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簡史奇觀
-
2 # 吾王醫仙九尾狐
關羽之所以被後世之人如此崇拜,最主要的還是因為身上的忠義二字!為什麼被曹操和呂蒙擒獲而不自盡,其實很簡單。
1.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曾許諾,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徐州之戰,當時的三兄弟被打散了,關羽根本不確定大哥和二弟是死是活,這樣的情況如果他私自自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不忠義了,因為你一死不是逼著其他二人要和你一起死嗎,這就…
2.當時關羽可不止他一個人,後面還有劉備的兩位夫人,也就是他的嫂嫂,如果你自殺了,兩位嫂嫂的下場可想而知,這個時候他要保全劉備家眷的安危。不能死。
3.曹操勸降關羽,也是給足了面子,不像其他人那樣先給你捆了,再用愛去感化你,而且派關羽的好友兼老鄉張遼一個人帶著酒去關羽的小地盤好言規勸,而且關羽開的那幾個條件曹操都能答應,那幹嘛還要自盡。
4.關羽不相信劉備死於亂軍之中,他本身就對劉備很尊重而且很有信心,也知道大哥現在勢單力薄,很需要他的幫助,如果就這樣窩囊的死去,不是等於斷了大哥一臂嘛。
5.被呂蒙俘虜,其實關羽自己心裡非常的明白,就算你得了荊州,你不可能殺我。第一,孫權還需要劉備的幫助,孫劉兩家還是要聯盟,第二,我是蜀國大將,漢壽亭侯,威震華夏,相當於今天的名人,你不可能隨隨便便的殺掉一個名人,這對自己的名聲打擊會非常的大。也就是說此時的關羽還是認為對方會放他迴歸蜀國,誰知道遇上了呂蒙這個愣頭青,也是冤枉。
6.這是人性了,試問,活的好好的,誰想死啊…武聖也是人,就算不去卑躬屈膝的求別人,他也想活著
-
3 # 南影小生
第一次是當時的條件不允許他自盡,必須活著,第二次是想自盡都沒辦法,請看以下分析。
關羽第一次被生擒是在徐州之戰失敗後。公元200年,曹操帶兵征討徐州,此時坐鎮徐州的是劉備,最後劉備兵敗而逃,投奔了袁紹,張飛也在戰亂中不知去向。
此時關羽奉劉備之命,駐守在徐州旁邊的一個小城,名叫下邳,一來可以與劉備分兵據守,互相接應,二來,劉備將家小安置在下邳,交給關羽保護。
後來劉備兵敗,徐州攻破,曹操大軍直逼下邳城,但又懼關羽之威名,不敢硬拼,只得用計將關羽引出城來。關羽果然中計,帶兵出城與曹操交戰,不曾想被曹操大軍圍困在山上,進退兩難。
但曹操的謀士程昱讓張遼給關羽帶話,使得關羽不得不投降,什麼話呢?如果關羽要死了就有三罪,一罪,三兄弟桃園結義,義同生死,此時其他兩兄弟不知下落,要是今天死了,豈不違背了當初結義之言。二罪,三兄弟立志匡扶漢室,今奸賊未除,天下未定,要是死了,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見兄長和漢室先帝。三罪,劉備將家眷交給你,要是死了,劉備家眷受辱,如何對得起兄長。
關羽是個忠義之人,聽了這話,覺得在理,無奈之下,不得不投降曹操,他得活著,才能保護好劉備家眷,才能打聽結義兄弟的下落,所以他不能自盡而死,當時的情況不允許。
第二次被生擒是在荊州失守後。曹操和孫權聯合擊敗關羽,攻破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東吳生擒。這次關羽被生擒,不可能還像第一次那麼幸運了,直接就被東吳呂蒙給殺了,還砍了首級。
所以關羽兩次被生擒沒有自盡,第一次是情勢所擾,迫於無奈,第二次是想自盡都沒辦法,因為被別人綁著,動彈不得。
-
4 # 張小生讀史
這個問題在於個人在特定情況下面對生與死的抉擇。就關羽兩次被生擒的情況來說。
第一次,曹操攻打劉備,由於兩軍實力相差懸殊的原因,劉備敗北而投往袁紹,關羽被生擒被迫投降。這一次關羽選擇了生,而不是以死明志,原因何在?一是因為,在關羽看來,自己在當時還是一名無名小卒,並沒有建立任何功勞,也沒有什麼成就,就此死去又有何意義可言呢,如果留得有用之身,將來還可建功立業,名留青史,這才不枉人在世間行走一遭。二是因為關羽被曹操所看重,所受的待遇非比一般將領,正是一展宏圖的時候,怎麼會選擇自殺呢。三是因為劉備生死未卜,想起當初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同塌而眠情如兄弟,為感念劉備對自己的恩情,如果劉備有幸不死,自己日後也可繼續追隨劉備,助他一臂之力。
第二次敗走麥城,被孫權部下生擒被殺。其實這次不管是自殺或被殺,在關羽看來已經無甚重要,但絕不會再投降,因為這時候的關羽已經功成名就,成為一方軍侯,平素願望已經實現,即使是死也無遺憾了。
古話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如果當初關羽第一次被擒就選擇死,那麼就像在牛身上拔下一根毛一樣,又有誰能夠知道呢。人最終是要走上死亡的,有的人卻能重於泰山,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生死的目的罷了。
-
5 # 雲子落
孔子有言“殺身成仁”,孟子曾曰:“捨生取義”。 這裡的“殺身”與“捨生”雖不可完全等同於自殺,但也包括自殺。可見,儒家文化是認可自殺的,前提是“成仁取義”!
關羽文化程度不高,卻熟讀儒家經典《春秋》,可謂是“半本春秋行忠義”,被後世尊稱為武聖,幾乎與孔子齊名!一千多年下來,大家對其忠義人生從不懷疑!現今突然有人開始質疑,說關羽兩起遭擒,為何沒有自殺!期間還發生過降曹,未有做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似乎有辱忠義無雙的稱號!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實際上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或者是將演義當成歷史所致!
一、第一次被擒,實乃下屬叛亂所致,非曹將力舉!
羅貫中不過是個文人,喝點小酒,吹起牛來,也是無遮無掩,信馬由韁!按理說他是首肯關羽的忠義的,也在演義中費了好多筆墨與心事,去證明與表達,但是脫離邏輯的想象,寫詩很美,寫史就會遺患無窮!
三國時代,打仗士兵多是僱傭制,就是說“當兵吃糧”,跟誰打仗主要看抗誰大旗!在許昌還是曹兵,到了徐州就變成劉備士兵,一樣把曹操派來清剿徐州劉備的曹兵打得落花流水。為什麼,當時的軍界就這麼流行,誰給飯吃,就給誰賣命!
當初劉備和曹操交戰的時候,劉備軍中計程車兵大多是許昌帶來的曹兵,以及陶謙的舊部。劉備眼看打不過曹操,撒腿跑了,老婆孩子兄弟都不要了。曹操輕易收了小沛與徐州!但是曹操愛才,未有發兵圍剿關羽駐守的下邳,只是“陰險”地廣佈訊息,生擒關羽,重重有賞。
這些許昌老兵、徐州舊將,眼睜睜看到劉備一夜落敗,明早就有可能斷炊。再聽到曹操懸賞,就立馬合夥將關羽一棍子打暈,送往曹軍大營。曹操中途親自“搭救”關羽,為其鬆綁,當面將綁架關羽將士斬首!恭請關羽入徐州養傷,告知劉備張飛死於亂軍,並將在小沛扣留的劉備家眷交給關羽。一切以賓相待,十分敬重關羽:暫且留在我處,照顧兄嫂吧!隨後將漢獻帝封賜的偏將軍委任狀交給關羽!此職務僅次曹操,與夏侯惇齊名!此情此景下,關羽要自殺,那只有一種可能:身患精神疾患,重度思兄抑鬱症,或雙相情感障礙!
由於羅貫中畫蛇添足,編出什麼為了保護兄嫂,約法三章,降漢不降曹!尤其後者,等於告知天下,自己承認劉備是叛逆,不然何故降漢呢!將一個簡單的故事複雜化,又難以自圓其說,留下許多說不清道不白的歷史懸案!真是一個謊言需要更多謊言掩蓋!關羽成為再也洗不清的汙點降將!
二、第二次被擒,仍然下屬叛亂所致,非吳將英勇!
羅貫中就像現在的電視劇編劇,大概也是按集計酬的!為了滿足觀眾興趣,他拼命拉長關鍵故事情節,不斷虛構人物,冒出隨便東吳小將,就能將生擒關雲長父子!說實話,那個馬忠,不要說讓曾經“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動手,就是在關平面前,都走不了幾個回合!
還有,赤兔馬是近乎神馬,豈是幾根絆馬索可羈!要知道這是撤退,對於久經沙場的關羽,難道會獨自一人往前跑,自己搶先掉坑裡!身邊這些親兵,難道都是啦啦隊嗎,一點陣法都沒有,急等著關羽闖關,自己直接跟在後面逃命!那還不如關羽父子自己化妝潛逃呢,帶這麼多累贅還危險,容易暴露!
這樣一味逃命的關羽,還是剛剛水淹七軍斬龐德的關雲長嗎?所以說書人有時前言不搭後語是正常的!事實更應該是這樣:關羽被孫權的大軍包圍,憑著他的本事,以及親訓的五百校刀手,想從小路突圍,是沒有問題的!別以為一夜之間,吳軍渡過湘江個個吃了春藥,武功神助!
其實原因和上次一樣,關羽的部下被吳國的呂蒙用策反了!當時關羽所帶計程車兵大多是荊州人,或者家眷盡在荊州城內。呂蒙入城後,就挨家挨戶作軍屬動員,只要寫信勸在關羽手下當兵的投降,就算自動轉入吳軍,可以繼續享受軍餉及軍屬待遇!當然寫明擒獲關羽,升官發財!這些荊州兵本來就是為了吃飯當兵,一看關羽失勢,再聽到捉拿關羽重賞,自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有人會說這麼巧,兩次都是一個原因,關羽就一點記性不長!常言說得好:性格決定命運!關羽天生偏是“扛上寵下”的性格,對於手下信任過度,疏於防範。整個荊襄之戰,就是蜀軍叛變大表演!結果又被下屬背後下黑手,綁送到吳營!可惜,孫權沒有曹操的氣度與智商,他如果義釋關羽,興許白得荊州。結果勸降關羽未果,被關羽一番“背信棄義”臭罵後,惱羞成怒,殺了關羽!最後導致吳蜀兩敗俱傷的夷陵大戰,從此,曹魏一家獨大,吳蜀即便再度聯盟,也是杯水車薪,大勢所去!
歷史往往就是這樣,越簡單越真實!如果關羽真的降曹,並且在戰場上被俘兩次,你會相信中國儒家那幫尖刻們,會將“武聖”的榮譽送給關羽嗎。難道一千多年來,就沒有完美人才出現嗎?其實,關羽被手下人出賣,大有喚醒民眾,普度眾人的意味,是另一種表達的“捨生取義”與“殺身成仁”隱喻!古今中外的,很多聖人身上都有過類似遭遇!
-
6 # 峰哥看歷史
關羽百年之後歷史地位的逐步提高,最早來自於南朝陳朝和隋朝時期。當時一佛教徒假借關羽顯靈,在當陽建起了第一座關公廟。而之後到了唐朝,名聲逐漸散開的關羽,被朝廷列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從而進入武廟,這時候的關羽也才還屬於二線明星的咖位。
等到重文抑武的宋朝,書法皇帝宋徽宗將關羽連升三級,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寧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再進義勇武安王,歷史地位那是直線上升。而到了元朝,關羽的地位再度穩定飆升,元文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已然是天界大能。等到了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開始風靡大街小巷,受文化藝術的渲染和官方肯定,關羽完全成為了老百姓心中忠義的化身。
在之後明、清時期,關羽的地位依然是隻增不減。甚至清王朝還通令全國,普建關廟,甚至超越了文聖孔廟,同時還嚴格要求要按時奉祀香火。與日俱增之下,關老爺自然而言也就徹底成為了為臣之道的忠義化身。
說了這麼多,就是要告訴大家,關大聖人絕非是愚不可及的剛烈忠臣,他的忠義只是因為歷朝歷代的不斷抬高而被強行冠以的剛烈。而在真實的歷史上,關羽的忠義乃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忠義,是留得有用身的忠義。
真實歷史上的關羽,也確實有過兩次被俘虜的記錄,這在《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就有明確記載。
“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這是關羽第一次被俘,愛才惜才得曹操不僅封關羽為將軍,還禮遇頗高。那麼關羽為何不自盡以明忠節呢。這是因為此時的曹操還是大漢臣子,始終以大漢為名義征討四方。他征討的劉備也同樣是漢臣,兩者名義上忠的都是漢獻帝,他們之間的戰爭屬於國家內部矛盾。關羽在曹操那裡只不過是換了個工作環境罷了,大家都還是漢家臣子嘛,你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封的將軍不還是漢家將軍,完全涉及不到忠君的問題上,自盡明的誰的忠呢,何況留著有用身才更加的重要。
而真正讓關羽成為忠義之士的,是其不忘舊主的毅然決然。在《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中特別說明了關羽忠臣不事二主的決心。
“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關羽第二次被擒時,已經是三分天下之際,這次生擒關羽的不是愛惜其才的曹操,而是對其已經極為厭惡的吳主孫權。
之所以如此,則是因為此刻天下格局已經三分為定,作為非己勢力的頭號大將,關羽的軍事能力和政治地位,足以能成為帶動蜀國直入中原的存在,到時候魏國完蛋了,吳國還是存續嗎。
然後便是孫權作為一方諸侯,遣使為其子求娶關羽之女,卻受到了關羽直接言語的侮辱。這已經不是不給面子的問題,而是看不起我孫權這個人。
“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等到了敗走麥城時,熟讀春秋的關羽還是希望可以保留有用身,以圖東山再起。在《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記載,“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雖然這種偽降的策略有失氣節,但是對於已經逃出無望的關羽來說,這是唯一能留下性命再圖機會的方式。
可惜政治上的幼稚,讓關羽這一次不僅僅名節受損,更失去了性命。而孫權之所以必需殺關羽,一則是出於國家政治上考慮,二則是維護自己的名望。“羽至即斬”最終成為了關羽必然的命運!
-
7 # 盜帥夜留香YE
題主所說的被生擒兩次,不出意外應該是指投降曹操和敗走麥城兩次。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關羽最多是被生擒過一次,被曹操抓住是屬於主動投降。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之中,做階下之囚,人忍辱偷生是極為恥辱的一件事情,知道寧死不屈,慷慨就義,才能凸顯圖真英雄、大豪傑的本色。
而像關羽這種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更是被人們給予了這種厚望,希望關羽可以是一個慷慨赴死的豪傑英雄。
但在有的時候,忍辱負重要比速求一死,更顯男兒本色。
先說說關羽第一此被生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話說徐州戰敗之後,劉關張三兄弟在亂軍之中走散,關羽保著兩位嫂嫂且戰且退,最終被曹操大軍包圍在了一座土上之上,進退兩難。
曹操素來愛惜關羽,不忍就此害關羽性命,便派人上山勸降關羽。
如果你是關羽,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
一死了之?
曹賊,我關羽鐵骨錚錚,誓死不背叛我大哥,有種你就殺了我!
關羽卒。
這樣雖然很壯烈,看著也很熱血,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關羽死後,他身後的兩位嫂嫂該怎麼辦?
就曹操那點特殊愛好,基本上天下皆知,就這個兩個如花似玉的大美人,一旦落在曹操的手裡,那後果將會是怎麼樣?
如果你是關羽,你能接受這樣的後果嗎?
所以當時在土山上,曹操名義上是勸降關羽,但實際上關羽根本就沒有第二條路。
他不投降也得投降,投降更得投降!
唯一的區別就是,能不能爭取到更多的優待。
於是乎就有了著名的“關公約三事”。
所以關羽這一次被俘,不是苟且偷生,而是忍辱負重,迫不得已。
至於關羽第二次被俘,那就是痛失荊州,敗走麥城了。
而這次被俘,關羽沒有繼續偷生,而是坦然赴死,展現了一個大英雄、真豪傑的基本素養。
關羽被擒之後,孫權其實是有意讓關羽投降的。
但關羽絲毫不為所動,只求一死。
此時的關羽已經沒有了任何牽掛,又何懼一死?
至於說關羽為什麼不自盡。
一來是關羽被綁著,沒有機會自盡。二來自盡乃是懦夫行徑,關羽肯定是不屑於為之的。
-
8 # 葉之秋
關羽的許多故事,諸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單刀赴會”等等都是《三國演義》虛構。
關羽一生確實兩次被擒,為何沒有選擇自盡?
如果從《三國演義》中尋找答案,無異於緣木求魚。要想弄清楚這點,還是得結合《三國志》,結合正史。
《三國志·關羽傳》雲: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建安五年,劉備在投靠了曹操後,帶著曹操的兵馬打回徐州。佔領了徐州後,野心膨脹,背叛曹操,再次割據徐州自立。不想沒幾個月曹操就打了回來。劉備只好逃走,關羽就被曹操活捉。
在史傳中,既沒有提到關羽與張遼土山約三事,也沒有提到關羽是為了保護嫂嫂。他之所以沒有自殺,是因為漢末乃是亂世,各路諸侯紛起,大家的忠義觀念根本不像後世宣揚的那麼重。
更何況,曹操挾天子令諸侯,代表的是大漢朝廷。關羽被擒拿後,還有了第一個正經官職偏將軍。
當然, 關羽心中掛念劉備,後來擊殺顏良後選擇逃離,這一點正史中也是如此。
至於第二次敗走麥城。誰說戰敗就一定要自殺?
有一句話說得好:勝敗乃兵家常事。如果一戰敗就自殺,那古往今來那麼多名將至少要有一大半早死!從古到今未嘗一敗的人還真的沒有幾個!
《三國志》原文曰: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關羽沒有選擇自殺,而是選擇戰鬥到最後一刻,同樣值得尊敬。
-
9 # 笑看三國風雲
在真實的歷史中,關羽確實發生過兩次被生擒的事情,但是具體經過在不同的歷史記載中略有不同,我們一起來看看,發生在關羽身上的這兩次被擒事件。既然關羽被後世稱為忠義的化身,那麼他為何沒有自殺呢?這樣不是更加彰顯他的忠義嗎?我們一起抽繭剝絲的分析一下。
關羽兩次被生擒。關羽雖然被陳壽稱為萬人敵,但是並不代表著一生沒有敗績,相反在跟隨劉備的一生中,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勝少敗多,那麼他被生擒又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下邳被生擒。
關羽第一次被生擒的時間發生在公元200年正月,曹操進攻徐州,劉備和張飛都跑了,而下邳的關羽沒有來得及跑就被包圍。在這裡很多歷史中記載略有不同:
《資治通鑑》記載說:
曹操擊劉備,破之,獲其妻子;進拔下邳,禽關羽。
從這裡可以看出一點端倪:關羽被擒並非投降,而在《三國演義》小說中明確的說關羽投降是因為顧忌自己的嫂子才不得已投降;相反在真實歷史中,劉備的妻子並不是在下邳,而是和劉備一起的,劉備丟棄妻子獨自逃跑,這個和關羽沒有什麼關係。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說:
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從這裡可以看出,關羽是被擒獲的,並非投降。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說:
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
在這裡,同樣也是抓住了關羽,並非關羽主動或者被動投降。
《三國志》武帝曹操傳記載說:
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
在這裡和上面那些記載就不同,即使同在《三國志》中記載也是有所不同,但是相同的資訊就是劉備丟棄妻子獨自逃跑,當時劉備妻子並不在下邳和關羽沒有關係;關羽雖然是自己投降,但是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應該力窮被迫投降曹操。
從以上資訊還可以看出,劉備和張飛不顧妻子獨自逃跑,也沒有通知駐守下邳的關羽一起撤退導致關羽被圍,在這點上,劉備和張飛還是有些對不住關羽,從情理上可以看出他們先輸了一步。
第二,臨沮被生擒。
關羽第二次被生擒的時間是公元219年,距離第一次被生擒已經過去了19年了,這次事情發生在現在湖北宜昌市遠安縣境內,那麼到底是被生擒還是當場斬殺,也是略有不同:
《資治通鑑》記載說:
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於章鄉,斬之,遂定荊州。
從這裡資訊可以看出,應該是先抓住關羽和關平,然後斬殺。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說: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從這裡並沒有看出是否是先抓獲後斬殺。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說:
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
這裡同樣沒有說明是否是先抓獲後斬殺,資訊比較模糊。
《三國志》武帝曹操傳記載說:
權擊斬羽,傳其首。
這個資訊也是很模糊,但是被砍頭倒是很詳細。
在臨沮,關羽到底是被抓獲後被殺還是在戰鬥中被殺,這個似乎並不重要,畢竟這麼詳細的細節在歷史作者來說,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關羽在這裡被殺了。
關羽為何沒有自殺呢?既然關羽如此忠於劉備,兩次臨危受命,身處險境,第一在下邳逢凶化吉,第二次運氣不好落得身首異處,那麼在這麼危及時刻,幾乎是九死一生的情況下,關羽為何沒有想過自身呢?自殺不是更好顯示自己的忠義之心嗎?
其實翻遍三國整個歷史,很少看到有身處險境中自殺而亡,這樣的人極少。即使剛烈如沮授這樣死忠於袁紹的人也是在被抓後尋求速死,不死就尋找機會逃跑;還有李球在明知要死的情況下也是衝向鄧艾軍陣,絕大部分人寧願選擇沙場戰死或者被敵人斬首也不會選擇自殺,我想應該有以下三個原因吧。
第一,求生是人的本能。
在戰場中英勇殺敵是作為士卒或者將軍應該有的本職要求,但是想活著確是人的一種本能,沒有人上戰場就是求死而來,除非深陷絕境無處可逃,也沒有生的希望或者本人已經不想活著,否則活著逃出戰場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
第二,身體來自父母精血。
那個時候的人有一種思想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對於自己的身體和頭髮一樣是非常愛惜的,自己不能夠隨意的處置或者損害,否則就是不孝,這就讓很多人寧願在戰場戰死或者被對方殺死,也不願意自殺而亡,這樣不但成全了忠義還盡了自己的孝心。
第三,文臣死諫,武將死戰。
在古代歷史中一直強調的是盡忠就是文臣死諫,武將死戰;如果遇到危險境況就想著自殺來逃避自己的責任,那又如何履行自己的職責呢?人都自殺了,任務誰來完成?只有死戰儘可能的殺傷敵人,才有可能完成自己的任務,才能夠盡責職守。
由此而可見,關羽兩次被擒也沒有自殺並不是他真的貪生怕死,而是出於自己的職責所需,真正做到盡忠盡責,這才是關羽能夠流傳千古的關鍵所在。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關羽結束生命的那一天,是被東吳大將呂蒙所擒獲,關羽感覺到氣憤,於是拿起手邊的寶劍自刎而死,但此前關羽還被擒獲過一次,那怎麼那次關羽沒有自殺呢?其實,這裡面隱藏著很深的一些東西,也是華人身上的一些東西。 先來說一下,關羽被呂蒙生擒,為什麼要選擇自盡?關羽之所以被呂蒙生擒,是因為“大意失荊州”這件事,其實丟掉荊州不是關羽大意,而是劉備大意,是諸葛亮大意。劉備打西川的時候,龐統軍事戰死,劉備想到諸葛亮的《隆中對》,應該先取荊州,再取漢中,眼看漢中馬上落入自己手中,於是龐統死後,劉備緊急把諸葛亮叫來,還帶來了一萬多精兵。 要知道,偌大的荊州即使城防再堅固,城中兵馬如果很少,敵人也是有可乘之機的,所以諸葛亮是夜晚悄悄的帶軍去找劉備的,而且留下了一眾謀士,告誡他們東吳來犯,一定不要出城迎敵,而且有關羽將軍在城中守護,東吳大將定不敢輕舉妄動。你看,這些事劉備都沒想到,諸葛亮就想到了。 諸葛亮一走,沒多久漢中就傳來喜報,劉備連下漢中幾座城池,漢中全部歸劉備所有。東吳這邊也著急了,劉備有了荊州,再加上漢中,那下一步不就是殺向曹魏嗎?最後東吳還有活路嗎?於是東吳大將呂蒙,站出來說是要去會會關羽,看能不能拿下荊州。 果然不出所望,關羽被呂蒙激怒,丟了荊州,最後還被生擒。此時的關羽想到荊州對劉備這麼重要,竟然讓自己給弄丟了,而且自己曾和劉備諸葛亮下過軍令狀,現在有什麼臉面見劉備,而且自己受了傷,肯定要死在這些小兵手中,與其這樣,關羽就自盡了。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關羽的果敢和忠義,關羽的美名也從此傳開,所以說,能在史冊上留下正義名字的,都是一些忠勇之士,我們華人是很名節的。 還有一次,關羽被曹操擒獲,曹操對他十分的友好,還把赤兔馬送給了關羽,關羽高興萬分。曹操的本意是想讓關羽為自己服務,沒想到關羽心中一直想著去和劉備相見,所以關羽不能自盡,也到不了自盡的地步。兩者一對比,就更加知道關羽為什麼被曹操擒獲不會自盡了吧?因為關羽被曹操擒獲,是沒有收到任何侮辱,以及任何對不起劉備的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