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晨星入夢
-
2 # 鄉野老甲
說起姜子牙,在中國老幼婦孺,必知其名。歷史上確實有姜子牙這個人,但並不像《封神榜》或《封神演義》裡傳的那麼神……。
姜子牙 姜姓,呂氏名尚,出生於商朝末,是周朝開國元勳,齊國的締造者,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被後人譽為兵家鼻祖。
縱觀姜子牙一生,是非常富有傳奇色彩,大器晚成的人物。前半生窮貧潦倒,坎坷多磨,後半生轟轟烈烈、扶周滅商。根據史料記載,他生活於公元前1156年到前1017年,共活了139歲,先後輔佐了幾位周王。
姜子牙的先祖是四嶽首領之一,因幫助大禹治理水有功,被封在呂地(今南陽西),以封地為氏。後來家族在夏商時期,淪為平民,姜子牙就是其遠代後裔。
姜子牙出生時,家境已經敗落不堪,年輕的時為了生計,不得已四處奔波,期間做過屠夫,宰牛賣肉,後來還開過酒店,賣過酒,生意難見起色,依然過的半生寒微,一無是處。不過,他始終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總期望自己能有天為國家施展才華。成功往往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
直七十歲時,他到渭水之濱用直鉤釣魚,這才吸引到了求賢若渴的西伯侯姬昌,被拜為太師,才有了後來廣為流傳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
姜子牙確實是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作為周朝首席智囊,他先輔佐周文武姬昌運籌帷幄,建立霸業。又輔佐了周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再後來又力助執政的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
自古就有姜子牙興周八百年之說,可見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
3 # 白玉湯1975
姜子牙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早年間生活潦倒困頓,空有一身本領卻無處施展。晚年垂釣於渭水,所謂“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文王姬昌渭水訪賢起用姜子牙,才有了後來武王伐紂,滅商興周。
姜太公,姜姓,名子牙,號飛熊。被尊為齊國的始祖而稱太公。商末周初人。相傳太公祖先曾輔佐大禹治水,因功封於呂地,所以姜太公又被稱為呂尚、呂望。他雖然出身呂國宗室,但經過長期的分封和世代繁衍,他的家庭己經由宗室貴族混成了一般平民(這一點與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玄孫,最後賣草鞋為生的皇叔劉備很像)
姜太公空有一腔抱負,卻無處施展,心中憤懣無從言表,畢竟才華當不了飯吃,餓肚子的滋味可不好受,萬般無奈之下,他打算前往相對富庶的中原地區謀生餬口。姜太公先來到了棘津(今河南延津縣東北)當了一名飯店裡的夥計(就是店小二),後又輾轉來到了孟津(今屬河南)的一家旅店打雜,最後流落在殷商都城朝歌,用積攢下來的辛苦錢販賣貨物,做起了負販行商的小本生意。《鹽鐵論·訟賢》雲:“太公之窮困,負販於朝歌也,蓬頭相聚而笑之。”
這期間姜太公四處奔走,苦不堪言,時而還要被在街頭玩耍的無賴相聚嘲笑,(這點和忍胯下之辱的韓信很像)可見生活的窘迫。
不久之後姜太公又在朝歌的農貿市場上幹起了屠宰生意。本是捧書執筆之人,何曾想過以操刀殺豬宰羊為業(這又和張飛成了同行,可見殺豬屠狗之輩不可小覷。)
太公的經歷儘管帶有許多傳奇色彩,但大致反映了他早年經歷的複雜,和生活坎坷。
無論生活給他帶來多少磨難,他始終潛心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有朝一日能一展鴻鵠之志。(他這塊金子時刻等待著發光)
此時正是殷商王朝走向衰弱,而在陝西渭水河流域的周部落逐漸發展壯大起來,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
姜太公聽說周文王是位英明之主,很想投奔他,可以大展宏圖。為了吸引周文王的眼球,他來到渭水河邊垂釣。獨特的是他用直鉤釣魚,而且不放魚餌,魚鉤離水面三尺高。路人見狀嘖嘖稱奇,對他指指點點。有人上前相勸:“老爺子,你直鉤釣魚,沒有魚餌,魚杆都要挑到天上去了,河裡的魚就是蹦出來也咬不上魚鉤啊!”太公聞言淡然一笑說:“老朽釣魚,願者上鉤”。眾人皆鄂然。
求賢若渴的周文王姬昌,時常率眾外出尋訪賢才,一日行至渭水之濱,聽當地人當作樂事相傳的怪老頭姜子牙釣魚的事情,文王心中驚奇,於是決定前往拜訪。這一訪可不要緊,這一訪,訪來了周王朝八百零八年的江山社稷。
姜太公見文王的確見識過人,且有求賢之誠心,便答應文王輔佐其治國平天下。
此時的姜太公已經進入古稀之年(八十多歲了),文王尊他為師,稱其為:“太公望”
之後,姜太公輔助文、武二王,在伐商滅周的過程中建立了不朽功勳,受封齊地。成為齊國始祖,名垂青史。
姜太公的一生讓我自己明白了兩件事
一 何時何地都不能小瞧自己身邊的任何人,販夫走卒也有可能登堂入室。
二 永遠不要被自己的年齡所束縛,只要你胸懷錦繡,年齡不是你最終走向成功的阻礙。
-
4 # 鄧振華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1]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2] 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半生寒微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東海邊之人或牧野之人[4] 。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
半生寒微的姜子牙
在呂地(今河南南陽西),所以又稱呂尚。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後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後裔。呂尚本姓姜,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12] 。
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13] 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14] 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可是直到70歲還是一無事處,閒居在家。
姜子牙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姬昌[17] ,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與姜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說:“自從中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18] 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19] 。
有人說,姜子牙博學多聞,曾為商紂做事。商紂無道,姜子牙就離開了。四處遊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姬昌[23] 。有人說,姜子牙乃一處士,隱居海濱。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時,姬昌之臣散宜生、閎夭久聞姜子牙之名而召請他。姜子牙也認為“聽說姬昌賢德,又一貫尊重關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為了營救姬昌,尋找美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姬昌。姬昌因此得以被釋,返回周國。雖然姜子牙歸周的傳說各異,但大旨都認為他是姬昌、姬發之師[24] 。
太公輔佐文王
姬昌從羑里脫身歸國後,暗中和姜子牙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權謀和奇計。姜子牙輔佐姬昌積善修德,明道行仁;對外促使姬昌聯絡對紂王不太滿意的其他諸侯國對其納貢,從而使紂王放鬆警惕;對內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產,訓練兵馬;所以後代談論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隱秘權術的,都尊法姜子牙的基本策略[25] 。姬昌為政清平,尤其在明斷虞、芮二國的國土爭訟後,被詩人稱道為膺受天命[26] 。姬昌又討伐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模建設豐邑[27] 。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謀劃籌策的結果[28] 。
姬昌死後,姬發即位。九年,姬發想繼續完成姬昌的大業,東征商紂察看諸侯是否雲集響應。軍隊出師之際,被尊稱為“師尚父”的姜子牙左手拄持黃鉞,右手握秉白旄誓師,說:“蒼兕蒼兕,統領眾兵,集結船隻,遲者斬首。”於是兵至盟津。各國諸侯不召自來有八百之多。諸侯都說:“可以征伐商紂了。”姬發說:“還不行。”班師而還,與姜子牙同寫了《太誓》[29] 。
牧野之戰時的姜子牙
又過二年,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30] 。此時紂王荒淫暴虐到了極點,姜子牙見時機成熟,就向姬發提出伐紂建議。姬發於是通告諸侯共同征伐。姜子牙精選兵車300輛,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組成伐紂大軍。發兵時姬發占卜龜兆不吉;行軍途中又遇暴風驟雨,姬發和眾臣的決心一度動搖。姜子牙力排眾議,堅定了姬發伐紂的信心。[31]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周軍到達商都朝歌郊外70裡處的牧野,各諸侯率兵車4000乘會合。商紂王也集結70萬(一說17萬)兵馬趕至牧野。戰幕一揭開,姜子牙親率少部精銳為先鋒在前面挑戰,隨後姬發率領大隊人馬攻擊商紂王的軍隊。商軍人多勢眾,但士卒與商紂王離心離德,紛紛倒戈。紂王見大勢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臺,自焚而死。[32] 姜子牙引姬發入殷都朝歌,詔告天下商朝滅亡,周王朝誕生。
第二天,姬發立於社壇之上,群臣手捧明水,衛康叔封鋪好彩席,師尚父牽來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書祈禱,向神祇稟告討伐罪惡商紂之事。散發商紂積聚在鹿臺的錢幣,發放商紂屯積在鉅橋的糧食,用以賑濟貧民。培築加高比干之墓,釋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徵天下最高權力的九鼎遷往周國,修治周朝政務,與天下之人共同開始創造新時代。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縱觀姜子牙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為最,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
姜子牙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臺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周朝從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個聖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來輔助周國實現滅殷興周的任務,所以稱太公為“太公望”,到武王執政時,又以“師尚父”相稱,尊寵權貴無以復加。文王所命太公為“太師”,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長官,既主軍,也問政。時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之言,足見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子牙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遊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觀察風雲,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周武王伐紂,太公為軍師,牧野大戰,滅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建立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
5 # 潘不安講究史
我們現在可能認為這主要歸功於明代小說《封神榜》對於姜子牙的刻畫。可是在小說中,姜子牙雖然是主角,卻可以說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主角了。就像《三國演義》狀諸葛亮多智近乎妖,在《封神榜》中我們幾乎沒有看到他作為“武聖”應該有的能力,反倒是更像一個神棍。如果一定要說姜子牙為什麼能夠擔當“扶周滅商”這個重任,只能說他有一個無比牛逼的背景,去掉這個原因感覺申公豹都比他稱職。
在小說中,姜子牙本是朝歌人,在三十二歲的時候上崑崙山學藝,還拜了當時修仙界最大勢力,闡教的教主元始天尊為師,所以姜子牙在《封神榜》中的輩分極高,楊戩、哪吒這些全都得叫他師叔。結果學了四十年也沒有學到什麼真本事,就在七十二歲時被元始天尊以沒有仙緣為由打發下山去扶周滅商。
而在扶周滅商的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排兵佈陣,沒有看到文韜武略,只看到每次姜子牙都被商朝的一名普通將領打的丟盔棄甲,落荒而逃。然後就不知道哪裡跳出來一個師侄不僅救了他,還把對方打敗了。當對方來了一個更厲害的,把小的打了,必然又引出小的身後老的,不斷的反覆迴圈。反正最後勝利了還是不知道有什麼本事,只知道他背景大,靠山硬,幫手多了。
可結果就是這位沒有仙緣的姜子牙,卻是真正的人生大贏家。就看他的十二個師兄,號稱十二金仙如何,還不是被削去頂上三花,千年道行毀於一旦,只能重新修行。闡截兩教,多少資質比他好,修為比他高的,落得個身死道消,魂魄上封神榜的下場。連厲害如通天教主、元始天尊、老子都被鴻鈞老祖罰去閉門思過,不得干預紅塵事物。就只有姜子牙不僅被封到齊國,享受人間富貴,更手持一杆打神鞭,諸神辟易。(注:在中國神話體系中,成神比簽了終生996制賣身契還要慘,所以書中所有人都不願意名字上《封神榜》)
這就給人一種遐想,姜子牙應該有什麼非常厲害的身份背景,就像上面空降下來鍍金的太子爺一樣。反而沒有人去關心姜子牙為什麼在歷史上被稱為“武聖”、“百家始祖”。
那麼姜子牙在真實歷史上,究竟有怎麼樣的身份背景呢?我就通過歷史文獻中的蛛絲馬跡為大家還原一下。
姜子牙身世
姜子牙是哪裡人?常見的說法有三種,一是“東海上人”即東夷人士;二是河內汲人;三是“西方人”(此西方非我們現在說的西方,指古代相對於中原的西方,今天山西山西等地,如姬昌為“西伯侯”。)
第一種說法在普通人中最為流行。主要依據,一是《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二是《呂氏春秋·首時》:“太公望,東夷之士也。”但是這種說法非常的突兀,也存在著無法解釋的漏洞。比如同樣是《史記·齊太公世家》又記載:“太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齊記補遺》載:“太公葬於周,齊人葬衣冠於此。”華人講落葉歸根,古代周人尤其有這個習俗,姜子牙反葬於周正是證明了他不是“東夷人士”。“東夷說”估計是因為姜子牙封地在東方而產生的誤會。
第二種說法主要是漢代高誘在《呂氏春秋·當染》中注曰:“太公望,河內汲人也”,而在汲縣東門北側有太公廟,廟前有碑雲:“太公望者,河內汲人也”這種說法同樣也沒有依據,大概是因為姜子牙曾在流經汲縣的磻溪中垂釣而產生的。
第三種“西方說”是我目前支援的觀點。一是姜子牙反葬於周的記載,在《禮記·檀弓》記載;
大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君子曰:“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 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古人認為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會把頭朝向它的洞穴,表示思鄉之情。因此姜子牙反葬於周,表明了他的家鄉在西方,在周。
另外,相對於其他觀點,“西方說”在歷史上更有跡可循。《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
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國語·晉語》又記載:
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生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也就是說姜子牙為炎帝一族後裔,又因炎帝一族居住在渭水一條叫姜水(今陝西寶雞市境內)的支流,所以得姓姜。後來姜子牙的祖先曾經擔任過“四嶽”的職務(《周禮》載四嶽為四時之官,主四嶽之事。),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於是被封在了呂和申。《史記索隱》中也記載:
譙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後,掌四嶽有功,封之於呂,子孫從其封姓,尚其後也。而《尚書》記載伯夷的確曾經擔任過四嶽的稱呼而被稱為太嶽,他的後裔逐漸發展成齊、許、申、呂四個部落(《國語中》:“齊、許、申、呂由太姜。”)。而這呂國便是姜子牙的祖籍,因此以國為氏,又叫做呂尚。
那呂國又在哪呢?《左氏》記載:“時周時不以嵩高為中嶽,知虞、夏時亦然,故當以霍太山為太嶽也。”由此可知當時四嶽當在霍太山周邊,即今天山西省中部,而當年堯舜的都城都在山西南部,四嶽剛好在他的北鄰。因此呂國當在此附近,又有《元和郡縣誌》記載:“霍邑西南十里有呂鄉”,即今天的山西霍縣。
而據《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
(呂尚)蓋呂侯枝孫,起漁釣,佐周文王,為武王太師,定天下有大功,封為齊侯。又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
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現在一般推測,姜子牙出身為呂侯旁系孫,因為並非是嫡系出身,所以沒有繼承爵位的資格。但畢竟出身貴族,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以博聞,來到商朝的首都尋求發展,並謀得了官職。
結果因為紂王無道,政治腐敗,所以姜子牙棄職離去,並遊說各方諸侯,結果並沒有遇到明君,直到後來迴歸周,遇到了周文王。
而我們常說姜子牙八十為相,在《尉繚子》中曾有:
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飲孟津。《說苑》裡也有:
呂望年七十釣於渭渚,三日三夜魚無食者,望即忿,脫其衣冠。上有農人者,古之異人,謂望曰:“子姑復釣,必細其綸,芳其餌,徐徐而投,無令魚駭。”望如其言,初下得鮒,次得鯉。刺魚腹得書,書文曰“呂望封於齊”。望知其異。可見,姜子牙去職之後,又沒有遇到明主,生活困頓,以屠牛賣肉,賣飲,垂釣為生。一直到70多或80歲時遇到了周文王。
最終我們從目前已知的資料發現,姜子牙,姓姜,名尚,字牙,子為當時敬稱所加,伯夷之後,商末生於山西霍縣,以國為氏,故又稱呂望,為呂侯旁支孫,入商為官,因紂王無道,去之,屠牛賣漿為生,最後於磻溪垂釣遇周文王。另外《史記·齊太公世家》索隱注曰:“後文王得之渭濱,雲‘吾先君太公望子久矣’,故號太公望。”
-
6 # 明離子
姜子牙在真實歷史上確有其事,祖籍在東海邊(這也是後來他封地在齊的原因)。
姜子牙的先祖乃是禹的臣子,在治水時有大功,被封在呂地,所以姜子牙因先祖封地之名,又稱呂尚。
夏商兩代,呂地人的旁支又被封在申、姜等地,所以呂尚的先人便是這姜地一支,因此姜尚、姜子牙的名字應該更為貼切。
到了姜子牙這時,由於家族過於旁支,已經淪為平民了,出身貧寒的姜子牙曾經做過屠夫,賣過酒,但無論再貧苦,姜子牙從來未放棄過學習,他博覽群書,精通天文地理、軍事謀略,逐漸具備了經天緯地的能力。
可姜子牙此時已經70歲了,古代人有“人活七十古來稀”的說法,所以無論古今,姜子牙都到了該安享晚年的時候了。
但姜子牙沒有放棄,在72歲時,垂釣於渭水的磻溪,正直姬昌出獵經過,與垂釣的姜子牙談論後,引為奇才,被文王尊稱為“太公望”。
二人乘車同歸,尊為太師,姜子牙以72歲高齡開啟了興周滅周的生涯。
-
7 # 記憶中的美
提起姜太公姜子牙這個人,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封神榜》小說或者電視劇中的形象。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姜子牙是如何呢?有驚人的背景。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歇後語是我們常常用到的。姜子牙在沒有遇到周文王前,在渭水邊隱居。姬昌有一次占卜,得到預示: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後來,周文王就在渭水河畔遇到姜子牙,之後尊姜子牙為師。周文王得到姜子牙的輔佐後,一舉推翻商紂,建立周朝。
這個故事在歷史資料有記載,小說和影視作品中也有演繹,很多人非常熟悉。藝術作品中將姜子牙神化了,賦予他元始天尊弟子的身份,最後還是掌握封神榜的人,背景驚人。歷史上真實姜子牙身世背景嚇人。
古代姓和氏是意義不同的,姜子牙姓姜,氏是呂氏,名尚或望,字子牙,所以他也叫呂尚、呂望。姜姓在以前是大有來歷,姜子牙先祖姜氏曾經是堯舜時期部落首領之一。姜氏後來輔佐大禹治水,之後受封在呂這個地方,也有了封地姓氏。呂這個地方,被認為是山東日照一帶。
但是到商末時期,姜子牙已經家道已經沒落,並沒有什麼顯赫地位和富足財產。史料記載,姜子牙早年非常清貧,還曾做過宰牛屠夫和小商販,直到七十歲才開始發跡。
姜太公出生於公元前1128年,卒於公元前1015年,走過113個春秋,可謂非常長壽,難怪民間將他傳為“神”人。在古代,能夠活過50歲,已經是長壽了,姜太公活了別人兩倍時長。
姜子牙不僅長壽,也是一位軍事家,他的著作《六韜》(也叫《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是一部非常有影響力的軍事著作,大成經典著作。這部著作是兵家必讀,如今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廣泛流傳。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可見姜子牙在軍事兵法方面的影響力,後世也被人尊為武聖。細心的朋友可以留意到,有些武廟中一般不是以關羽為首,而是以姜子牙為首。
不過,最具傳奇色彩的是姜子牙所作《乾坤萬年歌》,準確預言萬年中華的朝代更替、發展走勢。最後幾句是“我今只算萬年終。剝復迴圈理無窮。知音君子詳此數。古今存亡一貫通。”意思是隻算到一萬年,確實有點神秘色彩
-
8 # 古稀愛甲
姜子牙歷史上真有其人。當時周正在崛起,周文王四處尋找輔佐的能人。後來,周文王在渭水邊遇上了正在垂釣的姜子牙,一番交談之後,文王覺子牙學富五車、滿腹經綸,是周興旺發達可以倚仗之人,也是文王的爺爺周太王即周太公希望得到的人才,從此,姜子牙也被稱為
姜太公望,簡稱姜太公。
回覆列表
姜子牙真有其人嗎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姜子牙這號人物呢,當然是有的。姜子牙本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道教人物,出生在貴族世家,祖上有封地,賜姓呂,因此姜子牙又被稱為呂尚。姜子牙出生在山東省,從小就展現出與眾不同,極其聰慧,並且能夠未卜先知,預測將要發生的大事。
他是西周的開國大將,為西周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是一個韜略、軍事、政治多方面於一體的人才。同時縱橫百家,被稱為百家宗師。
他早先貧困潦倒,生活的慘慘淡淡,做生意做的幾乎傾家蕩產,可見做生意上他沒有什麼頭腦,畢竟人家專長不在於經商,古人對於商人的看法很鄙視,信奉的是走仕途,但是當時戰亂,想走正常途徑對於姜子牙來說太艱難,他為了避免戰亂躲到了山上修習道教,一直到了七十多歲才下山寄宿在朋友家裡,並在別人的介紹之下娶了隔壁村的老處女馬氏。
但是他生活的太潦倒,妻子常常奚落他,後來還離開了他。後來姜子牙在商紂王手下當了一個小官,但是紂王荒淫,大興土木,建摘星樓,奴役百姓,他預言商紂王必敗,商朝的氣數將盡。我不忍看到百姓在水火之中,你隨著我去西岐。但是他老婆不同意,覺得他沒本事,做個小官也做不好,就不願跟他走,姜子牙只好隻身前往西岐。
後來姜子牙到了西岐之後在渭水邊上安頓下來了,但是後來他釣到了一條魚,並且在魚肚子裡面發現了一本兵書,遇到了周文王,開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姜子牙厲害嗎
很多人知道姜子牙這個人物就是因為一本歷史長篇小說《封神榜》,在這本小說裡面眾英雄幫助周文王取得了江山的故事。《封神榜》小說裡面的姜子牙是個什麼樣的角色呢?在現實中的姜子牙是不是也是這麼厲害呢?
姜子牙在小說裡面法力高強、聰慧睿智,是個十分重要的角色,姜子牙的人格魅力也是很強的。在現實中的姜子牙也是個很厲害的人,雖然沒有小說中描述的那麼厲害的仙術,但是他的智慧也是很高深的。在中華上下5000年的歷史中他的智慧是令人無法超越的,能夠與之比擬的人沒有幾個。商朝是紂王從政,姜子牙在商朝為官了一段時間,商朝的朝政是年年的民不聊生、災民怨聲載道,可是紂王卻荒淫無度,天天只想著飲酒作樂,與美人玩樂。姜子牙待在這樣的朝政下也是無法接受了,就選擇了離開商朝的朝歌隱居在一個潘溪峽。他創造了很多釣魚的方式,所以歷史上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諺語就是這樣來的。
在隱居中生活的姜子牙也是在靜待一個機會,在求賢若渴的周文王的請求下,80多歲的姜子牙最後選擇了出山幫助周文王。姜子牙成為了周文王的老師,他盡心盡力的輔佐周文王,並且教導周文王、周武王一些知識,讓他們勵精圖治、修行品德。姜子牙為了讓商朝人民過得比較好,專門為周文王制定了一些推翻紂王統治的暴政。但是還沒有等到推翻紂王的政權,文王就要去世了,文王在去世前選擇將武王託孤給姜子牙。
武王姬發也是不負所望,在姜子牙的教導下率領3萬大軍打敗了商軍,為了武王奠定周朝。姜子牙也被封了號,封到了齊國,成為了齊國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