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803162238746

      非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南部,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面積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5,為世界第二大洲,僅次於亞洲。  因赤道橫貫非洲的中部,有3/4的土地受到太陽的垂直照射,所以,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區終年炎熱,故稱為“阿非利加”,簡稱非洲。 “阿非利加”是希臘文Sunny灼熱的意思。  非洲的沙漠面積約佔全洲面積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東部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當然,除了沙漠,非洲也有鬱鬱蔥蔥的森林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非洲有1/3的居民屬於黑種人,其餘屬白種人和黃種人。  非洲的尼羅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尼羅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在建築、雕刻和繪畫等藝術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羅河畔開羅附近的宏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紀前後古埃及人的傑作;它們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也是古代埃及勞動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勞動的不朽豐碑。  政區與國家  非洲目前有56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將非洲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群島。東非通常包括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利亞、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和塞昔耳。西非通常包括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塞內加爾、甘比亞、馬裡、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和加那利群島。中部非洲通常包括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南部非洲通常包括尚比亞、安哥拉、辛巴維(威)、馬拉威、莫三鼻克、波扎那、那密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拉加西、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汪、聖赫勒拿等。  經濟  黃金、金剛石、鐵、錳、磷灰石、鋁土礦、銅、鈾、錫、石油等的產量都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輕工業以農畜產品加工、紡織為主要。木材工業有一定的基礎,製材廠較多。重工業有冶金、機械、金屬加工、 化學和水泥、大理石採製、金剛石琢磨、橡膠製品等部門。農業在非洲國家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多數國家的經濟支柱。非洲的糧食作物種類繁多,有麥、稻、玉米、小米、高粱、馬鈴薯等,還有特產木薯、大蕉、椰棗、薯芋、食用芭蕉等。非洲的經濟作物,特別是熱帶經濟作物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棉花、劍麻、花生、油棕、腰果、芝麻、咖啡、可可、甘蔗、菸葉、天然橡膠、丁香等的產量都很高。乳香、沒藥、卡里特果、柯拉、阿爾法草是非洲特有的作物。畜牧業發展較快,牲畜頭數多,但畜產品商品率低,經營粗放落後。漁業資源豐富,但漁業生產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近年來淡水漁業發展較快。非洲是世界交通運輸業比較落後的一個洲,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交通運輸體系。大多數交通線路從沿海港口伸向內地,彼此互相孤立。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另有鐵路、海運等方式。南非共和國、馬格里布等地區是非洲交通運輸比較發達的地區。撒哈拉、卡拉哈迪等地區則是沒有現代交通運輸線路的空白區。目前非洲有公路約130多萬千米,鐵路約78000千米。內河通航里程約52000千米。海運業佔重要地位。航空業發展較快。  自然地理  海岸線大陸海岸線全長30500千米。海岸比較平直,缺少海灣與半島。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島嶼數量最少的一個洲。除馬拉加西島(世界第四大島)外,其餘多為小島。島嶼總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佔全洲總面積不到3%。  非洲大陸北寬南窄,呈不等邊三角形狀。南北最長約8000千米,東西最寬約7 500千米。非洲為一高原大陸,地勢比較平坦,明顯的山脈僅限於南北兩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 1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60%以上。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約佔全洲面積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佈在沿海地帶。地勢大致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剛果河河口至衣索比亞高原北部邊緣一線為界,東南半部較高,西北半部較低。東南半部被稱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衣索比亞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稱)、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稱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羅河上游盆地、剛果盆地(面積約500萬千米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和查德盆地等。非洲較高大的山脈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脈;東部有肯亞山和乞力馬扎羅山。乞力馬扎羅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5 895米,為非洲最高峰。東非大裂谷:為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分佈著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火山海拔達5000米以上。東非大裂谷帶也是非洲地震最頻繁、最強烈的地區。裂谷帶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威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衣索比亞高原中部,經紅海至死海北部,長約6400千米;裂谷帶西支南起馬拉威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羅河河谷,長約1700千米,寬幾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狹長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薩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6米,為非洲陸地最低點。  非洲的沙漠面積約佔全洲面積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一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777萬平方千米;西南部還有奈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  非洲的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為源遠流長的大河,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奧蘭治河等。尼羅河全長6671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剛果河的流域面積和流量僅次於亞馬孫河,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洋外流水系包括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及非洲東海岸的短小河流、馬拉加西島上的河流等。非洲的內流水系及無流區面積為958萬平方千米,約佔全洲總面積的31.8%。其中河系健全的僅有查德湖流域。奧卡萬戈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十分乾旱,多間歇河,沙漠中多幹谷。內流區還包括面積不大的東非大裂谷帶湖區,河流從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區雨量充沛,河網稠密,不同於其它乾旱內流區。非洲湖泊集中分佈於東非高原,少量散佈在內陸盆地。高原湖泊多為斷層湖,狹長水深,呈串珠狀排列於東非大裂谷帶,其中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 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是非洲最高的湖泊,海拔1830米。查德湖為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面積時常變動。  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其氣候特點是高溫、少雨、乾燥,氣候帶分佈呈南北對稱狀。赤道橫貫中央,氣候一般從赤道隨緯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帶約佔全洲面積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區終年炎熱,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有著炎熱的暖季和溫暖的涼季。衣索比亞東北部的達洛爾年平均氣溫為34.5℃,是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齊濟耶,1922年9月13日氣溫高達57.8℃,為非洲極端最高氣溫。乞力馬扎羅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頂終年積雪。非洲降水量從赤道向南北兩側減少,降水分佈極不平衡,有的地區終年幾乎無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達10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南部、幾內亞灣沿岸及山地的向風坡降水較多。  自然資源  非洲擁有豐富的礦產、水力、農業和林業資源。世界上最重要的50種礦產非洲都不缺少,其中至少有17種礦產的蘊藏量在世界位居第一。據新近國際礦業統計資料,非洲的鉑、錳、鉻、釕、銥等礦藏蘊藏量佔世界總儲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磷酸鹽、鈀、黃金、鑽石、鍺、鈷和釩等礦藏佔一半以上,鈾、鉭、銫、鋁礬土、氟石、鋯、石墨和鉿等礦藏也佔百分之三十以上。被稱為“不毛之地”的撒哈拉沙漠是個巨大的能源寶庫,地下蘊藏著大量可供開採的石油,其周圍的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和奈及利亞等都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國,利比亞的日平均採油量高達150萬桶。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出口國,迄今已生產4萬多噸黃金,占人類歷史上黃金總產量的五分之二。尚比亞銅的蘊藏量達9億多噸,約佔世界蘊藏量的百分之十五, 年平均產銅約36萬噸,素有“銅礦之國”的美稱。  歷史  非洲是人類進化史上從古猿到森林古猿、拉瑪古猿、“完全形成的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直到現代人都存在過的大陸。人類學家在非洲發現了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的化石。這些發現使包括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在內的人類學家得出了非洲是人類誕生地的結論。  考古學的材料證明,非洲各族人民很早就創造並發展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遠古時代,當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故鄉還處在冰川封固階段的時候,在非洲大陸上就已出現了沸騰的生活。那時候,尼羅河流域還是不適於居住的沼澤,現在荒無人煙的撒哈拉沙漠,卻是一片河流縱橫的森林和草原。大約距今一萬年以前,北非氣候發生了急劇變化,大草原逐漸乾旱而變成沙漠。  尼羅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尼羅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埃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就出現了農業,懂得了栽培穀物和興修水利。埃及人很早就發展了天文學,早在公元前4241年,埃及人就制定出相當精確的人類最早的太陽曆。太陽曆一年365天,分為三季,一季4個月,每月30天,最後一個月多加5天作為宗教節假日。它每年與迴歸年的誤差僅約四分之一天。古埃及在公元前35世紀就創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9世紀就知道如何計算正方形的邊長和截頭角錐體的體積,公元前21世紀左右埃及人就已經能夠近乎精確地確定圓周率為3·16。  古埃及在建築、雕刻和繪畫等藝術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羅河畔開羅附近的宏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紀前後古埃及的傑作;它們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也是古代埃及勞動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勞動的不朽豐碑。  在尼羅河中游現今蘇丹一帶,公元前16世紀曾興起一個庫施帝國,它有過發達的農業、鍊鐵業和紡織業,是遠古時代世界最富庶繁榮的國家之一。它的首都麥羅埃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鍊鐵中心,被西方考古學家稱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  現在的衣索比亞北部是古代非洲文明的重要中心。公元一世紀前後在那裡興起的阿克蘇姆王國,第四世紀時曾達到高度繁榮,國內的商品交換已發展到使用金、銀、銅幣的程度,那時創造的文字現在基本還在使用,高達60英尺的阿克蘇姆大石碑和拉利貝拉岩石教堂是聞名世界的非洲歷史奇蹟之一。  遠古時代就居住在馬格里布的柏伯爾人,從新石器時代末期就從事農耕,修建起原始水利設施,公元前500年左右已有銅器製作。柏伯爾人公元前就建立過茅利塔尼亞和努米底亞兩個王國,遺留下大批巖畫藝術品。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開始從狩獵採集野生植物發展到馴養動物和培植農作物。世界上有250多種農作物都起源於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西非是大部分非洲農業的發源地。高粱、油棕等都是西非的固有產品,歷史遺留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雕像和洞穴壁畫是西非人先放牧後田園生活的寫照。西非在公元前幾千年就出現了精製的赤陶雕塑品,公元前3世紀左右進入鐵器時代後,先後出現過迦納、馬裡、桑海等強盛的古代帝國。  在中南部非洲,到處可以看到鐵器時代的遺蹟,還可見到古時梯田和人工灌溉工程的遺址。建有數千幢房屋的恩加魯卡古城遺址、建於公元500年左右的大辛巴維(威)石頭建築物遺址都是中南非古代文明的標誌。非洲中部和南部也先後出現過一些有名的國家,諸如擁有發達農業、採礦業和對外貿易的莫諾莫塔帕王國、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權制度的剛果王國、雕刻藝術品達到相當水平的庫巴王國、社會分工很發達的布幹達國等。  瀕臨印度洋的非洲東海岸,自古以來就進行著繁盛的貿易,早在紀元前就進行鐵和鹽的交易。15世紀上半葉,非洲東海岸已發展到能派使者遠渡重洋到中國訪問。  非洲不是如一些西方學者所描繪的那樣只是“獅子出沒的地方”,而是在遠古時代就有高度文明的大陸。非洲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非洲是一個物產豐富和歷史悠久的大陸。然而,自15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侵入非洲後,400多年的殖民統治給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從16世紀至19世紀,西方殖民者將2000多萬非洲黑人販運到美洲當奴隸。這些奴隸受到非人虐待,絕大部分活不到15年就死亡。西方列強還用武力搶佔非洲的土地和資源,進而完全瓜分非洲,建立起野蠻和殘酷的殖民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3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非洲大地上,除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之外的所有國家均淪為西方殖民地。殖民主義者和帝國主義者對非洲人民的殺戮和對非洲財富的掠奪,可謂罄竹難書。  非洲人民同侵略者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武裝鬥爭,創造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衣索比亞、馬拉加西、迦納、阿爾及利亞、幾內亞、馬裡、蘇丹、肯亞、索馬利亞以及南非和東非的其他許多國家都爆發過反抗侵略者的大規模武裝鬥爭和武裝起義。一次大戰後,非洲人民又燃起了反對帝國主義和爭取獨立鬥爭的火焰。東非的阿比西尼亞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曾震動了整個世界,北非的埃及也贏得了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只有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3個獨立的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非洲各華人民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蓬勃發展並取得重大勝利。50年代末,非洲獨立國家從二戰前的3個增至9個。在60和70年代,非洲的獨立運動如日中天,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團結合作,互相支援,使絕大多數非洲殖民地先後獲得了獨立。1990年那密比亞的獨立和1994年南非白人種族主義統治的垮臺,標誌著除大洋中的個別小島外,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枷鎖。  非洲國家的獨立為非洲地區的發展和振興創造了條件,同時壯大了發展中國家的力量,給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以沉重打擊。現在,非洲國家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中非關係  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的漢朝和非洲已開始相互瞭解,間接地交換各自的特產珍品。據說公元前一世紀時埃及女皇克里奧帕特拉所穿的御衣是用中國的絲織成的。自從漢朝張騫通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中國的黃金、絲綢就遠銷到地中海南岸。中國的唐朝不僅與當時統治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帝國開始正式直接交往,而且已有華人踏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土地。非洲黑人的形象也開始出現唐朝的文化藝術之中,當時中國文人墨客筆下的非洲黑人都是技藝非凡、勇敢機智並具有俠義心腸的人,甚至敦煌壁畫也描繪了非洲黑人的形象。唐代與非洲北部和非洲東海岸進行了較多的物資交流,唐代的青白瓷器和錢幣在埃及、肯亞、桑給巴爾等地多有發現。宋朝航海業的發達使中非的人員和物產交流進一步發展,中國的產品不僅大量出現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沿海,而且還深入到辛巴維(威)等非洲內陸地帶。宋代還出版了《諸蕃志》、《嶺外代答》等記載了非洲風土人情和地誌物產的書籍。  中國元朝與非洲的直接交往不斷增加。元世祖曾遣使臣到馬拉加西“採訪異聞”,中國著名的旅遊大家汪大淵也足至桑給巴爾。中世紀世界四大旅行家之一、摩洛哥人拔圖塔也曾訪問中國南方的泉州、杭州和廣州等城市。中國元朝地理學家朱思本早在14世紀就在地圖上把非洲大陸標繪成一個向南伸展的三角形,而歐洲人到15世紀初對非洲大陸的走向仍模糊不清。已故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稱讚朱思本的非洲圖是一項“傑出成就”。  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歷史上最重要的時期,友好關係已發展到雙方官方代表相互訪問。中國明代著名Nautilus鄭和幾次率領由數十艘大船組成的船隊,攜帶大量金銀緞匹和瓷器寶鈔,代表中國政府訪問了現今索馬利亞和肯亞一帶的東非港口。索馬利亞北部一個名為“鄭和屯”的村落就是為紀念鄭和訪問而命名的。好幾個非洲國家也曾先後派使者到中國訪問。東非麻林國(位於現肯亞境內)國王哇來訪問中國抵達福州時去世,被安葬在福建閩縣,中國皇帝贈給他以康靖的諡號。麻林國在1415年還直接遣使送來了一頭被華人叫作麒麟的長頸鹿。它長期以來作為祥瑞的象徵成為中國詩人和畫家吟詠作畫的題材。明朝從非洲輸入了象牙、犀角、琥珀等珍貴產品和鴕鳥、斑馬、長頸鹿等珍禽異獸,中國的特產錦緞、絲綢、瓷器和漆器等珍品也不斷流向非洲。  15世紀西方殖民者開始侵入非洲,把非洲推入歷史上最黑暗的殖民統治時期。殖民主義者對非洲的征服和瓜分,迫使中非友好往來不得不停頓下來。中國在19世紀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國家後,中非人民不但被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剝奪了互相交往的權利,而且一同遭受西方壟斷資本集團的奴役和剝削。19世紀80年代後,西方列強把成千上萬的華人強迫運到非洲修鐵路、開礦山、事農耕,西非達喀爾鐵路、剛果鐵路、南非的蘭德金礦等都滲透著大批華工的血汗。相同的不幸遭遇把中非人民緊緊地連結在一起。  隨著新中國的誕生和非洲國家相繼獨立,中國和非洲各華人民在互相支援中成為患難與共的朋友。中非友好合作關係也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考驗,得到全面的發展和鞏固。  在非洲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時期,中國堅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邊,全力支援非洲各華人民反帝反殖、爭取民族獨立的正義鬥爭,並在道義和物質上給予支援,為他們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做出了貢獻。  非洲國家與中國在國際事務上密切合作。在恢復中國在聯合國中的合法席位、挫敗“華人權狀況”反華議案和“臺灣參與聯合國提案”、支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中國申辦奧運會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非洲絕大多數國家都給予中國有力的支援。中國也積極關注和支援非洲和平與發展問題,支援非洲國家成立非洲聯盟和實施“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並積極參與聯合國在非洲的維和行動。  華人民在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努力幫助非洲國家興建工廠、農場、水利、能源、交通、電信和文教衛生等各類經濟和社會基礎設施,被非洲人民譽為“自由之路”的坦贊鐵路是中國最大的援非工程。自1963年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以來,中國已向非洲43個國家派遣了醫務人員。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非洲國家建設了800個成套專案,其範圍涉及農場、工廠、醫院、學校、電站、政府辦公大樓、體育場、鐵路等基礎設施。  截至2003年12月,中國已與46個非洲國家建立外交關係,與24個非洲國家建立了外交部間政治磋商機制。  中非高層往來頻繁。早在20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就曾3次訪問非洲,提出了中國同非洲國家發展關係的五項原則和援外八項原則,為中非關係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江澤民主席1996年訪問非洲時,提出了構築中非關係面向21世紀長期穩定、全面合作的五點建議,掀開了中非友好關係的新篇章。許多非洲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相繼訪問中國。這些訪問增進了中非之間的相互瞭解和傳統友誼,推動了中非友好合作關係的發展。  2000年10月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通過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宣言》和《中非經濟和社會發展合作綱領》兩個歷史性檔案。會議為中非友好合作樹立了新的里程碑,使中非友好合作在論壇框架內得到不斷深化和擴大。2003年12月,中非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會議通過了《中非合作論壇——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計劃(2004至2006年)》,為今後三年中非合作制定了總體規劃。  吃飯的禮儀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飯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飯。  吃飯時,大家圍坐一圈,一個飯盒和一個菜盒放在中間。每個人用左手按住飯盒或菜盒的邊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飯和菜,送入口中。此時,你會無所適從,甚至抓得滿手沾飯,而非洲人自己抓飯、吃飯時個個動作乾淨利落。客人吃飯時應注意的是,切勿將飯菜撒在地上,這是主人所忌諱的。飯畢,長者未離席時,晚輩要靜坐等候;子女離席時,須向父母行禮致謝;客人則應等主人吃完後一道離開。  在非洲的不少地方,吃飯時有著嚴格的禮儀,甚至連牛羊雞鴨的每個部位歸誰吃都有規定。如在馬裡,雞大腿當年長的男人吃,雞胸脯肉歸年長婦女吃;當家的人吃雞脖、胃和肝;雞的頭、爪和翅膀由孩子們分食。又如在波扎那,在公眾大型宴會上,賓客和男人吃牛肉,已婚的婦女吃雜碎,兩者分開煮,分開食,不得混淆。隨鄉入俗,須瞭解為宜。  概況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位於亞洲的西南面。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東北角習慣上以蘇伊士運河為非洲和亞洲的分界。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 1 度2 4 分,北緯1 0 度2 7 分),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 0 度0 2 分,南緯1 4 度5 1 分),西至維德角(西經1 7 度3 3 分、北緯1 4 度4 5 分),北部至吉蘭角(東經9 度5 0 分、北緯3 7 度2 1 分)。面積3 0 2 0 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 0 . 2 %,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居民  7 2 3 0 0 萬(1 9 9 4 年中),約佔世界總人口1 2 .8 %。城市人口約佔全洲人口2 6 %。人口分佈以尼羅河中下游河谷、西北非沿海、兒內亞灣北部沿岸、東非高原和沿海、馬拉加西島的東部、南非的東南部比較密集,廣大的撒哈拉沙漠地區平均每平方千米還下到一人,是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地區之一。居民主要分屬於黑種人(尼格羅-澳洲人種)和白種人(歐羅巴人種)。根據語言近似的程度,非洲的語言屬下列基本語系:蘇丹語系,屬此語系的居民佔全洲人口3 2 %,膚色黝黑,分佈在撒哈拉以南,赤道以北。衣索比亞以西至大西洋沿岸的地帶。班圖語系,屬此語系的居民佔全洲人口3 0 %,膚色淺黑,分佈在赤道以南地區,閃米特-含來特語系,屬此語系的阿拉伯人佔全洲人口2 1 %,佔世界阿拉伯人總數的6 6 %,主要分佈在北非各國。此外還有少數黃種人,如屬於馬來-波利尼西業語系的馬拉加西人。歐洲白種人僅佔全洲人口的2 %,主要分佈在非洲南部地區。非洲居民多信原始宗教、伊斯蘭教,少數信天主教和基督教。  自然環境  非洲沿海島嶼不多,大多面積很小,島嶼的面積只佔全洲面積的2 %。大陸北寬南窄,像一個不等邊的三角形,海岸平直,少海灣和半島。全境為一高原型大陸,平均海拔7 5 0 米。大致以剛果河(薩伊稱薩伊河)河口至衣索比亞高原北部邊緣為界,東南半部多海拔1 0 0 0 米以上的高原,稱高非洲;西北半部大多在海拔5 0 0 米以下,稱低非洲。非洲較高大的山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部有肯亞山和乞力馬扎羅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脈。乞力馬扎羅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5 8 9 5 米,為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的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長的裂谷帶,南起希雷河口,北至西亞的死海北部, 長約6 4 0 0 千米。裂谷中有不少狹長的湖泊,水深岸陡,衣索比亞高原東側的阿薩勒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 5 3 米,是非洲大陸的最低點,非洲的大河流受到地質構造和其它自然因素的影響,水系較複雜,多急流、瀑布,按長度依次  為尼羅河(全長6 6 7 1 千米,世界最長河)、剛果河(薩伊稱薩伊河)、尼日河、贊比西河、烏班吉河、開賽河、奧蘭治河等。湖泊多分佈在東非裂谷帶。按面積大小依次為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馬拉威湖、查德湖等。  非洲大部分地區位於南北迴歸線之間,全年高溫地區的面積廣大,有“熱帶大陸”之稱。境內降水較少,僅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一帶年平均降水量在1 5 0 0 毫米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5 0 0 毫米以下的地區佔全洲面積5 0 %。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一帶屬熱帶雨林氣候。地中海沿岸一帶夏熱乾燥,冬暖多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北非撒哈拉沙漠、南非高原西部雨量極少,屬熱帶沙漠氣候。其它廣大地區夏季多雨,冬季乾旱,多屬熱帶草原氣候。馬拉加西島東部屬熱帶雨林氣候,西部屬熱帶草原氣候。  自然資源  非洲礦物資源豐富,目前已知的石油、銅、金、金剛石、鋁土礦、磷酸鹽、鈮和鈷的儲量在世界上均佔有很大比重。石油主要分佈在北非和大西洋沿岸各國,估計佔世界總儲量1 2 %左右,銅三要分佈在尚比亞與薩伊的沙巴區,金主要分佈在南非、迦納、辛巴維(威)和薩伊,金剛石主要分佈在薩伊、南非、波扎那、迦納、納來比亞等地。此外還有錳、銻、鉻、釩、鈾、鉑、鯉、鐵、錫、石棉等。森林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2 1 %。  經濟概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很火的“閨蜜團”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