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色軍艦鳥
-
2 # 天下布武
首先,沈飛在設計殲-31戰機之初,就做了讓殲-31上艦的的準備,因為之前的殲-15“飛鯊”艦載機就是沈飛開發研製的,可以說他們在艦載機方面更有經驗,而且在之前的一期《參考訊息》中沈飛直接為殲-31戰機上艦打了“廣告”!
第二,殲-31戰機做艦載機在發動機方面並不是問題,因為目前中國正在為殲-31戰機研發效能更先進的渦扇-19發動機,據悉該發動機的加推力將達到10噸,為中型雙發的殲-31戰機使用將綽綽有餘,渦扇-19預計19年年底將投入使用不耽誤殲-31“上艦”!
第三,根據公開訊息殲-31長為16.9米,翼展11.5米比殲-20戰機的長20米,翼展12.88米尺寸小了不小,這樣如果殲-31戰機上艦,可以多搭載將近三分之一的艦載機數量,而且殲-31的作戰半徑約為1250千米,對於艦載機來說差不多已經夠了!
第四,目前全球各國在航母艦載機的選擇上,大多都是採用中型艦載機,唯一的一款重型艦載機也是咱們的殲-15“飛鯊”戰機,或許經驗使得中型戰機更適合做艦載機!
-
3 # 麥田軍事觀察
有關殲20戰機和殲31戰機哪個更適合上艦的問題早已爭簽約太久了,其實這屬於被引入誤區了,這種有點,應返過來,中國航母到底應採用殲20,還是殲31,從航母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從戰機的角度考慮問題。
殲31戰機的優勢在於,它在設計之初,沒有硬性的要求,所以設計單位可以相當靈活的掌握其設計方向,直接將艦載做為主要的方向列為研發目標,沈飛在艦載機方面更有經驗,這讓殲31擁有上艦的先天好條件。從艦載的要求看,殲31的完全符合要求,而且比殲20更具優勢。
殲20的效能更先進是現實,但是它的原始設計沒有考慮艦載的問題,這與它的高效能要求有衝突。再說一次,艦載機到底應是什麼樣,不能從效能上考慮,應從航母的角度說。
至於殲31戰機沒有合適的發動機,這話放到2012年也許可以,但是現在是2018年了,殲31的服役時間為2020年左右,我們的航空發動機技術正在進步之後,時間足夠完成渦扇-19發動機裝機工作,這根本不會成為阻止上艦的問題。
發動機只是戰機的主要裝置,我們是為了造戰機才研發發動機,不能為發動機去研發戰機,那麼發動機的研發進度慢後一點,並不是什麼可以指責的問題。
-
4 # 血色王冠2
F31上艦就算了,F35上艦美國海軍都不喜歡,已經推遲採購要自己單幹研發海軍隱身艦載機了。我兔海軍艦載機得需求和美帝可是一樣一樣的,F35效能不比F31強多了,不也一樣被人看不上嘛。海軍要啥,其實很簡單,再有電磁彈射的今天。海軍就要:雙發,重型的,大載彈量,大航程,隱身,優良的氣動,儘可能低成本。
-
5 # 羽毛隨風飄蕩
我猜新一代的艦載機的專案競標可能已經在成飛或者沈飛手裡了,並且很有可能已經開始研製,殲31之前沒有入選現在機率更小,中國應該會選擇開發新的
-
6 # 凋白
在中國,剛做出來廠方就大肆宣傳的武器專案,基本可以確定這不是部隊已經選中的專案。所以才需要廠方到處刷存在來賺吸引力。如果哪天你注意到某個之前大肆宣傳的東西突然沉寂下來了,那可能是部隊要它了。
-
7 # 千里巖
顯而易見,重型機在各種技戰術指標上相對於中型機都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重型機也會帶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對於航母本身的要求很高。排水量小了,重型機的搭載數量就是麻煩,更麻煩的還在於因為空間有限,艦上的空間排程也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反過來說,中型機因為體量較小,對於航母的這方面要求就會大幅度降低。
那麼考慮一下載機數量和排程起飛效率帶來的綜合戰鬥力之比,搭載中型機就很可能比使用重型機合算的多。尤其是如果這個中型機和重型機之間僅僅是因為體量造成的作戰效率差距,不存在其他效能大幅度差距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被載機數量和起飛排程效率帶來的好處彌補了。別跟我提什麼米格29K和飛鯊之間的話題,米格29那是一個典型的輕型戰機,外號機場圍牆啊,就憑著這個底子跟重型的蘇27發展來的飛鯊是一回事麼?差距太大了,不具有可比性啦!
當然另外的好處也如其他許多回答提到的那樣,殲31從一開始就考慮了艦載的可能性在設計上直接留下了足夠的空間,而殲20如果想上艦顯然需要各種方面好好折騰一番才可以,這一筆折騰的費用也不會太小,與其不如多搞點殲31了,對吧?
-
8 # 楠竹一
關於殲-31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推薦上艦,主要還是因為除了我們目前正在使用的殲-15艦載機以外,就只有殲-31這樣的機型了。至於殲-20這種為空軍研製的制空戰機,設計上就沒有預留上艦的可能,而事實上殲-31也同樣在設計之初沒有考慮未來上艦的可能。所以從客觀條件上看,殲-31即便未來有了合適的動力,也未必具備上艦的可能。這就牽扯到我們未來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艦載機的問題,對於20多噸的殲-31和30噸的殲-15這種重型雙發艦載機相比,自身劣勢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在作戰半徑和載彈量方面,中型機存在先天缺陷。
至於中型機作為艦載機,其實是一個偽命題。這其實是源於美軍F-35戰機的使用,憑藉強大的發動機研發能力,F-35可以三軍通用使用一個機型三個系列服務三軍。看似很好,但是其實對於海軍作為艦載機使用來看,無疑存在著諸多不足。以中國目前所處的周邊環境而言,盲目的把不具備上艦條件的殲-31裝備到航母上是不現實的。這種作戰半徑短、載彈量小的戰機,戰時很難擴大自身的防禦範圍,這是十分危險的。
殲-31作為沈飛企業的自營專案,自然會牽扯到諸多專案的資金投入和領導關注,甚至很多從業者的人生未來都會因為殲-31上艦而改變,所以不斷有人推薦殲-31上艦也就不奇怪了。不過筆者更相信的是,在海軍未來接觸和使用殲-20之後,在未來有了更加合適的動力時,我們還是會發展下一代重型雙發艦載機,而不是殲-31這樣的中型艦載機。
-
9 # 核子獵潛艇
關於殲-31最適合上艦觀點就是本人提出,在去年文章中專門詳細闡述。今天再次把主要觀點和論據與大家分享。
四代機上艦是早晚的事。美國已經領先世界有F-35C上航母,F-35B上兩棲攻擊艦。也可以說為未來隱身戰鬥機上艦提供了方向。空中較量有代差,就意味著失了先機,輸了先手。從公開資料上看兩臺發動機的殲-31與F-35比較接近。為什麼不是殲-20而是殲-31上艦?其一,殲-20體型太大,這對於寸土寸金的航母來說空間使用率太低。有其他選擇最好不要選擇殲-20。這一點在F-14“雄貓“戰鬥機被淘汰的其中一個原因中就可以看出。即便超級航母,也不喜歡超大尺寸戰機。雖然機翼可以摺疊,但縱向尺度依然很大。殲-20不適合上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後三角翼設計。隱身戰鬥機作戰有兩種狀態,內建武器有限,可以全隱身作戰。第二種狀態是在沒有地空雷達威脅之後全重使用外掛彈藥作戰。後三角翼設計的缺陷就出來了,靠近翼尖位置無法掛載過重武器。否則戰機機頭上揚,失去平衡,無法起飛。這也是美國不採取後三角翼設計的一個主要原因。殲-31採用常規佈局機翼,就不存在該問題。還有一個優勢在於沈飛本身就有改裝第一代艦載機的經驗。按照美國使用大型超級航母的經驗,艦載機在選擇上絕對不會選擇後三角翼設計。只有常規佈局機翼才能全重滿載戰鬥。而選擇後三角翼設計的戰機上艦也有,比如法國“陣風”。這種設計,只能追求一定能力的航母作戰能力。非常有限。從目前中國發展航母戰略來看,必然走大型化超級航母。那麼你認為會選擇一款無法滿載全重戰鬥的艦載機嗎?那麼殲-31上艦是不是就顯得理所當然了?即便常規佈局與後三角翼設計在起飛昇力餘度不足。但有了彈射器之後,這一問題就不存在了。就目前殲-31所使用的發動機略顯推力過小。當然有心的網友看上歐洲“颱風”和“陣風”發動機。就目前而言確實是一個不錯選擇。但是歐洲不可能賣給我們,絕無可能,因為美國不允許。但我們還有時間,三代機殲-15還沒完成完全部署。現在談殲-31上艦,也只是未雨綢繆。等彈射大航母面世還的好幾年。時間夠用。F-35也屬於中型戰鬥機。按照美國使用大型航母經驗。當年在淘汰掉F-14戰鬥機之後,美國海軍很快就發現F-18這個中型戰鬥機不夠用。機庫是可以多放點,但載彈量太小,腿短,航電弱。不得已,波音重新設計了“大黃蜂”變成“超級大黃蜂”。中型戰鬥機也變成了重型戰鬥機。主要做法是原尺寸放大,改用大推力發動機,啟用大功率機載雷達,重新設計航電。雖然是重新設計,但有原來基礎,有方向,不用外形啟動虛擬建模。在加上波音軍用飛機設計製造早已經輕車熟路,因此改進速度非常快。鑑於美國使用和經歷過的經驗。F-35C上艦必然會面臨同樣問題。目前來看,只能是與A/F-18E/F“超級大黃蜂”配合部署。並不能夠完全代替三代機。至於後期隱身戰鬥機是否能夠完全適應戰場而取代三代機的那一天到來。F-35必然無法單獨完成艦載機任務,美軍必然會發展一款艦載型重型戰鬥機來取代“超級大黃蜂”。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如何選擇?是殲-31與殲-15配合使用,還是直接走跨越式道路?一旦美軍完全使用全重型隱身戰鬥機上艦,那麼我們也有經驗可以借鑑。那就是讓殲-31走F-18改裝道路。放大版重型殲-31,也不是不可行。 -
10 # ly50672
航母作為最大個頭和最高造價的水面艦艇,自身安全是重中之重。以目前反艦導彈水平看,保護航母需要500-600公里防衛半徑,才可以基本保證航母自身絕對安全。這時候短腿中型機和長腿重型機相比,出動架次要多一倍,本來需要四架重型機的任務現在要麼8架中型機輪換要麼四架中型機+兩架加油機(空中加油時完全沒有戰鬥力),這個帶給航母的操作效率下降怎麼算?同樣作為對海對陸打擊,同樣彈藥投送量短腿中型機要接近到目標500公里以內,重型機800公里之外就能放飛出動。對於保障航母安全這個大前提,重型機天生就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建議用中型機的理由基本集中在操作便利和價格優勢,但考慮作戰效率的話,甲板上多幾架中型機的數量優勢遠不如少而精的重型機,再考慮出動量差異,中型機給航母地勤帶來的不便只會更多不是減少!
回覆列表
關於殲31是否適合上艦已經爭論了很長時間。目前沒有官方正式公佈前,我們姑且推測一下。記得局座曾經說過,殲31相對於殲20更適合上艦。小編也這樣認為。首先,沈飛在殲31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上艦的計劃。當時殲20專案進展順利,沈飛眼看空軍專案無望,轉而走上了自己更擅長的艦載機方向(畢竟殲15乾的不錯,海軍基礎好)。同時,世界上的艦載機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冷戰時期的蘇33、F14、F18等重型艦載機轉向米格29、F35、陣風等中型機。世界潮流變化,讓沈飛看到了希望。在加上目前殲20的產能只能滿足空軍需求,無暇顧忌艦載機改進,殲31上艦呼聲就更高了。
殲31資料為:最大起飛重量28噸,機長17.3米,翼展11.5米,高4.8米,載彈量8噸,最大飛行速度1400公里/每小時,作戰半徑1250公里。
最後,殲31作為一款中型機,能夠讓航母有限的空間搭載更多的飛機,有利於航母的任務靈活性和攻擊火力的持續性。所以,我個人覺得殲31上艦還是挺合適的。至於動力嘛,相信在短時間內,中國產航發將取得重大突破,雖然離世界最先進還有距離,但是發揮殲31上艦的全部戰鬥力還是可以的。況且就目前的動力也是足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