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歸來時當如是

    在《隋唐演義》中,我們看到的是隋煬帝為奪皇位不惜弒父殺兄,我們看到的是隋煬帝千里賞花不惜開鑿運河,我們看到的是隋煬帝頻起戰事終致天下大亂,經文帝開創“開皇盛世”的隋王朝僅歷二世而亡,由此我們自然可以推斷:隋煬帝必然是個“暴虐無道、荒淫無度”的昏君,要不然怎麼會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呢?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隋煬帝,遠沒有“演義”裡描繪得那麼不堪,相反地,用“千古一帝”來形容雖說有點誇張,但用“雄才大略”來形容,毫不為過。你不信?那我們今天就來給楊廣“翻個案”!

    一、創科舉,前無古人!

    隋朝以前,“察舉制”是朝廷最主要的選官制度,也就是說,各大公卿貴族對於朝廷的選官用官幾乎是壟斷的,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其暴露出的弊病也是愈發嚴重,官僚腐敗、貪汙受賄嚴重影響著社會的進步。直到楊廣出現,創立“科舉制”,才徹底打破血緣世襲和士族壟斷,極大地緩解了這些問題,讓廣大底層知識分子步入朝堂,施展抱負!

    二、開運河,功在千秋!

    楊廣登基後,定國號為“大業”,意在“千秋大業”!大業元年,一紙詔書,征夫百萬,浩浩蕩蕩,短短五年,貫通南北!如此浩大的工程,其價值自然是無與倫比的,且不說“勞民傷財”云云,單就“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地位,只有秦始皇的“萬里長城”跟漢武帝的“坎兒井”能與之相提並論!

    三、徵西域,拓土開疆!

    早在楊廣二十歲之時,就已經滅南陳,為隋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即位後,他更是親率大軍,遠征“吐谷渾”,遠播威名,獲勝後,楊廣在吐谷渾舊地設立“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引萬國來朝!

    四、三徵高麗、跌落神壇!

    如果我們只看“大業五年”之前的楊廣,簡直就是“千古一帝”呀,大隋王朝在他的治理下,創立科舉,政治清明;開鑿運河、溝通南北;兵強將勇、所向披靡;營建都城、萬國來朝!但就在“大業五年”這一關鍵節點,我們的“千古一帝”楊廣下達了另一個重要決定:伐高麗!

    “高麗”就是今天的“北韓”,歷朝歷代都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當時卻因為戰亂脫離了祖國,而每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都有一個統一全國的夢想,楊廣當然也不例外。這一次,他率兵百萬,勢在必得,結果卻大敗而回。從未受過這等窩囊氣的楊廣重整旗鼓,拿出兩倍於第一次的資源,又衝殺過去,結果洛陽兵變,只得掃興而歸!不死心的楊廣再次宣佈第三次出征,雖然表面上贏了,但實際上經過三次大規模遠征的隋王朝已經千瘡百孔,讓楊廣“千古一帝”的遠大夢想淪為泡影。

    之後的楊廣一蹶不振,因為他的自尊心已經在三次失敗的遠征中被消磨殆盡,再之後,我們看到的就是著名的亡國之君:隋煬帝是也。

  • 2 # 小樓夜聽春雨6

    隋煬帝是有雄心壯志而且有一定的才華,他本人是想成長秦皇漢武那樣的千古一帝的,這從他的年號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他的年號是大業。他也是做了不少的實事,不過他過於急功近利,為了自己的大業,濫用民力,不體恤百姓,最終成為一代暴君。儘管如此,他還是做了不少有益的大事。 一是修通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線起來,工程之浩大,楊廣眼光之甚遠,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二是設立科舉制度。隋煬帝時,正式設立進士科。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其意義深遠,不但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且有利於政局的穩定。科舉制度的設立,改變了以前官員選拔按門第出身的標準,讓出身貧寒的老百姓也能透過自身努力做大官。科舉制度自此延續了一千多年直到光緒帝時才被廢除。科舉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試製度,對世界文明產生的重要的影響。隋煬帝可謂功不可沒。 三是開疆拓土。隋煬帝在即位前曾參與與突厥、契丹之戰事,皆有所獲。大業五年(609年),他親征平定吐谷渾,設定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青海第一次正式進入中華版圖。 四是營造東都洛陽。為了加強中央政府對四方疆域尤其是江南地區的控制,為了南北兩地能夠消除歷史隔閡,完成從形式到精神的真正統一!在地處南北接合部的洛陽營建一座新都,把帝國的權力中樞從西北一隅遷移到中原地區是勢在必行之舉。 有了如此千秋偉業,隋煬帝曾經無比接近千古一帝。但是他為了千秋偉業,不顧老百姓死活,大運河如此浩大的工程,他僅僅用五年就完成。各地督辦官員為了完成皇帝的任務,只好更加殘酷的奴役人民,為了修建大運河,累餓而死的人民不計其數,天下一片哀嚎。在修好大運河後僅過了兩年,隋煬帝又三徵高麗,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連續在全國範圍開展大規模的工程,只能怪隋煬帝大事辦的太急太緊,太過急於求功,成萬世之功,沒有考慮到天下蒼生的生計,故而滅亡。只能說隋煬帝有秦皇漢武之志,卻無秦皇漢武的偉業,算是一位功過參半的皇帝。

  • 3 # 河邊蓑客

    隋煬帝對中國發展做出的貢獻不容忽視,他設定的進士制影響中國上千年。他的失敗就是沒有深刻認識國家內部的危機,他建設運河,遷都洛陽都強行徵召大量勞苦人民,激化了階級矛盾。他在攻打高句麗時,軍事上的失利,朝廷精銳盡失,讓那些貴族找到了機會紛紛反叛。他算不上暴虐昏君,只是成為了隋朝滅亡的替罪羊。

  • 4 # 娛樂新劇情

    歷史上的隋煬帝楊廣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暴虐昏君"?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把隋煬帝稱為暴虐昏君。弒父奪位,貧圖美色,殘殺成性,好大喜功,殘害忠良,能用的貶義詞全都用上了。恨不得把楊廣從土裡挖出來,再砍上十刀八刀。挫骨揚灰也不能解恨。其實,又有誰能瞭解這個抱有大志,被歷史誤解了的千古一帝。 劇照

    隋煬帝,治國的名君,未完成的霸業,成了中國今天的痛。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現北韓,南韓):高句麗,地處東北方,從隋文帝開始,高句麗就不斷蠶食遼東土地,因為本身也是農耕民族,可以在遼東紮根,另外收買征服了不少北方遊牧民族部落,勢力最強盛的時候簡直要吞噬整個東北,並向草原不斷滲透。隋煬帝為了國家安定,三徵高句麗,可惜國力不強,最後失敗了。如果隋煬帝當時徵高句麗成功,把高句麗納入大隋版圖,哪還有今天的南韓,哪還有整天給中國使絆子的韓日,韓美同盟,只有中華醫術,何來不要臉的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韓醫。

    隋煬帝修京杭大運河:很多人認為隋煬帝修運河是貪圖享受,其實不然,一國之君,要想什麼樣的樂沒有,何苦做這吃力不討好的活。在隋朝時代,交通不便,由北向南到處是祟山峻嶺,物資運輸極為不變,如果開山修路,沒有現代的開鑿工具,談何容易。挖河就容易多了。首先先從洛陽到淮河南岸的山陽(今江蘇淮安),即通濟渠,再引黃河水入淮河;再從山陽到江都(今江蘇揚州),疏通並鑿深、加寬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的一條叫邗溝的運河,即將淮河和長江連線了起來。又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到涿郡(今北京),開通一條叫“永濟渠”的運河;接著,從江都對面的京口到餘杭(今浙江杭州),開通一條叫“江南河”的運河。這些河連線起來,就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加強了都城和富饒的河北、江南的聯絡,對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起了重要的作用。

    隋煬帝為後世留下了很多建築,文化遺產。只是當時國力衰弱,無力發動大的對外戰爭。在錯誤的時間作了決定,失敗掩沒了他的功績與遠見,兼之唐朝為了自己所謂統治的合法性和替天行道的皇權觀,必然大肆宣揚隋煬帝的殘暴,以獲民心。

  • 5 # 若非610

    直接看一組資料:

    隋煬帝大業五年(609) 8,907,546戶,46,019,956人。 《隋書·地理志》

    唐高祖武德年間(618-626) 200餘萬戶。 《通典·食貨七》

    短短二三十年間,人口折損超過四分之三,就算有大量的隱匿,其折損也在三分之一以上,超過1500萬人。

    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看到這組資料,都會認為隋煬帝是不折不扣的昏暴之君,而不會覺得是什麼“千古一帝”。當然,這個詞都可以用來指代某麻子,早就用爛了。在這個標準上來指楊廣,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在漢家王朝的標準上,楊廣就是典型的暴虐昏君,沒有任何辯駁的餘地。至於他任內做成的那些事兒,是漢家百姓的血汗,論功勞也輪不到他頭上。

  • 6 # 傳說故事

    個人認為他千古一帝算不上,但是將他形容為暴虐昏君形容也太過於苛刻。

    楊廣,即隋煬帝。隋朝二世而亡,隋煬帝在位期間,大肆土木,連年征伐,天下黎民痛苦不堪。天下之人皆生活不下去才最終選擇了謀反,天下起義四起,最終隋煬帝落了一個亂軍當中慘死的下場。

    一代帝王能落得這樣的下場似乎說明了他的暴虐統治,但是再仔細想一想,楊廣能夠在兄弟相爭當中取得地位,個人能力不強是絕對不可能的。從楊廣果斷處理掉自己的兄弟,弒君殺弟奪位來看,他也的確是一個昏君。

    即位之後的楊廣初期是十分勤政的。

    即位初期:

    1.改管制

    2.遷都

    3.開疆擴土

    4.設立科舉

    5.尊儒立法

    6.延續絲綢之路

    細數種種,楊廣在即位初期可以說是精明能幹。但也許是個人作為皇帝之後無所束縛,他開始日漸昏庸起來。

    首先是

    不斷調撥天下還未回覆的民力大肆建造宮殿,同時也開始修築京杭大運河,對外戰爭也開始窮兵黷武起來。

    最終落了一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影響:

    建造京杭大運河,開疆擴土,擴充了華夏的土地,留下了幾十篇好詩,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詩人。但是這些遠遠稱不上千古一帝,他對當時的民眾影響是極為惡劣的,後期更是被推翻隋朝的唐朝歷史所唾棄。

    但是看待歷史一定從兩方面來思考,楊廣只是一個被歷史抹黑的厲害的暴君,還算不上昏庸至極。

  • 7 # 史說新傳

    謝邀!個人觀點描述一下,不當之處見諒。隋朝在中國歷史中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所處的歷史地位卻不能忽視,尤其是隋代第二位皇帝楊廣(569年-618年),更是成為後世關注的明星人物,熱度不一般,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更多的記載是關於他弒父登基,荒淫無度,好大喜功,亂用武力,導致國家民不聊生,天下大亂的一系列敗筆。當然這些都是後人,尤其是後來隋史等歷史記載上對其進行的描述,尤其是對其個人品行問題的描寫,甚至包括現在的影視劇題材中的演繹,更是把其定義為“暴虐昏君”。

    那麼放到現在歷史長河中進行對比,楊廣在位時間雖然不長,那他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暴虐昏君”呢?

    首先,看一下楊廣的人生髮展軌跡。楊廣沒稱帝以前曾是晉王,平定南亂以後,奉命到江都任揚州總管。成績的取得讓楊廣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政治資本,不過這些與其長期參與軍事鬥爭不無關係,更與其身邊有一眾得力的文臣武將有關。此時,楊廣有內心是有想法的,瞄準了太子之位,之後,楊廣、楊素、獨孤皇后藉機不斷陷害太子楊勇,導致最終太子楊勇被廢,楊廣登上太子之位。到了604年,隋文帝楊堅病重期間,楊廣與楊素的一封關於皇帝病逝後的信,陰差陽錯落入楊堅手中,引發楊堅的猜測不滿。此時的楊廣有些等不及了,就假傳文帝旨意,陸續將反對自己的朝臣和兄弟等抓捕、賜死。後來,馬總《通曆》中記載隋文帝是被張衡“血濺屏風”,趙毅在《大業略記》中記載隋文帝被張衡毒死。當然,學界也有觀點認為文帝屬於病死,而不是被弒。

    其次,到了公元604年,楊廣登基,之後就開始了他的政治抱負,出臺新政,改革律令,拓展疆土。先是營建東都,同時又下令修建運河,611年,他又下詔徵天下兵進攻高句麗。短短的幾年,楊廣陸續啟動了多項國家級工程,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可以說是傷筋動骨,勞民傷財。不僅如此,楊廣還不閒著,喜歡到處出差,年年出巡,在位期間,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出差期間還特別喜歡講排場,弄得陣容浩大。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力量迅速發展起來而且日益壯大,他卻不願正視農民起義蓬勃發展的現實,身邊的佞臣也不以實情相告,謊稱造反的農民“漸少”。到了隋末期,楊廣見天下大亂,已心灰意冷,躲在江都,無心回北方,最終被身邊人所殺。

    那麼回過頭來看看,楊廣確實是一個聰明而又瘋狂的皇帝,其政治慾望是比較強的,但後來的記載多以其負面訊息為主,無形中降低了後世對其全面的瞭解和認知。雖然楊廣算不上“千古一帝”,但至少他在位期間還不是一位廢物皇帝,尤其是登基初期,在國家改革,平衡國內外各種勢力,維護國家穩定方面,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比如後來評價的改革官制,科舉制度,頒佈大業律,征討西域,都對隋的發展壯大有著積極作用。甚至包括其遷建東都,對大運河的連通,也是有其深遠的政治目的和考量,並非簡單是為了自己的享樂所圖,這些都對後世的政治和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尤其是大運河,自隋以後,大大方便交通運輸運糧等漕運,加強了南北交流,繁榮了沿線經濟。只不過在他在某些治國戰略上走了彎路,導致國家某些不安定因素的動亂。但這些政績也為後來的唐朝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至於說後來唐人的記載或評判那肯定也是有其自己的政治考量了。

  • 8 # 鹹魚閒聊

    近幾年來,由於網路發達,古裝影視劇的增多,導致人們對楊廣的關注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就是對他的各種評價,有的人說他是雄才大略,功在千秋的一代明君,也有的說他承繼開皇之治,卻驕奢淫逸,最終亡國,堪比夏桀商紂。那麼楊廣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我想從他做的幾件大事來分析一下。 一,統軍滅陳。楊堅稱帝建國後,便開始著手準備南下,開皇八年,楊堅令楊廣統軍,楊素,韓擒虎,賀若弼,王世積,劉仁恩等人分兵五路,南下滅陳,僅用了三個月便攻入建康,陳朝滅亡。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隋朝五位當世名將,五十萬大軍,而陳朝全國兵力只有十餘萬,且主昏將庸,根本毫無抵抗能力,這種實力懸殊的戰爭我認為顯示不出楊廣的軍事統略才能。

    二,修建大運河。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事實,大運河是由多段溝渠,河道組成,運河始建於春秋,至隋朝大幅擴修,疏通,到了元朝進一步翻修,改道而成其今日之規模。所以修建大運河並不只是楊廣一朝之事!然後我們再分析楊廣修建運河的目的,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修建運河確實有加強南北聯絡,文化溝通,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但對於楊廣來說真的只是這個目的嗎?因為楊廣已作古千年,我們無法瞭解到他當時的心思,但是我們可以看看運河開通後他幹了什麼,從大業二年起楊廣下令打造高四十五尺,長二百丈的四層龍舟近千艘,龍舟內部裝修豪華,楊廣及其寵妃大臣乘坐龍舟自京杭運河南下巡遊,龍舟所過之處,當地必須進獻美味佳餚,奇珍異寶。這種南遊前後共三次,每次都要徵發船伕十餘萬,沿岸耗費金銀錢帛巨億記!伴隨南遊的還有大批民工採伐樹木大造龍舟,數百萬計民工晝夜不息開鑿運河的苦役,據記載服役者死傷十有四五,極其悲慘,致使民怨四起。 三,三徵高句麗。隋文帝楊堅在位時,高句麗便經常襲擾隋朝邊境,導致邊民生活苦不堪言,於是楊堅調派三十萬大軍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後來高句麗懾於隋朝軍威,遣使謝罪,加之隋軍長途跋涉,糧草補給困難,疾病困擾等原因,這次出征不了了之。有鑑於之前的情況,楊廣上臺後便積極準備北伐,三次率軍親征高句麗,企圖一舉消除東北邊患,但楊廣太過自負,加之他的親征給各路將領帶來很大的掣肘,導致將領們難以發揮組織指揮才能,最終集全國之民力,物力的三大徵以軍隊死傷慘重結束,如果說修建大運河致使民怨四起的話,那麼三徵高句麗便使民怨沸騰了,最終導致各地爆發反抗楊廣暴政的農民起義。其實徵高句麗在戰略決策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隋之後的唐朝也從未停止過對高句麗的征討,直到唐高宗才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只是楊廣急於求成,好大喜功的性格註定不會成功。 四,科舉取士。隋朝建立後,楊堅廢除九品中正制,設三省六部制,開創科舉制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具有深遠意義的事情,從此寒門學子入仕不再是夢,到了楊廣時代,他增設科舉進士科,將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這一點是具有積極作用的,但根據楊堅,楊廣的詔書可知,隋朝五品以上官員是由推薦而來而非科舉,這實質上是察舉制,由此可見科舉制在隋朝並沒有徹底實行,而實際情況也是如此,科舉制度是在唐朝得到快速發展和實行的,終楊廣一朝,進士錄取人數寥寥。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組資料,中國經過近三百年的大紛亂之後至隋朝開皇元年,全華人口460多萬戶,到隋大業五年達到頂峰,近900萬戶,而到了唐初武德年間,人口只有200萬戶,從900萬戶到200萬戶,去掉黑戶等因素,人口驟減3000萬人!對比整個八年抗戰中國死亡3500萬人的資料,還能說楊廣是一個明君嗎?試問歷史上哪個明君在位時人口不增反減,還減少這麼多的?我不排除楊廣具有一定的雄心壯志,但志大才疏,目光短淺的他短短十幾年便把一個富強的隋朝敗完了,這如何讓人信服他是一個明君呢?

  • 9 # 譚論古今

    關於歷史上的隋煬帝楊廣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暴虐昏君"的話題,似乎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把隋煬帝稱為暴虐昏君。例如弒父奪位,貧圖美色,殘殺成性,好大喜功等等。然而歷史的真相又是什麼?讓我們將其所做的幾件事情梳理一下,你就可以判斷隋煬帝是千古一帝或者暴虐昏君了?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煬帝在位期間,所作所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開鑿大運河。

    隋大業元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煬帝"命尚書右丞皇甫議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後百萬,開通濟渠"。通濟渠起於洛陽城,洛水入黃河;又從極清(今河南滎陽縣把水鎮東北周黃河水向東到洋州(今河南開封),再順汴水經商丘,折向東南,接通蘄水,經皖北至淮陰入淮水。第一段工程溝通了洛水、黃河和淮河。同年,隋揚帝又徵發淮南民十萬開邢溝。608年2月,再次下"詔發河北諸軍百萬穿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深郡"。611年元月,隋煬帝"敕穿江南河油京日至餘杭,八百餘里"。這段工程的告竣,全長4000多里的大運河貫通,成為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運河功績甚大。對中國軍事,交通、經濟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都起過重要的作用。這個大家都知道。

    2、隋煬帝設定進士科考試。這是在其父親的基礎上推動的。隋文帝廢除維護門閥貴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於開皇七年(587年)設"志行修謹"、"清平幹濟"兩科。隋煬帝楊廣時期始置進士科,因為是分科取士,所以名為"科舉"。王朝開始用公開考試的方法來甄別人才高下,從而量才錄用,這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上的重大改革,為以後歷代所沿用。此項作用,估計很多知識分子都受到了莫大的好處。

    3、軍事上的功績也是值得需要強調的。大業五年(609年),他親征平定吐谷渾,設定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楊廣親征吐谷渾後,又下詔徵天下兵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隋軍出動一百一十三萬人,敗於遼東城(今遼寧遼陽)及平壤城(今屬北韓)下。不過此次攻擊北韓也使其耗盡了國力,造成了農民起義的局面。隋朝的滅亡也就不遠了。

    其他的如建造洛陽東都等,實際上也使其削弱了民心。

    再者,一些野史或者正史中所言的暴君,弒父,亂倫等罪名,實際上都需要考證,而沒有真實的證據,

    綜述而知,隋煬帝實際上也是一為厲害的千古一帝,而非暴虐昏君。也是被黑的一代帝王。

  • 10 # 歷史很妙

    相信大家對隋煬帝並不陌生,他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時,也是隋朝的亡國之君。在我看來,這兩種評價都各有道理。隋煬帝的煬在字典裡的釋義就是過於熾烈的Sunny。

    人們為什麼說他是千古一帝呢?他有過什麼樣的突出貢獻呢?

    一.修建京杭大運河。

    修建京杭大運河我相信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那條著名的京杭大運河了。大運河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南起餘杭(杭州),北至涿郡(北

    軍事功能,加強了中央政權對地方的統治、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二, 進擊林邑(今越南北部)  隋煬帝對林邑的用兵,是隋朝開疆拓土、鞏固邊防的戰略策略的具體體現,其直接的結果是使隋朝的勢力範圍在南部沿海疆域向前延伸了許多,甚至已經超出了傳統的以日南郡南端構成的疆域界限。  三, 開拓流求(臺灣) 隋代對流求的開拓,是繼孫吳之後的又一次重要的拓邊鞏固國防的行為,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在於進一步加強了流求與大陸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聯絡。直到今天,臺灣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歷史可以作證。   四,征服吐谷渾   隋煬帝征服吐谷渾,並設定“新四郡”(區別於漢武帝設定的“河西四郡“),使青海和新疆部分統一於中國,進一步擴大了中國的疆域。  五,三徵高麗,經略東北  隋煬帝三徵高麗為當時的人民贏得了一定生存空間  六, 營建東都洛陽  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並不是他窮奢淫慾自己享受,那是為了控扼山東,是強化中央政府控制能力的必要措置。要知道,隋煬帝在位時大多數時間都在外巡行(也就是實地考察制定治國方針),根本沒有時間享受。  七,完善科舉制   科舉制在隋文帝時就已創立,但不完善。是隋煬帝創制了進士科,這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教育影響深遠。

    那麼,人民為什麼又說他是荒淫暴君呢?歷史的記載中,楊廣弒父殺兄淫嫂,三徵高句麗皆以失敗告終,勞民傷財,還有多次的南下江南,動用大量的民力修運河乘舟巡幸。他的失敗就在於不能體諒民心。在一個人民急需休養生息的時候大興用兵,大興土木這無疑為隋王朝的最終滅亡埋下了禍根。

    在我看來,對他評價八個字最為穩妥,即”罪在當代,功在千秋”最合適不過了。他的功績造福後世是真,但給當時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也不假。

    總而言之,隋煬帝雖是亡國之君,卻遠非劉阿斗和陳後主之輩所能比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用除草劑,還有什麼辦法讓菜園少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