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融皓科技掃地僧

    韓信的死,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不作死就不會死。

    韓信死前,有一句名言,流傳至今: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其實,兔死狗烹這兩句,並不是韓信說的,而是春秋時期的越國謀臣范蠡所說。

    當時范蠡說越王勾踐這個人頸長鳥喙——典型的以貌取人,認為越王這個人同患難以,共富貴難。於是果斷的選擇了逃跑。和范蠡一同輔佐勾踐的文種就比較忠厚老實,不以貌取人,最後被勾踐賜死。

    如果論戰績功勳,韓信完全可以和范蠡文種相提並論。但劉邦這個人其實也並非像越王勾踐一樣,過河拆橋。

    韓信之死,主要在於其驕傲自負。

    韓信受胯下之辱的典故可謂婦孺皆知,如果因此而判斷韓信是一個謙恭溫和的人就打錯特錯了。韓信之所以能受胯下之辱,恰恰是因為其骨子裡的驕傲。在他生活還沒有著落的時候,他就打心底認為自己是一個幹大事的人。因此,壓根就沒把那幾個潑皮放在心裡。

    用現在的話說,雖然被人欺負了,但他打心底的瞧不起哪幾個人。如果韓信沒有成功,那就是反面教材阿Q了。

    擊敗項羽之後,劉邦封韓信為楚王,韓信也欣然接受了——如果他能學范蠡,說不定結局不至於如此。平定外患之後,劉邦開始整肅朝綱,對很多開國元勳進行了打壓。

    後來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其實這是劉邦對於韓信的保護。這個時候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唯有韓信不知。有一次韓信去樊噲家裡,樊噲跪迎“楚王”,韓信卻自嘲“居然和樊噲之流同列了”。

    樊噲是什麼人?鴻門宴救過劉邦性命的人。和他同流怎麼就折煞你了?

    由於劉邦對功臣的打壓,有些手握兵權的將領生出了反叛之心,這個時候韓信因為心中的憤恨,加上對自身實力的錯誤估量,以為自己幫劉邦取了天下,也能取了劉邦的天下,站錯了隊伍。

    被呂后聯合陳平、蕭何設計誘殺了。

    韓信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的時候,加了一句:帝國破,謀臣亡。我感覺他心理應該是後悔了,可惜為時已晚。

    到死的時候,他才明白一個道理,做人應該低調。不作死就不會死!

  • 2 # 5A情感大師

    從劉邦聽到韓信之死的表情:且喜且憐之。就能看出劉邦的矛盾心理,對於劉邦來說韓信是有大功的,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西漢,所以他為韓信的死覺得惋惜,但同時內心裡又在竊喜,終於把這個石頭放下了。

    韓信之死,最要買單的不是劉邦也不是呂后,更不是蕭何。有人說韓信的軍事才華太高了,劉邦和呂后怕他造反,這個觀點有點像朱元璋屠戮功臣的說法。跨界大師認為導致韓信被殺且夷滅三族的根本原因,就是華人傳統的心理活動:升米成恩、鬥米成仇。

    在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時,唯一獨立運作且能決定劉邦項羽命運的就是韓信,最後他選擇了劉邦。儘管韓信是他的部下,但韓信彼時已經成了劉邦的大恩人。

    在劉邦和呂后看來,就是封王都不能報答韓信的大功,所以心理才發生了巨大的扭曲,以造反的名義先降韓信為淮陰侯,最後以造反的名義殺了韓信。沒有人相信韓信會造反,當他有條件造反的時候都沒有反叛,成了孤家寡人反而會造反嗎?

    所以,韓信之死的買單者不是別人,就是他自己。不是因為他的能力太強大,也不是劉邦怕他造反,也不是他的孤傲的性格。原因只有一個,就他的功勞太大了,對劉邦的恩太大了,大到劉邦不知道怎麼報答了,大到讓劉邦時刻坐臥不安了,韓信的死期就到了。

    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對他人有恩,你還每天在他面前晃悠,還喋喋不休地訴說恩情,他的感恩之心還有嗎?也會反目成仇的。多少創業的夥伴被逼走,多少企業的功臣整掉,就是同理。

    大恩不言謝,大功不討封,或許可以救他自己,就像張良一樣,隱居山林,不聞不問世事。

  • 3 # I八零印記I

    韓信,西漢第一功臣,功高無二,略無世出,在楚漢爭霸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英雄。不想最後卻被呂后算計,落得慘死長樂宮,三族被夷,雖然世人常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來說得由自己來買單。

    攻打齊國,埋下禍根

    韓信犯錯誤就從攻打齊國開始。首先,不聽指揮。當時劉邦命令韓信率兵去攻打齊國,不想剛走到齊國邊境之時傳來一個訊息,說齊國已然降漢了。

    原來是劉邦派了個叫酈食其的說客去做齊王的思想工作,結果此人憑著三寸不爛之時一舉成功了,不用再打了,劉邦當然高興了。

    結果韓信聽取謀士蒯通的建議,認為自己勞苦功高結果反而不如這個酈食其動動嘴皮子的功勞大,如果就此罷兵,自己反而沒有什麼功勞可邀,所以並沒有罷兵而是繼續攻打齊國。

    當時劉邦和項羽的戰爭正處於白熱化狀態,自然不希望這節骨眼上橫生枝節,能和平解決是最好的,結果韓信為自己的一點點小心思,強行起兵,不聽指揮,種下了禍根。

    恃功邀寵,擁兵自重

    打下齊國後,韓信就給劉邦送了一封信,說齊國是反覆之國,靠不住,不能再讓齊人在這裡做國王了,因此我韓信想請大王封我做一個假齊王,代理齊王。讓我代理一下把這個地方鎮住。

    當是時,劉邦正被項羽的軍隊團團圍在滎陽,正眼巴巴等著韓信派兵去救他。可千盼萬盼卻等來的是一封邀功封賞的信,而且在情勢如此危急之時,未嘗不是一種要挾之意。

    劉邦一看大怒,正要發火,陳平、張良在旁說勸他,這個時候可千萬不能得罪韓信,他可是能左右戰局的人。劉邦此人也非常人,一聽之後,立馬醒悟過來,大聲說,男子漢大丈夫,當大王就當真的,要個假的幹嘛?隨後派張良拿著齊王大印送到齊國,讓韓信當真齊王。

    雖說當時劉邦這口惡氣吞了下去,可那是迫於形勢,日後定會秋後算賬。此時已然種下惡根,為其將來身死埋下伏筆。

    重情思恩,格局太小,是名將而非政客

    當時楚漢相爭之時,韓信帶兵戰必勝,攻必取,封為齊王后,更是聲威大震。已隱然成為楚漢之後第三股新興的勢力。

    以當時的情況來講,楚漢兩邊都不敢得罪他,他站在哪一邊,哪一邊就可能得天下。當時,如果做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胸中有大格局的話,趁勢而起,三分天下唾手可得,甚至就此一統天下也未嘗不可。

    當時他的謀士蒯通進諫:你現在這個關鍵時刻可要選擇好立場,一不能幫劉邦,因為此人野心很大,他的頭號敵人是項羽,如果項羽被滅,下一個就輪到你了。二同樣的道理也不能幫項羽;那最好的選擇就是三分天下而王之,自己稱王,鼎足而立,這樣大家都安全,天下也太平了。

    結果韓信並沒有聽從,一是太重情義,不忍背叛厚待他的劉邦,甚至直言寧死也不改其忠;其二本人格局太小,志不在天下,只在於揚名天下,衣錦還鄉而已。

    功高蓋主,賣友求安

    劉邦得了天下後,第一件事就是拿掉韓信的兵權,因為以韓信此時的功勞以足夠對他的政權造成極大的威脅,自古功高蓋主,古今一同。

    然後把他打發到邳州做了楚王,對於劉邦來說,韓信永遠是他心頭之痛,心腹之患,韓信功高蓋世,活著對他就是危險。

    就在韓信當上楚王的第二年,就有人舉報韓信謀反,而這時的韓信沒有任何理由和條件要反,因而十之八九是誣告。

    劉邦拿到這份舉報信以後覺得是個機會,同陳平商量後,決定藉此敲打一下韓信,藉口南巡對韓信來個秘密逮捕。

    而韓信接到這個訊息,頓時慌了手腳,認為這就是劉邦要衝著他來,所以連出昏招。當時項羽手下大將鍾離昧正藏在韓信家裡,韓信為了安劉邦的心,表明自己的忠心,拿了鍾離昧的腦袋獻給劉邦:

    其一,賣友求榮,在道德上輸了一招棋;其二,討好獻媚,在心理上又輸了一著;其三,主動投降,在戰術上又輸了一招棋。

    結果,韓信並沒有因為出賣朋友而保全自己,反而加速了自己的滅亡。自己送上門去被劉邦捆了起來,帶回京城,連降二級,為準陰候,自此禁在京城,成為劉邦手裡可隨時操控的棋子。

    後史傳韓信聯合陳豨謀反,當時劉邦親自帶兵去討伐,呂后以韓信“叛亂”為名,借蕭何之手將其引入長樂宮中,被捆入麻袋中,用削尖的竹竿插滿全身而慘死。

    以當時韓信的狀況和心氣來講,在什麼都不具備的條件下,是不太可能這時反而有謀反之心的。而劉邦不過不想落個親自殺死功臣的惡名,正好藉此機會落個不在場證明。而呂后這個女人在當時沒有劉邦的預設和許可,也不太可能行此手段殺死有功大臣。

    韓信,一代名將,曠世功臣,他在最能夠背叛劉邦的時候忠貞不二,反而在最不可能反叛的時候卻謀反,實在讓人無法信服。

    而韓信的死,歸根到底在於自己,他既沒能學張良功能身退,也沒趁勢而起另立為王,從他請封齊王,決定幫助劉邦得到天下之時,他的悲劇就已註定無法更改。而古往今來之良將能臣,都很難避免“狡兔盡,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悲慘結局。

  • 4 # shanxiao123

    謝謝邀請。韓信為大將軍後,才能得到發揮,先後平定了北方的趙、燕等諸侯。此時,韓信可完全稱霸一方。其帳下謀士蒯通勸他自立為王,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但韓信感念劉邦舊情,猶豫不決,最終錯失良機。韓信是有婦人之心的,但也可以說他是重情義。 韓信攻佔齊地時,劉邦被項羽楚軍圍困於滎陽,情勢危急。韓信卻以各種理由搪塞不派兵救援。劉邦無奈封他為齊王后才得救兵解圍。韓信的做法,劉邦肯定是懷恨在心。 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後,封韓信為楚王。因收留鍾離昧,被人檢舉有蓄意謀反罪,貶為淮陰侯。此後韓信深知高祖劉邦畏懼其才,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其出行。且常常藐視同行,因此在官場上也非常孤立。 由此可見韓信:打仗是第一,玩政治卻弱。不聽謀士之良言,婦仁之仁。擺老子第一臭架子,不善於團結人。遭劉邦猜忌,行為卻不檢點。四處樹敵。把自己置於風口浪尖之上, 其死主要責任在自己。

  • 5 # G享耳先生W

    公元前202年10月,劉邦大戰項羽,不過被楚軍打敗了。而劉邦部下的韓信、彭越等手握重兵的大將。都不願意出兵援助劉邦。為了得到韓信等人的支援,劉邦採用張良的計策。說只要他們合力擊楚,打敗項羽後,就封他們為王。韓信彭越二人聽了,馬上積極配合出兵,楚漢相爭,最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公元前202年正月,劉邦兌現先前的承諾,封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二王連和原來的燕王,趙王等共七個諸侯王一同上書,共尊劉邦為帝。同年2月,55歲的劉邦在山東定陶正式稱帝。定國號為漢。他就是漢高帝。

    劉邦稱帝后,首先解決的是民生問題。民生問題得以解決後,劉邦就注重在政治上鞏固皇權。在鞏固皇權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障礙就是韓信等那些位高權重的諸侯王,這些人都是跟隨劉邦打天下,憑軍功受封的。他們在軍中威望很高,一旦有異心,就是劉邦的大患。所以劉邦花了巨大的精力來剷除這些“功高震主”的王侯。

    劉邦首先以謀反之罪剝奪了威望最高的韓信的兵權,並將之軟禁在京城。到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呂后令蕭何設計殺了韓信。當時有個謀士張良他曾勸告韓信:“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不過韓信不聽,所以丟了性命。

  • 6 # 南門嶺的柿子樹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戰功赫赫,軍事上的天才,最後窩囊而死,千百年來讓人唏噓不已!那麼韓信的死誰該負責,誰該買單呢?

    1、韓信的死,首先本人該負60%的責任,換句話說,是自己作死!雖然軍事上牛逼,但是在政治上卻是白痴,不知進退還不收斂,不願意夾起尾巴作人,天下已定,那劉邦又怎麼會忘了關鍵時刻被你逼封齊王,被貶後還在劉邦面前談“韓信將兵,多多益善”,行事一點也不低調,怎麼能讓劉邦不忌憚,另外還不團結同事,看不起樊噲等,情商太低早晚出事!

    2、韓信的死,劉邦要負30%的責任,在韓信剛剛打敗項羽後,劉邦就偷偷進入大營,收走了韓信的兵權,忌憚之心可想而知,再者,項羽既平,韓信這個軍事天才就沒用了,不處理還會有很大的風險,沒有安全感,所以不低調的韓信只有死了才能有安全感。

    3、韓信的死,丞相蕭何要負10%的責任,韓信一生的命運和蕭何都分不開,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韓信之死中,蕭何充當了不光彩的幫兇的角色,把韓信這個政治白痴騙的好慘,沒有蕭何,韓信也許不會死的那麼難堪

  • 7 # 華哥雜談

    漢初名將韓信的墓前有一幅知名對聯“生死一知已,存亡兩婦人”。講得是韓信年輕時因為家貧差點餓死了,被一位老婦給接到家裡救活了,韓信從軍後,由於得不到項羽重用,投奔劉邦陣營,依然得不到重用,準備離開之際,蕭何“月下追韓信”,最後劉邦果然重用韓信,韓信也為劉邦奪取天下發揮了重要作用。

    漢朝建立後,劉邦的疑心也越來越重,不斷地用各種手段誅殺功臣,韓信內心對此極為不安,最終聯合夏陽侯陳豨密謀造反。蕭何知道此事後,把韓信騙到皇宮,最後由呂后出手,當場將韓信誅殺,一代名將死於婦人之手。

    韓信之死,看起來與劉邦的猜疑、呂后的狠毒、蕭何的狡猾有關,但我認為主要問題在於韓信本人,如果一定要分責任的話,韓信負80%責任,其它人負20%責任。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上述話是《史記.淮陰候列傳》中蕭何對韓信才能極高的評價。當時劉邦力量弱小,軍中將領很多逃跑了,蕭何對劉邦說,其它人容易得到,象韓信這樣的,是天下無雙的國士。大王您如果只想長期固守漢中(當時劉邦是漢中王,封地在今天陝西漢中和四川北部一帶),那不需要用韓信。想要爭得天下,沒有韓信就沒有可以協商大事的人,現在就看您怎麼考慮了。”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後,韓信確實很爭氣,他先是從戰略上全面分析了劉邦和項羽的優劣,然後連續打敗了關中“三王”,最後東出函谷關,劉邦的勢力大為增長,爭奪天下的條件已經具備。

    項羽滅亡後,劉邦迅速奪了韓信的兵權,並立即將他從齊國改封到楚地。當了楚王的韓信,先是重重地回報了當初救他的婦人,然後又大方地原諒並重用了曾經侮辱他的人。這種高調的行為當然傳到了劉邦耳中。

    此時還有一件事,韓信盡然隱藏了劉邦痛恨的項羽手下鍾離眛。後來劉邦南巡,別人勸韓信獻上鍾離眛人頭以自保。鍾離眛看透了韓信,所以自殺了。韓信拿著鍾離眛的人頭見劉邦,卻依然被逮捕,最後被劉邦釋放,降為淮陰侯。

    這是什麼話,樊噲雖然只是屠夫出身,沒有什麼過人謀略,可他也是開國功勳,鴻門宴上救過劉邦的命,還是劉邦的妹夫,地位並不算低,可此時開始落魄的韓信居然還能看不起他。

    韓信的作死還不僅於此,最後竟然勸夏陽侯陳豨造反,自己在朝中作內應,最後落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韓信是軍事天才,又是政治低能兒。先是乘著劉邦之危要挾當齊王,當他本有可能君臨天下的時候,卻缺少劉邦那樣的氣度和魄力而失去機會。等劉邦稱帝並鞏固地位後,他卻不知收斂,反而一步步走向滅亡。

  • 8 # 遙望燕園

    穿過兩千年的時光,韓信這兩個字仍具有不可磨滅的魅力,他那傳奇的一生,布衣出身,一步登天,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給劉邦寫了一封信,原本想要個假齊王過過癮,但卻得到一個真齊王。

    至此,他的人生差不多達到巔峰了,達到世人所無法企及的高度。但他的人生高度,也就差不多這樣了,接下來等待他的,將是飛速下墜,由王而列侯,由列侯而被騙殺、夷三族。

    韓信由人生頂峰飛速下墜的過程中,至少犯了三個大錯:信錯一個人、殺錯一個人、教錯一個人。

    ①信錯一個人。

    韓信信錯的這個人,在《史記》中並無獨立篇章,但在《漢書》中有,這個人的名字叫蒯徹。

    韓信跟張耳在井陘口擊敗陳餘,進而拿下趙地後,曾在陳勝吳廣起義中嶄露頭角後又銷聲匿跡的蒯徹成了韓信的謀臣。

    但蒯徹這個人跟張良、陳平、酈食其、隨何、婁敬等人不一樣,與其說蒯徹是謀臣,不如說蒯徹是辯士,但蒯徹這個辯士又和陸賈那樣的辯士不同,蒯徹學的似乎是鬼谷子縱橫捭闔的那一套,他要達到的目標,是透過把韓信這樣有實力的人玩弄於股掌之間,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韓信自獨立掌兵以來,主要的軍事任務便是收服不肯臣服於漢王的諸侯,如果你降,便基本保留你的待遇,如果你不降,就打殘你,所謂先禮後兵是也,燕王臧荼就是在這樣背景下投降了劉邦的。

    但實際上,去收服諸侯的,不止有韓信一個,還有隨何、酈食其、劉賈等人,在這些人的努力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楚國大司馬周殷等先後歸順漢王劉邦。

    作為漢王高參的韓信,自然知道漢王的策略,所以在漢使酈食其與齊國達成聯盟之時,原本陳兵於齊國邊境的韓信,就準備撤兵回滎陽,和漢王合兵一處,擊殺項羽了。

    但蒯徹卻出言阻止了他,蒯徹說,酈食其憑一條舌頭便拿下齊地七十餘座城池,而你韓信苦戰一年多,才拿下趙地五十座城池,這樣一對比,你韓信有什麼功勞?

    為了搶功,韓信偷襲了齊國,酈食其被齊王烹殺,此所謂亂齊之策。

    ②殺錯一個人。

    亂齊事件發生後,韓信既得罪了漢王劉邦,也得罪了酈食其的弟弟酈商。

    可能大家對酈商這個人不太熟悉,實際上,酈商也是漢初開國將軍中的實力派,他是在哥哥酈食其的舉薦下,率幾千人馬投的劉邦,而當時的劉邦,料想也不過幾萬人馬而已。

    你韓信偷襲齊國,置漢王劉邦於不仁不義的地步,叫漢王劉邦以後拿什麼來取信於天下?你韓信導致酈食其被烹殺,天一樣的大功被你韓信搶了去,酈商能不恨你嗎?

    事後,韓信也知道自己做錯了,擔心劉邦君臣報復自己,於是便請求當假齊王來試探下劉邦,試探試探劉邦是否已對自己動殺心,結果劉邦聽從了張良和陳平的建議,反倒派張良去冊封韓信為真齊王,這可叫韓信喜出望外。

    但這兩件事,已經叫劉邦對韓信動了殺心,所以垓下決戰後,劉邦迅速收了韓信的兵權,並把韓信改封為楚王,可以說,這時候君臣嫌隙已經很大了,韓信若想長久富貴,就兩條路可走,一條是狠命地表忠心,一條是直接反了。

    其實,韓信當上楚王后,倒是一個謀反的絕佳時機,一是原本跟在韓信身邊的曹參、灌嬰等人被撤走了,韓信再也不用擔心被盯梢了,二是因為韓信得到了鍾離眜。

    鍾離眜本是項羽手下大將,在項羽的楚國中根基深厚,項羽兵敗自殺後,鍾離眜投到韓信帳下,如果韓信重用鍾離眜,鍾離眜必能幫韓信在楚地迅速組織起反劉邦的隊伍,可韓信害怕劉邦拿鍾離眜的事來找自己的茬,聽信臣子的建議,殺了鍾離眜。

    鍾離眜臨死前,罵了韓信,並且預言,我鍾離眜今天死掉了,你韓信的富貴隨後就沒了。

    鍾離眜被殺後,韓信捧著鍾離眜的人頭去見劉邦,結果卻如鍾離眜預料的那樣,韓信被當場逮捕,連逃亡的機會都沒有。

    雖然後來,劉邦並沒有殺韓信,而是把韓信封為淮陰侯,但這時候的韓信,就是一富貴閒人罷了,基本上沒有再度稱王的可能了。

    我們的韓信對於稱王之事,很執著,明明自己已經是列侯了,卻不願與同為列侯的周勃、灌嬰等為伍,到樊噲家作客,樊噲以對待君王的禮節對待他,他還不滿意,認為自己淪落了,自己竟淪落到與樊噲為伍的地步。

    在韓信那高傲的心裡,能跟他韓信一起玩的,只有劉邦、項羽、蕭何這等級別的人物。

    韓信在淮陰侯的位子上很不開心,一直徐圖東山再起的機會。當他的老部下陳豨奉命外調並來向他辭行時,他認為機會來了,拉著陳豨的手,在自家的庭院中來回地走,教陳豨怎麼早做準備怎麼謀反,並向陳豨承諾,一旦陳豨舉兵,他韓信必在關中搞事情,策應他陳豨。

    幾年後,陳豨果然反了,而韓信也以自己承諾的那樣,在夜裡,矯詔赦免釋放官徒奴,欲發兵襲擊呂后和太子。部署已定,等待陳豨那邊的反饋時,韓信卻被蕭何騙至未央宮鍾室,被呂后殺掉。

    一帶將星,沒能死在戰場,反而死在鍾室。

    參考資料:《史記·淮陰侯列傳》

  • 9 # 史學達人

    韓信的死,首先要負責的是他自己。

    因為在他幫助劉邦爭奪天下的時候,尤其是在他拿下齊地之時,他帳下的謀士蒯通就建議他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這麼一個超有預見性的戰略性預謀,竟然被韓信給否決了。

    韓信告訴蒯通,我為劉邦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他怎麼可能會殺我呢?

    在說了,我能取得今天的地位,還不是劉邦給我的。當初的我那麼寒酸,要不是劉邦讓我當了大將軍,給了我車馬,美食。我也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所以,背叛劉邦的事,我是絕對不會幹的。

    蒯通一看,韓信他是說不服的了,於是,他就找了一個理由辭職了,然後在民間歸隱了起來。

    就是因為這次,韓信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他幫助劉邦,把劉邦最大的敵人把項羽給滅掉了。然後才有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獵狗烹......。最終也就導致了韓信悲劇的發生。

    韓信的死,蕭何也脫不了干係。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呂后要殺韓信,是蕭何給呂后出的主意,蕭何告訴呂后,只要把韓信給騙到宮中,然後,讓幾個士兵把他給俘虜了,殺掉就行了。

    當呂后依照蕭何的計策去辦這件事的時候,韓信似乎識破了呂后的計策,無論來人怎麼給韓信說,韓信都說自己生病了,真的去不了,所以,韓信壓根就沒想進宮切。

    這時候呂后讓蕭何親自來請韓信了。

    別人的面子韓信可以不給,但是,蕭何的面子他是一定要給的。因為沒有蕭何的話,他韓信也當不了將軍。可以說蕭何是韓信的伯樂。

    最後,他跟著蕭何來到了末央宮,到了末央宮韓信就被早已埋伏下的刀斧手給綁了起來,最後韓信被呂后滅了族。

    韓信的死,劉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什麼這麼說?

    要知道韓信為大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大漢的三分之二的國土都是韓信給打下來的,這麼大的一個功臣,豈是呂后說殺就殺的。

    既然呂后敢殺韓信,這就說明呂后之前就從劉邦的口中得到過對韓信不滿的訊息,因為他知道,自己即使殺了韓信,劉邦也不會怪罪於他的。

    這就是呂后幹明目張膽的殺韓信的直接原因。

    劉邦對韓信的防備過於嚴厲,讓韓信對生活產生了不滿,本來人家韓信的楚王當的好好的,劉邦卻把人家給貶為了淮陰侯,然後,又把韓信給囚禁在了都城。

    因為韓信的不滿,這就給了呂后殺韓信的理由,畢竟是因為韓信不滿,所以韓信才要造反的。韓信造反,他呂后當然要為劉邦除害了。這就是呂后殺韓信的原因。

    韓信的死,呂后是直接兇手,他負有主要責任。

    呂后殺韓信的時候,劉邦並不在都城,而是出去剿滅陳豨的叛亂去了。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呂后找了一個機會,說韓信謀反,要把韓信給殺了。

    呂后殺韓信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

    說白了,就是為了自己兒子劉盈登基,當皇帝做長遠的考慮,畢竟那時候劉邦已經老了,一旦劉邦死去,新繼位的皇帝劉盈,應該是鎮不住這些立有汗馬功勞的武將的。

    萬一武將造反,他們大漢家的江山保住保不住就不好說了。

    看看呂后殺的這些人,韓信、彭越那個不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呀。為了自己家的江山穩固,呂后必須要殺韓信。

    所以,韓信也就理所當然的被呂后給殺了。

  • 10 # 教育實驗室

    時勢造英雄,時勢也毀英雄。

    韓信在漢初一幫英雄豪傑中能力最突出,功勞最大,死的有讓人覺得很冤,總是給後人最多的惋惜感。

    首先,殺死韓信的最大凶手,是時勢,也就是歷史發展趨勢。漢初被殺的異姓王不止韓信一個人,彭越,黥布等一幫子在漢初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們。秦朝滅了六國,時間很短暫,六國分國而治的觀念影響還很深。所以才會出現項羽分封了一堆王,才會出現韓信向劉邦要求當假齊王。可是這個和國家大一統的中央集權趨勢是違背的,這些王們最後也被一一消滅了。

    其次,韓信自己的問題。衣錦還鄉的滿足感,功高震主的能力,總是讓統治者不放心。還不知道保護自己。個性張揚,看不起別人,像樊噲對他畢恭畢敬,他反而說跟殺狗的為伍的難聽話。

    再次,呂后不是一個一般的女人。司馬遷都說,殺戮功臣,呂后出力很多。

    最後,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蕭何利用了韓信對他的信任,把他騙到了皇宮裡,最後被殺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中,張飛和關羽誰的武力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