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達Vlog

    羔羊常見病防治技術

    (一)初生羔羊假死

    初生羔羊假死亦稱新生羔羊窒息,其主要特徵是剛出生的羔羊發生呼吸障礙,或無呼吸而僅有心跳,如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死亡。

    [病因] 分娩時產出期拖延或胎兒排出受阻,胎盤水腫,胎囊破裂過晚,倒生時臍帶受到壓迫,臍帶纏繞,子宮痙攣性收縮等,均可引起胎盤血液迴圈減弱或停止,使胎兒過早地呼吸,吸入羊水而發生窒息。此外,母羊發生貧血及大出血,使胎兒缺氧和二氧.化碳量增高,也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對接產工作組織不當,嚴寒的夜間分娩時,因無人照料,使羔羊受凍太久;難產時臍帶受到壓迫,或胎兒在產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有時是因為倒生,助產不及時,使臍帶受到壓迫,造成迴圈障礙;母羊有病,血內氧氣不足,二氧化碳積聚多,刺激胎兒過早地發生呼吸反射,以至將羊水吸人呼吸道。

    [症狀] 羔羊橫臥不動,閉眼,舌外垂,口色發紫;呼吸微弱甚至完全停止;口腔和鼻腔積有黏液或羊水;聽診肺部有溼性噦音、體溫下降。嚴重時全身鬆軟,反射消失,只心臟有微弱跳動。

    [預防] 進行接產,對初生羔羊精心護理。分娩過程中,如遇到胎兒在產道內停留較久,應及時進行助產,拉出胎兒。如果母羊有病,在分娩時應迅速助產,避免延誤產程而發生窒息。

    [治療] 如果羔羊尚未完全窒息,還有微弱呼吸時,應即刻提起後腿,將羔羊吊起來,輕拍胸腹部,刺激呼吸反射,促進排出口腔、鼻腔和氣管內的黏液和羊水,並用乾淨布擦乾羊體,然後將羔羊泡在溫水中,使頭部外露。稍停留之後,取出羔羊,用乾布片迅速摩擦身體,然後用氈片或棉布包住全身,使口張開,用軟布包舌,每隔數秒鐘,把舌頭向外拉動1次,促其恢復呼吸。待羔羊復活以後,放在溫暖處進行人工哺乳。

    若已不見呼吸,須除去鼻孔和口腔內的黏液及羊水後,施行人工呼吸。同時,注射尼可剎米、洛貝林或樟腦水o。5毫升。也可以將羔羊放人37℃左右的溫水中,讓頭部外露,用少量溫水反覆灑向心臟區,再用乾布摩擦全身。

    (二)胎糞停滯

    胎糞是胎兒胃腸道分泌的黏液、脫落的上皮細胞、膽汁及吞嚥的羊水經消化作用後,殘餘的廢物積聚在腸道內形成。新生羔羊通常在生後數小時內就排出胎糞。如在生後1天不排出胎糞,或吮乳後新形成的糞便黏稠不易排出,新生羔羊便秘或胎糞停滯。此病主要發生在早期的初生羔羊,常

    見於綿羊羔。

    [病因] 如母羊營養不良,引起初乳分泌不足,初乳品質不佳,或羔羊吃不上初乳;新生羔羊孱弱,加上吮乳不足或吃不上初乳,則腸道弛緩無力,胎糞不能排出,即可發生胎糞停滯。

    [症狀] 羔羊出生後1天內未排出胎糞,精神逐漸不振,吃奶次數減少,腸鳴音減弱,且表現不安,即拱背、搖尾、努責,有時還有踢腹、臥地並回顧腹部等輕度腹痛症狀。有時症狀不明顯,偶爾腹痛明顯,臥地、前肢抱頭打滾。有時羔羊排糞時大聲嗚叫;有時黏稠糞塊堵塞肛門,可繼發腸臌氣,出現精神沉鬱,不吃奶,呼吸及心跳加快,腸鳴音消失。羔羊漸陷於自體中毒狀態,全身無力,經常臥地乃至臥地不起。

    [診斷] 為了確診,可在手指上塗油,進行直腸檢查。便秘多發生在直腸和小結腸後部,在直腸內可摸到硬固的黃褐色糞塊。

    [預防] 妊娠後半期要加強母羊的飼養管理,補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飼料,使羔羊出生後吃到足夠的初乳。要隨時觀察羔羊表現及排便情況,以便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治療] 採用潤滑腸道和促進腸道蠕動的方法,不宜給以輕瀉劑,以免引起頑固性腹瀉。必要時,可用手術排出

    糞塊。

    用橡皮球及肥皂水灌腸一般效果良好。先用溫肥皂水300~500毫升,用橡皮球進行淺部灌腸,排出近處的糞塊,一般效果良好。必要時也可在2—3小時後再灌腸1次,也可用橡皮管插入直腸內20~30釐米後灌注開塞露5毫升或液狀石蠟40~60毫升。

    可口服液狀石蠟5~15毫升或硫酸鈉2~5克,同時用酚酞0.1—0.2克灌腸,效果很好。用藥後,按摩和熱敷腹部可增強胃腸道蠕動。

    也可施行剖腹術,排出糞塊,在左側腹壁或臍部後上方腹白線一側選擇術部,切口長約10釐米。切開腹壁後,伸手人腹腔,將小結腸後部及直腸內的糞塊逐個或分段擠壓至直腸後部,將其排出肛門外,最後縫合腹壁。

    如果羔羊有自體中毒現象,必須及時採取補液、強心、解毒及抗感染等治療措施。

    (三)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特徵是持續下痢,以羔羊腹瀉為主要特徵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危害7日齡以內的羔羊,死亡率很高。一類是厭氣性羔羊痢疾,病原體為產氣莢膜梭菌;另一類是非厭氣性羔羊痢疾,病原體為大腸桿菌。

    [病因] 引起羔羊痢疾的病原微生物主要為大腸杆

    菌、沙門氏桿菌、魏氏梭菌、腸球菌等。這些病原微生物可混合感染或單獨感染,使羔羊發病。傳染途徑主要透過消化道,也可經臍帶或傷口傳染。本病的發生和流行與妊娠母羊營養不良,羔羊護理不當,產羔季節天氣突變,羊舍陰冷潮溼有很大關係。

    [症狀] 自然感染潛伏期為1~2天。病羔體溫微升或正常,精神不振,被毛粗亂,孤立在羊舍一邊,低頭拱背,不想吃奶,眼瞼腫脹,呼吸、脈搏增快,不久則發生持續性腹瀉,糞便惡臭,開始為糊狀,後變為水樣,含有氣泡、黏液和血液。糞便顏色不一,有黃、綠、黃綠、灰白等色。到後期,常因虛弱、脫水、酸中毒而死亡。病程一般2~3天。也有的病羔腹脹,排少量稀便,而主要表現神經症狀,四肢癱軟,臥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頭向後仰,體溫下降,最後昏迷死亡。剖檢主要病變在消化道,腸黏膜有卡他出血性炎症,有血樣內容物,腸腫脹,小腸潰瘍。

    [診斷] 根據羔羊食慾減退、精神委靡,臥地不起,起初呈黃色稀湯糞便,後為血樣紫黑色稀便。結合症狀可做出診斷。

    [預防] 加強妊娠母羊及哺乳期母羊的飼養管理,保持妊娠母羊的良好體質,以便產出健壯的羔羊。做好接羔、護羔工作,產羔前對產房做徹底消毒,可選用1%~2%的熱氫氧化鈉溶液或20%~30%石灰水噴灑羊舍地面、牆壁及產

    房一切用具;冬、春季節做好新生羔羊的保溫工作。

    也可進行藥物或疫苗預防。剛分娩的羔羊留在舍內飼養,可口服青黴素片,每天1~2片,連服4~5天;灌服土黴素,每次0.3克,連用3天;在羔羊痢疾常發地區,可用羔羊痢疾菌苗給妊娠母羊進行2次預防接種,第一次,在產前25天,皮下注射2毫升,第二次在產前15天,皮下注射3毫升,可獲得5個月的免疫期。

    [治療] ①土黴素、胃蛋白酶各0.8克,分為4包,每6小時加水灌服1次;鹽酸土黴素200毫克,每6小時肌內注射1次,連用2~3天;或土黴素、胃蛋白酶各0.8克,次硝酸鉍、鞣酸蛋白各0.6克,分為4包,每6小時加水灌服1次,連服2—3天。

    ②磺胺脒、胃蛋白酶、乳酶生各o.6克,分成4包,每6小時加水灌服1次,連用2—3天;磺胺脒、乳酸鈣、次硝酸鉍、鞣酸蛋白各1 份,充分混合、日灌服2次,每次1—1.5克,連服數日;或用磺胺脒25克,次硝酸鉍6克,加水100毫升,混勻,每頭每次灌4—5毫升,每天2次。

    ④用胃管灌服6%硫酸鎂溶液(內含0.5%甲醛)30~60毫升,6—8小時後,再灌服0.1%高錳酸鉀溶液1~2次。

    ⑤中藥療法。一是用烏梅散,烏梅(去核)、炒黃連、鬱金、甘草、豬苓、黃芩各10克,訶子、焦山楂、神曲各13克,澤瀉8克,幹柿餅1個(切碎)。將以上各藥混合搗碎後加水400毫升,煎湯至150毫升,以紅糖50克為引,用胃管灌服,每隻每次30毫升。如腹瀉不止,可再服1~2次。二是用承氣東加減,大黃、酒黃芩、焦山楂、甘草、枳實、厚朴、青皮各6克,將以上各藥混合後研碎加水400毫升,再加入朴硝16克(另包),用胃管灌服。

    (四)羔羊肺炎

    由於新生羔羊的呼吸系統在形態和功能上發育不足,神經反射尚未成熟,故最容易發生肺炎。多在早春和晚秋天氣多變的季節發生,愈後的羔羊生長髮育受阻。

    [病因] 羔羊肺炎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羔羊體質不健壯和外界環境不良造成。妊娠母羊在冬季營養不足,第二年春季產出的羔羊就會有大批炎出現,因為母羊營養不良,直接影響到羔羊先天發育不足,產重不夠,抵抗力弱,容易患病。在初乳不足,或者初乳期以後奶量不足,影響了羔羊的生長髮育。運動不足和維生素缺乏,也容易患肺炎。另外,圈舍通風不良,羔羊擁擠,空氣汙濁,對呼吸道產生不良刺激;酷熱或突然變冷,或者夜間對羔羊圈舍的門窗關閉不好,受到賊風或低溫的侵襲。

    [症狀] 病初咳嗽,流鼻液,很快發展到呼吸困難,

    心跳加快,食慾減少或廢絕。病羊精神委靡,被毛粗亂而無光澤,有黏性鼻液或幹固的鼻痂。呼吸促迫,每分鐘達60~ 80次,有的達到100次以上。體溫升高,2~3天后可高達40℃以上,聽診有噦音。

    [預防] 天氣晴朗時,讓羔羊在棚外活動,接受Sunny照射,加強運動,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勤清除棚圈內的汙物,更換墊草,使棚舍適當通風,空氣新鮮、乾燥。給羔羊餵奶時注意溫度,使羔羊吃飽,以增強其抵抗寒冷能力。注意保溫,飼餵易於消化而營養豐富的飼料,給予充足的清潔飲水。注意妊娠母羊的飼養,供給充足的營養,特別是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保證胎羊的發育,提高羔羊的產重。保證初乳及哺乳期奶量的充足供給,加強管理。減少同一羊舍內羔羊的密度,保證羊舍清潔衛生,注意夜間防寒保暖,避免賊風及過堂風的侵襲,尤其是天氣突然變冷時,更應特別注意。當羔羊群中發生感冒較多時,應給全群羔羊服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預防繼發肺炎。預防劑量可比治療劑量稍小,一般連用3天,即有預防效果。

    [治療] 肌內注射青、鏈黴素或口服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體重0.07);嚴重時,靜脈滴注50萬單位四環素葡萄糖液,並配合給予解熱、祛痰和強心藥物。

    及時隔離,加強護理。儘快消除引起肺炎的一切外界不良因素。為病羊提供良好的條件,如放在寬敞、通風良好的

    圈舍,鋪足墊草,保持溫暖,以減輕咳嗽和呼吸困難。

    應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磺胺二甲基嘧啶採用口服,對於人工哺乳的羔羊,可放在奶中服下,既沒有注射用藥的麻煩,又可避免羔羊注射抗生素的痛苦。口服劑量:每隻羔羊日服2克,分3~4次,連服3~4天。抗生素療法,可以肌內注射青黴素或鏈黴素,亦可靜脈注射四環素。對於嚴重病例,還可採用氣管注射或胸腔注射。氣管注射時,可將青黴素20萬單位溶於3毫升0.25%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中,或將鏈黴素0.5克溶於3毫升蒸餾水中,每天2次。胸腔注射時,可在倒數第6—8肋間、背中線向下4~5釐米處進針1~2釐米,青黴素劑量為:1月齡以內的羔羊10萬單位,1—3月齡的20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2~3天。在採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治療時,當體溫下降以後,不可立即中斷治療,要再用同量或較小量持續應用1—2天,以免復發。因為復發病例的症狀更為嚴重,用藥效果也差,故應倍加註意。

    中藥療法:如咳嗽劇烈,可用款冬花、桔梗、知母、杏仁、鬱金各6克,玄參、金銀花各8克,水煎後一次灌服;如清肺祛痰,可用黃芩、桔梗、甘草各8克,梔子、白芍、桑白皮、款冬花、陳皮各7克,麥冬、瓜蔞各6克,水煎取汁,候溫一次灌服。

    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注意心臟功能的調節,尤其是小迴圈的改善,因此可以多次注射咖啡因或樟腦製劑。

    (五)羔羊感冒

    母羊分娩時,斷臍帶後,擦乾羔羊身上的黏液,用乾淨的麻袋片等物包好,把羔羊放在保溫的暖舍內,臥床上鋪較厚的柔軟乾草,以免羔羊受涼。因天氣驟變,突然寒冷,舍內外溫差過大或因羊舍防寒裝置差,管理不當,受賊風侵襲,常引發羔羊感冒。

    [症狀] 體溫升高到40℃一42℃,眼結膜潮紅,羔羊精神委靡,不愛吃奶,流漿液性鼻液,咳嗽,呼吸促迫。

    [治療] 氣溫寒冷時,10日齡內的羔羊暫不到舍外活動,以防感冒。羔羊患有感冒時,要加強護理,喂易消化的新鮮青嫩草料,飲清潔的溫水,防止再受寒。口服解熱鎮痛藥或注射安鈉咖等針劑。為預防繼發肺炎,應注射青黴素等抗生素藥物。

    (六)羔羊臍帶炎

    新生羔羊臍帶炎是因新生羔羊臍帶斷端受細菌感染而引起的臍血管及周圍組織發生的一種炎症。往往透過腹壁進入腹腔中所連線的組織發生炎症。單純的臍帶炎是很少存在的,常伴有鄰近腹膜的炎症,甚至膀胱圓韌帶發生炎症。

    [病因] 病因主要是在接產或助產時,臍帶斷端消毒不嚴格,羊舍及墊草不潔淨,臍帶斷端被水或尿液浸漬,或群居羔羊之間互相吸吮臍帶而被汙染,也見於羔羊痢疾、消化不良、蠅蛆等病的侵害。

    [症狀] 根據炎症的性質和侵害部位不同,可分臍血管炎和壞死性臍炎。

    羔羊臍血管炎:病初臍孔周圍組織發熱、腫脹、充血,觸控有疼痛反應。臍帶斷端溼潤,隔著臍孔處捻動面板時,可摸到手指粗細或筷子粗細的硬物。臍帶殘段脫落後,臍孔處溼潤,形成瘻孔;指壓時,可擠出少量膿液,常帶有臭味。臍周圍常有腫塊。

    壞死性臍炎:臍帶殘端溼潤、腫脹、呈淡紅色,帶有惡臭氣味。炎症常波及臍孔周圍組織,而引起蜂炎和膿腫。

    臍帶殘端脫落後,臍孔處可見有肉芽贅生,形成潰瘍面,有膿性滲出物。有時病原微生物沿臍靜脈侵入肺臟、肝臟、腎臟和其他臟器,引起敗血症或膿毒敗血症時,羔羊表現精神沉鬱,食慾降低,體溫升高,呼吸急促等症狀。

    [預防] 做好圈舍清潔衛生工作。做好產前衛生,產房保持通風、乾燥、勤換墊草。接羔時可結紮臍帶,以促其乾燥、壞死、脫落,嚴格對臍帶斷端消毒。加強產羔舍衛生以及羔羊的護理,防止羔羊互相吸吮臍帶。

    [治療] 臍部或周圍組織發炎或膿腫時,區域性塗5%碘酊和松節油的等量合劑。區域性處理,應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患部,用5%碘酊消毒淨化組織,撒佈磺胺粉,敷料包紮,在臍孔周圍皮下分點注射鹽酸普魯卡因青黴素注射液(2%鹽酸魯卡因注射液20毫升,青黴素80萬單位)。

    如臍內血管腫脹及周圍有腫脹現象,應用外科手術刀切開排膿,並用3%過氧化氫溶液、o.1%碘酊消毒。如體溫升高時,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抗生素。臍帶壞死時,必須切除其殘端,除去壞死組織,消毒洗淨後,塗碘仿醚、碘酊。必要時可用硫酸或高錳酸鉀粉腐蝕贅生肉芽。最後向傷口撒佈碘仿磺胺粉。為控制感染,防止炎症擴散,應肌內注射抗生素,用青黴素、鏈黴素各50萬單位/千克體重,肌內注射,或用磺胺嘧啶鈉0.2克/千克體重,1次灌服,維持劑量減半,可連用5天,也可用青黴素50萬單位、0.25%普魯卡因注射液4毫升,溶解均勻,腹腔注射。

    (七)羔羊消化不良

    羔羊消化不良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本病的特徵主要是消化功能障礙和不同程度的腹瀉。2~3月齡後,此病逐漸減少。

    [病因] 母羊飼養管理不當,新生羔羊未及時吃初乳,初乳品質過差、哺乳母羊患病,母乳中含有病理產物和病原微生物;母乳中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不足或缺乏;羔羊受寒或羊舍過潮,衛生條件差;人工給羔羊哺乳不能定時定量,後期給羔羊補飼不當等均會引發此病。

    [症狀] 羔羊消化不良多發生於哺乳期,病的主要特徵是腹瀉。糞便多呈灰綠色,且其中混有氣泡和白色小凝塊

    (脂肪酸皂),有酸臭味,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塊及飼料碎片,伴有輕微腸臌氣和腹痛現象。持續腹瀉時由於脫水,面板彈性降低,被毛蓬亂失去光澤,眼球凹陷。單純性消化不良者體溫一般正常或偏低。中毒性消化不良可能表現一定的神經症狀,後期體溫突然下降。

    [診斷] 羔羊腹圍增大,觸診胃部有硬塊,羊羔表現不同程度的腹瀉,站立時拱背,渾身顫抖,精神沉鬱,體溫偏低。

    [預防] 注意改善衛生條件,清掃圈舍,將患病羔羊置於乾燥、溫暖、清潔的單獨圈舍裡,鋪乾燥、清潔的墊草,圈舍裡溫度應保持在12℃以上。母羊補喂營養豐富的青草和豆類飼料。羔羊出生後,應在1小時內讓其儘量多吃初乳。母乳不足時,可補喂其他產羔母羊的乳汁,少量多次。

    [治療] 為排除胃腸內容物,可用油類或鹽類緩瀉藥;為促進消化可用乳酶生;為防止腸道感染,可用磺胺類藥物加諾氟沙星配合治療;病程較長引起機體脫水時,可靜脈注射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配合維生素C和能量合劑輔助治療。

    多數藥物治療往往無效,可減食或絕食1~2天,僅喂清潔飲水或給予止瀉藥。再餵食時,應逐漸恢復,給予易消化的米湯或乳汁。

    (八)羔羊副傷寒

    羔羊副傷寒的病原以都柏林沙門氏菌和鼠傷寒沙門氏菌為主。發病羔羊以急性敗血症和下痢為主。

    [症狀] 羔羊副傷寒(下痢型)多見於15~30日齡的羔羊,體溫升至40℃~41℃,食慾減退,腹瀉,排黏性帶血稀便,有惡臭;精神委頓,虛弱,低頭,拱背,繼而倒地,經1—5天死亡。

    [預防] 發現症狀後,立刻隔離,以免擴大傳染。同時給予容易消化的奶,可以加入溫開水,少量多次餵給。為了增強抵抗力,可以用初乳及酸乳進行飲食預防。給予較長時間、較大量的酸乳,可以使羔羊獲得足夠的免疫抗體和維生素A,並能促進生長髮育和預防腸道細菌的危害。也可以在羔羊出生後1~2小時內皮下注射母血5~10毫升進行預防。

    [治療] 大量補液在提高療效中非常重要。應用磺胺類或抗生素治療。磺胺類可用磺胺脒,抗生素可用土黴素或金黴素,口服或肌內注射。將抗生素加入滴注液中效果更好。至少用藥5天。也可應用噬菌體治療,口服或靜脈注射,往往在第一次應用後,病情可見好轉。

    (九)羔羊佝僂病

    羔羊佝僂病又稱為小羊骨軟症,俗稱彎腿症,是羔羊迅速生長時期的一種慢性維生素缺乏症。其特徵為鈣、磷代謝紊亂,骨形成不正常。嚴重時骨骼發生特殊變形。多發

    生在冬末春初季節,綿羊羔和山羊羔都可發生。

    [病因] 飼料中鈣、磷及維生素D,任何一種的含量不足,或鈣、磷比例失調,都影響骨的形成。因此先天性佝僂病,起因於妊娠母羊礦物質(鈣、磷)或維生素D缺乏,影響了胎兒骨組織的正常發育。羔羊出生後紫外線照射不足,哺乳量不足,斷奶後飼料太單純,鈣、磷缺乏或比例失衡,或維生素D缺乏;內分泌腺(如甲狀旁腺及胸腺)的功能紊亂,影響鈣的代謝,均可引起羔羊佝僂病。

    [症狀] 羔羊先天性佝僂病,出生後衰弱無力,經數天仍不能自行起立。後天性佝僂病,發病緩慢,最初症狀不太明顯,表現食慾減退,腹部膨脹,腹瀉,生長緩慢。病羊步態不穩,病繼續發展時,前肢一側或兩側發生跛行。病羊不願起立和運動,長期躺臥,有時長期彎著腕關節站立。在骨骼變形前,如果觸控和叩診,有疼痛反應。在起立和運動時,心跳與呼吸加快。典型症狀為管狀骨及扁骨的形態漸次發生變化,關節腫脹,肋骨下端出現佝僂病性念珠狀物。膨起部分在初期有明顯疼痛。骨質發生變化的表現是各種狀態的彎曲,足的姿勢改變,呈狗熊足或短腿狗足狀態。

    [診斷] 羔羊表現步態僵硬,尤其是掌骨和蹠骨遠端骨骺變大,有明顯的疼痛性腫脹,可做出臨床診斷。

    [預防] 改善和加強母羊的飼養管理,加強運動和放牧,應特別重視飼料中礦物質的平衡,新增羊專用預混料。

    [治療] 可用維生素A、D。注射液3毫升,肌內注射;精製魚肝油3毫升灌服或肌內注射,每週2次。為了補充鈣製劑,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5—10毫升;也可肌內注射維丁膠性鈣注射液2毫升,每週1次,連用3次。也可餵給三仙蛋殼粉:神曲60克、焦山楂60克、麥芽60克、蛋殼粉120克,混合研末後每隻羔羊12克,連用1周。

    (十)羔羊白肌病

    羔羊白肌病也稱肌營養不良症,是伴有骨骼肌和心肌變性,併發生運動障礙和急性心肌壞。死的一種微量元素缺乏症。常見於降水多的地區或灌溉地區,多發生於飼餵豆科牧草的羔羊、早期補飼的羔羊和高營養水平日糧的羔羊。常在3~8周齡急性發作。

    [病因] 缺硒、缺維生素E是發生本病的主要原因,也與母乳中鈷、銅和錳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有關。

    [症狀] 首先出現在四肢肌肉,病初可能影響到心肌而猝死。症狀也常擴充套件到膈、舌和食管處肌肉。慢性者常伴有肺水腫引發的肺炎。臨床症狀有後肢僵直、拱背、有時臥倒,有哺乳或採食願望。

    [診斷] 病羔精神不振,運動無力,站立困難,臥地不願起立;有時呈現強直性痙攣狀態,隨即出現麻痺、血尿;死亡前昏迷,呼吸困難。死後剖檢骨骼肌蒼白,營養不良。

    [預防] 加強母羊飼養管理,新增羊專用預混料,可

    起到預防作用。

    [治療] 對發病羔羊應用硒製劑,如0.2%亞硒酸鈉注射液2毫升,每月肌內注射1次,連用2次。與此同時,應用氯化鈷3毫克、硫酸銅8毫克、氯化錳4毫克、碘鹽3克,加水適量內服。如輔以維生素E注射液300毫克肌內注射,效果更佳。

    有的羔羊病初不見異常,往往於放牧時由於受到刺激後劇烈運動或過度興奮而突然死亡。該病常呈地方性同群發病,應用其他藥物治療不能控制病情。

    (十一)羔羊口炎

    主要是受到機械性、物理化學性、有毒物質及傳染性因素的刺激、侵害和影響所致。

    [症狀] 3—15日齡的羔羊,時常出現口腔流涎、不肯吮吸母乳的現象,這時若檢查口腔黏膜,會發現有充血斑點、小水皰狀或潰瘍面,說明羔羊已經得了口腔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導致羔羊消瘦、消化不良,甚至活活餓死。初期表現為口腔黏膜潮紅、腫脹、疼痛,溫度增高,流涎等症狀。臨床表現主要有卡他性口炎、水皰性口炎、潰瘍性口炎、真菌性口炎。

    [治療] 首先消除病因,餵給柔軟,營養好,容易消化的飼料。用1%鹽水、o.1%高錳酸鉀或2%一3%氯酸鉀溶液洗滌口腔,然後塗抹2%碘甘油或龍膽紫,每日1次。

    如有潰瘍,可先用1%一2%硫酸銅塗抹潰瘍表面,然後塗抹2%碘甘油。若維生素缺乏,可注射或口服維生素B1、維生素B2或維生素C。

    對於口炎併發肺炎的,可用下列中藥方以清肺熱。天花粉、黃芪、梔子、連翹各30克,黃柏、牛蒡子、木通各15克,大黃24克,芒硝9克,將前8種藥共研成末,加入芒硝,開水衝,候溫每隻羔羊用其1/10。

    (十二)羔羊破傷風

    破傷風又稱強直症,俗稱鎖口風、臍帶風,是一種人獸共患的急性中毒性傳染病,其特徵為全身或部分肌肉呈持續性痙攣和對外界刺激反應性增高。

    此病是由破傷風梭菌經傷口感染引發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成年羊、幼羊都可感染。羔羊在斷臍、去勢、剪耳等操作過程中消毒不當而感染。破傷風梭菌是存在於土壤中的粗大桿菌,能形成芽孢,長期存活,所以四季均可發生。

    [症狀] 肌肉強直是本病的主要特徵。病羊四肢強直,背腰不靈活,尾根上翹,行動困難。臥地后角弓反張,不能站立,頭、尾偏向一側,呼吸促迫,常因窒息而死亡,死亡率高達95%~100%。

    [預防] 傷口和斷臍用5%碘酊消毒;羔羊出生後12小時內,肌內注射破傷風抗毒素1500單位。

    [治療] 注射大量破傷風抗毒素(10 000單位),每日1

    次,連用4~7日。一般將破傷風抗毒素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注射,肌內注射氯丙嗪10一25毫克。

  • 2 # 山林野趣

    看產出多久,,有的是母羊沒有隔離,羊太多打鬥造成的意外,有的是受涼,吃完奶之後天氣冷趴在地方肚子著涼造成的,

  • 3 # 周向賢

    中毒性病毒。

    尤其是羔羊接觸,吸入或食入含有毒性植物,透過消化道,呼吸道,引起中毒性疾病。

    比如,有機磷中毒。尤羔羊表現不吃奶,無反芻,呼吸困難,臥地不起。

    治療。

    灌服硫酸鎂30克,加溫水適量,1次內服,清除胃內毒物。

    並及時應用特效解毒劑。

    ①抑制植物神經性藥物:膽鹼能神經抑制劑一一"阿托品"。

    ②,膽鹼酯酶復活劑:解磷定和雙復磷,劑量每千克體重15毫克,溶於5%葡萄糖溶液100毫升內,靜脈注射。或用硫酸阿托品10一30毫克,肌肉注射。

    僅作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國足有些球員在聯賽中狀態十分火熱,一到國家隊就狀態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