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十一世紀新搜神記

    唐太宗死了,誰幹的?

    如果說楊廣是皇帝中的明星,那麼唐太宗絕對是明星中的明星。歷代帝王的偶像。他文武兼備,英明睿智,從一個貴胄公子脫穎而出,平定亂世,開創了流芳千古的“貞觀之治”。滅突厥,通西域可謂功勳卓著。可是就是這樣的一位千古聖君,就在剛剛步入中年的時候結束了輝煌的一生,年僅五十一歲。這個歲數雖然不能說早夭,但絕不能說是長壽。而唐太宗一向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就是健壯強悍,那這是怎麼造成他英年早逝的?

    正史上一般的記載是“痢疾”,也就是“拉肚子”。說嚴重一些就是腸道感染。這就現代人看來只是比感冒麻煩一些的小病,在古代卻往往是名人殺手。因為古代沒有抗生素。史載劉備、丘處機等著名古人也是死於痢疾。由是看來,唐太宗死於痢疾也沒有什麼太奇怪的。

    可是慢來,細看史書,劉備是因為兵敗夷陵,心情鬱悶,於是病死在白帝城,死時已經六十多歲了。丘處機則是在西行見成吉思汗之後,本來就旅途勞累,而且年紀上了七十。相比之下,更為年輕的唐太宗是在自己的行宮中休養的時候宣告不治,就多少有些說不過去了。

    而且有說法,他去世當天還召見了玄奘法師與他交談,結果半夜就宣告不治,這並不象是一個得了痢疾將死的人的精神狀態。

    於是長久以來,就有說唐太宗是吃了丹藥死的,說得有鼻子有眼。因為李唐王朝以道教為國教。唐太宗與道士們交好,並且有過服丹的歷史記載。特別是在去世之前他還服用過長生藥。一切的證據都很完美,都指向是金丹毒死了唐太宗。於是,就連一些電視劇都採用了這情節。

    問題是,這是真的嗎?

    幸好的是,從唐朝開始了中國官修歷史的傳統,也就讓很多歷史的細節流傳到了今天。估計那些說唐太宗死於金丹的人都沒看過原初的記載。是的,唐太宗在去世前不久是吃了長生藥不錯,但這藥並不是道士提供的,甚至也不是和尚提供的,而是一名叫“那羅邇娑婆寐”的印度修士提供的,和道教沒有一點關係。

    怎麼會這樣?其實這事和現在唐史迷津津樂道的一件事,即“一人滅一國”有關。

    故事還得從唐僧取經說起。當玄奘歸國後,中國與印度之間的通路被開啟,當時統治印度的戒日王與唐太宗互派使節互訪。唐太宗這邊派的使臣叫“王玄策”。可他到了印度後,戒日王已經死了,繼位的新王阿羅順本身有篡位之嫌,自己又是個不知輕重的傢伙。居然伏擊唐朝使臣。沒想到卻被王玄策逃了。這個王玄策也是個人才,孤身一人居然集合了吐蕃等國的大軍討伐印度,將阿羅順俘虜,押送回長安。

    這是一次堪稱奇蹟的勝利,不過還有個尾巴,那就是有幾個印度人也跟王玄策一起回了長安,其中就有這個“那羅邇娑婆寐”。

    於是問他:“你活了多少歲啊?”“我活了二百歲。”“那你怎麼能活這麼久?”

    於是那羅邇娑婆寐說了一個神奇的故事。

    在西方有個國家叫“婆羅門國”,那裡有一種水叫“畔茶佉水”,出自大山深處的幾個石臼之中,這水有七種顏色,每種顏色的水的冷熱都不一樣,把它們和在一起,就是草木金鐵,都可以腐蝕掉。如果把人的手伸到這水裡面,就會爛掉。但要取水也有辦法,那就是用駱駝的頭骨當容器。取水出來倒在葫蘆裡。但即使是這樣,也很難把這水運出去,因為就在這石臼旁邊,有幾根人形石柱在守護它。如果這山裡的人把這水帶出去就會被殺死。還有一種藥叫“咀賴羅”,它是生在高山石崖之下。在一座山腹中有個石孔,孔前面有棵樹,樣子很象桑樹。它的葉子就是咀賴羅。但人無法直接採集到,因為石孔裡有條巨大的毒蛇。要想取葉,只有用大箭把它從樹上射下來,但還沒落到地上,就會有烏鴉把葉片銜走。不過這正好,等烏鴉飛遠了後,亂箭將其射死,就可以得到葉子。用這水和這葉合制,就可以得到長生藥。

    這根本不是西域地理,這是《西遊記》嘛。可這位那羅邇娑婆寐的話居然讓唐太宗給聽進去了,於是讓他和長生藥。沒想到吃下去後,人就死掉了。朝中大臣害怕這事傳出去丟臉,於是乾脆把那羅邇娑婆寐趕走了。

    這件事在《舊唐書》、《新唐書》、《酉陽雜俎》裡都有記載,看來是無疑了。可嘆唐太宗聰明一世,居然死在一個印度的神棍手上。更可嘆道士們無緣無故背上了毒殺皇帝的黑鍋。

    可是慢點,你就能肯定這是唐太宗的真實死因?有些時候真相就象剝洋蔥,剝開一層後還有一層。讓我們來看看這種說法到底靠不靠譜?

    首先,如果那羅邇娑婆寐是毒殺唐太宗的元兇,那大臣們隨便放走他是不是妄顧國家法度?庸醫醫死人都要負責,何況醫死的是皇帝。難不成印度人有特權?

    更重要的是,在唐高宗繼位後,那羅邇娑婆寐回到了長安經王玄策介紹見了皇帝,自告奮勇要像為唐太宗那樣為唐高宗製藥。如果當時的人有百分之一認為唐太宗是被他的藥毒死的,絕對是這兩人嫌命長。結果他被唐高宗禮貌的拒絕。

    其二,根據後來在日本發現的資料,唐太宗首次服藥是在貞觀二十二年八月,首次服藥的感覺還是不錯,但其去世是在貞觀二十三年五月,這藥足足等了半年才發作,效力是不是太緩了一點?

    在武俠小說中有可以數年後奪人命的毒藥,但在現實中沒有藥物能夠做到那麼精確。如果說某種藥有慢性毒副作用,那是指可能使你的身體變差,發生其他病變,但要確診其是這種藥物的影響,或者說這種藥物可以致命,那不是拍腦袋就能做的。

    更主要的是,做為一國之君,大唐的名醫也是多如牛毛,不少都為唐太宗所用,例如天下第一神醫藥王孫思邈就是隋唐兩代帝王的御醫。其他名醫更是不計其數,難道他們就沒看出那羅邇娑婆寐的長生藥有毒嗎?這也太打臉了吧。

    於是真正的情況是,那羅邇娑婆寐可能是個草包大夫,但如果說他的藥造成了唐太宗的直接死亡,證據不足,可能性更不高。

    可是唐太宗為什麼那麼迫切的需要用那羅邇娑婆寐的藥呢?

    這就要從幾方面來看。第一,自西域打通以來,很多西域的商品流入中國。其中就包括藥物和醫術。長安城裡的人用印度藥,請胡人醫生是很平常的事,並不太稀奇。

    第二吧,就和唐太宗的身體有關了。

    和人們的第一印象不同,史書有載,唐太宗身體很不好,一生中多次發病,病因雖然所述不一,但也多次危及生命。如貞觀六年,唐太宗就對大臣說:“我有氣疾,夏天就會加劇,必須找個陰涼處避免發作。”

    所謂“氣疾”,是中醫系統的名詞,其實是指內臟器官功能紊亂。原因不一,但很多人就死於氣疾,包括唐太宗的摯愛妻子長孫皇后。

    至少在貞觀十年之前,唐太宗就有過病危的記載了,如“上得疾,累年不愈,後待奉,晝夜不離側。常系毒藥於衣帶,曰‘若有不諱,義不獨生’。”

    需知,這時的唐太宗還不滿三十七歲,正是黃金年紀,但已經病到長孫皇后都想殉死的程度了,可見病情之重。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就得了“癰瘡”,也就是大膿瘡,連馬都不能騎了,幸好皇太子李治為其吸膿,才好了。還有一次,得了“氣痢”,多日胃脹腹瀉,不見好轉,幸好有個叫“張寶藏”的小官,獻了個秘方,才救了他一命。

    必須指出的是,唐太宗的御醫團決不是那種山寨大夫的團體,那絕對是全國最好的醫生,但對他的病總是舊病未好又添新病。沒辦法,那時的醫學只有那個水平。

    現代人的總是相信古代有什麼“神醫”、“秘方”,卻忽略了醫學這些知識是個不斷積累發展的過程。也就是說,除非傳說中的“超文明”或者“神仙”是真實的存在,古人的醫學水平是絕不可能與現代人相提並論的。

    當然,還是有很多人相信有失落民間的那種秘方,包治百病。

    既然你都這麼相信,生活在千年前的唐太宗就更相信,這也就難怪他相信印度有“神藥”了。

    但隱藏在這種信任背後的是一個疑問,那就是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李世民如此年輕就身患如此多的疾病?

    應該就是早年征戰的創傷!

    李世民在戰場上多用奇兵,也就是他的“玄甲軍”。他在戰鬥中,多次身先士卒率軍衝鋒陷陣,受傷是免不了的。有名的“昭陵六駿”,就是他戰死沙場的六匹愛馬的雕像。這些馬多半都是被箭射死的。馬即如此,何況於人?

    自漢末以來,華人當將軍就不是一件多光榮的事。不僅是因為其帶來的死傷。更重要的是,古代戰爭情況極為艱苦。受了傷很麻煩,那時候又沒好的消毒技術,傷口可能在外部癒合了,卻在裡面繼續潰爛,很容易形成內部感染,這些都是要命的。

    就算僥倖沒受刀箭傷,軍中也是各種疾病的溫床。因為人口過於集中,加上食物、水源、排洩物的密集,造成傳染病極易爆發。

    早在大唐開國之時,西秦霸王薛舉包抄唐軍後路,李世民奉命狙擊,結果爆發了著名的“淺水原之戰”。此時李世民就因為身患瘧疾,不能出戰,導致戰事一敗塗地。如果不是薛舉也突然暴死,可能就沒有後來的唐朝了。

    既然生了病就需要治療。但瘧疾不是好醫的病。直到現在,儘管有金雞納霜、青蒿素的發明,但還是有很多人為瘧疾所苦。可見難治。

    唐朝可沒有金雞納霜,青蒿素也只有青蒿。但李世民還是幸運得到了治療瘧疾的特效藥。有趣的是,那正好是丹藥。

    原來,丹藥中含有微量的砒霜,可以殺滅瘧原蟲。這是後來在李世民討宋老生時經過霍縣時,一位道士獻的。可是現在已經不用這種藥了,恐怕還是因為其毒副作用。

    因為砒霜是劇毒,因此用量必須相當精確,出不得絲毫差錯。份量少了的話,不能治病,多了的話,就會把人給毒死了。不能不說李世民的運氣真的相當好,遇到了一個水平非凡的道士,這樣的人百中無一。

    準確地說,李世民的身體在前期的征戰中已經被毀掉了,也就難怪其後來纏綿病榻。

    與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李世民一生都不怎麼信任道士。雖然道教是唐朝的國教,但那是因為李家的名望太低了,所以需要神化自己的祖先,於是找到了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當然這也與道教在大唐開國時就積極向李家投資不無關係。然而李家自李淵以下,內心都是崇佛的,李世民也不例外。這些從他大哥李建成的小名“毗沙門”,妻子長孫皇后的小名“觀音婢”都可以看出來。在李世民出生時,李淵就施捨了一處宅地作為佛寺。而當貞觀三年,他曾經進入弘福寺向觀音禱祝,自稱“佛弟子”。後來還為玄奘撰寫了《大唐三藏聖教序》。一切的一切都證明道教於他,其實只是平衡佛教的手段,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崇信。這也就難怪他會相信天竺方士的藥物了。

    儘管如此,但既然不是長生藥導致的死亡,那又是什麼導致了唐太宗的早逝呢?

    應該說唐太宗的身體很不好在當時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更重要的是,在貞觀二十一年,他又得了“頭風”。所謂“頭風”,就是腦部血管疾病,死亡率很高的“中風”也歸於此類。這也是李家的遺傳病,從李淵到李隆基,都有這病的跡象。

    其實本來那時李世民的身體已經很衰弱了,應該說當時的文武大臣們都已經做好了不測的準備,而且不止一次地做過,乃至有點經驗了。李治與武則天就是在李世民的病床前好上的。一方面唐太宗已經有些人事不醒了,一方面這倆還有點心思談戀愛,多少有點熟悉環境的感覺。

    好好壞壞,起起落落,最後這次,唐太宗終於沒撐過去,很有可能就是“頭風”最終要了他的命。但在這之前,唐太宗其實早就油盡燈枯了,而在他之後,頭風還會繼續對唐朝皇帝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李世民的暴死幾乎沒有對大唐的政治生活造成什麼影響,他的政策在他死後依然堅持了十年,這說明其死亡儘管有些意外的成分,但大體還是在計劃之中。後事早就準備妥當。對比秦始皇,隋文帝的暴死,足見真相。

    這就讓人不由唏噓萬分了。可為什麼後人總愛說成是丹藥害死了唐太宗呢?

    這是由於國家的扶持,道教在唐代得到了很大發展,煉丹術也普及到一般貴族之中。但也因此事故頻發,很多名人服丹暴死。如曾經的反王之一,太子太保杜伏威,就是服雲母而死,結果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那個時代也是煉丹最盛行的時代,可以說是全民煉丹,其實也是個醫藥的大發展期。唐以前煉丹只是道教內部的秘術,全國通曉煉丹的人不會超過十個。唐朝隨著社會穩定進步,印刷術的發展,會煉丹的人增加,三教九流的人都開始煉丹,早就不限於道士。所以很容易把藥物事故歸咎於丹藥。很少有人能分清“金石藥”和“丹藥”,其實丹藥是“金石藥”的一種,是我們的祖先與中草藥一起發展的對付疾病的手段。只是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其有很強的副作用,難以控制,現在已經基本放棄。但要說金石藥都是毒藥就是走入極端了,至少,中醫藥還有不少金石藥的成分,現代還有醫生研究用重金屬和砒霜治療癌症和白血病此類疑難雜症,只是已經沒人把它們和聲名狼藉的丹藥聯絡起來。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樹大招風。他身上的光芒太耀眼了,難免讓他成為一個標杆或者其他人抹黑的目標。在年輕的時候,李世民曾經旗幟鮮明地否定了煉丹和長生術。這樣如果他晚年反而相信了這些東西就很有戲劇性了。八卦性就是人的天性。大部分人更願意接受一個言而無信的李世民,而不願意相信他把自己的信念貫徹了一生。

    另外因為丹藥是道士的招牌法寶,是和道教信仰聯絡在一起的。相對應的,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宗教戰爭但還是有宗教競爭,儒家和佛教對丹藥這套很反對。於是有哪個比唐太宗這樣更知名的好靶子呢?所以,他必定死於丹藥。

    這就是之前提到過的巴豆與人參的故事。本來人們都有這種心理定勢,當然自覺或不自覺的都會向那個角度去考慮問題。

    現在網上就有種說法說唐太宗之死是因為攻打高麗受了箭傷,那就是被南韓電視劇所影響。翻來覆去的都根據這點找證據,結果越說越象。評價這種心理還有個成語叫“疑鄰偷斧”。

    一個老頭懷疑鄰居偷了自己的斧子,什麼看鄰居都是一副賊眉鼠眼,直到他自己發現斧子落在自己的家裡。

    只要你認定這就是答案,證據總會找到的。

    無論什麼時代人們最相信的還是自己的判斷。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就是真相。

  • 2 # 綠球永珍

    作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僅活了50年,還是暴斃而亡,大多數人說是患痢疾而死,也有的專家說是服了印度和尚煉的長生不老藥而死,我更認可後一個觀點,我來說說為什麼?

    唐朝時期,傳承了魏晉的風氣,什麼風氣呢?就是喜歡服食丹藥,唐朝很多的皇帝都喜歡吃,李世民自是其中一員。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遠征高麗,高麗軍隊屢挫唐朝軍隊,並且射傷了李世民,最後不得不撤退,而李世民自從中了箭,身體就大不如從前,而到了貞觀二十一年,李世民又中風偏癱了,經過御醫長髮半年的治療,才能三天上一次朝,李世民經過治療見病情起色不大,於是迷戀上了金石丹藥,希望自己服食後能夠長生不老,可是吃了國內術士煉的丹藥後病情還是沒有好轉,非常失望,認為國內的術士道行不行,於是派人四處打聽國外高人。

    貞觀二十二年,由於印度戰亂,王玄策參與作戰俘虜了一個印度和尚那羅邇娑婆,知道李世民求藥心切,於是王玄策就把這個和尚獻給了李世民。

    這個和尚特別會吹牛,說自己活了二百多歲,專門研究長生不老藥,吃了他煉製的藥,能治癒所有疾病,長生不老,甚至可以白日飛昇,李世民見這個和尚說的有鼻子有眼的非常心動,於是把他安排在高規格的驛站,並且好吃的好喝的伺候著,這個和尚一看李世民這麼相信自己的話,於是列出一堆奇怪的藥名讓李世民尋找,李世明自是照辦,傾全國之力總算把金石藥材尋找到了,和尚也是耗時很久才把丹藥煉好,急得不行的李世民也不驗藥,毫不猶豫的就把丹藥吃了,結果中毒而亡,享年五十二歲。

    至於依據,《歸唐畫·赧處俊傳》:文皇帝(就是唐太宗)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

  • 3 # 太史叨叨令

    唐太宗應該是服丹藥導致慢性中毒而死

    多數的記載是: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因病駕崩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至於到底死於何病,語焉不詳,有人說是罹患痢疾。但《舊唐書·郝處俊傳》中有這樣的文字:“先帝令婆羅門僧那羅邇婆娑依其本國舊方合長生藥。胡人有異術,徵求靈草秘石,歷年而成,先帝服之,竟無異效。大漸之際,名醫莫知所為。”意思是喝了異僧的長生藥也沒有什麼效果。《舊唐書·憲宗本紀》中也記載,唐憲宗時的朝中重臣李藩說:“文皇帝(即唐太宗)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意思就是唐太宗就是服用了胡僧的長生藥而死的。事實真相到底如何呢?

    唐太宗本是馬上皇帝,身體素質應該說是槓槓的。在記載中可以看到,就在貞觀十六年以前,他還多次外出圍獵,左牽黃,右擎蒼,千騎卷平岡。至少說明,身體倍兒棒,沒有大毛病。

    後來,太子李承乾被廢,魏王李泰被黜,這些事讓太宗飽受打擊,他很有一段時間鬱鬱寡歡,甚至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個人認為,這種思想病對身體的危害才是致命的。

    貞觀二十一年,李世民中風癱瘓在床。經診治,半年後稍愈。當身體狀況開始變壞時,除了服藥,李世民甚至開始求助於方士們的金石丹藥,雖然他原來也說過漂亮話:“夫生者天地之人德.壽者脩短之常數,生有七尺之形,壽以百齡為限。”“雖復回天轉日之力,盡妙窮神之智,生必有終,皆不能免。”意思是七尺之人終究都是要死的,人生百年嘛。

    可真正到了自己身體每況愈下甚至要面對死亡的時候,即使如唐太宗這樣雄才偉略的人,也一樣看不開,成就千秋功業,九五之尊予取予求,可為什麼再難對付的敵人都不怕,就對付不了身體的病痛呢?老天就不能讓多活幾年?甚至長生不老嗎?

    貞觀二十二年,王玄策借兵吐蕃、泥婆羅,大敗中天竺帝那伏帝國,俘虜了其國王阿羅那順與方士那羅邇婆婆寐並把他們帶回了長安,五月,王玄策將這個方士進獻給李世民。

    這個從天竺來的方士“自言壽二百歲,雲有長生之術”,宣稱能配製金石秘劑,不僅能去除病患還能長生不老。這個的神奇的謊言正中唐太宗的下懷。

    於是,“太宗深加禮敬,館之於金飈門內,造延年之藥。”太宗還令兵部尚書崔敦禮監督煉製天竺“不老藥”,這位方士要什麼都滿足,“採諸奇藥異石,不可稱數。”

    大約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天竺仙丹”終於煉製而成,據云是一些五顏六色的小藥丸,可唐太宗服用了不少,根本就不見什麼療效,只好把天竺方士放回了印度。

    至死前,李世民一直改服本土道士煉製的“仙丹”。貞觀二十三年的五月,一代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駕崩,他應是服丹藥導致慢性中毒而死,享年僅52歲。

  • 4 # 唐風宋月

    李世民是吃印度神藥吃死的。

    徐崢先生最近拍的《我不是藥神》大火,聽說最初起名《印度藥神》,覺得不妥,又改為《中國藥神》,又不妥,最後定名《我不是藥神》。電影講述了中國一位賣印度神油的保健品店主(徐崢飾)去印度給白血病患者代買印度仿製治癌神藥的故事。因為這種藥外包裝是金黃色的,一顆按重量算比金子還貴,所以被病人們稱為金豆豆。其實華人吃印度神藥的歷史由來已久,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就有一位天竺胡僧,給小龍女治過絕症。達摩老祖一葦渡江,聽說也帶來好多印度神藥的配方。天可汗李世民,文韜武略罕有其匹,也吃過印度神藥,只可惜吃死了。

    李世民有兩種病,一直治不好,一是拉肚子,一是哮喘(氣疾之症),這兩種病幾次差點要了他的命。拉肚子是在貞觀八年,實在拉的止不住,眾太醫束手無策,李世民張榜求賢,誰能給他治好拉肚子,立馬給一高官。恰好一個名叫張寶藏的小吏得過這種病,揭了榜,說用人奶和艾草煎藥喝了就能治。李世民喝了之後果然止住了,讓魏徵給個五品官。結果魏徵以不符合大唐官員提拔標準為由不想給,拖著。過段時間李世民拉肚子又犯了,找老張找不著,問魏徵,你為啥不給他一個官。魏徵嚇得夠嗆,趕緊辯解說,不知道該給文官還是武官。李世民氣得大罵,你覺得我這條命值幾品官你就給幾品官。馬上給他三品文官。

    貞觀六年犯的是哮喘。李世民每年夏天都要去九成宮休養。九成宮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三年,開始名叫仁壽宮。唐太宗貞觀五年修復擴建,更名九成宮,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通直散騎常侍(散騎常侍通常以士人任職,入則規諫過失,備皇帝顧問,出則騎馬散從,輪流值班,故稱通直散騎常侍)姚思廉勸諫李世民不要去,李世民說,我有氣疾之症,一到夏天非常嚴重,所以要去避暑。同年十二月,公卿上表請求封禪泰山,李世民說,我有氣疾之症,登高恐怕加劇病情,你們此事再不要提。在這之前的貞觀三年,李世民拉肚子加哮喘,差點沒有活過來,長孫皇后看看病情嚴重,隨身揣著一個毒藥瓶,只要李世民病逝,她就要服毒殉葬。

    常言說得好,急病亂求醫,國內醫生治不好,他就只好國外找。貞觀二十二年,大將王玄策大敗中天竺帝那伏帝國,抓住當地一個方士,名叫那羅邇婆婆寐。那羅邇婆娑寐“自言壽二百歲,雲有長生之術。”是個名副其實的印度藥神。李世民信了那藥神的忽悠,奉以上賓之禮,專門蓋了醫館,炮製延年之藥。“發使天下,採諸奇藥異石,不可稱數。”當時大唐威震四海,萬邦臣服,世界各地的原材料都能搞到。經過近一年的煉製,貞觀二十三年春天,這顆印度神藥終於煉成,李世民吃了之後,身輕體健,吃嘛嘛香,非常高興,賞賜了那藥神好多財物,心說還是外來的和尚能治病啊。但是隻過了三個月,李世民病情忽然加劇,名醫莫知所為,不幸一夜暴卒,享年52歲。

    李世民死後,群臣都把他的死因歸罪於那羅邇婆婆寐,要求名正其罪。但是李治說,一來他是外華人,如果咱們治了他的罪,顯示我大唐胸懷不廣。二來他是個醫生,雖然自吹藥神,但卻不是神仙,即使有罪,罪不至死,驅逐回國就行了。於是那藥神被禮送回了天竺國。

  • 5 # 詳侃歷史

    我談談我的看法。

    從目前的史料來看,唐太宗是病逝的,與吃丹藥無關。具體分析如下:

    一、《舊唐書》記載顯示,太宗服用丹藥後,無療效,但也無副作用

    據《舊唐書》天竺傳記載:

    是時就其國得方土那邇娑婆寐,自言壽二百歲,雲有長生之術。太宗深加禮敬,館之於金飈門內。造延年之藥。令兵部尚書崔敦禮監主之,發使天下,採諸奇藥異石,不可稱數。延歷歲月,藥成,服竟不效,後放還本國。

    據此看,當時天竺方士煉成丹藥,太宗服用後,沒有任何效果,“服竟不效”,這意思很明確,既沒有好的效果,也沒有不好的效果。

    二、《資治通鑑》記載顯示,太宗可能根本就沒有服用丹藥

    據《資治通鑑》記載:

    王玄策之破天竺也,得方士那羅邇娑婆寐以歸,自言有長生之術。太宗頗信之,深加禮敬,使合長生藥。發使四方求奇藥異石,又發使詣婆羅門諸國採藥。其言率皆迂誕無實,苟欲以延歲月,藥竟不就,乃放還。

    “藥竟不就”,意思是丹藥最終沒有煉成,太宗就去世了。

    三、從高宗對天竺方士的態度看,太宗之死與丹藥無關

    《資治通鑑》和《冊府元龜》均記載,高宗顯慶二年(657),王玄策把當時給太宗煉丹的天竺方士那羅邇娑婆寐又推薦給了高宗。在推薦的時候,王玄策說:

    此婆羅門實能合長年藥,自詭必成,今遣歸,可惜失之。

    意思是王玄策認為,這個天竺方士肯定能煉成丹藥,不用他可惜了。

    試想,如果太宗當年是服用丹藥死的,那當時高宗就在太宗身邊,“太子晝夜不離側”,高宗必然知道此事。果真如此,王玄策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敢把當年毒死太宗的騙子再推薦給高宗。

    而王玄策推薦了這個方士後,高宗雖然沒有接受,但是,從高宗與李勣的對話可知,二人態度都很平和,高宗說,“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李勣回答,“陛下遣之,內外皆喜”,都很平靜,這就充分說明,太宗之死,與丹藥沒有關係。

    四、說太宗之死與丹藥有關的,多為後來大臣勸諫之詞

    史書上也有關於太宗之死與丹藥有關的記錄,但多為後來的大臣對皇帝的勸諫之詞。

    請注意,高宗時候的大臣勸諫的時候,仍然認為太宗之死與丹藥無關。據《舊唐書》郝處俊傳記載,郝處俊在勸諫高宗的時候認為:

    先帝服之,竟無異效。

    即太宗服用後,沒有什麼特殊效果。

    此後,直到唐憲宗元和五年(810)的時候,大臣李藩在勸諫唐憲宗的時候,提到:

    文皇帝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

    請注意,這時候距離太宗去世已經160多年了,李藩對該事情的瞭解程度,顯然不如王玄策、唐高宗和李勣這些同時代的人、甚至當事人。再加上李藩此言,還是諫語,諫語往往誇大其詞,不可全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始皇能不能稱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