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煙雨樓臺1971
-
2 # 烏沙科夫
沈飛就是騙子,一個蘇27搞這麼多型號,每個型號都要經費吧?殲11,殲11B,殲11BS,殲15,殲16,聽說還有殲11D,有完沒完了?在中航工業大家庭裡吃體制的蛀蟲!不思進取,所以搞個31國家不給錢,以前賺太多了!沈霍伊那是誇你,沈米格差不多!
-
3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目前中國生產戰鬥機的製造企業有兩大集團,一個是老牌企業沈飛集團;另一個就是後起之秀成飛集團;這兩大公司都為中國的空軍建設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從近年兩家公司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來看其風格並不相同,沈飛的產品基本是蘇/俄飛機仿製的路子,顯得保守。而成飛則是獨具一格,脫離了蘇/俄飛機的路子,而且也不同於歐美的思路,讓人眼睛一亮一亮的。就兩個集團所製造的飛機來說,彷彿給人的感覺沈飛的路子屬於保守,傳統;而成飛則是創新,開拓;於是難免有一些疑問,沈飛落後了,被成飛甩在後面了,甚至有人認為沈飛的前景堪憂;其實這是很正常現象,是中國戰鬥機研製發展必須要存在的過程,符合中國戰鬥機發展的總體思想。從國際上的戰鬥機的發展來看也是這種情況,如俄羅斯的米格和蘇霍伊就是兩種不同的風格;美國的波音和洛馬生產的飛機F15.和F18就和F16以及F35風格不同,前兩種是波音的產品,而後兩者是洛馬的產品,風格截然不同。
沈飛集團:立足傳統,滿足需要;沈飛是中國航空工業的傳統制造企業,可以說是中國戰鬥機製造領域的老大哥。為中國空軍裝備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模仿蘇式戰鬥開始至今一直在蘇式戰鬥機的套路上打轉,所以才給人而沈飛給人板刻和保守的感覺。從早期的米格系列的殲5、殲6、殲7、殲8、殲8ll都有蘇式米格戰鬥機的影子。而從殲11系列,殲15、殲16等等又開始有蘇霍伊戰鬥機的影子。沈飛生產的飛機雖然是傳承於蘇式飛機,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目前雖然中國有了殲20戰鬥機,但中國的戰鬥機研製能力還並不強大,透過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戰鬥機的技術為我所用正是中國戰鬥機發展所需要的結果。沈飛正是摸透了蘇27戰鬥機,才研製出了自己的殲11、殲-15艦載機、殲-15D電子戰機以及殲-16戰機。這個成績可以說是巨大的。目前來說正是沈飛的這些戰鬥機支撐著中國空軍力量的半壁江山。
成飛集團:面向未來,開拓創新;成飛是中國大三線建設時期發展成立的一家飛機制造企業,一半以上的技術骨幹來自沈飛。成飛成立時的產品主要是生產沈飛製造的殲7飛機,後來隨著發展,成飛開始面向國外使用者,這種轉型使得成飛有了接觸市場需求的思想,為了滿足使用者的需要就必須做出符合使用者要求的新機型,於是開拓創新就成為成飛的重要措施,要達到這樣的舉措就需要把目光瞄向世界先進的技術。因此成飛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年輕的後生喜歡追逐世界最新潮流。例如,美國最早設計出新穎的DSI進氣道,而成飛敏感的預測到了這一新技術帶來的機遇,很快就投入研究,並取得了成果,現在殲10B/C機型、梟龍機型上應用效果良好。這也是繼美國後第二個採用該技術的國家。
成飛集團更是進行深入探討,以更加精緻的奇異造型投入到了第五代戰鬥機殲-20的進氣道設計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從這一點上能看出成飛人接受先進技術的能力,同時,也展示出了成飛對捕捉先進技術敏銳的眼光。透過在幾款戰鬥機上採用DSI進氣道的應用,使成飛的這項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和老道。獲得國內外同行的讚歎,這說明成飛對DSI進氣道的認可和理解已經非常深刻,也說明成飛對先進技術敏銳的洞察力。目前,成飛的幾型戰機的開發的確和沈飛的蘇式樣子完全不同,讓人感覺到了中國戰鬥機製造領域的快速發展。
兩家企業,分工不同,目標一致:其實,沈飛的任務就是透過引進吸引收消化國外戰鬥機領域的先進技術,然後進行改進提高,雖然沈飛生產的各種戰鬥機都有蘇式飛機的影子,但透過摸索探討逐步提升我們自己的戰鬥機效能,如,殲11、殲15艦載機、殲16型戰鬥機,這些飛機雖然外型變化不大,但裡面的結構,電子裝置則有了質的提高。研究一款戰鬥機的週期很長,特別是氣動外型,需要非常繁雜的程式,即然我們有了一款好的飛機外型,而且還非常先進,為什麼不為我所用呢;另外,中國現在的戰鬥機需求非常大,如果光靠自我創新遠遠滿足不了眼下所需,時間上等不起。改進提高已有的成熟機型就成為必然。而沈飛就是這樣的任務,穩紮穩打,牢實根基,提高產量,逐步改進提高,因此,沈飛的生產任務非常繁重。
而成飛正是有沈飛承擔了繁重的生產任務,才能有時間去探討更先進的技術,去闖市場,去搞新機型的開發,這也是成飛的任務。如果沒有沈飛這位老大哥在戰鬥機製造領域以穩鍵、快速、質優的風格生產出大量的戰鬥機,才使得成飛能輕鬆上陣,追逐世界先進潮流,開拓創新,使中國的戰鬥機發展邁進先進戰鬥機製造強國領域;
成飛和沈飛的任務分工不同,沈飛的飛機都是自用的,成飛的飛機除了自用,也負責出口創匯。同時,成飛也承擔著先進機型的探討工作。沈飛也製造出了殲31五代機,也有涉足先進機型的衝動。兩家企業都是中國航空領域的一員,主體還是一家人,只是工作重點不同,相互間是合作關係,而非竟爭關係。不存在誰優誰劣的問題。其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提高中國的戰鬥機效能,將來沈飛自然也會逐步進入到新機的開發上面,使這兩家企業成為相互借鑑,相互提高的兩大支柱。
-
4 # 天下布武
由於分工和研究物件的不同的,中國有很多航空製造企業,如果說是製造戰機最有名的兩家,那應該是就是沈飛和成飛了!
在講成飛和沈飛之前,步武需要先科普一下:在中國,一款新式飛機的研發和製造企業一般是分開的,“數字”研究所負責研發,而“某飛”則負責生產製造,兩者間有很親密的合作機會,甚至很多時候是合作研發的。
所以網友大多把成都飛機研究所(俗稱611所)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成飛)統稱為“成飛”;而把瀋陽飛機研究所(俗稱601所)和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沈飛)統稱為“沈飛”,所以下面步武也不做過多區分,也統一用統稱來講述成飛和沈飛吧!
近些年,成飛取得的了較為優異的成績,先後開發出了殲-10、殲-20、梟龍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戰機,研發戰機方面頗具創新,在沒有可以借鑑的現有戰機的情況下,研發出了全球第三款第五代隱身戰機殲-20,使中國空軍實力大大提升。
另外,成飛在沒有西方國家幫助的情況下,自主研發的戰機卻跟得上美國等國家的步伐,所以經常被網友稱之為“成洛馬”,也算是一種肯定吧。
而對於沈飛來說,近些年則經常被不少不懷好意的網友噴,雖然沈飛生產製造的戰機很多都是仿製或者改進俄羅斯/蘇聯的產品,一直未走出蘇式戰機的影子,但步武認為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雖然中國現在有了殲-20,殲-10等自主研發的戰機,但總體上來說中國的航空研發製造水平還是低於美俄等西方國家的,如果單靠自主研發目前還很難滿足需求,畢竟殲-10數量遠遠不夠,殲-20更是尚未大規模生產。
這個時候要想有足夠快的速度生產足夠數量的先進戰機,引進、仿製、改進是最好的辦法,而這個任務也就交給了沈飛,以中國3代機及以上的戰機為例,其中900多架是由沈飛生產的,佔據了中國空軍3代機總數的60%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重型戰機。
也就是說,網友嘲諷沈飛所稱的“沈霍伊”,卻生產了中國空軍的大部分戰機,而且還要保護這些人。
當然,步武也不是支援仿製戰機,但對於中國的現狀來說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件事總得有人去做,想要全部自主創新並走到世界前列這需要一個過程,而我們現在就在朝這個方向發展,僅引進24架蘇-35和沈飛研發FC-31就是在表明中國戰機研製正在朝全面自主創新的方向發展。
-
5 # 微電腦一本書大小
網路太多噴子惡意攻擊言語,說沈霍伊云云,不管是哪家飛機設計局,他們都是我們國家航空領域付出一代代努力出作品的機構,沈飛也是北韓戰爭催生,抗美援朝的打響距離戰場最近的東北,本來就有抗日戰爭時期軍工業的底子,距離戰場最近也能最快接受蘇制裝備,消化吸收仿製改造支援前線——所以很多軍工企業都落戶東北黑土地了,包括沈飛去吃透引進的蘇聯噴氣式戰鬥機,變成殲5-6-7-8-11-31等(還有好多未生產裝備的型號)上天守護中華大地!更客觀的說沈飛是接受外來裝備的第一道過濾器,然後拆解學習新飛機的長處為我所用,蘇27的引進絕對是顛覆我們之前對戰鬥機設計製造的傳統框框!在這之前大家也都知曉殲9系列-13等等設計很時尚但是又無法實現的苦衷,蘇27引進對我們提升現代化戰鬥機製造能力功不可沒!!!我們接觸了當時世界一流戰機氣動佈局設計,結構!超強悍的戰鬥機動力(這是中國航空界幾十年的痛!),還有美帝當時都汗顏的頭盔瞄準具,格鬥空空導彈等武器裝備,,,,相當於開了天目一樣的節奏,,把之前停留於紙面上滿意逾越的設計難題一一打通,蘇27功不可沒!!!同樣沈飛也是功不可沒!!!!!然後各家設計局來吸收對自己方案有幫助的營養回去再融合揉捏成更符合中國實際需要的戰機,之後再引進蘇30和蘇35同樣是為了技術升級和作戰急需,蘇30——針對遠端戰術轟炸攻擊填補中國空軍這塊軟肋(殲16出現你也再找不到純中國產設計壓倒蘇30的機型,飛豹和蘇30沒法比最值得擁有的是它完全是自己搞的) 蘇35——針對填補殲20沒有批次製造未形成強大制空實力的真空!對抗東亞不安定的局面,對手F22/35已經在家門口耀武揚威了,殲20還在完善+完善 試飛+試飛中呢,你著急要還不成熟(只是出了架子還在改改改呢)的殲20立馬投入批次使用不單單是時間和成本的不可能,也是對中國領空的不負責,救急——沈飛 這個任務也是必須存在的,養精蓄銳——成飛 這也是它擔負的重大使命!
-
6 # 國平軍史
沈飛,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其前身是1930年時,張學良修建的飛機場;1951年6月,正式建立被命名為國營112廠,由此開始仿製生產蘇聯米格系列戰鬥機,包括先期的米格-17φ,對應中國空軍的殲-5;米格-19,對應殲-6;米格-21,則對應殲-7等。
此後,根據中俄簽訂的協議,沈飛即當時的國營112廠,引進生產線生產200架蘇-27重型戰鬥機,其中第一批蘇-27的機體全部由俄方提供,以後批次的機體逐步過渡到由根據俄轉讓的全套工藝檔案自行製造,但俄方仍然提供全部200架戰機所需的發動機、雷達以及電子裝置、機載武器等。
在長達60餘年的時間內,沈飛一直在邯鄲學步,依樣畫葫蘆地模仿蘇聯和俄羅斯的戰鬥機,獨立研發的殲-8II戰鬥機,也是在殲-7基礎上,放大機體將殲-8 原型機機頭進氣改成了兩翼進氣而已,依然強調高空高速,事實上就是一款前線截擊機。
沈飛唯一具備獨立智慧財產權的採用單座、雙發、雙垂尾,兩側佈置大S彎進氣道,並有內建彈艙的FC-31隱形戰鬥機,本國空軍並未看上,只剩下外銷一條路可走了,但數年以來只聞樓梯升,不見人下來。
說狗大戶看中了,出手就是100架的訂單;又說成了海四戰鬥機了,實際上都是空穴來風,FC-31隱形戰鬥機前景非常堪憂。
成飛,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創建於1958年,中國航空武器裝備研製生產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機零部件重要製造商。
儘管成飛沒有沈飛那般擁有國家的大量投入,但作為中國航空工業的後起之秀,卻拿出了傲人的成績單,在印巴衝突中名聲鵲起的梟龍戰鬥機,就出自成飛之手,儘管冠以中巴聯合研製,但已經解密梟龍戰機的總設計師就是大名鼎鼎的已經正式服役於空軍的第4代隱形戰鬥機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院士。
此外,成飛也為中國空軍貢獻了非常有名另一款第3代戰鬥機的經典之作殲-10戰鬥機,已形成龐大的系列戰鬥機,成了中國空軍執行本土作戰的絕對主力,殲-10戰機本身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是國家對這一型軍機的最高褒獎。
特別是殲-20的橫空出世,讓成飛在國內軍迷中的地位非常高,此型戰機的正式服役,使得中國空軍昂首步入了世界先進戰鬥機的第一方陣。
就目前而言,俱樂部中也就美中兩國,即便俄羅斯都未能有第4代隱形戰鬥機成軍,英法德等西方發達國家則乾脆放棄了第4代隱形戰鬥機的研發,可見研發此型戰機的難度
綜上,同樣的發動機用在沈飛和成飛身上,兩者設計的戰鬥機卻截然不同,最大的原因就是,數十年來,沈飛一直在模仿蘇聯和俄羅斯的戰鬥機,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和能力,即便獨立研發的戰機,也遲遲得不到軍方和國際軍火市場的認可。
成飛人,在所需的人力物力遠遠超出當時的國力所限,在目睹了科索沃、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領略了“主宰天空”對現代戰爭意味著什麼之後,知道中國空軍對現代化空中力量的急切呼喚,決心勒緊褲帶也要搞自主研發的戰機,使得殲-10所承載的已遠不止一種作戰飛機那麼簡單了。
以宋文驄總設計師領銜的殲-10專案最終成功,是成飛獻給中國空軍最好的禮物,所以成飛人能感動空軍的同時,也感動了全國軍迷,請不要胡亂指責軍迷亂噴沈飛,真正的軍迷絕對不會亂噴,只是就事論事,誰的成績大,就向誰敬禮!
-
7 # 麥田軍事觀察
也許許多人把研發飛機簡單,只是一家飛機公司的公事,不管沈飛,還是成飛,他們兩個之間進行對比,非要弄出誰來對誰對誰錯,本質就是一種錯誤,不懂裝懂。現代航空製造不是一家企業的事情,沈飛和成飛實際上只能算是專案牽頭單位,而不是工作全包了,許多工作也需要依賴於別人來進行,這兩家企業之間也有許多合作關係,並非兩方互不往來,關於他們二者的風格與設計,人們一起想象成企業的風格,其實與那家企業沒什麼關係。
成飛與沈飛在許多人眼中是競爭性關係,其實它們更多是一種任務分工與合作關係。它們負責的任務不同,要求不一樣。殲10與殲11,不是競爭關係,殲20與殲31也不是競爭關係。這幾款戰機實質走著不同的發展之路,要求與任務不同,直接決定它們的設計也一樣。
不要以為成飛與沈飛的設計有什麼不同,本質都是中國航空業的一部分,成果代表的是中國,而不是一家企業。
上世紀90年代成飛正在從事殲10的開發工作,沈飛同時擔任蘇27的仿製與消化工作,當成飛完成殲10的研發,投入批次生產時,沈飛也搞出了殲11,隨後它們都開始下一代戰機的研發,殲20與殲10比,完全風格相反的型別,殲31與殲11,也是一樣是風格相反的型別。
這屬於工作安排的問題,不是證明誰比誰強的問題,不管是成飛還是沈飛,都是中國航空的一部分
-
8 # 一葉楓流
其實一開始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沈飛最早生產殲五,成飛建廠後生產殲七。
沈飛設計的飛機只有殲八和殲31。實際是601所設計。
成飛設計的是梟龍,611設計的是殲十和殲二十。
沒有用過同樣的發動機。
殲八的發動機是渦噴7,殲八2是渦噴13。骨頭鷹是RD93,這倒是和梟龍一樣。
殲十發動機是AL-31和太行,殲二十的是太行和渦扇15。
-
9 # 海事先鋒
發動機並不能決定飛機的型別,發動機只是決定飛行的效能,而且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成飛近年來設計的飛機偏重於高速空戰效能,沈飛近年來設計的飛機則是偏重於多用途能力的開發。
成飛設計的殲20和殲10都是高速效能卓越的戰鬥機,尤其是殲20,是純粹的升力體加鴨翼的高效能佈局。成飛的戰鬥機也偏重於極端的效能,比如在設計中敢於使用最新的DSI進氣道技術,使用全動垂尾和可動鴨翼的設計,飛機的靈敏度大大提高,而且飛機的渦流系統非常複雜,光是殲20就有5個主要渦流產生器,飛機對複雜氣流的使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沈飛則更加保守一些,這些年一直在蘇霍伊飛機的老底子上進行改進。從當年進口了蘇27SK戰鬥機開始,就開始利用這一優秀的平臺進行多種改進嘗試。當然這也無可厚非,因為俄羅斯也是這麼幹的,俄羅斯在蘇27的基礎上搞出了蘇30、蘇34、蘇35S,甚至運用其成熟技術搞出了蘇57。這其實非常正常,因為一個優秀的平臺設計,本來就值得在其基礎上進行擴充套件。
沈飛利用蘇27SK,先是仿製出殲11戰鬥機,也就是中國產逆向仿製的蘇27SK,然後改進更先進的中國產航電系統,大量使用符合材料得到了殲11B,在中距離空戰上效能大幅度提升,而且使用了中國產的太行WS10A發動機,效能有所提升。隨後是在殲11B基礎上改進出艦載機殲15,又改進出雙座型的殲16戰鬥機,本來還要改進出殲11D戰鬥機,但是最終沒有批次服役。
總的來看,除了仿製以外,沈飛的殲16、殲15等戰鬥機,包括最新的殲31在內,都更加側重於多用途任務,比如對地、對海的打擊,對敵人電子系統的壓制等任務,可以使用各種大型武器彈藥,比如長達7米的空空導彈,比如各型別的鐳射制導炸彈,比如反艦導彈等,可以說。雖然,殲20、殲10、殲11B、殲16、殲15都使用了太行發動機,但是他們在空軍中的體系位置和發揮的節點作用都大不相同。
-
10 # asiavikin雜談
需求不同,設計當然也就不同。
以殲八和米格21(殲七原準機)為例:
殲八最早的設計構想首見於1962年徐舜壽、黃志千、吳大觀和葉正大共同署名向國防部第六研究院提交《關於設計什麼飛機和發動機的意見》的報告。其中在第一部分提到:以米格-21為原準機,設計一種最大馬赫數2.2-2.3,航程比米格-21加長一半左右,使用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起飛重量9-10噸級的殲擊機。這是第一次提出量化的指標,對新機的要求已經超越了米格21。
1964年10月又在米格-21改進改型預備會議上指出,新機應以F-4、F-104、F-105和B-58為主要作戰物件,並初步提出了最大馬赫數2.2和實用升限20千米的指標。好,又加了碼。
而根據這一時期11航校和空3師實際使用米格-21的經驗(601所派出程映雪、宋文驄等人前去協助使用,並徵集了不少意見),空軍對新機的爬升率和航程也提出了比米格-21更高的要求。
總之,航程要加大一半左右,升限、最大速度也要提高(米格21升限是1萬8,馬赫數2.05;殲八是2萬,馬赫數2.2),但米格21的優點輕巧靈活卻不能丟。
顯然必須有足夠的發動機推力啊,沒足夠大推力你怎麼裝更多的燃油,怎麼飈出比米格21還高的速度和升限?OK,那就找發動機唄。折騰一圈發現只有米格21用的P11靠譜,自己想搞的大推力發動機連八字都沒有一撇。so,只好用兩臺P11唄,中國產化型號叫做渦噴7。
這樣都2臺發動機了,殲八當然和米格21就有差別了。
回覆列表
同樣使用太行發動機,成飛把向量版整合到殲十B上,大出風頭。沈飛為什麼沒動靜?電傳飛控再整合進發動機的控制系統,太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