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益根15456629
-
2 # 有點意思的事兒
水稻是南方主要的糧食作物,為了確保水稻豐收,很多農民都對水稻的病蟲害防治很關心,也精通一些防治的方法。這裡以我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什麼是水稻葉枯病?水稻葉枯病,也叫作水稻白葉枯病,起初是發生在稻葉的邊緣和葉尖,呈現暗綠色的短條斑,然後慢慢向葉子中間蔓延,顏色也會變成深黃色,最後變成白色而整葉枯死。
這種水稻的疾病還是很好辨認的,可以在水稻還沒病入膏肓之時,採取補救措施。但是,要補救,首先你得要知道病因,方可對症下藥。
那麼水稻白葉枯病的病根是什麼?水稻白葉枯病屬於細菌性病害,病菌一般會在帶病稻草或者種子上過冬,然後會在氣溫升高的時候,特別是6-8月份,暴風雨多的時候,靠風,雨,露,昆蟲,灌水和不正確的農事操作等傳播擴大開來。
那麼,面對這樣一種水稻傳染病,作為一個農民,應該如何去防治呢?農業防治:將帶病的稻草燒掉,堅持稀播壯秧和合理密植,藉以提高稻株的抗病能力。藥劑防治:在秧苗3葉期以及移栽前,使用葉枯寧1000倍液各噴撒一次。接著在抽蕙前後,在次連續噴撒2次。土法防治:這個方法是老祖宗們傳下來的,也是老祖宗的智慧總結,效果也是不錯。如果想要進行生態種植,不使用農藥。完全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首先使用草木灰,在清晨的時候,撒向稻田,一般每畝使用5-10kg,每隔5-7天在撒一次,便可以控制葉枯病的病情發展。 -
3 # 農民的小幫手
水稻葉枯病(水稻白葉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常見的病害之一,它從水稻苗期開始一直到抽穗期基本都能發病,不過,據觀察,在水稻苗期時,表現症狀不是很明顯,或者發病情況較少,等到拔節期時,發病開始嚴重,有些田塊發病會比較晚,在孕穗期或破口期時才開始發病,並且是導致下部先發病,然後在往上面開始蔓延,影響水稻灌漿,最終會導致減產。
一般在秧田苗期不表現症狀。肉眼能見到病斑,一般早發的在拔節期,遲的則在孕穗期或破口期,下部葉片先發病,然後向上部葉片蔓延。
當水稻葉枯病發病時,首先受害的葉片會出現暗綠色的斑點,隨著病情的加重,斑點也會變成無規則的長條斑,並且整片葉子會慢慢的變成白色或灰白色,不進行防治的話,直接枯死,所以水稻葉枯病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大家都稱它為白葉枯病,因為葉片變白,是它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
水稻葉枯病的侵染源,主要有2點,一是種子本身就帶有病菌,二是患病的稻株,在收穫後沒有清理乾淨,給了葉枯病病菌生存和繁殖的場所,等到第二年溫度合適以後,開始進行危害,葉枯病病菌的存貨能力比較強,一些地方能存貨1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所以,給我們的預防和防治工作,提出了考驗。
水稻白葉枯病,不論是早稻、晚稻還是一季稻,都會有發生,根據田間不同的情況,發病嚴重程度會有差別,比如:高溫多溼的天氣、長時間不曬田的地塊、氮肥施用過多的地塊、種植密度過密的地塊等等,都會加重葉枯病的發生,簡單說下:
高溫高溼的天氣,不是說溫度越高它危害就越大,當溫度大於35度時,葉枯病基本就會受抑制,同樣的,低於20度時,也會受影響,而在種植水稻時,處於20-35度期間的天數,佔很大的比例,所以,發病嚴重也容易理解;其次說的長時間不曬田的地塊,根系呼吸不到充足的氧氣,生長受阻,營養傳輸受挫,導致水稻抵抗力減弱,病菌趁虛而入;而種植密度過密的地塊,田間的通風性、通光性受阻,稻株之間互相爭養分,弱小稻株出現比例多,同樣會出現抵抗力減弱,進而感染葉枯病機率增大。
既然水稻出現了葉枯病,又會給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不能不管不問,遵循“以防為主、以治為輔”的方針,首先選擇抗病性比較強的品種,雖然不能絕對預防,相比來說,發病情況會小一些;其次,種植密度要合理,不要一味的追求株數,根據品種以及土壤的情況,來決定株數;再者水肥管理要跟上,該曬田時要曬田,不要一直讓水稻處於深灌水的環境下生長,在肥料上面,氮肥的使用不可過量,同時鉀肥、磷肥也要注意補充,而那些中微量元素,可透過葉面噴施的途徑進行補充,這裡切忌一點,不要過多的追施尿素,造成旺長的話,會起到相反作用,病害危害會加大。
最後一點,當田間出現葉枯病時,一點要及時用藥防治,越早越好,也建議可提前打藥預防,目前,市面上的殺菌劑有很多,對葉枯病有效果的,有以下幾個:噻菌銅、葉枯唑、農用鏈黴素、菌毒清、代森銨、噻菌茂等等,上述藥劑如果某個在當地抗性大,效果不明顯後,換藥防治(也可互相復配,具體詳情可諮詢農藥經銷商),一次不行,間隔十天半月,可多來幾次,根據田間具體情況而定。
-
4 # 盈豹
水稻葉枯病,病株葉尖及邊緣出生黃綠色斑點,後沿葉脈發展成蒼白色,黃褐色長條斑最後變灰白色而枯死屬於細菌性病害。
-
5 # 愛看電視的小羽
條紋葉枯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與灰飛蝨的數量有重要的關係。除了噴防治病毒的什麼什麼黴素一類的,還要噴一些殺蟲藥來防治灰飛蝨。另外再噴一些葉面的吸收肥料,快速增加植物營養,提升抗性,常用的有氨基寡糖素之類的。
-
6 # 逆維思
水稻葉子乾枯,首先要判斷是那方面原因,找到病因,最好提前做好預防準備,什麼時候放水,什麼時候排水,肥料是否跟上,預防鑽心蟲吃心,或其它病。
可以選用25%毒三唑80—10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18%殺蟲雙水劑250毫升,90%蟲殺手可溶粉50克,每畝。
上述藥劑任選一種施用,兌水50公斤常規噴霧。有葉瘟的田塊,另加70%三環唑可溼性粉劑20—30克,或40%富士一號乳油100毫升;田間保持水層1—2寸,但水不能淹過秧心。
施藥注意
一、施藥量要充足且噴灑要均勻,每畝需噴足藥液60-75公斤;
二、噴藥時要儘量對準適宜部位,鑽心蟲多集中在中下部或基部為害,噴藥時要對準稻叢中下部或基部;
三、施藥時田間要保持一定水層(以保持3-5釐米左右的淺水層為好);
四、高溫天氣期間應避免中午施藥;
五、噴藥後3小時內遇雨,天晴時要補施藥。
-
7 # 海水稻體驗館
水稻病害之一,病株葉尖及邊緣初生黃綠色斑點,後沿葉脈發展成蒼白色、黃褐色長條斑,最後變灰白色而枯死。病株易倒伏,稻穗不實率增加。病菌在種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傳播。分櫱期病害開始發展。高溫多溼,暴風雨,稻田受澇及氮肥過多時有利於病害流行。防治法:利用不同品種抗病性的不同進行防治,從無病區留種,種子消毒,清除病稻草,合理施肥和淺水勤灌,增強水稻抗病力和秧田、大田噴代森銨、殺枯淨等藥劑。
-
8 # 上海12316三農熱線
水稻條紋葉枯病是一種由灰飛蝨帶毒並傳毒的水稻病毒性病害。灰飛蝨是一種留居型的水稻害蟲,(不象褐飛蝨、白背飛蝨那樣,每年夏天從菲律賓等南方熱帶隨季風遷入),它以若蟲在麥苗和岸邊的禾本科雜草上取食並越冬,開春後羽化為成蟲,產卵繁殖後代。初夏麥收時,灰飛蝨以成蟲和高齡的若蟲就近遷移到剛央青的水稻秧苗上危害,並把病毒感染給水稻。水稻感染上條紋葉枯病的病毒後暫時不會發病,經過一、兩個星期的潛伏期後才在葉片和葉稍上表現出褐色條紋狀的典型病症。
水稻一旦表現條紋葉枯病症狀後再施藥治療就極難康復。防治或說預防水稻條紋葉枯病的關鍵措施是最大限度地控制田間灰飛蝨的種群密度,減少其對水稻秧苗的吸食危害,尤其是傳播病毒病的危害。防治灰飛蝨的有效農藥是稻蝨淨、銳勁特和毒死蜱,可按常量用藥。施藥關鍵部位是近田岸1-2公尺之處。
田間一旦發現病株,應該趁早儘可能地拔除,騰出地方,讓健康的稻苗更充分地享受Sunny和肥料。同時噴施400-600倍的病毒A,可以鈍化病毒,使一些雖已感病但還有表現症狀的稻株推遲發病,並減輕發病程度。
作為細菌性病害的白葉枯病,初次發病的菌源主要來源於種穀和病稻草。播種後,細菌可透過根和芽鞘的空隙侵入,引起發病。一般先出現中心病株,然後向四周擴散,出現一墩墩落黃現象。以後隨著病情的加重,可能造成大片的枯死。風、雨、露、灌水、昆蟲和人都可以成為白葉枯病的傳播媒介。中國南方稻區如遭到颱風侵襲(在有菌源的條件下),病菌很容易透過稻葉的傷口侵入,造成白葉枯病的流行。
由於白葉枯病發病後較難防治控制,故被列為植物檢疫物件,在稻種調運過程中必須嚴格例行檢疫制度。已經感病的病谷絕不能留種。在肥水管理中切忌深水重肥(速效氮肥)。在病區一定要做好種子消毒浸種處理和禁止用病稻草扎秧把。1%石灰水浸種是傳統的有效方法,但浸種時間偏長,如早稻穀浸種時若遇低溫連陰雨天氣,可能會影響發芽率,可以改為85%二氯異氰脲酸粉劑500倍液浸種24小時,藥液洗淨後方可催芽播種。
田間初見發病中心,尚可施藥控制。推薦農藥有25%葉枯寧可溼型粉劑500倍液(畝用量約100克),或20%龍克菌水懸浮劑500倍液。
與白葉枯病相似的還有細菌性條斑病,其發病條件,病害症狀相似,都屬植物檢疫物件,防治方法相同。
-
9 # 雲眾地
能引起水稻葉枯病的病因較多,可能是生理性病害,也可能是是真菌性、細菌性病害,甚至是病毒病。有人回答說葉枯病是白葉枯病,也有說是條紋葉枯病,但並不僅限這兩種。
1、白葉枯病
白葉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一般患病植株的葉片上會出現暗綠色病斑,重者全葉青灰色會灰綠色,呈開水燙傷狀,隨即縱卷青枯,病部有蜜黃色珠狀菌膿。因此,白葉枯病還是比較好診斷的,看葉片葉色,主要在田裡的稻葉上能否查到菌膿粒。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選用噻唑鋅、春雷黴素、松脂酸銅、噻菌銅等防治細菌性的藥劑進行防治,嚴重時間隔5-7天再噴1次。
2、條紋葉枯病
條紋葉枯病是一種病毒病,在苗期至分櫱期感病,苗期發病在糯稻、粳稻和高杆鹹蛋上出現稻心黃白,捲曲下垂,成枯心狀;分櫱期多在心葉下一葉基部出現褪綠黃斑,後擴充套件形成不規則黃白色條斑,老葉不顯症。
防治方法:用吡蟲啉或噻蟲嗪種衣劑+碧護進行拌種,秧苗期用藥控制灰飛蝨,可選用寧南黴素+噻蟲嗪進行防治,當田間初見病株時,少量拔除病株。
3、生理病害
可能是突遇低溫致稻根吸水能力突然下降而引起的生理性青枯病,可導致葉片、穗部局部發黃或枯死,嚴重時整株枯死;也可能是土壤乾旱,水稻根系吸不到水,導致稻株體內嚴重生理性缺水,可檢查病稻株根系,如果僅是根不好,生理性缺水的可能性比較大。除此外,生理性缺鉀也可引起水稻出現葉尖枯黃,根系等生長不良,肥水供應不足,水稻老葉也會早衰,出現葉尖、葉緣黃枯或白枯。
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強水肥管理,遇低溫可灌深水調溫,遇乾旱應及時灌水,在水稻生長期內平衡施用施肥。
4、藥害
水稻不正當使用水胺硫磷、三環唑等會出現燒苗,也會導致水稻出現葉枯病,病斑均勻分佈葉片,可區別與病害。水稻除草劑藥害往往輕者使稻葉發黃,重則快速枯死。
防治方法:對於藥害主要是及時施用碧護、蕓薹素內酯、復硝酚鈉等緩解藥害,加入多種微量元素肥,促進水稻快速恢復生長。
-
10 # 贛鄱農事
題主你好!我來說說水稻的葉枯病是怎麼回事?
水稻葉枯病分兩種,一種叫水稻白葉枯病,另外一種叫水稻條紋葉枯病。下面我針對水稻這兩種病害做個詳細介紹,看過後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第一種】、水稻“白葉枯病”的發生與防治詳細介紹。(一):水稻白葉枯病的發生分佈有哪些特點?水稻白葉枯病又名白葉瘟、地火燒、茅草瘟,是中國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除新疆外,各稻區均有發生,以華東、華中和華南地區發生普遍、危害嚴重。水稻白葉枯病為細菌性病害,在水稻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危害,以苗期和分櫱期受害最重。該病可侵染水稻各個器官,葉片最容易侵染。水稻受害後,葉片乾枯,癟谷增多,米質鬆脆,千粒重降低,一般減產20%~30%,嚴重時可達50%~60%,甚至顆粒無收。
(二):水稻白葉枯病的識別症狀是什麼?由於品種、環境和病菌侵染方式的不同,病害症狀有以下5種類型。
☆1:葉枯型。即典型的葉枯型症狀。苗期很少出現,一般在分櫱期後才較明顯。發病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初為暗綠色水漬狀短侵染線,後沿葉脈從葉緣或中脈迅速向下加寬而擴充套件成黃褐色,最後呈枯白色病斑,可達葉片基部和整個葉片。病健組織交界明顯,呈波紋狀(粳稻品種)或直線狀(秈稻品種),有時病斑前端心不有鮮嫩的黃綠色斷續條狀暈斑。顯度大時,病部易見密黃色珠狀菌膿。此病的診斷要點是病斑沿葉緣壞死,呈倒“V”字形斑,病部有黃色菌膿溢位,乾燥時形成菌膠。
☆2:急性型。葉片病斑暗綠色,迅速擴充套件,幾天內可使全葉變成青灰色或灰綠色,呈開水燙狀,隨即縱卷青枯,病部有黃色珠狀菌膿。
☆3:凋萎型。一般不常見,多在秧田後期至拔節期發生。病株心葉或心葉下1~2葉先呈現失水、青枯,隨後其他葉片相繼青枯。病輕時僅1~2個分櫱青枯死忘;病重時整株叢枯死。如折斷病株莖基部並用手擠壓,有大量黃色菌膿溢位;剝開剛剛青卷的枯心葉,也常見葉面有珠狀黃色菌膿。這些特點以及病株基部無蟲蛀孔,可與螟蟲引起的枯心相區別。
☆4:中脈型。在劍葉下1~3葉中脈表現為淡黃色症狀,沿中脈逐漸向上下延伸,並向全株擴充套件,成為發病中心,這類症狀是系統侵染的結果且在抽穗前便枯死。
☆5黃葉(化)型。病株的較老葉片顏色正常,新出葉片均勻褪綠呈黃色或黃綠色寬條斑。之後,病株生長受到抑制。在病株莖基部以及銜接病葉下面的節間有大量病菌存在,但在病葉上檢查不到病菌。
(三):水稻白葉枯病的侵染途徑和誘發因素有哪些?☆1:侵染途徑。水稻白葉枯病病菌可在帶病稻種、稻草、稻茬和茭白、紫雲英、馬唐等多種植物上越冬。翌年播種時,越冬病菌遇水,大量釋放病菌,經流水傳播至秧田,從秧苗葉片的水孔或傷口侵入,成為帶菌苗。當帶菌苗移栽至大田後,到分櫱末期,稻株抗病力下降時開始發病。病株葉面或水孔溢位大量病菌菌膿,借風雨、露水、灌溉水、昆蟲及人為因素等傳播,不斷進行再次侵染。
帶菌稻種調運是水稻白葉枯病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也是新病區的主要初侵染源。老病區則以病稻草為主要侵染源。此外,病田長出的再生稻和落粒自生稻病株,也可成為初侵染源。
☆2:誘發因素。一般中稻發病重於晚稻,秈稻重於粳稻。矮稈闊葉品種重於高稈窄葉品種,不耐肥品種重於耐肥品種。同一品種苗期抗性較高,到分櫱末期抗性開始下降,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易感病。稻田地勢低窪、生長過旺、土壤酸性、大水漫灌/串灌均有利於病害發生。適溫、多雨、風速大和日照不足利於病害發生。特別是颱風、暴雨或洪澇有利於病菌的傳播和侵入,更易引起病害暴發流行。
(四):如何防治水稻白葉枯病?防治策略是在控制菌源的前題下,以種植抗病品種為基礎,秧苗防治為關鍵,狠抓肥水管理,輔以藥劑防治。
☆1:檢疫控制。杜絕種子傳病。無病區要防止帶菌種子傳入,保證不從病區引種,確需從病區調種時,要嚴格做好種子消毒工作。種子消毒方法有:80%抗菌劑“402”2000倍液浸種48~72小時。
☆2:種植抗病品種。各地都有抗病豐產效能較好的品種。秈稻抗病種有青華矮6號、華竹矮、揚稻2號等;粳稻抗病品種有秀水48、矮粳23、鹽粳中作等;雜交稻抗病品種有抗優63、七星佔、兩優5189等。
☆3:控制壓低菌源。及時清理帶病稻草、稻樁、再生稻及田邊雜草,防止病菌與種、芽、苗接解。避免用病草催芽、蓋秧、扎秧把、堵水口。
☆4:培育無病壯秧。選用無病種子,選擇地勢較高且遠離村莊、草堆、場地的上年未發病的田做秧田,避免中稻、晚稻秧田與早稻病田插花;整平秧田,溼潤育秧,嚴防深水淹苗;秧苗3葉期和移栽前3~5天各噴藥1次(藥劑種類及用法同水稻大田期防治)。
☆5:加強肥水管理。應做到排灌分開,淺水勤灌,適時曬田,嚴防深灌、串灌、漫灌;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使用過猛、過量。
☆6:化學防治。噴藥防治除應抓好秧田防治外,在大田期特別是水稻進入感病生育期後,對有零星發病中心的田塊,應及時噴藥封鎖發病中心,防止擴散蔓延。常用的殺菌劑有:20%葉枯唑可溼性粉劑、25%葉枯靈可溼性粉劑、10%葉枯淨可溼性粉劑、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等。
【第二種】、水稻“條紋葉枯病”的發生與防治詳細介紹。(一):水稻條紋葉枯病的發生分佈有哪些特點?水稻條紋葉枯病是由灰飛蝨傳毒而引起的一種病毒病害,具有暴發性、間歇性、遷移性的特點。水稻從苗期至孕穗期均可感病,其中以苗期至分櫱最易感病。華東、華北、東北、西南、中南部分省市均有分佈,是水稻生產上的重大毀面性病害之一,俗稱“水稻癌症”。一般地區失治田塊病叢率超過50%,重發地區病從率超過90%,減產超過50%,甚至絕收。
(二):水稻條紋葉枯病的識別症狀是什麼?☆1:苗期發病。心葉基部出現褪綠黃白斑,後擴充套件成與葉脈平行的黃色條紋,條紋間仍保持綠色。不同品種表現不一,糯稻、粳稻和高稈秈稻心葉黃白、細弱扭曲、呈紙捻狀,彎曲下垂而成“假枯心”。矮稈秈稻不呈枯心狀,出現黃綠相間條紋,分櫱減少,病株提早枯死。
☆2:分櫱期發病。先在心葉下一葉基部出現褪綠黃斑,後擴充套件形成不規則黃白色條斑,老葉不顯病。秈稻品種不枯心,糯稻品種半數表現枯心。病株常枯孕穗式穗小畸形不實。
☆3:拔節期發病。在劍葉下部出現黃綠色條紋,各型別稻均不枯心,可結實,但也有枯孕穗和畸形穗。
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與螟蟲危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無蛀孔,無蟲糞,不易拔起;也有別於螻蛄危害造成的枯心。
(三):水稻條紋葉枯病的傳播途徑和誘發因素有那些?☆1:傳播途徑。水稻條紋葉枯病病毒只能透過介體昆蟲傳播,其他途徑均不傳病。傳毒的昆蟲主要是灰飛蝨,一旦獲毒可終身帶毒,並可經卵傳毒。灰飛蝨刺吸感病稻株汁液時,病毒粒子透過口針進入灰飛蝨體內,經過5~20天(多數為7天)的循回期後,可連續傳毒30~40天,1頭帶毒灰飛蝨一生傳毒株數為1~29株。
病毒在帶毒灰飛蝨體內越冬,成為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在大、小麥田越冬的灰飛蝨若蟲,羽化後在原麥田繁殖,後遷飛至水稻秧田或本田傳毒為害並繁殖,水稻收穫後,遷回冬麥和其他寄主越冬。
☆2:誘發因素。水稻條紋葉枯病的發生程度主要與傳毒介體灰飛蝨的蟲量、帶毒率、品種抗性及水稻感病生育期與灰飛蝨傳毒高峰期的吻合程度等因素密切相關。
1:灰飛蝨數量,春季氣溫偏高,降雨少,灰飛蝨蟲量大、帶毒率高,感病品種種植面積大,發病重。
2:不同品種發病程度不同,雜交稻和秈稻抗病性強,粳稻易感病,但不同粳稻品種抗性也有明顯差異。
3:不同生育期發病程度差異大,以苗期及分櫱期最易感病,在分櫱期達發病高鋒,拔節後田間病情趨於穩定。
4:不同的栽培方式和移栽時間,發病輕重不同。常規移栽田重於小苗拋栽田;麥田套播田重於常規移栽田;直播田重於移栽田;早播田重於遲栽田。
另外,水育秧田發病重於旱育秧田;孤立秧田重於連片秧田;田間、田埂雜草從生及與蟲源田較近的秧田、大田發病重。
(四):如何防治水稻條紋葉枯病?水稻條紋葉枯病發生以後,目前尚無特效藥可治,故在防治上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策略:治蟲防病、切斷毒源,治麥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後期。
☆1:開展蟲情監測。水稻條紋葉枯病對水稻生產存在著嚴重威脅,因此必須加強灰飛蝨色蟲情監測。在5月初,對稻區麥田、油菜田和冬閒田進行仔細觀察,灰飛蝨蟲情是否嚴重,做好灰飛蝨帶毒率測定,為大田防治提供依據。
☆2:調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佈局。成片種植,防止灰飛蝨在不同季節、不同熟期和早、晚季節作物間遷移傳病。忌種插花田,秧田不要與麥田相間。調整水稻移栽期,一般往後延遲15天左右,可明顯降低該病的發生。
☆3:推廣優質高產、抗病抗蟲水稻品種。一般水稻條紋葉枯病粳、糯稻重於秈稻的表現特性,建議在上年偏重發生稻區擴種秈稻或種植鹽稻8號、徐稻3號等抗病性較好的水稻品種,盡不選用易感條紋葉枯病的粳、糯稻,如協優58、協青早、渝優10等品種。
☆4:剷除田邊雜草,降低蟲源基數。在早春時節剷除田邊雜草,破壞灰飛蝨棲息場所,可以起到阻斷灰飛蝨向水稻本田遷移的橋樑作用。
☆5:加強栽培管理,提高秧苗素質。可調整育苗方式,全程覆蓋防蟲網,阻止灰飛蝨接觸秧苗。不覆防蟲網的育秧田要遠離麥田,統一時間集中育秧,適當延遲播種期、移栽期,避開灰飛蝨發生高峰。其次,在灰飛蝨遷入期及時進行化學防治。另外,加強肥水管理,促進秧苗早發,中期健壯。再次,對病田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促進健株有效分櫱,增強後期補償能力,減少病害損失。
☆6:灰飛蝨的化學防治。在灰飛蝨卵孵高峰期用藥防治,常用藥劑有:10%呲蟲啉可溼性粉劑、25%噻嗪酮可溼性粉劑、10%葉蟬散可溼性粉劑等。
☆7:條紋葉枯病病株的化學防治。在歷年發生條紋葉枯病的地區,在秧田期或移栽後7~15天,每畝用40~50克1%抗毒豐加6克燕化掃飛(80%烯啶.吡蚜酮)噴霧,連防2次,既預防水稻條紋葉枯又防治灰飛蝨。
發現條紋葉枯病感病稻株後,應及時用50%氯溴異氰尿酸(滅菌成)可溶性粉劑、0.5%香菇多糖水劑、2%寧南黴素(菌克毒克)水劑等進行防治,可控制病害蔓延。
以上答覆是針對水稻“葉枯病”做出的詳細介紹,希望對大家有用。
回覆列表
水稻葉枯病,現在農村栽的多是粳稻是沒有葉枯病的。只有雜交水稻才會有葉枯病,葉枯病主要發生在水稻後期成熟以前,主要是上尖叫子枯白,對水稻產量形成一定的幹影響,同時遇天氣也有一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