的《三吏》、《三別》等代表作,或許思想深刻、藝術成就更大,讀後令人沉思沉痛;與之相較,讀《望嶽》,令人心胸放飛放曠,在精神影響上是正比關係。
再比較題材類似的《登高》,有論家稱它為唐詩七律之首,據此看來,藝術上超過《望嶽》。然而《登高》意興蕭索,《望嶽》意氣風發,都富有感染力,就看讀者偏好。
-
6 # 文字的二三事
唐代詩人杜甫曾遊歷齊趙,“趙”包含河北一部分,所以杜甫應該去過我的家鄉。
我最喜歡詩聖的五言律詩《春夜喜雨》,不要問為什麼,因為喜歡一首詩或一樣東西是不需要理由的。
《春夜喜雨》的全詩如下: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詩的大意是:
好雨懂得時節,春天是萬物萌發生長的季節。
春雨在夜裡隨風悄然而至,斂聲息語地滋潤萬物。
烏雲密佈,田野間的小路一片漆黑,江上的船隻模糊不清,唯有船上的燈火獨自閃爍。
拂曉再看被雨水溼潤的花叢,錦官城內的花怕是朵朵猶顯沉重。
詩意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首句以一個“好”字開頭,對一個有求必應的人,我們通常會讚美他“你這個人真好!“ 而這裡“好”字用來形容雨。雨是如何好呢?接下來詩人說它“知時節“,雨知道時節,詩人把雨擬人化了。春天是萬物復甦重新萌發生長的季節,也是急需雨水滋潤的季節,雨懂得這一時節的需求,所以詩人以”好“字稱讚春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潛“:悄悄地。春雨在夜裡隨風悄然而下,細無聲地滋潤萬物。可以看出這個雨是和風細雨,並不是能夠毀壞植物的傾盆大雨,這也是春雨”好“的表現。“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野徑“:田間小路;”俱“:都。黑色的雲也就是烏雲,天上烏雲密佈,田間小路一片漆黑,江上的船隻也看不清,唯有船上的燈火獨自放光明。這一句是對室外景色的描寫,暗示了雨意正濃,這場和風細雨會持續很長時間。“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曉“:拂曉,天剛亮;”紅溼處“:被雨水溼潤的群花;”花重“:由於花朵沾有雨水而顯得沉重;”錦官城“指成都。最後一句是詩人幻想出的景象。拂曉看被雨水溼潤的群花,錦官城內的花應該是朵朵猶顯沉重吧。全詩透過對夜裡春雨的描繪以及對“花重錦官城“的想象,表明了詩人對春夜和風細雨悄然而至的喜悅心情。
-
7 # 步蘭香407
杜甫居住我的家鄉是有據可考的。城中的少陵公園就是為紀念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而建的。公園中的少陵臺,就是當年李白,杜甫相處,吟詩作賦的地方。兩位大詩人的漢白玉雕像矗在少陵公園內,碑文詳細記載二人相處的生活閱歷。據史料記載,唐開元二十年(732)杜甫貢舉下第,來兗州(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省父,作《登兗州城樓》,“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與此同時,杜甫在兗州還作《望嶽》詩一首,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漾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寓居兗州八年,度過他一生最愜意的青春生活,其中唐開元時的詩作十有八九都作於兗州。唐開元二十四年,李的自安陸移家兗州,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兩位詩人與兗州結下了千古之緣,都為兗州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李白在兗州作《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幢頌》,謂,魯郡崇明寺南門佛頂勝陀羅尼石幢者,蓋此都之壯觀,籲!百尺中標,矗若雲斷,委翳苔蘚,閱流星霜,俾龍象興嗟,仰瞻天地,良可嘆也,,,,李白這一鴻篇鉅製是對兗州興隆塔的的最早讚頌。兗州古城古九州之一,大禹塑像,少陵臺,興隆塔是兗州古文化的見證。明代在兗州古城核心區建造了岳雲樓(遺址今少陵臺)是對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這兩位偉大詩人的奉崇和紀念。有詩讚曰,杜甫吟詩少陵臺,李白醉臥太白樓,詩仙詩聖結摯友,志同道合譜春秋。
-
8 # 老麩666
前不久專程前往成都杜甫草堂遊覽,有感而發:
溪畔薰風涼,
獨步遊草堂。
仰慕杜子美,
憂民熱心腸。
——遊成都杜甫草堂隨筆
二O一九年初夏
回覆列表
杜甫的墓地即在我們這裡,偃師市杜樓村。我早喜歡杜甫的一首詩歌為,茅房為秋風所破,詩人生,活貧困,屈居草房,風雨交加,飢寒交迫,但憂國憂民之心,使人稱道,詩人雖無能力安得廣廈千萬間,但一片赤心為民,和生活抗爭,嚮往美好生活,為了勞苦大眾發聲疾呼,使我們當代當權者學習的榜樣和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