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溝通谷沛
-
2 # 好品玫瑰
寶寶為什麼要吃手
吃手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一種訊號,2~3個月後的寶寶會開始出現手部動作,他往往會揮舞著他的這個小「雞腿」玩得不亦樂乎。當寶寶真正能把手放在嘴巴里啃的時候,則說明寶寶的運動肌群與肌肉控制能力已經相互配合、相互協調了。
這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一種訊號,爸爸媽媽應當為寶寶的這個舉動感到自豪,因為寶寶成長啦~
寶寶吃手是心理發展的需要
2~3個月寶寶正處於口唇快感期,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影響其身心發展,長大以後,很容易出現咬指甲、吸菸等不良習慣,甚至容易產生脾氣暴躁、心理焦慮、對人缺乏信任感等現象。
家長若能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當寶寶感到不安、煩躁、緊張時,吃手會鎮靜寶寶的情緒。有的寶寶在淺睡狀態時,也會用吮手指來尋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種心理需求和行為,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在正常發育情況下,寶寶不會養成吃手的習慣,家長不必擔心,也無需設法阻止。
當寶寶到了8~9個月後,大多數就會不再吸吮手指了,僅有少部分寶寶會養成吸吮手指的習慣,吃手的習慣在18~20個月時達到高峰。
什麼時候吃手要干預?
孩子到了3~4歲還吸吮手指,則是一種倒退的行為表現。當孩子焦慮和緊張時便會倒退回嬰兒時期,用吸吮來滿足口腔的慾望,以減少其內心的憂慮。
在這背後往往隱藏著許多潛在的原因,比如孩子的身體問題,孩子體內缺少微量元素,象鋅、鐵等;孩子的心理問題是孩子心理不健康,表現為壓抑、焦慮、強制、逆反等;孩子感覺無聊時也會吃手指;孩子的好奇心也會促使養成吃手的嗜好。
長期吮吸手指會導致口腔變形,上下牙之間有一個指尖大小的空隙。此外,寶寶不斷地吸吮會使兩側面頰部收縮,使牙齒排列形成弓狀變窄,上前牙前突,同時由於手指的牽引,還可以引起下頜前突畸形。
寶寶在兩歲以後,如果吮吸手指還非常頻繁,那就要想辦法干預了。但不可粗暴的干預,比如手指上塗黃連水,言語激烈的呵斥寶寶,這樣的方式往往適得其反。要讓寶寶戒掉吃手的習慣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爸爸媽媽切忌不可操之過急,過早失去耐心,多陪孩子玩耍,玩一些需要他的雙手參與的小遊戲,睡前溫柔的握住寶寶的手,給他講故事,或者聽聽寶寶今天做了一些什麼,和他互動,轉移寶寶注意力!
寶寶吃手怎麼辦 五種方法幫助寶寶改掉壞習慣
1、注意餵養方法
在餵養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能只注重營養,還應該要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懷,母乳餵養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如果是人工餵養的寶寶,那麼奶嘴的開口大小一定要適中,不要太大,這樣可以有效的控制奶液的流速,同時也可以讓寶寶有足夠的時間來滿足吮吸需要。
2、不要讓寶寶單獨待在小床上
當寶寶睡醒了之後,媽媽不要讓他們獨自待在小床上太長時間,否則寶寶就會因為感到無聊而把手指放進嘴裡吮吸,進而就會養成了經常吮吸手指的習慣了。
3、轉移寶寶注意力
如果寶寶已經有了吮吸手指的傾向,那麼寶寶們要想辦法及時將他們的小手指從嘴裡拿出來,然後用玩具或者是其他寶寶喜歡的東西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慢慢的會使寶寶吮吸手指的習慣改掉的。
4、多陪伴寶寶
父母們平時一定要多陪伴寶寶,利用空閒的時間和他們說說話,唱唱兒歌,給他們講故事或者是和他們玩玩具、堆積木、看圖書等,透過這些遊戲活動讓寶寶忘記吮吸手指的事情。
5、拉長衣袖遮蓋手指
在寶寶吮吸手指的時候,父母們把寶寶的衣袖拉長蓋住手指也是可行的一種措施。另外,在寶寶的手紙上塗上苦味或者是辣味的東西也使他們放棄吮吸手指也不是不行,但是一定要注意,有很多東西會對寶寶有傷害,家長們需要特別小心,避免發生意外。
寶寶吃手怎麼辦?上面我們簡單的介紹了五種解決寶寶吃手這個問題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各位家長們。其實要解決寶寶吃手的問題,關鍵是要讓寶寶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同時要多多的陪伴他們,使他們可以不那麼無聊,時間長了,這個不好的習慣就改掉了。
如何幫孩子戒掉吃手的習慣
如何幫孩子戒掉吃手的習慣?預防和矯治吮手指和咬指甲的關鍵,在於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避免錯誤的哺乳方法,以杜絕養成不良嗜好。對於已養成此類不良習慣的孩子,在矯治時應注意:
1.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對兒童,如果是因為餵養方式不正確,應培養孩子有規律的進食習慣,做到定食定量、飢飽有節;如過是孤獨、寂寞等原因,則要給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讓他們有機會與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樂,培養其對環境、遊戲的興趣,以轉移其注意力,逐漸糾正此類不良嗜好;如果是體內缺少鋅、鐵等微量元素,最好先帶孩子去做微量元素測定檢查,再給與對應的治療方法。
2.寬鬆、溫馨的家庭環境
家長給孩子創設一個寬鬆、溫馨的家庭環境,有助於孩子釋放壓力。在與孩子相處時,父母面帶微笑,語調輕鬆,蹲下來與她說話,保持與寶寶平等的姿態,都有助於滿足孩子多方面的情感需求。而適當改善對孩子的要求,不對孩子太過嚴厲,不過分強調競爭,不給孩子施加壓力,不要求孩子盡善盡美等,也利於給寶寶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穩定、寬鬆的成長氛圍。
3.正確教育,切忌粗暴
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兒時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應簡單地禁止,否則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使他們感到更緊張。只有主動提供多種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遊戲等,而不應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自然會解除其困惑,而不致這些不良嗜好的產生。
因此,對此類兒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強行制止的行為是有害無益的,嘲笑、譏諷、恐嚇、打罵更是不妥,這樣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緒更加緊張不安,甚至產生自卑感、孤獨感等不健康心理。
4.厭惡療法
在童年時期,如果兒童養成了吮手指或咬指甲的怪癖,可以採用厭惡療法進行治療和矯正。如在兒童手指上塗上黃連水或辣椒水,使其感受到咬指甲或吮手指的苦痛,從而戒除這一不良習慣。
-
3 # 營養百事通
一般2歲之前的寶寶吃手我們大人儘量不要干預,超過2歲如果還過度吃手的話就要干預了。
寶寶吃手的原因:4-12月齡的寶寶吃手可能是因為出牙,寶寶要出牙時牙床會不舒服,脹、癢或疼,吃手可以讓寶寶得到緩解,舒服一點;1歲前的寶寶處在口欲期,他們是透過嘴來探知世界,吃手就是他們瞭解自己和世界的第一步,可以加強寶寶的觸覺、味覺、嗅覺的感知,同樣這個時候寶寶可以將任何能拿到的東西放到嘴裡去感知;寶寶吃手是自我安慰,當寶寶無聊、飢餓的時候,可以透過吃手來緩解;大一點的寶寶出現無助、害怕、焦慮、緊張、自卑等情況,會用吃手、啃指甲來緩解。寶寶吃手怎麼辦?對於2歲之內的寶寶吃手我們不需要太多的干預,只要保證寶寶的小手洗乾淨即可,避免病從口入;另外保證寶寶口唇周圍的面板清潔乾燥,避免發生口水疹。對於2歲之後的寶寶吃手我們要“溫柔”的干預,不要頻繁制止,這樣可能是在強化,提醒寶寶吃手;也不要粗暴制止,因為寶寶吃手可能是心理問題引起的,粗暴可能會加深寶寶的心理問題。我們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遞給他一個他喜歡的玩具或食物,要麼佔據他的手,要麼就佔據他的嘴。我們還要積極的去找尋引起寶寶吃手的原因,尤其是心理原因,努力給寶寶營造一個具有安全感的氛圍。對於吃手嚴重的寶寶我們可以給他另尋一個“安撫物”,比如安撫奶嘴、牙膠或安撫巾等幫寶寶逐漸過渡。2歲之前如果過渡干預,口欲期得不到充分滿足,2歲之後吃手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作者介紹:丁懷蓮 / 幼兒園保健醫生 / 國家二級營養師 / 大連營養師俱樂部講師 / 王興國老師特訓班第一期學員 / 擅長0-6歲嬰幼兒飲食、營養、健康等育兒指導
-
4 # 家庭醫生線上
寶寶老是吃手不足為奇,那麼,如何看待寶寶老是吃手,又該如何處理呢?下面咱們就談談。
一、寶寶為什麼老是吃手?
寶寶把手指放進嘴裡,其實是模仿了哺乳時得到的平靜和安心、滿足感,對於成長中時而感到無助、渴求安慰感的寶Bora說是“有益心理健康”的。正如很多寶寶在兩三歲時開始愛摸耳朵、愛摸媽媽、摸著毛巾被和毛絨玩具入睡,也是類似的道理,為了安撫、平復自己的情緒,寶寶在找熟悉的安全感。
一般吸吮手指多始於3~4月嬰兒,7~8月齡達高峰,2歲後逐漸消退。4歲以後吮手指則是行為偏異,一般在孤獨、疲倦、沮喪、思睡、飢餓時發生;分離焦慮、疾病時次數也會增加。
二、寶寶到什麼時候吃手需要干預?
寶寶如果長期吮吸手指會導致口腔變形,上下牙之間有一個指尖大小的空隙。此外,寶寶不斷地吸吮會使兩側面頰部收縮,使牙齒排列形成弓狀變窄,上前牙前突,同時由於手指的牽引,還可能引起下頜前突畸形。
到什麼時候需要干預呢?一般來講孩子到了3~4歲還吸吮手指,則是一種倒退的行為表現,需要干預。在這背後往往隱藏著許多潛在原因,比如孩子的身體問題,孩子體內缺少微量元素,如鋅、鐵等;孩子的心理問題是孩子心理不健康,表現為壓抑、焦慮、強制、逆反等;孩子感覺無聊時也會吃手指;孩子的好奇心也會促使養成吃手的嗜好。
三、寶寶老是吃手怎麼辦?
寶寶老是吃手不能粗暴的干預,比如手指上塗黃連水,言語激烈的呵斥寶寶,這樣的方式往往適得其反。建議注意以下幾方面:
1、給孩子做個全身體檢,看看是不是身體方面的不適,是否缺乏維生素等。
2、看看孩子是不是長牙了,如果長牙了,孩子的口腔會不舒服,會有吃手的行為。
3、轉移寶寶注意力。父母可以積極引導寶寶做一些需要雙手並用的遊戲,讓寶寶一邊鍛鍊雙手一邊忙得忘乎所以,就想不起來吃手了。
4、給寶寶更多的發展方向。2-4歲的寶寶們智力和語言發育突飛猛進,這時如果能多開發一些高階的活動,可以以此為契機替代寶寶的慣性基礎行為,幫助寶寶們進行情緒上的自我調節。語言發展在這個階段最為重要,也是最終代替吸手指行為的根本之一。寶寶學會了更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問題,同時能得到家長的有效迴應,是最能舒緩寶寶緊張情緒的。
5、有進步時及時鼓勵。當寶寶沒有吸手指時,應及時稱讚表揚。父母可以盡情地開啟腦洞,用一些有創意的方式表揚寶寶,比如:“你的姿勢好像警察叔叔啊,不咬手指看起來特別帥!”讓寶寶感到與榜樣並肩的力量。
-
5 # 鳳146983974
謝謝邀請。如果是在哺乳期,那這是正常現象,因為孩子在找替代乳頭的東西,以滿足他們的口腹之慾,只要隨時保證把他們的小手洗乾淨就行了。但在如果已經隔奶很久了(半年到一年以上),仍然還在吃手,個人認為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維生素的表現。缺乏安全感是因為父母陪伴太少(特別是抱得太少),這會讓孩子自己找樂子玩,那麼吃手就是最方便的“玩具”了;另外,如果孩子體內缺微量元素(一般是缺鋅的有這現象的多一點),也會表現出吃手的習慣,建議你把孩子帶到醫院體檢一下,看看他(她)體內缺啥,就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服用相應的維生素。
-
6 # 育學園
寶寶吃手的情況,絕大多數家長都經歷過。
有些家長擔心“病從口入”,一遍又一遍地用消毒紙巾給寶寶的小手“消毒”;有的家長擔心咬破手指、長大了還吃手不好等等。
其實,家長在這一點無需過分緊張,吃手實際上是寶寶聰明的一個表現。
為什麼這麼說呢?
吃手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
隨著寶寶的成長和發育,手的精細動作快速發展,這一階段的寶寶喜歡透過手和嘴來探索外界的事物,吃手可以使寶寶的口腔獲得感覺的刺激,促進其大腦發育。
吃手是寶寶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
家長都知道寶寶喜歡追著媽媽的乳頭尋找安慰,在得不到乳頭的情況,寶寶用“吃手”的方式來替代,說明他找到了能夠自我滿足的方式,這也有利於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
吃手是寶寶鍛鍊感覺運動系統的一種方式
寶寶能主動把手指頭準確地放到嘴裡,其實是依靠了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協調配合,對寶Bora說這是非常大的一個進步。
既然吃手是寶寶聰明的表現,為什麼非得戒掉呢?
其實,如果寶寶只是偶爾才吮吸手指,而且吮吸的力度不是很大的話,就屬於正常現象,不需要特別制止,順其自然就好。
隨著寶寶的成長,可以做的事情越來越多,精力被分散,自然而然就不再吃手了。
但是,當你發現寶寶頻繁吃手、有形成習慣的趨勢時,就應該及時進行干預了。
長期吃手可能會對寶寶的口腔發育造成影響,比如上下牙齒位置不匹配,頜骨發育畸形等。
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需要家長及時糾正。
2歲以下的寶寶:用安撫奶嘴代替
安撫奶嘴和手指最大的區別是:
安撫奶嘴前面有一個大大的護盾。寶寶使勁吸奶嘴時,“護盾”會擋在寶寶最外面,很好地限制住奶嘴在寶寶嘴裡的活動範圍,同時對寶寶的牙齦產生一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從而將其對牙齦發育的不利影響降到最小。
不過要注意的是,安撫奶嘴對寶寶口腔發育的影響只是比吃手要小,但並不意味著不存在影響。
所以一般最晚2歲之前,家長還是應該幫助寶寶戒掉安撫奶嘴。
有家長可能會疑惑,既然嚴重吃手行為和吸吮安撫奶嘴對寶寶的口腔發育都存在影響,而且安撫奶嘴也需要戒掉,那不用安撫奶嘴,直接到時間戒掉吃手不就行了?
事實上,我們不提倡這樣做。原因在於:
如前文所說,安撫奶嘴比吃手對牙齦發育的不利影響小。
寶寶逐漸長大,開始學著說話、觀察、觸碰周圍的新鮮事物,嘴一張開,安撫奶嘴會掉下來,慢慢地也就自然戒斷了;而吃手的行為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相對來說不容易戒斷。
2歲以上的寶寶:善意的提醒+轉移注意力
對寶Bora說,在家長的幫助下,戒掉壞習慣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批評、訓斥寶寶,否則很容易成為負面強化。
家長可以做一些善意的提醒,比如:
給寶寶指甲上畫一個小笑臉(或其他寶寶喜歡的圖案),一吃手,笑臉就會不好看了;
給寶寶講一些故事,自己編的也可以,比如小河馬戒掉吮手指的習慣後,動物朋友都願意跟他一起玩;
拍下寶寶吃手的“醜照”,作為反面例子給寶寶看,讓寶寶瞭解這是一種不好看的行為;
家長多陪伴、多引導,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比如及時拿出寶寶喜歡的玩具等。
另外,有一些寶寶可能家長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不奏效,同時吃手問題嚴重,家長可以帶寶寶去當地的醫院就診,透過唇肌功能訓練器來進行輔助矯正。
有的家長為了戒掉寶寶的吃手習慣,會試著在寶寶手上塗抹黃連水、辣椒水、生薑等苦味或刺激性強的汁液。
不建議家長這樣做!原因有兩點:
當寶寶將吃手作為一直以來的自我安慰方式時,突然間“上當”吃到不舒服的味道後,心理有可能受到打擊;
很多寶寶即使受到刺激也會試著將手放回嘴裡。這些味道經過寶寶多次嘗試後唾液的稀釋,濃度變低、味道變淡,寶寶逐漸就能適應這種味道了,因而也起不到相應的效果。
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無論出現何種問題,家長最好都能成為寶寶最為重要的依靠,相比較這些刺激,陪伴寶寶講故事、玩耍等等安撫更重要。
父母給的安撫足夠,那寶寶自然對其他的安撫工具、安撫方式的依賴就不會那麼強烈了。
-
7 # 育兒網
看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從咿咿呀呀到叫爸爸媽媽,這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讓父母心裡樂開了花,但是寶寶身上總會出現一些壞習慣這讓爸爸媽媽很是困惱。其實,某些壞習慣其實是寶寶智力發育的表現:
吃手
通常到三四個月的時候,寶寶會變得喜歡吮吸手指,這個時候大人會很著急。家長要知道,寶寶吮吸手指是心理和大腦發育的正常表現,寶寶是想透過嘴探索身體以及滿足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家長不要強行把寶寶的手從嘴裡拿開哦,如果是擔心不衛生,你可以把寶寶的手洗乾淨,或者還可以抱抱他、陪他一起玩耍轉移注意力。
扔東西
一般寶寶到了六七個月,往往會喜歡把東西扔到地上,扔完了之後還會咯咯的笑。這是熊表現嗎?其實,不是,這是一種“嬰兒遊戲”。寶寶在不斷重複扔玩具動作中,加強對各種物體、環境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還可以鍛鍊手眼協調能力,有利於以後的認知發展。家長應該給寶寶準備些小的柔軟的易拿的玩具,陪寶寶一起玩,去感受寶寶世界的樂趣,讓寶寶發現世界的奇妙,有助於其智力發育。
撕紙
到了六七個月,寶寶往往看到桌子上的捲紙就會撕、拉。寶寶透過撕、抓、揉、拉、放這一系列的動作,可以鍛鍊手指協調能力,所以寶寶撕扯的時候家長不要阻止,但注意不能讓寶寶誤食更不要給寶寶太過鋒利的紙,避免劃傷,撕紙後及時洗手。
-
8 # 兒童故事集
寶寶幾歲了呢?常吃手是多頻繁呢?時時刻刻嗎?如果小於2歲,那不用過多幹預吃手,如果超過了2歲,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慢慢改變他吃手的習慣。
我還記得我家寶42天去體檢的時候,醫生還專門問了,寶寶吃手嗎?我說不吃,醫生說,如果寶寶吃手,一定不要阻止寶寶。
吃手是寶寶階段性的一個表現,很多人說,這是聰明的表現。其實這是寶寶探索世界感知世界的一種方式。
-
9 # 爸爸不講理
寶寶吃手,是寶寶智力發展的訊號,是一種健康而正常的表現!如果寶寶在4個月齡之後還不會吃手,家長反而需要擔心。
記得寶寶滿月我帶他到社群體檢,保健醫生正給一個4個多月的寶寶做檢查,醫生對那位寶媽說“孩子4個多月了,還不會吃手,我建議你還是到大醫院找專家看看吧”!那時候,我很慶幸,我的寶寶不到1個月就會吃手了呢!
寶寶吃手的意義1,寶寶吃手,是寶寶智力發展的訊號。
寶寶吃手,是透過嘴來探索外部世界,是寶寶智力開始發展的訊號。這也意味著寶寶吃手越早,說明寶寶智力發展開始的時間也更早。
2,寶寶吃手,是寶寶運動肌群和肌肉控制以及手眼感統協調能力的體現。寶寶吃手越早,就說明寶寶上述肌肉控制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都更加優秀。
3,寶寶吃手,是滿足寶寶快樂和安全感的需要。
心理學家認為,喝奶是寶寶最快樂、最有安全感的活動,寶寶手指是最接近媽媽奶頭的代替物。一旦媽媽離開,寶寶就可以透過吮吸手指的方式獲得安全感和快樂的情緒。
寶寶吃手的注意事項:一、注意寶寶的手部衛生,養成寶寶勤洗手的習慣,避免寶寶被有害細菌的傷害。
二、出牙期寶寶,要預防牙齒偏形不整齊。
三、注意寶寶口水疹的預防。寶寶吃手指,通常會伴有大量口水流出。口水疹與寶寶溼疹相似,易紅腫,發癢,乾裂並伴有鱗屑。
護理寶寶口水疹,可以用維生素B2搗碎加水調成糊狀,再均勻地塗抹到患處。也可以用香油加熱,待香油冷卻之後塗抹。
寶寶吃手,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消失?因為個體上的差異,寶寶吃手有早有晚,通常寶寶會在2個月齡開始吃手。也有的寶寶在月子裡就會吃手,但是如果寶寶在4個月齡之後仍然不會吃手,就需要去看醫生了。
一般寶寶到達7、8個月時,隨著七滾八爬都已經熟練了,手的活動能力開始加強,寶寶就開始從嘴的探索慢慢過渡到用手來探索世界。寶寶吃手的習慣,在寶寶7、8個月時也就隨之慢慢消失。
但是也有部分寶寶在4歲前後,才慢慢減少吃手的習慣。還有極個別的例子會一直延續到十幾歲甚至成年。
寶寶吃手的習慣,一直延續到4歲之後甚至成年的原因:1,通常出現上述這種情況,是由於在嬰幼兒時期寶寶吃手的活動被父母人為干預或打斷,寶寶用嘴探索世界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所導致的。
2,安全感的缺乏和快樂情緒的不足。通常寶寶在4歲之後仍然吃手指,被心理學家稱為安全感需求得不到滿足。
寶寶透過吃手指、咬指甲的活動來緩解精神上的不安情緒、學習或工作壓力以及其它不適感。
寶寶4歲之後仍然吃手指,如何糾正?1,注意手部衛生,保持勤洗手的習慣。
2,給寶寶更多的關心、愛護,多陪寶寶遊戲互動,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3,多帶寶寶到戶外運動。大齡寶寶吃手指大都是在安靜而內心孤獨的環境才會發生。
4,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與孩子做手工,整理玩具,收拾家務,帶寶寶畫面,帶孩子多與小朋友一起遊戲。
5,使用安撫奶嘴或手指餅乾代替。
-
10 # 暖寶寶91
我們先來說第一種,倘若寶寶在1歲以內不光是喜歡吃手,還喜歡將拿到手裡的任何東西都往嘴裡塞,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不要擔心,放心地讓寶寶去吃吧,這絕對是有益而無害的。
寶寶大概從2個多月起,就開始能支配自己的小手了,做的第一個完整的動作就是把手塞進嘴裡。也就是從這個時期,寶寶開始了自己長達大約一年之久的“口欲期”。
這個時期的寶寶,大多數都是透過口來感知事物,認識事物的,寶寶吃手是在透過口來認識自己的身體部位的,接下來你會發現寶寶將任何拿到手裡的東西都會塞進嘴裡,其實也是用嘴來感知探索外在事物,這其實是寶寶自主探索世界的一種能力。
那麼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決不能阻止寶寶吃手,咬東西,一旦頻繁地阻止寶寶探索世界,就會讓寶寶從心理上有一種挫敗感,從而失去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勇氣,接下來寶寶可能更多的只是關注自我,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不願意和外界進行更多的交流和接觸,容易讓寶寶內心封閉,性格敏感脆弱,不夠自信,失去了和外界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那麼,我們又有人說了,"病從口入”,寶寶吃手容易感染細菌。的確是這樣的,所以我們要做到勤給寶寶洗手,只要保證寶寶的手是乾淨的,或者手裡拿的東西也是乾淨的,沒有安全隱患,那麼就放心大膽地去讓寶寶吃吧!
倘若你家寶寶已經超過2歲了,還在頻繁地吃手,而且寶寶伴隨有不合群、膽小、羞怯等性格傾向時,那麼您就要注意了,這種情況下就不能任由寶寶吃手了。這樣的寶寶可能是因為內心孤獨、缺少安全感而用吃手來滿足內心的空虛感或者是寶寶可能自信心不夠,從吃手的小動作上來尋求安慰。
這個時候,媽媽可以多陪陪寶寶,多抱抱寶寶,多和寶寶一起玩,一起做遊戲,一起聊天,或者給寶寶準備一些寶寶喜歡的小玩具,多帶寶寶去大自然裡接觸,從而將寶寶吃手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減少吃手的頻率。
切記,千萬不可呵斥寶寶不允許吃手,如此會激起寶寶的逆反心理,反而強化了寶寶吃手的習慣。一定要讓寶寶在快樂的感覺中長大,自認而然地從口的探索期過渡到手的探索期,才會慢慢地建立寶寶和外界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
回覆列表
其實孩子吃手是在透過"嘴巴學習",尤其是在1歲以前。如果很大的孩子還吃手,可以給他買個奶瓶,重新補償,可能是口欲期不滿足。
我曾經讓一個12歲的大男孩,用奶瓶喝水一個月,就糾正了他咬手指甲的習慣。(這個孩子從小隻吃過三個月的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