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利刃號

    其實日本在二戰當中最發愁的不是戰鬥機的數量而是質量,由於零式戰鬥機的改進潛力不大導致二戰中後期被盟軍吊打,日本本土的航空工業都在不遺餘力的研製高效能的全金屬戰鬥機,面對美軍越來越先進的地獄貓、Mustang、海盜、閃電、雷電和雄貓戰機,不要說木頭戰鬥機這種老舊的機型,就連最先進的“大東亞決戰機”都未必能與之對抗,因此在日本工程師和軍方看來與其花費精力去設計排不上用場的木有飛機,還不如集中精神提高現有金屬戰機的效能,這樣才有可能取得勝利。

    再者說,日本雖是島國但是他佔有了某國大陸的絕大多數的富饒部分,能源材料煤炭和金屬資源鋁土礦都有充足的供應,日本軍工產能可以確保有足夠的電解鋁供應戰鬥機的製造,因此發展木頭戰鬥機就顯得多餘了;反觀英國,這個國家雖然擁有廣袤的殖民地,各種稀有金屬和有色金屬只要一個加拿大就能全部滿足需要了,但是英倫三島與殖民地之間隔著海洋,從殖民地運來的資源很有可能被德軍潛艇送入海底,因此它是非常缺少鋁金屬的;蘇聯不缺鋁土礦但是他的大部分工業區都被德軍佔據因此產能嚴重不足。這兩個國家都被迫設計生產木質戰鬥機。

    日本只是在菲律賓戰役之後其海上生命線徹底斷絕,南洋和大陸的鋁土礦以及本土發電廠的電能都不能正常供應,這才出現了鋁金屬供應不足的問題,此時的日本政府開始認真考慮生產木質戰鬥機的問題了,在倉促之間很多技術難題無法解決,比較有名木製戰機如疾風Ki113和Ki106都未能世紀投產。

  • 2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那我要反問一句了,日本二戰為什麼非要用金屬造飛機?

    二戰時期的日本航空,在世界上可不算落後的。受到戰爭刺激,他們把敢搞的不敢搞的點子全都使了出來,木頭飛機其實也有,後面慢慢講。他們使用金屬戰機最主要的原因是世界空軍的發展,當時鋁合金、輕質金屬用作飛機制造已經是世界航空製造業的潮流,強度更大、機身更輕盈、飛行表現更好、加工效能好,有什麼理由一定要去用木頭呢?

    日本更是其中的極端,主持“零式”戰機的掘越二郎向來推崇“減重”的做法,他透過類似魚骨的結構把戰機設計的非常輕薄,中間大量使用合金架構,這樣便使得戰機異常靈敏,對陣同時代的敵機時無往而不利,釀造出一場“零戰的災難”。

    日本的航空當時開發出一種叫“五十嵐合金”的鉻鎳錳超硬鋁合金,這種金屬是住友工業開發出來的,鉻鎳的含量很高,因此具備一定的硬度。零式戰鬥機採用五十嵐合金製造機身,在當時完全是一種超前行為,但高風險中獲得的利益也是巨大的。只不過這種所謂的優勢最後變成了零戰的死穴。

    自從零戰之後,日本的航空工業彷彿得到了指示,金屬飛機大行其道。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面對二戰那種大規模的空中角逐,木質飛機完全不適應時代了。別的不說,航母上的艦載機就很難使用不耐腐蝕和潮溼的木頭。二戰時期飛機的發展也讓木頭跟不上趟了,越來越瘋狂的機動以及越來越快的速度,還有天空越來越密集的炮火,都讓木質飛機黯然失色。

    工業化的製備更符合機械製造的規律,便於拿控成本以及穩定生產質量。畢竟自然界生產的樹木太難以把控,木材的產地、品種、生長年限、運輸加工等等都會影響到木材加工出來的品質,不是很必要的話,根本沒必要再轉過頭去使用木頭做飛機。

    不過那個年代大部分飛機,包括日本自己的中島疾風之類,大都是前半機身採用金屬,後機身尾巴採用木頭,畢竟前方的發動機部分用木頭可有點懸。

    二戰時英國的“蚊式”夜間戰鬥機以及它的山寨版Ta154戰鬥機,還有蘇聯的拉3、拉5、拉7、米格3、雅克1、雅克3以及伊爾2等都大量使用了木質部件。蘇聯這麼做一方面是早期航空業的意識比較弱,一方面是他們有相當大的工業基礎、人員條件以及優良製造技術。其實總體看來德國、日本都差不多。

    上面幾張圖片是掉在湖中的蘇聯米格3飛機,俄羅斯人修復了它,我們可以從這些圖片裡稍微看到一些材料的分佈。

    而且,二戰的木頭飛機技術也不是隨便哪個阿貓阿狗能搞的。木頭需要貯存或特殊烘烤以渡過劇烈放性期,否則沒準什麼時候就開裂。二戰時英國與蘇聯使用的都不是純粹的木板,他們使用的其實是膠合板和複合板。

    蚊式戰鬥機的材質是一層木片一層膠水貼合起來的。蘇聯的複合板則乾脆是紅松粉碎後,經過甲醛等化學溶劑浸泡後壓合成的。日本人1沒有木板技術,2沒有對戰機木材進行囤積,3沒有想象到戰爭的艱苦,哪能正兒八經的造木頭飛機呢?能造出木頭神風機都不錯了。

    不過二戰日本也並非全都是金屬飛機,大部分的飛機仍然有許多木質部件,比如中島疾風就是金屬頭木頭屁股,只是因為有蒙皮的關係這部分不是那麼引人注目。戰爭後期,金屬匱乏,一些讓人送死的神風機甚至直接用竹子搭框架,大量採用木頭製造機身,反正是一次性的,沒必要耗費太好的材料,權當是送爐子裡好燒。

  • 3 # 飛行者埃裡克

    木頭飛機不是好造的,一般都是以膠合板的形式使用,整塊木頭由於有自然紋路,強度肯定是有問題的。所以,不管是膠水的配方還是膠合的工藝,還有金木結合部的連結都有想當的技術含量。小日本哪裡搞得定這些。

  • 4 # 蝸牛沒腹肌

    使用木頭造飛機對日本來說同樣遙不可及,原因就是木頭的加工生產遠比金屬要複雜困難,日本這個人口有限熟練工人更有限的國家是不可能滿足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需要的,他和佔據歐洲大陸的德國以及國內安穩的英國不能比。本文以日本在二戰末期搞出的兩款木製戰機為例分析一下木製品加工的難度:

    Ki113鋼木結構的疾風戰機重量比原版的疾風搞出50%還多,而且加工製造的工時也高出整整一倍,它的機身框架和翼梁、龍骨全部採用低碳鋼製造,這些金屬加工相對容易的部件可以節省大量時間,但是機身蒙皮和骨架這些木頭部件的生產就十分複雜了;全木質的Ki106疾風戰機更是需要多出2倍的工時才能生產出一架來。

    日本在1945年之後才開始全力生產木質戰機(因為此時已經失去南洋和大陸的資源只能依靠島嶼本土上的資源持續戰爭),這個時候大批青年勞力戰死或者深陷在各個戰場被孤立起來的本土製造業不得不使用婦女和女學生進行木頭零件的生產,其中一個叫做“王子航空公司”的企業是從一家造紙廠轉型而來的,這也反映出當時日本國內是多麼欠缺勞動力,需要大批人力的木頭加工世紀不符合國情的措施,它雖然解決了材料上瓶頸,但是人員不足依然是日本的死結。

  • 5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二戰時期的日本為什麼不用木頭製造戰鬥機? 日本在二戰其實是有木頭飛機的。這就是日本陸軍的X系列機密戰機計劃當中的,夕號隱身攻擊機。就是一種木頭造的攻擊機。

    並且在外面塗抹了黑色反雷達隱身材料,起落架是可以拋棄式,同時,飛機外面幾乎沒有金屬暴露出來。這種飛機主要,就是利用全木頭外殼,隱身效能,還有夜間出擊,來躲避美軍艦隊的雷達探測。

    從而襲擊美軍軍艦,所以,夕號隱身攻擊機還採用了內部彈倉,炸彈都掛載在飛機內部。這飛機可以掛載500公斤炸彈,最大速度只有400公里,從1945年2月,日本陸軍航研所開始開發,一直到1945年7月,定型,才開始投產,到當年8月15日日本戰敗,一共製造了200多架。

    比如特殊的是,這種夕號隱身攻擊機還裝備了紅外探測系統,以增強在夜間搜尋美軍艦隊的能力。但是,因為日本很快就戰敗了,所以這種世界上第一種隱身戰機,並沒有任何實戰記錄。

    也就沒有發生,日本陸軍想象的,在夜間出動幾百架隱身攻擊機攻擊美軍艦隊和登陸艦的故事。後來,美軍登陸日本以後,發現了一些沒有被銷燬的夕號隱身攻擊機,感覺比較有創意,就帶回美國進行研究。

  • 6 # 楊波

    不安全。對飛行員,沒有安全保障,容易被子彈擊穿。還有,木材飛機被人偷襲容易著火。如果日本用木材飛機,表示它氣數已盡,沒有能力再去侵略他國,只有捱打的份。倘若,日本沒槍沒炮沒飛機沒軍艦,那麼它只有戰敗了。可見,日本如果用木製飛機,那麼被侵略的國家會由守為攻,打擊日軍。到時,日軍便只有節節敗退了。

  • 7 # DDG的老船塢

    二戰日本嘗試過用木材製造飛機啊,比較典型的就是Ki-84疾風部分後期型號的後機身等部位使用了木材,另外日本還曾經研發Ki-84的全木質改型Ki-106,只不過由於日本戰前缺乏製造高效能木質飛機的相關技術儲備,戰爭期間才投入較多精力研發相關技術,所以在高效能木質飛機方面沒有取得什麼發展。

    數量不明的後期量產型Ki-84疾風戰鬥機使用了部分膠合板元件,同時日本還在研發

    要知道木頭飛機聽著很low,但是在那個年代可不算是低技術,和早年間那種鋼管蒙布的飛機不同,木頭飛機實際上是當時相當高大上的蒙皮承力的硬殼結構,這也就意味著木質構件是飛機機體結構的一部分,必須承受高速飛行和機動帶來的相應的應力,而木材本身的強度遠不如金屬,要達到相同的結構強度往往需要更大的體積和重量,通常來說飛機的木質部件都是採用多層薄材熱壓膠合,一次成型的工藝,為了以儘可能輕的重量達到儘可能高的強度,木料的選材和粘合劑的配方都是一點馬虎不得的,這方面做到極致的是英華人,被稱為“木頭奇蹟”的德哈維蘭蚊式戰鬥轟炸機最快能夠達到每小時六百多公里的時速,堪比同時代的先進戰鬥機,而蚊式整機只有一百幾十公斤的金屬構件,甚至連機身隔框都是用木料製造,可以說是木頭飛機的巔峰之作,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的是,英華人實際上從20年代後期就開始研究木質硬殼機身,在木材選擇,層合結構和酪素膠水配方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才在二戰期間爆發出蚊式這個木頭奇蹟。另外一個木頭飛機大戶是蘇聯,蘇聯在30年代透過引進獲得了酪素膠水的工藝,並且用中國產木材研發出航空層合板(英國使用加拿大和南美木材),相比蚊式的木材較為笨重,而且主要應用於機翼,後機身等部位,儘管技術水平略遜,但是蘇聯同樣積累了設計製造木頭飛機的豐富經驗,實際上由於鋁材缺乏,直到戰爭末期的拉7戰鬥機還在大量使用木質構件。

    很多人只看到“木頭奇蹟”蚊式在二戰中大放異彩,而忽略了英華人在之前十幾年對木質硬殼機體的研究工作

    蘇聯直到戰爭末期的拉7戰鬥機仍然使用了部分木質構件

    但是日本在戰前對航空木材並沒有英蘇那樣的熱情,一方面日本陸海軍航空兵都極端重視狗鬥,對於可能帶來較大增重的木質硬殼結構非常不感冒,另外一方面日軍限於財政限制,在戰前飛機產量並不太大,國內鋁產業完全能夠應付有餘,而且日本中國產輕質硬鋁合金水平也完全能夠支援陸海軍對飛機效能的變態要求,這都限制了日本對於研發木質硬殼機體的投入。但是戰爭爆發之後,隨著戰爭的大量消耗,日本的金屬原料也逐步面臨匱乏,這才啟動了木質飛機的研發,但是由於缺乏前期投入,所以研發進展速度並不快,1944-45年間才在部分Ki-84飛機上採用部分木質構件,直到投降之前才剛剛拿出三架Ki-106原型機,更不要說量產。

  • 8 # 道聽陳說

    日本不用木材造飛機?這個問題問的非常沒有常識,二戰時期的日本恰恰就是用木材造的的飛機,其在二戰中著名的“零式”戰鬥機的機體和機翼等部位,都是木頭製造的。這與二戰早期及以前的其他戰鬥機設計、製造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由於技術原因,早期的飛機架構基本上都是木質。

    飛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創舉,它的出現使得人類從此擺脫了引力的束縛,可以自由的藍天上翱翔,但是早飛機發明的早期,由於內燃機技術發展還比較原始,因此在二戰早期及以前設計製造出來的飛機,其機身、機翼結構都主要都不是鋼鐵結構,而是以木質為主。

    之所以會採用木質材料,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木質材料擁有足夠高的強度,以及足夠輕的材質,這在內燃機動力比較低的時候,採用它們製造飛機的主要原因。而這種情況也同樣出現在二戰時期的日本。

    在二戰時期,日本國內的軍事工業在亞洲雖然是佼佼者,但是與歐洲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比如二戰時期日本設計製造的最著名的戰鬥機——零式戰鬥機,其發動機效能就遠不如美德等國家生產的發動機(零式戰鬥機發動機是950匹馬力,而同時期的德國me109則有1100馬力)。

    因為日本人發動機技術落後,以及缺乏制鋁、鋁合金工藝等原因,使得日本人無法向德美等國那樣可以造出大推力發動機和比較輕的鋁合金,因此不得不從其他途徑去想辦法。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日本人在設計零式戰鬥機時,就採用了很多非常規的辦法,比如在戰鬥機龍骨上打孔,以及採用木質機翼和機身的方式來減輕戰鬥機的質量,以此來提高戰鬥機的總和效能。所以二戰中的零式戰鬥機的重量僅為1680千克,遠遠比德國Me-109戰鬥機的2605千克重量要輕。

    嚴重缺乏技術儲備的日本,在二戰後期的戰鬥機設計中,效能無法再有所提升。

    由於日本並不像其他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那樣擁有雄厚的戰爭潛力,使得日本在設計出零式戰鬥機之後,已經將這款戰鬥機的潛力挖掘殆盡,由於缺乏技術儲備,日本在二戰中後期再也無法設計出比零式更優秀的戰鬥機來。

    同樣,由於技術本身的限制,零式戰鬥機的設計缺陷也暴露的越來越明顯,比如零式戰鬥機由於機體打孔以及採用木質機身結構等原因,使得戰鬥機的結構強度遠比不上全金屬製造的戰鬥機,而且由於發動機動力不足等原因,使得戰鬥機不能採用全金屬製造。

    因此在二戰後期,美國製造的P-51Mustang戰鬥機能夠飛到700公里/小時的速度時,零式戰鬥機仍然只能飛到慢吞吞的553公里/小時。這大大降低了零式戰鬥機的使用價值,而且由於零式戰鬥機機身強度低,導致一被集中就非常容易起火,最後被美華人起了個“打火機”的外號。

  • 9 # 日本二三事

    謝邀!二戰中日本用木材製造過飛機,當時日本用作製作飛機的硬鋁(又稱杜拉鋁)奇缺。加之從加工技術上來看,有很多木工但是能夠加工鋁板的技能工卻非常至少。並且如果木質的話,從維修上來看,成本將十分低廉。所以,從二戰時期日本的作戰思想上來看,木質飛機是一個很好的計劃,但是最終並未成功。

    日本木質戰鬥機--四式戦闘機疾風

    初次飛行在1944年(具體日期未記載),首批生產臺數為10臺。四式戰鬥機疾風又稱為KI-84,是日本木質化的戰鬥機的代表之作。戰爭末期,日本的資源嚴重不足,鋁合金的產量和採購受到極大的威脅,於是在KI-84的基礎上,將主要部品全部換成木質,進行研發KI-106飛機。但是,為了保證其強度,機體重量增加了17%,導致速度和運動效能降低,所以被認定為不合格的戰鬥機。在其製造工藝中,最難的部分莫過於使用膠水粘接部品了,因其不成熟的粘接工藝導致很多不良,最終不被採用。

    1945年8月4日,日本的朝日新聞(大阪地區)用了1個版面來報道木質飛機,還配有照片,但是拍攝的場所和日期現在已經無法調查。文中寫到,隨著日本喪失了制海權,各種資源已經嚴重不足,所以現在正在試做木質飛機,筆者查閱當時的新聞,工廠所在地和相關的資料已經被隱藏掉了。只有“XX航空公司XX工廠,作為生產木質飛機的工廠,其裝置技術不足,被稱為二流航空公司(中間略),但是隨著設計變更,不懈努力終於完成不亞於金屬製飛機的木質化工序,月產XX臺”的描述。

    木質滑翔機--Gander

    Gander是當時聯合國軍隊對這款飛機的稱呼,日本稱為這款飛機為“ク7”,愛稱為“真鶴”。1942年2月,日本陸軍軍方要求製作能夠搬運九八式輕戰車的木質滑翔機,日本一名叫做益浦幸三的技師主導試做。在1943年1月完成ク7-Ⅰ 代,之後根據一代的基礎上,又改良了問題點生產了ク7-Ⅱ代。於1944年7月完成試做,同年8月15日進行飛行試驗。

    但是這臺飛機並不是全木質的,其中央軀體和動翼的骨骼採用輕合金製成,其他以外則全部實現了木質化。能夠搭載32~40名士兵或者搭載7000kg貨物,也能夠搭載輕戰車。不過當時日本已經沒有反擊的能力,制空權也被美軍奪取,所以這樣的大型滑翔機並沒有太多出場的機會。

    傳奇轟炸機--DH.98“蚊”

    日本的木質飛機研發並不是突然開始的,或許也受到了英國傳奇轟炸機DH.98“蚊”的影響。這款轟戰機被稱為“木造機的奇蹟”,有轟炸機、戰鬥機、偵察機等不同種類。該型號轟戰機曾經和日軍進行對壘,受傷之後馬上進行修補,因其高復原性和修復性讓其在與日軍戰鬥中十分活躍。

    結束語

    當時日本可以說是“資源不夠,木材來湊”,結果技術又不夠,最終導致木質飛機的計劃一一流產。不過英國的蚊型戰機,充分說明了木質材料是可以用在飛機上,而且效能一點不比金屬製弱。

    部分文章介紹:

    《孫正義放棄管理權也要爭奪的5G,到底會給未來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新晉中國勢力VS老牌汽車廠家,勝負難測!汽車界已硝煙四起!》

    《日系8家車廠“江湖地位”最新排名,豐田傲視群雄依舊無敵!》

  • 10 # 上帝實話實說22

    日本研製過木製飛機

    1943年,空技廠找到松下幸之助(就是那個號稱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委託他研究木質飛機,結果松下為此成立了松下航空機株式會社。但是在膠水的配方上出了問題,做出來的飛機無法使用很久就要解體。最終只生產出原型機日本就投降了。

  • 11 # 感冒教育

    木質飛機的強度達不大且不能承受所需彈藥的重量

  • 12 # 春意律動

    可以提個相近的問題,為什麼不用木材造大炮?為什麼不用木材造飛機?

  • 13 # 本聖散淡人

    題主應加一問;日本為什麼不用木材造大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慈禧之功過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