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雙人魚42891187

    為何有人在抹黑岳飛?

    岳飛,字鵬舉,是中國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從古至今一直是我們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在自媒體時代,我認為這樣做的目的,主要還是在標新立異博人眼球,因為攻擊英雄,和人們心中已有的印象反差極大。容易造成轟動效應,圍觀議論的人多了,慢慢的就變成了大v。至於有人說是為了否定篡改歷史,我看他還沒那麼大的本事。但還是可能會引起一部分年輕人思維混亂,喜歡新.奇.特,盲目跟風點贊。而且任由其發展下去,跟國外的某些勢力遙相呼應,必然怡害無窮。所以說,應當引起人們足夠的警惕。

  • 2 # 青言論史

    網際網路時代,抹黑誰都正常,畢竟誰也不是毫無瑕疵,總有那麼些黑點能被人抓住不放。但是有關岳飛,我覺得沒那麼簡單。因為我不太想的出來,岳飛有什麼好黑的?

    而那些黑子,一般都避開經常黑的人品之類的問題,反倒是反覆強調岳飛的戰功不行啊,岳飛的死是罪有應得啊巴拉巴拉,卻又拿不出來確鑿的文言史料作為論據(在這裡必須艾特一下著名嶽黑@曉風2016 ,有必要遛遛狗)。有關這種黑子,我斗膽以君子(跟他們比我覺得是個心理不陰暗的都算君子)度小人之腹來揣測一下他們的心理:

    1、故意吸引眼球賺流量:在網際網路上,流量為王,流量就是關注度就是粉絲就是收入。寫正兒八經的文章不一定有人看,但是偏激的幾句話卻有可能引發流量狂潮。語不驚人死不休,就是這個道理。

    2、故意顯得與眾不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歷史界乃至整個社會都有一種風氣,就是要去否定大多數人認同的東西,以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比如說你們都說岳飛是好人,我偏說他奸臣;你們說秦檜是賣國賊,我偏說他是大英雄。這種翻案文章做得太多,已經習慣了。

    3、特殊身份問題:當然,如果本身就是秦相公、張樞密的後代,或者是女真人的後裔,抹黑點岳飛我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祖宗是被嶽王爺打擊過的,有的至今還在杭州跪著被人唾罵,可以理解。

    4、為黑而黑,你拿我咋的:對於這種建議去找心理醫生甚至精衛中心的,我不予置評。

  • 3 # 萌萌媽媽E

    《駁石國鵬黑嶽謬論》

    一、(石國鵬向學生們宣揚所謂:“雖然 岳飛死得冤,可也別賴秦檜,秦檜是替罪羊,他僅僅是執行命令的人 ”。)

    駁斥:

    謊言的最高境界是在九句真話中摻雜一句假話,做為歷史教師,特別是被粉絲們罩上“有良知的優秀教師”光環的人,本應該不辜負莘莘學子的厚望,對學生以誠相待,把自己所學所知對學生傾囊相授,才談得上師德二字!

    然而這位石老師是怎麼做的呢?他所解構的歷史,因為對學生隱瞞了歷史真相,只是把部分的史料加以羅織,以此形成的邏輯鏈條所得出的結論無疑是偽字當頭的!

    做為歷史教師,不可能對昭昭歷史一知半解,因此他的這種做法純屬惡意的選擇性失明,以此得出的結論來顛覆歷史,顛倒黑白和是非,以此對處於懵懂狀態的青年學子進行洗腦,為向學生灌輸他們的價值取向而服務。

    而秦檜真的是替罪羊嗎?咱們用史料說話!

    首先,根據史料所提供的線索,有足夠的證據表明,秦檜是殺嶽的主謀!要想論證這個觀點,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秦檜有殺嶽的動機。

    2、秦檜有架空高宗矯詔殺嶽的能力。

    首先論證秦檜為什麼殺嶽?

    《宋史·秦檜傳》〈兀朮遺檜書〉:“‘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檜亦以飛不死,終梗和議,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秦檜做為金國內應,執行金國主子“殺嶽換和平”的指令,陷害岳飛,假傳聖旨謀殺岳飛,這是岳飛之死的真正原因。)

    支撐這個結論的史料有:

    A 、《鶴林玉露》 卷5,《格天閣》記載:秦檜“既至虜廷,情態遂變”,就是說秦檜被擄至金國後立即叛國投敵。

    B 、金國皇帝對秦檜極為賞識。 在流放徽、欽二帝及其他趙宋宗室大臣時,唯獨秦檜不被流放,唯秦檜“不與徙”(《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4),並將秦檜委派給金國元帥左監軍撻懶, 對秦檜先充“任用”,後任命為“參謀軍事”。 “任用者,猶執事也”(《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4)

    C 、《金國南遷錄》記載:……孫大鼎又疏曰:“古今殊時,事勢亦異,……天會八年冬,諸大臣會於黑龍江之柳林,陳王悟室憂宋氏之再興,其臣如張浚、趙鼎則志在復仇,韓世忠、吳玠則習知兵事。既不可以威服,復構怨之已深,勢難先屈,欲誘以從,陰縱秦檜以歸,一如忠獻王之所料。及誅廢其喜事貪功之將相,始定南疆北界之區畫,然後方成和議……”。

    D 、《大金國志》 卷7和卷24載;金國天會八年秋,金國上層在黑龍江柳株開會, 會上,金完顏阿骨打的遠房侄子陳王完顏兀室,擔心“宋氏之再隆”,可是單憑軍事力量又“不可以威取”,於是認為要想方設法從南宋內部進行破壞。 因此決定實施“以和議佐攻戰,以僭逆誘叛黨”的策略,議定讓秦檜做為金國的內應潛回南宋。在這次會議上有人首先提出派張孝純,粘罕認為不妥,言道:“此人河東失節,人誰不怨,便去如何得位?得志,唯有檜可用”。

    E 、金人“陰以檜約”,要他回南宋後,“俾結和議為內助”(《三朝北盟會編》卷220

    F 、《大金國志》卷13載):“ 金軍再次南侵時,秦檜做為金國撻懶軍的“隨軍轉運使”南下,在金軍圍攻楚州時,秦檜曾為金軍寫檄文勸降楚州軍民,被楚州軍民嚴辭拒絕。 (秦檜為撻懶勸降宋將的目的雖未達到,但秦檜的行為卻表現了對金國主子的忠心。)秦檜還運用親屬關係積及勸說各城守將投降,在他的斡旋下,秦檜的岳父獻撫州,秦檜的妻弟獻洪州,秦檜岳父的哥哥獻袁州”。

    G 、《鶴林玉露》卷6記 載: “胡澹庵上書乞斬秦檜,金擄聞之,以千金求其書。三日得之,君臣失色曰:“南朝有人,蓋足以破其陰遣檜歸之謀也。” 還有許多史料可以印證秦檜叛國投敵,因為篇幅所限無法全部公佈。但是這些史料就已經足夠了,完全可以印證秦檜是金國內應的歷史事實,那麼他應金兀朮的要求殺嶽換議和就順理成章了。

    那麼秦檜有亂殺大臣的能力嗎?高宗不發話秦檜能辦到嗎?結論是:能!

    關於秦檜架空高宗的史料有:

    A 、《宋史》上說:“奸臣、秦檜,兩據相位,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亡仇鬻倫 ,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 …”(“劫制君父”表明秦檜已經架空高宗,這和高宗靴筒置刀的記載相契合。

    B 、秦檜二次上位為相後,更加變本加厲的賣國求榮,排除異己,網羅死黨,其地位甚至可以架空趙構。在紹興十一年和議中,金國明確規定南宋終身不得罷免秦檜的相位,秦檜由於有金國主子撐腰,由此更加飛揚拔扈。更不把高宗放在眼裡,“由是中外大權盡歸於檜,非檜親黨及昏庸諛佞者,則不得仕官,忠正之士,多避山林間”。

    C 、由於秦檜多年來一直把持朝政,黨羽眾多,已經控制了朝廷的各個要害部門。 秦檜 不僅在處理政務上獨斷專行不把高宗放在眼裡,而且由於勢焰熏天使高宗感到生命受到威脅。高宗每當上朝,靴筒都暗藏利刃,以防秦檜一黨的暗害。 平常秦檜進獻的食物,高宗收下以後並不食用,命人偷偷扔掉。生病不得不用藥時,也總是讓人先嚐,確定無毒後才敢服用。始終如此,從來都不敢大意。 如此被架空,甚至狼狽到上朝時還得身揣利刃以防秦檜一黨暗害! 史料記載,秦檜死後,宋高宗趙構長出了一口氣:“哈哈!老匹夫死,我往後再也不用在靴子裡藏著一把匕首了”——見《宋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二“檜亡故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 。

    D、 《宋史•秦檜傳》記載:“檜陰結內侍及醫師王繼先,伺上動靜。郡國事惟申省,無一至上前者,檜死,帝方與人言”。 可見有關國家大事奏摺到不了高宗的手裡,連掌握高宗生死脈搏為趙構所倚重“朕之司命”的王繼先都能被秦檜收買過去通風報信加站隊了。 而秦檜執政晚期,已經有人上書趙構要求給秦加九錫,還說他祖墳望之有“王氣”。“九錫副車之請”、“秦城王獻之氣”(《三朝北盟會編》卷168)。秦檜的下一步是什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高宗混到到了這步田地,還不是傀儡嗎?

    E 、《宋史》記載:“高宗初見秦檜能擔當得和議,遂悉以國柄付之,被他入手了,高宗更收不上。高宗所惡之人,秦檜引而用之,高宗亦無如之何;高宗所欲用之人,秦檜皆擯去之。舉朝無非秦之人,高宗更動不得。”

    秦檜結黨營私架空高宗的目的,就是為執行金國主子的指令,破壞南宋的國防力量來鋪路!有了這樣的條件後,秦檜驅趙鼎、逐張浚、殺岳飛、貶胡銓、禁建言、縱奸佞,權傾朝野便輕而易舉了。

    關於秦檜矯詔殺嶽的史料有:

    A 、《宋史·刑法志》明確記載:“十一年,樞密使張俊使人誣張憲,謂收岳飛文字,謀為變。秦檜欲乘此誅飛,命万俟卨 鍛鍊成之。飛賜死,誅其子云及憲於市。…… 飛與舜陟死,檜權愈熾,屢興大獄以中異己者。名曰詔獄,實非詔旨也。其後所謂詔獄,紛紛類此,故不備錄雲。”

    B 、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70載:詔:“命官犯罪,勘鞫已經成,具案奏裁。比年以來,多是大臣便作‘已奉特旨’,一面施行。自 今後,三省將上取旨。”這裡面的所謂“大臣”,當即專指秦檜而言;所謂“便作‘已奉特旨"”,實即“假傳聖旨”亦即“矯詔”的同義語。在此詔中雖則未將岳飛獄案明確指出,但其必然把這一獄案包括在內,卻是斷然無疑的。

    C 、《宋史》上記載:“歲暮,獄不成,檜手書小紙付獄,即報飛死,時年三十九。” 就是說,秦檜殺嶽是用小紙條指令其獄內死黨來完成的。

    D 、世傳高宗曾下達“岳飛特賜死”的詔書,這道詔書的史源,附見於事後抄錄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刑部、大理寺申進尚書省札子,對於下達詔旨的日期則無交代。但問題是,岳飛正是十二月二十九日被殺。在同一天裡面,刑部、大理寺將案卷申進尚書省,然後取得聖旨、形成詔書,再將岳飛殺害,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詔書的形成有其複雜的程式。所以合理的解釋,極可能是秦檜先斬後奏,迫使高宗追認而倒填聖旨,故而這道詔旨違反常例,未註明日期。與此相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主審官第一次向高宗彙報岳飛案,是在岳飛被殺半個月之後。這與岳珂所述岳飛之死“初無有旨也”的說法相符。

    以上所有史料可能莘莘學子們並沒有從他們石老師的口中聽到,這也難怪,你們的石老師如果講了豈不是對他的“秦檜是替罪羊”的結論難以自圓其說?那麼秦檜是忠於南宋的結論就會不攻自破!

    秦檜殺嶽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岳飛妨礙他議和,而且還妨礙他篡位!在這個問題上,不單岳飛,韓世忠、張俊、張浚、趙鼎等莫不若此。所以,他在議和成功之後,依然要誣告張俊謀反。也正是紹興十二年十一月,在罷逐張俊之後,秦檜得以將國家軍政大權真正集於一身。但是,秦檜必須合理合法地殺掉岳飛。也就是說,他必須有足夠的證據——哪怕這些證據是編造的,但不能有明顯的破綻。在岳飛這種大案的卷宗上留下明顯的疑點則是愚蠢的作法,是會被人當作矯詔欺君的證據的。秦檜是個城府極深、極其狡猾的人,怎能不知其中厲害!而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案卷疑點很多、破綻百出。這又是怎麼回事?不少人根據這個疑問而相信高宗是殺岳飛的主謀。 解答這個疑問的關鍵在岳飛死亡的具體方式上。岳飛是怎麼死的?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有說斬首,有說毒斃,有說杖殺,有說拉肋。哪一個是準確的?誰也拿不出確證!準確地說,岳飛死得不明不白。這種情況,有一個專用的術語,叫作“瘐死”。中國古代的監獄是極其黑暗、殘酷的,在押囚犯不明不白死於獄中的事情是很常見的,其中也包括不少待罪受審的大臣。岳飛在獄中兩個月,曾飽受酷刑並絕食求死,這是事實。所以,岳飛“瘐死”獄中,應該是歷史真相,時間在十二月二十九日前一天或兩天之內。然而,對於岳飛這樣的大臣,“瘐死”顯然是無法交代的,而且這個責任毫無疑問是該由秦檜承擔的。為了洗脫自己的罪責,鉗制他人之口,秦檜當然要假高宗之口,欽定岳飛死罪。他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實話實說,將實情告訴高宗。就當時客觀情況而言,岳飛死亡的真相一旦被昭示天下,必然會掀起軒然大波,甚至會導致劇烈的社會動盪,即使把秦檜殺了恐怕也於事無補。對此,高宗和秦檜都非常明白。那麼,在岳飛之死已無可挽回的事實面前,高宗除了第二次屈從秦檜的壓力,其實是別無選擇的,只能極不情願地吞下這枚苦果。但是,他也只是以口頭方式下達了賜死岳飛、斬殺岳雲、張憲的聖旨。正因如此,後人在岳飛冤案的卷宗中當然無法看到高宗的詔書原文。只有口頭諭旨而無書面文字,秦檜對此也是感到心虛的,所以他以牓牒的形式曉諭諸路,將這個口頭聖旨進一步做實,使高宗無法否認,日後當然也不會追究秦檜的責任。

    二、(石國鵬說:“趙構做為專業皇帝他有必殺岳飛理由,考慮宋朝環境夠殺岳飛十好幾回的。岳飛絕對不貪財,沒有個人品格上的缺點,這就讓所有的皇帝對他都不放心。一個上級對下級如果發現不了他的缺點,如果攥不著你的小辮我就不敢放心使,因為你太強悍,你隨時都超過我,你在民間的威望太強大,我就害怕。”)

    駁斥:這其實就是所謂岳飛“功高鎮主”說的翻版,如果正視歷史和深入的研究歷史,就會發現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說這種話的人不是歷史修為淺薄就是惡意誤導受眾的認知。

    這種說法看似合理,但經不起推敲。所謂“對武將的猜忌和防範,向來是趙宋恪守不渝的家規”,這個結論依據不足。試問,自秦至清,有哪個朝代未對武將有所猜忌和防範?宋太祖建國後,命李漢超、馬仁瑀、韓令坤、賀惟忠、何繼筠、郭進、武守琪、李謙溥、李繼勳、趙贊屯、姚內斌、董遵誨、王彥升、馮繼業等大將為帥鎮守邊陲,趙匡胤對鎮邊將軍的態度是:“郡中筦榷之利,悉以與之。恣其貿易,免其所過徵稅,許其召募亡命以為爪牙。凡軍中事皆得便宜,每來朝,必召對命坐,厚為飲食,錫齎以遣之”,於是二十年間西北被將軍們鎮守的固若金湯。《宋史》論說這是因為宋太祖“能推赤心以馭群下之所致也”。太祖用人不疑對將軍們以誠相待,而所謂太祖的家規從何而論?因此石國鵬所謂宋朝的環境夠殺岳飛好幾十回的論調根本不成立!

    再有,仁宗朝名將狄青,出身士卒,面帶黥紋,因范仲淹舉薦,屢加拔擢,官至樞密副使。他南征廣州,平定儂智高,出師之前,仁宗為之免中官監軍,罷文官為副,授臨陣全權。立功而返,踐行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對狄青除厚賞之外,還官升樞密使。所謂“太祖家規”何在?

    所謂“宋朝政治制度的一大特點,就是實行重文輕武,以文制武,使武將受制於文官。只要武將功大、官高而權重,就意味著對皇權構成威脅”,實乃近乎荒謬之論。試問,自漢武帝強化文官政治制度之後,哪個朝代不如此?怎獨為宋朝政治制度的一大特點?所以,石國鵬說的“宋朝的環境夠殺岳飛好幾十回”的命題是虛構的。

    宋朝是個很特殊的朝代,太祖立有家規,皇帝絕不可以因為猜忌而誅殺大臣。假如趙構害怕岳飛功高震主,他可以永遠不給岳飛立功的機會,在岳飛交出兵權之後,趙構也完全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而品質好便被皇帝猜忌更是無稽之談。這個理論不知理從何出,竟然如此奇葩!縱觀中國歷史就會發現,透過政變篡位登基做皇帝的沒有一個人品好的。這就說明一個問題,篡奪政權者,只有奸邪之徒才能做到,正人君子是不屑此道的。高宗也深知岳飛之忠,並且多次在御札中表彰岳飛之忠,並授月飛“精忠岳飛”錦旗一面,這說明高宗的眼光還是很準的,不管誰造反岳飛也不會造反,因此用以己心度彼心的做法是荒謬的,假如你是個小人就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把對方想象成小人。自己是灘屎,也把蜜蠟也看成屎。這是何等的卑劣!

    三、 (石國鵬鼓吹岳飛這個人傻實在,仗打 多 了腦袋有點不太好使。他不懂得政治和不懂官場裡面的那套玩法,趙構戰爭負傷沒兒子,岳飛就逮住這個老根不放,讓高宗趕緊立太子,皇帝越高興他越說這個,你覺得你是皇帝你能受得了嗎?第一、讓高宗覺得被岳飛汙辱了人格,第二,你覺著誰好,你什麼意思?你讓我立他,你要擁兵保著他呀?這種情況在封建制度下岳飛就死定了。)

    駁斥: 雖然岳飛之死確實是事實,但並不是智商低,難道聰明人就不會死了?醒醒吧!捏造岳飛智商低 並不能體現出現代人的智商有多高。

    岳飛的職位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年紀輕輕就當上如此官階,這表明其智商和情商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擬的,石國鵬的智商和情商如果及岳飛的十分之一都是誇他!他更不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生死趨避之”的家國情懷!他和岳飛的境界和格局相差懸殊,當然得出的結論也是齷齪的!

    而懂政治和官場那套玩法的高手是秦檜,你讓莘莘學子都學秦檜那一套嗎?

    岳飛上言建儲,歷史上確有其事,但具體發生在什麼時候,相關記載比較混亂,有很多種說法。紹興十二年(1142年)底以前的國史《高宗日曆》是由秦檜主持修纂,大多出自秦熺之手。岳飛冤案前後,秦氏父子又將此事作為岳飛謀反的證據加以大肆渲染、廣泛傳播。因此,如果高宗的確因此對岳飛有所深忌的話,這件事情是不可能不在《高宗日曆》中得以體現的。而現在卻在岳飛的案卷中都沒有被記錄下來。因此,雖然岳飛身為手握重兵的武臣,上言建儲顯得有些不盡合常理,但高宗本人其實認為岳飛此舉確是出於對皇室的忠誠,他並未把這件事當成什麼嚴重的禁忌,而對岳飛產生猜忌。

    建言立儲是國策,而且是朝野的共識。趙構立儲的問題,在當時已經不是單純的天子家事了,而是和宋金和戰形勢和他自己的統治合法性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趙構本人的合法性本來沒什麼大問題,但就是因為絕後又遲遲不立皇嗣,所以金人後來才想出了要立“丙午元子”也就是宋欽宗之子以離散南宋和中原遺民人心、動搖趙構統治合法性的招數。而如果趙構當時能趕緊正皇儲之位的話,這個麻煩本來是可以避免的,這才是為什麼南宋初一幫名臣都著急跟趙構建議立太子的原因。

    而岳飛在紹興八年建議趙構立太子之前,恰好剛得到了來自敵後的諜報,說金人打算扶立欽宗之子在中原成立偽政權以替代劉豫。這是他向高宗建議正皇儲之位的關鍵背景之一。《朱子語錄》卷127載:“岳飛嘗面奏,擄人慾立欽宗子來南京,欲以變換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閣以保民心……高宗雲:‘卿將兵在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但此事甚緊切,不知何故恁地說?如飛武人,能慮及此,亦大段是有見識”。朱熹認為趙構責備岳飛的話,他難以理解,憑什麼要這麼說岳飛?岳飛做為武將,在那麼緊切的情況下,能夠作出如此考慮,是大大的有見識。而由此說岳飛犯了大忌,甚至說趙構從此懷恨在心,這就是為古人擔憂小題大做。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樣,在宋代建言立儲、武將參與立儲都不是觸犯禁忌的事情。稍微通讀過一點宋史的人都會知道,從北宋開始,宋朝的皇帝因個人問題導致皇儲成問題的不是一個兩個,所以立儲一直是大事而不是什麼了不得的禁忌。北宋時期還有兩位參與立儲的武將李璋和燕達,參與立儲後不但沒什麼事兒還榮寵而終。所以“武將參與立儲甚至大臣參與立儲就是找死”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錯的。

    岳飛在向高宗建議立太子之前,剛剛奉趙構之命在資善堂見過一直被當做皇儲培養的趙瑗。這是趙構暗示岳飛用意很明顯的舉動,怎麼能夠說岳飛非得迫使高宗按自己的喜好立太子呢?如果沒這事兒又沒敵後諜報,跟趙構建議立太子的人再多,岳飛也未必會在紹興八年提這茬。而岳飛隨後在紹興十年又向趙構提過一次正皇儲之位的建議。當時是岳飛進行第四次北伐、準備收復中原的前夕,用意非常明確,還是為了確保一旦收復故地,趙構的統治合法性不會遭遇任何爭議。趙構自己對這點也很清楚,所以對岳飛的這次建議“深表嘉嘆”,根本沒有什麼不快的反應。後來岳飛被迫班師後他又一度發出讓岳飛停止撤軍並令楊沂中出兵的詔令,其實也可以算這種“放心”的一個表現。話又說回來了,如果岳飛的這個舉動真的令趙構起了半點擔憂和懷疑,那麼以趙構的自私自利、心狠手辣和敏感多疑,他根本不會在岳飛兩次提出相關建議後,還繼續把岳飛看好、並且自己也對岳飛有了很好的印象的趙瑗作為皇儲培養,並且有意引薦岳飛和趙瑗見上一面,大有把趙瑗託付給岳飛之勢。因此透過現象看本質,以上事實足以說明岳飛因干預立儲而被殺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因此石國鵬所謂的岳飛汙辱高宗的人格和擁兵保誰的說法絕對是自己意淫出來的,沒有任何根據,這更不是岳飛必死之理由。

    四、(石國鵬說: 岳飛“十二道聖旨你才回來,你要幹什麼?政治家決定打不打,軍事家決定怎麼打,岳飛乾的那個活有點超出他的許可權了,任何皇帝都不能接受岳飛那樣的大臣,你越有本事我越給你弄死。”)

    駁斥:岳飛雖然主張收復中原不假,但是做為一個相當於現代國防部副部長的樞密副使,他有責任制訂作戰計劃,這是他本份之內的事。如果在那個位置上不做這件事,按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瀆職行為。因此制訂計劃是他許可權之內的事,至於高宗是否採納,那就另當別論,所以岳飛越權之說很好笑。而就戰略問題,高宗也常和岳飛探討,但是不管高宗制定什麼計劃,岳飛還是按照執行了。

    而十二道金牌才回來的說法是很幼稚可笑的,不知是他有意不說還是真的不懂,總之他的結論是空穴來風。實際情況是,十二道金牌是一天之內下達的,而且是連續下的,所以岳飛剛接到頭道金牌,第二道金牌就到了。這足以叫岳飛應接不暇了,然而岳飛還得抽出時間招集部下傳達指示,而當時岳飛的部隊,分散駐紮在京西諸州郡,傳遞命令尚需時日,還有糧草的搬運,所以岳家軍不是抬腳就能走的,特別是當時的中原百姓強烈要求岳家軍帶領他們南遷,以躲避金兵的虐殺。

    《宋史》記載:“ 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徙,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從中可以瞭解到,岳飛耽誤行程絕非是抗命不尊!而是他有一顆慈悲心腸,這就是家國情懷!所以以此做為岳飛必死之理由是極其不厚道的。況且高宗並沒有因此怪罪岳飛,如果石國鵬能找到高宗因此怪罪岳飛的史料,那他一定是個神人,可惜他只能空口無憑了。高宗發出十二道金牌在先,接到岳飛的郾城捷奏在後,他開始反悔。 趙構面對空前的大勝也有所動搖,先命令自己的親軍將領楊沂中率軍北上,接著又允許岳飛暫止班師,“與楊沂中、劉錡共同相度,如有機會可乘,約期並進”(《金佗粹編》卷3高宗宸翰七十)。 之前一日之內十二道金牌連發的嚴厲詔令,這時又輕易收回,但兵機已經全被錯過,覆水難收。岳飛是在班師安頓好部隊後,獨自進京面見高宗時,在半路上接到了高宗這封命令暫止班師的手札 ,聽到了郾城大捷的捷報,高宗重燃進取之心,又把天平傾向了北伐這一面,因此高宗因此要岳飛死的說法不攻自破!高宗聽從了岳飛的話,把南遷的中原遺民安置到有閒田的漢上六郡。 南宋詩人劉過在一首詞中寫到:“ 過舊時營壘,荊鄂有遺民,憶故將軍,淚如傾!”可見這些南遷的遺民在岳飛死後二十多年仍在深切的懷念嶽將軍,心向故土。

    即便岳飛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都不是岳飛被殺的理由,更談不上必死!趙構雖然膽小懦弱,但並不殘暴,難道會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節,就殺掉一個執政級的大臣嗎?反過來再看,岳飛一怒辭職,跟趙構耍脾氣、撂挑子,可那又能怎麼樣呢?大不了就讓他辭職,還至於把他殺了嗎?就算岳飛曾建議趙構立儲,觸犯了君王的大忌,可畢竟岳飛只是說說而已,既沒有在背後搞什麼陰謀詭計,也沒有因為這件事天天纏著趙構,即便有罪,也不至於死,何況這些事情發生在宋朝,這是一個最優待大臣的年代,在宋朝已有的近二百年曆史裡,從來就沒有一個大臣是因為這種事情被殺的,而在其後的一百多年裡,也未曾出現過一個,可見斷言岳飛是因犯下猜忌而被殺的理由並不充分。

    綜上所述,石國鵬的謬論根本不成立,假如他能夠把我今天所披露出來的史料揉進他的講義裡,暴光在大庭廣眾之下,那麼他無疑是自己給自己的“理論”進行了拆臺,他的荒謬結論就會難以服眾,啪啪的打自己的臉,因此他絕對會拼命的掩蓋,把選擇性失明進行到底。

  • 4 # 江南2606130024

    誰否定民族英雄岳飛,誰就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漢奸走狗,古往今來社會需要正能量,需要這樣的英雄!民族才有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短線怎麼找到買賣點,快速獲利不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