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暴財經

      其次我們瞭解下什麼是建築垃圾回收?

    建築垃圾再生利用,是指將拆遷後的磚塊、混凝土塊、水泥塊等垃圾,利用裝置粉碎、篩選,重新制成建築材料,用於道路、房屋等的建設。

     政府早就出臺文件

     鼓勵建築垃圾再生利用

      2015年7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城市建築垃圾管理促進資源化利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對進一步加強城市建築垃圾管理,促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產業化發展,有效解決建築垃圾圍城和環境汙染等問題做了規定。

      《意見》中對加快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完善建築垃圾再生利用技術體系、加強建築垃圾再生產品推廣應用、推進建築垃圾再生產品集聚化發展、加快建築垃圾再生利用裝備研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做了明確要求。

      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實早在14年6月份,鄭州市大氣汙染防治領導小組也曾下文,對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做了明確規定,也提出了相應要求。

      各項規章的出臺,為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政策支援。

    總結:不會是的。這個政策已經很久之前政府頒佈了,不會是下一個藍海專案啦。回答的不好,望樓主見諒

  • 2 # 夜飛霜

    看問題要從重點出發。在網上查了查資料,大概問題面臨這些。

    中國城市建築垃圾的處理呈現以下幾個問題:

    ①建築垃圾分類收集的程度不高,只能是絕大部分進行混合收集。

    ②建築垃圾回收利用率低。

    ④城市建築垃圾處理投資少,政策法規措施還不健全,建設工作者的環保意識不強。

    這麼看來,面臨的問題就很簡單了,一個是汙染,二是回收率低,三是分離複雜和容易觸碰到環保。畢竟回收產生的汙水和汙染是無法避免的。而金屬 五金 塑膠 木材 磚石魚龍混雜,單一回收率會很低,並且要找回收渠道是很不容易的,只是回收賣不到價,要粗加工又要投入機器。從從業人員來說倒是一個藍海,但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也沒人去做就很明顯了。在中國沒人做的,有八成是沒法做,一成可能是門檻高,剩下一成才是藍海。而建築垃圾的混凝土土方回收工程倒是可以,問題是環保就很難過去,不僅要有硬實力還要有‘’軟實力‘’,不然一紙檔案你就白乾。

  • 3 # 鄂郎神農氏

    建築垃圾的處理及回收有著重大的意義,從根本上能夠解決建築垃圾所造成的資源浪費以及生活環境影響。我們國家正在走像生態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所以這個專案還是非常具有前景性的。 中國現階段的建築垃圾再利用還處於起步階段,各方面技術、政策都還不完善,我們可以借鑑國外許多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我們自己也需要做到在資源的投入、消費、廢棄各個環節都將材料的利用做到最大化,不浪費任何一點材料。投入時,應該想好我們的建造目的和使用量,有針對性的使用合適的建築材料,最好能多使用再生建築材料。消費時,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儘量使用較少的材料。並且儘可能少的使用一次性施工材料,多利用可回收、可迴圈利用的工具,施工成本也會隨之減少。廢棄階段,要將建築垃圾回收利用,不是單單將它們擱置、掩埋。 可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再生建築材料的各項效能指標,包括強度、耐久性、耐火性等。其施工工藝、施工技術、施工方法等也應該有深入的研究。這些就要求我們有專門的研究人員、組織、機構,系統化的去研究和試驗。相信各方面效能都提高並有了保障後, 大家都會認識到再生建築材料的各方面優點,自然而然的就會接納它,再生建築材料的市場也就擴寬了。

  • 4 # 瑞捷典當行

    促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速,經濟的不停發展,城市加快了“新陳代謝”的速度。大批舊建築物被拆除,在這個過程中,建築垃圾無形中成為阻礙城市建設的“代謝物”。該怎樣處理這些建築垃圾,是一個越來越值得關注的社會課題。城市建築垃圾主要包括城市建設部門建造新的建築物所產生的開挖廢料、拆除工程產生的廢料,道路修建與養護過程產生的廢料等。儘管大多數建築垃圾無毒無害,但若簡單填埋,不僅影響城市環境、浪費土地資源,還會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資源的浪費。

    城市化程序帶來大量的建築垃圾,建築垃圾已經加劇了城市土地、資源的緊張局面,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建築垃圾的處理利用問題急待解決。合理利用建築垃圾不僅事關環保,同樣蘊藏著豐富的商機。

    所謂建築垃圾,是指各類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包括工程渣土、廢棄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裝修垃圾等。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建築垃圾管理利用尚處於粗放階段、低水平狀態,資源化利用率不足5%。絕大部分建築垃圾露天堆放或簡單填埋,有的甚至隨意傾倒,對土地資源、環境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和危害。一是影響空氣質量。建築垃圾產生、運輸、堆放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粉塵和灰沙,是霧霾天氣的重要汙染源。少量可燃建築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影響人的身體健康。二是汙染水資源。建築垃圾未經處理簡單堆放填埋,由於發酵和雨水的沖刷,造成周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汙染。三是佔用大量農地。建築垃圾簡單堆存、掩埋,佔用了大量的農地,據估計,我市每年產生的建築垃圾棄置堆放佔地約4000畝左右。四是降低土壤質量。露天堆放的建築垃圾在種種外力作用下,侵入附近土壤,改變土壤物質組成,破壞土壤結構,降低了土壤的生產力。五是形成地災隱患。建築垃圾丟棄地或消納場具有一定的隨意性,設施簡陋,很少有永久性加固措施,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容易出現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六是破壞市容市貌,惡化環境衛生。建築垃圾堆存佔用空間大,堆存雜亂無章,與打造中國綠城“升級版”的要求不協調,影響城鄉風貌;建築垃圾傾洩進入地下排水管網造成下水管道堵塞,影響行洪排澇;部分建築垃圾中混雜生活垃圾,夏季遭遇雨天,髒水汙物四溢、細菌滋生、惡臭難聞,對城市環境衛生都產生惡劣影響。七是多次搬遷造成巨大投資浪費。隨著城市規模擴大,一些建築垃圾面臨二次甚至多次搬遷清運,這不僅增加了市內交通運輸量,加重了道路汙染程度、增大了揚塵治理壓力,還會影響施工工期,造成大量投資浪費。

    妥善解決建築垃圾這一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已刻不容緩,降低建築垃圾揚塵汙染,實施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為 “三大攻堅戰”之一,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將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作為重點工作,這都凸顯了加強建築垃圾管理加快資源化利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國外很多國家已經把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納入環境保護和社會發展的約束指標。在發達國家,建築垃圾被稱為放錯了地方的“黃金資源”。德國、法國、日本、美國等國家透過制定相關政策法規,逐步實現建築垃圾科學化、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產業化處理,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建築垃圾處置產業鏈,有效地解決了建築垃圾汙染、佔地等問題。發達國家城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大多在90%以上。國內深圳、青島、杭州、蘇州、西安、蘭州、昆明等一批城市也已開始了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鏈建立、推廣方面的嘗試,旨在解決建築垃圾的處置問題,並將可用建築垃圾迴圈利用,提高資源化利用率,形成了有利於城市管理和環保產業發展的新思路。

    (一)國外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已把城市建築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作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之一。在綜合利用建築垃圾方面,日本、歐美、南韓等一些發達國家開展較早,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和完善,有些發達國家建築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已在90% 以上。這些國家憑藉經濟實力與科技優勢, 實行“建築垃圾源頭消減策略”,即在建築垃圾形成之前,就透過科學管理和有效控制將其減量化,對於產生的建築垃圾則採用科學手段,使其成為再生資源。

    1、日本

    日本由於國土面積小,資源相對匱乏,因此,他們將建築垃圾視為“建築副產品”,十分重視將其作為可再生資源而重新開發利用。

    日本政府於1977 年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規範》,並相繼在各地建立了以處理混凝土廢棄物為主的再生加工廠,生產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生產規模最大的可加工生產100t/h。1991 年他們又制定了《資源重新利用促進法》,規定建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渣土、混凝土塊、瀝青混凝土塊、木材和金屬等建築垃圾,必須送往“再資源化設施”進行處理。日本對於建築垃圾的主導方針是,儘可能不從施工現場排出建築垃圾,建築垃圾要儘可能地重新利用,對於重新利用有困難的則應適當予以處理。為此,日本出臺了一系列建築垃圾處理政策和法律。

    2、美國

    美國早在1976 年就頒佈實施了《資源保護回收法》,並提出“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美國政府制定的超級基金法規定:“任何生產有工業廢棄物的企業,必須自行妥善處理,不得擅自隨意傾卸。”

    美國每年產生的建築垃圾約3.25 億噸。美國對建築垃圾的綜合利用分三個級別,一是“低階利用”,如現場分揀利用,一般性回填等,佔建築垃圾總量的50%-60%;二是“中級利用”,如用作建築物或道路的基礎材料,經處理廠加工成骨料,再製成各種建築用磚、低標號水泥等,約佔建築垃圾總量的40%;三是“高階利用”,如將建築垃圾還原成水泥、瀝青等再利用。但由於技術和成本關係,建築垃圾“高階利用”部分所佔比例很少。

    美國住宅營造商協會正在推廣一種“資源保護屋”,其牆壁是用回收的輪胎和鋁合金廢料建成,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鋼料是從建築工地上回收來的,所用的板材是鋸末和碎木料加上20% 的聚乙烯製成,屋面的主要原料是舊的報紙和紙板箱。美國的CYCLEAN 公司採用微波技術,可以100% 地回收利用再生舊瀝青路面料,其質量與新拌瀝青路面料相同,而成本可降低1/3。同時節約了垃圾清運和處理等費用,大大減輕了城市的環境汙染。

    3、德國

    德國作為世界上最早推行環境標誌的國家,其國內每個地區都有大型的建築垃圾再加工綜合工廠,僅在柏林就建有20多個。德國在利用建築垃圾製備再生骨料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經過長期的實際運作和不斷改進,德國目前已經形成一套先進完善的製作工藝,併科學合理地配套了相應的機械裝置。至2002年,在德國國內已經分佈了2290座再生骨料加工廠。

    對建築垃圾的迴圈利用,大大減少了建築垃圾的外排數量,不僅節約了大量的清運費用,還為重建提供了大量的可用建材。德國西門子公司開發的幹溜燃燒垃圾處理工藝,可將垃圾中的各種可再生材料十分乾淨地分離出來,再回收利用,對於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燃氣則用於發電,垃圾經乾餾燃燒處理後有害重金屬物質僅剩下2-3千克/噸,有效地解決了垃圾佔用大片耕地的問題。德國政府在《廢棄物法(增補草案)》中,將各種建築廢棄物的利用率比例作了規定,並對未處理利用的建築棄物徵收存放費。

    (二)國內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1、青島市

    青島市自2013年開展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以來,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工作原則,按照行業發展“產業化”、管理服務“資訊化”、政策扶持“常態化”,企業生產“綠色化”和產品推廣“市場化”的“五化”目標要求,勇於改革創新,積極主動作為,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突出法律法規的支撐作用,健全規範的管理體制,發揮科技創新的驅動作用,推動行業實現轉型升級,推行綠色生態發展模式,搭建行業綜合性網路服務平臺,強化特色經營理念,收到了良好效果。其資源化利用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的“青島模式”已基本形成。截至目前,青島市已批准建設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20家,年設計利用能力超過3500萬噸,累計資源化利用建築廢棄物6000萬噸,可節約建築垃圾填埋土地6000畝,減少對周邊近2萬畝土地和地下水源的汙染,產值60億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2、北京市

    2011年,北京出臺《全面推進建築垃圾綜合管理迴圈利用工作意見》和相關規劃方案,力爭打造建築垃圾資源化迴圈利用模式,先期規劃建設6座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廠。大興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廠是其中最早規劃和建設的一座。 大興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廠廠區目前佔地120畝,建築面積將近3萬平方米,設計產能為年處理建築垃圾100萬噸,並具備每年60萬方再生混凝土和70萬噸再生無機混合料的生產能力。 北京目前已將建築垃圾綜合利用納入迴圈經濟發展規劃,研究出臺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鼓勵性政策。北京還將加快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裝備和推廣,完善建築垃圾再生產質量標準、應用技術規程、開展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同時也將研究建立建築廢棄物再生產標識制度,將建築垃圾再生產品列入推薦使用的建築材料目錄、政府綠色採購目錄。 隨著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拆除違法建設、棚戶區的改造,產生了大量的建築垃圾,《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城市管理發展規劃》中顯示,“十三五”期間建築垃圾規範處置率要達到85%,資源化處置能力提升至800萬噸。目前北京市建築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設施能力大概有200~300萬噸。

    3、河南省

    河南省作為中國的人口大省,其發展其在建築垃圾處理處置領域走在全國前列。

      2014年,河南省首次在許昌召開建築垃圾現場會,推廣許昌經驗,要求各地加強建築垃圾規範管理;2015年,住建部將河南省列為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省”,隨後河南省政府出臺《關於城市建築垃圾管理促進資源化利用的意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下發《河南省建築垃圾管理促進資源化利用的試點省實施方案》,河南省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進入規範管理、快速發展階段。 據統計,2016 年河南省全省建築垃圾總產生量為10522萬噸,建築垃圾直接使用或再生處置利用的達4818萬噸,資源化利用率為45.79%,超額完成省政府確定40%資源化利用目標。這些建築垃圾可以節約土地、天然原材料1800多萬噸,生產標磚100多億塊,節煤130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0多萬噸,新增產值40多億,拉動社會就業5000餘人。

    加快促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幾點建議

    (一)更新思想觀念,形成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廣泛共識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把促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作為建設“兩型”社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予以定位,作為加快建設“四個城市”的重要環節予以謀劃,作為最佳化產業結構、發展迴圈經濟、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抓手予以佈局,作為堅持問題導向、關注社會熱點、迴應民生要求的具體體現予以行動。適應規範化管理、減量化控制、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產業化發展、資訊化支撐的要求,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方針,按照“源頭減、過程管、末端用”的基本思路,在減量上入手,在管控上發力,在利用上見效,構建起佈局合理、管理規範、技術先進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體系。充分藉助新聞媒體和網路,宣傳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性,普及建築垃圾減量化排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理念,積極推廣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引導公眾自覺應用建築垃圾再生產品,爭取社會公眾對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的理解和支援,提高公眾參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為開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二)強化組織領導,凝聚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合力

    建築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牽涉到社會、經濟、環境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的強力領導、多個部門的協調聯動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建築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的關鍵不在於技術瓶頸,而在於組織領導。建議成立加強建築垃圾管理促進資源化利用工作協調機制,建立由重點辦、城鄉建委、城管、發改、工信、規劃、財政、環保、園林、科技、公安、國土、交通、稅務等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落實管理責任,強化部門聯動,實現資訊共享,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形成管理、監督、服務“三位一體”管理體系,統籌協調推進建築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各市政府作為建築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制定實施方案,分解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大力推進相關專案建設,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將“網際網路+”應用於建築垃圾管理,透過網路平臺來實現科學的資源化利用設施佈局、合理的運輸路徑選擇、完善的分類收集制度落實。藉助政府職能部門聯動的建築垃圾網路管理資訊系統,搭建資料交換平臺,建立建築垃圾監管的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資料共享、交換、交易機制,打破行政界限和資訊壁壘。

    (三)加強頂層設計,引導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有序開展

    制訂加強建築垃圾管理促進資源化利用工作指導性意見,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內容和時間節點,強化工作措施,分階段漸次推進。加快編制研究制定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導則、設計標準和施工驗收規範,對產品進行認證並出臺推廣使用政策,規範行業發展秩序,引導產業健康發展,以標準化制度化帶動建築垃圾資源化產品在市場中的普及和應用。根據建築垃圾存量及增量預測情況,結合打贏藍天保衛戰,制定建築垃圾清運處置規劃,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計劃安排,落實政策、資金、技術等保障措施。探索補償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則,建立收費制度。制定政府優先採購政策,將再生建材產品納入城市建設優先採購的紀色產品名錄。設立專項基金,注重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完善投融資政策,對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給予資金補助、稅收減免、信貸支援等各種政策優惠。依法依規控制天然資源開發,對轄區內不符合環境功能區劃的採石場和砂石場進行強制關停,拓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需求空間。

    (四)抓好規劃統籌,加快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

    統籌產業規劃、空間規劃,從全區層面統籌規劃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儲存、消納、生產場所,實現空間佈局、生態環境、社會服務、智慧城市的綜合協調。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確定規劃區特別是新區的豎向標高,在專案立項、可研、設計、施工階段,充分考慮實際土石方挖填平衡,推進建築垃圾源頭減量。科學合理佈局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統籌考慮固定與移動、廠區和現場相結合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處置方式,儘可能實現就地就近處置回用,最大限度降低運輸成本。新建消納場定點應考慮今後城市規模擴大影響,避免二次搬遷。消納場執行生產應滿足有關標準要求,嚴格執行分割槽作業、堆填高度、分層厚度、臺階高度、平臺寬度、邊坡角度以及排水系統、場內道路等要求,規範消納作業管理,降低地災風險。利用建築棄土場進行園林綠化、堆山造景、場地回填,避免資源浪費。嚴格控制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產生廢氣、廢水、粉塵、噪音汙染達標排放。鼓勵具備條件的縣區以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為核心,規劃建設新型建築材料產業化園區或迴圈經濟產業園區,推動建築垃圾再生產品規模化、高效化、產業化發展。透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引入PPP投融資模式推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專案建設、管理服務。

    (五)落實規範監管,確保建築垃圾處置全程安全環保

    嚴格處置核准,探索將處置核准納入施工揚塵汙染防治方案備案、施工安全備案和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等環節。加強排放管理,注重源頭管控,將建築垃圾分類存放和密閉儲存的有關要求納入文明施工工地、清潔化生產等考核指標範圍。施工工地需設定相關防汙降塵設施,設定車輛沖洗保潔設施,配備待運建築垃圾覆蓋設施。建築垃圾要按工程棄土、可回收利用金屬、輕物質料(木料、塑膠、布料等)、混凝土、砌塊磚瓦分別投放、分類運輸,禁止將其他有毒有害垃圾、生活垃圾混入建築垃圾。對建築物中存在的有毒有害廢棄物和垃圾,應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報告,並交由具備相應處置資質的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置。規範運輸市場,建築垃圾產生方要加強建築垃圾委託運輸管理,將建築垃圾交由具備資質、管理規範的專業運輸企業運輸。運輸企業要加強對承運車輛的動態監管,加強對駕駛員的教育培訓,建立並嚴格落實運輸安全和交通違法考核機制。嚴禁建築垃圾運輸車輛沿途洩露拋灑,嚴防建築垃圾運輸造成二次汙染。開展存量治理,全面排查建築堆放點隱患,查檢評估堆放穩定性,制定綜合加固整治方案並限制治理,定期開展監測工作。對堆放量比較大、比較集中的堆放點,經評估達到安全穩定後,按照有關要求開展生態修復,改造成公園、溼地等設施。

    (六)鼓勵科技研發,促進建築垃圾再生產品廣泛應用

    鼓勵和支援政府部門、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與區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科技攻關,大力研發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再生瀝青等先進適用技術,優先對再生建材產品進行新型牆體材料認定,並結合城市建設的實際需求,將其廣泛應用到海綿體構建、綠道鋪磚、路面建設、地基穩固、房屋建築等工程專案中,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再利用。突出問題導向,重點對佔我市建築垃圾總量近3/4,以膨脹土為重要成分的建築渣土資源化利用開展集中攻堅,力爭破解這個大難題。鼓勵裝備製造企業自主研發或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積極研發新型建築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成套裝備,重點提高移動式篩分裝置的質量,降低裝置成本,提高處理效率。加強對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規劃、設計、生產、評價和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培訓,切實提高從業人員的能力和水平。發揮科技創新帶動作用,提高再生產品質量,大力推廣再生產品應用。加快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工藝和產品規範化、標準化,提升再生建材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擴大建築垃圾再生產品應用範圍,提高建築垃圾再生產品附加值,為產品推廣奠定基礎。將符合標準的建築垃圾再生產品列入綠色建材推薦目錄、政府採購目錄,在政府採購過程中,同等條件下優先採用建築垃圾利用產品。結合海綿城市建設、黑臭水體治理、城市修補、生態修復,推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化向縱深發展。

    (七)做好試點示範,推動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轉型升級

    積極爭取國家在建築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政策、資金、專案等方面的支援,按照國家制定的試點示範標準,認真組織試點城市、試點城區、試點企業、試點專案申報工作,爭取納入國家建築垃圾管理試點範圍。加快編制建築垃圾管理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工作措施及計劃安排,開展探索創新,深入推進試點工作。積極探索適合我區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模式,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區、示範企業和示範工程建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延伸產業鏈,參與建築垃圾分類、收集和運輸,培育一批具有較高技術裝備水平和較強產業競爭力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骨幹企業,發揮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推廣、市場引領等方面的帶動作用,助推我區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壯大。

  • 5 # 王闖爺

    建築垃圾其實是一種綜合利用價值較高的資源,將其隨意堆放不僅需要佔用大量土地,給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傷害,而且需要投入巨大的處理和維護費用。所以,開發利用好建築垃圾資源是中國礦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而移動式破碎是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發展中不可缺少的有力裝備,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對於這個專案,我也是關注很久了。感覺是一個發展趨勢,現在很多地區已經開始打造試點,包括雄安新區的建設,建築垃圾全部採用綠色處理和回收,讓資源利用最大化,也為未來全面鋪開建築垃圾回收利用,積累行業經驗。

    城鎮化建設的快速。

    現在很多地區的城鎮化建設如火如荼,而舊村改造、農村宅基地的舊房翻新,特別是部分處在二三線的縣城,在城中村改造上力度非常大。然而產生的建築垃圾一直是各地管理部門的一個痛點,是一個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環保形勢越來越嚴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這也是帶動垃圾回收處理的必然力量。

    建築垃圾處理的投入成了很多投資者的絆腳石。

    建築垃圾處理企業,投入小則幾十萬,多則成百上千萬,對於普通創業者來說,想要進入這個行業,確實有很多的門檻,但相信未來會有很多補貼政策落地,讓進入行業的門檻相對降低,所以,現在想做的話,在研究專案的本身,也要盯緊相關政策的落地。

    行業是好行業,但是不建議盲目創業,如果資金規模不大,可以去當地或者已經做的企業搞搞調研,其中的運輸環節、分揀環節等等,普通人都可以涉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門慶與李瓶兒之間有愛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