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夢人生4717

    周厲王統治周朝時把平民賴以謀生的許多行業,改歸王室所有,一時間民生困苦民冤沸騰。 厲王不聽勸諫卻採用特務手段對付人民,他派人去衛國(河南淇縣)請了很多巫師,在首都鎬京(陝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迴大街小巷,偷聽人們的談話,凡經他們指認為反叛或誹謗的人,即行下獄處決。 不久,鎬京再也聽不到批評厲王的聲音。後來人們索性連話都不說,親戚朋友在路上見了面也只敢用眼睛示意(道路以目)來表示對厲王的不滿。厲王大喜說:“怎麼樣,我終於使誹謗停止了。”他的大臣召公勸戒說:“這樣堵住人民的嘴,就象堵住了一條河。河一旦決口,要造成滅頂之災;人民的嘴被堵住了,帶來的危害遠甚於河水。治水要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民要讓天下人暢所欲言,然後採納其中好的建議。這樣,天子處理國政就少差錯了。”厲王不聽勸告,仍然一意孤行,實行暴政。舉國上下都是敢怒不敢言。 3年後(公元前842年),平民們最終不堪忍受,自發地組合起來攻入王宮,把暴君放逐到一個叫彘(今屬山西)的地方。這個事件史稱“華人暴動”。 “殺戮無辜曰厲”。周厲王的諡號“厲”字,即是概括了他的這段殺人止謗的歷史。周王朝自成康之治後,就停止了軍事擴張,開始處於守勢,逐漸走向衰落。到了周穆王時期,一些邊遠地區的蠻族開始侵擾。到了周厲王的父親周夷王時期,諸侯們也開始漸漸的不來朝見周天子,一些三流小諸侯國偶爾來朝拜一下,周夷王也能激動萬分,親自跑到黃河邊去迎接。周夷王就這樣窩囊地死掉,接著他兒子姬胡即位,是為周厲王。他不願想他父親那樣委委屈屈地過一輩子。周厲王東征西討,先後打敗了犬戎、淮夷和宿夷。哪些有異心的諸侯國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可是,周厲王很快就遇到了一個嚴重的難題——口袋裡沒錢了。周王室的財產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王家財產、貴族財產、政府財產。王家財產主要包括宮殿及宮內手工業,貴族財產和政府財產主要為土地,土地是有限的,而周厲王卻連年對外征戰,再加上此時的周朝,有不少諸侯國沒有履行繳納貢賦的義務,使得周王室非常缺錢。

    為了解決財政緊缺的難題,周厲王派人在山川河澤設卡徵稅。周王室分封給貴族的土地,不僅包括田地,還有周圍的山川河澤。本來按照平時,老百姓們只需要向貴族繳納貢賦,而現在周厲王直接派人徵收,稅收的大頭被王室直接抽走,因此這項措施受損最大的還是貴族。

    於是,大大小小的貴族被割肉後,便在民間到處宣傳週厲王的惡行。為了控制輿論,周厲王專門成立了一個執法機構,用來監視抨擊改革的華人。

    對於那些不太聽話的諸侯國,周厲王使出一些狠招數,一方面派官員到諸侯國去任職,令一方面竟然開始著手肢解諸侯國,這打破了王室不干預諸侯和貴族封地管轄區的制度。

    整個周朝群情激奮,周厲王為了防止人心不穩,下令對非議朝政的痛下殺手,貴族們和部分百姓感到忍無可忍。公元前841年的一天,華人暴動了,所謂的華人主要是一些利益受損的貴族和在城市裡生活的平民,至於廣大生活在城市外邊的“野人”,即最底層的老百姓們,根本就沒有參與暴動。

    周厲王的改革因為大大損害了貴族們的利益,還堵塞言論,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但如果我們站在周厲王的角度上來看,如果他不進行改革的話,那麼周王室就沒有足夠的財政來應付外部蠻族的入侵,和內部一些諸侯和貴族的不臣之行,那麼他的下場也不會很好,還可能提前成為周幽王。、

    所以答案是 周厲王是一位以殘暴統治著稱的統治者,同時也是一位改革的失敗家。

  • 2 # 森林狼6

    歷史上的周厲王是什麼樣的人?是改革家還是暴君?在世人面前周曆王以暴君的形象發揮得淋漓盡致,對自己的民眾以監控形式管理,民眾不得說壞話,不得對周厲王不尊不敬,對民眾以言論自由特介意。如果派出的眼線,收到有風吹草動的都要周厲王報說,但是沒有說明他是暴君。

    歷史沒有記載周厲王涉及其個生活的奢侈腐化,濫用民力的情況,更沒有追求個人的糜爛的生活,是一切昏君的共同點。

    周厲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他現狀況進行政治、軍事、經濟、法律等方面進行改革。他的對立面是強大的舊貴族,由於他個人經驗有限,又沒有經驗的軍師,改革牽涉更多的利益,得罪所有貴族,連群眾都反對,他進行一場沒有成果的改革,但他向後人豎立改革經驗和失敗的原因,告訴後人有改革才有出路。

  • 3 # 歷史笑春風

    周曆王在我的印象裡就是個暴君,多行不道,對下殘暴統治,壓制言論。留下了後人說的“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故事。也就是這個人,由於施行暴政,使得國民暴動,最後出現了周公、召公兩個相國共同執政的“共和之政“。後來的共和一詞就是從此而來。

    後來有人說,周曆王是個改革家,他針對周朝積重難返的政局進行改革而造成了這種局面。我認為,這個說法是難以站住腳的。

    一個改革家首先要看他改革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如果因為國政困難,想與民爭利,這就不能算改革家。如果這樣就算改革家,那世界上古往今來的改革家可太多了。

    比如王莽、查理一世、路易十六等等,他們為了改革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被百姓砍下了頭顱。

    因此,看一個人看主流,暴君就是暴君,哪怕他不自覺的做過什麼有益進步的事。

  • 4 # 歷史的餘光

    周厲王當然是暴君。

    周厲王姬胡是西周時期的一位君主,周夷王的兒子,在位三十年貪財好色,對國民實施高壓控制,為了防止公民傳播不利於自己的言論,以議論控制者為罪,街上的行人為了避免言談不慎而獲罪,只能在路上靠使眼色傳遞想法。

    這種高壓的後果就是西周的國力大損,內部諸侯和奴隸主等不滿周厲王的統治,於是“華人暴動”,推翻了厲王,實行共和政治。

  • 5 # Callme不韋

    殺戮無辜曰厲,周厲王真的那麼暴那麼昏麼?不是,周厲王是冤枉的。

    周厲王三年淮夷打周王朝的洛邑,結果這一戰周王室敗了,因為國力不強。由此可見這時候周王室的國力之衰微。

    等到周厲王後期,噩國、淮夷、東夷三方聯合進攻周王室,周厲王調集各方軍隊戰而勝之,而且後來的淮夷再次進攻,打敗周厲王手下的虢仲,周厲王御駕親征,戰而勝之。1992年出土的晉侯穌鍾就有記載周厲王御駕親征指揮大軍戰勝夙夷的內容,鍾文內容告訴我們周厲王是一個有勇有謀,有膽有識,指揮有度,戰而勝之的好君王。

    很明顯周厲王在位時期,周王室的國力、戰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周厲王應該是一個好君王,但是周厲王確被華人暴動趕出了鎬京,而且自己還成了和夏桀,商紂齊名的昏君,為什麼?

    因為周厲王的確觸動了華人的利益,只是這個華人,不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眾,而是貴族、管理層的人!

    周朝的時候中國還是奴隸制社會,貴族就是奴隸主,而勞苦大眾只是奴隸,還不是平民百姓。

    當時周王室的權利、資源、財產都掌握在貴族的手中,周王室手中的資源已經不足以充盈國庫,因此周厲王三年淮夷進攻洛邑的時候,周厲王打不贏,因為手底下沒有錢。

    周厲王想要變強,於是改革,他成功了,因為周王朝的確強盛了起來,噩國之戰、淮夷之戰周王朝都勝利了,但是他最終還是失敗了,被周王室的貴族趕出了鎬京。

    那麼為什麼明明很有作為的周厲王得不到華人的認可,反而被華人趕出鎬京呢?因為周厲王的改革就是搶奪華人的利益充盈國庫。

    第一、周厲王改變“世為卿士”的慣例,任用榮夷公發展經濟、充盈國庫,任用虢公長父增強國家的軍事力量,這當然觸動了貴族華人的權利。

    本來這權利是我爹給我,我要給我兒的,你直接奪走了交給了別人,憑什麼?我怎麼給我爹交代?我給我兒留下點什麼?貴族華人自然不贊同周厲王的舉措,抱怨自然少不了,牴觸自然也少不了,甚至暗地裡會使小動作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第二、周朝實行的是分封制,天下的山川林澤都是貴族所有,而周厲王做的是:天下的山川林澤都是我的,你們得給我交賦稅,而且你們要墾荒、種田、多交賦稅!!!

    好嘛,我爹留給我的權,你奪走給了別人,我爹留給我的地,你說是你的,給我要賦稅,你還要我多種田,多交稅,你是王,我不能不聽,但是我還不能發牢騷抱怨抱怨麼?

    第三、貴族國民老抱怨,老發牢騷,甚至小動作頻頻,怎麼辦?周厲王早已經制定了詳細的法律,整好再建立一個監察機構,於是周厲王啟用了衛巫,這才有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覲見。

    可惜周厲王打敗了周王朝的外部敵人,卻被來自周王朝內部的力量給趕出了鎬京,所謂的貴族國民取得了勝利,而歷史總是勝利者書寫的,可憐的周厲王竟然和夏桀、商紂之輩齊名,可憐、可悲!

  • 6 # 尋根拜祖

    周厲王姬胡,就是那個創造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暴君,結果被華人打跑,死於流亡之地,讓偌大的周王朝十四年王位空懸。司馬遷評價他:“幽厲昏亂,既喪酆鎬。”後世也一致認為,周厲王和他的孫子周幽王,是周朝歷史上最昏庸無道的兩位國君,類於夏桀和商紂。

    按諡法釋義,“殺戮無辜曰厲;暴虐無親曰厲”,也就是說周厲王的最大罪過就是殘暴殺戮,虐待臣僚。殺戮有過,《史記·周本紀》記載:

    王行暴虐侈傲,華人謗王。召公諫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其謗鮮矣,諸侯不朝。

    這就是周厲王的一大罪狀:誰要是反對他,說他壞話就殺誰。導致的結果就是天人無人敢說話了,“道路以目”,各諸侯國也不來朝拜了,離心離德。

    周厲王的第二條罪狀就是“好利”。卿士芮良夫說:“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意思是說,周厲王將天然資源(山川河澤)統統據為己有,與民爭利。

    除此二條,還有一條大罪就是親近小人,重用榮夷公和虢公長父。

    除此而外,一般昏庸之君的奢侈無度、好色荒淫、大興土木、濫用武力、朝政荒廢等,周厲王都沒有。如此看來,周厲王至少不是壞得“頭頂流膿腳底生瘡”的傢伙,那麼史書為何把他與夏桀商紂並列呢?

    其實根子還是在他的第三條罪狀:親近小人!

    周厲王親近的兩個小人,一個叫榮夷公,是榮國國君,一個叫虢公長父,是虢國的國君。這兩個人是周厲王的左膀右臂,一個主要輔佐周厲王處理政務,一個負責協助軍務。“好利”的罪名,就是源自於榮夷公的行“專利”奪民山川河澤之利。“防民之口”的殺戮則是虢公長父的貢獻。

    那麼,周厲王為什麼跟小老百姓過不去,霸佔“蠅頭小利”?

    周厲王也有苦衷。到他即位的時候,西周已經走過一百四十年的歷史,王室衰微跡象明顯。最典型的就是井田制破壞嚴重,諸侯王不朝司空見慣。

    西周是封建制社會,周天子與諸侯是共治天下,天子授權,諸侯行治理權,同時要向天子效忠進貢。周王室的收入,主要就來自井田制的公田所得,以及諸侯的朝貢。由於貴族階層的土地兼併,私田猖狂,公田大幅萎縮,諸侯與天子血緣關係漸遠,長期不朝,害得周天子日子越來越寒酸。

    經濟基礎的崩潰,就意味著政治地位的喪失,如此惡性迴圈,禮壞樂崩,乃至王室傾頹就是必然的結果。

    所以,要改變現狀,必須從經濟入手。周厲王選擇的是,山川河流等自然資源的經營收歸國有,稱“專利”。

    山川河流資源當時在誰手上呢?華人和貴族。

    華人的概念跟今天不一樣,是指居住在城郭內的市民,對應城郭外的居民叫野人。華人的構成主要是什麼人呢?沒落的貴族和士族。按照宗法制,王室宗親隨著年代的推進,所獲得待遇逐代衰減,到了士族之後,就不再擁有王氏宗族身份,就成了平民。

    也就是說,山川河流資源,實際上掌握的貴族階層,和淪落為平民的貴族後裔手上,跟普通老百姓沒一毛錢關係。

    按理來說,經濟改革應該抓核心,解決井田制沒落的問題,周厲王為何把目標瞄準非主流的山川河澤呢?

    其實,周厲王對農業生產也是相當重視,《詩經》諷刺他“好是稼穡,力民代食,稼穡惟寶,代食維好”。意思說周厲王只知道抓“稼穡”,在農業社會,抓稼穡難道有什麼錯?只是周厲王抓稼穡,著力點在促進生產,而不是井田制破壞這個根子,這又是為何呢?

    原因就在於,破壞井田制的是大貴族階層,他們是土地兼併的罪魁禍首,而他們的勢力太強大,周厲王很可能礙於阻力,只能先從增產著手,以改革難度相對較小的山川河澤做彌補。

    但即便這樣,依然遭到強烈反彈!於是就出現了“防民之口”的事件。

    史書說華人只是抨擊周厲王的改革,其實沒那麼簡單,反抗的事肯定少不了,沒有哪一個朝代,因為言論導致軍事對抗,也沒有哪一個朝代,“華人”的勢力大到能將國君趕跑。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勢力在作祟呢?

    我覺得是以周定公和邵穆公為首的舊貴族勢力!周厲王被打跑後,西周進入一個王位空缺的階段,這段時期被稱為“共和”行政。

    “共和”,有的說是指“共伯和”攝天子位代政,有的說是“和”是衛武公,共伯是衛武公的弟弟,是他倆代政。大多數認為,共和是指周公(周公姬旦的後人,《竹書紀年》說是周定公),和召公(召公姬奭的後人,召穆公)聯合執政。

    周召輔政,起始於周成王時期,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後不久,就病逝了,他去世前以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為二輔政大臣,輔佐年幼的周成王。此後周召輔政成了慣例,每個王都由周公和召公的後人輔政。

    周厲王卻摒棄了這個傳統,他任命榮夷公和虢公長父為二卿士,代替或者削弱了周定公和召穆公,芮良夫指責周厲王親信小人就是指這件事。

    可問題是,周定公和召穆公是君子嗎?榮夷公和虢公長父是小人嗎?恐怕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其實這四人,包括芮良夫都是周王室姬姓後裔,按血緣關係,榮夷公和虢公長父,比周召二公與周厲王更近。按宗法制,周厲王選擇血緣關係更近的宗親輔政,本沒有錯。

    錯就錯在,周召二公不是代表兩個姬姓分支家族,而是整個舊貴族勢力,周厲王此舉,就是與整個舊貴族勢力為敵!

    上面我們分析了“好利”的榮夷公,不管措施是否得當,但他肯定不是“小人”。再看看虢公長父,周厲王在位期間,多次受到夷族入侵,負責平定叛亂的主要將領,就是他,看起來也不像小人。真正的小人就是周召二公,是他們在幕後發動了政變,趕跑國君,絕不是華人獨立能幹的事!

    那麼,周厲王在位期間,究竟有哪些功績呢?

    功績還不小。前面講過,周厲王進行了經濟改革,著力於農業生產和山川河澤資源的專營。雖沒有確切數字佐證,但一定是收到不錯的成效,否則周王朝根本無力承受多次大規模戰爭。

    這就是周厲王軍事層面的功績。主要的戰爭有兩次,一次是噩國聯合東夷和淮夷入侵周王室,一直打到雒邑附近。周厲王調動了三方面主力部隊:一是京師的六師,二是殷商侯國的八師,三是宗室大臣的親兵部隊。如此大規模的調兵遣將,戰爭的激烈程度可以想象。最終,噩國被打敗。

    第二次是淮夷入侵伊洛地區。這次周厲王親臨雒邑,指揮戰鬥。這場戰爭勝的很徹底,追擊淮夷幾百裡,徹底擊垮了淮夷軍隊。兵威之盛,連遠在楚國的熊渠都嚇得直哆嗦,趕緊把自己及幾個兒子的“王”號去掉,生怕捱揍。

    還有資料分析,周厲王在位期間,還進行了法制改革,重新修訂了“革典”。

    那麼,如此有作為的周厲王,為何落得罵名滾滾呢?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最終敗給了政治對手,做了失國之君!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這話一點也不假,失國的周厲王根本沒有話語權!任何一位改革家,成功了就是名垂青史,如張居正,趙武靈王、魏文帝,失敗了就罵名滾滾,遺臭萬年,如王安石、王莽,還有周厲王。原因就是,改革本就是你死我活的利益之爭,殺人不見血的戰場,沒有仁慈。

    本質上來說,周厲王的改革難度太大,他挑戰的是周公姬旦當前創立的三大立國基礎:分封制、井田制和宗法制。這三部法典,幾乎成了華人的文化血液,流傳了幾千年,即便最不適應時代要求的井田制,還幾次死灰復燃,周厲王想一次全部革新,怎麼可能?

    況且,周厲王並沒有形成自己的改革藍圖,也就是說,他看到了問題所在,卻沒有恰當的替代方案,以補鍋匠的身份,四處打補丁,註定面臨壓力大,成果小的局面。

    後來我們知道,周王朝從來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直到周王朝的政治結構腐爛不堪,誕生了諸子百家,慢慢探索出了一條變革的思想基礎和文化基因。這才有了後來的諸侯國的變法圖強,最終由大亂走向再統一。

    也就是說,在周厲王時期,沒有對應的思想基礎和文化基因,來代替周公思想,周厲王的空中樓閣,註定建不成!

    所以,周厲王是一位改革家,且是一位有作為的改革家,絕不是暴君,更不是昏君。只是他所處的歷史環境,以及他個人改革措施,註定他的改革必然失敗!慘痛的失敗,無奈的失國逃往,讓他被描繪成了“厲”的形象!

  • 7 # 戰神150624565

    各解春秋色。綜其一生,核心點是個“逃”字罷了。

    一·逃的邏輯

    1.彘地。

    據古史記載,周厲王最終死在了彘地。周厲王是“逃”出去的,怎麼逃的?一個人嗎?奇怪的是這個“彘地”後朝沒再提及,哪個諸侯國的屬地?不在周天下了嗎?後代的文人墨客為什麼不熱衷於藉此地大做文章呢?後朝就再也沒有暴君了嗎?

    2.活命。

    周厲王逃到彘地後馬上就死去了嗎?肯定沒有!史書一說四年,一說十四年,但事實是他活了不止一年。正史記載:周共和十四年,周厲王死,立其子上大位。十四年啊,沒有不透風的牆!難道周厲王有神仙保護,能餐風飲露?或飛到“華人”都無法去到的地方?難道棒死了一位替身就滿足了?那些“不堪命”的華人就那麼容易洩火?難道歷史是在欺騙後人:被棒死的少年就是周厲王的兒子,太子?周共和十四年的天子是假的?是召穆公的兒子?追殺天子不怕後代秋後算賬?你能有多少族人夠殺?

    3.“國民暴動”。

    西周的衛戍軍“虎賁”和週六師不會是隻一群手執枯木枝條的人吧?周厲王住在四通八達的大街上?史書上沒有記載這次“暴動”死了多少人,也沒有記載“國民”是衝進天子大府的細節?棍棒能比得上鐵器?

    4.報復。

    周厲王的兒子上位後,正宮是齊國國君的女兒,也就是姜子牙的後人。姜後脫簪典故成為美談。仍然是一家人!

    榮國國君榮真公,虢國虢文公依然得到周宣王的重用,為“宣王中興”立下功勞。這兩位的家族可是周厲王的左膀右臂啊。按照正史,他們可是奸人,好利者,周朝愈加衰落的製造者。

    周宣王伐楚。難道只是因為他的家族地盤過大,又不進貢?非也。鼓動“國民暴動”就是楚國國君熊渠,曾經自封其三子為王。然而,他確實害怕周厲王。

    按照周朝典章制度,周厲王是為太子。那麼,其父親周夷王烹殺齊哀公時,他是在場觀摩的,或許,整個事情與其有關,周厲王參與其中。史書沒有能準確給出其出生日期,這是遺憾。齊哀公是誰?姜子牙後人,大周的功臣。至齊哀公,這個姜姓已經輝煌兩百多年了。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姜姓是外姓,同樣,楚國羋姓也是外姓。熊渠不斷地侵佔其它諸侯領地,又不朝貢,早已經引起周厲王天子的不滿。史書有言,這位楚國國君正是“國民暴動”的始作俑者,妄想借機除掉周厲王。

    5.國民是誰。

    西周的國民是什麼人?按照西周的分封制,王和諸侯居住的城及其近郊稱“國”,這些人稱“華人”。郊以外稱“野”,那些人謂“野人”。

    周厲王的“專制”,即國有化制度,正是剝奪了居住在城裡的各種大小家族,官吏以及靠官吃飯的人利益。《國語》有言:“工商食官”。這也是為什麼歷史書沒有記載“野人”也參與暴動,因為周厲王重視農業,恨他的人都是城中官。

    6.逃是假的。

    由此,我個人認為這個“彘”是罵人的,詆譭之言,只是取用同音字代替罷了。彘,豕也,豬者。人到此地即被視為與豕同類,人彘。人彘的慘狀如何,古史有載,這裡不重述描,瘮得慌!

    “逃彘”說的不就是象豬一樣被人追殺的跑嗎?我只能說,周厲王得到了某家族或嫡系家族的庇護,以至於帶頭挑事的楚國羋氏,熊渠大族都有所畏懼;更有可能是被軟禁起來。軟禁天子這類事情在更上古也有發生過,《竹書紀年》有載堯舜故事。

    周厲王父子敢於如此對待老、大、厚的異性家族,沒有嫡系宗法的支援可能嗎?按照西周時期的典章,各諸侯國有參政議政的權利。事實證明,嫡系非常強大,王朝根基不可動搖。周厲王之後,直至周赧王,五百來年啊!以後的朝代中,最厲害的也不過407年。

    二.周厲王是一位理想主義者

    西周時期的分封制有五大特點:1.宗法制,也就是嫡長繼承製。這一核心被西周的後代人模糊了。2.得到分封的家族必須聽令於周天子。3.納貢。4.守疆土。5.隨天子出征。不但是征戰拓疆土,還有對內的討伐。天下歸周天子。

    為什麼說周的後人模糊了嫡長制?分封包括:土地,土地上的人和山川澤林。這些東西只是屬於嫡長的。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分封物逐步演變成自己的了,固有了,成了私人財產。周厲王實際上是想“撥亂反正”,強化“國有資產”以增加國家實力。可惜,他手中沒有可以直接指揮的軍隊,全國各地的軍隊都是各諸侯國的軍隊,不屬於他的。只想完全依靠“靈魂”式的天子角色是不可能撼動人性的本能。

    從周厲王敢於推行“國有制”的果斷行為看,他是聰明人;熊渠停止封王,說明他非常有手段。我認為某些史書把他描繪成“暴君”是片面的,重農業,使得廣大的野人得到了實惠。在生產方式落後的時代,只有靠役力才能解決吃飯問題。

    周厲王是為政者的教科書:稅即是利,考驗著當政者。

  • 8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史記”之——

    發展經濟與保障民生

    西周的周厲王是個強硬的改革家,致力於重振周王室的改革,在政治上,周厲王改變周、召二公“世為卿士”的慣例,起用在經濟、軍事上有專長的榮夷公和虢公長父。在經濟上,周厲王力圖振興殘破的王室經濟,他抓住“專利”和農業這兩個主要環節。在軍事上,周厲王力圖改變周邊少數族屢次入侵的狀況,解決積弱之弊,在弱勢情況下滅了叛亂的噩國、服了不朝的淮夷諸國。在法律上,周厲王採取加強法制的措施,肯定不是太史公所言“以告而殺之”那麼簡單。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勵志青年,卻遭到華人的追殺與後世的指責,是什麼原因呢?一則周王室經過共王的任性(因三個美女滅了人家密須國,政體已失),懿王的軟弱(失了國都)、孝王的爭位(壞了宗法)、夷王的無能(諸侯立君沒了規矩),政權早已是風雨飄搖了。二則厲王改革圖強首先觸動了宗周之“大宗”尤其是周公、召公家族及其強大的諸侯親族的政治利益,封山澤專利經營同時觸動了一些大貴族和平民的利益。三則西周已歷十代,井田制的生產模式已逐漸不適宜生產力的發展,農業生產遭到破壞,貴族的淪落、士階層的分化、貧民數量的增加都在“國”中成了不散的幽靈。四則隨著血緣關係的漸行漸遠,利用宗周諸侯之兵參與維護天下大國及王室利益已經成為美麗的傳說,諸侯此時想得到的是更多的利益。五則依法治國也成了貴族手中的玩意。

    如此看來,這位厲王哥也是生不逢時啊。可是這位失敗的改革家卻險遭華人的群毆,這些華人真的是早晨沒事都不約而同地拿起各自的武器來造反的嗎?顯然不是,定有幕後之人,尤其以周、召二公與共伯和這三個老奸巨滑的傢伙嫌疑為最。再看厲王要鎮壓的時候,臣子們卻冷眼旁觀,說華人就是兵啊,華人都造反了,哪還有兵啊,純屬無稽之談。三看華人光殺天子一人,不殺當官的,合乎情理嗎?連現在文明體制下的華人還仇富仇官呢,那時的華人真是更加文明,知道罪在天子一人啊,顯然不是,華人是工具罷了。最後看看誰人得利,你懂得。至於召公獻子,沒有更多的材料印證,也有說召公殺太子立親子的野說,那時沒有DAN技術,這事不好說啊。

    至於後世之罵名,厲王可不以為意,數千年後的大清國有個想改革的人叫魏源的評價這位哥說 “幽厲之惡,無大於親小人,而幽則豔妻、奄寺,皆傾惑柔惡之人;厲則疆御、掊克、皆爪牙剛惡之人”。意思是說那個幽王乾的壞事很具體,這位厲王不過是用的人年輕、強硬、有為罷了啊。一哥是俗人,何敢比前人,只是說,這位哥,咱敗了,就閉口罷,數千年後北京煤山歪脖樹上那位更殘了些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nx150 2020款有幾款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