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這個問題有意思。

    按正常情況來說,諸葛亮治國講求的是“法治”,提倡按法規照章辦事,但對於法正,諸葛亮比較例外,屢屢縱容法正對他看不順眼的人進行打擊報復。

    你要細想一下,就不得不佩服,劉備與諸葛亮真是君臣相得的典範,配合實在太默契了。

    大家想想,劉備入川后,他所面對的內部局面最嚴重的問題是什麼?

    很明顯,就是以前本土派和劉璋派的勢力。

    這些勢力久居益州,盤根錯節,互相勾連,龐大而又複雜。劉備初得益州,如果由劉備的荊州派對這些異見勢力進行打擊和壓制,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咱們再想想,法正代表的是哪一部分勢力呢?他代表的是益川向劉備歸附的那一幫人,比如孟達、彭羕等。

    據說,法正這個人心胸比較狹隘,睚眥必報,和他有點小仇小怨的人,他是想盡一切辦法找理由進行打擊報復。

    那麼,和法正結下樑子的都是些什麼人呢?

    其實說白了,大多數還是政治觀點不同。有些人是鄙視他的操行,有些人是為了維護本派系的利益,沒有誰是為了爭三瓜倆棗鬧彆扭。

    如果是違規犯法,按諸葛亮的“法治”可以按規章制度來收拾他們,沒有問題。但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不同,劉備和諸葛亮就不好下手了,必須要另找一把刀。

    還有誰比法正更適合呢?

    睚眥必報,說明法正這個人很細緻,觀察入微,能從最陰暗的溝溝縫縫裡將那些人搜尋出來。

    法正利用手中的權力,對異已人士進行打擊報復,他打擊的主要都是些什麼人呢?都不用猜,肯定沒有一個是劉備的荊州派人物,法正會和張飛、趙雲因為幾句酒桌上的幾句話鬧矛盾嗎?根本不可能。

    法正又不是傻子,他要打擊哪些人,自己明白的很。要想獲得劉備的支援,他不餘遺力地將那些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有問題的傢伙們進行殘酷打擊,也順便夾帶一些私貨。

    劉備和諸葛亮從內心裡是相當支援的,但在明面上要保持袖手旁觀。別人沒話說,法正是你們益州人,又不是我們荊州派收拾你們。

    有人向諸葛亮提意見,諸葛亮的解釋比較有意思:“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諸葛亮說,法正為蜀漢的建立立下那麼多的汗馬功勞,怎麼能不讓他遂了自己的心願呢?

    這下大家都害怕了,諸葛亮要遂了法正的心思。他法正的心思可夠狠的,誰受得了?

    這些人要想保住自己,能依賴的就只有投附到劉備方面,為劉備效忠,為他辦事,給他立功。

    當諸葛亮的話傳到耳中後,法正逐步收斂了自己的行為。大家更堅信,是劉備集團救了自己,就更堅定地站到荊州派這邊來。

    這就是權謀與詐術!

    看到網上有些人貶低這個那個的歷史人物,認為自己更加聰明智慧。不說別的,就把你放到當時蜀國的形勢下,憑你的頭腦,又能在朝廷中立足幾天呢?

  • 2 # 風乘桴

    第一、法正類似於張良陳平,諸葛亮類似於蕭何。

    第二、法正在劉備定益州,取漢中立下了大功。尤其是漢中之戰更是一戰定乾坤的關鍵策劃者和執行者。法正的功勞不比諸葛亮差。

    第三、法正在劉備心中地位與諸葛亮不相上下,甚至更高(諸葛亮不能勸阻劉備伐吳時感嘆法正能勸阻劉備)。陳壽說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第四、法正在漢中之戰後不久就死了,當時劉備還沒伐吳。

    當時的情況是劉備對法正很重視,很信任,地位高,功勞大。諸葛亮即便真的想懲罰法正,也做不到,甚至可能會碰一鼻子灰。因為他的地位,並不是那麼高,上有劉備,下有法正李嚴等人。

    而斬馬謖時,諸葛亮已經是大權在握,專擅朝廷。生殺予奪都可以自己相機行事。

    以下是三國志記載原文節選:

    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亮又知先主雅愛信正,故言如此。

    “先主雅愛信正,故言如此。”可見諸葛亮還是很智慧的,他知道劉備寵愛信任法正,所以找藉口就為法正開脫。

    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亮每奇正智術。可見諸葛亮對法正還是很看重的。至少他們是平級。而馬謖,只能說是諸葛亮的高階參謀,是下級。

  • 3 # 狼的影子716

    諸葛亮哪裡有資格“縱容”法正,他根本就不敢管法正,當時諸葛亮的職務是“軍師將軍,(虛)領巴郡太守,屬左將軍府事”,法正的職務是揚武將軍,蜀郡太守,而在劉備心目中的信任度,法正還勝過諸葛亮,尤其是在龐統死後,法正接手劉備集團的軍事參謀,在協助劉備作戰,招攬益州籍士族投靠劉備等方面算得上是功勳卓著,稱得上是“外統都畿,內為謀主”,特別是他一力促成了劉備跟益州士族吳氏聯姻,對於劉備集團是居功至偉,在當時法正已經是劉備集團最受信任的人,劉備對於法正幾乎是言聽計從,包括重用益州士族許靖,射援等人,跟益州士族聯姻等,都是出自法正的建議。以前在劉備寄寓新野的時候,諸葛亮對於劉備結交荊州士族,獲得錢糧支援,擴充軍隊方面是做出了很大貢獻的,到了劉備借孫權擊敗曹操的東風,獲得了荊州五郡之後,諸葛亮的作用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劉備對於諸葛亮的定位基本上就是以後勤,內政為主了,一些重大的決策都跟諸葛亮無緣了,比如說,劉備進軍四川,在軍事方面的參謀是龐統和法正,漢中戰役則是在法正的力主之下完成的,諸葛亮當時“在荊州不得予入蜀之謀,在成都不得聞漢中之計”,雖然諸葛亮真守後方,足兵足食的作用依然重要,負責制定蜀漢的法律法規的工作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業,但是很明顯,劉備對於諸葛亮僅僅是“倚重”,而對於法正即有“倚重”又有信任,所以,法正敢睚眥必報,為所欲為,而諸葛亮則是小心翼翼,在對於黃忠的任命問題上,諸葛亮企圖阻止劉備任命黃忠為後將軍,被劉備拒絕,對於驕橫跋扈的關羽,諸葛亮也只能溜鬚拍馬,盛讚關羽為“髯公”,吹捧關羽“超群絕倫”。在劉備奪取了益州之後,在這個元老派,荊州派,益州派,東州破等幾派勢力組合起來的大雜燴政權中,如何有效的粘合益州派,東州派計程車族與元老派和荊州派和睦相處,法正的作用和重要性已經取代了諸葛亮。而且,當時的蜀漢集團從上到下也沒有任何人想要把法正怎麼樣,只不過是有些人希望諸葛亮出面規勸一下法正,但是,諸葛亮非常明白此時法正的地位,他根本就不敢去觸這個黴頭,還要拿出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為法正開脫,由此也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無可奈何。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諸葛亮縱容法正,是因為法正這個人才太難得了,除了縱容法正,諸葛亮還縱容了關羽、魏延等人。

    蜀漢不像曹魏,曹魏應該算是正規的政府,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和配備齊全的各色官吏,而且人才濟濟,地大物博,蜀漢只能算一個割據政權,也可以理解為反政府武裝。

    蜀漢政權在沒有制定《蜀科》前,基本上是靠人治,各項制度不齊全,如何處理一個人一件事,基本上是最高領導的意志,因此在蜀漢政權,難免會有一些受到最高領導器重的人才表現得特別飛揚跋扈、作威作福。

    這些人中,關羽算一個,魏延算一個,法正也算一個。

    關羽當初聽說馬超投降劉備,便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武藝如何,可與誰相比?諸葛亮知道關羽心高氣傲,他的回信既不得罪馬超,又把關羽誇獎了一番,還稱關羽是美髯公,一席話讓關羽非常滿意,這就是諸葛亮對關羽的縱容,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團結內部。

    魏延被劉備任命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時,成為鎮守漢中的一方大將,魏延也開始飄了,不僅敢跟上司車騎將軍劉琰爭執,還經常拿著刀在諸葛亮丞相府長史楊儀的面前比劃,諸葛亮不僅偏袒魏延,讓劉琰給魏延道歉,而且對魏延的行為並沒有任何處罰,這就是諸葛亮對魏延的縱容。

    而法正的情況與關羽和魏延類似,法正這個人從道德上講,完全是個小人,說的好聽叫棄暗投明,說的不好聽叫賣主求榮,身為劉璋的部下,卻暗自引外敵入侵,然後還出謀劃策逼著原來的主子將益州讓給新主子劉備,這種行為為當時的士大夫所不恥,也與主流道德背道而弛。

    東漢時期,選拔人才除了出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道德,所謂的舉孝廉,就是以人才的道德作為為官的標準,顯然法正算不上,法正這樣的人,只能用曹操的“唯才是舉”才有可能出來做官。

    法正因為協助劉備奪取益州,並且因為其傑出的謀略才能,受到劉備的重用,被劉備封為揚武將軍、蜀郡太守,蜀郡是益州的治所成都所在地,法正相當於魏國的司隸校尉,一時位高權重。

    法正在劉璋主政期間,官職不過是個軍議校尉和縣令,得不到重用,現在得到劉備的重用開始小人得志了,法正胸襟偏狹,恩怨分明,有德報德,有怨報仇,並且還擅自處死了幾個毀謗過他的人。

    益州很多人看不貫法正的言行,於是找到諸葛亮上告法正的行為,希望諸葛亮能夠上報劉備管制法正。

    為什麼找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是為數不多可以制衡法正的人。法正是蜀郡太守和揚武將軍,諸葛亮是軍師將軍,管轄劉備左將軍府一切事項,算是劉備的大管家,但是諸葛亮並沒有對法正的行為作出任何的制止。

    為什麼諸葛亮縱容法正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諸葛亮想團結內部勢力。劉備創業幾十年,才剛剛拿下益州,好不容易有了一點成績,但還需要更加努力,劉備集團的最大矛盾和首要關注點是對外擴張,對外擴張需要人才,不能用和平時期的法律來約束,諸葛亮縱容法正,如同他縱容關羽和魏延一樣,都是為了愛惜人才,團結內部勢力。

    但是諸葛亮並不是一味縱容,對於原則性問題,諸葛亮一點也沒有退讓,比如法正建議《蜀科》應該效仿劉邦時期的“約法三章、緩刑弛禁、放寬約束”,但是諸葛亮並沒有同意,作了一篇《告法正書》,詳細解釋了為什麼不能這樣做,而是必須依法治蜀,嚴法治蜀。

    由此也能看出,諸葛亮在《蜀科》的制定上,有著比法正更高級別的決定權。兩人的官職和地位對比,應該是諸葛亮略高,在劉備沒有稱漢中王之前,劉備所有的行政命令都是從左將軍府發出的,左將軍府相當於劉備的小朝廷,而諸葛亮相當於劉備小朝廷的丞相,法正相當於劉備政權的首都地區的行政長官。

    對於法正這麼一個重要的人才,尤其是在龐統死後,劉邦身邊僅有的這麼一個高級別謀士,諸葛亮並不想因為一些小事而有所制約,而是希望團結所有力量,為劉備打下更大的江山。

    而諸葛亮殺馬謖則純粹是原則性問題,馬謖違反命令,導致第一次北伐前功盡棄,如果不嚴肅處理,如何讓人心服口服,要知道諸葛亮可是依法治蜀的,況且馬謖在蜀漢也並沒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殺了就殺了,損失也不大。

  • 5 #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劉備集團公司,諸葛亮與法正都是副總,部門主管級別。馬謖只是諸葛亮部門裡的一個科長。

    法正有違紀違規,有錯誤,諸葛亮只能視情況,提醒和規勸。往好裡整,良言勸導法正,互勵共進。往壞裡整,在大耳劉總那裡可以煽煽風點點藥。

    諸葛亮終是一心為公司大業之人。法正有錯誤,諸惹亮採取了識大局顧大體的調和方式,目的在於公司領導班子的和諧發展。

    馬謖不同,於公只是自己部門的中層管理人員,於私是自己的小弟。馬謖業務不熟,給公司捅了簍子,造成巨大損失。如何處罰,諸葛亮都可以做主。

    馬謖犯的錯,直接涉及諸葛副總的顏面及威信。因為早有其他科室,看到平素諸葛亮倚寵馬謖,心有小怨,這次馬謖致街亭業務流產,都心懷到要看看諸葛亮怎麼處置的想法。

    諸葛亮為了公司前程,為了服眾,於是自己向上級遞交了深刻的檢討書,忍痛安排馬謖去地府領飯票去了。

    不管怎麼說,諸葛亮為了劉氏公司的創業及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點是要肯定的,並適用於其他各公司奉為學習典範。

  • 6 # 我是趙帥鍋

    據史書記載,劉備在奪取益州後,法正被受到破格重用,在外他掌握著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權,在內他為劉備最重要的謀士,可謂是權傾朝野。

    但是,法正性格恩怨分明、睚眥必報,在他掌握大權後,曾經對他有過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顧,而和他有過小矛盾的人都加以報復,以至於好多人都被他擅自殺死或嚴厲打擊。

    於是有人向諸葛亮告發,希望他能夠稟報劉備,不要讓法正作威作福,而諸葛亮認為法正是深得寵信的肱股之臣,勞苦功高,因此不加過問。

    也因為這個緣故,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一方面覺得諸葛亮欺軟怕硬害怕法正,另一方面也覺得法正心胸不夠寬廣。 但其實呢,如果我們深入去看這段歷史,就應該會明白,當時法正實際上是在替劉備當惡人、當鷹犬,在幫助劉備打擊蜀中的豪強大戶和加強中央集權。

    換句話說,法正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曹操手下的滿寵,總而言之,誰敢不服,就收拾誰。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劉備壓不住陣腳角,或是法正真是肆無忌憚的胡來;不要說別的了,就憑這件事本身,劉備也有可能無法在益州站住腳的。

    但是呢?法正這樣胡來亂來,劉備不僅沒有怪他,反而對他愈發信任,同時劉備對益州的統治,也是越來越穩固。這就足以說明,法正的這些行為,並不是單純的報私仇,而是有目的的打擊和震懾蜀中豪強。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法正這樣驕橫跋扈,想收拾誰就收拾誰,無非是因為法正受到了劉備信任重用。既然如此,那劉備就算再裝老好人,人們見到劉備恐怕也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

    因為,劉備信任、重用法正,法正就可以想收拾誰,就收拾誰;那劉備明天想收拾誰,肯定就更是一盤菜,在這種背景下,蜀中那些豪強大戶和地頭蛇,還有誰敢和劉備叫板呢?

    事實上,劉備之所以有梟雄之譽,是因為劉備是一個夠惡夠狠的人;因為梟雄,本身就含有類似的意思。所以,替劉備幹事的法正,才敢這些肆無忌憚的打擊不聽話的人。當然,不僅僅是法正,諸葛亮在益州的表現,和法正相比,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時的諸葛亮有多惡,我們只需要知道,他輔佐劉備治理蜀地時,那是嚴刑峻法,以至於很多人都怨恨嘆息。甚至而言,諸葛亮的作法,連法正都認為太過而跑來勸諫諸葛亮。但諸葛亮卻仍然堅持認為,在這種時代,就應該嚴刑峻法。

    諸葛亮作為千古名相,他的嚴刑峻法,顯然並不是針對廣大普通百姓,而是蜀中的豪強大戶和地頭蛇,因為真正敢於違法犯罪的,通常就是他們這些人,廣大百姓通常是不敢也不會輕易以身試法的。既然諸葛亮強調嚴刑峻法,對他們自然也不會手下留情

    從這層意義上說,諸葛亮也好,法正也好,他們所充當的都是劉備的鷹犬,專門替劉備收拾那些不聽話的豪強,所以他們進入益州後,那是表現得一個比一個惡,一個比一個狠。也正因為此,諸葛亮對於法正行為,自然不會干涉,甚至還會默默支援。

  • 7 # 蒼茫大地顧煒斌

    一、法正為劉備奪益州根據地立下不世之功,成為劉備的寵臣,劉備對他言聽計從。

    法正字孝直,扶風郡郿縣人。祖父法真,氣節清廉,名聲高尚。建安初年,天下饑荒,法正與老鄉孟達投奔劉璋,可惜劉璋有眼不識金鑲玉,法正很久才被任命為新都縣令,後入成都任代理軍議校尉,他懷才不遇,屋漏偏逢連夜雨,僑居蜀地的同鄉人誹謗他品行不良,他只能一聲嘆息。益州別駕張松與他惺惺相惜,哀嘆劉璋有眼不識金鑲玉,私下裡相對嘆息。張松到荊州見過曹操歸來,就力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與劉備結盟。張松推薦法正去當使者,法正出使歸來,向張松誇讚劉備有雄才大略,私約投奔劉備。後來劉璋聽說曹操要攻打漢中張魯,心生憂慮,張松乘機勸劉璋迎請劉備入蜀,讓劉備來討伐張魯,讓法正再次為使者。法正力勸劉備佔益州以圖霸業。劉備本有此意,率軍溯江而上與劉璋會於涪城。之後劉備先北上到達葭萌關,接著掉頭攻擊劉璋。

    劉璋手下鄭度建議:劉備孤軍深入,糧草不濟。可將巴西、梓潼兩地百姓遷往涪水以西,兩處糧食燒盡,這裡築高壘挖深壕,以逸待勞,靜等劉備到來。劉備攻不進成都,不出三月定會退走。屆時我們再擊其惰歸,一舉擒拿劉備。劉備大驚,問計於法正。法正大笑道:劉璋必不用此計,主公不必憂慮。劉備包圍雒城,法正又寫信給劉璋,曉以利害,大灌迷魂湯:劉備已殺進益州的腹心地帶,您困守孤城,死路一條。左將軍為統一天下而來,和您仍是兄弟,您應該改變策略(投降),以便保全家族。

    後馬超又兵臨益州城下,劉璋投降。流浪漢劉備才有了自己真正的家。

    劉備入蜀後,任命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在外統領都城及附近地區,在內充當劉備主要謀臣。法正得志,即便是一頓飯那樣的小恩惠、一瞪眼那樣的小失禮,他無不加以報恩或復仇,對曾經毀謗過他的人乾脆不經請示,直接咯嚓了。有人勸孔明稟明劉備加以約束,孔明直言:當年主公在公安,北懼曹操強盛,近怕孫夫人在身邊生變,進退兩難,法正作為主公的左右手,使主公得以展翅高飛,現在讓法正放縱心情吧!

    二、法正力勸劉備,從曹操部將夏侯淵、張郃手中奪回漢中,鞏固擴大了劉備的根據地,再立奇功。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勸劉備:曹操一戰降張魯,他沒趁機攻取巴蜀,卻留下夏侯淵、張郃守漢中,這是曹操內亂無奈之舉,我估計夏侯淵、張郃才幹謀略,比不上中國將帥,我軍出重兵討伐,定能成功。取勝之後,鼓勵農桑以積蓄糧食,同時密切關注敵方破綻尋機北伐,這樣上可消滅敵寇,興復漢室;中可蠶食雍、涼二州,開疆拓土,以作長久對峙準備,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劉備依計進兵,法正親隨。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陽平關南渡沔水,沿山勢漸進,在定軍山憑險紮寨。夏侯淵領兵來奪,法正瞅準時機,說:可以出擊了。劉備令黃忠居高臨下,擂鼓吶喊向夏侯淵發起攻擊,大敗夏侯淵,斬其首級。

    劉備奪取漢中後,晉漢中王。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第二年法正去世,享年四十五歲。劉備為法正之死流淚數日。贈予法正諡號為翼侯,賜法正子法邈為關內侯,可見恩寵。

    三、法正是軍事奇才,孔明與法正愛好品格不同,但都以大義為重,彼此取長補短,惺惺相惜。

    孔明常對法正的智慧謀略感到驚奇。他的如意算盤是龐統去後,他和法正作為劉備的左膀右臂,法正長於軍事,自己長於治吏、內政,珠聯璧合,由法正佐助劉備開疆拓土,自己全力治理蜀漢,搞好內政、後勤,以成霸業。對劉備的霸業而言,法正的性格品德缺陷都是小節,孔明怎麼會糾纏法正的缺點不放呢?

    劉備稱帝后,準備東征伐吳,群臣大多勸諫阻止無果,章武二年,劉備慘敗退守白帝城。孔明長嘆:法孝直如果在世,定能勸阻主上放棄東征,即使仍然進兵伐吳,有孝直相隨,定不至於慘敗如斯!

    四、孔明也是理智的,他若向劉備告狀,不僅毫無效果,還會影響他和法正的友誼,影響劉備的霸業,他只能採取旁敲側擊的方式,使法正有所收斂。

    如上文所述,孔明的貼心話語定會傳到法正耳朵,法正是個明白人。孔明奉令治蜀,又知道自己的種種不良行為,不下手給法正留足面子,法正也定會有所收斂,尾巴夾緊一點。如拿法正下手,冷了西川一幫降臣的心,也會寒了劉備手下從龍之臣的人,孔明智者,旁敲側擊,治蜀怎一個“巧"字了得?!

  • 8 # 薛白袍

    諸葛亮可以殺馬謖,但是法正和馬謖不同,不能同日而語。

    法正是劉備的寵臣,不是諸葛亮的。

    諸葛亮和法證是同級同事關係,大家都是一級,沒有互相節制。

    甚至在劉備心中,有時法正的分量都要大於諸葛。

    關羽死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被吳國青年將領陸遜打的灰頭土臉,最後死在白帝城,諸葛亮後來曾經嘆息著說: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在劉備創業成功後,有些話諸葛亮說分量都不如法正。就如征討吳國這麼大的事,諸葛亮知道自己說也無益,正史上他根本一句話也沒有勸劉備。

    趙雲倒是勸了,於事無補。

    諸葛亮事後的這句感嘆,兩層意思:

    一個是法正在有些決策上能左右劉備。法證這人直且剛,比諸葛亮少了些柔韌,但是不管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都知道法正沒有私心。

    所以對於法正的意見劉備會聽。

    第二則是法正這人足智多謀,所以即使他沒能勸住劉備,劉備執意徵東,有法正跟著,劉備也不會落得慘敗身死的下場。

    法正多有奇謀,陳壽在《三國志》上把法正比作曹操的謀臣郭嘉程昱一類的角色,不是沒有道理的。

    法正給劉備做的最大謀劃,就是在曹操兵力薄弱時,出奇兵侵佔漢中,殺了曹操大將夏侯淵。

    傳統京劇《定軍山》,以及小說《三國演義》中都把劉備佔領漢中,黃忠殺夏侯淵的功勞歸到諸葛亮的名下,但是,這些都是法正的謀劃。

    曹操知道漢中危險,親自率領兵馬馳援,依舊沒能佔到便宜。

    曹操很納悶,劉備這小子啥時候學聰明瞭,我原來認識的老劉智商沒這麼高啊。

    後來有人告訴曹操這一切都是法正給劉備謀劃的,曹操感嘆一句:

    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曹操太知道劉備有幾斤幾兩了。

    劉備執意東征,給關羽報仇,如果有法正在身邊謀劃,大約劉備也未必會敗的如此慘。

    可惜兩年前,法正去世了,死時只有45歲。法正死後劉備痛哭了幾天。

    有時候一個人,真的能決定成敗扭轉乾坤。人才和庸才的區別,大約是,人才能於不可能中,看到希望,庸才能把大好局面玩廢。

    不過人才,一般都有小毛病。

    比如,陳平喜歡嫂子之類的。

    懂得用人的雄主,往往能容忍這些瑕疵,用之以長,這時會演繹出一段佳話。

    道德高潔的人,不能容忍人才的瑕疵,身邊往往聚集一些,沒有毛病也沒有本事的庸人。

    法正也有毛病,小心眼,他一旦居高位,對過去對不起自己的人,睚眥必報,以眼還眼絕不放過。

    有人找諸葛亮反應情況,希望他向劉備報告,法正這人太可惡了,和他有小嫌隙的人他都往死裡整人家,這種小人咋能留在以仁德聞名於世的劉皇叔身邊呢。

    但是諸葛亮一次都沒有向劉備提過,他知道法正是個人才,這種小毛病和劉備的大業比起來,真的不算啥。

    劉邦,曹操,諸葛亮對人才的態度都是用之以才,道德上的小瑕疵,他們不甚在意。

    反倒是像崇禎這種末帝很看重一個人的道德水平。

    袁崇煥說話不算話,殺;魏忠賢斂財名聲不好,殺;陳新甲和後金勾勾搭搭,雖然是自己的意思,一樣要殺。

    本來崇禎接手的大明王朝還是人才濟濟的,但是生生被他玩殘了,也算人才。

    為啥諸葛亮要殺馬謖,含著淚也要殺,心中不捨也要殺。

    因為因為馬謖犯了原則性錯誤,丟了本不該丟失的街亭,雖然他是諸葛亮的心腹,但是諸葛亮是依法治理蜀國的,站在他的立場,馬謖必須死,這樣才能服眾。

    法正則不同,他不是諸葛亮的屬下,和諸葛沒有隸屬關係。

    雖然法正做人有小瑕疵,但是大節不虧,在巨大貢獻前提下,小錯誤可以容忍,受委屈的是法正的對頭,受益的卻是整個蜀漢,所以諸葛亮可以容忍甚至忍讓法正。

  • 9 # 貓的離尾巴

    在三國演義裡面,關羽和張飛凶死之後,劉備憤怒之下,準備伐吳,而當時的法正已經不在,蜀漢朝廷上下一大半都勸諫劉備。

    當時三國鼎立之勢已成,儘管劉備在漢中打敗了曹操,但是曹操卻把漢中的老百姓給遷走了。

    所以當時的蜀國依然是三國裡面最弱的。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法正的法正的簡單情況。

    法正,字孝直,劉備帳下謀士,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法正的戰略,就是先集中力量拿下漢中,下一步計劃:“蠶食雍、涼,廣拓境土”。從涼州方向進兵,似乎就避開了在荊州方向與孫權的爭端,更有利於討曹魏。後來呂蒙白衣渡江,關羽大意失荊州,導致隆中對戰略失敗,蜀漢後期基本是按照法正的戰略在進行北伐曹魏,以侵佔隴右為最終目標。

    所以儘管劉備三顧茅廬請得了諸葛亮,但是後來得到法正之後,蜀國的發展方略是法正提出的,劉備對法正的倚重越來越重,地位也接近諸葛亮。

    諸葛亮曾感嘆曰:若法孝直在,必能勸阻陛下伐蜀也。

    馬謖其實離蜀國的政治中心比較遠,諸葛亮把他當做學生,但是在街亭之戰中,卻把

    天大的功勞丟了,致使北伐無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考最容易寫錯的單詞整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