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丫影視

    他吸取隋王教訓,居安思危,知人善認,虛心納諫,以人為本,減輕勞役,行成歷史上有多的勝世劇面,是一位有做為的皇帝,但他晚年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反正我覺得是個好皇帝!你們覺得嘞?

  • 2 # 淵源歷史小課堂

    你好,很高興可以回到你的問題。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貞觀之治的開創者,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也是一位傑出的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武能上陣殺敵,文能安邦治國,能善待臣子,能虛心接受意見,關心老百姓的疾苦。唯一受到爭議的,就只有他的“骨肉情深”了。唐太宗是一個好皇帝,但不是一個好兒子,好兄弟。總的來看的話,在各大正史評價中,對李世民的評價之高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唐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及其手下將領打下來的,18歲晉陽起兵,24歲統一全國,不滿30歲就當上了皇帝,他的軍事才能和謀略足以與歷史上的任何一位軍事家相媲美。

    大唐建立之前,李世民時任秦王,每次打仗他都是身先士卒,率領手下將士打了四個經典戰役,為大唐的建立打下了堅定的基礎:1淺水原之戰他堅壁誘敵,以少勝多,擊潰西秦薛仁杲數萬優勢騎兵,平定隴西,滅了西秦政權。2柏壁之戰,消滅了割據於河東的劉武周勢力。3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以少勝多,滅了王世充和竇建德,直接奠定了唐統一天下的基礎。4洺水大戰,劉黑闥戰敗率殘軍逃入突厥。這四大戰役,把李世民的軍事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李世民稱帝后,命令李靖出師塞北,挑戰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最終滅亡東突厥,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唐太宗在位期間,在西域設定安西都護府,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穩定了大唐的邊疆。

    李世民是歷史上少有的稱帝之後不殺功臣的皇帝,跟隨他打江山的一眾弟兄,基本上都是善終的。不但對自己的人如此,只要有才,曾經的敵人也照用不誤,比如著名魏徵。所以說放眼整個唐朝,人才濟濟,光芒萬丈。足智多謀的房玄齡、善於決斷的杜如晦、千古金鑑魏玄成、戰神傳奇李靖、勇武絕倫秦叔寶,有這麼多的文臣武將的輔助,大唐豈能不強。

    李世民登基後大力支援國家文化事業的發展,大力完善國家科舉制度,對於少數民族,李世民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包容。就這樣,在李世民成為大唐帝國皇帝的23年裡,大唐帝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史稱“貞觀之治”。

  • 3 # 時間闡史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

    唐朝和漢朝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而李世民就是盛唐的締造者之一。對於貞觀之治的盛況,至今還為人稱頌。所以說唐太宗李世民為一代明君毫不為過。至於玄武門事變,只不過是對於他為皇帝中的一個小小的汙點,也可以說是一種政治手段,瑕不掩瑜。

    而且首先是李建成想借李元吉出兵突厥之際,趁機控制李世民的兵馬,並準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李世民。所以如果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可能會發生昆明池之變,李建成殺死李世民。

    貞觀之治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禪位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稱帝,次年改為元貞觀。由此開啟了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因隋唐之戰,人口銳減。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訓,勵精圖治,知人善用,從諫如流。

    政治上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對於地方官員的功過得失寫在宮內屏風上,時時觀看,作為升降任用的依據。

    軍事上李靖夜襲陰山,陰山之戰使唐朝徹底擊敗了東突厥汗國,原附屬東突厥的各部落都歸順於唐朝。並稱李世民為天可汗。

    文化上大興科舉制度,使得寒門學子在仕途上有了晉升之道。春分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寫的就是那時候的盛況。李世民也下詔在全國範圍內收集和整理圖書,使其圖書質量和數量遠超前代。也是對於文化的支援和政策的開放,發展出了璀璨的詩詞盛世。

    在民族上對於各族人民一視同仁,在這種思想和胸襟指導下,各族人民和平相處。極大的改善了之前的民族關係。貞觀十五年,送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成婚。由此中華民族有了一個新的稱呼----唐人。

    在外交上與各國和平相處,各國使臣來往不絕,常數百人。唐朝僧人玄奘西去印度取經遊學,極大促進了佛學文化在中國的發展。

    在經濟上從漢朝開始的絲綢之路,在唐朝的發展和推進下,商旅絡繹不絕。使絲綢之路成為了世界上的黃金走廊。唐朝對於商人也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商業的大規模發展使唐朝人民的生活水極大提高,犯罪率大大下降。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就是最真實的寫照。同時首都長安和陪都洛陽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商業城市。

    雖然李世民晚年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登基之前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害了自己的親兄弟。但是他的文治武功舉世無雙。為後世之典範。如果他作為個人,可能會說他的道德問題,但是作為皇帝來看,國家和平昌盛,人民安居樂業,他是成功的。不愧為一代明君。

  • 4 # 書法尊古

    我們先看看太宗的簡介,李世民,男,漢族(有鮮卑族血統),生於公元598年1月28日,歷任唐朝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秦國公、秦王、天策上將、唐朝皇帝。

    那麼歷史上是怎麼評價李世民其人的?遍觀史書及名人評價,基本都是英明神武、英姿蓋世之類的讚美之詞,例如《舊唐書》:“臣觀文皇帝發跡多奇,聰明神武……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新唐書》:“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資治通鑑》:“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杜甫《北征》:“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白居易《七德舞》:“聖人有作垂無極!”;朱元璋:“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總之,都很牛逼,堯舜禹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這樣。

    不可否認,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帶領下,中國在繼漢朝之後又出現了一個文治武功都達到巔峰的盛世,與漢王朝並稱“漢唐盛世”,是中國的黃金時代,是每一個華人心中過去式的中國夢,不是有句話麼?叫“夢迴大唐”。在這個方面,他是成功的。

    只是,歷史人物大的功過,讓歷史學家去評說吧。作為草根,沉吟先生只想以草根的角度跟大家談談不一樣的李世民,或者說,還原史書封面背後的李世民。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都有兩面性,皇帝也一樣。

    第一,李世民這個人很有城府。

    唐朝是怎麼建立的?大家都會說,李淵李世民父子從太原起兵,逐鹿中原,最終這隻鹿死在李世民父子手上。不錯,但李氏父子是怎麼起兵的呢?隋文帝楊堅的獨孤皇后是李淵的姨媽,隋煬帝與李淵是姨表兄弟。在隋末亂世中,群雄並起,不論是地方割據軍閥王世充、宇文化及,還是草莽出身的竇建德、劉黑闥、翟讓,有點資格的都想問鼎中原,短命的隋王朝危如風中累卵。作為封疆大吏的李淵一方面是因為本身軟弱的性格,另一方面可能還顧及姨表兄弟的情誼,有點不太好意思落井下石。但李世民可不給楊廣這個表叔一點面子,早就暗地裡準備趁他病要他命了。《資治通鑑》裡有說過:“世民聰明勇決,識量過人,見隋室方亂,陰有安天下之志,傾身下士,散財結客,鹹得其歡心”。“陰”是什麼意思?暗暗地,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揹著老爹暗暗花錢收買人心。時機成熟時,逼他爹造反。怎麼逼的?用女人。他與裴寂密謀,安排隋煬帝晉陽行宮的宮人“侍寢”李淵,李淵稀裡糊塗就睡了皇帝的女人。這下李淵可犯了死罪,被動繳納了個“投名狀”,不反都不行了。就這樣,李淵被兒子綁架著走上了逐鹿中原的光明大道。

    第二,李世民這個人很有政治野心。

    也許有人說,李世民逼他老子謀反,是為了他爹當皇帝。要我說,他是為了他自己。首先他綁架老子打天下,就是衝著成為“皇太子”的位置去的,他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以後當皇帝做準備。在李氏父子爭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出力不少,因為只有他知道,他是在為自己打工,這個李淵不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更不知道。李世民心裡無數次地暗爽,桃子是朕的,你們誰也摘不走。在未起兵時,他就在為起兵做準備,在起兵後,他又在為做皇帝做準備了。李世民在被封為天策上將之後,立即迫不及待成立了天策府,組建了自己的政治軍事集團,這個集團的著名人物有杜如晦、長孫無忌、李靖、尉遲敬德、候君集、柴紹、羅士信等,並在天策府設立各種朝廷的官職,儼然將天策府這個自己的後花園當作一個小朝廷,就差自己做身龍袍來穿穿了。而李建成仗著自己太子的地位沾沾自喜,死到臨頭都不自知。

    第三,李世民這個人心狠手辣。

    對自己親生的兄弟下手穩準狠,毫不婆婆媽媽、拖泥帶水。對待擋在自己登頂道路上的一切障礙,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除掉!於是有了歷史上最出名的流血政變——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一直被歷史學家們津津樂道,可又有多少人想過,這是怎樣的一起人倫慘變?上學時學歷史,歷史書上是這樣寫的:太子李建成感覺到了李世民的威脅,於是勾結齊王李元吉密謀除掉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伏,等李世民經過時殺之,結果李建成箭射李世民不中,反被李世民射殺。當時不懂,只是一味接受書本知識的灌輸。現在想來,呵呵,誰信?

    唐朝的史官編這個故事的時候實在是太不敬業了。從邏輯上講,雙方PK,一方豪無準備,而另一方早有預謀,勝負之數已經毫無懸念可言。從細節上講,李建成和李世民,一個是太子,李淵的合法接班人,一個是戰功赫赫的天策上將,哪個出門不帶貼身保鏢和護衛部隊?在這麼多人的簇擁下,還需要二位大佬親自赤膊上陣,你射我一箭,我砍你兩刀,我捶你一拳,你踢我一腳?這玩笑開得有點大。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幹掉了自己的親哥哥和親弟弟,然後授意史官掩埋事實,顛倒是非。在這一點上,並非人人都是盲信的,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鑑》時,就曾對此表示過懷疑。司馬光認為:建成、元吉雖然是頑愚之人,既然被世民所殺,關於他們的記載,也很可能被史官渲染、汙衊(來,司馬光先生,您要不嫌棄的話,咱倆隔著一千年握個手)。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還不罷休,將李建成、李元吉的諸子誅殺殆盡,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完事後把自己的其中一個兒子過繼給李建成:大哥,你可以閉眼了,我對得起你,你並沒有絕後。後世傳說李世民恐懼兄弟的鬼魂前來索命,於是派尉遲恭與秦瓊擔任門前守衛,但後來因兩人年老,無法長期擔任,只好轉繪製兩人的畫像掛在門口,成為後世門神的由來。

    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派尉遲敬德“勸說”李淵,讓他識相點,讓出龍椅,還可以當個“太上皇”。公元626年9月3日,李淵將皇帝位傳給李世民,李世民“堅決”推辭,李淵非讓不可(司馬光《資治通鑑》:癸亥,詔傳位於太子。太子固辭,不許),李世民只好笑納了。

    第四,李世民這個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眷全部沒入宮中,後來成為李世民的後宮組成部分,眾所周知的是李元吉的妻子楊氏,李元吉死後被李世民納為妾,但沒有正式封號,宮中呼為“巢剌王妃”。有的學者認為李唐皇室本就有北方少數民族血統,較中原漢族更為開放,兄納弟媳很正常,對此我又要呵呵了。

    好在,李世民登基後,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之治”。也許,午夜夢迴,李世民偶爾會想起自己殺兄弒弟、迫父讓位的殘酷手段,不幹出點成績,怎麼向死去的兄弟交代?怎麼向歷史交代?

  • 5 # 戰略忽悠局局長2

    首先明確兩個概念”好皇帝〞,“好人”。。。皇帝是一種職業,所謂好皇帝是指皇帝這項職業乾的非常有成就的一位皇帝,而好人這個概念歸屬於道德 品質範圍,明確了這兩個概念就很好理解唐太宗這個特殊的歷史人物了,作為封建王朝的一個皇帝,他和他臣民共同開創了貞觀之治,取得了多項影響當世遺被後世的光輝成就,但這並不能掩蓋他作為“普通人“上面的道德缺失,逼父弒兄,相容幷蓄。用‘偉‘光‘正‘‘高’大‘上‘來形容一個人,本身就不科學,放在一個特殊的歷史人物身上,更加有失公允。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6 # 這個歷史很正

    “千古一帝”唐太宗

    在中華歷代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文治武功,武功有萬邦來朝,身兼“天可汗”的稱號,文治有開創“貞觀之治”,馬上能打天下,馬下能治天下。歷史上少有皇帝能夠比肩。

    武功之盛,舉世罕有。

    一、平薛舉、薛仁杲父子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薛舉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扶風,與李淵爭奪關中之地。李淵一李世民為帥,決戰於扶風,斬首萬餘,薛舉敗退。次年七月,李世民掛帥徵薛舉、薛仁杲父子,被薛舉偷襲,大敗而歸。八月,薛舉病死,其次薛仁杲再次率軍來攻,於淺水原打敗薛仁杲,此戰過後,薛仁杲降,隴右平定。

    二、敗劉武周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劉武周再突厥支援下率兵大舉南下,攻打併州(太原),不久幷州、晉州相繼失守,幷州總管李元吉逃回長安。李世民率兵攻打劉武周,並於次年二月大破劉武周大將宋金剛,劉武周棄城被逃跑。

    三、滅王世充、竇建德

    當年四月,王世充篡位,改國號為鄭。李世民南下攻打王世充,王世充不敵向竇建德求援。李世民於虎牢領3500玄甲軍大破竇建德十萬大軍。此即是虎牢之戰。

    唐朝建立初期,東有稽胡叩邊,北有突厥侵襲,西有土谷渾的威脅。突厥更是一度到達過長安城下。在李世民繼位後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鞏固政權。派遣李靖率軍十幾萬攻破突厥,活捉突厥可汗。自此萬國臣服,尊號“天可汗”。

    李世民儘管是馬上打的天下,但是他的文治卻絲毫不弱,所以在逝去後卻得了一個文皇帝的諡號。

    李世民所開創的貞觀之治仍然是中國歷史上最讓人稱讚的一個時代。。貞觀時期政治穩定,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文化開始逐漸繁榮。貞觀之治開創了初唐盛世之風。

    貞觀之治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君臣孜孜論政的政治文化,二是民本思想的落實。

    李世民雖然是殺兄逼父奪得皇位,此舉雖然有違中華傳統的倫理道德,但是也不能就此去評價一個人。

    事實上,李世民雖然殺兄逼父,但是這也僅僅是對於爭奪皇位而來。在得到皇位後,他並沒大搞牽連,大殺太子黨的人才,反而將此舉的影響縮小到最小。

    最為有名得就是太子黨魏徵,太子被殺後,李世民不計前嫌,對魏徵委以重任。魏徵也感激於李世民的知遇之恩,從此以後每每忠心諫諍。所以才有了後來的貞觀之治。

    民本思想的落實。在中央關於如何治理百姓的問題上,出現了“王道,霸道”兩種意見。魏徵堅持王道,認為大亂之後,天下百姓都向往安定的生活。在魏徵的堅持下,貞觀四年(630年),天下就出現了安定、清明的社會局面,貞觀之治的治世成果初顯。

    於此同時民族關係也得到了非常好的解決。李世民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後來出現“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種說法,主要就是安祿山之亂所導致。

    雖然唐太宗晚年曾頻繁動刀兵,橫掃四方,主要也是認為太子李治懦弱無能,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解決邊患,給後代子孫一個太平盛世。

    唐太宗作為一位皇帝來說,是天下百姓之福,是一位盛世之君主。

  • 7 # 秦川木子

    我認為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少見的明君,堪稱千古一帝。

    作為一個華人,心中都有一個盛唐夢,這個夢的發源處是唐太宗。大家都知道唐朝的強大,都知道貞觀之治,但是卻很少有人瞭解初唐時期的狀況。經過隋末的亂世,唐朝建立時國家已經疲憊不堪,國家的人口和經濟都處於一個相當低的水平,茫茫千里,人煙斷絕,貞觀初年,唐朝邊境更是群狼環伺,李世民接手的正是這樣一個內憂外患的爛攤子。辛虧李世民知人善任,手下能臣名將眾多,經過二十年的統治,才把破敗不堪的唐朝變為威儀四方、萬邦來朝的盛世。這樣的君主當然稱得上是千古難見的明君,在我看來,論歷史影響可能唐太宗稍遜秦皇漢武一籌,但論個人綜合能力,可能還要高出。

    經常會有人抓著玄武門之變的事不放,說李世民弒兄篡父。我承認,作為個人,玄武門之變可能是李世民的一個汙點。但作為君王,我並不認為玄武門之變有什麼可指摘的,縱觀歷史,皇位爭奪哪有不是刀光劍影的?若沒有一些狠辣果決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個千古明君,一個即將成為一言可滅國的天可汗難道真的會是一個善良恭孝的人。皇帝本來就需要權衡利弊,需要為了大的利益而犧牲掉少部分人,一個好人又怎麼會是一個好皇帝?所以,我認為唐太宗於個人而言弒兄篡父私德有虧,於天下則功莫大焉。

  • 8 # 小島知風

    要解答這個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對比,用唐太宗之前的隋煬帝來和唐太宗對比,其實唐太宗和他的表叔隋煬帝相比真的是太像太像了。

    隋煬帝在歷史上一直有弒父篡位的嫌疑,但是他具體殺沒殺害父親隋文帝,咱們不做討論,先以這個對比李世民來說,別以為李世民沒有弒父的嫌疑,當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淵在哪裡?歷史記載李淵當時泛舟海池,這個記載是相當含糊的記載,要知道玄武門事變當天李淵是要處置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爭端,但是李淵在二子爭位鬥爭到白熱化階段時還有心情泛舟海池,這心是不是也太大了,所以這段歷史有很大可能性是被李世民強制修改過了。

    李世民繼位後立刻任命自己的發小兼大舅哥長孫無忌主持修纂史書,這裡用意很明顯就為了方便篡改歷史記載,所以唐朝官方史書是經過李世民篡改的,要知道玄武門事變當天雖然李建成和李元吉早早被殺了,但是李建成部將薛萬徹等人率軍攻打玄武門,動靜鬧的是很大,即使李淵在宮內泛舟,他難道聽不到打鬥聲音?

    所以很明顯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政變之時第一時間派兵先控制住了父親李淵,當尉遲敬德帶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去面見李淵時,李淵就知道大勢已去,如果他不讓位,尉遲敬德第一個要殺的可能就是自己,李世民既然已經弒兄殺弟就絕對不怕在揹負一個弒父的罪名,在權力面前沒有親情。

    所以李淵當機做出敏銳抉擇,立刻讓位保住了晚年性命和性福,李淵退位以後沒啥事做,天天就是摟著美女泡妞啪啪生孩子,於是在退位以後都六十多歲的李淵還能給李世民生出那麼多小弟弟出來。

    同樣隋煬帝楊廣也是如此有弒父嫌疑,並且楊廣從其兄楊勇手中奪取太子之位,繼位後先毒殺哥哥楊勇,其後又囚禁兩個弟弟楊秀和楊諒,在對待兄弟這來說楊廣比李世民還要好點,李世民玄武門之變親手射殺哥哥李建成,尉遲敬德斬殺李元吉,把哥哥和弟弟一鍋端了,並且連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後人都不得幸免,李世民把侄子全部殺害,然後還假仁假義的把自己兒子過繼給哥哥和弟弟繼承香火。

    在這點上楊廣比李世民要仁義不少,楊廣只毒殺了哥哥楊勇,沒有繼續殺害楊勇的後人,而且兩個弟弟楊秀和楊諒也只是被終身軟禁,後人也都被楊廣以宗室撫養。

    都說楊廣好色殘暴,但是楊廣好色也沒好色到像李世民一般殺害哥哥和弟弟以後,連兄弟媳婦都不放過,李世民把李元吉的媳婦兒也就是自己的弟媳婦兒接進宮中寵愛有加並且還生有一子曹王李明。

    登基以後的李世民也和楊廣一樣好大喜功,楊廣徵高麗,開鑿大運河,重視科舉制度等等,總之楊廣就是想在自己執政期間做出幾代人才能做出來的功績,結果楊廣在位時的很多舉措都是非常有利於我們後人的,可惜他太急於求成不知與民生息,濫用民力,改革速度過快,觸犯了很多豪門世族的利益,最終窮苦民眾反對他,連豪門世族也是反對他,隋朝天下就這麼丟了。

    總結楊廣一生,他不能被稱作昏君,勉強稱為暴君還可以,楊廣一生功績在當時並未顯現出來,而是普惠了我們後世人,可以說楊廣是弊在當代,功在千秋。

    而李世民登基以後卻處處以楊廣來警醒自己,李世民雖然也好炫耀武功,滅國無數,征伐高麗,但是李世民知道該與民生息的時候一定要與民生息,他比楊廣更加能體諒民間勞苦大眾疾苦。

    李世民和隋煬帝其實差不多,軍事素養過硬,常年帶兵打仗平定天下,政治素養呢,也都知道韜光養晦拉攏權臣為己用。但是兩人相差者就在於楊廣氣量不夠而且疑心很重,非常自大不懂謙虛,聽不進忠言逆耳。

    而李世民則是氣量恢宏,有容人之量,雖然疑心也很重但是卻沒有楊廣那麼變態,最關鍵的就是李世民比楊廣更加謙虛,能聽進別人勸告,比如魏徵就是最著名的例子。所以同樣的才華和相類似的人生軌跡和地位兩人卻做出了完全不同的結局。

    李世民整體來說雖然有逼父弒兄殺弟的問題,但是李世民一生不失為有道明君。在權力之爭面前沒有親情可言,這也是身在皇室的悲哀,有得必有失,既然選擇了追求權力,那麼親情就要被放下。

    而李世民能成為明君也和他以隋煬帝楊廣為鏡子,從中吸取楊光的教訓不無關係,他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成為下一個楊廣,所以他把楊廣身上的缺點全部改正,吸取了楊廣的優點。李世民也是從楊廣身上吸取教訓才總結出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楊廣如果當年懂得這個道理,他可能就是李世民了,成為隋太宗一代明君了。

    實際上隋煬帝和李世民來比軍事素養政治素養都不差,唯獨差的就是李世民那份謙虛,他們倆都是靠殺兄登上的皇位,歷史是何其相似,可惜一個卻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一個卻成了開創“貞觀盛世”的歷史明君。

    金無赤金,人無完人,李世民身上所存在的一些汙點完全不影響他成為一代明君的事實,也毫不影響他對中華歷史做出的偉大功績,他依然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

    李世民正是憑著他自己的文治武功將當時的中國推向頂峰才堵住了後世之人的悠悠眾口,儘管很多人都知道李世民弒兄殺弟但是卻沒有人向罵楊廣那樣去罵他,因為他是中國最偉大的帝王之一。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李世民

  • 9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第一、唐太宗可以說的確是皇帝典範。

    第二、好皇帝和殺親兄弟有必然聯絡嗎?

    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地方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為國家的一統作出重要貢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接受群臣意見,虛心納諫。

    對內大舉賢才,勤政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各民族融洽相處,北方各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為初唐盛唐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基礎。

    可以說李世民對於是個好皇帝。

    至於殺兄囚父,讀過歷史的都知道,古代這事還少?

    唐太宗立下赫赫戰功,李建成是太子正統,這早晚要出問題,這種情況李淵不清楚?李淵也是世家子弟,連史書都沒讀過?史書裡面記載的最多的是什麼?不就是王侯將相的那點破事嗎?

    無情最是帝王家,帝王家骨肉相殘的情況還少?別說兄弟之間,就是父子之間相愛相殺的情況也不少。

    胡亥殺扶蘇、漢景殺劉榮、漢武殺戾太子、楊廣陰楊勇、宋太宗搞死宋太祖、康熙廢太子,雍正搞自己幾位兄弟,那個不是親兄弟親父子,其中還有好一些是歷史明君呢!

    政治和親情本來就是兩碼事。沒有人說政治家就得溫情脈脈。

    恰恰相反,很多政治家都深諳慈不掌兵善不為政的真理,要想成為人上人,那麼心狠手辣在所難免。

    這隻能說天生就是人上人的皇族的悲哀之處。

    就算李世民不殺李建成,李建成登基以後依然會殺李世民,這是生存與否的問題,沒有任何盤旋的餘地,李建成、李世民註定只能活一個。

    古代皇帝就像養蠱蟲,只有最毒最厲害的那隻蠱蟲才能生存下來,其他蠱蟲只能成為養料,這就是古代皇家最殘酷的地方。

    所以,李建成李世民要想不相愛相殺,只能等到現代民主社會了。

  • 10 # 漫譚古今

    唐太宗是了不起的君王,在他的治理下,大唐出現了貞觀之治。成為歷史上有作為的一代明君。

    不過人們在讀史時,總是忘不掉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親手射殺哥哥,又弄死了弟弟,太血腥了!

    其實,從歷史長河上看,也不算什麼。朝代的更迭,都會伴隨著大規模的戰爭,皇位的更換往往也是伴隨著血腥。為了獲得皇位,子弒父,父殺子,兄弟相殘,舉不勝舉。為了皇位皇子們絞盡腦汁勾心鬥角,無所不用其極。

    有的製造了千古疑案,就像趙光義的斧聲燭影,到底是不是他殺了哥哥趙匡胤?到現在也是迷霧重重。

    所以,李世民是一個好皇帝,至於他獲得皇位的手段,就無所謂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羔羊呼吸急、行走困難、不吃奶,這是得了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