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貳一橙
-
2 # 梨叔說史
諸葛亮用人唯親,識人不明,斷不會重用魏延。
一、諸葛亮氣量狹小。諸葛亮這個人,太過於被三國演義神化,以致於讓人感覺他無所不能,實際上,他的心胸非常狹小。比如,赤壁之戰明明是周瑜打贏的,諸葛亮非要貪佔這個功勞,還說如果不是他借東風,周瑜斷然不會有赤壁大勝,即便他不借東風,東風也會來的,他只是天文地理學的好而已。在三國時期,但凡雄主對於投降自己的人,只要有出色的才能,都會重用。比如說,曹操手下出眾的大將,大都是從敵人那裡投降過來的,很多都得到了重用。劉備手下的關羽,也曾投降過曹操。劉備自己,也投靠過不少人。但是,諸葛亮偏偏對魏延有意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諸葛亮久在荊州,守耕臥龍,對荊州的風土人物瞭若指掌,他自然知曉魏延。雖然魏延在當時還算不上什麼出眾的人物,但是,他無疑是非常有潛力的。高手在看到另一個高手時,嗅覺會非常敏銳,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提防。這也是魏延一入劉備的陣營,諸葛亮就要斬殺他的原因。可憐的魏延,一輩子被諸葛亮安上了一個帽子,到死也沒有摘下來,反而坐實了這頂帽子。諸葛匹夫實在讓人可恨。
二、諸葛亮用人唯親,不會識人。在當時,諸葛亮手下有很多經驗豐富的將軍可以排程,但是,他都舍之不用,反而讓一個從來沒有領軍經驗的馬謖來統領,而且是一上來就陣守那麼重要的陣地。這說明諸葛亮沒有識人之能,在用人上任人唯親。因為馬謖是他一手栽培出來的,他是想把作為接班人來培養的,想讓他在此戰中立功,站穩陣角。結果馬謖是一個真正的扶不起的阿斗。劉備早就看出諸葛亮對馬謖的期望很大,想用心培養他,但是劉備識人非常精準,他告誡過諸葛亮,可惜諸葛亮太自以為是,以為自己處處都比劉備高明。一個能做你主公的人,怎麼可能處處不如你呢?馬謖的才能,做一個參謀,是非常優秀的,但是作為統軍大將,是遠遠不行的。諸葛亮真是誤人不淺。
-
3 # 史海泛舟擺渡人
蜀漢和曹魏的國力差距巨大,即使是諸葛亮親自防守街亭,蜀漢也難以抵禦曹魏大軍的進攻。在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爆發前,曹魏一直認為蜀漢不敢發動戰爭,因此曹魏在雍州和涼州的防禦力量相對薄弱。當諸葛亮大軍殺入曹魏境內的時候,曹魏還沒有做好抵抗的準備,雍涼地區三個郡都先後投降了諸葛亮。
在得知諸葛亮北伐之後,魏明帝曹睿立刻做出了反應,曹睿親自坐鎮長安,命令張郃帶領5萬軍隊作為先鋒討伐諸葛亮。蜀漢滅亡的時候,蜀國有94萬人口,10.2萬兵馬。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蜀漢滅亡在公元263年。
從諸葛亮開始北伐,一直到蜀漢最終滅亡,蜀漢沒有發生大的饑荒和戰亂,人口數量應該一直在增加。這樣可以推斷出,諸葛亮北伐時期蜀漢的人口肯定不足90萬,兵力充其量能夠達到10萬。再加上後勤運輸部隊,防禦南中和東吳的部隊,駐守在蜀漢各地的部隊,諸葛亮北伐的總兵力推測只有5萬人左右。
這5萬人需要防守諸葛亮剛剛攻取的三個郡,還需要分派給趙雲去做疑兵之計,還要留下來一部分做預備隊。這樣計算下來,諸葛亮給馬謖的軍隊並不多,充其量只有曹魏軍隊的一半。
而曹魏方面兵精糧足,張郃帶領了完整的5萬大軍,曹真統帥雍州和涼州的軍隊抵禦趙雲,後面還有曹睿帶領的預備隊。而且蜀漢勞師遠征,需要防守糧道和迴歸蜀漢的退路,而曹魏後方都有大軍駐紮,司馬懿駐紮在許昌的兵團還沒有調動,防守東吳的軍隊也沒有調動。
況且張郃不是一個無名小將,諸葛亮也不是演義裡面的“半仙”。張郃一生征戰無數,指揮水平不亞於司馬懿,劉備都對他畏懼不已。(參見滷城之戰,張郃提出堅守不出的建議,司馬懿指揮失度,被諸葛亮擊敗,被迫採用張郃的意見,逼退了諸葛亮第四次北伐)
諸葛亮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蜀漢國力不如曹魏的前提下,即使諸葛亮親自帶領大軍作戰,也很難能夠擊敗張郃。實際上即使諸葛亮擊敗了張郃,曹魏還有曹真、司馬懿等名將,張郃的背後還有幾十萬大軍,蜀漢取勝的可能性非常小。
諸葛亮讓馬謖去擔任街亭的指揮官,實際上就已經做出了撤軍的打算。如果諸葛亮親自擔任街亭的指揮官,那麼蜀漢軍隊一旦戰敗,諸葛亮退回漢中都比較困難。到時候曹魏再發動一次反擊,蜀漢很可能會有亡國的風險。
-
4 # 趣談唐宋元明清
答案:不可能的,自古以來我們從來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個主將他的主要責任成了檢查糧道。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諸葛亮一直對魏延不放心。
事件回顧這個問題涉及到一個成語,該成語就是揮淚斬馬謖。
簡單來講,諸葛亮曾經要求馬謖在某一個地方守一些時日,只要過了這些時日,那麼諸葛亮就能夠保證短時間之內觸痛曹魏。
只不過諸葛亮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表面上看起來文治武功都非常擅長,而且說話叭叭叭很有一套的人在短時間之內竟然迷失了自我,一味的按照孫子兵法或者某些書籍上面所說的去做,根本不顧及當時的實際情況。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個人物在,馬謖並沒有守住街亭,反而把街亭給丟掉了。
沒錯,這就是事實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街亭其實是一個小地方,卻對整個戰役能夠起到重大作用。諸葛亮當然希望自己去守,但是自古以來任何一位當時頂尖的作戰人才都絕對不可能單獨的鎮守一個地方,因為他需要做的是統籌掌握。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是絕大多數人忽視的,那就是魏延一直沒有得到諸葛亮信任,諸葛亮自始至終都在懷疑魏延,懷疑他會做一些不法的事情。既然諸葛亮懷疑,那麼魏延就很難有所發展,而這個時候諸葛亮放棄自己所有的權利,統統給魏延的話,也絕不是諸葛亮所能夠忍受。
-
5 # 愛尚文史
馬謖失街亭,發生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戰役中。由於馬謖在街亭被張郃速敗,導致關中軍介入了隴右混戰局面。北伐軍各條戰線相繼告破,北伐戰役宣告失敗。
第一次北伐戰役,前期非常順利,北伐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隴右三郡。劉備兵敗夷陵身死,將蜀漢的軍政大權託付給了諸葛亮。諸葛亮用了整整五年時間來平定周邊的割據勢力,調息內鬥,以及修養身息。在內部穩定,兵馬錢糧足備之後,突然對曹魏用兵,兵峰直指雍涼。
起初,蜀中但凡遭遇大戰,都是劉備親力親為,劉備死後,曹魏便稍有鬆懈。加之諸葛亮閉門五年,雍涼長期處於比較安逸的狀態下,更加的疏於防範。史籍記載如下:
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預;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
所以!諸葛亮的前期戰略非常順利,北伐軍打出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望風而降。唯有隴西、廣魏二郡仍然負隅頑抗。
因此,圍繞著隴西的攻堅與救援任命,隴右大地爆發了多條戰線。☞第一、蜀漢以趙雲、鄧芝為主,佯裝攻打右扶風郿縣地區。吸引了關中軍主力曹真的火力。這條戰線是諸葛亮入隴之前已經分佈好的。
☞第二、隴西的攻堅主線。曹魏守將遊楚誓死不屈,抵抗意志強烈。加之遊楚平時喜施仁政,德高望重,深得人心,隴西軍民上下一心。北伐軍嚴重受阻,破城預期大概三十日左右。
☞第三、曹睿令張郃統率五萬大軍進擊街亭,試圖打通入隴的第一通道,使關中軍以最快的速度支援到隴地。諸葛亮讓馬謖駐守街亭。
☞第四、上邽郭淮也試圖打通入隴的第二通道,對柳城一帶發動進攻。諸葛亮讓高翔駐守柳城。
☞第五、涼州眾軍也試圖支援隴地,涼州刺史令金城太守圍攻南安。
以上為史籍明文記載的隴右混戰,一共有五條戰線。加上一些小的戰線,史書沒有記載的,或者一些隱藏的戰線,比如廣魏。隴右混戰局面勢必更加混亂。
諸葛亮應該在什麼位置為帥者,應該統觀全域性,權衡利弊,相機行事。在如此混亂的隴右對峙下,諸葛亮作為三軍主帥。他應該在什麼位置?
他應該站在指揮的位置總攬全域性,密切關注各大戰線的動向。在某一條戰線出現差錯的時候,可以及時作出補救措施。而不是專注在某一條戰線。
如果讓諸葛亮親自駐守街亭,那麼,其他幾條戰線的排程,又該交給誰呢?戰略全域性的把控,又該交給誰呢?
諸葛亮的位置,就應該在總指揮部。比如馬謖街亭戰敗之後。他不但在第一時間內撤出了各條戰線的隊伍。而且他還有足夠的時間遷徙了西縣的千餘家百姓,也算挽回了一些損失。
如果他身在前線。部隊被擊潰後,其他戰線收集不到訊息,沒有在第一時間撤退,很有可能會被曹軍包圍,進而吞噬,甚至全軍覆沒。
-
6 # 初心如舊
諸葛亮親自守街亭,確保糧道,以魏延為正、馬謖為副進攻前線,結果會如何?
提問的前提是錯誤的。街亭並非諸葛亮運糧通道,而是曹魏援兵進入西涼的咽喉要地,如果堅守成功,就能保證剛剛投誠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安全渡過歸化期,逐步接通漢中,聯接益州,透過長時間的融合、交流、溝通,鞏固演化為真正蜀國領土。反之,一旦魏兵突破街亭,進入西涼,那這些耗費錢糧,費心費力奪取的郡縣,必然重新迴歸魏國,無疑標誌第一次北伐前功盡棄、白忙一場。
魏延為正、馬謖為副進攻前線?有點含糊。進攻那個前線啊?是攻打西涼剩餘郡縣,還是往東進攻關中?在當時,這兩個攻擊方向,都是不適宜的。因為往東,正迎面碰上馳援而來的張郃,對方是騎兵,優勢明顯。魏延、馬謖大部是步兵,無異於雞蛋碰石頭。攻擊西涼剩餘郡縣也不行。因為,這時張郃大軍已經在路上,蜀軍總兵力有限,當時最主要的,是鞏固、穩定、經營剛奪取的天水等三個郡,逐步壯大實力,先集中精力,打退前來增援的張郃,調整、充實、加強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領導班子,強化駐軍訓練,重新整編組建,等待時機成熟,再透過恰當手段,一步一步平定西涼剩餘各郡。
西涼剩餘各郡,在張郃大軍西來,魏、蜀誰勝誰敗情況不明,這麼一種局勢下,一般會靜觀事態發展,不會事先選邊站隊,如果當時就對西涼剩餘各郡動手,無疑是把這些郡縣,逼著加入魏軍,樹立對立面,等於主動挑起兩線戰場,這是兵家大忌,本身兵力不足,還兩線作戰,豈不是自尋死路?
那麼,按照提問,諸葛亮親自守街亭,行不行呢?如果短期內,諸葛亮既明白堅守意義,又知道守衛要點,是在街亭當道城垣,不在南山,而且有各路配合,比如列柳城高翔,側後魏延,副將王平等,守住是沒問題的。問題是,街亭守衛不是一時半會,是一個比較長時間的安排,至少需要三幾個月或半年。只不過,如果把曹魏援兵,徹底打垮,並乘勝追擊 ,打回關中之後,守衛任務會相對鬆懈一下,不用一直緊張戒備。但這需要諸葛亮騰出手來,調集各路軍馬,合力進擊,全面部署,這個動作,要諸葛亮在街亭來安排,恐怕也不合適。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蜀軍統帥,需要總管全軍,包括提問說的向前線進攻。那麼,諸葛亮守在這個隘口,是西涼境內最東邊,蜀軍各個部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太守,請示、彙報、接受命令都非常不方便,腿都跑細了,怎麼執行任務啊?還有,諸葛亮怎麼給將軍們、包括馬謖解釋,為啥不用第一個請戰,不惜把話說死、說絕的馬謖,卻自己呆在街亭,還長時間不離開,理由是什麼?是想獨霸功勞嗎?
至於魏延為正,馬謖為副,這種搭配是不是合適?覺得還是尊重當年安排,因為諸葛亮才是當事人,是最清楚的。如今畢竟千年以後了,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不論如何謀劃,很難切合當時實際,也不可能超越當時主帥的用人考慮。至於用馬謖的失誤,那是從事後角度,這一點,古今一理,沒有例外。(1411)
-
7 # 不沉的經遠
首先要說一下問題裡一個錯誤,其實街亭並非蜀軍的糧道,而是連線關中和隴右的要點。另外讓魏延和馬謖組團去打隴西顯然不是一個好主意,這兩位都是不服人的主,湊一起肯定起矛盾。
所謂街亭是蜀軍糧道,這個只是《三國演義》的說法,實際上街亭在隴右的廣魏郡,位於天水郡的東面,關中到隴右的大路正好從這裡經過。街亭周圍山高谷深,因此是連線關中和隴右的重要關隘。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以趙雲、鄧芝率疑兵出斜谷,將魏軍主力吸引在了關中,而自己則率蜀軍主力乘虛攻打隴右。由於此時魏軍主力都在長安附近,隴右空虛,所以蜀軍進展順利。南安、天水兩郡的太守棄城而逃,安定郡也有人起事響應蜀軍,可以說局勢對諸葛亮還是很有利的。
然而隴右的隴西郡並沒有投降,太守遊楚據城死守,蜀軍攻擊失利。而且涼州也有相當數量的魏軍,涼州刺史派遣金城太守和參軍等人率軍南下,攻擊蜀軍,因此隴右之戰遠未結束。
而且趙雲這一路畢竟是疑兵,魏軍早晚會知道蜀軍主力在隴右,一旦魏軍主力趕來增援,那麼蜀軍是難以抵擋的。所以諸葛亮派人去守街亭,目的就是堵住關中魏軍增援隴右的主要通道,為平定隴右爭取時間。然後再依託隴右,在街亭和魏軍打持久戰。
所以題主的設想顯然有些不大妥當,魏延和馬謖都有一些自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如果諸葛亮自己去守街亭,那麼魏延和馬謖兩人沒有諸葛亮從中加以斡旋,合作肯定會很不愉快,貽誤軍情。
所以比較理想的狀態,是諸葛亮自己排程隴右蜀軍,儘快攻克隴西,擊敗涼州軍,而派遣一個比較穩重的將領,比如王平去守街亭。當然,考慮到第一次北伐時蜀軍戰鬥力還不是很強,即使蜀軍能擋住張郃,暫時守住街亭。在曹真擊敗趙雲以後,魏軍主力趕來的話,蜀軍還是難以守住。
因此第一次北伐的失敗不可避免,只是蜀軍可能會多帶走一些隴右的居民,戰果會大一些。
-
8 # 笑看三國風雲
諸葛亮親自守街亭,魏延馬謖負責進攻?這個說法大概就是你行你上的翻版吧。如果你也不行,怎麼能夠說我不行?這種想法有些強詞奪理,本末倒置的味道,狡辯倒可以,但拿不上臺面。
而且這裡的幾個提法本身就有問題,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問題所在。
孔明親自守街亭,讓魏延為正馬謖為副進攻前線,可以勝利嗎?提這個問題的人大概是為馬謖之死感到冤屈,就想著既然你說馬謖不聽號令,沒有守住街亭,那麼你那麼厲害,讓你守街亭,你能夠守住嗎?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對的。
第一, 戰場主次不分。
諸葛亮是說誰?三軍主帥,其安危關乎全軍大約十萬人的前途和命運,你讓他以身犯險守在街亭去抵擋張郃五萬步騎,這是一個主帥應該做的事情嗎?
讓一個主帥去做一個大將應該做的事情,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顛倒了戰場主次,不符合戰場規律的。守街亭如果只是為了守住它,把主力放在街亭,讓次要人馬去執行主要任務,同樣也是成功不了。
假設諸葛亮來防守街亭,那麼街亭之戰就變成了主戰場,那麼其他戰場就是為了策應街亭而進行的戰役,戰場主次就不分了。
第二, 戰略目的不對。
如果諸葛亮去守街亭,就違背了這次北伐的目的,趁魏國沒有防備,奪取祁山的目的就泡湯。正是馬謖的失敗,導致諸葛亮無法繼續前進奪取祁山,而相繼歸降的三郡也先後被魏國攻克,至此第一次北伐就這樣失敗了。
由此可見,如果讓諸葛亮守街亭的方式本來就是錯誤的,姑且不論諸葛亮是否守的住,以偏師王平和馬謖去執行拿下祁山的任務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整個戰役的目的就會泡湯,最終還是失敗的。
第三, 後世有鮮明的失敗例子。
讓偏師去執行主要任務,這想法有點類似後世洪秀全定都南京,派李開芳,林鳳祥率領偏師去執行北伐,結果全軍覆沒一樣。主帥執行次要任務,而偏師執行主要任務,資源不同,其結果大多是徒勞無功,或者慘敗而歸。
由此可見,讓諸葛亮去守街亭的想法是錯誤的,即使守住了,整個戰役還是失敗。
守街亭的目的就是確保糧道?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的目的就是為了擋住張郃的五萬步騎,並不是為了確保糧道。糧道是從漢中而來,不是從魏國來的。張郃帶這麼多人馬過來並不是為了切斷蜀漢前線軍隊的糧道,而是來和諸葛亮爭奪祁山。
只要馬謖能夠在街亭擋住了張郃,諸葛亮就有時間穩定已經歸附的三郡,鞏固祁山防線。這些事情做完了,馬謖的任務就完成了,至於他是否能夠擊敗張郃並不重要,是否損失多少人馬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需要遵守諸葛亮的命令,而不是戰場抗令不遵。
抗命不遵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馬謖即使僥倖擊敗張郃,戰事結束,也是被斬殺的命運。
因此,馬謖的守街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確保糧道暢通。
總而言之,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的目的就是為了策應主力奪取祁山,鞏固已經得到的三郡,只要這個任務完成了,那麼馬謖守街亭的任務也就完成了。並不是為了守街亭而把諸葛亮放在街亭,如果這樣,北伐的目的就完全失去,同樣也是失敗。
-
9 # 冷兵器研究所
諸葛孔明五出祁山征伐曹魏,可以說幾乎史家喻戶曉。其中馬謖失街亭,由於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更是讓後世熟知。
這一事件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的時候。蜀漢第一次北伐,曹魏政權沒有足夠的準備。北伐之初,蜀漢獲得曹魏隴右三郡,聲勢大振,關中震驚。面對失敗,魏明帝曹睿建軍還擊。魏將軍曹真率軍攻打趙雲部,張郃率軍以雷霆之勢攻打街亭。因為街亭是蜀漢大師整體政策規劃的關鍵,街亭丟失蜀漢的糧道就崩盤了。
這裡有個有趣的麻煩。街亭如此重要,諸葛亮為什麼不親自守著呢?史書總有那麼多地方值得深思。其實,諸葛亮比任何人都清楚。否則,他就不會一次又一次地要求馬謖表達自己的抗敵計劃。一方面,馬謖輕視敵人。另一方面,曹魏看到了街亭的重要性。他派優秀將領組成包圍圈。更重要的是,為了攻克隴西縣,也就是另一個戰略要地,諸葛亮不得不親自前往。
在蜀漢的北伐戰爭中,隴西縣就像釘子一樣。蜀漢第一次北伐沒有接受直接攻佔陳倉的戰略,而是先攻佔曹魏西南部的南安、天水、安寧三縣,然後按街亭北上。就地位而言,隴西並沒有與蜀漢接壤,但其軍事地位尤為重要。只要曹魏從隴西出擊,他就可以包圍蜀軍的前鋒。一旦戰線不穩,蜀軍就陷入了加深敵情、被敵人包圍的不幸境地。所以諸葛亮沒有擺脫隴西的釘子,蜀漢大師不敢向北飛去。
守衛隴西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將軍——楚佑。楚你是誰?在保衛隴西之前,史書中沒有具體記載,但並不能阻止楚佑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阻擋他前進的步伐。武侯軍出征祁山,勢不可擋,軍隊的前部直接指向隴西縣。就在烏雲壓垮全城的那一刻,全縣軍民驚慌失措。但是楚佑卻號召大家發誓反抗,隴西軍民焦土政策,保衛了這座城市。諸葛亮擔心蜀軍長期不能進攻,再加上揭亭的淪陷,所以不得不撤退。
可以說街亭的失敗並非諸葛亮撤兵的唯一原因,這個小人物在一個關鍵的歷史時刻阻擋了諸葛亮的步伐,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
10 # 風去了無痕D
孔明身為全軍統帥,不居中排程,卻去前方親冒白刃,扼守關隘要道。那這指揮全軍之責,讓誰去負?所以,不可行!
不論古今,凡軍隊行動,行止皆有法度。守關隘要地,那是偏將之事。攻城破陣,那是大將之責。而孔明該做的,就是居中運籌指揮,而不是去親守什麼地方。
演義中,失街亭後,接著發生了流傳千年的空城計。而又有許多說法,稱這空城計是虛構的。
然而明代劉基《百戰奇略》中,卻又講到過這戰例。曰:孔明在陽平,魏延等率蜀軍主力東進,而司馬懿率魏軍西來,兩軍竟然錯道,交叉而過,致使魏軍直抵孔明屯駐的陽平城,陽平有兵萬餘,然後,孔明故意示之以弱,司馬懿誤判,孔明乃在誘敵,於是退走。
而陽平,實際並不是空城,尚有兵卒萬餘人。且是統帥駐紮之城,必是軍資輜重屯集。以萬人守如此之城,司馬懿真要強攻,必定會碰個頭破血流。
回覆列表
關於街亭的位置,正史和演義的說法不同
正史的街亭為前線,是曹魏大軍入援隴右的必經之路,《資治通鑑》裡記載:及出軍祁山,亮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以謖督諸軍在前,與張郃戰於街亭。……張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乃拔西縣千餘家還漢中。
而演義裡的街亭是後方,是隴右入漢中的咽喉之地,也是蜀漢北伐軍的後方糧道,《三國演義》記載:懿曰:“吾素知秦嶺之西,有一條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處皆是漢中咽喉。吾與汝徑取街亭,望陽平關不遠矣。亮若知吾斷其街亭要路,絕其糧道,則隴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連夜奔回漢中去也。”對於街亭的位置,我們應該採取正史的說法,既“街亭乃前線,為曹魏大軍入援隴右的必經之路”,畢竟張郃身為主帥,率領五萬大軍救援隴右,不可能繞過諸葛亮、魏延、吳懿等人的軍隊,親自去敵軍後方斷其糧道。所以問題其實是錯誤當晚,諸葛亮作為主帥,不可能親自去街亭前線鎮守。
就算是按照演義說法,諸葛亮也不會親自去街亭,對於他來說,街亭地利位置重要,但終究是後方,只要派兵鎮守就好,諸葛亮的眼光是整個隴右,他不可能在街亭耗盡過多的精神和兵力。要照題主安排的話,那就是本末顛倒了,街亭一地離漢中、陽平關不遠,幾乎肉眼就可見,本來就是蜀漢的地盤,諸葛亮還幹嘛要北伐呢?
所以問題需要改一下:諸葛亮依舊行軍,街亭應該誰去守?早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被否決時,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已經確立了:以趙雲、鄧芝吸引曹真的主力,自己率大軍進取隴右,派人駐守曹魏入隴右的要地街亭,擋住曹魏援軍,形成“關門捉狗”之勢,一步步地蠶食隴右。諸葛亮的軍事規劃是:趙雲負責箕谷疑兵,馬謖在街亭關門,魏延負責拿下隴右,自己則坐鎮西城,居中排程。
可惜的是,馬謖守不住街亭,隴右大門被張郃攻破,魏延軍隊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拿下隴右,北伐軍前線面臨著被前後夾擊的危險,無可奈何之下,諸葛亮下令撤軍。當時隨諸葛亮北伐的高階將領有:魏延、王平、馬謖、吳懿、高翔等,要是讓魏延帶著馬謖去守衛街亭的話,能守住嗎?
我個人認為機會不大,街亭乃曹魏腹地,蜀漢人員幾乎沒有一個熟悉當地地形,諸葛亮北伐失利也多是在地形方面吃了虧,直到姜維時期得了夏侯霸才有所改變。魏延和王平雖然鎮守漢中數年,但他對街亭的情況也多是出自於細作、斥候的報道,並沒有親臨街亭視察過,反觀張郃,他跟曹操破馬超、破張魯,隨夏侯淵虎步關右,對街亭的熟悉程度別說是蜀漢,就連曹魏內部也很少有人比得過。魏明帝曹叡在聽到隴右三郡降了諸葛亮後,立馬派張郃率軍去平叛,馬謖和張郃幾乎是同時進行行軍,可長安到街亭一路平坦,而漢中到街亭卻是山路崎嶇(從二圖“街亭之戰”形勢圖可看出),張郃雖然吃了接受前線戰報比較晚的虧,但他到達街亭的日子卻不比馬謖要晚,甚至有可能馬謖前腳剛進駐街亭,張郃大軍後腳就到了。馬謖在兵力、兵種、對街亭熟悉程度等方面從一開始就輸給了張郃,就算換做魏延也差不了多少。
更何況,如果把魏延也派去前線,那隴右由誰去負責,三郡皆降後,整個隴右地區可不就是完全沒有曹軍了,雍州刺史郭淮、後將軍費耀的大軍就駐紮在陽溪一帶,這是兩塊最難啃的骨頭。只有擺平了他們,諸葛亮才能無後顧之憂地蠶食隴右,這才是北伐最主要的目標,吳懿、高翔、王平的能力和威望都比不上魏延,趙雲又動不了,諸葛亮也只能越級提拔心腹馬謖,希望以他滿腹兵法和佔據先機的優勢把大門關上,以保護魏延攻略隴右。
就算換成魏延去鎮守前線,以他當時的兵力和劣勢,也很難擋住張郃的大軍,在五虎上將接連去世後,蜀漢已經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情況,第一次北伐如此大規模的作戰計劃中,諸葛亮居然找不到一個有實戰經驗的人去駐守前線,光憑一個魏延,在隴右都已經分身乏術。
或許只有關羽、張飛、馬超任何一人還活著,諸葛亮的戰略規劃才能完美地實現:趙雲負責箕谷、魏延攻略隴右、關張馬任來一個去守衛街亭,不說抵擋住張郃,只要拖延時日,讓魏延得到隴右可以了。可惜的是這設想早也已經無法實現了,蜀漢後期人才凋零,這是一個死局,就算把當時還在世的蜀漢將領輪個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還是很難成功,我們只是單純怪一個馬謖也未免偏激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