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長門文軒

    我來回答下

    先看下《百家姓》中的“姬”姓,我們選取明王相所著《百家姓略考》作為藍本〔姬〕徵音。南陽郡。系出有熊氏。黃帝之先姓公孫,生於姬水,故姓姬氏。高辛氏立,以長子后稷繼黃帝之後,賜姓姬氏,為周始祖。漢有姬嘉,周公之裔,封周子南君。

    “姬”姓在百家姓中排297位。

    從其他文獻上我們看下“姬”姓的源流

    ①黃帝生於壽丘(故城在今山東曲阜東北),長於姬水(在山東境),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原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見皇甫謐《索隱》(7,11,15,60)。一說,黃帝之子得姓者14,為12姓:姬、酋、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一說,姬姓系黃帝族系之姓,而姜姓系周之外戚之姓。 ②北魏鮮卑人有姬姓。 ③南北朝陳時尚書右僕射周弘平、梁時直閣將軍、南豐侯周石珍等均因事改姓姬 ④金章宗詔,為避睿宗名諱,凡太宗諸子之宗姓皆加山為崇姓,其餘宗姓皆改為姬姓,見《金史·宗端修傳》。 ⑤清滿洲人有姬姓。 ⑥雲南白族以雞為原始圖騰的氏族,漢姓有姬、紀、奚、高、黃等。 ⑦苗、土家、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變】 唐時水部郎中姬居遜世居長安,開元初明皇以嫌名改為周氏

    【望】 南陽。

    【布】 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03%。尤以河南、山東等省多此姓,二省姬姓約佔全國漢族姬姓人口59%。

    【人】 姬嘉,漢時封周子南君。

    現行常見姓氏。分佈很廣: 今北京,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龍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貴州之臺江,雲南之瀘水、河口、 隴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漢、滿、回、白、壯、 苗、水、布依、傈僳等多個民族有此姓。《鄭通志》、 《續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①許慎 《說文解字》 注云: “黃帝居姬水,以 為姓,從女臣聲。” ②朱駿聲 《說文通訓定聲》 雲: “軒轅子二十五人,唯青陽與倉林氏得姬姓。稷本黃 帝裔,故堯賜姬也。” 《史記·三代世表》亦云: “堯立 后稷,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 后稷即周之始祖。 (按: 鄭樵則雲: 帝嚳生姬水,因以為姓。裔孫周文 王,三十餘代至赧王,子孫號姬氏。) ③或為周姓所改。《姓氏考略》注云: “梁周弘正,詔附王偉,避侯 景諱,改姓姬氏; 周石珍亦改姓姬氏。” “梁”,指南 北朝時之南朝“梁” (按: 《姓氏詞典》稱“五代時後 梁” 云云,誤)。侯景,朔方人,北魏將,後降梁, 梁武帝封其為河南王,後又舉兵反梁,自稱漢帝。不 知其何以諱“姬”。 ④或為宗姓所改。《續通志·氏族 略·總論·有故改氏》 載: “金宗端修,章宗時避睿宗 諱上一字(按: 金睿宗名宗堯),改宗氏為姬氏。” ⑤ 白族姬姓,為雞姓所改。源於氏族圖騰。白族語“介 恥”,或作 “蓋恥”,意為 “雞氏族”,遂以雞為姓, 或諧雞音而為姬、紀等姓。見《華人的姓名·白 族》。 ⑥苗族之姬姓,為名字所改。據傳清代造冊登 記時,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 “香雞” 者,遂諧 “雞” 音而為 “姬”,以為姓。 漢代有姬嘉,武帝時人; 隋代有姬威; 唐代有姬 處遜; 明代有姬文允,滕縣縣令。 一是以水名為姓氏,傳說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後人因以為姓。 二是堯立后稷以為大農,賜姓姬氏。相傳后稷為黃帝后裔,周之始祖。

    黃帝姓姬,在黃帝的諸多兒子中, 也有姬姓。周武王建立周朝,而武王 自己就為姬姓,周武王分封天下,將同姓親族分到天下各地為諸侯,這些 後來大多以所在國的國名為姓。當週朝結束之後,周王朝後代亦改姓周而不再以姬為姓。這樣一來,雖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已不多見了。 姬姓望族居住在南陽(今河南南陽)。

    姬姓歷史人物有

    姬昌,即周文王, 商朝末年周族的領袖,商紂王時代為西伯。 姬昌之子武王滅商,建立了周朝,並追封其父為文王。姬發,即周武王,為西周的開國之君,於公元前11世紀消滅殷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其在治理國家中,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君。 姬重耳,即晉文公,晉國國君,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當年為躲避迫害,曾流落他鄉多年。 後在秦國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即位,為春秋五霸之一。索性多說些,我們看下《百家姓》裡哪些姓氏來源於“姬”

    〔孫〕宮音。樂安郡。系出姬姓。衛武公子惠孫之孫,以祖字為氏,世為衛卿。又楚有孫氏。蒍姓之後。孫叔敖為楚相。又齊有孫氏,陳姓之後,陳無宇子子佔有功,賜姓孫氏。其後有孫武子。為吳將。武子之裔,世居富春。漢末有孫權,為吳帝,武子之裔也。○蒍,音委。

    〔周〕角音。汝南郡。系出姬姓。周平王少子烈之後,以國為氏。周有周任,戰國有周霄。

    〔吳〕羽音。延陵郡。系出姬姓,武王封太伯弟仲雍曾孫於吳,其後子孫以國為氏。戰國有吳起;漢有吳芮,世為長沙王。

    〔鄭〕徵音。滎陽郡。系出姬姓。周厲王少子友封於鄭。支子以國為氏。孔子弟子有鄭國,秦有鄭安平。漢有鄭子真,裔孫鄭露,避晉亂,徙閩莆,興立學校,化行七閩。宋鄭樵、鄭俠皆其後。

    〔王〕商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靈王太子晉之後。周有王詡,齊有王蠋。秦將王翦子賁生離,離子元,居琅琊郡;元弟威,居太原郡。又田齊之後,避難改為王氏。又魏信陵君子孫改姓王氏。又殷王子比干後亦曰王氏。凡二十一望。惟太原、琅琊二郡最著。

    〔馮〕宮音。始平郡。系出姬姓。文王子畢公高支子,食採於馮阝,子孫去邑為馮氏。戰國有馮亭。漢有馮異。馮阝,音馮。

    〔陳〕徵音。潁川郡。虞舜之後胡公滿封於陳,子孫以國為氏。孔子弟子陳亢。漢有陳寔,為太丘長,裔孫陳霸先,代齊有天下,國號陳。

    〔褚〕羽音。河南郡。系出子姓。宋共公子段食採於褚,號曰褚師,子孫因以為氏。漢有褚少孫,補《史記》。

    〔衛〕羽音。河東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康叔封封於衛,其後以國為氏。漢有大將軍衛青,丞相衛綰。

    〔蔣〕商音。樂安郡。系出姬姓。周公子伯齡封於蔣,子孫以國為氏。漢有蔣詡,吳有蔣子文、蔣欽。

    〔沈〕宮音。吳興郡。系出姬姓。文王子聃季食採於沈,其後以邑為氏。楚有沈尹戍子沈諸梁,為今尹,封於葉,號葉公。

    〔韓〕商音。南陽郡。系出姬姓。武王少子封於韓,晉滅之,封桓叔子萬於韓原,世為韓氏。至韓虔分晉國為諸侯。漢有韓信。

    〔楊〕商音。弘農郡。系出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於楊,晉滅之。晉武公子伯僑,食採於羊舌,後為羊舌氏。至叔向更封於楊,子孫為楊氏。戰國有楊朱。漢有楊喜,封赤泉侯,孫楊敞為丞相;後裔楊寶生震,震生秉,秉生賜,賜生彪,四世為三公,隋文帝楊堅之遠祖也。又有揚氏,從手不從木。周有揚侯,失國後為揚氏。漢有揚雄,是也。

    〔施〕徵音。吳興郡。系出姬姓。魯惠公子施父之後。五代孫施伯,以高祖字為氏。孔子弟子施子常。

    〔魯〕羽音。扶風郡。系出姬姓。周公元子魯公伯禽封於魯,支子以國為氏。戰國有魯仲連,漢有魯恭。

    〔岑〕宮音。南陽郡。系出姬姓。周武王封叔耀子渠於岑,子孫以國為氏。後漢有岑彭,封武陽侯。

    〔滕〕宮音。南陽郡。系出姬姓。武王封弟叔繡於滕,其後以國為氏。戰國有滕更,漢有滕嬰。

    〔畢〕徵音。河南郡。系出姬姓。周文王子畢公高之後,以國為氏。晉國有畢萬,晉朝有畢卓。

    〔於〕羽音。河內郡。系出姬姓。武王子封於邘,後世去邑為於氏。漢有於定國,相宣帝。

    〔孟〕羽音。平陸郡。系出姬姓。魯桓公子慶父,世為卿,號孟孫氏,孟子其裔也。漢有孟敏、孟嘗。

    〔邵〕商音。博陵郡。系出姬姓。召康公封於燕,其次子世為畿內諸侯,作王卿士,號曰召公,因為召氏。後世子孫,增邑為邵氏。秦有邵平,漢有召信臣,同出一祖。

    〔毛〕羽音。西河郡。系出姬姓。文王子毛伯之後,世為周卿士,因國為氏。趙有毛公,漢有毛萇。

    〔狄〕徵音,天水郡。系出姬姓。周康王封弟孝伯於狄城,其後以地為氏。唐有狄仁傑,宋有狄青。

    〔米〕徵音。京兆郡。系出西域米國。漢有米楷,宋有米芾。○芾,音費。

    〔貝〕宮音。清河郡。系出姬氏。召康公支子,食採於鉅野之浿水,後為郥國,子孫去邑為貝氏。漢有貝瑗。

    〔臧〕商音。東海郡。系出姬姓。魯孝公子彄食採於臧,其後僖伯、哀伯、文仲、武仲、世為魯卿,漢有臧宮、臧洪。○彄,口平聲。

    〔成〕商音。上谷郡。系出姬姓。文王子郕叔武之後,去邑為成氏。齊有成覸。○郕,音成。

    〔茅〕商音。東海郡。系出姬姓。周公支子封於茅,其後以國為氏。秦有茅焦。

    〔閔〕宮音。隴西郡。系出姬姓。魯公族閔馬父封於閔鄉,因以為氏。後有閔子騫。

    〔季〕徵音。渤海郡。系出姬姓。魯桓公子季友之後。又隨國大夫季梁。漢有李布。

    〔賈〕商音。武威郡。系出姬姓。唐叔虞少子封於賈,後以為氏。晉有賈華,漢有賈誼、賈復。

    〔顏〕商音。魯郡。系出姬姓。魯公柏禽少子顏之後,以字為氏。有顏路、顏淵。

    〔郭〕商音。太原郡。系出姬姓。武王封王季次子虢仲於東虢,虢叔為西虢,召曰二虢。後虢叔之國改號郭,支子以國為氏。漢有郭解、郭泰;唐有郭子儀;五代有郭威,為周太祖。

    〔盛〕羽音。汝南郡。系出姬姓。召公奭支孫封於盛,為燕附庸,姓奭氏。後避漢元帝諱,更以國為盛氏。

    〔刁〕徵音。弘農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國,後更為刁氏。齊有豎刁,晉有刁協。

    〔蔡〕徵音。濟陽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叔度封蔡,後以國為氏。晉有蔡墨,秦有蔡澤,漢有丞相蔡義。

    〔凌〕徵音。河間郡。系出姬姓。衛公子仕於周,為凌人,以官為氏。吳有淩統。

    〔霍〕羽音。太原郡。系出姬姓。文王子霍叔之後,以國為氏。漢有霍光。

    虞萬支柯 昝管盧莫

    〔虞〕商音。陳留郡。系出媯姓。舜後封虞,以國為氏。又姬姓。太伯弟虞仲雍之後。魏有虞丘子。漢胡虞詡。

    〔萬〕商音。扶風郡。畢萬之後。孟子弟子萬章。

    〔支〕徵音。邰陽郡。漢宣帝時郅支單于世子入侍,其裔留於京師,遂姓支氏。漢有支雄,晉有支遁。

    〔柯〕商音。濟陽郡。系出姬姓。吳王柯盧之後。

    〔昝〕徵音。太原郡。系出咎氏。商相咎單之後。咎,古音高,又音災咎之咎。故增一畫為昝氏。

    〔管〕徵音。晉昌郡。系出姬姓。文王第三子管叔鮮後。齊有管仲,漢有管寧。

    〔盧〕商音。范陽郡。系出姜姓。齊文公子子高之孫,食採於盧,因氏焉。漢有盧綰。

    〔莫〕商音。鉅鹿郡。系出高陽氏。封於鄚,子孫去邑為氏。漢有莫藏用。○鄚,音莫。

    〔應〕宮音。汝南郡。系出姬姓。武王第四子封於應,其後以國為氏。漢有應劭。○應。平聲。

    〔宣〕徵音。始平郡。系出姬姓。魯大夫宣伯之後,以諡為氏。漢有宣秉。

    〔單〕徵音。南安郡。系出姬姓。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單。為畿內諸侯,世相王室,號單伯。

    〔石〕徵音。武威郡。系出姬姓。衛公族大夫石碏之後。漢有石建。○碏,音鵲。

    〔邢〕商音。河間郡。系出姬姓。周公第四子封於邢。以國為氏。齊有邢子才。

    〔滑〕商音。下邳郡。系出姬姓。滑國之後。漢有滑興。

    〔荀〕徵音。河內郡。系出姬姓。文王子郇伯之後,去邑加草為荀氏。晉荀寅世為卿,周有荀卿,漢有荀淑。○郇,音荀。

    〔惠〕商音。扶風郡。系出姬姓。周惠王之後,有周大夫惠施。

    〔家〕角音。京兆郡。系出姬姓。周孝王子家父之後,世為周卿,姓家氏。宋有家鉉翁。

    〔巴〕徵音。高平郡。系出姬姓。楚附庸國,後為巴氏。

    〔秋〕商音。天水郡。系出姬姓。魯大夫仲孫湫之孫有名胡者。仕於陳。以祖字去水為秋氏。

    〔宮〕宮音。太原郡。系出姬姓。魯孟僖子之子韜,食邑南宮,即孔子弟子南宮适,其後支子為宮氏。又虞仲支子封於上宮,其後有宮之奇。

    〔寧〕徵音。齊郡。系出姬姓。衛武公子季亹食採於寧,世為衛卿。後有寧俞。

    〔欒〕徵音。西河郡。系出姬姓。晉靖侯孫賓封於欒,世為晉卿。漢有欒布、欒巴。

    〔暴〕商音。魏郡。系出姬姓。周公族有暴公,世為王卿。其後姓暴氏。漢有暴勝。

    〔武〕羽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平王少子有文在手曰武。遂賜武氏。世為周卿。秦有武沙,唐有武士彠,武后之父也。

    〔符〕羽音。琅琊郡。系出姬姓。魯頃公孫,掌秦符璽,以官為氏。漢有符融。又氐王蒲洪改孫堅姓為符氏,從草不從竹,號後秦,別一族也。

    〔詹〕羽音。河間郡。系出姬氏。周宣王支子封於詹,世為周大夫。楚有詹尹。

    〔郜〕角音。京兆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封於郜,後以國為氏。

    〔懷〕角音。河內郡。無懷氏之後。又系出姬姓。唐叔虞初食採於懷,後封晉國,支子別姓懷氏。

    〔從〕角音。東莞郡。系出姬姓。周平王封少子精英為樅侯,後為樅姓。漢有樅公,子孫改從氏。

    〔鄂〕商音。武昌郡。系出姬姓。晉侯光居於鄂,號鄂侯,子孫以為氏。又楚子熊紅僣稱鄂王,後為鄂氏。

    〔堵〕羽音。河東郡。系出姬姓。鄭大夫堵叔師之後為堵氏。楚堵敖之後。亦有堵氏。

    〔冉〕宮音。武陵郡。系出姬姓。文王少子冉阝季載封於冉阝,後世去邑為冉氏。孔子弟子冉雍、冉耕、冉有。

    〔宰〕徵音。西河郡。系出姬姓。周大夫宰孔之後,以官為氏。孔子弟子宰我。

    〔郤〕商音。濟陰郡。系出姬氏。晉大夫郤獻子之後。本封於郤,遂以為氏。世為晉卿。漢有郤正。郤,音隙,與郗字通。

    〔壽〕商音。京兆郡。系出姬姓。吳王壽夢之後。漢有壽良。

    〔通〕商音。西河郡。系出姬姓。巴國之裔,邑於通江,因姓通氏。又有轍氏,避漢武諱,改通氏。

    〔燕〕羽音。范陽郡。系出姬姓。召公封於燕,支子以國為氏。隋有燕榮。

    〔郟〕徽音。武陵郡。系出姬姓。文王定鼎於郟鄏,支子以地為氏。○鄏,音肉。

    〔溫〕商音。平原郡。系出姬姓。周畿內諸侯,以國為氏。晉有溫嶠。

    〔閻〕宮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太伯曾孫仲燮,封於閻鄉,以邑為氏。漢有閻未央。

    〔茹〕羽音。河內郡。系出如氏。魏有如姬,漢有如淳,其後加草為茹氏。南齊有茹法珍。

    〔耿〕宮音。高陽郡。系出姬姓。周有耿國,晉趙氏滅耿以為邑,後以國為氏。漢有耿弇。

    〔國〕角音。下邳郡。系出姬姓。鄭公子子國之後。有國僑即鄭子產。又齊有世卿國姓。

    〔蔚〕羽音。琅琊郡。系出姬姓。鄭公子翩,封邑於蔚,後以邑為氏。

    〔師〕徵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師尹之後。又晉公族大夫師服之後。

    〔鞏〕宮音。山陽郡。系出姬姓。周公族大夫鞏伯之後。

    〔晁〕角音。京兆郡。系出姬姓。晁,古作鼂,即朝暮之朝。周景王子朝之後為晁氏。漢有晁錯。

    〔養〕羽音。山陽郡。系出姬姓。鄧大夫養甥之後。楚有養由基。

    〔鞠〕宮音。汝南郡。系出姬姓。燕公族大夫鞠武之後。

    〔豐〕宮音。松陽郡。系出姬姓。文王子封於酆,後去邑為氏。

    〔蒯〕商音。襄陽郡。系出姬姓。衛莊公蒯聵之後,以字為氏。漢有蒯通。又古國名,以國為氏。

    〔遊〕宮音。廣平郡。系出姬姓。鄭穆公子游吉之後。又晉桓莊之族,亦為遊氏。

    〔公羊〕宮音。頓丘郡。系出姬姓。魯公孫羊孺之後為公羊氏。子夏弟子有公羊高。

    〔公冶〕宮音。魯郡。系出姬姓。魯大夫季公冶後,以字為氏。孔子弟子公冶長。

    〔濮陽〕商音。博陵郡。系出姬姓。鄭公族大夫居濮水之陽,以濮陽為氏。吳有濮陽興。

    〔太叔〕宮音。東平郡。系出姬姓。鄭穆公孫太叔儀後,姓太叔氏。○太,音泰。

    〔仲孫〕商音。高陽郡。系出姬姓。魯桓公子慶父之後。慶父曰共仲,稱為孟孫氏,又號為仲孫氏。

    〔令狐〕商音。太原郡。系出姬姓。周文王子畢公高之後畢萬仕晉,其孫魏犨子顆,別封令狐,其孫文子頡因為令狐氏。漢有令狐邁,唐有令狐楚。

    結語:姬姓是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位於《百家姓》297位,目前姬姓人口54萬多

  • 2 # 腦洞歷史觀

    姬可以說是中國萬姓之祖,中國第一祖宗姓。

    據考察,王姓、張姓、楊姓、周姓、吳姓、李姓等等大部分就是源於姬姓。

    那姬姓為什麼這麼牛呢?

    這要從周王室說起。周武王滅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後周朝東征,周公分封天下,把自家的親戚,三大姑,四大爺什麼的都分封到各地,他們就是姬家人。像周文王就叫姬昌。所以,天下出現了大量的姬姓諸侯。比如魯國,比如衛國,比如鄭國。這些國家雖然在戰國時期都沒落了,但在西周以及春秋的早期,都還是很牛的存在。春秋末的吳國,其實也是姬姓國家。

    國家多,後代當然就多,而且很多人都改了姓,以國為姓的,以賜地為姓的。而周王室在春秋時期,就開始不行了。很多姬姓國家都被滅了。滅了之後,為了避難,姬姓人就改姓了。所以在春秋的時候,姬姓人就不多,反而變成了姓吳,姓魯,姓魏、姓魏等等。

    現在的姬姓大概只有五十萬,排不進百家姓,但若以姬姓演化出來的姓統計,絕對是中國第一大姓,人口在數億以上。所以,周文王家族才是世界第一家族,比成吉思汗的黃金家庭還牛,而且周文王家族不但是武力的家族,還是思想的家族,中國現在的文化都可以追溯到周公身上。我們現在還在按周公定的規矩生活著。

    而黃金家族,剩下的,只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可以憑弔了。

    除了姬姓,還有一些古姓,比如嬴

    這個姓最主要的一脈就是秦國那一脈,據說是一個女孩吞玄鳥的蛋生下來的。一開始是給人放馬的,春秋開場,幫助周平王東遷,才成為諸侯,最後秦國統一天下,八百年秦國也是很勵志的,比楚國還要勵志的。楚國勵到後面,有點文藝小青的氣質,秦國從始到終,都帶著黃土地的厚重感。

    那贏姓當然也很牛啦,雖然秦始皇的後代不多,但梁、秦、譚、徐、黃、江、李、趙等等很多都是贏姓化來的,最重要的當然是趙家人。春秋時期的趙國,其實跟秦國是一個祖宗。

    3.姜

    姜姓出自神農氏,因為生於姜水邊,所以姓姜。到了後面最有名的是姜子牙,幫助周武王打天下,封了齊國,開始在湖南,後面搬到了山東。齊國是春秋第一個霸主國,可能也是唯一實至名歸的霸主國,到了戰國,被田氏這個外來戶給滅了。姜姓人當然就四散了。現在姓姜的依然很多,但還有更多是披了馬甲的,比如呂、許、謝、紀、丘、盧這些姓。 東郭先生的東郭也是出自姜姓,還有複姓公牛姓的,也是源於姜姓。

    4.媯

    這個姓源自舜帝。 我們知道周武王滅了商朝,但不是那種你死我活的滅法,而是留活路的。比如商王朝的後人其實也分了國,就是宋國。宋國就是商朝的繼承者,宋國在春秋時,屬於格格不入的,它依然信鬼神,跟周朝的文化不相融,所以,春秋時期有一個奇怪的事情,就是喜歡編排宋國的成語。守株待兔、揠苗助長等說的都是宋華人。

    而安排了宋國之外,三皇五帝的後代其實都有分地盤,有一塊地祭祀祖先的。那舜的後代就分了一塊地,國家叫陳國。也是東周一個大國。國君媯姓。到了春秋早期,還一度活躍在中原,到了後面,當然就被收拾了。

    媯姓的後人就開始披了馬甲,因為第一代陳國國君曾被分封為胡公,所以很多就改姓了胡,當然還有改姓陳的。還有陳國的公子曾經逃難齊國,齊國封他田地,他就改姓田氏,後面取代姜氏,成為齊國國君的就是這一支了。所以,田姓原本也是姓媯。

    這就是中國四大古姓,現在的華人絕大多數都是從這四大姓來的。

    再說點八卦的,就是中國第一姓是什麼 。

    大家知道中國有百家姓,人數最多的有王、李、張,每個都接近一億人口。我們也曾經介紹過,這個老王是很厲害的,是歷史上的超級豪門,比如有琅琊王氏。但是,誰才是中國第一牛姓呢?

    應該是趙姓。

    為什麼說趙姓最牛呢?因為趙姓人氏當皇帝的時間最長。大家都知道的,宋朝皇帝就姓趙,是天水趙氏一脈,開國皇帝是趙匡胤,宋朝包括南宋統治了中國三百年。

    但除了宋朝之外,還有沒有皇帝姓趙呢?

    在秦朝末年,南方的一個小縣令叫趙佗,原是秦朝的將領,他在秦末大亂之際建立了一個南越國,國土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以及越南的北部跟中部,延續了九十多年,最後被漢朝滅了。

    還有沒有呢?

    當然有,比如趙國就是啊,三國的趙國是從晉國分出來的,三家分晉,其中一家就姓趙。這個趙是相當有歷史的,而且跟秦國有很近的親屬關係。秦國原本姓嬴,始祖是伯益,因為替舜帝餵馬有功,被賜姓嬴。到了周穆王時期,嬴家出了一個老司機造父,特別會開車,是周穆王的司機,有一回立了功,周穆王把趙城(山西洪洞)賜給了造父。他們這一脈從此以地為姓,稱為趙氏。

    其實,除了趙華人,秦華人也是趙家人。秦國的國君姓嬴,氏趙。但男子一般用氏,女子一般用姓。所以秦國國君也是趙氏。秦始皇可以稱之為趙政。

    那麼,除了這些,趙家還當過什麼皇帝呢?接下來就比較野史,或者說比較暖味了。

    在《嘯亭雜錄》卷10《宋人後裔》有這麼一段話:兩漢以下,只有宋氏最為悠久,雖屢遭變遷,其業猶存。即使亡國後,其後裔也沒有遭到酷毒。野史說元順帝是天水苗裔,事雖曖昧不清,但未必有來頭。今日董鄂冶亭總督考自己的宗譜,乃知其先人為宋英宗越王的後裔。後為金人所遷,處居董鄂,以地為氏。數百年之後,尚有巍然興者,何盛德之至也。

    什麼意思呢?就是漢朝之後,只有宋氏最牛了,他們雖然屢遭變故,但是打不死的小強,就算亡國,其後人也沒吃太大虧。

    更吃驚的是,他說:元順帝是天水苗裔。

    天水就是天水趙氏啦,其實是代指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宋氏其實就是指宋朝的趙匡胤這一家。這是什麼意思呢?

    野史中說元順帝其實是趙家人。

    南宋滅亡之後,皇帝宋恭帝投降了,為了安撫他,忽必烈把女兒嫁給了宋恭帝,此後生了一個兒子妥歡帖睦爾。後來,元明宗收養了這個妥歡帖睦爾。妥歡帖睦爾就是後來繼位的元順帝。所以元朝皇帝元順帝姓趙。

    據說,後面朱元璋看畫像,又聽了這個故事,恍然大悟,說難怪元順帝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忽必烈他們家的,反而跟趙匡胤很像。我還以為自己是驅元復宋呢,原來是誤傷兄弟啊。

    這是元朝皇帝姓宋的事情。

    接下來,那段話其實說了另一個更驚人的訊息,清朝皇帝也姓趙。

    他說:董鄂冶亭總督考自己的宗譜,乃知其先人為宋英宗越王的後裔。

    董鄂冶亭總督叫鐵保,姓董鄂。董鄂氏是以地名為姓,原本是宋英宗的後人,在北宋滅亡之後,被金華人抓到了董鄂這個地方。

    這就更驚人了,因為據《清史稿·鐵保傳》裡記載:董鄂氏,滿州正黃旗人,先世姓覺羅,稱為趙宋之裔,後改今姓。

    就是說,董鄂原本姓覺羅的。

    而覺羅,我們知道其實就是清朝皇帝的姓。

    清朝皇帝姓愛新覺羅,這個姓分兩部分,覺羅才是真正的姓,愛新是一個定語,在滿語中是金子的意思,就是金子般的覺羅,是最尊貴的覺羅。

    如果說,董鄂原本是姓趙的話,那覺羅也應該姓趙。愛新覺羅就是最尊貴的趙姓人,什麼趙姓人最尊貴,當然是宋朝皇族的趙姓人最尊貴。

    而且又有人考證,在滿語的發聲中,趙其實就是發覺羅的音。而愛新覺羅發家的地方,正是當年金國安置宋徽宗這些宋朝皇族的五國城。

    這麼說來,清國的皇帝也姓趙,康熙乾隆這些竟然是宋徽宗的後人。

    到了建國後,北京的愛新覺羅的人都改姓金,因為愛新是金子的意思,而東北的愛新覺羅卻基本全改姓趙家。所以,象牙山的趙四也可能是愛新覺羅·四。

    這樣看來,秦華人姓趙,秦朝姓趙,趙國姓趙,宋朝姓趙,連元清皇帝都姓趙。

    趙姓人統治了中國二千年的歷史,自然是中國最牛的一個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0”機制下有哪些經典的操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