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中,一家藥鋪的櫃子上,畫有一副算盤。
說起算盤,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畢竟以前都學過。
記得多少另當別論,但肯定都知道算盤是幹什麼用的。
我一直覺得算盤是一項神奇的發明,哪怕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也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準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
在世界上,很多人都把中國的算盤與“四大發明”放在一起,可見其地位超然。
許多文明古國都有過各自的與算盤類似的計算工具,像是沙盤類,算板類。但在世界各種古算盤中,中國的算盤是最先進的珠算工具,影響也最深遠。
算盤起源於中國,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到底是誰發明了算盤,卻沒有定論。
有人說是關羽。這個想法真的是非常大膽。
據說在東漢末年,關羽發明了“算板”: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
感覺關羽搶了諸葛亮的活啊。
不僅發明者沒有定論,連什麼時候有的算盤,也是眾說紛紜。
東漢末年,數學家徐嶽《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註釋,稱:“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遊珠,中間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云‘控帶四時’。其珠遊於三方之中,故云‘經緯三才’也。”
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
不過有專家說,這裡關於珠算的記載,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是隻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可同日而語。
對於這種專家,我不敢苟同。
還有一種說法,算盤是元朝中葉出現的。
因為宋末元初,有個叫劉因的人,在《靜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盤》為題的五言絕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
這被認為是算盤在元代出現的明證。
但我有點點沒想明白,這首詩寫自宋末元初,怎麼就證明了算盤是在元代,且是在元代中葉出現的咧?
隨著新史料不斷被發現,又形成了算盤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的第三說。
其中一個證據,就是本文開頭說的,在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上,有個藥鋪的櫃檯上,就放著一副算盤。
另外,在出土的宋代故宅中,也曾發現過與現代算珠毫無兩樣的算盤珠。
第三就是,人家劉因是宋末元初的人,他寫的《算盤》詩,與其說是描寫元代的事物,還不如說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為確切。
第四,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有一幅九檔的算盤圖。
既然在元初已為訓蒙內容,可見已是尋常之物,它的出現,至少可上推到宋代。然後,宋代的算盤從形制看已較成熟,沒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種笨拙或粗糙。
較多的算學家認為,算盤的誕生還可上推到唐代。因為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經濟文化都較發達,需要有新的計算工具,使用了兩千年的籌算在此時演變為珠算,算盤在這時被髮明,是極有可能的。
但這個也沒有成為最終定論,所以,算盤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至今都還個謎。
算盤真正開始獨步天下,是在明朝。那時,中國的商業經濟繁榮,出於賺錢的需要,珠算術普遍得到推廣,大家不但能用珠算進行加減乘的運算,還能計算土地面積和各種形狀東西的大小。
現存最早載有算盤圖的書,就是明洪武四年(1371)新刻的《魁本對相四言雜字》。
現存最早的珠算書是閩建(福建建甌縣)徐心魯在1573年訂正的《盤珠演算法》。
流行最廣,在歷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書,則是明朝程大位編的《直指演算法統宗》。
不僅如此,中國的算盤和珠算,還被傳到了日本、北韓、東南亞各國,後來在美洲也開始流行。
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在算盤的協助下,將核心資料給算出來的。
然而,但對於這麼寶貴的文化遺產,國內有段時間對它的認識卻十分荒謬。
記得很久以前,我看過一個武漢電視臺的節目。
裡面有兩個人,分別用計算器和算盤去算一組同樣的資料。
兩人都手指飛快,主持人也在旁邊讚歎不斷。
最後,兩人幾乎同時完成,且得數一樣。
我以為,這個節目是為了顯示撥算盤的人有多牛逼。結果最後,主持人卻說,沒想到用計算器的人這麼牛逼,這麼速度!
完了還對她進行了採訪,然後那人就在節目裡大談特談自己平日裡多麼苦練按計算器。
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中,一家藥鋪的櫃子上,畫有一副算盤。
說起算盤,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畢竟以前都學過。
記得多少另當別論,但肯定都知道算盤是幹什麼用的。
我一直覺得算盤是一項神奇的發明,哪怕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也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準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
在世界上,很多人都把中國的算盤與“四大發明”放在一起,可見其地位超然。
許多文明古國都有過各自的與算盤類似的計算工具,像是沙盤類,算板類。但在世界各種古算盤中,中國的算盤是最先進的珠算工具,影響也最深遠。
算盤起源於中國,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到底是誰發明了算盤,卻沒有定論。
有人說是關羽。這個想法真的是非常大膽。
據說在東漢末年,關羽發明了“算板”: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
感覺關羽搶了諸葛亮的活啊。
不僅發明者沒有定論,連什麼時候有的算盤,也是眾說紛紜。
東漢末年,數學家徐嶽《數術紀遺》載:“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後來,北周數學家甄鸞對這段文字作了註釋,稱:“刻板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遊珠,中間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各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云‘控帶四時’。其珠遊於三方之中,故云‘經緯三才’也。”
這些文字,被認為是最早關於珠算的記載。
不過有專家說,這裡關於珠算的記載,不過是一種記數工具,是隻能作加減法的簡單算板,與後來出現的珠算,不可同日而語。
對於這種專家,我不敢苟同。
還有一種說法,算盤是元朝中葉出現的。
因為宋末元初,有個叫劉因的人,在《靜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盤》為題的五言絕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餅氏歌。執籌仍蔽簏,辛苦欲如何。”
這被認為是算盤在元代出現的明證。
但我有點點沒想明白,這首詩寫自宋末元初,怎麼就證明了算盤是在元代,且是在元代中葉出現的咧?
隨著新史料不斷被發現,又形成了算盤起源於唐朝、流行於宋朝的第三說。
其中一個證據,就是本文開頭說的,在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上,有個藥鋪的櫃檯上,就放著一副算盤。
另外,在出土的宋代故宅中,也曾發現過與現代算珠毫無兩樣的算盤珠。
第三就是,人家劉因是宋末元初的人,他寫的《算盤》詩,與其說是描寫元代的事物,還不如說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為確切。
第四,元初的蒙學課本《新編相對四言》中,有一幅九檔的算盤圖。
既然在元初已為訓蒙內容,可見已是尋常之物,它的出現,至少可上推到宋代。然後,宋代的算盤從形制看已較成熟,沒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種笨拙或粗糙。
較多的算學家認為,算盤的誕生還可上推到唐代。因為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經濟文化都較發達,需要有新的計算工具,使用了兩千年的籌算在此時演變為珠算,算盤在這時被髮明,是極有可能的。
但這個也沒有成為最終定論,所以,算盤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至今都還個謎。
算盤真正開始獨步天下,是在明朝。那時,中國的商業經濟繁榮,出於賺錢的需要,珠算術普遍得到推廣,大家不但能用珠算進行加減乘的運算,還能計算土地面積和各種形狀東西的大小。
現存最早載有算盤圖的書,就是明洪武四年(1371)新刻的《魁本對相四言雜字》。
現存最早的珠算書是閩建(福建建甌縣)徐心魯在1573年訂正的《盤珠演算法》。
流行最廣,在歷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書,則是明朝程大位編的《直指演算法統宗》。
不僅如此,中國的算盤和珠算,還被傳到了日本、北韓、東南亞各國,後來在美洲也開始流行。
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在算盤的協助下,將核心資料給算出來的。
然而,但對於這麼寶貴的文化遺產,國內有段時間對它的認識卻十分荒謬。
記得很久以前,我看過一個武漢電視臺的節目。
裡面有兩個人,分別用計算器和算盤去算一組同樣的資料。
兩人都手指飛快,主持人也在旁邊讚歎不斷。
最後,兩人幾乎同時完成,且得數一樣。
我以為,這個節目是為了顯示撥算盤的人有多牛逼。結果最後,主持人卻說,沒想到用計算器的人這麼牛逼,這麼速度!
完了還對她進行了採訪,然後那人就在節目裡大談特談自己平日裡多麼苦練按計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