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逐日95
-
2 # 中青年代表
首先,那些所謂英國蘇聯美國的沒有達到承受能力。說得好像真的蘇聯人和美華人傾國壓上就能讓阿富汗人民屈服一樣。阿富汗是真正的高山之國,崇山峻嶺佔據了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面積,主要人口是操普什圖語的普什圖人和操波斯語的塔吉克人(低地塔吉克),也有中亞的其他常見民族烏茲別克人和土庫曼人等。阿富汗民族分佈:棕色普什圖親巴基斯坦,綠色塔吉克親伊朗主體民族普什圖是真正的戰鬥民族。也稱“帕坦人”。 由60多個大小部落組成。以強悍著稱。酷愛武器,男女都佩帶長刀或大小匕首,至近代則佩帶槍枝。槍枝除從外地輸入一部分外,更多地是當地用手工仿造,並有專門的製造工場和出售市場。普什圖人是21世紀初世界上仍保留了許多部落習俗殘餘的民族之一。而且這種部落社會習俗的殘餘,至今仍在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和行動,成為民族特徵的重要內容。例如血族復仇,械鬥頻繁;殷勤好客,普什圖人血族復仇,普什圖人叫做“班爾”。血族復仇往往是因為婦女、金錢和土地所引起的。通常是殺死仇人就算復了仇。若是仇人自己死了,就要對他的兄弟進行報復,如果他的兄弟死了,就要對他的近親報復,沒有近親,就要對他的整個部落報復。但在收穫季節,或者在進行反對普什圖人的共同敵人的武裝鬥爭時,就要停止復仇。也有這種情況,一旦部落之間發生爭端和格鬥時,可由族長出面調解,調解辦法是,在兩個部落間放一塊大石頭,由爭執雙方中的一方移動石頭,以不同的方式移動,就意味著不同的含義,一種是衝突得到解決,另一種是再動干戈。由於血族復仇,械鬥頻繁,往往造成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且成為21世紀初阿富汗斯坦社會生活不夠穩定的一個因素。阿富汗抗英戰爭紀念碑殷勤好客是普什圖人的民族特性之一。他們對客人給以熱情地接待和保護,以豐盛的食物款特客人,並且一直到客人離開了他的家才算履行了自己應盡的義務。如果是作為部落的客人,按照習慣部落首領就要贈給他一把匕首或一件外衣,客人穿上首領贈送的衣服,可在這地區內受到保護。任何人,不管是外地人或普什圖人,不論他們以前關係好壞,即使是敵對者,只要來到普什圖人家裡,他要求得到保護,而主人也會答應保護他們。這成了普什圖人有難同當的民族性格。普什圖人中還存在著一些氏族部落的議事會,即族長會議。氏族的族長會議選派代表參加部落的族長會議,而最高的大族長會議,由部落族長會議選派的代表組成,大族長會議實際上是一種部落聯盟的組織,它有權選舉或罷免阿密爾(國王)。氏族和部落的族長會議通常在路旁大樹底下召開,大族長會議則在喀布林的綠色草坪上召開,保留了古老的傳統。族長會議的主要職能是管理氏族、部落內部事務。例如挑選新建清真寺的地址。懲罰本部落內對宗教不虔誠的人,解決部落械鬥的糾紛,或者決定以武力反抗某一部落。族長會議還擔負著把部落的決議和意見呈給最高權力機構,又將上面的決定和意見下達給部落的任務,並且有權採取行動。族長會議成員的地位和他是否獲得全體成員的擁護,這與他本身的英勇和聲望有著重大關係。在這樣的地理和民族環境下。只有阿富汗侵略別人,你想侵略阿富汗?但必須承認,歷史上大國的確會在阿富汗損兵折將,也並非全是阿富汗自身的緣故,背後依然是大國爭霸的影子。以近現代的三次,英蘇美為例子。個人覺得近代歷史上大國在阿富汗折戟沉沙原因,除了阿富汗剽悍的游擊隊文化外還有:1.未能切斷域外敵對大國(也包括敵對小國)對阿富汗的海量援助2.未能有效爭取阿國民眾支援和緩解抵抗情緒3.在多山地區的陸戰低能,被迫與抵抗軍打一場沒有太大武器代差的長期消耗戰4.本國處於國力衰退期,無力支援在阿國的長期戰爭阿富汗總是能贏到最後,靠的不是打敗敵人,而是拖死敵人。這點和越南很相似,迫使敵人意識到抵抗運動會永遠無休無止,戰略上會一直失血而不是收益所以主動撤軍。由於阿富汗處於中亞、東亞、南亞和西亞的交叉點,也許是歷史巧合,往往處於兩方大國角力的焦點位置,要麼是英國和沙俄,要麼是美國和蘇聯。當一方試圖進行控制時,另一方總有辦法對阿富汗進行各種超出阿富汗本國國力的支援,導致陷入其中的一方不得不與阿富汗游擊隊抵抗軍在崇山峻嶺之間打一場顯示不出武器代差的低級別的長期消耗戰爭。英國的失敗:以第二次英阿戰爭為例,由於沙俄初期的置身事外,拒絕出兵援阿,阿國僅僅倆月即被英軍全境佔領,但隨後英軍在阿富汗民眾的遊擊海洋裡堅持了兩年被迫撤離。首先阿富汗的地理和宗教因素就極不適合海權強國和基督國家的介入,容易激起猛烈的抵抗。歷史上進入阿富汗的通道也很有限,英軍數次進攻阿富汗都面臨後路被截斷的窘境。且阿富汗本國的土地貧瘠、資源又少,駐軍從外部獲得補給的代價巨大。若非治安穩定,駐守大國會面臨高昂的治安維穩成本。英國的傳統優勢本來就是海軍而非陸軍,封鎖敵國沿海貿易,打擊敵國沿海,海上運兵補給併入侵敵國沿海城市——這是英國傳統上保持日不落帝國威嚴的辦法。而英國陸軍幾乎在任何一場深入內陸的戰鬥中都不曾佔到很大便宜,除了欺負一下廢柴一般的藥丸大清八旗軍。英軍進入阿富汗的目的也正是為了阻止沙俄的擴張,防止沙俄向南攻擊英屬印度地區。而英軍在阿富汗受到打擊之後,便根據實際情況將 阿富汗的目標調整為:保住在阿富汗的既得利益,堅持阿富汗作為和沙俄勢力的緩衝區,阿富汗不能被沙俄控制,不再追求對阿富汗的絕對控制和佔領,實際上以退為進,既阻止了沙俄向印度洋方向的擴張,也避免了無謂消耗自身實力。而阿富汗實際丟失了大片領土,遺留了“普什圖斯坦”歷史問題,唯一的好處就是保住了民族獨立。所以英國的失敗並不是真的失敗,也絲毫談不上 進了墳場,只是避免了被沙俄用代理人戰爭拖死自己,之後英國的大國勢力一直保持到二戰即是證明。蘇聯的失敗:1979年蘇軍閃電入侵阿富汗,僅僅一週,攻擊效率不失現代軍隊的節奏就拿下阿富汗;但隨後,蘇軍重複了英軍的錯誤,陷入了在異域與異族人在山區長期打游擊的泥潭。最後的致命一擊來自自家後院起火,戈爾巴喬夫上臺後的蘇聯政權顯示出搖搖欲墜的架勢,1989年蘇聯自動從阿富汗撤軍,此時離蘇聯解體僅剩2年多。--------蘇軍最初完成對阿富汗的佔領後,馬上扶持親蘇政權,並立即將進攻矛頭指向以反政府武裝,展開了“全面進攻”。問題是他扶植的是塔吉克人卡爾邁勒,根本得不到普什圖擁戴,於是普什圖游擊隊在遜尼派巴基斯坦支援下,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嶺間廣泛開展游擊戰,使蘇軍摩托化部隊無法發揮其兵力兵器優勢,被迫停止全面進攻。南部普什圖聚居區除了大城市全成了游擊隊的。塔利班控制區基本普什圖傳統領地隨後蘇軍開始“重點進攻”,目標指向游擊隊的主要根據地,實施“掃蕩”和“圍剿”,但是此時伊朗又支援塔吉克族首領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在蘇軍大掃蕩之後又回到根據地,並不斷髮展壯大,迫使蘇軍放棄“重點進攻”。北部塔吉克聚居區除了大城市全成了游擊隊的1986年,對峙雙方也在巴基斯坦奎達邊打邊談,整體局勢形成了:蘇軍控制主要城市與交通線、游擊隊控制廣大農村,“農村包圍城市”,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蘇聯在阿富汗的戰事經年累月久拖不決,在國內國外也逐步引發了巨大的輿論壓力,鑑於整體局勢的變化,戈爾巴喬夫最終在1988年同意蘇軍將逐步撤離,預計1989年2月撤軍完畢。隨後阿富汗政府最後的軍隊,烏孜別克族將領杜斯塔姆在土耳其勸說下反水,政權垮臺。末代蘇聯傀儡納吉布拉,他被閹割而死各種因素:蘇聯若想徹底消滅阿富汗抵抗力量大約需要50萬軍隊,但阿富汗的地理因素和運輸制約限制了蘇聯只能在阿富汗供應大約10萬軍隊的作戰,而且是輕裝的摩步師(阿富汗國土4/5是山地),高峰時期也不過12萬人,補給主要透過2~3條戰略公路艱難維持,而運輸補給的車輛是阿富汗游擊隊絕好的襲擊目標。最要命的是阿富汗什麼特產都沒有,連食物和飲用水都要外運蘇聯也缺乏有效手段阻止別國向阿富汗抵抗力量提供支援,雖然現在都說中國、美國這樣的大國,但其實巴基斯坦、伊朗的援助才是實打實的。再加上海灣穆斯林兄弟會援助從戰損比上看,蘇軍的戰鬥力其實極其厲害。十年間,蘇軍傷亡累計5萬人(戰死約1.2萬),但是阿富汗的死亡則在50萬~130萬,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阿富汗全部包括國民軍的數量,還有550萬阿富汗人(國民總數的1/3)流亡國外成為難民。相比較美軍在越南14年,死亡5.6萬(傷10+萬),另有僕從國(南越/南韓/澳泰等國)軍隊亡數十萬、傷一百萬,累計殺傷北越共軍逾百萬(最高估計戰死120萬),平民累計傷亡200萬~400萬,另有難以計數的幾百萬難民流離失所(好像不少越南人跑去了香港??)。綜合比較,蘇聯陸軍戰鬥力果然不輸北約軍,但是雙拳難敵四手,扛不住一圈黑手都在阿富汗那旮瘩裡陰毛熊。因此蘇軍在阿富汗的戰鬥,應該是很英勇的,至少比大英帝國在平原上和阿富汗人面對面都能被打敗不可同日而語,蘇聯在阿富汗絕不是輸在戰鬥上和士氣上,而是輸在戰略上,輸在自己國內的問題上。由史可鑑,戰爭初期,大國想一舉擊破阿富汗的正規軍力往往難度不大,扶持一個傀儡也不難,但難在我上面說的幾個方面。再說一遍:1.沒有切斷阿富汗外援2.無法得民心3.不服水土,不適應山地游擊戰4.長期超支國力美國:美國在戰爭初期的道義上和輿論上其實是佔據很大優勢的。本國剛剛遭受了911恐怖襲擊事件傷亡慘重,小布什委員長的國民政府之前本是弱勢政府,此事後則通電全國表示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要反恐作戰,結果國內記者一反常態都是愛國愛黨的表現,國際上的輿論也是一片同情,就連瓦哈比派國都沒理由反對,居然翻身成了強勢政府。軍事技術上的優勢使得美華人同樣勢如破竹得擊潰了阿富汗塔利班軍隊,代價幾乎微乎其微。但這沒有任何意義,阿富汗不是一個傳統的中央集權的國家,而是部族制的國家,中央的軍隊垮了,士兵無非是帶著裝備跑回各自部落了,底層的這些部族長老們還在觀望結果,美軍像蘇聯一樣,扶持起來一個親美的政府,卡爾扎伊長期在國外根本沒有任何影響力,最要命的是卡爾扎伊是普什圖波爾查伊部落和其他四大部落血仇一堆,於是 那“侵略者+異族人+異教徒”的光環就跑不了了,時間久了總會有足夠多的極端主義年輕人願意搞聖戰。美軍死亡最後一個,國力超支,縱然美國家底比1989年的蘇聯厚得多,也到了這個局面。如今美國也在阿聯酋和塔利班談判,但不會有任何結果因為:外籍“伊斯蘭國”武裝人員或正向阿富汗轉移 阿富汗地方官員10日說,一批阿爾及利亞籍和法國籍武裝人員11月進入阿富汗北部一個主要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分支控制的地區,其中一些武裝人員來自敘利亞和伊拉克。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戰場敗退後,武裝人員可能正在向阿富汗轉移,應警惕“伊斯蘭國”在中東以外地區發動新一波襲擊。阿富汗朱茲詹省省長髮言人說,有人看到一些講法語的白人男性和女性在達爾扎布地區訓練“伊斯蘭國”阿富汗分支的武裝人員。這名發言人援引一份報告說,“伊斯蘭國”阿富汗分支招募的武裝人員中包括50名少年兒童,其中有的年僅10歲。法新社援引數名達爾扎布居民的話報道,約200名外華人在一個村莊外建立營地,訓練其他人使用自殺式炸彈和鋪設地雷,附近村民已逃離這一地區。達爾扎布地區官員巴茲·達瓦爾說,一些阿爾及利亞籍和法國籍武裝人員11月進入達爾扎布,其中至少有2名女性。這些武裝人員中,3名阿爾及利亞人據信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待過。隨同他們而來的還有一名來自塔吉克的翻譯,以及一些烏茲別克和俄羅斯車臣地區的戰術教官。
-
3 # 王儒枰
近代哪些國家侵略過阿富汗,阿富汗那麼窮,侵略它幹什麼?
近代有三個國家侵略過阿富汗。
第一,是英國。英國曾三次侵入阿富汗,都被阿富汗的游擊戰爭打敗。
第二,前蘇聯。1979年,前蘇聯為了自己扶植的傀儡政府,以十萬大軍入侵阿富汗,十年後,1989年付出上萬死傷之代價恢溜溜地撒出了阿富汗。
第三,美國。9.11之後,美國為了打擊地組織,以反恐為名侵入阿富汗至今。死亡人數己有數千之眾。雖然作為基地組織的頭目本拉登被擊斃,但塔里班越打越強,美國卻節節敗退,於是在今年和塔里班簽定了十八月撒軍的協議。
至此,三個在當時都很強大的帝國都在阿富汗都戰敗,恢溜溜的撤軍了。阿富汗也由此成為著名的帝國墳場。
阿富汗之所以能成為帝國墳場,是因為其一,阿富汗是高山國度,不便於帝國主義的機械化部隊的展開,先進的武器失去了優勢。其二,阿富汗民兵戰術得當,以游擊戰為主。活託託一個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城市的戰術。在長期的反帝國的侵略中形成獨特的,以弱勝強的軍事思想深入人心。其三,阿富汗人民團結,沒有那麼多漢奸和狗腿子。也有堅強的毅力,有不屈不撓的精神。正因為如此,阿富汗人民才得以帝國墳場的美譽。
也許歷史上的阿富汗並不窮困,強敵屢屢入侵,連年的戰亂讓阿富汗不窮也難。
那麼,強大的帝國為什麼還要屢屢入侵這個並不算起眼的小國呢?
阿富汗戰略位置很重要,歐洲的強國戰領了阿富汗就掌握了向北威脅俄羅斯,和向東進改的跳板。俄羅斯和東方國度戰領它,進可攻打西亞和歐洲,向南可直取中東石油富地,退可防止西方列強進攻。所以,阿富汗就成帝國們佔領的要地。
-
4 # 香茗史館
阿富汗被稱為“帝國的墳墓”不是沒有原因的,不論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還是二戰之後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曾在這裡“大展拳腳”。那麼作為一個窮困潦倒、資源匱乏的內陸國家,為何卻屢屢被這些超級大國所“青睞”呢?
近代以來,阿富汗屢遭入侵十九世紀,曾經強悍一時,有著“日不落帝國”之稱的英國,便曾於1839年至1842年、1879年至1880年和1919年三次入侵阿富汗,然而在世界各地屢屢獲益的英國,卻在阿富汗遭遇了“滑鐵盧”,先後三次入侵全部以失敗告終。
△“日不落帝國”曾三次入侵阿富汗
在二戰之間的漫長歲月中,阿富汗便一直是英國和俄國反覆爭奪的地區,而阿富汗也只能在兩大強國的夾縫中生存。直到二戰結束後,歐洲國家先後沒落,收回了伸向世界各地的爪子,但隨著美蘇爭霸的開始,阿富汗再度淪為兩大超級大國之間博弈的棋子。
上世紀五十年代,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圍繞普什圖斯坦問題發生嚴重爭端,兩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蘇聯利用這個機會,表示堅決支援阿富汗的立場,並對當時親美的巴基斯坦進行打擊,迅速將阿富汗龍落到了蘇聯的大家庭之中。
△蘇聯也曾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潭
而從1973年至1979年9月,蘇聯在阿富汗先後發動三次政變,先是國王查希爾被首相其堂弟達烏德推翻,其後幾年達烏德又被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推翻,緊接著塔拉基又被哈菲佐拉·阿明推翻。而這些政變均是由於阿富汗當權者不願聽從蘇聯擺佈而被推翻的。
1979年9月底,蘇聯開始以“支援階級兄弟”為由對阿富汗出兵,然而強大的蘇聯卻就此深陷於阿富汗各個勢力的遊擊泥潭當中,難以速戰速決。直到戈爾巴喬夫上臺後,蘇聯才決定終止一直沒有結果的阿富汗戰爭,最後一批蘇聯部隊於1989年初撤離阿富汗。
△美軍在阿富汗付出大量美元和士兵代價
1994年,奧馬爾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成立塔利班政權,並於1997年基本佔領全國,雖然塔利班政權相較於之前的軍閥政權要正規許多,但卻因殘忍暴力、歧視女性、抵制現代化、仇視異教徒等方針,使得這個國家長期處於壓抑和恐怖之中。直到“911事件”後,美國以打擊藏匿本拉登為由,發動了以推動塔利班為目的的戰爭。然而十幾年來,除了美元和美軍屍體外,美國仍然未能徹底掌控局面。
在歷史上一度極為強大的三個國家全都入侵過阿富汗,但卻均已失敗告終,阿富汗算倒也算是名副其實的“帝國的墳墓”了。
阿富汗為何屢遭大國入侵正如前文所說,阿富汗乃是一個窮困潦倒、資源匱乏的內陸國家,那麼他為什麼屢遭超級大國的入侵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阿富汗周邊形勢
阿富汗位於幾乎位於亞洲的中心位置,東接中國、東亞,北邊則是當年蘇聯的直接統治區域,往南則直接與印度洋南亞地區相連,往西則直通中東石油大國。作為超級大國,不論是要掌控世界格局,還是要控制石油資源,阿富汗都處在極為重要的戰略位置,都是必須爭奪的目標,也就造成了大英帝國、蘇聯、美國反覆爭奪阿富汗控制權的局面。
△上世紀二十年代亞洲地圖
當年,大英帝國在控制印度之後,便準備北上控制中亞地區,而蘇聯則視中亞地區為自己的後花園,為了維護中亞的穩定自然不允許阿富汗落入英國之手,於是雙方圍繞中亞展開爭奪。而到了美蘇爭霸時期,為了維持在亞洲的絕對霸主地位,蘇聯更是不允許阿富汗有所閃失。在蘇聯解體之後,美國重返亞泰,更是不斷向中亞地區滲透,為了遏制俄羅斯向西南方向發展,阿富汗便又成了一個必須控制在手的地區。
正因為所處位置的特殊,使得阿富汗成為了各個大國博弈的戰場,這也是其長期以來屢遭入侵的主要原因。
-
5 # 葭明通半瓶歷史
首先必須掰扯清楚什麼是窮,什麼是富。
說一個人只有一百萬鈔票放在銀行,他就是富人了嗎?
他不是,他是窮人!
一個人必須要有產業,家裡有礦才是真正的富人,有可能這個有產業有礦的人欠銀行幾百萬呢!
他也是富人,不是窮人。
趙本山形容富人說“家裡有礦呀!”不說“銀行有存款”呢?是不是?阿富汗就是一個有礦的國家,阿富汗有很多很多礦,據估測,阿富汗的礦資源價值超過3萬億美元。至2014年已發現1400多處礦藏,其中著名礦藏包括哈吉加克鐵礦、艾娜克銅礦、巴米揚煤礦、赫拉特鋰礦、阿姆達利亞油氣田、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油氣田等。
所以說,阿富汗是一個“富國”,起碼比日本富,日本可沒有石油。
美華人還不是佔據了日本,為什麼?
因為日本的地理位置對於遏制東亞地區,那是超大的“永遠不沉的航空母艦”呀!
阿富汗雖然不是航空母艦,他是一座大炮塔呀!是亞洲地區制高點。
阿富汗還是十字路口交通要道呢,如果蓋上一群門面房,完全可以做收租佬。
上一張地圖說話:
就是這個地緣位置,不要說近代英國,蘇聯,美國“侵略”了,以前沒有蘇聯和美國的時代,阿富汗也總是被大國惦記著。
中國有一句很牛氣的話“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當時秦強漢誅殺的匈奴人郅支單于的統治區域就包括現在的阿富汗。
大唐有名的經營西域厲害,是真的厲害,因為大唐帝國當時佔據了阿富汗,大唐帝國有一個著名的安西都護府,安西都護府下有一個修鮮都督府專管的就是阿富汗地區。
後來,大唐安史之亂起,大唐自顧不暇,在阿富汗那裡也沒啥經濟利益,就是徒的一個面子,也就放棄了。
注意,不是被阿富汗人趕出去的,是大唐政府自動放棄的。而近代英華人是被阿富汗人趕出去的,近代以來,英國簡直殖民了全世界,到了任何一個地方放上幾炮,就是殖民主子了。
英華人到了亞洲,地緣在哪裡擺著,必須要佔領阿富汗呀!
1839年,英國也預料到了困難,畢竟他們的情報工作還是可以的,於是派了三萬兵馬入侵阿富汗。
注意,三萬兵馬很瘋狂的,在一年後,英華人派去中國打第一次鴉片戰爭也才派了4000兵馬。
在1839年阿富汗國全國的軍隊也才一萬多人,英華人以三倍的兵力去打阿富汗人,和後來的蘇聯和美國一樣,大軍到處,勢如破竹,很快就佔領了阿富汗兩個最大的城市坎大哈和喀布林,一個經濟中心,一個政治首都。
可惜,這不是勝利,這只是戰爭剛剛開始。阿富汗到今天它也是部落制聯盟國家,打倒中央政府什麼作用也起不了,一萬兵馬只是保衛首都的中央政府的兵馬,阿富汗人能打的武裝都在一個個部落長老手中,英華人必須一個個去打。
都是些深山,路都是些羊腸小徑,英華人的大皮鞋是走不動那種路的,怎麼打?有時候,逼不得已了,英華人就主動給那些佔據交通要道的部落交些買路錢,一年給個3000英鎊買個平安。
結果,這一給了不得了,因為給這一家,不給另一家,對於阿富汗人來說,這是“奇恥大辱”!“咋,都是一樣的部落,憑啥給他錢不給我錢呀!瞧不起人呀!”
恩,英華人沒有去打他們呢,他們倒打上門來了。
1841年,所有的部落聯合搞了一次大起義,三下五除二就把喀布林收復了,駐守的1.6名英軍全軍覆沒,只生還了一個,說不定也許就是故意放走的信使。
然後,繼續纏打,第二年,英華人又被幹死了一萬多人,終於支援不住撤出了阿富汗。
問題是,英華人然後打下了印度,打下了巴基斯坦,打下了中東,可以說阿富汗周圍的國家都被英國殖民了,唯獨阿富汗不是英國的殖民地。
英華人很不服氣。
三十年後,英華人一番準備之後,又搞了一次,失敗。
又過四十年,又進入了一次,失敗!
如果說英華人殖民全世界是仗著大海上的海軍艦隊厲害,陸戰不是英國的強項,被阿富汗人在萬山叢巒中打敗有情可原,阿富汗人有投機取巧之嫌。
那蘇聯人可是陸戰的大英雄吧!蘇聯人一開始採取的是金錢攻勢,花費了巨量的物資和金錢扶持了好多位阿富汗軍閥做代理人,但是這些阿富汗代理人全是騙子,一開始什麼都敢答應,一埃蘇聯人的金錢和物資到手,馬上翻臉,轉身再去美華人那裡要錢“老美,你看我反蘇呢,你要不要支援一點錢。”
經過一次兩次多少次後,蘇聯人當然不能再忍了,於是於1979年直接出兵,打了整整近十年,到1988年就支援不住而撤兵了。
3年後,蘇聯解體!
現在呢?美華人正被煎熬著。
也許有一天,美國公司可以在阿富汗挖礦採石油賺上大錢吧!
短時間內是看不到這個希望的。
回覆列表
1747年,阿富汗普什圖族阿布達里人酋長艾哈邁德乘波斯衰落趁機獨立,建立了杜蘭尼王朝,統一的阿富汗國家開始形成。歷經杜蘭尼王朝(1747-1826)、巴拉克宰王朝(1826-1973)兩個王朝。其間分別於1839-1842、1879-1880、1919年三次打敗英國的入侵。二戰前阿富汗一直是大英帝國與沙皇俄國、蘇聯反覆爭奪的戰略要地。二戰結束後阿富汗逐漸親近蘇聯,從1973年至1979年9月,蘇聯在阿富汗先後發動了3次政變。阿富汗國王查希爾被首相其堂弟達烏德推翻,隨後幾年達烏德被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推翻。塔拉基接著又被哈菲佐拉·阿明推翻。他們都是不願聽命蘇聯擺佈而被蘇聯發動的政變趕下臺。阿富汗的領導人阿明上臺。由於阿明是一位民族主義者,他反對蘇聯對阿富汗的控制和對內政的干涉,極力主張奉行一條較為獨立的民族主義路線,反對前領導人塔拉基對蘇聯的投降主義路線。主張利用在大國之間搞平衡的手段來抑制蘇聯在阿富汗的勢力。阿明加強了對親蘇勢力的大清洗,並同時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大削弱蘇聯對阿富汗的控制。1979年12月27日,蘇聯派遣8萬多人的現代化軍隊,出兵阿富汗,佔領了阿富汗首都喀布林及其他大城市,處決了9月透過政變上臺的反蘇派阿明。此後蘇軍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潭達十年之久。因為抵抗蘇軍入侵阿富汗各地湧現了很多抗蘇游擊隊,塔利班領袖奧馬爾也參加游擊隊併成為一名火箭炮手,在戰鬥中,奧馬爾表現勇猛,擊毀了很多蘇軍坦克。在抗蘇的歲月裡他與後來的“恐怖大亨”本·拉登並肩作戰。,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94年8月奧馬爾在坎大哈難民營中的伊斯蘭教學校招收學生組建了阿富汗武裝派別塔利班,塔利班在阿拉伯語中意為“宗教學生。此後塔利班武裝在阿富汗攻城略地高歌猛進,擊敗其他阿富汗軍閥勢力,控制90了%的阿富汗國土。塔利班在阿富汗實施獨裁專制和政教合一政策,推行伊斯蘭法,實行極端宗教統治。塔利班頒佈政令禁止電影電視,嚴控娛樂活動;男人必須蓄鬚,女人必須蒙面,不允許婦女接受教育和就業,設立宗教警察,殘暴酷刑,歧視女性,抵制武器以外的所有現代化,仇視一切異教的方針使這個國家之後一直活在壓抑和恐怖之中,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怖事件後,美國以打擊藏匿的本·拉登為由推翻了塔利班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