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檀七月

    “道歉不只是承認自己犯了錯誤,並露出自責的樣子,它是犯錯的人不斷改變自己行為的承諾,想要化解衝突,除了爭論誰更有權勢、誰更好之外,還有一種別具意義的方式,就是道歉。”

    不管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道歉的經歷,有些道歉很簡單隻需要口頭上說說就好,比如說約會遲到了幾分鐘,或者是不小心碰到了別人,但是有些道歉卻很複雜,不僅需要選擇良好的時機,還需要給予一定的補償才能夠起到效果。

    那麼道歉需要怎麼做才能有效呢?

    道歉學領域的權威專家艾倫·拉扎爾積用了十年的時間,研究了1000多個道歉的案例,寫了這本《道歉的力量》,從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差異等角度介紹了道歉的意義和方法,分析了道歉看似簡單其實複雜的心理機制。透過豐富的案例講解了道歉的療愈功能、道歉的方法、道歉和拒絕道歉的原因以及如何選擇道歉的時機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等。

    一、道歉可以療愈心理的創傷

    艾倫·拉扎爾認為,道歉和接受道歉,是一種意義深遠的人類互動行為,道歉對於雙方來說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對於接受道歉者來說,成功的道歉之所以能夠療愈創傷,是因為它能夠滿足被傷害者一個或者多個心理需求:

    1、恢復自尊和尊嚴2、確認雙方遵循同樣的價值觀3、確認錯不在自己4、確信人際關係中的安全感5、看見冒犯的一方受到懲罰6、冒犯的一方對傷害給予補償7、與冒犯的一方進行坦誠的對話

    因此想要道歉成功,首先應該認真聆聽對方的心理需求,這樣即便是道歉失敗,對於道歉者和受害者都可以自問究竟是哪一項需求沒有滿足,就可以對症下藥,採取有效的行動來彌補。

    那麼對於道歉者來說,道歉的動機是什麼呢?

    一方面是因為內心的強烈感受,比如對他人心境的感同身受,從而內心升起的內疚和羞恥感。在《聲之形》這部動漫電影中,男主石田在初中的時候一直欺負患有聽覺障礙的女主西宮硝子,到高中的時候,石田成為了同學們欺負和排擠的物件,這時他才明白當初西宮硝子所遭受的痛苦,從而一直尋找機會給西宮硝子道歉以獲得原諒。

    另外一方面是想要試圖修復彼此的關係,害怕遭到遺棄、報復或者關係的進一步的惡化。任何一次道歉的動機要麼是處在內在的元素要麼是外在的因素,或者是兩個因素的結合,這也是我們所說的,道歉為什麼即簡單又複雜了。

    你們我們瞭解了受害者需要滿足的心理需求以及道歉者道歉的動機之後,接下來應該如何道歉才能令受害者感到滿意呢?

    二、如何道歉才有效?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想到之前聽同事講過的一個案例,客戶透過諮詢公司邀請了一個專業老師去講課,結果老師因為路上堵車遲到了,老師到了之後便在助教的協助下急匆匆的開始上課,雖然助教給客戶講明瞭情況並且道歉,但是客戶還是非常的生氣,因為那次課程非常重要,客戶方的領導也在。

    助教只能趕快把情況告知公司的領導,公司的領導瞭解到情況之後,先跟客戶通電話道歉,然後採購了一批與課程主題相關的書籍親自到授課現場,在課程休息期間,跟客戶以及現場的學員說明情況,表示道歉,並且把書本贈送給在場的每一位學員。

    氣氛一下子緩解了下來,老師授課也非常的精彩,最後課程的打分非常高,這個客戶也成為長期合作的夥伴,可以說這次的道歉非常成功。

    這個案例就完整地包含了道歉的四個步驟:認錯、解釋、自責、補償。

    1、認錯

    首先要正確的辨別誰該對傷害負責,又該去向誰道歉(諮詢公司領導向客戶和學員道歉);

    詳細的承認錯誤的行為(路上堵車是我們的失誤,下一次提醒老師提前出發或者是前一天晚上在培訓現場附近入住);

    認識到這些行為對受傷害者造成的影響(耽誤了客戶和學員的寶貴時間,影響了大家聽課的心情);

    確認傷害對雙方社會契約或道德契約的違背(遲到違背了諮詢公司對客戶承諾的專業度)。

    道歉最好的開端就是正確地理解受傷的一方究竟受了什麼委屈,並且能夠詳細地描述冒犯的行為,這樣才能顯示出道歉的真誠性。

    在道歉這個環節有幾個誤區一定要注意,否則不僅無法修復相互之間的關係,還會對被冒犯者帶來更深的傷害,比如說下面幾種情況:

    含糊不清的認錯:“對不起”或者是“我道歉”,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使用被動語態:克林頓總統在某次道歉的時候說“錯已鑄成”;

    認錯時有附件條件:尼克松水門事件辭職時的演說“如果在導致今天這個辭職決定的一連串事件中已經造成任何傷害,我感到十分遺憾”;

    質疑受害者是否真的受到傷害:“如果你被冒犯了。。。”“既然你受傷到這種地步”;

    輕描淡寫的認錯:加拿大航空公司因與飛行員勞動合同糾紛,兩天取消了46個航班,發言人道歉說,別忘了,取消的航班只是所有航班的一部分,給很多人帶來不便進行道歉,不過這真的沒什麼,所有受影響的乘客已經改簽了;

    語帶同情地說“對不起”:炸掉了你的村子,真是對不起;

    向錯誤的物件道歉:比如邁克·泰森在一次拳擊賽中咬掉了伊萬德·霍利菲爾德的耳朵,在面對媒體的時候,泰森不向受害人道歉反而向有權終結他職業生涯的人道歉。

    2、提出解釋

    被冒犯者通常認為,如果只是道歉,而沒有解釋,是無法令人滿意的,比如我們經常會說的:你欠我一個解釋,你能告訴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嗎?

    透過解釋我們傳達的資訊可以淡化錯誤行為的嚴重性,比如讓對方知道,並不是故意冒犯的,所以不是針對受害者個人、本次屬於例外,以後不會發生了等。

    解釋一定要誠實而不是透過解釋來尋找藉口,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的“我記性不太好”、“我那時候壓力太大了”、“我只是開個玩笑”、“我當時喝酒了”、“我也只是一個凡人而已”等,這些一定要注意了,在道歉中千萬不要說,否則不僅道歉失敗,而且還會加深相互之間的衝突。

    就像上面因為遲到而給客戶道歉的例子來說“路上堵車而遲到,責任在我們,是我們提前工作沒有做好,所以深感抱歉,沒有任何藉口”,這樣就不會讓客戶覺得是在找藉口推卸責任或者是企圖掩飾來糊弄。

    3、表現出自責、羞恥、謙卑、真誠等行為和態度。

    自責是人們在犯錯時體會到的罪惡感的一部分,為自己的行為而負責,就是承認自己應該為傷害承擔責任,道歉時如果呈現出自責,也會讓受害者覺得的確是誠心實意的。

    羞恥是自責的補充,我所做的事情並不代表真實的自我,也不是我想看見以及想成為的樣子。

    謙卑,道歉就是謙卑的行為,不僅承認自己犯錯了,而且還要表達自責,謙卑的態度有助於被冒犯者恢復尊嚴。

    真誠,道歉如果要起作用,那麼真誠是必不可少的。

    4、進行補償。

    補償是某些道歉的主要特徵,因為他們能完全彌補損失。比如說餐廳的服務員上錯了菜或者是下錯了單,為了平復客戶的怒氣提出免單,那麼這種補償的行為可以向受害者證明,自己是認真看待對方的不滿意,並且願意彌補所造成的傷害。

    此外,如果有能力補償卻不願意這麼做,就會導致道歉的失效。比如說你弄壞了別人的東西,只是口頭上道歉,並沒有打算給予補償,別人可能會因為你的不打算補償行為而生氣,除非你能夠提出實質性的補償。

    如果犯錯行為是無形的,像是辱罵或者是羞辱,那麼象徵性的請對方吃飯或者是贈送禮物都可以,如果不知道選擇怎樣的補償方式,也可以詢問對方:我可以做些什麼來補償你的損失?

    三、道歉要選擇恰當的時機

    比如說在年會上你不小心將紅酒灑在同事的禮服上了,這時就需要立即進行道歉,並且表明這是一個例外,這個錯誤並不是針對他而故意的,如果沒有立刻道歉,則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沒有禮貌,不懂社交禮儀的人。因此對於不針對個人的錯誤或者是針對個人但是不嚴重的錯誤最好立即道歉。

    如果說一個丈夫得罪了妻子,妻子非常的生氣並開始數落丈夫,按照丈夫的經驗,妻子肯定會把多年前的事情都搬了出來,於是丈夫立即向妻子道歉,這恐怕會讓妻子更加的生氣,因為丈夫之所以立即道歉是為了避免聽妻子的數落。因此針對個人的嚴重錯誤來說,道歉則需要隨著著時間慢慢推展。

    還有一種情況是,道歉者由於想要緩解內心的愧疚或者是想要恢復雙方的關係跟受害者道歉,但是受害者不接受道歉,這樣可以讓道歉者繼續承受內心的愧疚感所帶來的痛苦,直到受害者覺得時候到了,才會接受道歉。

    道歉什麼時候都不嫌晚,尤其是親人朋友之間的,千萬不要等到再也無法挽回之時,徒增無限的遺憾。

    最後,就如作者艾倫·拉扎爾所說,道歉就像是一個小型的交響樂隊演出,有時候作曲家只要一種樂器就能夠譜出最動聽的音樂,有時候卻需要搭配好幾種樂器才能完成,但是不管哪一種情況,都需要長年累月的練習。道歉也是同樣的道理,成敗取決於我們是否成功的訓練自我,是否認真的聆聽對方的需求,並且運用了道歉的方法,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各種場合發揮出道歉的力量。

  • 2 # 瀾滄聽雪

    當然有用!道歉是當今社會維繫良好的人際社交關係的重要方式之一。

    戰國時期,趙國,廉頗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我本不想拿這個“負荊請罪”來說事。實在是絞盡腦汁,在所見所聞中來回尋找,也沒有找到除此之外的關於古代名人道歉的例子。所以我就向親朋好友請教,期待有人能說出一個半個來,結果都說沒有。這我就很納悶了,怎麼會沒有呢?還是父親一語驚醒夢中人:在古代,不論國內國外大都是強權政治,那些在歷史中留名的人又有幾個有這樣的胸懷?是啊,歷史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怎麼肯如廉頗一般低下高貴的頭顱想別人道歉呢?看看過去那些名人都是怎麼說的:

    “永不道歉是人生的金科玉律。君子不會想要他人的道歉,小人則只會利用他人的道歉來謀取好處。” —— 沃德豪斯,1881-1975,作家“明理之人從不道歉。” —— 拉爾夫.愛默生,1803-1882,作家“永不反駁、永不辯解、永不道歉。” —— 費希爾爵士,1841-1920,英國海軍上將

    可喜的是近現代關於名人道歉的例子是越來越多了,這是歷史的進步,也是人性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就拿公開道歉來說,在報紙、電視等媒體上的道歉案例比比皆是,政要、明星等等。雖然他們都是出於外界壓力,是否真誠也未可知,但這至少說明了道歉在維持人際關係上的重要作用。在前面所談及的政治,公共關係如此,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相處亦如此。有些人可能因為一個應該說出而沒有說出的道歉失掉一個重要的朋友,有些人也可能因為沒有道歉而與自己的愛人分道揚鑣,也有一些人可能因為正確地道歉贏得了大家的尊重,收穫了友情、名聲、地位等。那麼我想問一個很顯而易見的問題:什麼是道歉?有的人可能會說,這簡單啊,就是認錯,說對不起唄。是啊,說簡單確實也是簡單,可是怎樣道歉別人才會接受?什麼時機是最好的?人又為什麼要道歉呢?道歉的意義在哪裡?

    在20世紀以前幾乎沒有人專門研究道歉這個概念,道歉學的興起是在西方於20世紀末,如今已漸成顯學。然而關於道歉方面的著作還是少之又少,在這有限的資料書籍中,我看到了《道歉的力量》這本書。它是道歉學的權威著作,由該領域的專家艾倫.拉扎爾積十年之功,研究了一千多個道歉事例,精心打磨而成。《道歉的力量》從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差異等角度全面介紹了道歉的意義和方法,分析了道歉看似簡單實際複雜的心理機制,闡述了道歉的療愈功能、道歉的方法、道歉的時機、道歉的原因等等。

    艾倫·拉扎爾,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沃斯特分校名譽校長兼醫學院名譽院長,精神病學教授,知名的道歉學專家。他曾參加《奧普拉脫口秀》等電視電臺節目,文章見諸《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今日心理學》等主流新聞媒體。拉扎爾二十幾年來持續在醫療門診以及羞恥與屈辱心理學等領域從事研究與教學,收集了很多相關方面的真實案例,並引導了不少成功的道歉,在道歉學領域絕對是權威人物。因此,對道歉的奧秘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拉扎爾所著的《道歉的力量》必定會讓你收穫良多。

    什麼是道歉

    “道歉”是指雙方相對時,做錯事的一方應該向受害方承認自己的過失,為對方的不滿負責,並且表達悔恨或自責之情。當事的一方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譬如家庭、公司、少數族裔、種族或國家。道歉可以是私下的或公開的,可是書面的或口頭的,有時甚至可以不用言語表達。

    真正的道歉包含的意義並不僅僅是說聲“對不起,我錯了!”“我很抱歉”之類的話,因為我們有時候並不能確定對方說這話是在真正地表達歉意還是在敷衍。比如丈夫因為經常晚歸,對抱怨的妻子說:對不起,讓你為此這麼苦惱。他其實只是想讓妻子不再繼續這個話題在敷衍而已,並沒有自責或悔恨之情。然而有時候真正的道歉甚至不需要言語,比如有個司機最後才看到紅燈,他急剎車差點撞上一名路人,然後他扮了個鬼臉,雙手掩面,配上其他的肢體動作,路人便明白接受了這個表示歉意的動作。

    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道歉的理解與詮釋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日本人就習慣性地對很多人,很多事情道歉,他們認為道歉是維護和諧穩定的人際關係的重要方式,想借道歉與被冒犯著重修舊好。而美華人則通常只對配偶、小孩、父母與寵物道歉,他們道歉主要是為了舒解如愧疚之類的內心感受。

    男性與女性對待道歉的態度也是大相庭徑。女人比男人更愛道歉(此指真心而非受威脅所做的道歉)這一事實,已經得到了多個學術領域研究成果的證實。女性更容易承認自己有負罪感,因此,會為自己的過失做出更多也更復雜的讓步。

    由此可見,道歉是複雜的,不同種族、性別、國家乃至個人都可能對道歉有不同的態度,也會選擇不同的方式道歉。而成功的道歉需要當事雙方根據這許多的內外部環境協商達成最後的一致。

    道歉如何療愈創傷

    大多時候我們道歉的目的是為了修復破裂的關係,療愈創傷。說到底,道歉這種行為是源於人們的內心,那麼道歉要起作用也在於人的內心,即需要滿足受害者的一項或者多項心理需求,包括:

    恢復自尊與尊嚴確認雙方遵循相同的價值觀確認錯不在自己確信人際關係中的安全感看見冒犯的一方受到懲罰冒犯的一方對傷害給予補償與冒犯的一方進行坦誠的對話

    通常,人們被侮辱或者羞辱時,自尊心會受到極大的傷害。冒犯者道歉要達到治癒的效果,就必須設法修復這些自我價值受到的傷害,這樣才能使被冒犯著恢復自尊與尊嚴。但有些蒙受羞辱的人寧願表現出堅強、不受影響的樣子,而內心怒火中燒,打算伺機報復。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小心,不要在無意中羞辱他人,更不要惡意中傷他人。如果不幸發生了這樣的事,請真誠道歉,使被冒犯著恢復自尊與尊嚴。

    人是社會屬性的,群體之間的交往遵守著相同的社會契約,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往遵循著相同的社會價值觀。然後當冒犯者犯了錯,違背來這個契約這個價值觀,曾經相互信任的關係也就岌岌可危甚至瞬間崩塌。如果冒犯者勇於道歉,承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為此懺悔,並保證類似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以此來確認雙方遵循相同的價值觀。這樣信任重新建立,雙方之間的關係再次變得安全。

    有時候必須讓被冒犯者看到冒犯者受到懲罰,道歉才會有效。正所謂一報還一報,這在學術上叫“報應正義”。還有的被冒犯者需要冒犯者給他們補償,即補救過失、消除傷害、改正錯誤等,這樣他們才能滿意道歉的結果。而有時候冒犯者不需要做什麼,只需要坦誠地與被冒犯者對話,他們就能在感情上獲得解脫。因為比起補償、懲罰等,他們更在意的是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知道冒犯者為何會犯如此的錯誤。在某些情況下,受害人會懷疑自己也應該對傷害負責,他們希望從道歉中聽到,錯不在自己。他們需要知道自己的行為不是招來攻擊或者羞辱的原因,而且他們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正確的。

    因為人性是複雜的,冒犯行為也各種各樣,面對具體的情況,被冒犯者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樣的,有些僅需要道歉滿足他們的一項需求,有些道歉則需要滿足他們多項的心理需求。但這些的前提是冒犯者必須設法瞭解被冒犯者到底有怎樣的心理需求,不然道歉很有可能失敗。而失敗的道歉或許比不道歉更加糟糕。

    怎樣有效地道歉

    前面我們說到,成功的道歉要滿足受害者一項或者多項心理需求,那麼我們到底怎樣道歉才算是成功的呢?簡而言之,道歉的過程可以分成四個部分:一、認錯;二、提出解釋;三、表現出自責、羞恥、謙卑、真誠等行為與態度;四、進行補償。當然,具體到實際情況中,這幾部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都會有所不同。

    首先,道歉想要有效,最重要與必要的部分就是認錯。冒犯者要知道自己的錯誤行為對誰造成了傷害,又該向誰去道歉,這些行為又對受害者產生了怎麼不好的影響,並且要詳細明白地說清楚自己的過失,承認自己的傷害行為對雙方的社會契約或者道德契約造成了損害。

    被冒犯者常常認為,如果只是道歉卻沒有提出解釋,就無法令人滿意,有時候他們寧願得到一個不太討喜的解釋都比沒有解釋來得好。沒有給出解釋會讓人覺得道歉不夠充分,甚至是進一步的侮辱,會讓人沒完沒了地去猜測事情的真相。然而有些時候提出解釋反而是侮辱了受害者,他們覺得解釋就是掩飾,你提出解釋只不過是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責,比如“我太不小心了”“我太累了”“我記性不太好”。這個時候你還不如直接說“這是我的責任,我深感抱歉,沒有任何藉口”。

    自責、羞恥、謙卑等態度反應出冒犯者對道歉的重視程度。由於這些態度展示的都是苦惱的狀態,顯示了冒犯者因為做錯了事內心正在承受痛苦與煎熬。“自責是必要且可貴的心理體驗,能幫助人銘記往事,並受到其影響……自責是對良知的拷問,是可能被聆聽和注意到的內在的聲音。”而羞恥則是自責的補充,謙卑則有助於被冒犯者恢復尊嚴。還有真誠,這在私人關係的道歉中是最為重要的,但是有些時候不真誠的道歉也能取得效果,比如國家層面的公共關係,承認社會契約更為重要;又比如公司內的上級向下級道歉,讓下級挽回尊嚴更重要。

    最後冒犯者需要提出補償行為。這可以向受害者表明,加害者認真看待對方的不滿,並且願意彌補所造成的傷害。補償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送個合適的禮物、請吃飯、金錢補償等等。一般來說,有了補償行為,道歉將會更加圓滿成功,但是有時候補償行為也並不能讓受害者滿意,這是因為他們的其他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

    《道歉的力量》這本書不但用實際的例子證明了道歉在人際關係中可以發揮何等的力量,更向我們指明瞭有效道歉的方法與時機,分析了人們面對錯誤與道歉時的心理活動與需求,讓我們對道歉這門學問有了一個更加深刻地認識。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無論關係是親近還是疏離,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越是親近,衝突所造成的傷害越大。君不見朋友反目,弟兄失和,一念之差誤終身。要解決衝突,最重要的就是道歉,有效地道歉。正如《道歉的力量》中所講到的那樣,認錯、態度、行為、解釋、補償等交織在一起,相互作用,滿足了受害者的心理需求,於是道歉就成功了,破裂的人際關係也得到了修復。在過去,個人、群體或者國家的道歉常被視為軟弱無能,但是現在,這是勇敢強大的表現。那麼你還在猶豫什麼呢?放下你的所謂的架子,真誠謙卑地去道歉吧。

  • 3 # 曉軍趙

    無論是誰,都有可能“言行”失當!所以,就有了“道歉”一說。如果是從內心深處認識到錯誤,誠心誠意地道歉,一般說來,人民會接受道歉;如果是迫於輿論、形勢等壓力,道歉不真誠,敷衍了事,人民會更加憤恨,比如前些日子,那個姓曾的!

  • 4 # 雨絲心理

    人都想成長變得更好,其中一條捷徑就是,學會正確的道歉。

    很多人說道歉這麼簡單的事兒還需要學習嗎?

    看了今天的文章以後,你會發現,這事兒還真沒有你以為的那麼簡單。

    先說一下道歉的時機選擇。如果兩個人在爭吵當中,是選擇馬上道歉還是間隔一段時間再道歉。這個是有講究的。如果是能夠在十分鐘以內可以終結的這種爭吵,我建議稍晚一點道歉,並且道歉以前,先給對方留出一點兒傾訴的時間,這樣顯得你更加的有誠意。

    如果一個爭執超過了十分鐘以上,這說明這個爭執呢,他可能背後隱藏著更深的這種傷害和糾葛。繼續爭吵下去將可能嚴重的傷害你們之間的關係。這種情況就需要馬上道歉。這個時候的道歉,不可能觸及背後那個矛盾原點,此時的道歉主要是釋放一個態度上的善意,終止這個有害的爭吵繼續進行下去,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我們發現生活當中,嘴硬的人很多。你想讓他說一句對不起太難了。為什麼人們不願意主動道歉呢?道歉意味著一個人從高權利狀態轉入低權利狀態。增加了他內心的這種不確定感。而且當一個人否定一部分自己時。內心本能上就會產生一種自我的分裂感,影響他內心價值觀的完整性。另外道歉的人還有一種擔心怕被對方反過來進行攻擊諷刺挖苦。這是他難以承受的,所以他會進行心理防禦。

    不願意道歉的人,還有一大類就是屬於那種特別喜歡講道理的人。我們說如果所有的人都只會講道理,那麼任何人的任何行為它都能講出一大堆的道理來。這裡我要特別的提醒大家一句。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來追求道理的,我們是來追求幸福的。如果你覺得你的世界裡邊全都是道理了,那隻能說明你已經被偏見包圍了。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道理。為了你自己的幸福,還是早點兒想明白吧。

    當我們真誠的為自己的行為向對方道歉的時候,就會激起對方的同理心,對方也會覺得你沒有那麼多的惡意,也是一個和他自己一樣的不完美的普通人。不道歉的人看起來表面上很強大,但只會激發對方的憤怒感和疏離感。一個道歉的人的確展示了自己某一部分的脆弱,但恰恰是這種脆弱更加有利於雙方情感的連線。如果你永遠都是那麼的強大,你還需要對方,需要這份感情幹什麼呢?

    接下來我們說一說道歉的正確姿勢,也就是如何道歉。其實生活當中我們在道歉上會進入很多的誤區。有的人會喜歡在道歉之後加上一句“但是”,這會讓人感覺你在找藉口。哪怕“但是”後邊說的情況都是真實的,這句話也會讓道歉變得虛偽。

    有的人會說,你看我都道歉啦,哎,你怎麼還抓著不放,還得理不饒人。我們說這樣的道歉方式啊,也屬於沒誠意,很難修復關係的傷害。他是把道歉當成了討價還價的籌碼。認為只要自己道歉了,對方就必須寬恕和諒解。真誠的道歉,是需要給對方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化解傷害的。而不是說你只要道歉了,人家就必須要立刻的原諒你。

    總之你道歉的目的是平息和緩和對方的情緒,不能為了自我辯解。甚至把道歉變成了對對方的指責。

    道歉的時候首先要指出自己的語言行為跟對方受到的傷害之間的因果關係。也許你自己的行為是無意的。人這時候就很容易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辯解和解釋。但是我提醒你,這時候你必須剋制住自己的這種本能慾望。因為無論如何,對對方造成的傷害也是客觀事實。越是你主動的道歉,對方冷靜下來以後,越會理解你的處境和反思自己的問題。再強調一次,不要急著為自己辯解。也不要說,你過於敏感了這樣的話。

    如果你的道歉能具體到哪句話或者哪件事兒這種細節就顯得更加的真誠。你還要做出不再犯類似錯誤的承諾和保證,以及以後如何避免的具體的方法。道歉後可以進行具體的補償和賠償。比如請吃飯啊,送花啊等等。總之道歉的核心一定要展現出自己對對方的擔心和在意。

    如果對方傷害了你,他需要做出道歉,你怎麼引導他?你需要在雙方平靜的時候,向他指出他應該道歉這一點。特別提醒,要對方道歉,這不是一種指責和攻擊。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錯誤的言行和傷害進行道歉,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兒。

    為了避免對方產生被指責的防禦心理,我建議大家在談話的時候多用,以我為主語的這種句子,比如:聽到你說的那句話,我覺得很難過。因為我為主語的句子是在談我的感受。而說你如何如何就很容易被對方理解成是一種指責。

    當對方做出道歉的時候,我們記得要給他正向的反饋。哪怕這個傷害比較重,你不打算現在原諒他。但你也可以肯定他現在道歉這個態度。對方道歉的時候呢?千萬不要挖苦諷刺翻舊賬。否則這會打擊對方,不利於他養成這種及時道歉的良好行為。

    人活著都會有可能有意無意的傷害到對方。在我們的一生中,人人都輪流扮演著加害者和受害者的角色。當然這並不代表著我們是個壞人,道歉是現代文明人的一種基本素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體脂肪豐蘋果肌效果怎麼樣?能一次成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