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黃作夢

    尋找暗物質已經成為許多物理學家畢生的追求,照理說在我們身邊就有暗物質,但現在還沒有任何確定性的證據說明暗物質存在。而好玩的是,一項新研究倒是發現了一個遙遠的星系中不存在暗物質。

    暗物質(dark matter)這個名稱,就是因為科學家覺得這種東西躲在暗處怎麼也找不到而提出來的。根據對宇宙的觀測,許多天體及它們組成的星系都在高速運動,需要有強大的引力,才能避免這些星系分崩離析。但是已觀測到的天體的質量無法提供這麼大的引力,科學家就提出還有一種我們用現有手段怎麼也探測不到的物質存在。我們不知其名,強名曰“暗物質”。

    按目前的觀測資料計算,宇宙中的暗物質數量應該比我們日常接觸的常規物質要多得多,可能佔到宇宙總量中的85%。比如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暗物質的量可能是常規物質的30倍,而在有的矮星系,暗物質可能是常規物質的400倍。

    這麼多的暗物質,照說應該在身邊隨手就能撈到一把。但目前的各種觀測手段就是找不到它,許多科學家都在為此想辦法,比如著名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就把他領導研製的暗物質探測器送上了國際空間站。中國在2015年發射了一顆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前一陣有訊息說“悟空”發現了一些疑似訊號,但離確鑿證據還差得遠。真要能探測到暗物質,至少是一個諾貝爾獎,一個還不一定兜得住。

    好玩的是,在大家拼命尋找暗物質的過程中,美國耶魯大學的一個團隊卻報告說,發現在一個遙遠的星系中不存在暗物質。他們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說,有一個代號為NGC1052–DF2的星系,分析了該星系內部10個亮星團的運動,結果發現由此推論出的該星系的總質量基本上與可見恆星的質量一樣。也就是說,這裡不需要暗物質,就能解釋天體的運動。

    這對於暗物質探索領域是一個大震盪。過去的理論都認為,暗物質是到處都有的,只是我們還探索不到它。而這個新發現則說明,在宇宙中有的地方是不需要暗物質這種假設的。所以相關的宇宙理論有可能需要修正,暗物質還真是一個捉摸不透的存在。

  • 2 # 鳳棲夕陽

    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答:1915年,愛因斯坦根據他的相對論得出推論:宇宙的形態取決於宇宙質量的多少,他認為宇宙是有限封閉的。如果是這樣,宇宙物質的平均密度必須達到每立方厘米5*10的負30次方克。但是,迄今可觀察到宇宙的密度卻比這個值小100倍。也就是說,宇宙中的大多數物質“失蹤”了,科學家就將這種“失蹤”的物質叫“暗物質”。

    第一次發現宇宙中暗物質的存在證據是在1950年由弗里茲•扎維奇發現,透過多普勒效應計算恆星波長的方式計算恆星執行速度,但得到的資料顯示大型星系團中恆星具有極高的運動速度,除非星系團的質量是根據其中恆星數量計算得到的值的100倍以上,否則星系團根本無法束縛住這些星系。之後的幾十年觀測分析證實宇宙中存在暗星,到80年代,佔宇宙能量密度大約20%的宇宙物質是暗物質被廣泛接受。

    但在對暗星的觀察中發現,觀測得到暗星的數量與理論暗物質存在的數量存在著比較大的誤差,暗星即為暗物質這一說法慢慢的遭到了否認。

    在暗物質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暗能量出現,暗能量和宇宙中暗物質的唯一共同點是它們既不發出光也不吸收光,是以一種特殊的能量形式存在。

    現在有限的觀測資料中已經知道了兩種宇宙中存在的暗物質---中微子和黑洞,但它們在理論資料宇宙中暗物質總量佔比非常的微小,宇宙中絕大部分的暗物質現在還不清楚,但就是暗物質促成了宇宙結構的形成,如果沒有暗物質就不會形成星系、恆星和行星,我們要去了解宇宙,就必須要了解暗物質的性質。

  • 3 # 華生觀世界

    我認為,是存在的。

    假設一個模型,來說明暗物質是存在的。

    假設一個理想的物理空間,四四方方的,是黑暗的,能量既不外洩,也不吸收外界能量,空間裡面有一個電池連線著一個電燈泡。

    然後我們開啟開關讓電燈泡發光,等電池裡沒有電後,空間又復歸黑暗。那麼,問題就來了,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這個理想的物理空間裡的能量是守恆的,電池裡的電能跑哪裡去了?

    一定轉化為其他能量了。那麼這個其他能量是什麼呢?

    我認為,一部分是熱量,但也有一部分是暗物質能量。

    我一直認為,光的傳播是需要媒介的,而光在真空中和空氣中都能傳播,說明光的傳播媒介不是空氣。

    我認為光的傳播本質是渲染。宇宙中充斥著暗物質,黑夜當中我們眼前看不到的就是暗物質,燈泡亮了,渲染了暗物質,產生了光,燈泡滅了,又變回成暗物質。

    有人說,光的傳播不需要媒介,我認為非常不合理。如果沒有媒介,光子將寸步難行,因為它被困住了。

    我也認為,當前科學水平很難研究暗物質,因為暗物質遇光會轉變性質,而當前科學觀察儀器在無光的情況下沒有觀察意義。也就是說,想要觀察暗物質,只能在無光的條件下觀察。

    我認為,純理想的物理空間,是由陰陽兩種物質構成的。陰物質是暗物質,陽物質是光。

    陰物質可以轉化為陽物質,陽物質可以轉化為陰物質。陰陽物質的本質都是能量。空間在陰物質和陽物質的相互轉化中保持能量上的動態平衡。

  • 4 # 丹讀

    正所謂“引力不夠,暗物質來湊”。

    暗物質是天文物理學家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發現,如果宇宙在大爆炸之後要聚合成現在這個模樣,那光靠現有物質提供的引力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物理學家認為宇宙中應該存在大量的某種物質,它們只負責提供引力,不負責其它任何事情,也不和其它物質發生關係。

    暗物質並不“暗“,並不會吸收光線,而是“透明”的。如果暗物質穿過我們的地球,對地球也沒有影響。

    暗物質一開始是因為理論和觀測不符而提出來的,後來科學家發現了很多暗物質存在的間接證據,但我們到目前並沒有明確發現暗物質。

    暗物質剛提出來時,其實在科學界也是有很大爭議的。如果理論和觀測不符,就可以想出某種東西,來“強行”使之符合,似乎也有點違背科學精神。

    這樣的話,直接想像出一個“鬼魂”也行啊!

    當然,隨著各種證據越來越多,現在爭議也少了很多。但離真正“發現”暗物質,我們還需要時間。

  • 5 # 地震博士

    暗物質當然存在了!

    說起暗物質,還要從宇宙大爆炸理論說起。科學家現在已經比較認可宇宙大爆炸理論。但是在當時該理論剛剛提出的時候,其面臨的最嚴重一個問題就是,大爆炸之後的宇宙,單單靠萬有引力和電磁力等等根本無法將很多物質聚合成一個個的天體。所以科學家就提出應該存在一種物質,它們只負責提供引力來使得很多物質可以能夠在萬有引力和電磁力的作用下形成天體。

    但是,為什麼人類直到現在仍然無法觀察到暗物質呢?這主要是由於暗物質與中微子非常像。中微子個頭小(只有電子大小的百萬分之一不到)、不帶電、可自由穿過地球,同時還幾乎不與其它物質相互作用。同時,與中微子相比,暗物質還喜歡安靜,因此它不會像中微子一樣高調的以光速穿行。因此,人類就非常難以觀察到它的行蹤!

  • 6 # 紙雨50215926

    是百分之百存在的。只是人類我們還沒有進化到能夠理解他的程度。而我們自身跟暗物質是有聯絡的。生命的帶動就是暗物質起的作用。你沒發現生命跟宇宙的定律,熵,恰恰相反。而每個星系中間的那個小小的黑洞。違背背了大物質的定理。黑洞並不是什麼都吸進去,然後不吐出來的。有的星球它吸進去之後噁心又吐出來了。像不像生命的行為和人類的行為。

  • 7 # 裸猿的故事

    暗物質必須存在,而且中國的悟空衛星,也疑似觀察到了暗物質粒子湮滅的跡象。

    暗物質最初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代表人類暫時無法探測到的某種神秘物理量,但卻表現出了引力效應。雖然,提出這個概念時,還沒有人知道它到底是啥,雖然起名叫物質,但它肯定和我們常規的物質完全不同,只不過找不到更好的名詞,暫時用這名而已。

    圖示:暗物質分佈圖。

    可觀測宇宙中,只有4%是普通物質,剩下的96%都是暗物質和暗能量,所以它當然是存在的。1977年,宇宙物理學家們,正式將暗物質概念化,他們用暗物質來解釋為什麼星系旋轉,以及星系中的恆星為什麼會粘在一起,而不是向各個方向飛散。的確有飛進飛出星系的高速恆星,但它們的數量很少。

    圖示:暗物質將用於解釋為什麼星系旋轉以及為什麼它們粘在一起

    2018年12月最新新聞,一位科學家可能已經破解暗物質的秘密。

    牛津大學James Farnes(法恩斯)博士提出最新猜想,暗能量和暗物質可以被統一在一起,雖然暗物質提供引力讓星系穩定存在,同時暗能量提供斥力,讓宇宙膨脹,讓星系彼此間遠離。但是,它們是一體的兩面,他的論文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期刊上,在論文中他說“我們現在認為暗物質和暗能量都可以統一成一種具有"負質量"的流體。”

    法恩斯博士的猜想提供了暗物質暈行為的第一個正確預測。大多數星系旋轉如此迅速,它們應該撕裂自己,而它們還能維持穩定,需要暗物質維持其穩定性。而當使用新假說進行計算機模擬時,得到的結果竟然和現代射電望遠鏡觀測推斷出的結果一樣。

    這也許說明,該假說是正確的。

  • 8 # 天籟人

    潛意識的暗動力,暗物質確實存在。人體大腦的經絡是有似於宇宙上帝的神經網路組織和宇宙萬物的動力聯絡機關。它是引發天體自形產生,引導天體自行移動,安全轉移與靜止動化的兩個動力機械組織,構造機關,它是一個天然的隱形工具,又是一個超級的運動巨人,是人工合成超導動力組合儀器與機械的兩個基因藝術組織,引力技術工作。它是社會主義經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的越級跳板和飛越的躍梯,也是人類由自然走向社會,由社會邁入空間和宇宙的雲梯與天橋。

  • 9 # 映象科普

    想知道暗物質存不存在,首先就來簡單瞭解一下什麼是暗物質。

    簡而言之,暗物質就是一種比電子和光子還要小的物質,不帶任何的電荷,也不會與電子發生干擾,正因為此,我們也很難觀測到暗物質。但是暗物質卻是宇宙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暗物質的密度很小很小,但是密佈整個宇宙,所以暗物質的總質量是很大的,根據現代的宇宙天文觀測和宇宙大膨脹理論表明:宇宙中我們能夠看到的物質只佔了不到5%的質量,而看不見的暗物質,佔據了超過了95%的質量。

    1937年,天文學家扎維奇發現,大型星系團中的星系具有極高的運動速度,然而星系的執行速度卻遠遠超出了萬有引力公式計算得出的結果,這表明了除了人類已知的星系團核心物質對該星系的引力之外,還應該存在其它的引力。在此基礎之上,科學家進一步提出,還有一種不能被觀測到的物質存在,並且將其命名為暗物質。

    星系中直接可見的物質產生的引力,遠遠不足以將各個星系聚攏在一起,如果用標準的物理定律來計算引力的話,學術界就需要引入暗物質這種物質來解釋那一部分額外的力。而擁有當今世界上最靈敏的暗物質探測儀器的科學團隊報告稱,他們沒有能夠找到這種粒子,長時間的一無所獲對物理學家此前提出的理論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科學家已經普遍接受了暗物質的存在,因為這一理論可以很好解釋為什麼星系在高速運轉的過程中還能夠保持完整而不是像一盤散沙四散開來。人類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建造驗證理論的先進實驗儀器,但是所有的努力卻沒有帶來什麼大的進展,對於那些一開始就認為暗物質根本就不存在的少數科學家而言,暗物質遲遲不能被發現對於他們來說倒是很受鼓舞,但是絕大多數的科學家堅信,暗物質一定存在,只不過找尋的過程可能會異常艱辛。

  • 10 # 太空科學站

    暗物質最早是由天文學家卡普坦在1922年提出的,當時他透過星系的運動推斷出了星體間有一種人類目前還看不見的物質存在,這就是暗物質最早的由來,遺憾的是人類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找到暗物質的確切存在。

    1933年天體物理學家茲威基透過光譜紅移發現了星系外圍恆星的運動速度竟然比星系中心恆星的運動速度還要快,按理來來說星系外圍的恆星是不可能以如此高度速度執行的,因為外圍恆星受到星系核心的引力本來就小,高速運動的話就會被甩出去。

    但觀測到的事實就是如此,這就說明星系核心星系外一定有一個看不見的引力源,正是這個引力源讓外圍恆星告訴運動的同時不會被甩出去,這種看不見的引力源現象就是暗物質的存在的證明,科學家估計暗物質的質量至少是星系的上百倍,暗物質就像黏膠一樣牢牢的把星系和星系團聚攏在一起。

    科學家們透過對宇宙大尺度天體的判斷,已經能夠分析出暗物質的分佈範圍,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可以發現暗物質的真身。

  • 11 # Vinga佳

    不懂,網上搜的。。。

    暗物質和暗能量揭秘 開始想寫這篇文章,源於多年對宇宙物理學的濃厚興趣。對於宇宙如何誕生,演化也有一些自己的觀點。特編寫出來和廣大宇宙物理愛好者共研。由於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處請朋友諒解,不勝感激。 1.宇宙的本質是什麼? 宇宙萬物及我們人類存在於廣闊無艮的宇宙之中,我們大多數人也許不會去思考的一些問題—宇宙為什麼能存在?為什麼會有宇宙?其實中外古今有許多人是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探討,如中國的盤古開天闢地,輕清上浮為天,重濁下沉為地,天地間隔隨時間不斷加大,女媧摶土而造人的理論。西方的上帝創造宇宙,再創造了一個男人亞當,用亞當一根肋骨創造出第一個女人夏娃的理論。當然還有其他創世神創世等各種學說。這些學說我們先不要妄言其一定是謬的,可是都有一個共同的不解之處,那就是創世神是存在於哪裡,創世神所在那個世界又是怎麼來的?如果不能解釋這個問題,那這些理論就不是成熟的理論了。 現在有一個理論認為宇宙是起源於一次大爆炸,宇宙是從一個幾乎無限小的奇點大爆炸而產生的,這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起源理論。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透過觀測遙遠星系的紅移提出星系的紅移量和星系的距離成正比的哈勃定理,並推匯出星系都在遠離的宇宙膨脹學說。大爆炸宇宙論是一種觀測證據最多,最獲公認的現代宇宙理論。 大爆炸宇宙論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會有宇宙,但還有一個問題不能解釋,那就是宇宙為什麼能存在?宇宙萬物得以存在如果沒有任何依據,難道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嗎?因此我認為一定會存在一種與構成宇宙的要素屬性相反,能相互抵銷的要素。 我們把構成宇宙一切物質和能量的要素稱為原力,把我們所在的宇宙定義為正宇宙,那麼與原力相反屬性的反原力構成的宇宙就是反宇宙。原力是構成物質和能量的最基本單位,所以不管物質粒子結構多麼複雜,原力卻是最簡單、最單純的,它沒有內部結構,因為如果有內部結構就不能算是基本單位了。因此既使最多量的原力都能集合於無限小的空間之內,是構成宇宙一切的唯一素材。值得一提的是,原力不是力,但宇宙一切運動因它而起 ,故稱之原力。 因此,我認為宇宙的本質是虛無的,可以用0=(+X)+(-X)表示,+X表示宇宙正原力總量,-X表示反宇宙反原力總量。正反原力在理論上可以抵銷湮滅,正原力和反原力絕對一樣多。其實古人們對於宇宙虛無本質早有論述,周易中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就是說虛無誕生無限多,無限多有陰 陽兩種屬性。 正反原力理論上可以涅滅,是為了闡述兩者之間的性質,實際上兩者彼此對立存在,不會相互抵銷涅滅,因為找不到它們相生的理論邏輯,有生則有滅,無生何來滅。這是由宇宙虛無本質決定的,兩個互為相反的存在才是真正虛無,絕對虛無不存在。 那麼還有個問題是正反宇宙是否需要同步運動演化呢?如宇宙有你我,反宇宙是否一定要有反你、反我的存在?從理論分析這個同步演化運動的條件不是必需的條件,而正反原力要絕對一樣多是必需的條件。因此宇宙有你我,反宇宙不必有反你、反我,正反宇宙可以不同步運動演化。正反宇宙單獨看是不虛無的,兩者相加才是虛無! 正反宇宙雖然可以不必同步運動演化,但演化規律一樣,以後的闡述都是關於正宇宙的。 2. 原力是如何構成宇宙的? 原力的特性是沒有內部結構的、最簡單、最單純的力,所以不管其量有多少,都會自動集合於無限小的空間。這顯然構成不了形成宇宙的條件,只有原力被劃分為幾乎無限數量的小原力點,再由這些原力點相互作用形成粒子,宇宙才能形成。可是問題來了,原力既使被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原力點,它們很快就會集合在一起,不會形成粒子,宇宙也不會形成。 現在我們來兩個假設,假設1:宇宙是唯一的;假設2:存在多個宇宙。 假設宇宙是唯一的,那麼原力會集合於無限小的一點,宇宙不能形成。 假設存在多個宇宙,那麼原力存在多個宇宙之中,每個宇宙擁有一部分原力。每個宇宙的原力被分解為幾乎無數的原力點,由於任意兩個原力點之間存在原力缺失,缺失的原力存在於其他宇宙,所以原力點雖多而不會集合於一點,原力點按各自量的大小勻稱分佈,形成一個相對尺度空間無限小的空間,只是這個無限小的空間包含幾乎無數原力點。我把這樣的空間稱為原力海,原力海還不是宇宙時空,它是宇宙誕生前的狀態,也是宇宙坍塌後的狀態。 正如把一張完整的紙撕成幾乎無數碎紙片,再把這些碎紙片分成若干份,把每一份單獨進行拼湊,我們會發現每份碎紙片拼成一張缺失的紙,碎紙片之間有缺失,缺失的碎紙片存在其它份碎紙中。其道理和原力海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我們可以人為地把每份碎紙硬拼成一張小紙,而原力海中沒有外力讓原力點這麼幹。 由此我們要拋棄一個觀含,既一個無限小的空間只能有一個無限小的點,而不能有多點存在的觀念。原力海是相對宇宙這樣的尺度空間無限小,如果有存在就有空間的話,原力海是有自己獨特空間的。 3. 原力是如何形成物質粒子的?當一個宇宙完成它的演化歷程,它的所有物質都湮滅為原力點時就會坍塌,尺度空間消失而成為原力海。原力海與已有的另一個原力海重疊,由於原力海中的原力點都是勻稱分佈的,這就是原力點勻稱分佈特性。當兩個原力海重疊一方原力點和對方原力點會發生共用一個位置的現象,這就形成由彼此各一個原力點形成原力對,我稱其為對子。前面也提到由於任意兩個原力點之間都有原力缺失,所以任意兩個原力點都不會凝合為一個原力點 。 對子所含原力量是構成它的兩個原力之和,按原力點按各自原力量勻稱分佈規律,對子需要更大的存在空間,於是對子與對子之間產生排斥力,這就是對子斥力。 對子斥力讓對子相互遠離,產生宇宙尺度空間。凡有尺度空間,必有萬有引力,由於每個對子所含原力不完全一樣,萬有引力使含原力大的對子吸引周圍的對子形成含若干對子的對子團。原力點和單個對子沒有體積,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但不能算基本粒子,而對子團是有體積的,所以對子團是基本粒子。並且其體積在對子斥力作用下還會不斷增大,直到其體積和它的原力量平衡而煙滅為一個個單獨的原力點。 兩個原力海疊合能形成的最大對子數量不超過含原力點較少的原力海原力點數量。剩下的原力點和不能形成對子團的自由對子將形成原力海,等待某個宇宙坍塌後與之疊合,形成新的宇宙和新的原力海。對子團作為基本粒子存在宇宙尺度空間形成宇宙,原力點和自由對子形成原力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原力點和自由對子不是粒子,他們本身的勻稱分佈持性使它們可以擁有無限快的速度在大爆炸同時集合為原力海。 粒子在對子斥力和萬有引力作用下,隨著宇宙空間增大而平均溫度下降進而能形成更大粒子。其層級如下:對子團—能量粒子—亞原子粒子—原子—分子。 4。宇宙是如何演化的? 現代科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並且宇宙仍處於膨脹狀態。宇宙會一直膨脹下去嗎?宇宙演化最終會走向何處? 要知道宇宙演化規律,我們首先要了解宇宙兩大基本力,對子斥力和萬有引力(這兩個基本力是如何形成的,本書後面將詳細論述),現在宇宙之所以會繼續膨脹,是因為對子斥力總體仍大於萬有引力。隨著時光流逝,宇宙還會有越來越多暗物質和暗能量,對宇宙運動演化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宇宙最開始時,只有對子團和能量粒子,物質是由能量轉換而來(質能轉換E=mcc),當代粒子物質研究認為,在足夠高的溫度下(稱為“閾溫”),物質粒子可由光子碰撞產生出來。下面是物質進化詳細過程: 時標10^-43秒,宇宙從量子背景岀現。 時標10^-35秒,同一場分解為強力、電弱力和引力。 時標10^-5秒,10萬億開,質中和中子形成。 時標0.0001秒,溫度達到幾十萬億開,大於強子和輕子閾溫,光子碰撞產生正反強子和正反輕子,同時也有的湮滅為光子。在達到平衡狀態時,粒子總數與光子總數大致相等,未被湮滅的強子破碎為夸克,此時的夸克處於沒有仼何保護的“漸進自由狀態”。宇宙粒子有:正反夸克、正反電子、正反中微子,最後有十億分之一的粒子存留下來。 時標0.01秒溫度1000億開,小於強子閾溫高於輕子閾溫。光子停止產生強子,強子不再破裂為夸克,質子中子各佔一半,正反質子和正反中子相互湮滅,強子數量減少。中子、質子不斷相互轉化,到1.09秒時,溫度100億開,質子:中子=76:24 時標13.82秒,溫度不超過30億開,物質粒子被創造的任務完成。中子開始衰變為質子加電子加反中微子。這時質子:中子=83:17 時標3分46秒,溫度9億開,反粒子全部湮滅,光子:物質粒子=10億:1,中子不再衰變,質子:中子=82:17,一直到現在。 時標30萬—70萬年,溫度3000—4000開,能量粒子和物質粒子處於熱平衡狀態。開始出現穩定的氫氦原子核,宇宙進入複合時代。在後期宇宙逐步進入以物質為主的時代。 時標4億—5億年,溫度100開。物質粒子開始凝集 ,恆星和星系開始形成。 原子在恆星內部發生聚變反應,產生氦、碳、氧、鎂、鐵等元素的原子核。 值得說明的是,這裡所說的反粒子,反物質,不是指由反原力構成的粒子,而也是由正原力構成的粒子。 隨著時光流逝,不斷有物質轉化為暗物質,暗物質湮滅為原力點(即暗能量),當宇宙100%都是原力點時,宇宙湮滅為無限小的原力海。 這意味一個新宇宙又要誕生了。新宇宙保留原宇宙一部分原力,吸收了一部分本就存在的那個原力海的原力,留下一個新的原力海。 由此可知,宇宙演化就是把不勻稱的原力分佈轉化為勻稱分佈的一個過程。 5. 萬有引力是如何形成的? 當宇宙形成後,其由無限小變成一個尺度空間。但由於一切物質和能量都是由原力構成的,而原力的特性之一是集合於無限小的空間。由此產生的一切物體相互靠近的力就是萬有引力。 愛因斯坦相對論認為引力是物體質量使空間彎曲而形成。雖然從數學模型和可預言性上愛因斯坦理論比牛頓更符合事實,但質量為什麼會使空間彎曲?所以我有自己的一點看法,那就是使空間彎曲的是萬有引力,而萬有引力是原力集合於無限小的空間造成的。 引力能以宇宙最快速度發生作用。如一個星體距離地球1億光年,假設這個星體突然消失,他對地球引力改變將會1億年後就會發生作用。因為時間是相對的,這個星體距離地1億光年,意味著地球既使以宇宙最快速度運動,也要1億年才能到達它的位置,它相對地球是最早也是1億年後的未來,地球相對這個星體最早也是1億年後的未來。 6.對子斥力是如何形成的? 當原力海疊合形成對大量對子時,由於對子擁有更大的原力量,其需要更大的存在空間,於是所有的對子都會對外產生排斥力,這就是對子斥力。 由於每個對子斥力物件是所有對子,這樣,對子與對子之間有斥力,對子團與對子團之間有斥力,粒子之間也有斥力,一切物體之間都有斥力。 它們之間是遠離還是靠近,取決於萬有引力和對子斥力哪個佔優勢。如給一塊鐵持續加熱,這塊鐵的分子在熱傳遞作用下被動吸收能量粒子,等於每個鐵分子在幾乎不增加體積的情況下獲得了大量年輕的對子團,使分子間斥力增加大幹引力增加,分子間距擴大,這就是熱脹冷縮。繼續加熱,這塊鐵會因為分子間斥力過大而變汽態。 對子團的體積在其內部對子斥力作用下會越來越大。把對子團質量和體積的比值稱為對子密度,對子密度小到一定程度的對子團就會湮滅為原力點。把對子密度大的對子團稱為年輕對子團,中等對子密度的對子團稱為中年對子團,對子密度小的對子團稱為老年對子團。對子團越年輕,貢獻的對子斥力越大。能量是以年輕對子團為主要成分,物質以中年對子團為主要成分,暗物質就是老年對子團形成的。 能量粒子由於其斥力大,因此能克服萬有引力,以極快的速度遨遊宇宙。當然,隨著對子團的成長,能量會轉化為物質,物質會轉化為暗物質,暗物質會湮滅為原力點。 既然宇宙時間起點是一樣的,而物質都在一個時空之中,那應該所有對子團的年齡一樣大,為什麼會有年齡的差異呢?關於時間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這個道理在相對論中有闡述,我後面也會講講。總而言之,運動越快,時間會流逝得越慢 7. 什麼是暗能量? 當對子團體積增加到和它內部對子所需要的空間一樣時,這個對子團會煙滅為一個一個原力點。在原力海中,我形象地稱它們為原力點,而在宇宙尺度空間中,原力點對宇宙運動有一些特異作用,由於它的不可探知性,故稱其為暗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暗能量不能量,而是原力,是構成宇宙的其本單位。依據原力點特點,可以推導暗能量有如下特性: 暗能量特性之一: 勻稱分佈特性。在原力海中,原力點按各自原力量大小勻稱分佈。在宇宙中,暗能量也遵循這一特性。不過宇宙是有大量物質和能量存在的,暗能量分佈特點是遍佈宇宙空間各個角落,越是密度大的空間,它的分佈密度越小;越是密度小的空間,它的分佈密度越大。當然,暗能量分佈密度總體都不會太大,一個立方米質量也許只相當於2、3個原子質量。 暗能量特性之二: 使宇宙膨脹加速。這是由暗能量分佈特性決定的。由於暗能量分佈密度與物質分佈密度成反比,使宇宙無物質的空間都有質量和引力,從而對物體產生向外的引力。如我們太陽系外的空間暗能量分佈密度比太陽系內密度還高,從而產生使天體離開太陽系的引力。暗能量作用無處不在,小到原子內部,大到星系,星系團,乃至無極限的宇宙空間。注意,暗能量只貢獻萬有引力,不貢獻斥力。至於為什麼?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論證一下。只是它的引力往往與一般引力相反,看起來好象斥力。 暗能量特性之三: 忽視萬有引力。原力點在原力海這樣無限小的空間彼此之間當然不會有引力,但在尺度空間中它耍集合於無限小,故而彼此之間和它與任意物質、能量之間都有萬有引力。不過它本身的勻稱分佈特性高於任何引力,故它們雖受引力作用,但可以忽視任何引力,包括黑洞。 這就是說,暗能量不參與任何粒子組成,不可視見,不可探知。 8. 什麼是暗物質? 暗物質是對已喪失吸收和釋放能量的衰老粒子的統稱。對子密度小的對子團是老年對子團,老年對子團是暗物質的主要構成。暗物質最終會湮滅為暗能量。根據老年對子團的特點,我們可以推匯出暗物質的特性。 暗物質特性之一: 貢獻的引力比斥力大。這個特性太重要了。由於暗物質斥力小而引力不變,使它具有成團分佈特點,是物質的“粘合劑”,如果沒有暗物質,就不會形成星系、恆星,更不會有我們人類。地球及太陽系能幾十億年維持原貌,不至於過快膨脹。宇宙從由能量主導變成由物質主導都依賴於暗物質貢獻的引力。我們每個人都要惑謝它。 暗物質特性之二: 沒有溫度。暗物質粒子內部老年對子團對子密度小,體積龐大,佔滿粒子空間,使粒子已經不能接收外來任何能量。由於其內部斥力小而引力大,也不會釋放任何能量。當然沒有溫度不是說它們很冷,而是說它們已失去冷熱特性。周圍物質溫度再高,它不會吸熱,物質溫度低,它不會放熱。周圍物質溫度和它無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賞析唐詩《望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