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魚磊衛靜
-
2 # 寅哥解惑
魏忠賢是明朝宦官系統的一個代表,九千歲的名聲不是蓋的,明朝的宦官不同意以往前朝的宦官們,也不同於後世清朝的太監,他們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督察和平衡器!這就要從明成祖朱棣來開講了:
朱元璋時期是嚴禁宦官參與朝政的,並立下了宦官干政處斬的鐵牌立於皇宮中,以警示後世子孫,明成祖靖難出身,身邊的太監馬和立下了戰功,再加上建文帝的太監通風報信,做皇帝的朱棣對太監有著特殊的感情,建立的東廠就是太監負責的特務監察機構!太監正式踏入權力的漩渦之中!明宣宗時期,機靈的太監被安排學習知識,以便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明內閣製成型後,有太監組成的司禮監掌握著“披紅”大權,和內閣相互制衡,這也是明朝政治的一個獨特場景!
魏忠賢代表的宦官集團是皇帝的家奴,更是皇帝同文臣爭奪權力的砝碼和利器。宦官們必須依託皇帝才能生存,所以他們必須為皇室效力。他們的存在是皇權與文臣代表的相權相爭的必然產物!任何一方的獨大都是不利於國家發展的!這也是崇禎臨死時方明白的道理!
-
3 # 歷史的草原
明朝的宦官勢力,是明朝的一種特殊的存在形式。魏忠賢只是明朝宦官,勢力的一個典型代表之一。
首先,我們要知道明朝宦官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明成祖朱棣篡權之後建立了東廠,用宦官來監視百官,是皇權加強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後期皇帝為了鞏固皇權應對日益壯大內閣文官勢力。提高宦官的整體地位來對抗文官集團。
所以宦官勢力,並不僅僅只代表他自己一個勢力更深刻的代表的是皇權的延伸。
第二,就魏忠賢而言這是一個權傾朝野的大太監。九千歲可不是白叫的。網上有這麼一句話。明朝滅亡於萬曆。而魏忠賢是明朝滅亡的最後一根稻草。魏忠賢死了。崇禎繼位後對宦官勢力進行毀滅的打擊,從而使文官勢力一支獨大。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當然,魏忠賢代表的宦官勢力。迫害大臣,擾亂朝政等一系列的問題。我們不能忽視。但我們也看到。這不單單僅僅是宦官勢力自己能夠做到的。而在他的背後更是皇權的一種代表。 明朝的宦官勢力再大,也沒有像東漢和唐朝那樣對皇帝隨便進行生殺大權的掌握。
綜上,魏忠賢及宦官集團肯定會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
4 # 白雲之語手工摺紙大全
中國古代離不開太監這個話題,太監最早出現在商朝,服務於皇室。宮中女眷眾多,皇帝除皇后外還有三宮六院佳麗三千。為了維持皇室血統的純潔性,為了避免他們耐不住寂寞而出軌,必須將男人閹割後才能入宮當差。
太監一般都是在宮中幹些雜活,有些體力活宮女們幹不了,只能由太監來做。跟太監接觸最多的是皇帝、皇后、宮女等等,其中皇帝的生活起居都由最信任的太監負責,皇帝出遊、上朝、傳達懿旨都離不開太監。太監都是唯唯諾諾非常聽話的人,所以都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大臣們喜歡對皇帝直諫,喜歡糾正皇帝的錯誤。皇帝一有怠政行為大臣們就上書喋喋不休,搞的皇帝煩不勝煩。魏徵、包拯、海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經常能把皇帝氣個半死。而太監卻從來唯皇帝的話是從,有些太監很會給皇帝找樂子,逗皇帝開學,越來越受皇帝寵愛。正因如此,大臣們都瞧不起太監。
一般開國皇帝都會規定太監們不可干政,但往往後世之君都喜歡寵信宦官,讓他們去處理國家大事。一方面是對於太監的信任,一方面太監與大臣們不和,可以起到相互制約的作用,防止大臣們一家獨大。
到了明朝,太監的權利非常大。雖然朱元璋規定宦官干政者斬的規定,但朱棣靖難時得到太監的幫助,登上皇位後朱棣對太監格外信任。先是派鄭和七下西洋,又讓太監成立東廠,監視百官。太監們一旦沾上權利,就會利益燻心為所欲為,培植黨羽霍亂朝綱,為大臣們所痛恨,但巴結之人甚多。所以終明一朝,太監們的權利達到了巔峰。魏忠賢也是在這種情況下一步步爬上權利的巔峰,人稱九千九百歲,亙古未有。
太監,終結於民國,結束了幾千年的太監歷史。
-
5 # 樂樂愛收藏
談起魏忠賢,大家就會想到明末宦官專權,殘害忠良,搞得朝廷烏煙瘴氣。而魏忠賢是閹黨的首領,是大名鼎鼎的九千歲,他創辦了東西廠,組建的錦衣衛,運用這些特務組織進行破壞活動,剷除異己,以至於人們常說“只知有忠賢,不知有皇上”。感覺是個十惡不赦的壞蛋。
其實魏忠賢也算是個屌絲逆襲的典範。魏忠賢其實不是他的本名,他原來叫李進忠,出生於平民,據說也娶妻生子,卻染上了愛賭愛嫖的惡習,欠債累累,為了躲避追債,毅然北漂,揮刀自宮,做了太監,踏上了自己人生事業的關鍵一步。在宮裡,他腳踏實地,任勞任怨,幹著別人不願意乾的活,一干就是十幾年,無怨無悔後來終於成功轉型,命運的女神終於眷顧他了,成了皇帝身邊紅人魏太監的手下,魏太監很快又死了,你說他運氣好不好?後來的事不用講也知道了,他靠著自己的精明能幹,溜鬚拍馬,成功的忽悠住了皇帝,成了掌握實權的九千歲。
至於說他獨斷專行,擾亂朝綱,陰險歹毒,運用特務組織,殘害忠良,這固然不假,但這也只是利益驅使,為了把控權利,而對政治對手進行殘酷打擊,歷朝歷代不是也都是這樣嗎?而他打擊的物件正是萬曆以後掌權的東林黨人,這些東林黨人其實是小地主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代表,都是典型的,不學無術的富二代,他們靠捐錢買官,逐漸成為朝廷的一大勢力。其實明朝後期的歷史也可以說都是圍繞閹黨與東林黨之間的相互較勁鬥爭展開的。
其實魏忠賢對於大明皇帝還是很忠心的,把輔助皇帝鞏固江山作為自己的人生事業。他對徵收賦稅很有一套,他開徵了工商稅和海稅,特別是對富庶的江南一帶商人進行徵稅,這就等於動了東林黨人的乳酪,這也為他後來被崇禎皇帝和東林黨人的勢力絞殺埋下了伏筆。因此在魏忠賢掌權期間,雖然他也為自己撈點錢,但是國庫充實,軍隊的軍餉也從不拖欠,特別是守衛邊疆遼東將士的錢更是要多少有多少。打仗都需要錢,有了錢,軍隊計程車氣和戰鬥力也就強了。因此,魏忠賢掌權以後,就改變了以往那種國家沒錢,士兵缺餉的那種囧態。
而且魏忠賢善用人才,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魏忠賢和袁崇煥的關係也不錯,袁崇煥最輝煌的幾次戰功都發生在魏忠賢當政時期,也是這時候努爾哈赤被打死。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後來崇禎皇帝上臺後,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重新啟用東林黨人,打壓閹黨,使得良好局面被打破,賦稅不收了,士兵的軍餉也沒了,袁崇煥也被殺了,加快了,明朝的滅亡。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可惜為時已晚,最終吊死在煤山樹下。
-
6 # 遺產君
魏忠賢從小就是個地痞無賴,為躲賭債自閹入宮當了太監,魏忠賢入宮前就擅於結交三朋四友,入宮後有幸和太子朱由校的乳母氏對食,就有機會接近朱由校,魏忠賢極盡獻媚、討好、巴結之能事,深得朱由校的歡心,朱由校即位後,封魏忠賢為司禮秉筆太監。
魏忠賢得勢後極力排除異己,往有恩於他的大太監魏朝、王安等頭上扣屎,栽贓誣陷並陰謀殺害;連朱由校的皇后及妃嬪都不放過。
以江南士大夫大地主為主的東林黨人在朝中佔據重要位置,他們有很大的輿論影響,他們曾多次上奏彈劾魏忠賢。
而此時的熹宗朱由校沉浸於“木工活”不能自拔,就把朝政全部交給魏忠賢處理,魏忠賢就成了名義上的皇帝大權獨攬,不被東林黨人看好其他一些官僚為求自保,紛紛投靠魏忠賢,他們就形成了一股閹黨勢力。
閹黨與東林黨人在朝中勢不兩立,魏忠賢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黨同伐異是在所難免的,他將反對他的朝中大臣殺的殺關的關,燒燬所有東林書院,東林黨勢力幾乎覆滅。
魏忠賢為排除異己濫殺無辜,殘忍歹毒;但他在治國理政方面還是值得肯定的;他曾力排眾議,大膽啟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重用反對過自己的趙南星、孫承宗等大將,他心繫大明江山,在他主政的三年時間裡,國內形式良好,沒有大的農民起義,遼東局勢平穩向好的方面發展;組建的關寧防線使得皇太極寸步難進,在今後的十數年間阻止清軍入關發揮了巨大作用。他還自己掏錢為遼東戰事捐助兵器馬匹等物品。
魏忠賢的另一亮點是向極力向中上層大地主大商人徵稅,在萬曆年間東林黨人就廢除了工商稅、鹽稅、礦稅等等,魏忠賢重拳向他們徵收,減輕農民負擔,使得國庫富餘,軍餉充足,國內外政局穩定。
魏忠賢加害的是東林黨人及其和他作對的人,沒有什麼侵害百姓、肆意殺民的行為。
魏忠賢對明朝江山還是有貢獻的,崇禎上臺後,剿滅了閹黨勢力,東林黨人捲土重來,為了自己的利益,又廢除了工商稅等等,朝廷又揭不開鍋,遼東戰事節節敗退,國內流民四起,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明朝很快就完蛋了。
東林黨人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者都是半斤八兩,沒有好壞之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勢力還是比東林黨靠譜些。
-
7 # 仼雙貴
魏忠賢其人,魏忠賢大字不識,地痞無賴,遊手好閒,賭博成性,贏了拼命揮霍,吃喝嫖賭,輸了賣家產妻子女兒,最後把自已男根割賭上,自己成了閹貨,走投無路。到京城皇宮討生活,投機鑽營,巴結大太監,成為紅人,又於皇帝奶孃客氏勾搭,在客氏的幫助下,成為皇帝朱由校的紅人,兩人狼狽為奸,在宮中行成勢力,哄著年少無知熹宗皇帝開心玩樂,權傾朝野,號稱九千歲,利用東廠殺害忠良,排擠賢臣,皇帝成了魏忠賢的傀儡。
造成悲劇錯在那兒,錯在封建的世襲制,明熹宗朱由校十六歲當皇帝,他本來愛玩愛木工,他根本沒有當皇帝能力,重擔壓在他身上,自廢江山。
-
8 # 夏有涼風61
“魏忠賢”原名魏進忠,有妻有女,是個市井無賴,因賭博欠債,被債主逼的走投無路,情急之下對自己狠了一把,改了李姓,入宮當了太監。
魏忠賢當了太監後勾搭上皇帝的奶孃“客氏”加上皇帝是個木匠皇帝,不愛理朝政,這樣就使的魏忠賢能夠“專權亂政”,魏忠賢在任“司禮監”的時候就大肆網羅親信,他手下有什麼五虎、五彪、十孩兒、四十孫的走狗,黨羽遍佈各個衙門,魏忠賢除任司禮監外,還兼任東廠總督太監,這樣魏忠賢就結成了龐大的“閹黨”集團,在朝廷,魏忠賢不但打擊文官集團,還助客氏殘害後宮,心狠手辣之極,連他當初的引薦恩人“魏朝”都讓他放狗咬死吃掉,魏忠賢控制的東廠在百姓間也是橫行霸道,如百姓有冒犯,不是剝皮就是割舌。
魏忠賢權勢膨脹到,眾官取悅於他呼他“九千歲”都不滿意,諂媚的官員就呼他九千九百歲,那些諂媚的官員憂嫌不足,竟然為魏忠賢建“祠堂”一般祠堂是給死人建的,為魏忠賢活著建祠堂叫“生祠”,此例一開,全國紛紛效仿,為魏忠賢建生祠的態度和恭敬程度成了是否忠誠魏的標誌,這樣各地拆民房的拆民房,霸佔民田民墓的霸佔民田民墓,百姓無敢阻攔,建祠的錢財也都是從老百姓手裡收刮來的,在魏忠賢權力到達巔峰時期,木匠皇帝病死了,由木匠皇帝的弟弟“朱由儉”繼位,隨繼魏忠賢的政治生涯也到了頭。不管魏忠賢死也好活也罷,不管東林黨是否獨大,都對百姓生計毫無改變和幫助,老百姓還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各地農民起義是層出不斷,明朝的滅亡是註定了的。
-
9 # 陽城導航
一、明朝的宦官太監製度不同於前朝各代,也不同於清朝,是明代國家監察制度的一部分。明朝政治制度特色是監閣制。閣指內閣,以首輔為核心的文官集團,是明朝政權的執行執行主體。監指司禮監,代表皇帝執行對文官的監督。作個不恰當的比喻,好比現在的紀檢監察。
為什麼明朝的紀檢監察是由太監執行呢?這是由太監的【半半人】性質決定的。因為太監已無組建家庭,生育後代的可能,他們無家可歸,只能依附於皇帝。因此由太監監察文官,代表了皇權,皇帝用著順手,效率也高。
這項由朱棣重新建立的制度,對穩定明朝政權大有深意。
二、皇權與民權的相互制約
我以前寫過一篇關於東林黨的文章,講到東林黨是明代不成熟的工商業階層的政治代表,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民權。由於東林黨的不成熟,他們旗幟鮮明地提出人各自私的訴求,為各自代表的工商集團代言,意見具有極大的分散性,並相互鬥爭,習慣上認為的【黨爭】,這是資產階級政治降生的特點之一。明朝的許多文人激烈地評擊皇權,維護民權。
但是皇權代表國家政權,當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明朝滅亡時,滿清入關,對江南人民殘酷屠殺的血淋淋事實證明,沒有國家政權的保護,哪有民權的維護?明朝的慘烈謝幕證明了【沒有國就沒家】這樣一個普通道理。從某種意義上講,太監代表了皇權,皇權又代表了國家主權。
怎樣處理好民權與官權的關係,仍然是今天的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三、會寫文章不代表會治理國家
前文我曾說到,魏忠賢比起東林黨來更有行政經驗,對於處理國家事務更加得心應手。不是說魏忠賢有多能,是因為他長期處於宮廷,在天啟皇帝身邊做事,學會了處理政務。懂得用人與做事,注重政治平衡術。而那些東林黨人,書生意氣,習慣於寫文章,習慣於評擊他人,說長道短,紙上談兵,而沒有學會應用理論解決問題,不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我們今天的話叫【教條主義】。
當崇禎皇帝把他們推上歷史舞臺的時候,他們就暴露出【好說大話】,【有理論沒實踐】的本質,錯過了歷史表演的最好機會,將大明王朝推上了絞刑架。
當然,從文人中產生優秀的政治家還有很多,如於謙,張居正等,他們勇於任事,知行合一,做出了非常傑出的貢獻。但是他們已經改掉了普通文人【好說大話】,紙上談兵的毛病,能夠務實做事,己由文人變成了理論實踐家。不同於人各自私的東林黨人。
需要重申,今天一再提起魏忠賢,不是說魏忠賢有多優秀。而是從東林黨人執政的糟糕表現以及導致明朝滅亡的慘痛教訓看,好說大話的文人確實救不了國,國家與社會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實幹家。
從某種程度上講,魏忠賢就是人品較壞的實幹家。
-
10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宦官是古代社會的產物,又稱太監、內侍。宦官一開始出現是為了給皇帝及其後宮的家人提供服務,而為了避免皇帝后宮出現不和諧因素,要想成為宦官一般是需要淨身,可以說宦官從出現開始就永遠低人一等。
但是歷史上卻出現了很多個大權在握的宦官,他們也遭受了屈辱,失去了做一個男人的機會,一開始也是從最底層做起。但是這些宦官透過自己的努力和統治者的寵信,一步步爬上權力平臺,甚至成為朝代的權臣。著名的有趙高、十常侍、高力士、鄭和、魏忠賢等等,其中最著名、權力最大的當屬魏忠賢。
魏忠賢是明熹宗時期的一個權臣太監,明朝的宦官已經成為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在明朝初年,在皇帝的大力推動下,東廠西廠相繼成立,宦官也開始正式成為一股政治勢力,影響著朝政。
在魏忠賢成為宦官勢力的領頭時,宦官的權力達到頂峰。但是魏忠賢卻歷來不為人們所喜,文人們的氣節決不允許他們被一個不是真正男人的宦官統治,魏忠賢死後,歷代文人都對他進行口誅筆伐。當然,魏忠賢做的孽也不少,很多事情也並沒有冤枉他。但是我經常說,歷史要辯證的看待,像魏忠賢這種權臣太監,也對國家做出了貢獻,否則也不會掌控朝政那麼久。
第一,魏忠賢對自己狠,對敵人更狠魏忠賢出身貧困,而且他年輕時非常嗜賭。他娶了一個老婆,生了個女兒,然後又開始遊手好閒、整日賭錢。魏忠賢進宮當太監是自宮,也就是自願入宮當太監的,而不是被逼或者是被家人送進去的。有一些人懷疑魏忠賢並不是太監,而是打點好了宮中的太監未淨身就入了宮。
這種民間野史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魏忠賢非常嗜賭,一個賭鬼怎麼可能有錢如賄賂宮中太監,而且如果賄賂的錢,那何必進宮去當太監。魏忠賢入宮是因為欠下鉅額賭債,連女兒都賣了還償還不了,所以才入宮。倒是後面這種說法才站得住腳。所以魏忠賢對自己最狠的就是主動自宮。
魏忠賢入宮後,很快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在宮中的地位扶搖直上。在宮中,魏忠賢像是變了一個人,他的野心、能力全部發揮得淋漓盡致。明朝廢除了丞相,所有奏摺都需要皇帝的硃批,所以皇帝就設立了秉筆太監一職代為硃批,魏忠賢就擔任過這一地位不高,但是權力巨大的職位。魏忠賢將比自己地位更高的掌印太監收得服服帖帖,又利用兩個識字的太監為自己效命。魏忠賢的勢力集團逐步形成。
在宮中,魏忠賢集團可以說是一手遮天,宮中無一人可與魏忠賢抗衡。而且魏忠賢的勢力也波及到了前朝。這個時候朝廷的黨爭已經非常激烈,東林黨和魏忠賢的宦官集團的鬥爭愈演愈烈,宦官集團掌控了朝廷,一心想把魏忠賢拉下馬,魏忠賢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他憑藉皇帝的信任、自己的權力和東廠、錦衣衛的勢力,將彈劾他的奏摺全部擋下,並強行清洗東林黨,給東林黨造成了毀滅性打擊,許多東林黨人都遭到魏忠賢的迫害而喪命,諸多東林黨人紛紛投入魏忠賢門下,在魏忠賢活著時,宦官黨一直將東林黨死死地壓制著。
第二,魏忠賢執政能力比較強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有名的太監,早期的時候有趙高、十常侍,後來又高力士、魏忠賢。但是這麼多著名的太監中,只有魏忠賢掌握了巨大的權力,魏忠賢在當時就是皇權的行使者。而且魏忠賢不光擁有巨大的權力,他自己本身也是有能力的一個人,在他主政期間,明朝的綜合國力甚至上升了不少。
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作為內閣首輔,對國家進行了改革。在張居正的改革下,明朝的工商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們常說的資本主義萌芽就是張居正改革時出現的。而魏忠賢上臺後,執行了張居正的部分改革措施,恢復了被東林黨人廢除的工商稅和海稅。也將“礦產稅”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當時的工商業和對外貿易、礦產資源等佔據國庫稅收大頭的產業,很大一部分都是掌握在官僚地主的手裡。東林黨人得勢的時候,廢除了這些稅收,壓根就不是為了人們牟利,而是為了自己的腰包。魏忠賢恢復工商稅,甚至低到只有2%的程度。舉個例子,在天啟皇帝時期,江南的茶稅一項就有20萬兩,崇禎皇帝時,連一半都收不上來。
魏忠賢雖然自己的手也不乾淨,貪汙的數額還不是一般的小,但是他也明白不能影響朝政。有時候,魏忠賢還會為了朝廷自己掏腰包,尤其對軍事的支援上,魏忠賢更是不遺餘力的自掏腰包解決了邊境軍事預算不足的局面。袁崇煥甚至還親自寫了一封信感謝魏忠賢。
至於東林黨人廢除工商稅也並不是為了老百姓著想,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崇禎皇帝時期,國庫缺錢,崇禎號召大臣們捐款支援前線,每個官員都表示囊中羞澀,到最後李自成和滿清先後洗劫了一遍這些東林黨人的家,據不完全統計,總共抄出七千萬兩白銀,而清朝康乾盛世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三四千萬兩。
在用人方面,魏忠賢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魏忠賢從一個宮廷小太監逐漸爬到大明王朝實際掌權者的位置,自然在用人方面有他的獨到之處。魏忠賢首先任用了孫承宗、毛文龍等一大批名將。在軍事方面,魏忠賢知道自己不是指揮作戰的那塊料,所以他放權給邊疆將領,讓他們盡情發揮。
魏忠賢用人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隻看結果,你做出了成果、有才華,那就重用,如果沒有成果,就不會入了魏忠賢的眼。尤其是在邊關問題上,魏忠賢賞罰分明,你只要贏得了勝利,那就有重賞,如果打了敗仗,或者拋棄隊友于不顧,不管你怎麼拍魏忠賢的馬屁,都難逃被治罪的下場。比如寧錦之戰中,滿桂公然違抗袁崇煥不許出戰的命令,主動出擊冒死救援錦州,結果取得了寧錦大捷。
戰後的結果就是袁崇煥因畏敵避戰被罷免,浴血奮戰取得大捷的滿桂、趙率升官重賞。也許袁崇煥下令不許出戰有他自己的戰略考慮,但是魏忠賢可不管那麼多,反正他只認戰果。
還有被魏忠賢啟用的毛文龍在當時是站在東林黨人那邊的。毛文龍曾上書力保東林黨人,東林黨可是魏忠賢的死敵,縱然東林黨被魏忠賢壓制得死死的,但是魏忠賢對東林黨的仇視可是一天都沒有放鬆。魏忠賢卻並沒有因為毛文龍保東林黨人而降罪於他,相反他還重用了毛文龍。
還有當時的兵部侍郎袁可立、兵部尚書孫承宗、趙南星等人,他們這些人雖然有能力,但是要麼是魏忠賢的政治對手,要麼是因為直言得罪過魏忠賢。在邊關大事上,魏忠賢卻並沒有因為私人恩怨迫害這些官員,反而還起用他們為國家做貢獻。在魏忠賢當政期間,明朝邊境是明末最平靜的時期,國內的農民起義也是最少的一個時期。
所以,魏忠賢雖然有黨同伐異、貪汙成性、殘忍狠毒的一面,但是對大明王朝他是有功的,魏忠賢的名聲之所以那麼臭,是因為魏忠賢被崇禎皇帝殺死後,掌權的變成了東林黨那些人,可不得往死裡黑這個壓了他們幾十年的太監嗎。明熹宗臨死之前曾對崇禎皇帝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
崇禎皇帝亡國時,跟隨崇禎皇帝殉國的只有幾個太監,其他的官員大部分都投降了李自成,太監曹化淳也對他說:若魏忠賢在,事不必至此。之後,崇禎皇帝命人秘密收殮魏忠賢的遺骸,葬於他生前看好的香山碧雲寺。明熹宗和崇禎皇帝對魏忠賢的態度,我想就是對他最大的安慰了吧,魏忠賢有千萬個不是,但是從來沒有負過大明王朝,也沒有負過朱家。
-
11 # 魚磊衛靜
宦官勢力其實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社會有機組織,皇帝一般將此當監察系統用。這個系統在任何社會都是有必要的,都是必須有的。它可以防止軍政官員的離心離德,防止軍政官員的腐敗,是皇帝的一隻眼和一支手。當然,他們也是人,也可能濫用職權,也可能腐敗,也可能離心離德,這個就看國家怎麼用,怎麼節制了。相對來說宦官無家室,更易依賴皇上和國家。大家也許注意到了,我們的文學文藝作品,我們的歷史書上,宦官大多是反面人物,陰陽怪氣,不男不女,礙手礙腳,陷害忠良等等,我認為這應不是歷史本來,應該是掌握話語權的軍政界及偏聽偏信的史界文界的一種誤會,也與華人貶看監督傳統思維的一種體現,當然,也與趙高、李蓮英等宦官的胡作非為有很大關係。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現代中國已不可能再有宦官了,但是,必須有一個廉潔有效與時俱進的監察系統(明的暗的),象啄木鳥那樣,及時發現和治療我們軍政幾界的病,使我們國家機器更健康丶更高效的運作。
-
12 # 寅哥解惑
魏忠賢是明朝宦官系統的一個代表,九千歲的名聲不是蓋的,明朝的宦官不同意以往前朝的宦官們,也不同於後世清朝的太監,他們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督察和平衡器!這就要從明成祖朱棣來開講了:
朱元璋時期是嚴禁宦官參與朝政的,並立下了宦官干政處斬的鐵牌立於皇宮中,以警示後世子孫,明成祖靖難出身,身邊的太監馬和立下了戰功,再加上建文帝的太監通風報信,做皇帝的朱棣對太監有著特殊的感情,建立的東廠就是太監負責的特務監察機構!太監正式踏入權力的漩渦之中!明宣宗時期,機靈的太監被安排學習知識,以便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明內閣製成型後,有太監組成的司禮監掌握著“披紅”大權,和內閣相互制衡,這也是明朝政治的一個獨特場景!
魏忠賢代表的宦官集團是皇帝的家奴,更是皇帝同文臣爭奪權力的砝碼和利器。宦官們必須依託皇帝才能生存,所以他們必須為皇室效力。他們的存在是皇權與文臣代表的相權相爭的必然產物!任何一方的獨大都是不利於國家發展的!這也是崇禎臨死時方明白的道理!
-
13 # 歷史的草原
明朝的宦官勢力,是明朝的一種特殊的存在形式。魏忠賢只是明朝宦官,勢力的一個典型代表之一。
首先,我們要知道明朝宦官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明成祖朱棣篡權之後建立了東廠,用宦官來監視百官,是皇權加強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後期皇帝為了鞏固皇權應對日益壯大內閣文官勢力。提高宦官的整體地位來對抗文官集團。
所以宦官勢力,並不僅僅只代表他自己一個勢力更深刻的代表的是皇權的延伸。
第二,就魏忠賢而言這是一個權傾朝野的大太監。九千歲可不是白叫的。網上有這麼一句話。明朝滅亡於萬曆。而魏忠賢是明朝滅亡的最後一根稻草。魏忠賢死了。崇禎繼位後對宦官勢力進行毀滅的打擊,從而使文官勢力一支獨大。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當然,魏忠賢代表的宦官勢力。迫害大臣,擾亂朝政等一系列的問題。我們不能忽視。但我們也看到。這不單單僅僅是宦官勢力自己能夠做到的。而在他的背後更是皇權的一種代表。 明朝的宦官勢力再大,也沒有像東漢和唐朝那樣對皇帝隨便進行生殺大權的掌握。
綜上,魏忠賢及宦官集團肯定會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
14 # 白雲之語手工摺紙大全
中國古代離不開太監這個話題,太監最早出現在商朝,服務於皇室。宮中女眷眾多,皇帝除皇后外還有三宮六院佳麗三千。為了維持皇室血統的純潔性,為了避免他們耐不住寂寞而出軌,必須將男人閹割後才能入宮當差。
太監一般都是在宮中幹些雜活,有些體力活宮女們幹不了,只能由太監來做。跟太監接觸最多的是皇帝、皇后、宮女等等,其中皇帝的生活起居都由最信任的太監負責,皇帝出遊、上朝、傳達懿旨都離不開太監。太監都是唯唯諾諾非常聽話的人,所以都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大臣們喜歡對皇帝直諫,喜歡糾正皇帝的錯誤。皇帝一有怠政行為大臣們就上書喋喋不休,搞的皇帝煩不勝煩。魏徵、包拯、海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經常能把皇帝氣個半死。而太監卻從來唯皇帝的話是從,有些太監很會給皇帝找樂子,逗皇帝開學,越來越受皇帝寵愛。正因如此,大臣們都瞧不起太監。
一般開國皇帝都會規定太監們不可干政,但往往後世之君都喜歡寵信宦官,讓他們去處理國家大事。一方面是對於太監的信任,一方面太監與大臣們不和,可以起到相互制約的作用,防止大臣們一家獨大。
到了明朝,太監的權利非常大。雖然朱元璋規定宦官干政者斬的規定,但朱棣靖難時得到太監的幫助,登上皇位後朱棣對太監格外信任。先是派鄭和七下西洋,又讓太監成立東廠,監視百官。太監們一旦沾上權利,就會利益燻心為所欲為,培植黨羽霍亂朝綱,為大臣們所痛恨,但巴結之人甚多。所以終明一朝,太監們的權利達到了巔峰。魏忠賢也是在這種情況下一步步爬上權利的巔峰,人稱九千九百歲,亙古未有。
太監,終結於民國,結束了幾千年的太監歷史。
-
15 # 樂樂愛收藏
談起魏忠賢,大家就會想到明末宦官專權,殘害忠良,搞得朝廷烏煙瘴氣。而魏忠賢是閹黨的首領,是大名鼎鼎的九千歲,他創辦了東西廠,組建的錦衣衛,運用這些特務組織進行破壞活動,剷除異己,以至於人們常說“只知有忠賢,不知有皇上”。感覺是個十惡不赦的壞蛋。
其實魏忠賢也算是個屌絲逆襲的典範。魏忠賢其實不是他的本名,他原來叫李進忠,出生於平民,據說也娶妻生子,卻染上了愛賭愛嫖的惡習,欠債累累,為了躲避追債,毅然北漂,揮刀自宮,做了太監,踏上了自己人生事業的關鍵一步。在宮裡,他腳踏實地,任勞任怨,幹著別人不願意乾的活,一干就是十幾年,無怨無悔後來終於成功轉型,命運的女神終於眷顧他了,成了皇帝身邊紅人魏太監的手下,魏太監很快又死了,你說他運氣好不好?後來的事不用講也知道了,他靠著自己的精明能幹,溜鬚拍馬,成功的忽悠住了皇帝,成了掌握實權的九千歲。
至於說他獨斷專行,擾亂朝綱,陰險歹毒,運用特務組織,殘害忠良,這固然不假,但這也只是利益驅使,為了把控權利,而對政治對手進行殘酷打擊,歷朝歷代不是也都是這樣嗎?而他打擊的物件正是萬曆以後掌權的東林黨人,這些東林黨人其實是小地主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代表,都是典型的,不學無術的富二代,他們靠捐錢買官,逐漸成為朝廷的一大勢力。其實明朝後期的歷史也可以說都是圍繞閹黨與東林黨之間的相互較勁鬥爭展開的。
其實魏忠賢對於大明皇帝還是很忠心的,把輔助皇帝鞏固江山作為自己的人生事業。他對徵收賦稅很有一套,他開徵了工商稅和海稅,特別是對富庶的江南一帶商人進行徵稅,這就等於動了東林黨人的乳酪,這也為他後來被崇禎皇帝和東林黨人的勢力絞殺埋下了伏筆。因此在魏忠賢掌權期間,雖然他也為自己撈點錢,但是國庫充實,軍隊的軍餉也從不拖欠,特別是守衛邊疆遼東將士的錢更是要多少有多少。打仗都需要錢,有了錢,軍隊計程車氣和戰鬥力也就強了。因此,魏忠賢掌權以後,就改變了以往那種國家沒錢,士兵缺餉的那種囧態。
而且魏忠賢善用人才,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魏忠賢和袁崇煥的關係也不錯,袁崇煥最輝煌的幾次戰功都發生在魏忠賢當政時期,也是這時候努爾哈赤被打死。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後來崇禎皇帝上臺後,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重新啟用東林黨人,打壓閹黨,使得良好局面被打破,賦稅不收了,士兵的軍餉也沒了,袁崇煥也被殺了,加快了,明朝的滅亡。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可惜為時已晚,最終吊死在煤山樹下。
-
16 # 遺產君
魏忠賢從小就是個地痞無賴,為躲賭債自閹入宮當了太監,魏忠賢入宮前就擅於結交三朋四友,入宮後有幸和太子朱由校的乳母氏對食,就有機會接近朱由校,魏忠賢極盡獻媚、討好、巴結之能事,深得朱由校的歡心,朱由校即位後,封魏忠賢為司禮秉筆太監。
魏忠賢得勢後極力排除異己,往有恩於他的大太監魏朝、王安等頭上扣屎,栽贓誣陷並陰謀殺害;連朱由校的皇后及妃嬪都不放過。
以江南士大夫大地主為主的東林黨人在朝中佔據重要位置,他們有很大的輿論影響,他們曾多次上奏彈劾魏忠賢。
而此時的熹宗朱由校沉浸於“木工活”不能自拔,就把朝政全部交給魏忠賢處理,魏忠賢就成了名義上的皇帝大權獨攬,不被東林黨人看好其他一些官僚為求自保,紛紛投靠魏忠賢,他們就形成了一股閹黨勢力。
閹黨與東林黨人在朝中勢不兩立,魏忠賢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黨同伐異是在所難免的,他將反對他的朝中大臣殺的殺關的關,燒燬所有東林書院,東林黨勢力幾乎覆滅。
魏忠賢為排除異己濫殺無辜,殘忍歹毒;但他在治國理政方面還是值得肯定的;他曾力排眾議,大膽啟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重用反對過自己的趙南星、孫承宗等大將,他心繫大明江山,在他主政的三年時間裡,國內形式良好,沒有大的農民起義,遼東局勢平穩向好的方面發展;組建的關寧防線使得皇太極寸步難進,在今後的十數年間阻止清軍入關發揮了巨大作用。他還自己掏錢為遼東戰事捐助兵器馬匹等物品。
魏忠賢的另一亮點是向極力向中上層大地主大商人徵稅,在萬曆年間東林黨人就廢除了工商稅、鹽稅、礦稅等等,魏忠賢重拳向他們徵收,減輕農民負擔,使得國庫富餘,軍餉充足,國內外政局穩定。
魏忠賢加害的是東林黨人及其和他作對的人,沒有什麼侵害百姓、肆意殺民的行為。
魏忠賢對明朝江山還是有貢獻的,崇禎上臺後,剿滅了閹黨勢力,東林黨人捲土重來,為了自己的利益,又廢除了工商稅等等,朝廷又揭不開鍋,遼東戰事節節敗退,國內流民四起,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明朝很快就完蛋了。
東林黨人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者都是半斤八兩,沒有好壞之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勢力還是比東林黨靠譜些。
-
17 # 仼雙貴
魏忠賢其人,魏忠賢大字不識,地痞無賴,遊手好閒,賭博成性,贏了拼命揮霍,吃喝嫖賭,輸了賣家產妻子女兒,最後把自已男根割賭上,自己成了閹貨,走投無路。到京城皇宮討生活,投機鑽營,巴結大太監,成為紅人,又於皇帝奶孃客氏勾搭,在客氏的幫助下,成為皇帝朱由校的紅人,兩人狼狽為奸,在宮中行成勢力,哄著年少無知熹宗皇帝開心玩樂,權傾朝野,號稱九千歲,利用東廠殺害忠良,排擠賢臣,皇帝成了魏忠賢的傀儡。
造成悲劇錯在那兒,錯在封建的世襲制,明熹宗朱由校十六歲當皇帝,他本來愛玩愛木工,他根本沒有當皇帝能力,重擔壓在他身上,自廢江山。
-
18 # 夏有涼風61
“魏忠賢”原名魏進忠,有妻有女,是個市井無賴,因賭博欠債,被債主逼的走投無路,情急之下對自己狠了一把,改了李姓,入宮當了太監。
魏忠賢當了太監後勾搭上皇帝的奶孃“客氏”加上皇帝是個木匠皇帝,不愛理朝政,這樣就使的魏忠賢能夠“專權亂政”,魏忠賢在任“司禮監”的時候就大肆網羅親信,他手下有什麼五虎、五彪、十孩兒、四十孫的走狗,黨羽遍佈各個衙門,魏忠賢除任司禮監外,還兼任東廠總督太監,這樣魏忠賢就結成了龐大的“閹黨”集團,在朝廷,魏忠賢不但打擊文官集團,還助客氏殘害後宮,心狠手辣之極,連他當初的引薦恩人“魏朝”都讓他放狗咬死吃掉,魏忠賢控制的東廠在百姓間也是橫行霸道,如百姓有冒犯,不是剝皮就是割舌。
魏忠賢權勢膨脹到,眾官取悅於他呼他“九千歲”都不滿意,諂媚的官員就呼他九千九百歲,那些諂媚的官員憂嫌不足,竟然為魏忠賢建“祠堂”一般祠堂是給死人建的,為魏忠賢活著建祠堂叫“生祠”,此例一開,全國紛紛效仿,為魏忠賢建生祠的態度和恭敬程度成了是否忠誠魏的標誌,這樣各地拆民房的拆民房,霸佔民田民墓的霸佔民田民墓,百姓無敢阻攔,建祠的錢財也都是從老百姓手裡收刮來的,在魏忠賢權力到達巔峰時期,木匠皇帝病死了,由木匠皇帝的弟弟“朱由儉”繼位,隨繼魏忠賢的政治生涯也到了頭。不管魏忠賢死也好活也罷,不管東林黨是否獨大,都對百姓生計毫無改變和幫助,老百姓還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各地農民起義是層出不斷,明朝的滅亡是註定了的。
-
19 # 陽城導航
一、明朝的宦官太監製度不同於前朝各代,也不同於清朝,是明代國家監察制度的一部分。明朝政治制度特色是監閣制。閣指內閣,以首輔為核心的文官集團,是明朝政權的執行執行主體。監指司禮監,代表皇帝執行對文官的監督。作個不恰當的比喻,好比現在的紀檢監察。
為什麼明朝的紀檢監察是由太監執行呢?這是由太監的【半半人】性質決定的。因為太監已無組建家庭,生育後代的可能,他們無家可歸,只能依附於皇帝。因此由太監監察文官,代表了皇權,皇帝用著順手,效率也高。
這項由朱棣重新建立的制度,對穩定明朝政權大有深意。
二、皇權與民權的相互制約
我以前寫過一篇關於東林黨的文章,講到東林黨是明代不成熟的工商業階層的政治代表,從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民權。由於東林黨的不成熟,他們旗幟鮮明地提出人各自私的訴求,為各自代表的工商集團代言,意見具有極大的分散性,並相互鬥爭,習慣上認為的【黨爭】,這是資產階級政治降生的特點之一。明朝的許多文人激烈地評擊皇權,維護民權。
但是皇權代表國家政權,當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明朝滅亡時,滿清入關,對江南人民殘酷屠殺的血淋淋事實證明,沒有國家政權的保護,哪有民權的維護?明朝的慘烈謝幕證明了【沒有國就沒家】這樣一個普通道理。從某種意義上講,太監代表了皇權,皇權又代表了國家主權。
怎樣處理好民權與官權的關係,仍然是今天的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三、會寫文章不代表會治理國家
前文我曾說到,魏忠賢比起東林黨來更有行政經驗,對於處理國家事務更加得心應手。不是說魏忠賢有多能,是因為他長期處於宮廷,在天啟皇帝身邊做事,學會了處理政務。懂得用人與做事,注重政治平衡術。而那些東林黨人,書生意氣,習慣於寫文章,習慣於評擊他人,說長道短,紙上談兵,而沒有學會應用理論解決問題,不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我們今天的話叫【教條主義】。
當崇禎皇帝把他們推上歷史舞臺的時候,他們就暴露出【好說大話】,【有理論沒實踐】的本質,錯過了歷史表演的最好機會,將大明王朝推上了絞刑架。
當然,從文人中產生優秀的政治家還有很多,如於謙,張居正等,他們勇於任事,知行合一,做出了非常傑出的貢獻。但是他們已經改掉了普通文人【好說大話】,紙上談兵的毛病,能夠務實做事,己由文人變成了理論實踐家。不同於人各自私的東林黨人。
需要重申,今天一再提起魏忠賢,不是說魏忠賢有多優秀。而是從東林黨人執政的糟糕表現以及導致明朝滅亡的慘痛教訓看,好說大話的文人確實救不了國,國家與社會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實幹家。
從某種程度上講,魏忠賢就是人品較壞的實幹家。
-
20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宦官是古代社會的產物,又稱太監、內侍。宦官一開始出現是為了給皇帝及其後宮的家人提供服務,而為了避免皇帝后宮出現不和諧因素,要想成為宦官一般是需要淨身,可以說宦官從出現開始就永遠低人一等。
但是歷史上卻出現了很多個大權在握的宦官,他們也遭受了屈辱,失去了做一個男人的機會,一開始也是從最底層做起。但是這些宦官透過自己的努力和統治者的寵信,一步步爬上權力平臺,甚至成為朝代的權臣。著名的有趙高、十常侍、高力士、鄭和、魏忠賢等等,其中最著名、權力最大的當屬魏忠賢。
魏忠賢是明熹宗時期的一個權臣太監,明朝的宦官已經成為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在明朝初年,在皇帝的大力推動下,東廠西廠相繼成立,宦官也開始正式成為一股政治勢力,影響著朝政。
在魏忠賢成為宦官勢力的領頭時,宦官的權力達到頂峰。但是魏忠賢卻歷來不為人們所喜,文人們的氣節決不允許他們被一個不是真正男人的宦官統治,魏忠賢死後,歷代文人都對他進行口誅筆伐。當然,魏忠賢做的孽也不少,很多事情也並沒有冤枉他。但是我經常說,歷史要辯證的看待,像魏忠賢這種權臣太監,也對國家做出了貢獻,否則也不會掌控朝政那麼久。
第一,魏忠賢對自己狠,對敵人更狠魏忠賢出身貧困,而且他年輕時非常嗜賭。他娶了一個老婆,生了個女兒,然後又開始遊手好閒、整日賭錢。魏忠賢進宮當太監是自宮,也就是自願入宮當太監的,而不是被逼或者是被家人送進去的。有一些人懷疑魏忠賢並不是太監,而是打點好了宮中的太監未淨身就入了宮。
這種民間野史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魏忠賢非常嗜賭,一個賭鬼怎麼可能有錢如賄賂宮中太監,而且如果賄賂的錢,那何必進宮去當太監。魏忠賢入宮是因為欠下鉅額賭債,連女兒都賣了還償還不了,所以才入宮。倒是後面這種說法才站得住腳。所以魏忠賢對自己最狠的就是主動自宮。
魏忠賢入宮後,很快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在宮中的地位扶搖直上。在宮中,魏忠賢像是變了一個人,他的野心、能力全部發揮得淋漓盡致。明朝廢除了丞相,所有奏摺都需要皇帝的硃批,所以皇帝就設立了秉筆太監一職代為硃批,魏忠賢就擔任過這一地位不高,但是權力巨大的職位。魏忠賢將比自己地位更高的掌印太監收得服服帖帖,又利用兩個識字的太監為自己效命。魏忠賢的勢力集團逐步形成。
在宮中,魏忠賢集團可以說是一手遮天,宮中無一人可與魏忠賢抗衡。而且魏忠賢的勢力也波及到了前朝。這個時候朝廷的黨爭已經非常激烈,東林黨和魏忠賢的宦官集團的鬥爭愈演愈烈,宦官集團掌控了朝廷,一心想把魏忠賢拉下馬,魏忠賢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他憑藉皇帝的信任、自己的權力和東廠、錦衣衛的勢力,將彈劾他的奏摺全部擋下,並強行清洗東林黨,給東林黨造成了毀滅性打擊,許多東林黨人都遭到魏忠賢的迫害而喪命,諸多東林黨人紛紛投入魏忠賢門下,在魏忠賢活著時,宦官黨一直將東林黨死死地壓制著。
第二,魏忠賢執政能力比較強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有名的太監,早期的時候有趙高、十常侍,後來又高力士、魏忠賢。但是這麼多著名的太監中,只有魏忠賢掌握了巨大的權力,魏忠賢在當時就是皇權的行使者。而且魏忠賢不光擁有巨大的權力,他自己本身也是有能力的一個人,在他主政期間,明朝的綜合國力甚至上升了不少。
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作為內閣首輔,對國家進行了改革。在張居正的改革下,明朝的工商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們常說的資本主義萌芽就是張居正改革時出現的。而魏忠賢上臺後,執行了張居正的部分改革措施,恢復了被東林黨人廢除的工商稅和海稅。也將“礦產稅”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當時的工商業和對外貿易、礦產資源等佔據國庫稅收大頭的產業,很大一部分都是掌握在官僚地主的手裡。東林黨人得勢的時候,廢除了這些稅收,壓根就不是為了人們牟利,而是為了自己的腰包。魏忠賢恢復工商稅,甚至低到只有2%的程度。舉個例子,在天啟皇帝時期,江南的茶稅一項就有20萬兩,崇禎皇帝時,連一半都收不上來。
魏忠賢雖然自己的手也不乾淨,貪汙的數額還不是一般的小,但是他也明白不能影響朝政。有時候,魏忠賢還會為了朝廷自己掏腰包,尤其對軍事的支援上,魏忠賢更是不遺餘力的自掏腰包解決了邊境軍事預算不足的局面。袁崇煥甚至還親自寫了一封信感謝魏忠賢。
至於東林黨人廢除工商稅也並不是為了老百姓著想,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崇禎皇帝時期,國庫缺錢,崇禎號召大臣們捐款支援前線,每個官員都表示囊中羞澀,到最後李自成和滿清先後洗劫了一遍這些東林黨人的家,據不完全統計,總共抄出七千萬兩白銀,而清朝康乾盛世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三四千萬兩。
在用人方面,魏忠賢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魏忠賢從一個宮廷小太監逐漸爬到大明王朝實際掌權者的位置,自然在用人方面有他的獨到之處。魏忠賢首先任用了孫承宗、毛文龍等一大批名將。在軍事方面,魏忠賢知道自己不是指揮作戰的那塊料,所以他放權給邊疆將領,讓他們盡情發揮。
魏忠賢用人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隻看結果,你做出了成果、有才華,那就重用,如果沒有成果,就不會入了魏忠賢的眼。尤其是在邊關問題上,魏忠賢賞罰分明,你只要贏得了勝利,那就有重賞,如果打了敗仗,或者拋棄隊友于不顧,不管你怎麼拍魏忠賢的馬屁,都難逃被治罪的下場。比如寧錦之戰中,滿桂公然違抗袁崇煥不許出戰的命令,主動出擊冒死救援錦州,結果取得了寧錦大捷。
戰後的結果就是袁崇煥因畏敵避戰被罷免,浴血奮戰取得大捷的滿桂、趙率升官重賞。也許袁崇煥下令不許出戰有他自己的戰略考慮,但是魏忠賢可不管那麼多,反正他只認戰果。
還有被魏忠賢啟用的毛文龍在當時是站在東林黨人那邊的。毛文龍曾上書力保東林黨人,東林黨可是魏忠賢的死敵,縱然東林黨被魏忠賢壓制得死死的,但是魏忠賢對東林黨的仇視可是一天都沒有放鬆。魏忠賢卻並沒有因為毛文龍保東林黨人而降罪於他,相反他還重用了毛文龍。
還有當時的兵部侍郎袁可立、兵部尚書孫承宗、趙南星等人,他們這些人雖然有能力,但是要麼是魏忠賢的政治對手,要麼是因為直言得罪過魏忠賢。在邊關大事上,魏忠賢卻並沒有因為私人恩怨迫害這些官員,反而還起用他們為國家做貢獻。在魏忠賢當政期間,明朝邊境是明末最平靜的時期,國內的農民起義也是最少的一個時期。
所以,魏忠賢雖然有黨同伐異、貪汙成性、殘忍狠毒的一面,但是對大明王朝他是有功的,魏忠賢的名聲之所以那麼臭,是因為魏忠賢被崇禎皇帝殺死後,掌權的變成了東林黨那些人,可不得往死裡黑這個壓了他們幾十年的太監嗎。明熹宗臨死之前曾對崇禎皇帝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
崇禎皇帝亡國時,跟隨崇禎皇帝殉國的只有幾個太監,其他的官員大部分都投降了李自成,太監曹化淳也對他說:若魏忠賢在,事不必至此。之後,崇禎皇帝命人秘密收殮魏忠賢的遺骸,葬於他生前看好的香山碧雲寺。明熹宗和崇禎皇帝對魏忠賢的態度,我想就是對他最大的安慰了吧,魏忠賢有千萬個不是,但是從來沒有負過大明王朝,也沒有負過朱家。
回覆列表
宦官勢力其實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社會有機組織,皇帝一般將此當監察系統用。這個系統在任何社會都是有必要的,都是必須有的。它可以防止軍政官員的離心離德,防止軍政官員的腐敗,是皇帝的一隻眼和一支手。當然,他們也是人,也可能濫用職權,也可能腐敗,也可能離心離德,這個就看國家怎麼用,怎麼節制了。相對來說宦官無家室,更易依賴皇上和國家。大家也許注意到了,我們的文學文藝作品,我們的歷史書上,宦官大多是反面人物,陰陽怪氣,不男不女,礙手礙腳,陷害忠良等等,我認為這應不是歷史本來,應該是掌握話語權的軍政界及偏聽偏信的史界文界的一種誤會,也與華人貶看監督傳統思維的一種體現,當然,也與趙高、李蓮英等宦官的胡作非為有很大關係。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現代中國已不可能再有宦官了,但是,必須有一個廉潔有效與時俱進的監察系統(明的暗的),象啄木鳥那樣,及時發現和治療我們軍政幾界的病,使我們國家機器更健康丶更高效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