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史書上為何美化李世民,醜化朱棣?論政績可以說平分秋色。
11
回覆列表
  • 1 # 小約翰

    關於題主所說的,史書美化李世民,醜化朱棣的說法,我並不認同。

    事實上,對待唐太宗和明成祖,歷史評價都很高。因為中國歷史對一個皇帝的主要評價標準,就是他的政績如何,文治武功如何。而在這個標準之上,唐太宗和明成祖都不愧是一代明君。至於他們的皇位是怎麼得來的,實在不是一件重要的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也是靠篡位得來的,但是由於他開疆擴土創立了宋朝,實行仁政,所以對待他的篡位行徑歷史並無過多貶低。王莽篡位當上皇帝后一連串的措施搞的天下大亂,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所以王莽到現在為止都還是亂臣賊子的代名詞。

    何況李世民和朱棣還並不能叫做篡位,畢竟他們都是正經的皇子,從血統上有權利繼承皇位。更重要的,李世民和朱棣的政變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的個人權力慾,但更重要的是他們當時的處境也是被逼無奈。

    李世民本身就是唐朝最重要的開國功臣,沒有之一。他在唐朝的立國戰爭中發揮的作用無人可以取代,所以李淵只得為他創造了一個空前高的職位“天策上將”來表彰他的功勳。但唐朝最重要的獎勵——太子之位卻交給了功勞遠不如李世民的李建成。所以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爭端幾乎是必然的。

    而在太子和秦王的鬥爭中,李淵的態度則一直是拉偏架。因為他自己心知肚明太子的能力和功勞遠不如秦王,所以在鬥爭中多是袒護太子。玄武門之變之前,秦王與太子已經是勢同水火,不共戴天。甚至還出現太子想要毒殺李世民未遂的事情。而且在長久的鬥爭中,由於皇帝態度的偏向,秦王黨已經陷入了絕對被動,被消滅只是時間問題。李世民如果再不發動政變,下場一定會非常慘。

    而朱棣的背景更慘,他甚至連跟對手唱對臺戲的資格都沒有。

    在朱元璋死後,建文帝深感藩王威脅之大,銳意削藩,將天下的藩王一個個都削掉。而被削掉的藩王們,幾乎沒有一個能有好下場。因為他們都被皇帝安上了罪名,要麼投入鳳陽的監獄,更慘的甚至被賜自盡,家破人亡。

    朱棣本來並沒有造反的打算,可是到後來,天下削藩削到只有燕王朱棣最後一個強藩,躲都躲不開。建文帝派來抓朱棣的人都到了門口,將他的王府團團圍住。朱棣實在是退無可退,才放手一搏決定造反的。

    而靖難之役之所以成為中國空前絕後的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主要是因為朱棣過人的軍事才能和建文帝朝廷的一系列錯誤決策,朱棣的靖難成功,其實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在裡面啊~

  • 2 # 健康世紀一更

    兩者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相同點:首先,二人都是能征善戰的王爺出身,尤其李世民的天策府,簡直就是縮小版地朝廷,在朝臣武將中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或者說同時期地正統皇位繼承人也只是大義上的名分,唐和明政權的最終確立,二人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只要是明眼人,誰都不會無視掉,其次,二人之所以會選擇造反,我認為是給逼的,不是到了走投無路,你死我亡的地步,不是到了一想到新上任的君主,會把自己當成儆猴的雞給殺了,也不會走上“清君側”的道路,最後,二人的功業不必贅述,留名千古的帝王,氣魄,胸懷,謀略……

    不同點:朱棣的“靖難之役”結束後,出於想迅速地穩定局面確實殺了一部分人,什麼人呢?大多數都是所謂的“建文舊臣”,文臣居多,讀書讀死了的,腦子裡只有正統,大義,而這些文臣被殺後他們的同年,學生,多少又有被株連的,文人的武器從來就不是刀槍,一隻禿筆足夠了,畢竟史書也好,野史雜論也罷,都是文人寫的,這一點,縱然明成祖用《永樂大典》的功績,也防不住天下悠悠眾口。所以朱棣的形象,總是被描寫成一個蓄謀已久的篡位者的形象。這一點上唐朝的風氣比較開放,畢竟王朝在建立的過程中,甚至藉助了突厥人的力量,有不少胡人在朝封王,也沒見文臣們口誅筆伐地聲討,說到這,可能是受“程朱理學”的影響,唐宋之後,封建社會文人的思想,多少被禁錮了不少的緣故吧。

  • 3 # 司馬砸光

    偷來的東西用的再好也是偷,篡位的皇帝乾的再好也是篡位。這是兩件事,不能選擇性遺忘。作為破壞遊戲規則的極端典型,李世民和朱棣必須接受道德的審判,被懸掛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不下架。

    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李二和朱四在皇帝任上的確都乾的相當出色。但是,他們的未能超越時代的政績放在長達一兩千年的封建歷史長河中顯得如此不值一提,並沒有本質上改變什麼,沒有他們太陽也會照常升起。

    況且又有誰能夠證明,李建成和朱允文就一定會比他們乾的更差?

    朱四比李二更像條漢子,他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就是搶奪了皇位,沒有刻意抹黑前朝大元,沒有更改朱元璋的起居錄,更沒用皇權影響歷史編修,只是默默地幹出成績讓所有人相信選擇他就對了。李世民恰恰相反,以上的事都做了一遍,所以看起來他的歷史形象似乎要比朱棣好一些。

    真相也許會遲到,卻從來不會缺席。再看看吧,這二人的評價發生反轉的那一天,可能也不會太久,誰知道呢。

    ........END.......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

  • 4 # 爾朱少帥

    有一句話叫“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還有一句話叫“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對於歷史人物,我們何必耿耿於懷與他們的私德和殺戮呢。試問哪一個號稱“千古一帝”的君王不是由累累白骨鋪就了他們的威名。

    1、如何評價李世民?李世民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他創造了秦漢之後又一個強盛的大一統漢人王朝。他將漢人皇朝的榮光推到了歷史的巔峰時刻。他是繼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隋文帝楊堅、隋明帝楊廣之後的又一個曠世奇才。

    我們念念不忘的大唐盛世,我們吹噓不完的貞觀之治,就是李世民一手造就。至於他殺了幾個親人,那有怎麼了?他手下的人命何止千萬,就他李家的人命是值錢的嗎?那死去的成千上萬的人命怎麼就沒人好奇追問一聲?

    至於他玷汙了嫂子,那有何妨?只有李世民的嫂子有貞節嗎?怎麼沒人過問過成千上萬平民女性是怎麼生活的?

    2、怎麼評價朱棣?朱棣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他造就了漢唐之後的漢人皇朝的有一個輝煌時期。他將漢人的榮光用七次下西洋推向了全世界。他是李世民和朱元璋之後,有一個無與倫比的傑出帝王。

    搶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怎麼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子之位也需要有能耐著居之。人們不是無數次憧憬曾經航海事業的發達麼?是朱棣曾經將中華的航海行為推到史無前例的高度。

    追殺建文帝的忠臣怎麼了?青史留英名的帝王中,朱棣殺戮的人數估計都排不上號。一個能夠做到君王死社稷、馬革裹屍還的帝王,我們還有什麼要苛責的嗎?

  • 5 # 清水空流

    帝王之家無親情,無情最是帝王家。生於帝王之家,也許在從親情和家庭來說是最悲哀和最不幸的。

    華夏曆史上篡位之君有很多很多,而之所以李世民和朱棣最有名,在於兩點,一是篡位的時候做的太絕,殺的太太狠,為帝的時候卻是英明神武,文治武功。一代明君的典範,如此巨大的反差也讓歷史為之感慨。

    李世民於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隨後逼迫父親李淵禪讓而篡位登基,也不顧父親的苦苦哀求殺了自己的十個侄子。殘暴不亞於其表哥隋煬帝楊廣,時年27歲李世民正式成為大唐皇帝,在位23年。史稱唐太宗文皇帝。駕崩時為50歲。可以說李世民基本上成為明君的代表了,無論如何評價封建時代的帝王,李世民都算作明君之列。

    朱棣作為藩王就藩於北京。侄子朱允文登基以後由於削藩,朱棣於公元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公然武裝叛亂。歷經四年終於篡位成功。於公元1402年登基,時年42歲,公元1424年駕崩,在位22年。史稱明成祖。朱棣是有明一代文治武功最強盛的時代。

    二人都是最強大的帝王,但登基的方式卻十分醜惡和不堪,但必須指出的是,他們的篡位也有一定的‘’被迫‘’性質。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鬥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完全有理由相信李建成登基以後第一個要殺的就是李世民。帝王之位只有一個。雙方的爭奪相互的。朱允文的惡性削藩,以及幾個藩王的被殺,引發朱棣巨大的危機感和不安,如果朱棣不造反,也一定會死在朱允文的手裡,這是毫無疑問的。

    可以說,帝王的帝位的傳承本身就帶有雪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帝王‘’家事‘’百姓對誰當皇帝真的不會關心。只要能夠安居樂業,你就是好皇帝,至於如何當皇帝,百姓真不介意的。從李世民和朱棣的表現來看,他們是合格的帝王。百姓最看重的是自己的生活。帝王登基實在是太遙遠的事情了。再說,歷史已經將他們的篡位進行了最合理,最高尚的解釋。

    對於帝王而言,應該看他治國的功績和能力。這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小節。李世民和朱棣都是偉大的君主。

  • 6 # 青言論史

    題主的這個說法並不十分確切,史書確實有美化李世民的部分,但是朱棣實際上卻是美化得更為嚴重的那一個。至於說政績平分秋色,我就笑笑不說話了。李世民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心目中的千古一帝,而朱棣雖然也是一代雄主,但是和李世民比起來,還是差一個級別。

    扯遠了,回到篡位的問題上來。請注意,李世民篡位不假,但是他篡的可不是他老爹的皇位,而是儲君之位,他當上皇帝可是在玄武門之變後四個月。而朱棣呢?朱棣那才叫真正的篡位,因為他起兵造反的時候,他爸早死了,龍椅上坐著的是他大侄子,難道他要給他侄子或者別的什麼人當皇太子嗎?這是從篡位的性質來講的。

    再看成功以後他們的處理方法。李世民秉持的是“首惡死罪、餘孽勿問”的策略,除了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外,對於太子黨和晉王黨他是基本都網開一面,諸如魏徵等鐵桿太子黨甚至還納為己用,更沒搞什麼誅三族九族十族。而朱棣呢?他不僅幹掉了所有在靖難之役裡和他交過手的武將,齊泰、黃子澄這些文臣也是一個都不放過,方孝孺更是被誅了十族。這還不算,他又復活了錦衣衛,還發明瞭東廠,專門蒐集臣下有沒有反對他的。兩者一比,高下立判。

    那為什麼說朱棣是被美化的更嚴重的那個呢?因為史書都是後人、尤其是勝利者書寫的,至於怎麼寫那就看皇帝陛下的心意了。李世民改過史書沒有?改過,但是幅度不大,僅僅侷限於玄武門之變上午的一些細節。但是朱棣呢?那就是從他生下來到他篡位成功,處處都要改,連他老爹的起居注《太祖實錄》都要改的乾乾淨淨。如此大刀闊斧的刪改史書,到底是誰被美化得更嚴重呢?

  • 7 # 直江信綱

    雖然兩個人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在篡改歷史這方面,李世民和朱棣是大哥不笑二哥。之所以給人這種錯覺,是因為朱棣乾的那些事(從起兵造反到屠殺建文臣子)實在太出名了,而李世民對前太子黨就相對寬容。

    先看李世民是咋改歷史的。

    《資治通鑑》有這麼一段話:

    初,上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

    對曰:““史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

    上曰:“朕之為心,異於前世。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

    ……上見書六月四日事,語多微隱,謂玄齡曰:“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委友鴆叔牙以存魯,朕之所為,亦類是耳,史官何諱焉!”即命削去浮詞,直書其事。

    李世民破壞了帝王不觀本朝史書的傳統,非要看史書。當然,他要看的究竟是啥其實大家都清楚,就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玄武門之變(“六月四日事”)嘛。別看史書上說李世民多高風亮節,是為了什麼“直書其事”,他話裡都把自己和周公比了,那大臣們自然知道該咋寫……

    事實上今天的史書關於唐朝開國史,有很多李世民的曲筆——比如大家都覺得李世民是創業第一功臣,李建成甚至李淵都是優柔寡斷啥也不行的玩意,這就是拜李世民改史書所賜。從李建成平定劉黑闥的文武並用上看,他絕不是白給的。而李淵更是被李世民說成了昏庸無道除了點頭啥也不會的傢伙……幸好大唐開國功臣溫大雅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儲存了開國史的原貌,從這裡可以發現,整場戰爭的重大決策都是李淵乾綱獨斷的,他也絕不是隻知道隋朝宮女的庸主。

    至於什麼李世民被李建成下毒吐血數升還沒死、李建成交通後宮給李淵戴綠帽子之類的,聽完笑笑就好。

    再說朱棣。

    朱棣篡改國史,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而且流毒無窮。

    載體

    二、三修《太祖實錄》(為了把謊圓好,這書修了兩次,使得明太祖時期的很多事都已經無從考證),《天潢玉牒》(類似皇室的家譜),《奉天靖難記》(此書由於詆譭有關人員過甚,罵的實在太過離譜,很多事連他兒子修《成祖實錄》的時候都不敢沿用)

    核心問題

    1.朱棣的身份問題

    《天潢玉牒》現存兩個版本,一個說燕、周為嫡子,懿文太子為庶長(所謂“二子”本);一個說懿文太子、秦、晉、燕、周均為嫡子,燕王為在世嫡子中最長(所謂“五子”本)。根據胡扯程度不同,可見二子本先修,但是後來懲於用力過猛,改修五子本,以為定論。

    朱棣為什麼要這麼改呢?因為只有把自己改成嫡子,他繼承皇位才有合法性,起兵才有理由。

    (後世史學家正是透過這兩個《天潢玉牒》和其他材料,逐步考證出了明成祖身世的歷史真面——朱棣確係庶子無疑)

    2.詆譭建文君臣、建文帝的父親懿文太子朱標和其他藩王,美化自己和明太祖(重修《太祖實錄》隱晦了大量的明太祖暴政,此處暫且不論)。

    很有意思的是,朱棣在修史書的時候借鑑了唐太宗奪位的很多情節:

    1.稱朱棣曾經三次差點被傳位,但是被狡猾的懿文太子朱標多方阻止。(李世民也這麼說)

    2.稱朱標和晉王朱棡gang勾結起來迫害朱棣,朱棡選擇朱標是因為方便日後取而代之(這就是在模仿李建成、李元吉)

    3.藍玉為代表的功臣在其間首鼠兩端(情節上模仿唐朝的封倫)

    4.燕王府在舉事時候突然間多出八百護衛來(模仿李世民的“在外勇士八百餘人”)

    5.有帝王之相,而且不是發達之後,是早就有人這麼看。

    所以兩個人在篡改史書這方面,可以說是惺惺相惜的。但是評價一個皇帝,更多的是要看他做出的歷史功績。李世民將大唐帶入第一個太平盛世,朱棣五徵漠北七下西洋,修成《永樂大典》,同樣是文韜武略的君主。所以兩個人在這方面,也算是惺惺相惜。

  • 8 # 一縷風塵854

    李世民,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他在位期間百姓安居樂業,國庫充實,被稱為貞觀之治,可以說是一位千古一帝。

    朱棣,大明皇帝,被後人稱為永樂大帝,而他在位期間也開創了永樂盛世,流傳千古。

    那麼同樣的皇帝,同樣的盛世,為什麼歷史評價會不一樣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李世民他不是篡位而當上的皇帝,他最多就是一個爭儲,他是透過一定政治手段逼迫李淵讓位於他,而反觀朱棣,他侄子朱允炆在位為皇帝期間,他起兵造反,最後奪得皇位,可以說,他們兩個的性質完全不一樣,李世民最多算是爭儲,而朱棣就是完全的造反。

    其次:他們兩人做了皇帝之後的行為又不相同,李世民做了皇帝后任用賢臣,不計較大臣以前的得失過錯,魏徵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朱棣做了皇帝之後,手段非常的殘忍,殺了朱允文手下舊臣,誅了方孝孺十族,建立前所未有的慘案,而且,他還設立了東廠,用來專門收集他人的隱私和秘密,可謂是搞的人心惶惶。

    最後就是,李世民喜歡看史官記載的那些事情,資質通鑑有這樣一段話記載:”初,上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上曰:“朕之為心,異於前世。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其實,說白了就是李世民喜歡篡改歷史,而反觀朱棣,在這方面明顯不如李世民,朱棣雖然也想篡改歷史,無奈,明朝史家根本不聽他的,就算是死也不改歷史,朱棣無奈,最後只能落得一個殺侄篡位的罵名。

  • 9 # 別人叫的大師

    李世民和朱棣,兩個都是非常有名的皇帝。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讓當時的唐王朝的繁榮達到了頂峰,有些萬邦來朝的景象。朱棣,派鄭和六下西洋,將中國與外建立了更加豐富的交流。

    然而,這兩位皇帝卻都不是正統皇帝。李世民是透過玄武門之變,得到了皇位,將自己的哥哥殺死,拜登上皇位的。手上都是沾滿了鮮血的。朱棣也是在北京發生政變,奪去了自己侄子的皇位,迫使自己的侄子逃走,現在都沒有那種說法確定建文帝到底去哪裡了,這位皇帝也是雙手沾滿了鮮血。

    對於李世民來說,不是篡位,或許唐王朝也不會有如此的輝煌,或許也不會出現什麼盛世。因為李承乾並不是一個治國之才。但由於是嫡子,所以才被封為太子。

    對於朱棣的話,個人覺著他比建文帝強多了。一個皇帝文文弱弱,並不是什麼好事,更何況是建國的初期。這時候的國家需要一個有智慧,會治國的人來統領。所以朱棣的奪權,也加速了明王朝的發展。

  • 10 # 峰子奇觀

    為古今奪位者,樹立了極度惡劣的“榜樣”。

    唐太宗李世民:雙手沾滿親人鮮血的李二

    秦王李世民,以親王奪嫡,殺兄屠弟,逼父退位,屠戮子侄,霸佔弟妻……最終靠玄武門政變上位,透過血腥手段坐上皇帝寶座。

    無論怎麼說,不忠不孝、道德敗壞、違反人倫、等一些列鐵錚錚的罪惡,李世民是逃不掉的。

    李世民心虛,害怕史筆如鐵,想堵住後世悠悠眾口,擅自修改歷史,扭曲真相,美化自己,把自己在玄武門的屠殺行為歪曲成“不得已為之”,贏得大眾同情,欺世盜名,瞞天過海……縱有貞觀大治,亦無法掩蓋其魔鬼血腥!

    明成祖朱棣:皚皚白骨之上的朱四

    燕王朱棣,以藩王奪嫡,借“奉天靖難”、“清君側”名義,引兵造反,攻破京師南京,逼的他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焚燒宮禁,不知所蹤。

    老謀深算的燕王朱棣,深得厚黑之術,明明是自己想當皇帝,卻編造了個“清君側”幌子,說皇帝身邊有小人,我朱棣不是造反,是幫皇帝清除身邊的小人。連鬼都知道,你把皇帝身邊的人都清除掉了,四梁八柱都換成了你的人,那皇帝不成傀儡了嗎?

    縱然明成祖朱棣,當皇帝后乾的不錯,但犯上作亂、陰謀篡位、引發戰火、傷及無數百姓,這些罪名不是隨便可以洗刷掉的!一將功成萬骨枯,站在皚皚白骨之上,坐上帝位,嘴臉還殘留惡魔的鮮血,就可以一笑了之了?

    二千多年曆史長河,李二朱四算什麼?

    誰也不敢說太子李建成、建文帝朱允炆,當皇帝一定就幹不好。誰也不敢說少了李世民、朱棣,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就玩不轉。放眼二千多年曆史長河,李二朱四,不過歷史倆過客,個人功績如滄海之一粟,卻樹立了千古惡劣榜樣。

    縱然李世民、朱棣奪位成功,從此後宮三千、山呼萬歲,卻給古今野心家、邪惡者樹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千古榜樣”。為後世那些敗壞道德、六親不認、違反人倫、破壞規則者,提供了一個天衣無縫的“合理”藉口。

    試想:如果人人都去這麼幹,鋌而走險,巧取豪奪,以不正當手段圖富貴、坐享一勞永逸,那麼這個社會必將道德淪喪、公義死亡、世風日下,誰還會願意透過踏實努力去獲得成功?細思極恐啊!

  • 11 # 小約翰

    關於題主所說的,史書美化李世民,醜化朱棣的說法,我並不認同。

    事實上,對待唐太宗和明成祖,歷史評價都很高。因為中國歷史對一個皇帝的主要評價標準,就是他的政績如何,文治武功如何。而在這個標準之上,唐太宗和明成祖都不愧是一代明君。至於他們的皇位是怎麼得來的,實在不是一件重要的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也是靠篡位得來的,但是由於他開疆擴土創立了宋朝,實行仁政,所以對待他的篡位行徑歷史並無過多貶低。王莽篡位當上皇帝后一連串的措施搞的天下大亂,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所以王莽到現在為止都還是亂臣賊子的代名詞。

    何況李世民和朱棣還並不能叫做篡位,畢竟他們都是正經的皇子,從血統上有權利繼承皇位。更重要的,李世民和朱棣的政變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的個人權力慾,但更重要的是他們當時的處境也是被逼無奈。

    李世民本身就是唐朝最重要的開國功臣,沒有之一。他在唐朝的立國戰爭中發揮的作用無人可以取代,所以李淵只得為他創造了一個空前高的職位“天策上將”來表彰他的功勳。但唐朝最重要的獎勵——太子之位卻交給了功勞遠不如李世民的李建成。所以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爭端幾乎是必然的。

    而在太子和秦王的鬥爭中,李淵的態度則一直是拉偏架。因為他自己心知肚明太子的能力和功勞遠不如秦王,所以在鬥爭中多是袒護太子。玄武門之變之前,秦王與太子已經是勢同水火,不共戴天。甚至還出現太子想要毒殺李世民未遂的事情。而且在長久的鬥爭中,由於皇帝態度的偏向,秦王黨已經陷入了絕對被動,被消滅只是時間問題。李世民如果再不發動政變,下場一定會非常慘。

    而朱棣的背景更慘,他甚至連跟對手唱對臺戲的資格都沒有。

    在朱元璋死後,建文帝深感藩王威脅之大,銳意削藩,將天下的藩王一個個都削掉。而被削掉的藩王們,幾乎沒有一個能有好下場。因為他們都被皇帝安上了罪名,要麼投入鳳陽的監獄,更慘的甚至被賜自盡,家破人亡。

    朱棣本來並沒有造反的打算,可是到後來,天下削藩削到只有燕王朱棣最後一個強藩,躲都躲不開。建文帝派來抓朱棣的人都到了門口,將他的王府團團圍住。朱棣實在是退無可退,才放手一搏決定造反的。

    而靖難之役之所以成為中國空前絕後的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主要是因為朱棣過人的軍事才能和建文帝朝廷的一系列錯誤決策,朱棣的靖難成功,其實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在裡面啊~

  • 12 # 健康世紀一更

    兩者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相同點:首先,二人都是能征善戰的王爺出身,尤其李世民的天策府,簡直就是縮小版地朝廷,在朝臣武將中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或者說同時期地正統皇位繼承人也只是大義上的名分,唐和明政權的最終確立,二人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只要是明眼人,誰都不會無視掉,其次,二人之所以會選擇造反,我認為是給逼的,不是到了走投無路,你死我亡的地步,不是到了一想到新上任的君主,會把自己當成儆猴的雞給殺了,也不會走上“清君側”的道路,最後,二人的功業不必贅述,留名千古的帝王,氣魄,胸懷,謀略……

    不同點:朱棣的“靖難之役”結束後,出於想迅速地穩定局面確實殺了一部分人,什麼人呢?大多數都是所謂的“建文舊臣”,文臣居多,讀書讀死了的,腦子裡只有正統,大義,而這些文臣被殺後他們的同年,學生,多少又有被株連的,文人的武器從來就不是刀槍,一隻禿筆足夠了,畢竟史書也好,野史雜論也罷,都是文人寫的,這一點,縱然明成祖用《永樂大典》的功績,也防不住天下悠悠眾口。所以朱棣的形象,總是被描寫成一個蓄謀已久的篡位者的形象。這一點上唐朝的風氣比較開放,畢竟王朝在建立的過程中,甚至藉助了突厥人的力量,有不少胡人在朝封王,也沒見文臣們口誅筆伐地聲討,說到這,可能是受“程朱理學”的影響,唐宋之後,封建社會文人的思想,多少被禁錮了不少的緣故吧。

  • 13 # 司馬砸光

    偷來的東西用的再好也是偷,篡位的皇帝乾的再好也是篡位。這是兩件事,不能選擇性遺忘。作為破壞遊戲規則的極端典型,李世民和朱棣必須接受道德的審判,被懸掛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不下架。

    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李二和朱四在皇帝任上的確都乾的相當出色。但是,他們的未能超越時代的政績放在長達一兩千年的封建歷史長河中顯得如此不值一提,並沒有本質上改變什麼,沒有他們太陽也會照常升起。

    況且又有誰能夠證明,李建成和朱允文就一定會比他們乾的更差?

    朱四比李二更像條漢子,他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就是搶奪了皇位,沒有刻意抹黑前朝大元,沒有更改朱元璋的起居錄,更沒用皇權影響歷史編修,只是默默地幹出成績讓所有人相信選擇他就對了。李世民恰恰相反,以上的事都做了一遍,所以看起來他的歷史形象似乎要比朱棣好一些。

    真相也許會遲到,卻從來不會缺席。再看看吧,這二人的評價發生反轉的那一天,可能也不會太久,誰知道呢。

    ........END.......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

  • 14 # 爾朱少帥

    有一句話叫“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還有一句話叫“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對於歷史人物,我們何必耿耿於懷與他們的私德和殺戮呢。試問哪一個號稱“千古一帝”的君王不是由累累白骨鋪就了他們的威名。

    1、如何評價李世民?李世民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他創造了秦漢之後又一個強盛的大一統漢人王朝。他將漢人皇朝的榮光推到了歷史的巔峰時刻。他是繼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隋文帝楊堅、隋明帝楊廣之後的又一個曠世奇才。

    我們念念不忘的大唐盛世,我們吹噓不完的貞觀之治,就是李世民一手造就。至於他殺了幾個親人,那有怎麼了?他手下的人命何止千萬,就他李家的人命是值錢的嗎?那死去的成千上萬的人命怎麼就沒人好奇追問一聲?

    至於他玷汙了嫂子,那有何妨?只有李世民的嫂子有貞節嗎?怎麼沒人過問過成千上萬平民女性是怎麼生活的?

    2、怎麼評價朱棣?朱棣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他造就了漢唐之後的漢人皇朝的有一個輝煌時期。他將漢人的榮光用七次下西洋推向了全世界。他是李世民和朱元璋之後,有一個無與倫比的傑出帝王。

    搶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怎麼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子之位也需要有能耐著居之。人們不是無數次憧憬曾經航海事業的發達麼?是朱棣曾經將中華的航海行為推到史無前例的高度。

    追殺建文帝的忠臣怎麼了?青史留英名的帝王中,朱棣殺戮的人數估計都排不上號。一個能夠做到君王死社稷、馬革裹屍還的帝王,我們還有什麼要苛責的嗎?

  • 15 # 清水空流

    帝王之家無親情,無情最是帝王家。生於帝王之家,也許在從親情和家庭來說是最悲哀和最不幸的。

    華夏曆史上篡位之君有很多很多,而之所以李世民和朱棣最有名,在於兩點,一是篡位的時候做的太絕,殺的太太狠,為帝的時候卻是英明神武,文治武功。一代明君的典範,如此巨大的反差也讓歷史為之感慨。

    李世民於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隨後逼迫父親李淵禪讓而篡位登基,也不顧父親的苦苦哀求殺了自己的十個侄子。殘暴不亞於其表哥隋煬帝楊廣,時年27歲李世民正式成為大唐皇帝,在位23年。史稱唐太宗文皇帝。駕崩時為50歲。可以說李世民基本上成為明君的代表了,無論如何評價封建時代的帝王,李世民都算作明君之列。

    朱棣作為藩王就藩於北京。侄子朱允文登基以後由於削藩,朱棣於公元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公然武裝叛亂。歷經四年終於篡位成功。於公元1402年登基,時年42歲,公元1424年駕崩,在位22年。史稱明成祖。朱棣是有明一代文治武功最強盛的時代。

    二人都是最強大的帝王,但登基的方式卻十分醜惡和不堪,但必須指出的是,他們的篡位也有一定的‘’被迫‘’性質。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鬥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完全有理由相信李建成登基以後第一個要殺的就是李世民。帝王之位只有一個。雙方的爭奪相互的。朱允文的惡性削藩,以及幾個藩王的被殺,引發朱棣巨大的危機感和不安,如果朱棣不造反,也一定會死在朱允文的手裡,這是毫無疑問的。

    可以說,帝王的帝位的傳承本身就帶有雪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帝王‘’家事‘’百姓對誰當皇帝真的不會關心。只要能夠安居樂業,你就是好皇帝,至於如何當皇帝,百姓真不介意的。從李世民和朱棣的表現來看,他們是合格的帝王。百姓最看重的是自己的生活。帝王登基實在是太遙遠的事情了。再說,歷史已經將他們的篡位進行了最合理,最高尚的解釋。

    對於帝王而言,應該看他治國的功績和能力。這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小節。李世民和朱棣都是偉大的君主。

  • 16 # 青言論史

    題主的這個說法並不十分確切,史書確實有美化李世民的部分,但是朱棣實際上卻是美化得更為嚴重的那一個。至於說政績平分秋色,我就笑笑不說話了。李世民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心目中的千古一帝,而朱棣雖然也是一代雄主,但是和李世民比起來,還是差一個級別。

    扯遠了,回到篡位的問題上來。請注意,李世民篡位不假,但是他篡的可不是他老爹的皇位,而是儲君之位,他當上皇帝可是在玄武門之變後四個月。而朱棣呢?朱棣那才叫真正的篡位,因為他起兵造反的時候,他爸早死了,龍椅上坐著的是他大侄子,難道他要給他侄子或者別的什麼人當皇太子嗎?這是從篡位的性質來講的。

    再看成功以後他們的處理方法。李世民秉持的是“首惡死罪、餘孽勿問”的策略,除了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外,對於太子黨和晉王黨他是基本都網開一面,諸如魏徵等鐵桿太子黨甚至還納為己用,更沒搞什麼誅三族九族十族。而朱棣呢?他不僅幹掉了所有在靖難之役裡和他交過手的武將,齊泰、黃子澄這些文臣也是一個都不放過,方孝孺更是被誅了十族。這還不算,他又復活了錦衣衛,還發明瞭東廠,專門蒐集臣下有沒有反對他的。兩者一比,高下立判。

    那為什麼說朱棣是被美化的更嚴重的那個呢?因為史書都是後人、尤其是勝利者書寫的,至於怎麼寫那就看皇帝陛下的心意了。李世民改過史書沒有?改過,但是幅度不大,僅僅侷限於玄武門之變上午的一些細節。但是朱棣呢?那就是從他生下來到他篡位成功,處處都要改,連他老爹的起居注《太祖實錄》都要改的乾乾淨淨。如此大刀闊斧的刪改史書,到底是誰被美化得更嚴重呢?

  • 17 # 直江信綱

    雖然兩個人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在篡改歷史這方面,李世民和朱棣是大哥不笑二哥。之所以給人這種錯覺,是因為朱棣乾的那些事(從起兵造反到屠殺建文臣子)實在太出名了,而李世民對前太子黨就相對寬容。

    先看李世民是咋改歷史的。

    《資治通鑑》有這麼一段話:

    初,上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

    對曰:““史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

    上曰:“朕之為心,異於前世。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

    ……上見書六月四日事,語多微隱,謂玄齡曰:“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委友鴆叔牙以存魯,朕之所為,亦類是耳,史官何諱焉!”即命削去浮詞,直書其事。

    李世民破壞了帝王不觀本朝史書的傳統,非要看史書。當然,他要看的究竟是啥其實大家都清楚,就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玄武門之變(“六月四日事”)嘛。別看史書上說李世民多高風亮節,是為了什麼“直書其事”,他話裡都把自己和周公比了,那大臣們自然知道該咋寫……

    事實上今天的史書關於唐朝開國史,有很多李世民的曲筆——比如大家都覺得李世民是創業第一功臣,李建成甚至李淵都是優柔寡斷啥也不行的玩意,這就是拜李世民改史書所賜。從李建成平定劉黑闥的文武並用上看,他絕不是白給的。而李淵更是被李世民說成了昏庸無道除了點頭啥也不會的傢伙……幸好大唐開國功臣溫大雅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儲存了開國史的原貌,從這裡可以發現,整場戰爭的重大決策都是李淵乾綱獨斷的,他也絕不是隻知道隋朝宮女的庸主。

    至於什麼李世民被李建成下毒吐血數升還沒死、李建成交通後宮給李淵戴綠帽子之類的,聽完笑笑就好。

    再說朱棣。

    朱棣篡改國史,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而且流毒無窮。

    載體

    二、三修《太祖實錄》(為了把謊圓好,這書修了兩次,使得明太祖時期的很多事都已經無從考證),《天潢玉牒》(類似皇室的家譜),《奉天靖難記》(此書由於詆譭有關人員過甚,罵的實在太過離譜,很多事連他兒子修《成祖實錄》的時候都不敢沿用)

    核心問題

    1.朱棣的身份問題

    《天潢玉牒》現存兩個版本,一個說燕、周為嫡子,懿文太子為庶長(所謂“二子”本);一個說懿文太子、秦、晉、燕、周均為嫡子,燕王為在世嫡子中最長(所謂“五子”本)。根據胡扯程度不同,可見二子本先修,但是後來懲於用力過猛,改修五子本,以為定論。

    朱棣為什麼要這麼改呢?因為只有把自己改成嫡子,他繼承皇位才有合法性,起兵才有理由。

    (後世史學家正是透過這兩個《天潢玉牒》和其他材料,逐步考證出了明成祖身世的歷史真面——朱棣確係庶子無疑)

    2.詆譭建文君臣、建文帝的父親懿文太子朱標和其他藩王,美化自己和明太祖(重修《太祖實錄》隱晦了大量的明太祖暴政,此處暫且不論)。

    很有意思的是,朱棣在修史書的時候借鑑了唐太宗奪位的很多情節:

    1.稱朱棣曾經三次差點被傳位,但是被狡猾的懿文太子朱標多方阻止。(李世民也這麼說)

    2.稱朱標和晉王朱棡gang勾結起來迫害朱棣,朱棡選擇朱標是因為方便日後取而代之(這就是在模仿李建成、李元吉)

    3.藍玉為代表的功臣在其間首鼠兩端(情節上模仿唐朝的封倫)

    4.燕王府在舉事時候突然間多出八百護衛來(模仿李世民的“在外勇士八百餘人”)

    5.有帝王之相,而且不是發達之後,是早就有人這麼看。

    所以兩個人在篡改史書這方面,可以說是惺惺相惜的。但是評價一個皇帝,更多的是要看他做出的歷史功績。李世民將大唐帶入第一個太平盛世,朱棣五徵漠北七下西洋,修成《永樂大典》,同樣是文韜武略的君主。所以兩個人在這方面,也算是惺惺相惜。

  • 18 # 一縷風塵854

    李世民,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他在位期間百姓安居樂業,國庫充實,被稱為貞觀之治,可以說是一位千古一帝。

    朱棣,大明皇帝,被後人稱為永樂大帝,而他在位期間也開創了永樂盛世,流傳千古。

    那麼同樣的皇帝,同樣的盛世,為什麼歷史評價會不一樣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李世民他不是篡位而當上的皇帝,他最多就是一個爭儲,他是透過一定政治手段逼迫李淵讓位於他,而反觀朱棣,他侄子朱允炆在位為皇帝期間,他起兵造反,最後奪得皇位,可以說,他們兩個的性質完全不一樣,李世民最多算是爭儲,而朱棣就是完全的造反。

    其次:他們兩人做了皇帝之後的行為又不相同,李世民做了皇帝后任用賢臣,不計較大臣以前的得失過錯,魏徵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朱棣做了皇帝之後,手段非常的殘忍,殺了朱允文手下舊臣,誅了方孝孺十族,建立前所未有的慘案,而且,他還設立了東廠,用來專門收集他人的隱私和秘密,可謂是搞的人心惶惶。

    最後就是,李世民喜歡看史官記載的那些事情,資質通鑑有這樣一段話記載:”初,上謂監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上曰:“朕之為心,異於前世。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其實,說白了就是李世民喜歡篡改歷史,而反觀朱棣,在這方面明顯不如李世民,朱棣雖然也想篡改歷史,無奈,明朝史家根本不聽他的,就算是死也不改歷史,朱棣無奈,最後只能落得一個殺侄篡位的罵名。

  • 19 # 別人叫的大師

    李世民和朱棣,兩個都是非常有名的皇帝。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讓當時的唐王朝的繁榮達到了頂峰,有些萬邦來朝的景象。朱棣,派鄭和六下西洋,將中國與外建立了更加豐富的交流。

    然而,這兩位皇帝卻都不是正統皇帝。李世民是透過玄武門之變,得到了皇位,將自己的哥哥殺死,拜登上皇位的。手上都是沾滿了鮮血的。朱棣也是在北京發生政變,奪去了自己侄子的皇位,迫使自己的侄子逃走,現在都沒有那種說法確定建文帝到底去哪裡了,這位皇帝也是雙手沾滿了鮮血。

    對於李世民來說,不是篡位,或許唐王朝也不會有如此的輝煌,或許也不會出現什麼盛世。因為李承乾並不是一個治國之才。但由於是嫡子,所以才被封為太子。

    對於朱棣的話,個人覺著他比建文帝強多了。一個皇帝文文弱弱,並不是什麼好事,更何況是建國的初期。這時候的國家需要一個有智慧,會治國的人來統領。所以朱棣的奪權,也加速了明王朝的發展。

  • 20 # 峰子奇觀

    為古今奪位者,樹立了極度惡劣的“榜樣”。

    唐太宗李世民:雙手沾滿親人鮮血的李二

    秦王李世民,以親王奪嫡,殺兄屠弟,逼父退位,屠戮子侄,霸佔弟妻……最終靠玄武門政變上位,透過血腥手段坐上皇帝寶座。

    無論怎麼說,不忠不孝、道德敗壞、違反人倫、等一些列鐵錚錚的罪惡,李世民是逃不掉的。

    李世民心虛,害怕史筆如鐵,想堵住後世悠悠眾口,擅自修改歷史,扭曲真相,美化自己,把自己在玄武門的屠殺行為歪曲成“不得已為之”,贏得大眾同情,欺世盜名,瞞天過海……縱有貞觀大治,亦無法掩蓋其魔鬼血腥!

    明成祖朱棣:皚皚白骨之上的朱四

    燕王朱棣,以藩王奪嫡,借“奉天靖難”、“清君側”名義,引兵造反,攻破京師南京,逼的他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焚燒宮禁,不知所蹤。

    老謀深算的燕王朱棣,深得厚黑之術,明明是自己想當皇帝,卻編造了個“清君側”幌子,說皇帝身邊有小人,我朱棣不是造反,是幫皇帝清除身邊的小人。連鬼都知道,你把皇帝身邊的人都清除掉了,四梁八柱都換成了你的人,那皇帝不成傀儡了嗎?

    縱然明成祖朱棣,當皇帝后乾的不錯,但犯上作亂、陰謀篡位、引發戰火、傷及無數百姓,這些罪名不是隨便可以洗刷掉的!一將功成萬骨枯,站在皚皚白骨之上,坐上帝位,嘴臉還殘留惡魔的鮮血,就可以一笑了之了?

    二千多年曆史長河,李二朱四算什麼?

    誰也不敢說太子李建成、建文帝朱允炆,當皇帝一定就幹不好。誰也不敢說少了李世民、朱棣,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就玩不轉。放眼二千多年曆史長河,李二朱四,不過歷史倆過客,個人功績如滄海之一粟,卻樹立了千古惡劣榜樣。

    縱然李世民、朱棣奪位成功,從此後宮三千、山呼萬歲,卻給古今野心家、邪惡者樹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千古榜樣”。為後世那些敗壞道德、六親不認、違反人倫、破壞規則者,提供了一個天衣無縫的“合理”藉口。

    試想:如果人人都去這麼幹,鋌而走險,巧取豪奪,以不正當手段圖富貴、坐享一勞永逸,那麼這個社會必將道德淪喪、公義死亡、世風日下,誰還會願意透過踏實努力去獲得成功?細思極恐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和夏天相關的影視動漫作品,曾點燃你對人生充滿鬥志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