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八聲甘州 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凝愁。
4
回覆列表
  • 1 # 素心流年

    這是柳永一首書寫羈旅相思的名作,既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憤懣無奈,又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相思悵惘。

    千百年來,這個身處花煙柳巷的詞人,用他的濃情才思向人證明了傳唱在青樓的作品,亦能留芳。

    《八聲甘州 》(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1 上片:登樓所見秋景點染離情別緒。

    “對”,領起全詞,清秋暮雨,瀟瀟涼寒。

    “洗”,清秋的明麗,爽潔,纖塵不染,天地素淨澄清。“霜風悽緊”,“冷落”“殘照”:

    秋霜肅殺,秋風淒冷,傍晚冷清,暗淡,悽清,渲染秋的蕭瑟,這三句筆墨清淡,卻極富感染力,被蘇軾評為“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境界雄奇,氣象宏闊,筆力遒勁,婉約中而顯豪放氣概。

    “紅蓑翠減”“苒苒物休”“江水無語東流”:

    放眼遠望,近處,樓前花木凋零,一片荒蕪,遠處,長江無聲無息,東流向遠,浩浩蕩蕩,長江無情,無動於衷,任草木寒凋,“翠減紅衰愁煞人”,反襯人之有情,“無語”實乃詞人有情,心中滿是羈旅行役之愁思。

    2 下片:思鄉懷歸,漂泊異鄉,功業無成。

    “不忍”:承上啟下,抒懷鄉思歸,委婉深曲。

    “望”:遠望,油然而生思歸之愁。

    “嘆年來”二句:

    反問,把無限辛酸愁苦融於一聲慨嘆之中,寫出了千迴百轉的心思和回顧茫然的神態,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想佳人”三句:

    從對方著筆,虛寫假想,想象妻子朌己迴歸望眼欲穿的神態,真切而悽愴,那一幅“香霧雲鬟溼 ,清輝玉臂寒”的畫面,令人動容,化用宋代曹組詩句“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意境淒冷,孤寂全出。

    “爭知我”三句:

    從想象中回到現實,反觀自己,實寫自身情愁,反問作結,那“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何嘗不是憑欄遠望,一片相思愁!

    這首詞缺了柳永的婉約細膩,纏綿悱惻,多了些冷清哀嘆,融入了詞人半生滄桑,艱難曲折,讀來,深沉厚重,耐人尋味,一詠三嘆。

  • 2 # 綺閣書生

    八聲甘州是北宋柳永的名篇。原詞如下:

    八聲甘州.北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刅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此詞開頭寫江天,一對字,襯以雨,灑,洗三個上聲字,循聲高誦,便覺素秋清爽高潔,無與倫比。接下來寫景經雨滌,,遂生變化。一漸字承前啟後,銜接自然,且神態畢備。一緊一冷,層層逼緊,清冷之境現矣。更以殘照當樓之當字,茫然悲秋之氣,盡然襲來,身何以受?情何以堪?

    換頭,詞由蒼茫悲壯而轉入細緻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視,嘆季候之變化,感人世之愁緒。一休字,俯仰無端,萬般感慨。無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之複雜心境。不忍又是曲折迂迴,登高望遠,佇盼人歸。誤幾回,更覺靈動,逼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倚欄杆,最後點題,由所見而有所思,由所思而有所盼。層層遞進,步步緊逼,用字相互關聯,互為輝映,由倚閨而凝愁,再到爭知我,此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得更加曲折動人。

    全詞結構緊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展衍盡致。景中有情,情中帶景,情景交融,互相輝映,悽婉纏綿,前後呼應,也足見慢詞奠基人的文筆風采,此詞最終成為宋詞史上一座豐碑,得以傳誦千古,成為長調典範。

  • 3 # 風西夜昨

    喜歡宋詞的朋友,相信除了會為東坡詞的豪放之氣頂禮,也定會為柳永詞的婉約細膩所折服。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填詞的作者,柳永詞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以至於“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一篇《八聲甘州》更被東坡巨眼識得,高度褒讚其“不減唐人高處”。不曾輕易許人的東坡何以對此詞青眼有加?我們一起來探討賞析,尋求答案。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人稱白衣卿相的柳永,出身於士族家庭。從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有幸生活在北宋仁宗時期, 他早年便抱有強烈的報國理政之心。但無奈仕途坎坷,屢試不第。心情鬱悶之極,便常常出入於歌樓妓館、寄情于山水之間。因常年四處漂泊,飽受羈旅之艱,其詞除了寫盡市井繁華、歌妓情愁,他更特別擅長表達羈旅行役之苦。而作為羈旅之作的典範,《八聲甘州》抒發了他怎樣的情懷呢?我們一起來看釋義:

    霧雨瀟瀟,灑滿江天。暮色慾閤中清秋如洗;悽悽霜風裡天氣寒涼。雲消雨霽,憑江瞭望,關河悽清寥落,殘陽斜照高樓。凡過眼處,千紅凋零,萬綠漸消,眾物華彩盡收。惟有一江秋水,無言汩汩東流。

    實在不忍登高遠眺,凡凝望、但只見故鄉渺遠,那放逐的歸思如何能收?感嘆一年行蹤,緣何苦苦異鄉長留?料想佳人必定正妝樓眺望,切切期盼中,多少回錯把天邊行船,誤作了情郎的歸舟?她何曾想到,此時的我也正斜倚危欄,那深重的思念,早已凝結成愁!

    詞的上片重在繪景。眾所周知,文學作品中,一切關於景物的描繪都是為了渲染某種情感。上片諸景漸次呈現中,一個“對”字打頭,暮雨,霜風,關河,殘照……聊聊幾處蕭條景物的鋪陳,便把肅殺的清秋意境寫了個側底。“清”、“悽”、“冷”三個形容詞的連用,又成功托出詞人此時悲慼凝重的心情。此情此景也牢牢攝住了人心,不僅讓思歸遊子瞬間被滿目的悲秋之氣襲了個滿懷,讀者的心境也深深受到感染。此種鋪排,實在堪稱“以哀景,述哀情”的典範之筆。

    上片情景備至,下片便自然要轉入抒懷。起筆重述思鄉的隱忍和流落他鄉的淒涼。詞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不僅把自己漂泊異鄉,急切思歸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更推己及人,把家鄉苦盼情郎的思婦之情也寫得曲婉備至。如此,下片短短數句的包容量即刻蔚為可觀,詞作藝術表現的張馳有致,情感起伏的跌宕迴環,不禁讓讀者讀罷大呼過癮。而這種上下片情景交融,嚴謹細密的章法結構,更助力了這首詞,最終成為詞史中的一座豐碑。

  • 4 # 謝小樓

    柳永詞婉約見長,後人評,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當時的人,都覺得柳永的詞俗,難登大雅之堂。

    但其實,柳永也有境界高絕的詞作,比如他的這首千古名篇《八聲甘州》,就一改柔婉的詞風,變得氣韻沉雄,因此成為詞史上的豐碑。

    這首八聲甘州,連蘇軾也稱讚不已。

    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柳永的這首詞,是寫清秋薄暮時分,詞人登高臨遠,感嘆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詞人登高縱目,但見暮雨瀟瀟,灑遍江天,清秋時節,千里無際,一澄如洗。

    開篇“對”字領對,入句高昂,又接“雨”、“灑”、“洗”三上聲字,循聲呤誦,振爽異常。

    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登高而望,為時甚久,秋風越來越淒涼緊迫,秋雨洗過,舉目關河,一片冷落的景象,落日的餘光,斜照著高樓。

    蘇軾評:“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雲:‘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到處都是花殘葉凋,那些美好的景色都已經逝去,只有長江水默默地向東流淌。

    美好的景色逝去,人的年華也已逝去。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詞人本就是登高臨遠,這裡加“不忍”二字,多一番情致。故鄉遠在天邊,歸思難以抑制,所以不忍登高遠望,遠望而不可及,徒增悲傷,但詞人還是登高了,這種糾結的心情,婉曲而妙。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可吧這幾年來四處漂泊流浪,究竟是什麼讓人苦苦到處滯留?想那遠方的佳人一定天天登上江邊畫樓,眺望我的歸舟,一次一次,誤認歸舟?

    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你可知道,此時我正在倚高樓眺望,心中充滿了思念家鄉的憂愁苦悶?

    柳永此詞,上片寫景沉雄高絕,下片寫情委婉曲折,是詞中第一流的作品。

  • 5 # 手機使用者5534444811

    此詞人最難解句"此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一一一趣減"苒苒"奔合"冉冉飛下汀洲""水無語東流"口水無語東流!"竟無言凝曀"人人苒苒物華休!"巜甘州八聲》或時與范仲淹巜漁家敖》"羌蕭悠悠霜滿地"地區同,"濁酒一樽家萬里"想妻兒老小是可以的。柳永句"妝樓顒望,天際誤識歸舟,爭知我憑欄闌處正恁凝愁"今之文人雅士一定說想妓嫖呢?!!!"凝愁"或其口雨同音誤傳,"凝瞅"原!"豈知聚散難期 翻成語恨雲愁"一一一由是憶兒時在低年級時告老師"那個女同學在看我。"老師說"你不看她恁知她在看你!"。

  • 6 # 兵法天下

    作為婉約派的傑出代表柳永,一生佳作不計其數,就這闕【八聲甘州】在這個詞牌的作品中,我認為無疑堪稱精品。

    相信很多喜歡填詞,特別是敘事長調的人,對此都不陌生,我也不例外,我的第一首"八聲甘州"就是依據柳三變的這首"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完成的,現在我不妨簡單地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首千古佳作。

    首先,這首詞本身描述的是懷鄉思人的悽苦心酸。詞人面對暮雨蕭蕭,霜風淒冷的秋日登高臨遠,面對著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萬物蕭疏,大江東去,每一個人都難免勾起懷鄉思人的悲秋情懷,而最悽楚地是又不能對誰訴說。這首詞的上闕按照慣例,筆墨重在寫景,整個滲透的是悲秋情懷一一一秋雨秋風秋陽,秋華秋水秋思,用這些詩詞元素由遠而近,層次分明地一一鋪陳,在悲秋的同時,渲染了氣氛,為下闕寫“愁”做了很好的鋪墊。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秋季作為一個時令,並非實物,是無法“洗”的,但作者一個“洗”字,將“秋”化虛為實,使人覺得雨後秋天的清朗躍然眼前,看得見摸得著了。  

    "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這三句巧妙地從不同角度描述了秋天的悽清、寒冷、蕭瑟、肅殺。一個漸字,妙不可言,將悽清寒冷、蕭瑟肅殺的秋意日漸加深。而面對如此淒涼慘景,羇旅之人怎能不想起家親人和家鄉。同時在整個文章的結構設定上,這三句承上啟下,過度無痕,順理成章引入下面的感愧,陳述自然,一氣呵成。“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作者在繼續鋪敘秋景的同時,又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對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既反襯了“清秋”的悽清悲涼、蕭疏頹敗,又化江水無情為有情,蘊含了詩人懷鄉思人的悲憫情懷。   

    這首詞的下闕:重筆抒情,寫懷鄉思人之情愁。作品由懷念的人的聯想,寫到未出場的被懷念的人,使感情在交流中獲得層次和深度。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想要登高臨遠,眺望遙遠的家鄉,又不忍思鄉之痛,原因是思鄉過切,歸鄉不能,矛盾心理可見一斑。“歸思難收”,極言鄉愁之悽切。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回顧反思,背井離鄉,四處奔波,漂流不定,找不到客居他鄉的理由,是該回歸故鄉了。佳人也好,自己也罷,無不在苦苦地思念和盼望。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形象具體,刻畫細膩,鏡頭切換到點,用特寫的畫面,再現了主人的望眼欲穿的情景,表達了相思的悽切。 詩人似乎在為我們推出了一個電影畫面,以蒙太奇的手法演繹出一齣戲,以獨特的視角,善於捕捉冷落的秋景來點染離情別意。

    綜上所述,這首詞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可以歸納為:

    這種情景交織展開鋪敘情景交融的寫法,也正是長調的獨特魅力,同樣也是慢詞的一個創新。柳永無愧於詞壇大家,無愧於"凡有井水處,皆能詠柳詞"的美譽。

    2. 這首作品意境舒展高遠,寫景層次清晰,抒情淋漓濃郁,語言通俗凝練,氣韻渾厚清勁,堪稱敘寫離愁別緒這一傳統主題詩詞之上品。

    3.無論白衣卿相,才華出眾都可得到後人的尊重。

  • 7 # 雲卷飛山

    宋代詞人柳永《八聲甘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山臨遠,望故鄉縹緲,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柳永(約984一約1053),原名三變,出身官宦世家。約十八歲許即離家,原本打算進京考取功名,寄寓蘇杭時,流連歌坊酒肆,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竟忘了進京趕考初衷。這段時間作了《望海潮*東南形勝》,一時名聲大噪。

    後來柳永進京趕考,屢試不第,傳說有一次差點就中了,當時的仁宗皇帝想有一番作為,不喜豔詞,當看到柳詞“忍把浮名,換了淺吟低唱”時,冷冷地說:“既然想要淺吟低唱,何必在意虛名,且去填詞去吧”,遂將柳永名字劃掉。傳說柳永也不惱,自號“奉旨填詞柳三變”,混跡於風月場中。

    這首詞柳永作於暮年進士的頭一年。這年深秋,柳永來到渭南,欲前往成都,望著滿眼蕭瑟,想著這麼多年飄零流落,雖說“奉旨填詞”,但心底那個功名夢始終不曾褪去,無時不在啃噬著其佯裝歡樂的心。

    上片以白描手法,集中寫景,“對”、“漸”層層遞進,悽緊、冷落、殘照,無不表現了其內心的落寞,和壯志難酬的苦悶。只有那無語東流的長江水啊,訴說著我的心思。

    下片集中抒情。“不忍”二字,打開了柳永感情閘門,故鄉縹緲,思鄉更切;“望”過了,“嘆”聲又來,這麼多年我做了些什麼,年年漂泊為了什麼?是想“佳人”嗎?可我眼睜睜的錯過多次了,誰知道我又在愁什麼呢?

    餘竊以為,柳永想佳人是假,盼功名是真,那時的文人士大夫,很難擺脫功名誘惑,也可理解為家國天下永在心中,要想報國,必求功名,大好年華都付於低吟淺唱,一事無成,實難瞑目,科舉進士,才是正途。

    第二年,仁宗親政,即放恩科,柳永赴考,終中進士,開始了其官宦生涯。事實證明,柳永不僅是一偉大詞人,也是一任好官。

  • 8 # 老街味道

    問題:柳永宋詞《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怎樣賞析?

    八聲甘州 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凝愁。前言

    這首詞是柳永的代表作,反映的是羈旅與相思。關於整首詞的解析,在網路上隨處可以查到,老街說說這首詞要注意的幾個特點。

    一、盛唐氣象

    晏殊、歐陽修、蘇軾等士大夫一流,對於柳永有一種很像相聲界“主流和非主流”的心態。晏殊就嘲諷柳永說,“殊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慵拈伴伊坐。’

    蘇軾也曾經揶揄秦觀效仿柳永作詞:

    高齋詩話:少遊自會稽入都,見東 坡,東坡曰:"不意別後,公卻學柳七作詞。"少遊曰:"某雖無學,亦不如是。"東坡曰:""銷魂當此際",非柳七語乎?

    但是蘇軾卻對於柳永的這首《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大加讚賞,稱之:不減唐人高處。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這首詞開篇,的確如同盛唐詩作,視野宏大廣闊,氣勢雄渾磅礴。和柳永那些“針線慵拈伴伊坐”境界天壤之別。

    二、兩地相思

    下闋寫相思筆法巧妙,從兩面寫來。先是作者

    “登高臨遠...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忽然筆鋒一轉,不寫“我思佳人,”卻寫“佳人思我”: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這一筆法,在杜甫《月夜》中可以看到: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不過柳永的筆鋒又一轉,重新回到自己的角度,接著寫到:

    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凝愁。結束語

    柳永和張先對於宋朝長調慢詞的發展又開拓之功,這首《八聲甘州 》就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 9 # 守真學堂

    楊永,何許人也,一般的介紹是這樣的: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個不可忽視的符號,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有人開玩笑說,如果回到了宋朝,可能看到整個汴京的名妓不約而同在柳永的忌日結群祭拜。

    這是普通的解讀,事實上,如果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對柳永的定位應是這樣的:柳永,宋朝娛樂圈大佬,他在當時的娛樂圈勢力很強大,幾乎控制了半壁的音樂版權,青樓產業,唱片公司,和歌手資源!所以說,柳永的真實身份,不只是大詩人和詞人,更是娛樂圈的超級大腕。因為古代的每一位大詩人背後,都有一個龐大的娛樂產業在支撐!

    柳永的大半生都在和娛樂圈打交道,這首詞自然也不例外,有了這些背景知識,再理解這首詞就不難了。“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意思是,“想起美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會知道我,倚著欄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短短數句詞,就把柳永的思鄉之苦和懷人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柳永的身份屬性,決定了他永遠也跳不出娛樂圈的窠臼,娛樂、藝妓,就是他的全部!

    另外,在古代,青樓是娛樂行業,妓院是色情行業,根本不是同一個行業。如果非要類比的化,青樓就是現在的酒吧,或者就是現在的KTV,或者是電影院。同樣,在青樓裡面上班的歌伎,相當於是現在的簽約藝人,或者是娛樂業從業人員,而不是什麼妓女。

  • 10 # 陽光美童子

    在我初讀柳永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時,正是隻身流浪異鄉之際,思親心切卻又事業無成,每讀至“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不禁思緒萬千,常常落下淚來。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適逢北宋安定統一,首都歌樓妓館林林總總被流行歌曲吸引,樂與伶工、歌妓為伍,初入世竟因譜寫俗曲歌詞,遭致當權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於是浪跡天涯,用詞抒寫羈旅之志和懷才不遇的痛苦憤懣。這首詞大約作於柳永遊宦江浙之時。

        隨著對柳永作品的更多品讀,以及其身世的逐漸瞭解,我最終發現,柳永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奠定了他天生悲情主義的基礎,也正是於此,在整個中國文化歷史中,大約除了屈原,第二位以悲情見長的詩詞作者就非他莫屬了。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詞寫詞人見秋景而生的思鄉的愁緒,抒發了詞人的羈旅行役之苦。上片採取層層鋪敘的手法,描寫登高所見秋景。開頭兩句總寫,為整個畫面奠定了“清秋”的基調。接下來五句為第二層,敘寫清秋裡的各種景色,霜風、關河、殘照、樹木花草,都帶上了“清秋”的色彩。後兩句集中在長江流水,把思緒引向遠方,也暗含時間的流逝,漂泊日久;下片以委婉曲折的筆法,抒寫思念故鄉的情緒。下片可分為兩個層次,前六句為一個層次,寫自己對故鄉的思念。詩人登高遙望遠方的故鄉,思歸之情難以控制。

    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複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全詞景中有情,情中帶景。上片於壯麗的秋景之中含有淒涼傷感之柔情,下片於纏綿的離情中帶有傷感之景,前後情景交相輝映。上片寫觀景,雖未點明登樓而登樓之意自明;下片於“依欄杆處”再點登樓,起到了首尾呼應作用。筆法之高妙,於此可見,作者不愧為慢詞的奠基人。

    當然,比起憂國憂民之愁,柳永之詞雖然在胸懷上略有不足,但是其羈旅之愁和懷才不遇的狹面情愫,仍然激起了後世每一個閱讀者的共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 製作一款像天黑請閉眼ol一樣的的遊戲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