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魔幻阿飛
-
2 # ZINNAN
要想到達優秀,首先得做到合格,當然我們說的合格的標準,是基於已經能夠熟練使用軟體的前提下,如果連剪輯軟體還停留在入門的階段, 一、“合格的”剪輯師的基礎標準
我們認為,一個合格(60分)的剪輯師,標準有以下兩條:
1、剪得快
2、沒有低階錯誤
這標準看似挺低的,但要做到,真不容易,那麼,如何做到合格呢?
二、如何先做到“合格”
1、熟稔剪輯的標準化流程
要想剪得快,沒有低階錯誤,就必須熟稔剪輯的標準化流程。
從導素材,到轉碼,到專案資料夾分類、命名,素材分類、到建工程等最基礎的工作流程,這應該是所有制作公司也好、剪輯師個人也好,需要標準化下來的。
對於公司而言,剪輯部主管務必要做這樣的標準化工作,不管是用於新人培訓、還是全部門統一流程,都是相當重要的基礎工作。很多時候,剪輯師會遇到很多小問題,諸如媒體離線、找不到素材等等,別看這樣的問題不起眼,但在漫長的剪輯工作中,這樣一點小狀況的出現,就會打斷剪輯情緒,不僅影響剪輯效率,還會打斷剪輯節奏,後者的影響是更致命的。
所以防患於未然,就需要基本流程的操作完全正確、規範、千萬別有“後面再說”的念頭。這樣的規範基礎操作的工作,就屬於剪輯裡面的重要且緊急的工作,不能耽擱。
2、軟體的各方面操作爛熟於心
一口吃不成個胖剪輯師。軟體的精煉操作是剪得快、高效的前提。
不瞭解軟體,連軟體裡面都有哪些效果、外掛、快捷鍵都不熟悉,就算有再牛X的剪輯創意,沒有技術作支撐,也是乾著急。
所以,很多剪輯課程會告訴剪輯師,不要淪為技術流,的確是這樣,一點沒毛病,但前提是,你首先得是個技術流,否則,你連個合格的剪輯師就都達不到。
吃技能這口飯的,就千萬別折在技術上,那就可悲的不要不要的。
況且我們說的還不只是熟悉軟體操作,而是“爛熟於心”。秉持高效高效再高效的原則,合格剪輯師們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技術包,做到:
1)秒找到隨便一個要新增的效果
諸如各種疊化、模糊、運動等等,不出兩秒鐘,閉著眼睛都能找到。
2)設定專屬於自己的個人快捷鍵
快捷鍵看起來沒什麼大作用,但如果好好使用的話,是一個能夠幫你省非常多時間的工具。
3)轉碼工具熟練操作
這同樣屬於基本技能操作包的組成部分。很多素材,格式不同,不同格式用到的轉碼軟體也不同,當然,這一條可以放在基礎流程的標準化裡面。
4)學習使用外掛
3、基礎錯誤標準化手冊
不管是剪什麼型別的片子,電影也好、綜藝也好、紀錄片也好、宣傳片也好,都有一些最最低階的錯誤不能犯。什麼叫低階錯誤?
有的人說,技術層面有很多硬規矩,比如必須要動接動靜接靜,如果沒這樣剪,就是錯的。但其實在剪輯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這種技術上的規範,也是因片而異的,如果沒有按照教科書來操作,也不能完全算是錯誤。
我們指的低階錯誤,技術層面,是類似像黑場、夾幀、聲畫不對位、聲音有底噪、同景別跳等硬傷。
內容層面,在剪輯各種政府官方的影片時,要注意的尤其多,要總結都能總結幾頁word出來;再往大了說,邏輯混亂、時間錯亂,這絕對也是屬於低階錯誤。
所以,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要及時總結犯過的錯誤,把這些錯誤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標準化下來。在每次再剪到同類型的片子時,先拿出標準化手冊看一遍,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三、如何界定一名“優秀的”剪輯師?
我們說,一個優秀的剪輯師,一定是一個:
1、講故事高手
不管是什麼型別的影片,都是在用影像講述故事,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把故事講得清楚,自恰。
2、節奏大師
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剪輯師來帶節奏,也就是剪輯裡面我們常說的,“剪輯點”。而節奏大師,並不是等同於樂感強、而是深諳故事從開頭,到高潮,到尾聲的敘事節奏,小到一個留白,一個氣口。
3、音樂藝術大師
音樂、音效是剪輯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什麼時候要放音樂,要放哪種音樂,音樂如何銜接,音樂的出入口如何把握,如果沒有對音樂的感覺,也很難把片子剪到優秀;
音效也是如此,內容性音效、節奏性音效、花字、動畫音效、擬聲音效等等,是否能恰當地給影片添彩,對剪輯師都是很大的考驗。
4、深諳同理心的天使
很多時候,剪輯師剪的片子並非自己喜歡的題材和內容,但是我始終堅信,一個優秀的剪輯師,能把各種花樣的形式的影片,都剪的漂亮,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做到換位思考、神入、共情。
5、高階的審美趣味
剪出來的東西,一定是要有美感的。
那麼你會說,這些,我都懂,但是,怎麼做到呢?
四、如何做到“優秀”
1、要有強烈的願望
首先,你必須要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成為一名優秀的剪輯師的強烈的願望。
我時常羨慕有一技之長的人,相信1萬小時定律,相信只要專注,就一定能有成績。既然已經擁有了剪輯這樣一項技能包,為什麼不把它幹出個名堂。
所以,只要你認準了,開弓沒有回頭箭,就堅定不移做到底了,你才能有淬鍊成牛逼剪輯師的可能性。
之所以要有強烈的願望,是因為剪輯師是一份極其需要耐性的工作。這份工作,常常一剪就是十個小時十二個小時,有時甚至會忘了時間。
而且剪接時必須要全神專注,如果冒然停止工作,整個戲劇情緒斷掉,可能會把那種感覺打斷掉,所以就要一直做下去。要有耐性,能連續坐下來做幾個小時都不動,這種耐心,如果沒有內心裡強大的願望做支撐,很難長期維持下去。
如稻盛和夫所說,持續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的願望才能使你的夢想“成真”。
2、閱片加系統的歸納整理
很多人都會提到海量的閱片。各種型別的影片作品都要看,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我當然不反對,但是,我更強調閱片之後的歸納總結這個步驟,沒有覆盤,看多少量都是白看。除非你有過目不忘的天才腦子,否則,就別相信這一套。
看完一部,就積累一部,看完十部,就彙總十部片子的剪輯手法。我們做所有的工作,其實都是分類,把同一型別的分類到一起,以備之後再遇到同樣型別的影片時,學以致用。
3、必須要建立自己的素材庫
建立自己的音樂庫、音效庫、影片素材庫等等,不打無準備之仗。
並且,這些素材庫,絕對不是拷到硬盤裡就好像是自己了的一樣,不自行做梳理,不吸收,它就跟沒有一樣。所以,要建立好自己素材庫的金字塔,做好每一個類別的垂直細分,甚至命名都可以非常直白,只要自己能看得懂就行。
磨刀不誤砍柴工。必須要建立自己的素材庫素材庫素材庫。
重要的事情說多少遍都不為過。
4、大量做練習
比如:
1)給電影剪預報片,不要看官方預告片;
2)找電視劇,剪出來90-120分鐘的電影版;
3)給每一集電視劇剪導視。
無他,唯手熟爾。
此外,還有一些剪輯中的實戰技巧:
1、先梳理素材,事半功倍
把素材有條理地理清,這樣的話就不會浪費多餘的時間去慢慢想怎樣剪。
2、首先要建立一個對於敘事的整體認知
動手剪輯前,剪輯師要熟悉所有的素材,理清故事板上每一個段落的表達目的,圍繞核心內容挑選合適的畫面。在做到基本敘事邏輯不混亂的情況下,可以用模組化的思維調整某些段落,打破固有的敘事邏輯。
3、講好開頭
開場要具有相當的衝擊力,給觀眾強大的視覺感受,願意繼續看下去。要花百分之80的時間,剪好20%的片頭。
4學會留白、適當黑場、留氣口
永遠記住:情緒需要時間才能發酵。
剪輯跟素描非常像,好比畫蘋果,沒人能告訴你暗的地方畫多暗,亮的地方畫多亮就能像蘋果。但就是有人能把那個亮暗控制的剛剛好,讓人驚歎,你想模仿,然而你能模仿的永遠都是蘋果的形。 拿剪輯來說,用什麼鏡頭用什麼結構都可以教,但一個鏡頭從哪一幀切,沒人能告訴你,然而這正是核心。
一定做個方法論者,及時總結、分類、梳理,成為一名剪輯大師,還是那句話,無他,唯手熟爾。
-
3 # 十三天影視
第一就是動起來,先嚐試,幹就完了。每天學習,思考,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多觀察,同一個場景,不同的人拍攝就不同,製作也是不同,多多嘗試,加油!
-
4 # 小龍話科技liuliu
推薦你先了解
一個好剪輯是怎樣煉成的——著名剪輯師張一凡的故事
我們所聽說的張一凡,是同一連串的光環聯絡在一起的——“姜文御用剪輯師”、“金馬獎最佳剪輯獎”……這使得我們在採訪之初認為這又將是一個幸運兒的成長故事。然而在兩個小時的攀談之中,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歷經坎坷終鳳凰涅盤的張一凡。
I can play again
出身書香門第的張一凡,童年在新疆建設兵團長大,然後回到江蘇老家,粗獷邊塞到江南水鄉的跨越讓他的審美取向深受影響,粗獷和細膩至今仍在他身上既矛盾又統一著。童年時張一凡喜歡的是畫畫,高中畢業後報考美院雖然專業分前三,卻因為文化分不夠高而被刷下。考美院不順利的陰影籠罩了張一凡好幾年,以至於後來他上了解放軍藝術學院,不願與那些學生們從零學起,卻跟著舊時同學跑進了電影學院的培訓班。那時的同班同學有學表演的、學影視導演的、學攝像的……五花八門,張一凡每天跟著他們白天跑片場當群演,晚上上課,不亦樂乎。雖然不是電影學院的正式學生,給他上課的也是沙佔祥、司徒兆敦等資深的老師,這讓他接觸感受到了電影的魅力,也打下了紮實的影視基礎。從軍藝畢業時,有一個畫面讓張一凡印象深刻——他的老師四五十歲仍穿著軍大衣,騎著破28腳踏車,每天往返於學校與家庭的兩點一線。這是我想要的生活麼?張一凡這樣問自己。於是他踏出校門後便放棄了成為畫家的想法,先後到臺灣遊戲公司畫遊戲背景、到廣告公司做大螢幕動畫,那時候電腦還是新興行業,張一凡僅用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學會了電腦動畫,然而勤奮努力卻接連遭遇不是公司裁員便是倒閉,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那時回家過年卻仍要張口向父母要錢的情景,這讓他的自尊心深受挫傷。
過完年後,一家廣告公司招聘會畫畫、懂電腦且英文好的助理,張一凡在那裡第一次見到了非線編——國內第一批Avid裝置。沒有老師,他用了兩個月抱著字典把厚厚的英文說明書翻了一遍,之後又在代理商培訓班裡培訓了兩個禮拜,當他正想回去大展手腳時卻得知公司搬到了上海,他再次失業了。所幸培訓部辦的製作公司接收了他,張一凡很珍惜這次機會,沒日沒夜的工作,慢慢地開始覺得自己特別適合做剪輯這一行當。正當他逐漸感覺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時,命運又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因為誤刪了幾個檔案他又再次面臨被開除。當老闆對他說出“你可以走了,我們這兒不是培養人的基地!”時,張一凡愣住了。命運總在他剛剛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希望和動力之時給他沉重的打擊,站在家中6樓的陽臺上,他幾乎抑鬱得想跳下去。在家自閉的一個月是張一凡人生的低谷,他從自卑到自我否定,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但同時也暗下決心,改變現狀靠什麼人都沒有用,只有自己在技術和藝術上都達到一流。
一個月以後他終於走出家門,到一家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做剪輯助理。那裡有2套Avid裝置和一堆外國剪輯師,張一凡每天的工作就是鋪帶子、上中文字幕等雜活,剩下的時間都坐在剪輯師後面觀摩。外國剪輯師給他帶來了全新的剪輯意識和理念,與當時國內從線編延續下來的先接畫面再配音樂的剪輯思路不同,他們會用非線鋪好音樂,再根據音樂的節奏感覺配畫面。節目內容也不同於國內的主題為先,按大綱編內容,而是按照西方思維方式,講求邏輯性。在打雜中暗暗積累了4個月之後,老闆把一集節目大綱給了張一凡試試,結果4期節目中他的那期收視率最高,還得到了北京有線臺的嘉獎。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屢戰屢敗、屢次從頭再來的張一凡終於開始受到重用,並逐漸成為國內第一批用電腦剪輯的剪輯師。
拋棄一切,只為電影
從剛入行的7、800塊錢到96年的3000塊,再到98年的8000塊,收入連續飛越的同時,張一凡在剪輯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和感覺,然而一直以來對電影的夢想始終縈繞在心中。那時候會用Avid的國內剪輯師很少,當得知姜文拍攝的《鬼子來了》需要給美國剪輯師找一箇中國助理剪輯時,已經有了穩定地位和收入的張一凡毅然拋棄一切去了劇組,哪怕從頭開始做非常基礎的素材整理工作。在前期拍攝過程中,外國剪輯師逐漸感受到了張一凡的實力威脅,便以干擾工作為名要求張一凡離開。在後來的剪輯過程中,由於中西文化差異和工作方法不同,讓剪輯工作繁瑣困難,進度緩慢,而面對強勢的姜文,美國剪輯師還是用好萊塢的剪輯獨立觀念堅持自己的想法,並對姜文的想法不屑一顧,這讓姜文大為光火。他又重新找到張一凡試剪了一場戲,兩人溝通很暢通,試剪完姜文便馬上給老外剪輯師買了返程機票,從此與張一凡開始了多年的合作。姜文反應快、腦子裡想法特別多,而張一凡技術紮實、反應快,沒等姜文把話說完就能領會並快速響應他的意思,於是隨著姜文無數的靈感張一凡就會剪出無數的版本。在張一凡的印象裡,姜文是一個有強迫症的導演,小到一個動效都必須加到精準的位置上,而張一凡也是極度追求完美的人,這也許是兩人配合如此默契的原因之一。
張一凡對自己剪輯風格的評價是:既感性又理性。除了天生的樂感和畫面的流暢度之外,他瞬間的感覺非常好。同時他又特別理性,能很清晰的抓住片子所要表達的主旨,而不會受旁枝末節的干擾。他特別贊同馮小剛說的一句話,“做電影的人永遠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從來沒接觸過它的普通觀眾”,這樣剪每一場戲才能把自己放在旁觀的角度,保持冷靜客觀清醒。因此他逐漸意識到,剪輯師不應當過多地接觸素材,困在素材裡會把所有的靈感都磨光。在日後與導演的合作中,他改變了工作的狀態,不再與導演跟剪,更多的是幫助導演編織故事的結構。在接工作時,他會首先宣告不看劇本、不看素材,只需要導演提供粗剪的版本和最終時長,以及結構和人物的問題,然後張一凡花一週的時間捋順整個結構,刪掉旁枝末節,踏踏實實地講好故事。張一凡的理性優勢很好地體現在了他非常擅長的解剖故事結構上。《瘋狂的賽車》交到他手裡的時候,五六條線索讓導演甯浩自己的思路都混亂了,張一凡用了十天就幫他理清了所有的線索。
與張一凡合作的導演越來越多,陸川、徐靜蕾、張一白等等,有時候同時接三四部影片,思路需要在不同導演和不同風格中跳躍和轉換,同時還要注意根據導演來調整剪輯師的定位。因為在跟剪過程中,導演往往會陷入當局者迷的悖論中,因為前期拍攝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很難捨棄多餘的戲份,這時候導演與剪輯師的思路必須有一個平衡。張一凡會根據導演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對於強勢難以撼動的導演,或者比較高明、想法豐富、對於素材或劇本接觸得更為細緻的導演,會選擇退一步趨同於他;對於專業訓練不夠或者太理想化的導演,作為剪輯他就積極衝在前面,充當後期導演的角色,讓導演意識到剪輯的重要性。
不過,張一凡也有一句名言“不想當導演的編劇不是好剪輯”,一個好的剪輯師需要具備比導演更強的講故事和分場的能力。隨著從膠片時代到數碼時代的轉變,電影門檻逐漸降低,張一凡內心的那個電影夢又開始活絡起來。與其給別人充當起後期導演的角色,不如拍自己的電影。2005年他就開始做自己的劇本,今年拍完一部電視劇之後,又在籌備一部低成本電影。張一凡的生活很簡單,不去酒吧、不逛夜店,他唯一的愛好就是電影,他的目標是做大電影,做大家認可的電影,一步步走下去,不會停下來。只是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剪輯師,而是導演。
張一凡很多初學者會更多地講究剪輯技巧,這是錯誤的。一定要把故事講好了,讓大家很平順地進入你設定的語境裡面去,感受情感的東西。各個環節和創作部門都需要為故事服務,都是為了讓觀眾很順溜的進入到你的故事中去感受喜怒哀樂,這才是最重要的。剪輯迴歸到根本特別簡單,當觀眾看不到剪輯點而沉浸在故事裡,你就成功了。一個好的故事應該在電影前5分鐘就已經展開了。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前5分鐘你必須把影片的風格定下來,把影片故事的開端交待清楚,我不希望影片的開頭很花哨、華而不實,看了5分鐘還不知道主人公是誰。
張一凡一個好的剪輯師需要有綜合的素質,他要比導演懂得更多的專業知識。導演更多強調劇本、現場控制和現場表達,需要對音樂有感覺而不用瞭解,需要對畫面的構圖美感有認識但不一定那麼敏感。而剪輯要了解所有後期的東西,不但要涵蓋導演的知識面,還要涵蓋後期的知識,更像是一個後期導演。
姜文對我影響是最大的,他對自己的東西要求很高。他的每個創作環節我都深受啟發,尤其是前幾部片子他很搏命,工作狀態很嚴謹。他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一凡,你做任何片子都要記住,不要考慮結果。把手頭的每件事都幹漂亮了,自然會有個好的結果。”
張一凡近來單從剪輯來說我比較喜歡《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很複雜;從結構來說《盜夢空間》不錯,《原始碼》的結構有些隨意但也有點想法。我現在更多關注的是結構,而不侷限於某些細節或潮流。
因為中國電影各個方面也是發展中狀態,因為缺資金或者是為了省錢,所以好多環節做的就顯得粗糙潦草。像好萊塢剪輯會很嚴謹,每個環節、步驟分工很細,每個崗位的職責分工很嚴格,沒有辦法逾越。
我覺得最最重要的是感興趣,沒有興趣的支援,當你遇到障礙困難的時候,就不會有勇氣和信心往下堅持。第二點就是堅持。第三點興趣要廣泛一點,什麼東西都嘗試一下,因為你接觸到的影片會是包羅永珍的東西。
-
5 # 魔幻阿飛
一位剪輯師十年的剪輯心得
自由楓影視 2018-09-09
大家好,我是映美創始人,曾經在廣告上市公司擔任剪輯總監,在這剪輯這行業已經摺騰了十年,有一點點心得,希望可以分享對剪輯有興趣、剛入行、正在幹、或已轉行的同仁們!
機會
05年的時候我還是一名職高畢業生,因為當時學校還是管分配工作的,我又是學的計算機專業,所以被分配到了賣華碩電腦,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這個品牌了。最開始剛踏入社會,就想著能夠步入社會賺錢,沒有其他的想法啊,我記得第一個月就賺了800元,那種喜悅還是比較挺單純的。大概就這樣過了2年左右吧,有一次突然春節親戚來我家串門,後來發現親戚是在一家廣告公司做剪輯的,問我是不是願意跟他學這個,開始我並不知道剪輯是什麼,我只知道媒體工作我比較喜歡記者什麼的,因為能出境!就這樣,跟著我親戚一起踏入了剪輯師的行業。
開始
記得剛去那家廣告公司的時候,剪輯裝置還是非線DPS!DPS對於現在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軟體了,那時候DPS只能剪輯標清4:3的影片,比例和尺寸都沒法改變,當時電視大概也都是4:3的電視。素材全靠Beta機和beta帶往裡倒,就和當時電視臺一樣,拼的是手速。但是我剛開始並沒有學習剪輯,而是給了我一本書,PS,看了幾天後我慢慢才對這個行業有初步的認識和興趣,就在電腦用PS各種擺弄,把弄出自己作品的圖就給我那個親戚看,後來也慢慢學習了剪輯,我記得最開始學的不是剪,而是燒錄光碟,因為要給客戶FINAL成片,所以都是要DPS同步刻錄到光碟給到客戶,其實剪輯軟體很好學,難的是除了軟體,你還學習到了什麼?
公司裡的人都是你的老師,虛心的模仿.
在十年前,剪輯手法和各種型別片的剪輯其實已經很成熟了,一個剛步入剪輯行業的新手不要想著自己能夠創新,能夠一鳴驚人,公司裡的人都是你的老師。最開始,你只需要做,虛心的學習,但是最主要還是要發現好的剪輯手法,記下來,把他用到自己剪輯的片子上。剪輯的初期,多去接觸接觸summaryvideo這樣的影片,他可以鍛鍊你的邏輯性和鏡頭基本組接,剪輯師是一個時間越長,自身價值越高的一個職業。所以初期一定要多練,反覆練。
第二次機會
記得大概在廣告公司幹了1、2年時間,突然親戚因為有事離職了,當時廣告公司又不是很大,所以突然剪輯師只剩我了,而且又是在廣告公司的關鍵期,幾乎所有的機會和壓力都在我這裡,因為憑藉對剪輯的興趣,在過去兩三年裡,我一直練習剪輯,就算專案不給我,我也會等人完成後,自己再剪一遍,後來記得有一個大專案叫2008百度世界大會,我記得非常清楚,因為那時候在無限加班,天天夜裡去樓下買煎餅吃,最主要的是,我配合包裝和編導一起完成了這個專案,因此公司開始慢慢步入正軌,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我也被提為了公司製作部副總監。雖然部門同事只有3、4人。
發展
隨著公司幾年的發展、融資上市,公司的業務越做越廣、環境也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好,部門的人也是越來越多,製作部從3、4人變成了30多人,那時候的工作除了剪輯還有招聘,管理,控制成本等工作。
那時候招聘剪輯師基本都是從各大招聘網站還有火x那裡去招,招聘來的新人基本除了操作軟體以外,其他的都要從新學,我也是因此制定了一套系統的學習流程,幫助那些新人能夠更好更快的進入到工作,進入到狀態,但是,好多新人來了以後到發工資的時候都會犯愁,其實我也知道他們在愁什麼,很多新人都是覺得剪輯師工作說出去有面子,工作環境也不差,學校也曾和他們保障學完第一年就能月薪破萬,其實學校給學生灌輸這樣想法,本質上就是跑偏的,反而最後在剪輯上有成就的小夥伴,都是靠著僅僅有興趣這點最後達到了自己理想的狀態。
做剪輯
首先,要有興趣,興趣會讓你發現更多的東西。
其次,要有耐心,不要看別人賺多少錢,樹立好正確的價值觀,多練習,多發現,多交流才能使你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
第三,技術硬才是硬道理,雖然說工作中很多因素都決定你的發展,和同事關係,和領導關係等,但是,在剪輯這個行業,大多數人認得還是你的技術,所以要擺正心態和方向,自己掌握的多了,機會也就更多了。
第四,疲憊和瓶頸,每個剪輯師干時間長了,都會遇到疲憊期或者到一個瓶頸無法突破,這個時候不要心急,和同行要多交流,多看一下國外的剪輯片子,把片子下載下來在final裡看看他們的鏡頭如何剪接,每個鏡頭用了幾幀幾秒,想想為什麼這樣敘事,你就能很快突破你的瓶頸。
建議大家每天都看一部電影的開頭,只看前15分鐘就好。
創立
我記得有一次火x有一個大型招聘會,邀請過了很多家公司,同時也邀請到了我們公司,在一個很大的空場,很多家企業都在這裡招人,招聘會過後會有一個各家公司內部總結會,就是每個公司的負責人和火x負責人開會討論,我記得開始讓大家提問題,基本是所有問題都集中在了一點,那就是,為什麼火X出的學員都一樣?基本都是學會了軟體就去面試了?
從火X回來後,我也慢慢開始總結這個問題,也問了很多在火X學出來的小夥伴,後來我得到了答案
首先火X做的很大,所以火X是靠量,並不走心,一班裡差不多40多人同時學剪輯,而且裝置軟體並不專業,用的是PC和PR來教,老師完全顧不上那些沒有學好的學生,只是把班裡前幾名進行極力推薦,剩下的只能等老師推薦,有的學生一邊付著高昂的租金,一邊等機會。有的人因此也改了行業,本來信心滿滿的人也最後被磨沒了。
我一直有一份期待,希望想學剪輯的人,學完以後能夠激發你的興趣,讓你對這個行業更有信心,讓你對剪輯更有信心。
-
6 # ZINNAN
要想到達優秀,首先得做到合格,當然我們說的合格的標準,是基於已經能夠熟練使用軟體的前提下,如果連剪輯軟體還停留在入門的階段, 一、“合格的”剪輯師的基礎標準
我們認為,一個合格(60分)的剪輯師,標準有以下兩條:
1、剪得快
2、沒有低階錯誤
這標準看似挺低的,但要做到,真不容易,那麼,如何做到合格呢?
二、如何先做到“合格”
1、熟稔剪輯的標準化流程
要想剪得快,沒有低階錯誤,就必須熟稔剪輯的標準化流程。
從導素材,到轉碼,到專案資料夾分類、命名,素材分類、到建工程等最基礎的工作流程,這應該是所有制作公司也好、剪輯師個人也好,需要標準化下來的。
對於公司而言,剪輯部主管務必要做這樣的標準化工作,不管是用於新人培訓、還是全部門統一流程,都是相當重要的基礎工作。很多時候,剪輯師會遇到很多小問題,諸如媒體離線、找不到素材等等,別看這樣的問題不起眼,但在漫長的剪輯工作中,這樣一點小狀況的出現,就會打斷剪輯情緒,不僅影響剪輯效率,還會打斷剪輯節奏,後者的影響是更致命的。
所以防患於未然,就需要基本流程的操作完全正確、規範、千萬別有“後面再說”的念頭。這樣的規範基礎操作的工作,就屬於剪輯裡面的重要且緊急的工作,不能耽擱。
2、軟體的各方面操作爛熟於心
一口吃不成個胖剪輯師。軟體的精煉操作是剪得快、高效的前提。
不瞭解軟體,連軟體裡面都有哪些效果、外掛、快捷鍵都不熟悉,就算有再牛X的剪輯創意,沒有技術作支撐,也是乾著急。
所以,很多剪輯課程會告訴剪輯師,不要淪為技術流,的確是這樣,一點沒毛病,但前提是,你首先得是個技術流,否則,你連個合格的剪輯師就都達不到。
吃技能這口飯的,就千萬別折在技術上,那就可悲的不要不要的。
況且我們說的還不只是熟悉軟體操作,而是“爛熟於心”。秉持高效高效再高效的原則,合格剪輯師們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技術包,做到:
1)秒找到隨便一個要新增的效果
諸如各種疊化、模糊、運動等等,不出兩秒鐘,閉著眼睛都能找到。
2)設定專屬於自己的個人快捷鍵
快捷鍵看起來沒什麼大作用,但如果好好使用的話,是一個能夠幫你省非常多時間的工具。
3)轉碼工具熟練操作
這同樣屬於基本技能操作包的組成部分。很多素材,格式不同,不同格式用到的轉碼軟體也不同,當然,這一條可以放在基礎流程的標準化裡面。
4)學習使用外掛
3、基礎錯誤標準化手冊
不管是剪什麼型別的片子,電影也好、綜藝也好、紀錄片也好、宣傳片也好,都有一些最最低階的錯誤不能犯。什麼叫低階錯誤?
有的人說,技術層面有很多硬規矩,比如必須要動接動靜接靜,如果沒這樣剪,就是錯的。但其實在剪輯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這種技術上的規範,也是因片而異的,如果沒有按照教科書來操作,也不能完全算是錯誤。
我們指的低階錯誤,技術層面,是類似像黑場、夾幀、聲畫不對位、聲音有底噪、同景別跳等硬傷。
內容層面,在剪輯各種政府官方的影片時,要注意的尤其多,要總結都能總結幾頁word出來;再往大了說,邏輯混亂、時間錯亂,這絕對也是屬於低階錯誤。
所以,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要及時總結犯過的錯誤,把這些錯誤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標準化下來。在每次再剪到同類型的片子時,先拿出標準化手冊看一遍,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三、如何界定一名“優秀的”剪輯師?
我們說,一個優秀的剪輯師,一定是一個:
1、講故事高手
不管是什麼型別的影片,都是在用影像講述故事,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把故事講得清楚,自恰。
2、節奏大師
講好一個故事,需要剪輯師來帶節奏,也就是剪輯裡面我們常說的,“剪輯點”。而節奏大師,並不是等同於樂感強、而是深諳故事從開頭,到高潮,到尾聲的敘事節奏,小到一個留白,一個氣口。
3、音樂藝術大師
音樂、音效是剪輯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什麼時候要放音樂,要放哪種音樂,音樂如何銜接,音樂的出入口如何把握,如果沒有對音樂的感覺,也很難把片子剪到優秀;
音效也是如此,內容性音效、節奏性音效、花字、動畫音效、擬聲音效等等,是否能恰當地給影片添彩,對剪輯師都是很大的考驗。
4、深諳同理心的天使
很多時候,剪輯師剪的片子並非自己喜歡的題材和內容,但是我始終堅信,一個優秀的剪輯師,能把各種花樣的形式的影片,都剪的漂亮,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做到換位思考、神入、共情。
5、高階的審美趣味
剪出來的東西,一定是要有美感的。
那麼你會說,這些,我都懂,但是,怎麼做到呢?
四、如何做到“優秀”
1、要有強烈的願望
首先,你必須要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成為一名優秀的剪輯師的強烈的願望。
我時常羨慕有一技之長的人,相信1萬小時定律,相信只要專注,就一定能有成績。既然已經擁有了剪輯這樣一項技能包,為什麼不把它幹出個名堂。
所以,只要你認準了,開弓沒有回頭箭,就堅定不移做到底了,你才能有淬鍊成牛逼剪輯師的可能性。
之所以要有強烈的願望,是因為剪輯師是一份極其需要耐性的工作。這份工作,常常一剪就是十個小時十二個小時,有時甚至會忘了時間。
而且剪接時必須要全神專注,如果冒然停止工作,整個戲劇情緒斷掉,可能會把那種感覺打斷掉,所以就要一直做下去。要有耐性,能連續坐下來做幾個小時都不動,這種耐心,如果沒有內心裡強大的願望做支撐,很難長期維持下去。
如稻盛和夫所說,持續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的願望才能使你的夢想“成真”。
2、閱片加系統的歸納整理
很多人都會提到海量的閱片。各種型別的影片作品都要看,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我當然不反對,但是,我更強調閱片之後的歸納總結這個步驟,沒有覆盤,看多少量都是白看。除非你有過目不忘的天才腦子,否則,就別相信這一套。
看完一部,就積累一部,看完十部,就彙總十部片子的剪輯手法。我們做所有的工作,其實都是分類,把同一型別的分類到一起,以備之後再遇到同樣型別的影片時,學以致用。
3、必須要建立自己的素材庫
建立自己的音樂庫、音效庫、影片素材庫等等,不打無準備之仗。
並且,這些素材庫,絕對不是拷到硬盤裡就好像是自己了的一樣,不自行做梳理,不吸收,它就跟沒有一樣。所以,要建立好自己素材庫的金字塔,做好每一個類別的垂直細分,甚至命名都可以非常直白,只要自己能看得懂就行。
磨刀不誤砍柴工。必須要建立自己的素材庫素材庫素材庫。
重要的事情說多少遍都不為過。
4、大量做練習
比如:
1)給電影剪預報片,不要看官方預告片;
2)找電視劇,剪出來90-120分鐘的電影版;
3)給每一集電視劇剪導視。
無他,唯手熟爾。
此外,還有一些剪輯中的實戰技巧:
1、先梳理素材,事半功倍
把素材有條理地理清,這樣的話就不會浪費多餘的時間去慢慢想怎樣剪。
2、首先要建立一個對於敘事的整體認知
動手剪輯前,剪輯師要熟悉所有的素材,理清故事板上每一個段落的表達目的,圍繞核心內容挑選合適的畫面。在做到基本敘事邏輯不混亂的情況下,可以用模組化的思維調整某些段落,打破固有的敘事邏輯。
3、講好開頭
開場要具有相當的衝擊力,給觀眾強大的視覺感受,願意繼續看下去。要花百分之80的時間,剪好20%的片頭。
4學會留白、適當黑場、留氣口
永遠記住:情緒需要時間才能發酵。
剪輯跟素描非常像,好比畫蘋果,沒人能告訴你暗的地方畫多暗,亮的地方畫多亮就能像蘋果。但就是有人能把那個亮暗控制的剛剛好,讓人驚歎,你想模仿,然而你能模仿的永遠都是蘋果的形。 拿剪輯來說,用什麼鏡頭用什麼結構都可以教,但一個鏡頭從哪一幀切,沒人能告訴你,然而這正是核心。
一定做個方法論者,及時總結、分類、梳理,成為一名剪輯大師,還是那句話,無他,唯手熟爾。
-
7 # 十三天影視
第一就是動起來,先嚐試,幹就完了。每天學習,思考,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多觀察,同一個場景,不同的人拍攝就不同,製作也是不同,多多嘗試,加油!
-
8 # 小龍話科技liuliu
推薦你先了解
一個好剪輯是怎樣煉成的——著名剪輯師張一凡的故事
我們所聽說的張一凡,是同一連串的光環聯絡在一起的——“姜文御用剪輯師”、“金馬獎最佳剪輯獎”……這使得我們在採訪之初認為這又將是一個幸運兒的成長故事。然而在兩個小時的攀談之中,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歷經坎坷終鳳凰涅盤的張一凡。
I can play again
出身書香門第的張一凡,童年在新疆建設兵團長大,然後回到江蘇老家,粗獷邊塞到江南水鄉的跨越讓他的審美取向深受影響,粗獷和細膩至今仍在他身上既矛盾又統一著。童年時張一凡喜歡的是畫畫,高中畢業後報考美院雖然專業分前三,卻因為文化分不夠高而被刷下。考美院不順利的陰影籠罩了張一凡好幾年,以至於後來他上了解放軍藝術學院,不願與那些學生們從零學起,卻跟著舊時同學跑進了電影學院的培訓班。那時的同班同學有學表演的、學影視導演的、學攝像的……五花八門,張一凡每天跟著他們白天跑片場當群演,晚上上課,不亦樂乎。雖然不是電影學院的正式學生,給他上課的也是沙佔祥、司徒兆敦等資深的老師,這讓他接觸感受到了電影的魅力,也打下了紮實的影視基礎。從軍藝畢業時,有一個畫面讓張一凡印象深刻——他的老師四五十歲仍穿著軍大衣,騎著破28腳踏車,每天往返於學校與家庭的兩點一線。這是我想要的生活麼?張一凡這樣問自己。於是他踏出校門後便放棄了成為畫家的想法,先後到臺灣遊戲公司畫遊戲背景、到廣告公司做大螢幕動畫,那時候電腦還是新興行業,張一凡僅用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學會了電腦動畫,然而勤奮努力卻接連遭遇不是公司裁員便是倒閉,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那時回家過年卻仍要張口向父母要錢的情景,這讓他的自尊心深受挫傷。
過完年後,一家廣告公司招聘會畫畫、懂電腦且英文好的助理,張一凡在那裡第一次見到了非線編——國內第一批Avid裝置。沒有老師,他用了兩個月抱著字典把厚厚的英文說明書翻了一遍,之後又在代理商培訓班裡培訓了兩個禮拜,當他正想回去大展手腳時卻得知公司搬到了上海,他再次失業了。所幸培訓部辦的製作公司接收了他,張一凡很珍惜這次機會,沒日沒夜的工作,慢慢地開始覺得自己特別適合做剪輯這一行當。正當他逐漸感覺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時,命運又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因為誤刪了幾個檔案他又再次面臨被開除。當老闆對他說出“你可以走了,我們這兒不是培養人的基地!”時,張一凡愣住了。命運總在他剛剛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希望和動力之時給他沉重的打擊,站在家中6樓的陽臺上,他幾乎抑鬱得想跳下去。在家自閉的一個月是張一凡人生的低谷,他從自卑到自我否定,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但同時也暗下決心,改變現狀靠什麼人都沒有用,只有自己在技術和藝術上都達到一流。
一個月以後他終於走出家門,到一家電視節目製作公司做剪輯助理。那裡有2套Avid裝置和一堆外國剪輯師,張一凡每天的工作就是鋪帶子、上中文字幕等雜活,剩下的時間都坐在剪輯師後面觀摩。外國剪輯師給他帶來了全新的剪輯意識和理念,與當時國內從線編延續下來的先接畫面再配音樂的剪輯思路不同,他們會用非線鋪好音樂,再根據音樂的節奏感覺配畫面。節目內容也不同於國內的主題為先,按大綱編內容,而是按照西方思維方式,講求邏輯性。在打雜中暗暗積累了4個月之後,老闆把一集節目大綱給了張一凡試試,結果4期節目中他的那期收視率最高,還得到了北京有線臺的嘉獎。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屢戰屢敗、屢次從頭再來的張一凡終於開始受到重用,並逐漸成為國內第一批用電腦剪輯的剪輯師。
拋棄一切,只為電影
從剛入行的7、800塊錢到96年的3000塊,再到98年的8000塊,收入連續飛越的同時,張一凡在剪輯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和感覺,然而一直以來對電影的夢想始終縈繞在心中。那時候會用Avid的國內剪輯師很少,當得知姜文拍攝的《鬼子來了》需要給美國剪輯師找一箇中國助理剪輯時,已經有了穩定地位和收入的張一凡毅然拋棄一切去了劇組,哪怕從頭開始做非常基礎的素材整理工作。在前期拍攝過程中,外國剪輯師逐漸感受到了張一凡的實力威脅,便以干擾工作為名要求張一凡離開。在後來的剪輯過程中,由於中西文化差異和工作方法不同,讓剪輯工作繁瑣困難,進度緩慢,而面對強勢的姜文,美國剪輯師還是用好萊塢的剪輯獨立觀念堅持自己的想法,並對姜文的想法不屑一顧,這讓姜文大為光火。他又重新找到張一凡試剪了一場戲,兩人溝通很暢通,試剪完姜文便馬上給老外剪輯師買了返程機票,從此與張一凡開始了多年的合作。姜文反應快、腦子裡想法特別多,而張一凡技術紮實、反應快,沒等姜文把話說完就能領會並快速響應他的意思,於是隨著姜文無數的靈感張一凡就會剪出無數的版本。在張一凡的印象裡,姜文是一個有強迫症的導演,小到一個動效都必須加到精準的位置上,而張一凡也是極度追求完美的人,這也許是兩人配合如此默契的原因之一。
張一凡對自己剪輯風格的評價是:既感性又理性。除了天生的樂感和畫面的流暢度之外,他瞬間的感覺非常好。同時他又特別理性,能很清晰的抓住片子所要表達的主旨,而不會受旁枝末節的干擾。他特別贊同馮小剛說的一句話,“做電影的人永遠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從來沒接觸過它的普通觀眾”,這樣剪每一場戲才能把自己放在旁觀的角度,保持冷靜客觀清醒。因此他逐漸意識到,剪輯師不應當過多地接觸素材,困在素材裡會把所有的靈感都磨光。在日後與導演的合作中,他改變了工作的狀態,不再與導演跟剪,更多的是幫助導演編織故事的結構。在接工作時,他會首先宣告不看劇本、不看素材,只需要導演提供粗剪的版本和最終時長,以及結構和人物的問題,然後張一凡花一週的時間捋順整個結構,刪掉旁枝末節,踏踏實實地講好故事。張一凡的理性優勢很好地體現在了他非常擅長的解剖故事結構上。《瘋狂的賽車》交到他手裡的時候,五六條線索讓導演甯浩自己的思路都混亂了,張一凡用了十天就幫他理清了所有的線索。
與張一凡合作的導演越來越多,陸川、徐靜蕾、張一白等等,有時候同時接三四部影片,思路需要在不同導演和不同風格中跳躍和轉換,同時還要注意根據導演來調整剪輯師的定位。因為在跟剪過程中,導演往往會陷入當局者迷的悖論中,因為前期拍攝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很難捨棄多餘的戲份,這時候導演與剪輯師的思路必須有一個平衡。張一凡會根據導演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對於強勢難以撼動的導演,或者比較高明、想法豐富、對於素材或劇本接觸得更為細緻的導演,會選擇退一步趨同於他;對於專業訓練不夠或者太理想化的導演,作為剪輯他就積極衝在前面,充當後期導演的角色,讓導演意識到剪輯的重要性。
不過,張一凡也有一句名言“不想當導演的編劇不是好剪輯”,一個好的剪輯師需要具備比導演更強的講故事和分場的能力。隨著從膠片時代到數碼時代的轉變,電影門檻逐漸降低,張一凡內心的那個電影夢又開始活絡起來。與其給別人充當起後期導演的角色,不如拍自己的電影。2005年他就開始做自己的劇本,今年拍完一部電視劇之後,又在籌備一部低成本電影。張一凡的生活很簡單,不去酒吧、不逛夜店,他唯一的愛好就是電影,他的目標是做大電影,做大家認可的電影,一步步走下去,不會停下來。只是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剪輯師,而是導演。
張一凡很多初學者會更多地講究剪輯技巧,這是錯誤的。一定要把故事講好了,讓大家很平順地進入你設定的語境裡面去,感受情感的東西。各個環節和創作部門都需要為故事服務,都是為了讓觀眾很順溜的進入到你的故事中去感受喜怒哀樂,這才是最重要的。剪輯迴歸到根本特別簡單,當觀眾看不到剪輯點而沉浸在故事裡,你就成功了。一個好的故事應該在電影前5分鐘就已經展開了。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前5分鐘你必須把影片的風格定下來,把影片故事的開端交待清楚,我不希望影片的開頭很花哨、華而不實,看了5分鐘還不知道主人公是誰。
張一凡一個好的剪輯師需要有綜合的素質,他要比導演懂得更多的專業知識。導演更多強調劇本、現場控制和現場表達,需要對音樂有感覺而不用瞭解,需要對畫面的構圖美感有認識但不一定那麼敏感。而剪輯要了解所有後期的東西,不但要涵蓋導演的知識面,還要涵蓋後期的知識,更像是一個後期導演。
姜文對我影響是最大的,他對自己的東西要求很高。他的每個創作環節我都深受啟發,尤其是前幾部片子他很搏命,工作狀態很嚴謹。他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一凡,你做任何片子都要記住,不要考慮結果。把手頭的每件事都幹漂亮了,自然會有個好的結果。”
張一凡近來單從剪輯來說我比較喜歡《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很複雜;從結構來說《盜夢空間》不錯,《原始碼》的結構有些隨意但也有點想法。我現在更多關注的是結構,而不侷限於某些細節或潮流。
因為中國電影各個方面也是發展中狀態,因為缺資金或者是為了省錢,所以好多環節做的就顯得粗糙潦草。像好萊塢剪輯會很嚴謹,每個環節、步驟分工很細,每個崗位的職責分工很嚴格,沒有辦法逾越。
我覺得最最重要的是感興趣,沒有興趣的支援,當你遇到障礙困難的時候,就不會有勇氣和信心往下堅持。第二點就是堅持。第三點興趣要廣泛一點,什麼東西都嘗試一下,因為你接觸到的影片會是包羅永珍的東西。
回覆列表
一位剪輯師十年的剪輯心得
自由楓影視 2018-09-09
大家好,我是映美創始人,曾經在廣告上市公司擔任剪輯總監,在這剪輯這行業已經摺騰了十年,有一點點心得,希望可以分享對剪輯有興趣、剛入行、正在幹、或已轉行的同仁們!
機會
05年的時候我還是一名職高畢業生,因為當時學校還是管分配工作的,我又是學的計算機專業,所以被分配到了賣華碩電腦,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這個品牌了。最開始剛踏入社會,就想著能夠步入社會賺錢,沒有其他的想法啊,我記得第一個月就賺了800元,那種喜悅還是比較挺單純的。大概就這樣過了2年左右吧,有一次突然春節親戚來我家串門,後來發現親戚是在一家廣告公司做剪輯的,問我是不是願意跟他學這個,開始我並不知道剪輯是什麼,我只知道媒體工作我比較喜歡記者什麼的,因為能出境!就這樣,跟著我親戚一起踏入了剪輯師的行業。
開始
記得剛去那家廣告公司的時候,剪輯裝置還是非線DPS!DPS對於現在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軟體了,那時候DPS只能剪輯標清4:3的影片,比例和尺寸都沒法改變,當時電視大概也都是4:3的電視。素材全靠Beta機和beta帶往裡倒,就和當時電視臺一樣,拼的是手速。但是我剛開始並沒有學習剪輯,而是給了我一本書,PS,看了幾天後我慢慢才對這個行業有初步的認識和興趣,就在電腦用PS各種擺弄,把弄出自己作品的圖就給我那個親戚看,後來也慢慢學習了剪輯,我記得最開始學的不是剪,而是燒錄光碟,因為要給客戶FINAL成片,所以都是要DPS同步刻錄到光碟給到客戶,其實剪輯軟體很好學,難的是除了軟體,你還學習到了什麼?
公司裡的人都是你的老師,虛心的模仿.
在十年前,剪輯手法和各種型別片的剪輯其實已經很成熟了,一個剛步入剪輯行業的新手不要想著自己能夠創新,能夠一鳴驚人,公司裡的人都是你的老師。最開始,你只需要做,虛心的學習,但是最主要還是要發現好的剪輯手法,記下來,把他用到自己剪輯的片子上。剪輯的初期,多去接觸接觸summaryvideo這樣的影片,他可以鍛鍊你的邏輯性和鏡頭基本組接,剪輯師是一個時間越長,自身價值越高的一個職業。所以初期一定要多練,反覆練。
第二次機會
記得大概在廣告公司幹了1、2年時間,突然親戚因為有事離職了,當時廣告公司又不是很大,所以突然剪輯師只剩我了,而且又是在廣告公司的關鍵期,幾乎所有的機會和壓力都在我這裡,因為憑藉對剪輯的興趣,在過去兩三年裡,我一直練習剪輯,就算專案不給我,我也會等人完成後,自己再剪一遍,後來記得有一個大專案叫2008百度世界大會,我記得非常清楚,因為那時候在無限加班,天天夜裡去樓下買煎餅吃,最主要的是,我配合包裝和編導一起完成了這個專案,因此公司開始慢慢步入正軌,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我也被提為了公司製作部副總監。雖然部門同事只有3、4人。
發展
隨著公司幾年的發展、融資上市,公司的業務越做越廣、環境也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好,部門的人也是越來越多,製作部從3、4人變成了30多人,那時候的工作除了剪輯還有招聘,管理,控制成本等工作。
那時候招聘剪輯師基本都是從各大招聘網站還有火x那裡去招,招聘來的新人基本除了操作軟體以外,其他的都要從新學,我也是因此制定了一套系統的學習流程,幫助那些新人能夠更好更快的進入到工作,進入到狀態,但是,好多新人來了以後到發工資的時候都會犯愁,其實我也知道他們在愁什麼,很多新人都是覺得剪輯師工作說出去有面子,工作環境也不差,學校也曾和他們保障學完第一年就能月薪破萬,其實學校給學生灌輸這樣想法,本質上就是跑偏的,反而最後在剪輯上有成就的小夥伴,都是靠著僅僅有興趣這點最後達到了自己理想的狀態。
做剪輯
首先,要有興趣,興趣會讓你發現更多的東西。
其次,要有耐心,不要看別人賺多少錢,樹立好正確的價值觀,多練習,多發現,多交流才能使你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
第三,技術硬才是硬道理,雖然說工作中很多因素都決定你的發展,和同事關係,和領導關係等,但是,在剪輯這個行業,大多數人認得還是你的技術,所以要擺正心態和方向,自己掌握的多了,機會也就更多了。
第四,疲憊和瓶頸,每個剪輯師干時間長了,都會遇到疲憊期或者到一個瓶頸無法突破,這個時候不要心急,和同行要多交流,多看一下國外的剪輯片子,把片子下載下來在final裡看看他們的鏡頭如何剪接,每個鏡頭用了幾幀幾秒,想想為什麼這樣敘事,你就能很快突破你的瓶頸。
建議大家每天都看一部電影的開頭,只看前15分鐘就好。
創立
我記得有一次火x有一個大型招聘會,邀請過了很多家公司,同時也邀請到了我們公司,在一個很大的空場,很多家企業都在這裡招人,招聘會過後會有一個各家公司內部總結會,就是每個公司的負責人和火x負責人開會討論,我記得開始讓大家提問題,基本是所有問題都集中在了一點,那就是,為什麼火X出的學員都一樣?基本都是學會了軟體就去面試了?
從火X回來後,我也慢慢開始總結這個問題,也問了很多在火X學出來的小夥伴,後來我得到了答案
首先火X做的很大,所以火X是靠量,並不走心,一班裡差不多40多人同時學剪輯,而且裝置軟體並不專業,用的是PC和PR來教,老師完全顧不上那些沒有學好的學生,只是把班裡前幾名進行極力推薦,剩下的只能等老師推薦,有的學生一邊付著高昂的租金,一邊等機會。有的人因此也改了行業,本來信心滿滿的人也最後被磨沒了。
我一直有一份期待,希望想學剪輯的人,學完以後能夠激發你的興趣,讓你對這個行業更有信心,讓你對剪輯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