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威敏如豹
-
2 # 石凡是也
當時阿根廷國內經濟問題嚴重,發動這場戰爭有轉移國內矛盾的意思,還有一點據傳馬島周圍勘探出石油,這樣的誘惑力自然讓阿根廷政府無法放棄奪取馬島的念頭。
英國儘管經濟在八十年代也是問題重重,但是鐵娘子上臺以來大刀破釜的改革已有成效,英國上下民心大振,英國的軍事實力並沒有削弱,擁有自己完備的軍事體系。
阿根廷軍事實力在南美洲是強國,但是都是透過購買武器發展軍力 ,大型的裝備無法制造,一旦被限購就是坐等消耗殆盡。
事實也是,馬島戰爭爆發以後,西方國家在自身利益方面是保持一致的,對阿根廷的禁運就決定了戰爭的走向,阿根廷必然失敗。
-
3 # 愛歷史的三哥
馬爾維納斯群島,隸屬阿根廷領土,現被英國殖民佔領,英國稱“福克蘭群島。是一個位於南大西洋的群島。整個群島包括東福克蘭島、西福克蘭島和776個小島,總面積12200平方公里。福克蘭群島是英國使用武力搶奪來的領土,島內民眾擁有內部自治權,英國負責其國防和外交事務。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和大規模的反對以加爾鐵裡總統為首的軍政府的運動。阿根廷政府試圖透過對馬島採取軍事行動,來緩解國內危機。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陸南喬治亞島並升起國旗。4月2日,加爾鐵裡總統下令出兵佔領馬島。
英國也不甘示弱,1982年4月5日,英軍兵分兩路奔赴馬島,25天后全面完成對馬島的封鎖。
1982年5月1日撒切爾夫人一聲令下,英軍全部出動,對馬島機場進行連番轟炸,阿根廷軍隊在馬島的軍事基地和軍事設施也遭到了英軍炮艦的襲擊。面對英軍的強大攻勢,阿根廷軍隊出動“飛魚”式反艦導彈進行了大規模的反封鎖,一度打擊了英國軍艦的進攻。5月17日,撒切爾夫人下達全面進攻馬島的命令,這一天到6月14日的整整27天中,英軍火燒了聖卡洛斯港,炮轟了阿根廷軍隊的前沿陣地,對斯坦利港進行了長達12個小時的連番轟炸,最終取得了決定性勝利。6月16日,英軍佔領了馬爾維納斯群島,74天的馬島戰爭宣告結束。加爾鐵裡在羞愧難當下宣佈辭職,而撒切爾夫人則更加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這場戰爭中英國參戰總兵力3.5萬人左右,258人陣亡,775人受傷;阿根廷參戰總兵力6.5萬左右,649人陣亡,1068受傷。
那在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為什麼會被英國打敗?
一、在兵力部署上,阿根廷對國際局勢、英軍企圖、戰略方向都作了錯誤判斷。在英國出兵後,認為英國會進攻阿根廷本土,將大批部隊用於防禦大陸;對存在領土爭議的鄰國智利深懷戒心,在邊境部署大量精銳裝甲部隊;在馬島戰區,對靠近本土的西島沒有充分利用,僅部署佔參戰兵力3%的部隊;在東島將主力集中於斯坦利港附近,其他地區分散把守,沒有掌握足夠的機動兵力,給英軍可乘之機。
二、阿根廷誤判國際輿論,陷入被動。在發動戰爭前,阿根廷政府也對當時國際輿論做了初步判斷,但這種站在自我角度對國際關係作出的嚴重誤判最終導致阿根延在國際輿論中陷入重重被動。
戰前阿根廷政府認為,美國作為阿根廷最大的投資國,阿美關係十分密切,美國要維護它在南美洲的戰略利益,不會與阿根廷翻臉,至少也會保持中立。
而歐洲各國同樣與阿根廷也有著密切關係,法國、西德是阿軍火主要供應國,即便衝突降臨,至少也會保持中立,並同美國一起在英阿兩國間著力調解。
但阿根廷沒有看到,美英是一對有“特殊關係”的盟友。對美國來說,阿根廷固然重要,但只關係到地區性利益,而英國卻關係著美國的全球利益。
而歐洲各國作為歐共體成員國,彼此間有互助的義務。
因此,戰爭爆發後,美國積極為英國提供後勤支援和衛星偵察、通訊保障等軍事援助。
北約和歐共體毫不客氣地對阿實行軍事禁運和經濟制裁,法國不僅對阿根延停售“超級軍旗”式戰鬥轟炸機、“飛魚”式空對艦導彈,也不準其他國家轉賣,致使阿軍消耗的武器裝備得不到補充。當時阿軍投入作戰的飛機約有150架,但由於損耗得不到補充,到雙方決戰時,已無力對守島部隊進行直接的火力支援。
可見西方的軍事禁運給阿軍的持續作戰能力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以至於一位觀察家曾經這樣評價阿根延:他們錯誤地判斷了英國的反應,美國、歐洲國家的意見,也決沒想到受到國際制裁,以至於自己釀成了苦果。
三、在戰術指導上,阿根廷軍隊思想消極,戰術呆板,而且沒有用最具戰鬥力的航空兵攻擊英軍防衛能力最弱但又是最重要的後勤船隻,這是最大失誤。
戰爭史上防守一方不去攻擊進攻方漫長而脆弱的補給線,是極為少見的。英軍戰略指導思想正確,戰術靈活多樣,善於抓住關鍵環節,爭取主動。如首先奪取南島,既振奮士氣,又取得了立足點和前進基地,一舉兩得。又如一舉擊沉阿軍巡洋艦,極大震撼阿軍,迫使其海軍怯戰不出。
四、阿根廷軍隊整體戰鬥力較弱。
阿軍雖多,但守島部隊大部分是訓練三、四個月的新兵;阿根廷空軍雖然戰鬥力較強,有部分效能良好的飛機和經過美國訓練的飛行員,但戰區位於飛機作戰半徑的邊緣,難以較好的發揮威力,且技術裝備和飛行員缺乏儲備,損失後無法補充;阿根廷海軍數量不少,但裝備陳舊,實際戰鬥力較弱,英國兩艘核潛艇就困住了幾乎整個阿根廷海軍的行動。
圖片從左至右:
圖(一)英國撒切爾夫人
圖(二)阿根廷領導人加爾鐵裡
圖(三)馬島戰爭英國調兵路線
-
4 # 金山港灣
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科技落後。雖然戰爭之初,阿根廷人擊沉了英華人的一艘戰艦,但是英華人有夜視儀啊。阿根廷人在英華人的夜間攻擊下,毫無還手之力,只好乖乖的舉手投降了
-
5 # 述揆
當時英國已是強弩之末,但是畢竟是歐洲強國,在拿出一部分利益收買了法國和美國後就打敗了阿根廷,當時法國和美國是阿根廷的武器供給國,剛好美國要收割南美洲,美國是最大的獲利者。
-
6 # 藝林話史
一,阿根廷方面錯誤的低估了對手英國的實力,二戰後隨著殖民體系的崩潰,英國失去了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日不落帝國”、“世界工場”,這些榮耀的稱號已成為過去時,兩次世界大戰加之經濟危機的沉痛打擊,更是讓英國社會經濟一蹶不振。英國國力的下降與世界地位的淪落,海軍實力的下滑,都成了不爭的事實。使阿根廷誤以為英國“虎落平陽可以被犬欺。這樣的英國是不是就好欺負了呢?事實上呢,無論綜合國力,工業產能,科技基礎,還是戰時反應能力,遠端投送能力,戰略封鎖能力,以及兵員素質,阿根廷都差不止一個檔次,是阿根廷人自我感覺良好。
二,阿根廷當時執行軍政府統治,和咱們舊中國的北洋軍閥差不多,不過他們的水平可遠不如段祺瑞,馮國璋,張作霖等大拿,充其量和寫過一首歪詩的山東軍閥張宗昌差不多(這首歪詩是“忽見天上一火鐮,疑似玉皇要抽菸,如果玉皇不抽菸,為何又是一火鐮。)。這位牛人叫列奧波爾多·福圖納託·加爾鐵裡·卡斯特利,武人出生,胸無點墨,但他還沒親自打過仗,以為打仗和玩過家家差不多,他在軍政府統治期間擔任阿根廷共和國總統。在國內推行冷酷的軍人獨裁統治,禁止罷工和抗議,屠殺左翼民主人士,經濟上支援大地主和資本家,並勾結大資本家盤剝人民,國內矛盾空前高漲。此時阿根廷又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所以,加爾鐵裡決定用一場對外戰爭轉移視線。一個處於動盪之中、革命邊緣的軍人政府,註定他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內民心做後盾,如果失敗,他將陷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
三,英國首相“鐵娘子"正確分析形勢,綜合運用外交的,經濟的,軍事的手段孤立,分化,封鎖阿根廷。阿根廷佔領馬島的訊息傳來,整個英倫三島猶如被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奇恥大辱”的字樣遍佈英倫媒體。對此,撒切爾展現了她的的鐵腕與老辣,對阿根廷迅速回應:1,與阿根廷當即斷交;2,在議會上表明不惜一切代價,舉全英之軍力遠征馬島的決心;3,成立全新軍事指揮體系,前線軍官獲得充分自由指揮權,英軍擁有了快速響應的靈活力;4,宣佈馬島戰爭不涉及阿根廷本土,並且要速戰速決。外交手腕:在獲得國內壓倒性支援後,撒切爾迅速在國際上打出“反對武力解決國際爭端”的口號,這一合適的說法讓英國得到了聯合國的好感,宣佈阿根廷應撤兵,英國在國際法理上先勝一場。隨後,撒切爾又遊說歐洲各國,以“反對軍人獨裁政府”的理由博取各國的支援。當然,少不了大佬美帝的支援,憑藉之前的良好關係與外交運作,美國帶頭向阿根廷宣佈武器禁運令,進而進行經濟制裁。撒切爾堅持一定要以武力奪回馬島的統治權,她在很多場合的煽情表演成功贏得下院的全票透過和民眾支援。
四,阿根廷戰爭準備不力,後勤保障嚴重滯後,馬島海戰,萬里之遙拖不跨遠征英軍 ,而家門口作戰阿根廷卻後勤混亂,英軍跨越一萬多公里勞師遠征,但在後勤上,卻並未輸上半分。英軍以阿松森島為中轉基地,在南喬治亞島成立補給基地,後勤部門以兩個月為物資標準。英國國內徵用大量商船作“第二海軍”,以補充運輸力量不足。一些民用的飛機也被徵調,作為航空物資運輸的補充。反觀阿根廷,佔領馬島後,盲目樂觀,居然沒有進行大量物資和部隊補充,更沒有在馬島建立機場中轉站。軍隊缺衣少糧,彈藥不足,士氣低落,真不知軍人出身的加里軍事素養在那裡。
五,武器依賴萬國造,關鍵時刻肯定掉鏈子,在外交戰場上阿根廷一敗塗地。在美國宣佈對其禁售武器和經濟制裁後,北約其他盟國先後對其禁售,這對武器依賴外購的阿根廷軍隊而言,打擊是致命的。一批已經交易完成的武器購買案,也被歐洲國家宣佈取消。而在國際輿論上,由於英國以“受害者”的姿態博得了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的同情與支援,阿根廷基本喪失了國際輿論的支援。一個國家在當代應有自己的武器供應體系,依賴外購不靠譜;其次,馬島之戰中英軍展現了精準而又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現代戰爭需高度重視空軍;再次,情報收集與外交攻勢。知彼知己才能百戰不殆,阿根廷犯了孫子兵法最基本的常識,既不知已又不知彼。而在外交上的運作,絲毫不亞於戰場之上的搏殺。為戰爭爭取到一個主動且良好的國際輿論,對打贏一場現代戰爭至關重要。
-
7 # 猛禽950
第一,
論排行榜,英國屬二流國家也就是第二世界,
阿根廷屬三流以下國家,也就是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
第二,
論軍事實力,阿根廷跟英國比,差兩檔次,
論科學技術,阿根廷又差兩檔次,
第三,
美國和法國背後倒鬼,美國提供情報,法國提供導彈技術資料,
第四,
阿根廷的戰略戰術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阿根廷乞有不敗之理。
-
8 # 顧小毛1
實力關係,阿根延力量不夠,沒有外援,而英國軍事實力雄厚,為了這個馬島,英國也付出了不少代價,包括損失一艘驅逐艦,等等,最終勝利天平傾向英國皇家海軍。
-
9 # 你瞅沙
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南美洲的東南角,靠近南極圈,英國稱福克蘭群島,距離阿根廷500多公里,距英國1萬多公里,是英國的殖民地,而阿根廷認為自己對馬島擁有主權,歷來主張收回。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軍政府鐵爾加里總統下令軍隊攻佔了馬島並宣誓主權。
英國朝野群情激昂,英國首相及保守黨領袖撒切爾夫人向全國發表講話,誓言進行反擊。英國迅速組織以無敵號和競技神號兩艘輕型航母為首的特混艦隊浩浩蕩蕩南下大西洋,馬島戰爭就此拉開了序幕。
英阿兩國軍隊在馬島海域進行了激烈血腥的戰鬥,陸海空硝煙瀰漫、雙方損失慘重。經過74天的廝殺,6月14日,英國軍隊成功登上並佔領馬島,島上阿軍投降,阿根廷宣佈戰爭失敗。
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阿根廷軍隊依託本土在家門口作戰,為什麼會敗於勞師遠征的英軍呢?
我們從以下3個方面分析一下。
1 國家實力
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海外殖民地遍佈全球,稱霸世界100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傷了元氣,國家實力逐漸衰落。20世紀70年代末,英國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失業率不斷攀升,通貨膨脹,社會矛盾日益加深。
雖然面臨種種社會危機,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當時的世界,英國仍屬於資本主義強國。
跟老牌列強英國相比,阿根廷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屬於南美洲一個地區性強國,二者無法相提並論。阿根廷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1816年獨立以後經濟逐步發展,到了20世紀脫穎而出成為南美地區的強國,自詡是:南美洲的美國。
20世紀80年代初,阿根廷也陷入了經濟危機,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製造業產量下降了20幾個百分點,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工人不斷罷工反對軍政府的執政,社會動盪不斷加劇。
面對國內的種種困境,阿根廷軍人總統加爾鐵裡為了轉移社會矛盾和公眾的視線,決定出兵馬島,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
2 外部支援
英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促使聯合國透過並發表決議:要求阿根廷從馬島撤軍。
歐洲盟友紛紛對阿根廷發起貿易制裁,以示對英國的支援。法國跟阿根廷有軍火貿易,當時正陸續向阿根廷出售超級軍旗戰機和飛魚導彈,在英國的壓力下,法國暫停了軍火出售。法國的這一決定對馬島戰爭後期的走向產生了影響。
美國口頭上表示中立,不支援任何一方,暗地裡向英國開放了位於大西洋深處的阿森松島上的美軍基地。
阿森松島位於英國和馬爾維納斯群島中間的位置,距離兩方各5000多公里。英國特混艦隊在阿森松島短暫停留歇腳,補充給養,海軍陸戰隊在島上進行了登陸訓練。
美國在馬島戰爭期間,還向英國提供衛星情報,給這個西方盟友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阿根廷這邊兒就尷尬了,南美洲國家除了智利以外都支援阿根廷,但僅限於口頭支援,拿不出什麼實際行動。
智利跟阿根廷接壤,歷史上一直有領土糾紛和軍事衝突,智利擔心阿根廷佔領馬島以後會野心膨脹,繼續蠶食智利的領土。
馬島戰爭期間,智利利用地緣優勢不斷向英軍提供阿根廷戰機起降的雷達情報。
“他們幫助了我們”。三十多年以後,對於智利當年的雪中送炭,英國老兵仍然充滿了感激。
3 軍事比拼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如同兩個拳擊手,不論你的後勤保障好壞,觀眾的支援度強弱,最終,決勝負定乾坤還得靠各自的拳頭說話。
英軍以馬島為中心,畫設了一個三百海里的禁區,宣稱禁區裡的任何敵機敵艦將會被毫不留情的予以擊落擊沉。
英軍如此有底氣是有根源的,跟阿軍相比,當時的英軍是一支現代化的軍隊。英艦各自都具備一定的防空反潛能力,搭配航空母艦的配合,相互協調、協同作戰,組成了一個防空、防海、防潛的立體火力網。
阿根廷海軍雖然在軍艦數量和噸位上也很可觀,但大多是幾十年前的古董艦,沒有起碼的防空和反潛能力,為了避免成為靶子,阿艦紛紛撤離馬島周圍的海域,使馬島上的阿根廷守軍孤立無援。
即使這樣,英潛艇仍然擊沉了阿根廷的重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以示警告。
阿根廷空軍只能孤軍奮戰,他們用之前從法國買來的超級軍旗戰機和飛魚導彈先後擊沉了英軍的謝爾菲德號、考文垂號等幾艘軍艦,自己也付出了二十多架戰機被擊落的損失。當僅有的5枚飛魚導彈打完之後,阿根廷空軍也只能望洋興嘆,無力迴天了。
英軍取得了制海制空權以後,立即對馬島上的阿根廷守軍發起了進攻。島上的阿軍外無援軍,內缺糧草,士氣低落,1萬多守軍不戰而降。
總結:英軍集三軍之優勢兵力,聯合作戰,各個擊破,勝利在情理之中;阿軍以個體對體系,單打獨鬥,焉能不敗。
-
10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瞧這說的,阿根廷憑什麼打得過英國?英國是不行了,但它還沒弱到隨便誰都能踩。
不錯,馬島戰爭之前,英國已經開始了大衰落,從頂級的老牌殖民強國寶座上迅速的跌落塵埃,變得愈發普通。
這是一場自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劇變,英國雖然戰勝了德國,卻因為消耗過大,以及美國的戰後佈局,不僅喪失了對整個歐洲的話語權,更是接連丟掉了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南非、海峽、印度、埃及阿拉伯地區等重要殖民地。
這種情勢引發了英國70年代以後一系列的斷崖式退步,以至於許多國家產生了“英國不行了,昔日的大王變成了小把戲”的錯覺。
是的,這是一種錯覺,雖然英國在殖民地的解放浪潮中被打得蔫了吧唧,以至於產生了“失去信心的歲月”這種說法,國民的內心都產生了不自信,但英國真的衰弱到誰都能鏟臉的地步了嗎?
毫不客氣的說,當年的英國就算是衰落了,它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軍事組織,經濟上哪怕遭遇到危機,靠底蘊積蓄也足以完成一次規模有限的戰爭。
許多人都忽略了,當年的阿根廷真的強大到可以挑戰英國嗎?
其實阿根廷那會兒遇到的情況與英國差不多,都是內部矛盾突出,經濟與士氣一路下滑的國家。
而且相比於老成持重的英國,阿根廷更混亂,矛盾更嚴重,他們顯露出一種南美人特有的混亂做派,如果不是加爾鐵裡打出民族主義這張大牌,估計還沒等到與英國開戰,阿根廷自己就已經崩了。
實際上馬島最初的主人是法國,英華人與法華人互相爭奪了幾個世紀,然後完成了一塊港口式的殖民地建設,還為馬島範圍配備了總督。這期間阿根廷從屬的西班牙人,根本就沒插手多少次馬島,反倒是美國曾經開炮轟過馬島。
按照慣例,如果馬島領地不造反自己整個國家出來,或者加入周邊國家的話,他們與阿根廷還真是沒有半毛錢關係。
而且馬島也並不值什麼錢,它對那些遠在天邊的國家來說,是個南美洲的飛地,起碼拓展了航運和國家範圍,但對阿根廷而言,拿下馬島真的是沒有一分錢好處。
但阿根廷必須去拿,為什麼呢?主要是極端民族主義作祟,加爾鐵裡(Leopoldo Fortunato Galtieri Castelli)統治後期,阿根廷經濟崩壞,失業、飢餓、遊行,問題頻發,眼看軍政府就要被推翻,不得已之下,加爾鐵裡只能開始玩矛盾轉移那一套。
偏偏阿根廷周圍這“矛盾”不好找,如智利等國與阿根廷關係一向不好,常年嚴加防範,很容易造成戰爭的擴大,而軍政府要的是一個“能激發民族情緒,轉移國內矛盾情緒,能看似踩鋼絲,實則安全第一”的攻略方向。
很顯然,軍政府選錯了方向,他們覺得跟周邊無論是誰開整,都容易將戰爭規模擴大,造成尾大不掉,但馬爾維納斯群島卻很符合要求。
馬島是英國的領土,是萬惡的殖民地,湊湊歷史就能說是阿根廷的地方(馬島的人連西班牙語都不會),極容易激發民族情緒。
更妙的是,馬島的英國部隊少,只有500多號人,而英國與之隔了十萬八千里,只要按部就班的踩下去,國力衰落的英國只能苦水往肚裡咽。
加爾鐵裡認為馬島太遙遠,對英國來說影響太小,他們根本無法報復。他認為英華人太自私自利,不會注意到這個世界的角落。而且英華人拿什麼打?他們到處都是貧困和失業,經濟衰退,300萬人都沒了餬口的工作。
為此,加爾鐵裡還試了下水,在大舉進攻馬島之前,嘗試著讓一幫志願者以撿廢品的名義上了馬爾維納斯群島中的南喬治亞島,當著電視的面,豎起了阿根廷國旗。
這件事引發了英國一段時間內激烈的辯論,但最終因為國力原因忍了下來,但見慣了殖民地造反的英華人為此也暗暗留了心,好歹有點心理準備。
加爾鐵裡在“試水”過後,愈發的認為英國已經撲街,而且試水過程效果非常的好,連吵吵鬧鬧天天喊著要推翻軍政府的人都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拿下馬島,實現民族復興”上了,這由不得加爾鐵裡不認甜頭。
這其實是個衰敗的進行時,但阿根廷的所有人都為此轉移了注意力,爆發了一種極端的民族主義熱情,似乎覺得馬島拿下了,把英華人趕走了,國家民族就能騰飛了。
於是加爾鐵裡將軍隊壓了出去,一舉奪得了馬島,英國孱弱的守軍果然乖乖投降,阿根廷獲得了一時的勝利。
但是,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十足的強硬,她很快就推動了英國議會發動戰爭,“如果我們現在不反擊,那麼要等到什麼時候呢?”,她如此說道。
在下議院的演講中,撒切爾夫人如是說:“我們來到這裡,是因為多年來英國主權領土首次遭到外國勢力的入侵。當總督離開福克蘭群島時,他說人們都在流淚,他們不想成為阿根廷人。他說,島上的居民仍然非常忠誠……政府現在決定,一旦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將立即派出一支龐大的特遣隊出航。”
後來英軍揍阿根廷完全是一點問題都沒有,雖然也有一些損失,犯了不少低階錯誤,但對阿根廷總體還是呈碾壓之勢,戰爭結束前,英國的軍艦對著阿根廷斯坦利港展開了炮轟,十小時一口氣打完一萬二千發炮彈,直到阿根廷認輸才罷手。
人人都說英國日薄西山,日不落帝國的太陽的確是要降下去了,可這不是還沒入土嗎?二戰的百萬雄師雖然縮水了,但誰說留下的不是精華呢?
再看所謂“兵精糧足”的阿根廷,也就空軍表現的可圈可點了,海軍基本龜縮,嚷嚷著要打仗的陸軍,則望風而降,實在是表現的可以。
經此一役,英國逐漸喪失的國民自信心反倒又提上來了不少,戰爭讓整個社會風貌都為之一振。
回覆列表
一是綜合國力阿與英不在一個檔次,二是英國得到西方國家的支援,而阿根廷則很孤立,三是阿軍在戰略上對戰爭形勢估計不足,沒有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戰術上戰法陳舊,作戰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