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國逐鹿
-
2 # 尹禾
呂布此人,出身貧賤,寡根薄基。然,英武善戰,勇不可擋,亂世立足,封侯拜將。
出身邊陲險地,初出茅廬,受恩丁原,以勇得名,善戰無前。
建功亂世即開,何以稱雄?但隨丁原,恐無寸進。遂行誅殺,奪其部卒,以此建功,投效董卓。
狼性亂世無德,能者居之,本無厚非。然,受恩丁原,殺之以起家;投靠董卓,誓為父子,殺之以建功;依附袁紹,忌之而疏離;依附劉備,叛之以奪城;朝廷封侯,叛之而自立。
兇狠暴戾,貪婪無度,野性難馴,唯狼而過之爾!
封侯惜曹魏武帝,初得兗州,東進而攻徐州。武帝英武,每戰親征,兗州空虛,陳宮張邈合而迎呂布,魏武回救,激戰呂布,呂布親出,勇武難擋,對戰百日,烽火不停,適逢天災,地旱飛蝗,不能久戰,逃奔劉備。受命袁紹,反攻劉備,奪取徐州,勤王上表,得以封侯。
覆滅反覆無常,聯袁術而反朝堂,攻伐劉備,備不能檔,投奔曹操,操親伐之。呂布之勇,常人難敵,然,魏武雄風,所向披靡,水淹下邳,眾叛親離。
魏武帝曰: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
遂殺之!
-
3 # 布夫舟
呂布被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出身。他只是一個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在那個時候是“寒門”,是非常受人輕視的。
呂布在歷史上名聲很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反覆無常。寫三國志的陳壽說他“輕狡反覆,唯利是視”,南朝梁蕭介說他““臣聞兇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惡一也。昔呂布殺丁原以事董卓,終誅董而為賊”。歷史上的呂布的確也是這樣,10年之內投靠了7個主公。但是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呂布的出身。
其他當時割據一方的諸侯相比較,他出身真的是太低了。袁術、袁紹他們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曹操出身宦官之後,雖然名聲不大好聽,但是他爺爺曹騰可是皇帝寵幸的太監,家境也比普通人好太多。劉備雖然是“販履織蓆”之家,但是人家是漢室之後,當今皇帝的皇叔。
東漢末年那會是非常講究出身的,只有名門大姓(比如劉備)或者當代名士(比如諸葛亮)才會在社會中得到大家的尊敬。呂布出身貧寒,善於騎射,勇武過人,如果他老老實實做個將軍,替曹操、或者袁紹袁術這樣的人打仗也是會被大家所接受的。可是呂布卻想成為一方諸侯,和劉備、曹操、袁紹、袁術等人爭奪天下。這在當時肯定是會被社會所不接受的。
自領一軍割據一方的寒門武夫,那裡有好下場?呂布哪裡配姓趙?
呂布並不是人們心中那個有勇無謀的人。在那個亂世下,他在10年之內能從丁原手下一個主薄做到逐鹿天下的諸侯絕非易事。呂布名聲差,並不完全因為他反覆無常,而是他非常不重視自己的名聲,無法掌握輿論。三國之中,無論曹操,劉備,還是孫權,他們一生之中的過錯也不少。曹操幹過屠城的事情,還逼迫漢獻帝,殺害當朝的皇后;劉璋好心迎著劉備過去,結果劉備殺了別人,還搶了別人的地盤。劉備天天說光復漢室,但是他也是現實的,你看他什麼時候管過漢獻帝。
但是無論曹操,劉備都是非常重視自己的名聲的,加上他們出身好,身邊有士大夫的支援,容易製造輿論,能夠讓他們名揚天下。呂布則不一樣,作為一個底層出身的人,是很難宣傳自己的。那個時候的天下還是世族的天下,沒有那麼的支援,呂布也就能夠逞強得了一時,逞強不了一世。
想想看一個能力很強,又什麼都敢幹的人,還想爭奪天下,讓曹操深惡痛絕的人,曹操不殺留著過年呀?所以曹操是這麼殺呂布的:
先勒死呂布,讓他痛苦的死去;
然後再把呂布梟首,讓他死無全屍;
最後,傳遍軍中,讓大家看看名揚天下的呂布,還不是被我曹某人所拿下?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4 # 歷史這樣說
曹操是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著名權臣,呂布則是東漢末年的超級勇將,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美譽。
東漢建安三年(198年),曹操親征呂布,在突圍不能的情況下,呂布只能下城投降,他向曹操提出,兩人聯手一統天下,曹操“有疑色”,這時劉備說了一句話:“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
曹操“頷之”,呂布也就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但呂布的死絕非劉備的一句話那麼簡單,他和曹操的結,之前早已有之,悅史君給大家做一番分析。
第一,呂布反覆無常
呂布原本是幷州刺史、武猛都尉丁原很信任的部將,斄鄉侯、幷州牧董卓進京作亂,一番私下許諾,呂布就殺了丁原投靠董卓,兩人“誓為父子”。
董卓透過擅行廢立,官拜相國,晉封郿侯,掌握朝政大權,還把呂布升為都亭侯、中郎將,但兩人因一些小事產生摩擦。
司徒王允利用董卓和呂布的矛盾,讓呂布為內應殺了董卓,王允掌握朝權,呂布也被進封為溫侯、奮武將軍。
董卓死後不久,他的部將李傕、郭汜等人起兵報仇,呂布戰敗逃走,王允被殺。
呂布的這一系列賣主操作,就是劉備說的那句話,悅史君就問一句,這麼一個人擺在曹操面前,他敢要嗎?顯然是否定的。
第二,奪過曹操老窩
呂布從京師倉皇出逃後,先後投奔袁術、袁紹、張楊、張邈等人,也是備受冷落。
東漢興平元年(194年),曹操攻打陶謙,他的部將陳宮勸說張邈,迎呂布為兗州牧,佔了曹操的根據地,還把曹軍擊敗。
直到東漢興平二年(195年),曹操才將兗州收復,呂布再次逃走,張邈一族全部被殺。
兗州是曹操起家的資本,呂布趁人之危,悅史君認為,曹操是不會忘記的。
第三,早有除呂之心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呂布玩了劉備幾把後,佔據了徐州,他的部下沛相陳珪想辦法讓兒子典農校尉陳登到達許都,陳登見了曹操,對呂布的評價是“勇而無計,輕於去就,宜早圖之”。
曹操也亮了底:“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非卿莫能究其情也。”
這說明,曹操早就有除掉呂布的意思,悅史君認為這也是一個梟雄的本色。
因此,呂布的死實在是自找的,曹操理由充分地很啊!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
5 # 談古論金
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呂布在曹操親自率領的大軍攻打下城破被俘,在下邳城的南大門白門樓(遺址在今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古邳鎮境內)被處死。
曹操殺呂布,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呂布在當時地位較高,已經躋身於一方諸侯的行列之中。
曹操對呂布的評價是:
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孫權對呂布的評價是:
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呂布壯士,善戰無前(陳宮語) ;躬殺董卓,威震夷狄(高順語);呂布驍猛,又恃袁術,若縱橫淮、泗間,豪傑必應之(荀攸語);豪桀縱橫,熊據虎跱,強如二袁,勇如呂布,跨州連郡,有威有名(陳琳語),無不反映出呂布不是一個因為《三國演義》所造成刻板印象那樣一個單純的武將,而是可以與曹操分庭抗禮的漢末雄踞一方的諸侯。
因而,當呂布對曹操說:
明公您所擔憂的不過是我, 現在我已經臣服了,天下就不足憂了,以後您統領步兵,讓我統領騎兵,那麼天下輕易就能平定的時候。曹操雖然一度也心有所動,但最終還是決定處死他。
話再說回來,呂布的話貌似說得很誠懇到位,但字裡行間還是有和曹操平起平坐的自傲,這或許也是促使曹操下決心殺死他的一個原因。
劉備在邊上的那句陰陰的「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或許倒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
6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間諜在很早的夏朝時便已經有了,到三國時期,間諜活動已成了一個相當重要的“組織”了。並且湧現出大量的間諜人物。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三國最牛的“四大間諜”人物。
NO 4: “斷髮間諜”周魴
周魴,字子魚,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將領,他官至裨將軍、鄱陽太守,封爵關內侯,後被追封為基德克昌侯。作為間諜人物,他做了兩件名聲大震的事:
第一件事:“斷髮”伏擊曹休。
孫權當時因為形勢的需要,派周魴去尋找山中聚落頭目去欺騙教唆曹休。周魴認為這些“草莽之客”不能成大事,於是請求派自己的親信者送箋書,以詐降來欺騙曹休。而孫權極為配合,不斷派人去調查周魴的作風問題。周魴裝成很驚恐害怕的樣子,於是剪下頭髮,主動來到鄱陽郡門之下謝罪。曹休聽說此事後,對周魴的詐降深信不疑,為此,他立馬率領十萬大軍來營救周魴,而周魴卻暗中調集大軍,聯合青年才俊陸遜設下“十面埋伏”,結果可想而知,曹休的大軍遭遇慘敗,死傷計程車兵數以萬計,主將曹休也差點被擒。
第二件事:“使間”誘殺董嗣。
當時,東吳的豫章、臨川等郡受到盜賊董嗣的搶掠,東吳派出吾粲、唐諮率領三千兵馬去剿匪,結果收效甚微。眼看勞師動眾,勞民傷財,周魴於是上表孫權請求停止武力掃蕩,採取“以柔克剛”的方式去平定賊亂。孫權同意了他的主張,隨後周魴派出了間諜,成功打入了敵人的內部,結果成功刺殺了董嗣。董嗣的弟弟對此很是害怕和震驚,於是率眾投降,從此,他們改惡從善,成了社會的良民。
NO3:“逃跑間諜”——隱蕃
隱蕃,青州人,原本是魏國的一個官吏,他有兩個特點,一是口才好,二是心機深。
公元230年,魏明帝派隱蕃從魏國叛逃,投奔吳國。結果隱蕃到了吳國後並沒有得到孫權的重用,隱蕃於是上書給孫權,表達了一層意思:毛遂自薦。
結果隱蕃的上書引起了孫權的高度重視,他“約談”了隱蕃,結果隱蕃的好口才和好文采征服了孫權,於是任用隱蕃為廷尉監。隨後,他成了孫權的新寵。
後來,孫權派孫布詐降來誘騙魏國上將王凌,並佈下重兵伏擊王凌。隱蕃見事態緊急,於是倉促謀反,在京都發動叛亂,結果不堪走露風聲,隱蕃無奈之下只好選擇逃亡,結果沒有逃出東吳的“法網恢恢”,最終被生擒。
隱蕃的所動作為引起了王凌的高度警覺,他察覺事風不對,馬上選擇了腳底抹油——開溜。結果可想而知,孫權佈下的天羅地網打了水漂。
隱蕃後來也遭到了處死的下場,但隱蕃這個“準間諜”畢竟還是算完成了魏明帝交給他的亂吳的任務,並且變相救了王凌,真是功不可沒。
NO 2:“刺客間諜”——郭遁
郭遁,魏國涼州西平人之人,後來蜀軍寇掠西平時,郭遁成了蜀國的“戰利品”, 郭遁裝成很溫順老實的樣子,殊不知,郭遁卻屬於人在劉營心在魏,他竟然成了魏國安排潛伏在蜀國的一枚棋子——間諜。後來,郭遁的官職升到了左將軍。
延熙十六年正月,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費禕在漢壽(即葭萌關)舉行“新年茶花會”,大擺宴席,宴請群臣,而左將軍的郭遁也在受邀之列。結果在席中,費禕高興之下"歡飲沉醉",“間諜”郭遁找準時機亮劍了——刺殺費禕成功。
費禕的“突然死亡”對蜀漢政權來說是巨大的損失,也是後來蜀漢政權迅速滅亡的主要原因。
NO 1: “隱子間諜”——徐庶
徐庶,原本是劉備手下的謀士,結果曹操使用卑鄙手段——利用徐庶的孝心,挾持其母親,徐庶無奈之下選擇了離開劉營投奔曹營。
結果徐庶進曹營後,其母知道情況後,憤而自殺。慚愧不已的徐庶於是奉行“一言不發”,結果半分功勳都沒有。後來諸葛亮北伐時得知徐庶處境,感嘆不已:“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其實曹操不用徐庶,除了徐庶發過誓言不獻一謀一計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信任徐庶。
其實當初劉備放徐庶走,除了他的“善心”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徐庶成了他安插在曹操營中的一顆棋子——特務。有兩個事例為證:
第一件事,解劉備之圍。
曹操要攻打劉備之時,曾派徐庶前去勸降,徐庶不僅沒有如此做,反而告訴舊主曹操大軍將至,結果給了劉備足夠的時間做軍事準備。可見徐庶對劉備的“效忠之心”。
第二件事:救趙雲之命。
長坂坡之戰,趙雲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其中除了趙雲神勇這個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幕後高手”的幫助。當時,徐庶為了保護趙雲,從不發一言的徐庶對曹操出了個主意:想方設計生擒勇冠三軍的趙雲,然後勸降他。結果“求賢若渴”的曹操下了9字軍令:誰傷到趙雲就是死罪。結果趙雲進曹營如入無人之境,殺的曹兵丟盔棄甲毫無還手之力。
後來,赤壁之戰,想必徐庶是看到出了周瑜的火攻計的,只是他不願幫曹操,而是心繫舊主劉備,於是選擇三緘其口,並且提前開溜,保全自己罷了。
-
7 # 大蔥侃侃侃
演義中對呂布之死的描述非常簡短,僅有“操令將呂布縊死,然後梟首”這麼一句,留下了大量的猜測空間。
需要說明的是,演義中曹操對於被擒的呂布的態度,和史書中有些微出入。
演義裡的情節是,陳宮首先被推上臺來與曹操相見,寧死不屈,神情自若下臺赴死,只求曹操照顧他的老母妻女,曹操一邊哭一邊送他下樓,而就在這時,呂布被推上臺來,順序在陳宮之後,趁曹操不在,呂布偷偷要劉備給自己求情,劉備點頭。等到曹操送走陳宮,上臺就碰到呂布大聲嚷嚷,說自己願意投降曹操,跟著他打天下。
演義在這裡的處理很有趣,並沒有留下關於任何曹操表情變化的內容,可堪玩味的是,曹操反過頭來問劉備的意見,考慮到曹操是個非常有心機深諳權謀之術的人,這個舉動有一定的用心。
正史的記載和這個有點區別,區別之處就在於留下了“太祖有疑色”的記載。
可見,正史中的曹操,聽到呂布服軟,主動要求加盟的示好時,確實出現過短暫的猶豫,反倒是劉備主動跑去進言,一句話就把呂布乾爹的撲街史抖出來,這才使得曹操下定決心殺掉呂布。
儘管演義和史書在這裡差別細小,但這種處理還是很有心的。大概是羅貫中不想破壞劉備的形象,畢竟是自己樹立起來的高大全的正面人物,按照正史記載的那樣寫,主動跑去打小報告,趁你病要你命的做法有點齷齪,等於打了自己的臉,所以就來了個掉包,變成了曹操聽到呂布的服軟發言後一言不發,反過來打探劉備的立場,這也符合曹操一貫的奸雄人設。
這麼一處理,皇叔仁德的形象得以保留。
其實按照正史的記載,曹操可能真的還是欣賞呂布的能耐,儘管那幾年他們之間進行過殘酷的戰爭,自己也因為呂布多次吃虧,但曹操畢竟也有雄豪之氣,能夠識人用人,想想他自己一手帶出來的五子良將,大部分也是招降納叛的產物,他自己也提出過”唯才是舉“,有本事的話,道德有瑕疵先放一邊,跟著我做事就行。
所以,不論正史還是演義,都必須承認,曹操還是欣賞呂布的,能跟自己纏鬥這麼久,也算是高手了。
而曹操殺呂布,一方面是劉備的進言,提醒他呂布的光輝歷史,即反水過跟隨的歷任乾爹,對於這種腦有反骨的人,曹操也不會客氣。實際上,曹操報復起人來,也是大手筆,非常狠辣乾脆。
另一方面,曹操要考慮到一個領土安全問題。
實際上,徐州這個地界,真正的平定是在曹丕時代,終曹操一世,徐州這邊更像是自治區,包括像臧霸這樣的地方豪強,才是徐州地盤真正的統治者,曹操跟他們更多是軍事聯盟,以懷柔拉攏為主。
曹操這種戰略家,當然明白,解決掉呂布以後,接下來就要集中全力對付袁紹,這種情況下,自己的地盤不容有失。如果呂布還在,那麼徐州地盤的這些實權派,到底會不會徹底服從自己,還很難說。臧霸等人一開始都是服從呂布的,如果曹操留著他,難保未來不會出什麼亂子。這是在當時要舉全集團之力對抗袁紹的曹操所絕對不允許的,夜長夢多,殺掉呂布,也就不奇怪了。
-
8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曹操為何在需要人才時殺呂布的原因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漢靈帝死後,朝廷政局混亂,諸侯割據混戰,群雄逐鹿中原。在這樣一個動盪年代,實力不強、官位不高、資歷不深的曹操,卻能夠先後除袁術、破呂布、滅袁紹、定劉表,最終脫穎而出,統一中原,縱橫朝野,把持政局,成為當時實力最為強大的頂尖風雲人物。曹操除了在政治上佔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外,其他能夠促使他叱吒風雲、雄霸北方的因素中,最積極的、最有效的當數他實行的求賢若渴的廣泛吸收、籠絡文才武將,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用人機制了。
董卓死後,黃巾殘餘勢力再次叛亂滋事。曹操借剿滅黃巾之際,在山東各地招賢納士,文才武將聞聲歸附,軍事實力得到了迅速膨脹,這為他在以後幾次南征北戰中都能夠所向披靡、連連告捷奠定了雄厚的軍事基礎和人才保障。
曹操愛惜、招納人才,遵循一定的原則,那就是道德和人品必須要過關,必須對自己的國家或主公忠心不二。所以,當武藝最高、異常驍勇的呂布曹操被伏後表示願意歸降,並向曹操陳述了“明公所慮,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的利害關係後,求賢若渴的曹操沒有立即表態,而是問站在一邊的劉備“如何”,這說明曹操對呂布這樣一個武藝超群的猛將是喜愛的,甚至想象到一旦擁有呂布便會使自己如虎添翼,在內心裡是準備接受的。但是在劉備不懷好意、煽風點火般的提醒下,曹操回想到呂布曾經為財而一刀砍下了義父丁原的頭顱,為色而一戟刺穿了義父董卓的咽喉,認識到呂布確實是一個反覆無常、賣主求榮的豺狼蛇蠍般小人的時候,曹操的思想發生了動搖。儘管呂布身懷劉、關、張三人聯手都打不贏他的絕世武功,本來就疑心很重的曹操也斷然不敢留在身邊,以免除引狼入室、養虎為患的憂慮。於是,曹操果斷的下令把呂布“先縊死,然後梟首”,這也可以看的出曹操對於如何處置像呂布這樣一個品質惡劣、賣主求榮的卑鄙小人,在內心上是狠毒的,在手段上是殘忍的。
呂布的死,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他不但一直沒有被曹操所用,為曹操的稱霸事業打過一次仗、立過半點功,反而多次與曹操為敵,在濮陽一戰中使曹操險些喪命,曹操對呂布恨之入骨,並兇殘的殺了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曹操在官渡以七萬之眾與袁紹率領的七十萬大軍的對抗中,曹軍在糧草不繼、軍力漸乏、難以支撐的危難關頭,當許攸向袁紹獻上分兵偷襲許昌的出奇制勝消滅曹操的妙計時,袁紹卻因為許攸的子侄輩犯的一些司空見慣的小錯誤,不僅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反而對他大加痛斥,並下了逐客令。惱羞成怒的許攸在憤恨之下,毅然走到了袁紹的死對頭曹操這邊,並向曹操獻上了偷襲烏巢火燒袁軍糧草的妙策,使曹操在官渡戰役中最後以少勝多,反敗為勝。隨後曹操率軍乘勝攻打冀州,許攸又獻上了“決漳河水淹之”的計謀,幫助曹操再次取得勝利。兩番獻計均奏凱歌的許攸因此也居功自傲、目中無人起來,先是對曹操直呼小名“阿瞞,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門?”的狂妄言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曹操雖然心裡惱怒,並沒有表現和發作出來,只是哈哈一笑,但是曹操手下那些忠心耿耿的部將們則“俱懷不平”。然而許攸卻不以為然,照舊我行我素,竟然對曹操的心腹大將和貼身侍衛許褚也說出了同樣的話,終於被許褚一劍砍下頭來。即使許攸有功於曹操,曹操還是借刀殺掉了許攸,歸根到底是因為曹操對許攸叛國投敵的行為從內心裡是無法原諒的。這樣的人即使謀略再高,妙計再多,曹操也不敢把他留在身邊,保不準日後許攸因為不得志再次叛國投敵,幫助孫權或是劉備對付自己,還是殺了放心些。
長期的為官和多年的征戰,使曹操在功成名就、成就霸業的同時,也為曹操在辨別是非、洞悉善惡的能力上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曹操在任人唯賢的用人機制方面研究的很透徹,落實的很到位,什麼人該用什麼人不該用,什麼人能重用什麼人不能重用,他自己心裡有桿秤。儘管“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曹操對他的忠心表示認可,仍然奉為座上賓;即使關羽“降漢不降曹”,曹操對他的義氣表示贊同,照舊“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厚愛他。黃奎和馬騰密謀反,黃奎的妻弟苗澤為能得到黃奎的侍妾李春香,竟向曹操告密,使曹操得以談笑間就撲滅了這次叛亂。事後,曹操卻不僅沒有獎賞苗澤,反而說苗澤“為了一婦人害了自己姐夫一家”,是“不義之人”,竟把苗澤殺了。
曹操的疑心很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對待別人的一貫原則,即使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同脈兄弟、患難之交,曹操對他們也是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覺性和敏銳的警惕性,更何況像呂布、許攸這類賣主求榮、叛國投敵的小人了,有能力的留在身邊不放心,放出去對自己是禍害;沒有能力的留著沒什麼用處,還得小心提防著,還是全殺掉的好,同時也給自己身邊那些心懷叵測的小人提個醒,殺一儆百,豈不兩全其美。
-
9 # 啥事不楠
呂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九原)人,當時內蒙古人被稱為化外之人,蠻夷。當時的人大多重視血統,家族傳承。劉備販履之輩,有皇叔之名,袁紹小心眼子,四世三公,有這個就有好多人追隨。蠻夷之輩雖重其勇武,但打心眼是看不起他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呂布也想出人頭地啊!怎麼弄呢,依附強者,就是高門士族。
呂布就先投靠了丁原,長見識啊!見了好多人,他爹是誰,他爺爺是誰,你爹呢?自慚形穢!這就堅定了不管用啥手段得向上爬!正好呢遇上了董卓,這個人牛啊天天去晚上去皇宮找那麼嬪妃宮女談心,投靠他於是就殺了丁原認了董爹爹。董爹爹在政治上不靠譜啊,敵人太多,在王允的誘導下殺了董卓。後來又投靠袁紹,袁紹怕被殺不敢認這兒子,又去投靠張楊,投靠的多反叛的多,就上了失信黑名單了,這種上黑名單的當時叫三姓家奴。
呂寶寶心裡苦啊,我就想出人頭地,你們都不信我,那我自己幹,於是趁曹操不注意佔了濮陽,正式立棍,有了名號。被曹操打敗後又投劉備,趁劉備不注意又搶了徐州。後被曹操打敗,幹掉。
縱觀呂布一生都是在追逐權力的路上,道德,信用這些都不是他做人的標準。所以曹操也不敢收他啊,再被他給幹掉。但是放走也不行,畢竟武力第一那不是虛名啊給對頭收了也麻煩啊,乾脆幹掉算了!
回覆列表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逐步消滅北方割據勢力,建立曹魏政權。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呂布以勇武著稱,號稱“飛將”。先後任丁原、董卓做義父,呂布早年趁曹操攻打陶謙時,與陳宮等叛亂,佔據濮陽,兩年間被曹操數次擊敗,幾經輾轉又去依附劉備。並趁劉備率軍攻打袁術時,偷襲徐州,劉備回軍,無奈只能去下邳駐守。
後來曹操攻打徐州,呂布兵敗被擒,呂布求饒,願為曹操馬首是瞻,助其攻打天下,曹操動了惻隱之心,求教劉備,然而劉備卻因呂布殺義父、背主,建議曹操殺掉呂布,於是曹操痛下殺手,一代名將,就此殞沒。曹操如此愛才為何不用呂布反而殺之,有一下原因作為參考。
首先呂布弒殺兩位義父,一者為了高官厚祿,一者為了貂蟬,投靠袁紹而生謀反之心,投靠劉備而攻佔其徐州,反覆無常,難以駕馭。呂布先認丁原做義父,後來董卓率軍進京誅殺宦官,獨霸朝政,董卓曾多次想殺丁原,只因害怕呂布,於是許給呂布高官厚祿,用赤兔馬做引誘,最終呂布殺掉丁原投靠董卓。
後來董卓獨霸朝政,禍亂朝綱,天子蒙難,百官受辱,民不聊生。司徒王允與大臣密謀殺掉董卓,無奈懼怕呂布,便用貂蟬做美人計,呂布一見貂蟬便心生愛意,但董卓對貂蟬也是垂涎三尺,二人為貂蟬爭風吃醋。呂布忍無可忍,最後對董卓痛下殺手。
呂布殺董卓後,因孤獨無依,投靠袁術,袁術因不滿呂布自恃有功,並且恣兵抄京,拒絕呂布。後呂布改投袁紹,但因呂布不願寄人籬下,心懷大志,袁紹認為呂布謀反,將其驅離並擊殺。呂布隨去投靠劉備,又趁劉備討伐袁術之時,攻佔其徐州。呂布如此反覆無常,世人都無法駕馭,曹操必然也無法駕馭呂布,故而殺掉呂布。
其次呂布是西涼軍,與曹操部下的將軍必然好不好關係,有可能禍亂三軍。西涼軍驍勇善戰,有自己獨特的作戰系統,其他人根本無法駕馭。呂布腳下赤兔馬,手中方天畫戟,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傲視群雄,自然我不會把曹操的部將放在眼裡。
呂布投靠袁術雖然戰功赫赫,但與袁紹部下多有不和,自恃有功,經常欺辱袁紹部下,袁紹部下無人能敵呂布,自然也敢怒不敢言。而且呂布手下的將士偶爾也搶劫、掠奪,滋擾百姓,袁紹也是因為駕馭不了呂布這支軍隊,才放呂布走。曹操若是貿然接受呂布,也害怕會禍及三軍,最住要是呂布驍勇,志向遠大,萬一再帶走曹操一部分軍隊就更得不償失了。
再次呂布投靠曹操只是迫於無奈,不是真心。呂布投降的時機極差,曹操在沒有攻破徐州之前,就曾勸說呂布歸降,願意與呂布共圖天下,呂布嗤之以鼻,並且放話,有本事你就來攻。反而在曹操攻破徐州之後,被屬下捆綁獻於曹操,此時呂布因為害怕被殺,而跪地求饒,實屬迫於無奈,曹操也不敢保證日後呂布不會反叛。
對於操操而言,呂布除了自身勇猛以外,沒有其他用處,風險也太大。況且呂布沒有名望,呂布轉戰多年,並沒有留下好名聲,人際關係也差,在世族之間也沒有人望,因此殺了呂布曹操也不會有輿論壓力。曹操有又懼怕呂布心懷大志,以後必成心腹大患,故而殺之。
最後曹操和呂布還是有深仇大恨。呂布曾偷襲曹操兗州根據地,致使曹操幾乎被團滅,因此曹操集團都痛恨呂布。除此之外,呂布的軍事陳宮,極力反曹,並且與兗州的反曹勢力都有聯絡,這就難保呂布不會與兗州的反曹勢力相勾結,曹操的大後方永遠都會有顧慮。殺掉呂布之後,還可以震懾反曹勢力,最住要是呂布是天下名將,殺掉呂布曹操更會聞名天下!
只可惜呂布求饒反被殺,一代名將也落得如此下場,未免不讓人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