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希望星晨58298869
-
2 # 東哥副業
之寒老酒,來品一杯。這個問題我來答!
這個問題在後世有很多種說法。不過,我的說法就一種,阿巴亥是被皇太極逼迫而死的。
12歲的阿巴亥遇到了43歲的努爾哈赤,此後的三年,阿巴亥默默無聞。3年後,努爾哈赤原大妃去世,阿巴亥登上大妃之位,這一年,阿巴亥15歲,努爾哈赤46歲。阿巴亥37歲那年,68歲的努爾哈赤去世,努爾哈赤去世第二天,阿巴亥被逼死。這一年,皇太極剛好37歲。
政治聯姻,註定結局悲慘古勒山一戰,努爾哈赤俘虜了烏拉部的一位大將布佔泰,這位大將是阿巴亥的叔父。隨後,努爾哈赤對布佔泰軟硬兼施,把自己的兩個侄女和一個女兒嫁給布佔泰。在烏拉部的首領,也就是阿巴亥的父親快死的時候,努爾哈赤讓布佔泰回到部落繼承首領之位。來而不往非禮也,當上首領後,布佔泰將自己的侄女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
從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開始,就是一樁政治聯姻。細想古代的昭君出塞等和親女,大都悲劇結尾。
努爾哈赤吃醋了,可還是深愛著阿巴亥後來,阿巴亥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個兒子。一日,努爾哈赤將阿巴亥叫到跟前,說自己死後會讓自己的二兒子代善照顧你們母子四人。如此一來,阿巴亥總要討好一點代善。瓜田李下,很快就被人誣陷說阿巴亥和自己的兒子代善眉來眼去。被人這麼一說,努爾哈赤的醋罈子就打翻了。不久後,努爾哈赤找了個理由就給阿巴亥定了罪,從此冷落阿巴亥。
努爾哈赤建都瀋陽後一看後宮無人能主持大局,除了被自己冷落的阿巴亥。於是,阿巴亥重新回到了努爾哈赤的眼前,再次重掌後宮,兩人重歸於好。1629年,在一條江邊,在努爾哈赤最後的時間裡,努爾哈赤把阿巴亥獨留身邊,走完了人生的旅程。
遺詔造假被逼死努爾哈赤死後第二天,四大貝勒拿出遺詔,逼死阿巴亥。按照當時殉葬的規定,殉葬之人要麼飲毒,要麼上吊,不從者亂箭射死。對於阿巴亥如何死的,我們已不知道,不過肯定很悲慘。
作為陪努爾哈赤走完人生最後旅途的阿巴亥來說,完全可以假冒口述遺詔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王位。但她沒有,一個善良的女人。
幕後黑手與阿巴亥一起死的還有努爾哈赤生前的兩位妃子代因扎和阿根濟。這兩人都是曾向努爾還是告狀的人,一人告阿巴亥偷晴代善,一人告阿巴亥偷錢。精明的努爾哈赤當然知道這兩人是誣告。由於真正的幕後黑手怕事情暴露,所以這兩位知情者也被處死了。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當上王位,所以,你懂得。
小結12歲的阿巴亥心智還未成年就嫁於人妻,長大後,成為努爾哈赤的賢內助。這樣賢淑善良的人卻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十分遺憾,從她嫁給努爾哈赤起就註定 是一個政治犧牲品。
-
3 # 陳健講故事
皇太極就是逼死阿巴亥的第一兇手和第一受益人。
為什麼皇太極在努爾哈赤死後,馬上就逼迫阿巴亥殉葬,是出於以下原因:
一、阿巴亥不僅丰姿貌美,而且頗有機變
阿巴亥是烏拉部主滿泰之女,布佔泰的侄女。12歲就嫁給了努爾哈赤,這個年紀相當於現在六年級的小學生,就有“頗有機變”評價。兩年後,就被立為大妃,可見何等受寵,已經快五十歲的努爾哈赤,當時已經有了七八個老婆,卻如此寵愛這個剛剛小升初的女生。
阿巴亥很快生下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個王子,尤其是多爾袞,極受老汗王努爾哈赤的寵愛,曾經想把皇位傳給多爾袞。
這一切,都讓眾多年長的阿哥們,對阿巴亥和三個兒子充滿嫉恨,讓皇太極這樣覬覦大位的阿哥們恨之入骨。
努爾哈赤的年齡比阿巴亥大31歲,阿巴亥深知老汗王已經五六十歲了,自己才二十多,三個兒子尚且年幼,需要在大汗死後尋找靠山。
她就盯上了二阿哥代善,還有四阿哥皇太極。(備註:大阿哥褚英已經死了,代善就是事實上的大阿哥)
她曾經揹著人,特別是揹著努爾哈赤,做了美味佳餚賜給代善和皇太極。
代善沒有想那麼多,高高興興的接受,高高興興的吃了。
皇太極野心極大,心眼極多,他不敢不接受,但是接受了卻不吃。
後來,努爾哈赤的另外一個老婆,小福晉德因澤就檢舉揭發了阿巴亥和代善關係不正常,還揭發阿巴亥除了送東西給代善吃,還深夜出宮去代善家,還在聚會的時候,和代善眉來眼去。
努爾哈赤大怒,冷落廢黜了阿巴亥一年多,後來又念舊情,恢復了她大妃之位。
代善看起來沒有受到太多牽連,但是代善的繼承資格基本上就沒有了。畢竟和自己的小媽有緋聞,好說不好聽。
這件事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四阿哥皇太極。
所以一直有人懷疑,小福晉德因澤的告發,就是皇太極背後指使。
他一石三鳥,既打擊了阿巴亥,又打擊了代善,還打擊了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多爾袞等)。
二、三子成才,掌握三旗
下面詳細說下阿巴亥的三個嫡出的好兒子。
1605年,阿巴亥為努爾哈赤生下了第十二子阿濟格,
1612年,阿巴亥生下了第十四子多爾袞,
1614年,阿巴亥又生下了第十五子多鐸。
這三個兒子,因為是大妃所生,是嫡出,所以理論上皇位繼承人出自他們三人可能性最大。阿巴亥是1590年生人,生下阿濟格才15歲,生下多鐸才24歲,正是最美好的年華,最受寵的時候。
這三個兒子,個個成才,弓馬嫻熟,足智多謀,尤其是二兒子多爾袞。
愛屋及烏,老男人努爾哈赤對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寵愛有加,滿洲一共才八旗,這三個年幼的兒子一人一個,也就是說阿巴亥的三個孩子就掌握了八旗中的三旗。
而其他阿哥,有的一個人才掌管一個旗,有的一個旗也不掌管。
在這種情況下,阿巴亥如果再得到二阿哥代善的支援,加起來力量就超過和達到了八旗的一半。那麼阿巴亥的兒子繼位是板上釘釘了。
所以,在皇太極等人的眼裡,阿巴亥一定得死。
三、如果阿巴亥不死,皇太極很難繼位,即使繼位也皇位不穩
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13萬大軍攻打寧遠城,被袁崇煥指揮的明軍用紅夷大炮擊中重傷,大敗而歸。
努爾哈赤知道命不久矣,就命令大妃阿巴亥速來見面。據說,是商量後事,主要是讓多爾袞繼位,由代善輔佐。
這件事不管有還是沒有,都讓皇太極等人急的火上房,他們緊急聯合起來,在努爾哈赤一嚥氣,馬上就帶著幾個同夥(貝勒)闖入後宮,傳達所謂的"帝遺言",強迫阿巴亥從先帝之命而殉葬。
皇太極明白的很,阿巴亥必須死。他死了,三個兒子還年幼,可以慢慢把他們手頭的三個旗收回來。另外,阿巴亥死了,代善也失去了靠山和同盟,也就好控制了,皇太極自己就可以爭奪皇位了。
阿巴亥只有37歲,長子阿濟格22歲,多爾袞只有15歲,多鐸13歲。她多麼想看著多爾袞登基,自己和代善輔佐兒子幾年,等三個兒子都長大,自己安安穩穩的做幾十年太后,豈不是從幼年贏到晚年的人生大贏家。
可惜的是,皇太極等人如動物一般兇猛,偽造了遺詔,逼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只好和皇太極等人啼泣談判,說多爾袞、多鐸太小,死了不放心。
諸位貝勒王爺們,也演技甚佳,說:“"二幼弟,吾等若無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
也就是說,兩個小弟弟,我們要不善待他們,就等於忘了老爹,哪能不善待他們呢?
於是,對人生無比眷戀,對兒子無比擔憂的阿巴亥,就上吊自盡,以死殉葬。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阿巴亥怎麼也不答應去死,皇太極等人就用弓弦勒死她。
阿巴亥死了,和努爾哈赤葬入福陵。
她一死,皇太極登基的障礙就沒有了,皇太極順利登基。
皇太極是逼死阿巴亥的第一兇手和第一受益人。
-
4 # 春秋風雲
皇太極為了爭奪皇位,編造賜死阿巴亥的遺詔,騙過了當朝百官,也蒙弊了人們三四百年。如果沒有這紙假詔,歷史或將改寫。
阿巴亥美豔絕倫,她從12歲嫁給努爾哈赤,深受汗王喜愛,即使有人告發她與代善有染,在冷落一段時間以後,還是架不住愛的煎熬,親自將她接到身邊,依舊擔任大妃統領後宮。努爾哈赤病重於徵喀爾喀五部回師途中,身邊只有侄子阿敏,後來又只要阿巴亥過來,分明是有大事相托。可是在努爾哈赤死後,僅僅過了18小時,平白無故鑽出一張遺詔賜死了阿巴亥。後來又想著法激怒阿敏,待阿敏出言不遜,將他關押致死。自古皇權更迭多血腥,努爾哈赤身前是有意讓多爾袞接位的,處死了阿巴亥,她的三個兒子就掀不起風浪,等於消滅了竟爭對手,皇位就非他莫屬了。
文獻顯示努爾哈赤有16個福晉,為什麼偏偏要他最愛的阿巴亥和兩個告狀的死對頭陪葬呢?這個遺囑說不通呀!難道說老汗王死後寂寞,在地底下要專聽這三個冤家吵架嗎?只有腦袋進水的人才希望看自已的三個老婆吵架!這恰恰說明遺囑是假的,是皇太極別有用心地安排。搞死大妃阿巴亥和侄子阿敏,努爾哈赤的遺囑就廢了。弄死倆告狀的,他自已就安全了,就可以堂而煌之地以光明磊落自居。
倆告狀的福晉是怎麼回事呢?有一次努爾哈赤喝多了酒,無意中向阿巴亥透露,今後要將她們母子四人交給長子代善照顧,即有意立長子代善為汗王。於是年青貌美的阿巴亥,為了兒子們的前途,主動巴結代善。有一回努爾哈赤外出,阿巴亥送食物給代善吃,並在代善的府邸裡呆了一會。為了顯示母愛均等,阿巴亥也送食物給皇太極。可是事後兩名沒有名分的宮女德因澤(曾經是皇太極母親孟古哲哲的侍女)和阿濟根告狀,說阿巴亥經常深夜出宮,和代善關係暖昧;又說送給皇太極的食物,皇太極拒吃。老汗王怒火中燒,想那年青衝動的代善,怎經得水靈妖豔的阿巴亥的撩拔?立即下旨剝去大妃頭銜,打入冷宮,同時對代善失望透頂,立儲之事也就泡湯了。相反對皇太極失大體,不吃阿巴亥的贈食備感欣慰。那倆告狀的宮女因舉報有功,得享與汗王同桌吃飯的資格,並升為側福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種一石二鳥的事是誰幹的。
努爾哈赤駕崩後,汗位自然要在四大貝勒、四小貝勒中產生。大貝勒代善,因與母妃“搞桃色事件”而聲名掃地,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廉也不待見他,是傻子才投這種亂倫之人一票。二貝勒阿敏,本是努爾哈赤侄子,其父舒爾哈齊曾因叛逆之事被努爾哈赤囚禁致死,一個非嫡系、其父又有前的人怎麼可能入選汗王呢?讓他留在四大貝勒之列,不過是顯示公平罷了。三貝勒莾古爾泰,嗜殺成性,戰場上是位猛將。其母曾經受寵,只因饒舌被努爾哈赤厭惡。一次朝堂之上,她公然扺毀汗王,汗王大怒道:“誰人替我殺了這個女人!”,話意剛落,只見莾古爾泰衝上去照其母胸前一刀,洞穿而死。眾人愕然。像這種沒心沒肺的軾母之子,誰又敢推他上汗位呢?四貝勒皇太極就不用說了,有城府,善於見風使舵、推波助瀾。
再來說四個小貝勒。大貝勒阿濟格,22歲,阿巴亥長子,剽悍少謀,以軍功授貝勒、武英郡王,後封和碩英親王。此人剛猛有餘,智慧欠足,顯然不能成大事。二貝勒多爾袞,阿巴亥次子,智勇雙全,雖然只有15歲,卻最為努爾哈赤所喜歡。三貝勒多鐸,為阿巴亥第三子。四貝勒濟爾哈朗,為努爾哈赤侄子、舒爾哈齊第六子。在這些人中,只有多爾袞對皇太極構成竟爭威協,如果再加上大妃口傳聖旨,則可形成既成事實。
因此,剪除大妃勢在必行。剪除的方法,是虛擬一道遺詔。遺詔的內容如下:“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留之恐後為患,俟吾終,必令殉之!”。這個遺詔一看就是皇太極杜撰的,“每致帝不悅”的女人還能兩次統領後宮嗎?阿巴亥公主12歲嫁給43歲的努爾哈赤,皇太極之母孟古哲哲去世後,阿巴亥就榮登大妃寶座;後來被皇太極指使宮女汙告她與代善有染,阿巴亥被趕出宮,經過一段時間,努爾哈赤扛不住愛的思念,又將她接回身邊重領後宮;臨終前又只要阿巴亥前往照顧,誰人願意寵幸一個經常惹自已生氣的人呢?除非他腦筋有問題。況且,一般殉葬之人多是無子嗣,或者子女已成年,而阿巴亥尚有兩子未成年,又是努爾哈赤最心愛的人,他忍心讓她去死嗎?何況她還肩負照顧兒子們的使命。
當四大貝勒前來曕仰努爾哈赤遺體時,阿巴亥就要宣佈老汗王的遺囑,遺囑的內容已被後來當權者皇太極抹去,但我們可以去還原當時的場景。皇太極捷足先登,自阿巴亥獨自被召去的那一刻,他就預感到對自已不利的結果。於是他一邊假傳遺詔,一邊做分化瓦解工作,對有話語權的人進行洗腦,把他們鼓動到自已這邊來。阿敏畢竟是外人,他要看一看,誰的實力大,誰對他有利,他就倒向誰。代善那邊,皇太極己經做足了工作。另外,皇太極將能知道遺囑的人控制在最小範圍。當阿巴亥傳旨要多爾袞即位,代善攝政時,以莾古爾泰為代表的功臣派首先站出來反動,不承認這個遺囑。代善本就被傳與阿巴亥有染,此時若替阿巴亥講話,等於不打自招,加上皇太極開出的條件優厚,兒子們也已被他策反了,何必趟那渾水。對於莾古爾泰來說,本就對阿巴亥一家憑寵得利最多不滿,現在居然要登大寶,恐今後更奈何他們不得,因此強力扺觸。皇太極就不說了,他屬於倒皇派幕後總指揮。他不僅反對,而且拿出早已散佈出去,只是阿巴亥還不知道的假詔,要賜死阿巴亥。兩方交鋒的結果,自然是花美人敗下陣來。她沒想到,老汗王的遺詔居然鎮不住人,連代善也倒向了皇太極。不僅到手的富貴保不住,連生命也要陪進去。四大貝勒給了她最後的尊嚴,跪請她執行父汗的旨意,不要讓老汗王在那邊等得太久。阿巴亥知道拗不過他們,如若頑抗到底,則有被弓弦勒死的難堪。於是換上盛裝,綴滿黃金珠玉,淚眼婆娑地對諸王說:“吾自12歲事先帝,豐衣玉食,已26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無恩養,是忘父也!”。阿巴亥自盡時年僅37歲,與68歲的老汗王同樞,另有告狀的兩個側福晉陪葬。
既然皇太極等人要賜死阿巴亥,她的三個兒子為什麼不反抗呢?有沒有反抗?從皇家體面角度考慮,不會留下記載,既使有記載,也會被刪除,後來多爾袞也做過改歷史記錄的事情。阿巴亥的三個兒子當時的情形根本無力與諸王抗衡,既使三個兒子有意反駁或反抗,也會被母愛至深的阿巴亥壓制。因為她不願意看到自已的孩子們在殘酷的權力角鬥中遭遇血光之災,即然大富貴不可得,那就退而求其次保平安。阿巴亥用不反抗去赴死,來換取三個孩子的安穩,這是一個慈愛母親的偉大之處。
努爾哈赤到底有沒有立多爾袞繼位的打算呢?看一下他對八旗的分配就知道了。按照努爾哈赤的安排,他把自已的兩黃旗交給哥三,多爾袞三兄弟不僅各領旗主,而且阿濟格掌15個牛錄,多爾袞掌30個牛錄,多鐸掌35牛錄,三兄弟共計掌80牛錄,佔八旗210牛錄的38.1/100,如果加上代善父子掌的51牛錄,則為131牛錄,佔比62.4/100,基本盤佔絕討優勢,如果再拉一支力量過來,那更是穩操勝劵。努爾哈赤之所以要多爾袞繼位,是因為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有幼子守灶的習俗,即幼子繼承祖業。如成吉思汗將自已的軍隊都交給拖雷,並讓拖雷監國三年。原先努爾哈赤是打算仿中原立嫡長子代善(褚英被殺後他即為長子)為儲君的,傳出謠言之後,他就改變主意立幼子為儲君。多爾袞、多鐸都屬幼子,而尤以多爾袞最出眾。因此,他將權力的天平傾向了阿巴亥的兒子們,嚴格地說,是傾向了他心愛的阿巴亥,並安排代善監國。可惜努爾哈赤英明一世,最後的謀劃卻失算了。
有些劇友認為遺詔是真的。根據一,當時實行的是八王民主制度;根據二,皇太極重用多爾袞;根據三,事後多爾袞攝政沒有翻案或報仇。對於第一條,民主也靠人來操控。努爾哈赤在世時,民主執行得很好,到皇太極即位時就變味了,特別是在沒有即位之前的扇風點火,弄虛作假,更是對民主的踐踏。注意,有些人特別擅長搞陰謀,皇太極就屬於這一種。對於第二條,皇太極重用多爾袞三兄弟也是權宜之計,不至於將這股力量分裂出去,為他人所用。再者,也是為了顯示與他們一家親密無間,以及自已的王者胸懷。對於第三條,多爾袞已經掌握了實權,再翻案、報仇對他不利,不如裝傻保持一團和氣反而對自已的地位有益。再說自已也沒有兒子,犯不著費力巴哈地來個大翻盤。
(程莉莎演的阿巴亥)
-
5 # 蟈蟈的文史原創
阿巴亥之所以被殉葬,應該是努爾哈赤臨終遺願而不是皇太極逼迫的,皇太極在這個過程中只不過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已。
努爾哈赤畫像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妃,出生於烏拉部都城,是烏拉部主滿泰之女,後父親去世,被叔父布佔泰收養,1601年,為保住烏拉部不被建州女真所滅,由叔父做主,將年僅12歲的阿巴亥嫁給了比自己大31歲、當時已有七位妻妃的努爾哈赤,布佔泰親自把她送到建州女真的費阿拉城。
年僅12歲的阿巴亥在努爾哈赤的宮中所面對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一是她年齡小,沒有什麼宮中生活的閱歷,後宮明爭暗鬥一點也不亞於朝堂,二是如何在努爾哈赤其他7個妻妃中脫穎而出,受到寵幸。但是阿巴亥確實不是一位普通的女子,後來的發展事實表明,阿巴亥不僅僅在宮中站穩了腳跟,而且一直受到努爾哈赤的寵幸,併為努爾哈赤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而且還有一個女兒。她所生的三個兒子努爾哈赤也非常的喜歡,在他們年齡還很小的時候,就在努爾哈赤的扶持下,各自掌管著八旗之一。
阿巴亥畫像
阿巴亥之所以能夠受到努爾哈赤的寵幸,這要從阿巴亥這個人來講起,史書上對於阿巴亥的描寫是:阿巴亥丰姿綽約。應該是一位美麗的女孩,而且由於年齡小,沒有其他妻妃的那種事故和老練,帶著少女的純真天性。所以,與其他妻妃相比,努爾哈赤就非常寵幸於她。而且阿巴亥也會討努爾哈赤的歡喜,否則努爾哈赤不會一直寵幸於她。
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皇太極帶領幾位大貝勒闖入阿巴亥的後宮,宣佈父親的遺詔:我死後,一定要讓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當然是不同意,但是自己的後臺努爾哈赤已死,而且就是他讓自己的殉葬的,沒有辦法,最終阿巴亥自縊而死。
影視劇中的阿巴亥
這表面上看是皇太極逼迫阿巴亥去殉葬的,但實際上皇太極只是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主要理由如下:
【1】阿巴亥自己的性格導致的。史書上雖然記載阿巴亥風姿綽約,但是還記載她嫉妒心非常強,總是令努爾哈赤不高興。同時她也很不安分,但最終被努爾哈赤的英明所制服。一開始進宮也許阿巴亥保留著普通少女的天真,但是隨著宮廷生活的開始,瞭解的和看到的越來越多,對於自己權勢的追求必然會有所動作,尤其努爾哈赤非常寵幸她,這更讓她內心更加膨脹,如果留下她,一旦她仗著國母大福晉的地位干涉朝政,再有他三個兒子成年後的勢力,勢必導致干政,導致王朝的不穩定,成為國家動亂的禍害。所以,努爾哈赤要她殉葬。
代善畫像
【2】努爾哈赤對其的懲罰。在阿巴亥受寵期間也發生過不好的事件,就是阿巴亥在努爾哈赤外出征戰期間,與大貝勒代善之間關係曖昧,這件事情被努爾哈赤兩個庶妃告發: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來往密切,關係曖昧。大福晉曾飾進配珠近端裝扮,備佳餚,深夜出宮,去大貝勒府與代善幽會。努爾哈赤聽到後,自然是火冒三丈,但這畢竟是家醜,不可外揚,努爾哈赤為了平息這件事情,對外聲稱:我曾說,待我死後,要將我的幼子等以及大福晉,託大阿哥(即指大貝勒代善)照顧撫養。以有此言,大福晉傾心於大貝勒。這才平息了這場風波,表面看上去好像這場風波已經過去,但是實際上這根刺深深地紮在了努爾哈赤的心上,成為他永遠的痛。因為滿洲有“嫁娶則不擇族類,父死而子妻其母”,就是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娶父親的妻子(當然是繼母),而在努爾哈赤還活著的時候,阿巴亥就與大貝勒代善不清不楚,這讓努爾哈赤十分生氣,所以,要徹底斷絕阿巴亥與代善之間的念想,才做出要阿巴亥殉葬的要求。
多爾袞畫像
【3】阿巴亥三個兒子對此事沒有異議。當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等貝勒闖進阿巴亥居住的內功要求其殉葬的時候,隊伍中就包括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按照道理將,在得知自己母親要被殉葬的時候,他們三個應該是十分痛苦,甚至是與皇太極等大貝勒之間據理力爭的,放過自己的母親,但是非常意外的是,這三個孩子對此事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激烈情緒,也沒有什麼意義。而且後期隨著歷史的發展,皇太極繼位後,多爾袞抱怨皇太極奪取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汗位,但從來沒有提過皇太極被迫自己母親殉葬的這件事情,這可以印證出,當時下令阿巴亥殉葬的人確實就是努爾哈赤。
而阿巴亥在質疑此項遺詔真實性的時候提出,在努爾哈赤去世前,她一直守在身邊照料,為何努爾哈赤沒有當面向她提出這個要求。我想正是因為努爾哈赤太瞭解阿巴亥的性格了,如果在自己病危的時候說這個事情,首先阿巴亥還是會反對的,而努爾哈赤拿她也沒有什麼辦法,另外就是如果此時說出,以阿巴亥暴躁的性格,勢必對由誰來當後繼者這件大事造成很大的影響。
回覆列表
個人認為:皇太極不可能逼阿巴亥殉葬 !
1.努爾哈赤死時,阿巴亥殉葬了,這有有以下記錄:
“帝后原系葉赫國主揚機奴貝勒女,崩後復立烏拉國滿泰女為後。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明察所制。留之恐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清太祖武皇帝實錄》
被人們傳得沸沸揚揚的所謂的努爾哈赤遺囑,其實關鍵就是這七個字:“俟吾終,必令殉之。”。
生殉大妃是大事,在當時,必須由八大貝勒共商決定,且大妃的三個九子:阿濟格已經21歲,是個成年人了。而多爾袞在此之前已經獨自領旗了,有一定的兵權。多鐸也是12歲,懂得母親殉葬意謂著什麼了。
這哥仨在八大貝勒中佔有三席。話語也有相當的份量。就是說,阿巴亥殉葬如果不是努爾哈赤的意思,她三個兒子當時不會無動於衷的。
2.阿巴亥殉葬時,皇太極還沒有形成一言九鼎的權威,他尚未正式繼位。所以,也沒有那麼大的權力獨立決定此事。當時,他每次正式上朝時,還要先參拜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然後才能正襟危坐,和他們一起聽政。就是說,他這位新汗的權力並不大。還不能單獨決定阿巴亥是否生殉。
又:如果皇太極敢假傳遺囑逼死阿巴亥,他後來也不可能對多爾袞進行重用了。自己對他有著殺母之仇,還培養他成為大清國的重臣,這不是為自己樹立仇敵掘墓嗎?皇太極又不是二百五!
3.阿巴亥對皇太極來說是長輩,如果讓阿巴亥殉葬,代善(畢竟與阿巴亥有一段感情)很容易給他個弒母之罪的嫌疑。
為此,皇太極會眾叛親離,會徹底失去競爭汗位的資格與條件,這政治成本太高,得不償失。因此,他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麼多年來,清宮的史料也沒有在這方面指責過皇太極。
而阿巴亥當時才三十七,八的年齡,三位兒子就在身邊,而且有兩個還沒有成人。她自己是不具備殉葬的條件的,她更不會自己提出生殉。
所以,這份有份量的遺囑應該沒有造假。是努爾哈赤苦心孤詣醞釀出的結果:他要讓皇太極順利接班,努爾哈赤一定要帶走阿巴亥。阿巴亥自己情商不低,有與其它貝勒交好的事實。自己的三個兒子又非平庸之輩。以前欽定的接班人代善又還活在世上,且與阿巴亥又有一腿。
這一切決定了為了新汗王的地位穩固,努爾哈赤一定要阿巴亥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