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百年

    亂世多紛爭,亂世盡英雄。大隋朝末年,由於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又恰逢大旱加蝗災。朝廷不僅不大力賑災,卻更加的橫徵暴斂,欺壓百姓,盤剝天下。一時間各地義軍紛紛起來反抗楊廣的朝廷,官逼民反。在眾多的起義軍當中,數山東地區最為活躍,隊伍數量和派別也比較多,實力也是最強。先後有瓦崗寨、竇建德、劉武周等,各自網路了大批人馬,割據為王。其中以瓦崗寨尤其強大。瓦崗寨籠絡了一大批能人志士,包括很多大唐以後的功臣,包括徐茂公、李密、單雄信、程咬金、秦瓊等,部眾高峰的時候有數十萬人,並且後期還擁立程咬金為混世魔王,直接舉起大旗向朝廷宣戰。

    朝廷先期不以為意,皇帝楊廣依舊坐在龍船巡遊江南,花天酒地。當起義規模發展到燎原之規模的時候,楊廣才調派各地部隊征討各地的義軍。一來朝廷軍隊已經腐敗,毫無戰鬥力;二來義軍規模及實力已經很龐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滅。

    隨著起義的不斷進行,特別是李氏家族舉起反隋大旗。各路起義軍紛紛被擊敗或被招安,最強大的瓦崗寨在李密的帶領下與朝廷的部隊展開了數次大戰,是贏多輸少。但是最好瓦崗軍核心主力人員卻紛紛投靠李氏家族,最後不擊而敗。其中有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是瓦崗軍基本上都是一群莽夫組成,無政治頭腦。瓦崗軍的好多核心人物來自市井江湖,比如單雄信和程咬金出身強盜,因為搶了楊林的黃綱不得已入夥了瓦崗寨。秦瓊原是山東的一個小刑警,因為過錯打死人而被髮配到期姑父處,後因為打死了其他權貴,無奈之下投靠了瓦崗。

    徐茂公就是一個算命的,書讀的比較多,知道的道理比較多。所有基本上這群人都是基層出身,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面,對治國理政更是一塌糊塗。好不容易來了一個李密,是個朝廷的小官出身,結果後來還發現胸無大志,是個醉心享受的權力油子。

    其次瓦崗軍沒有自己的戰略規劃。沒有合適的領頭人,根不就不可能有合適的規劃。不知道如果才能取得天下,不知道要想取得天下需要怎麼辦,更不知道如何處理跟老百姓的關係、如何維護其他階層的利益。只是在發現缺乏領頭人的時候,胡亂搞了一出什麼“真命天子”的戲,讓一個不識幾個大字的程三斧做了混世魔王。然後跟演戲一樣,演了幾年,發現這樣不行。然後李密這個隋朝的大官出現了,一幫人終於發現了救星,強行給穿上了龍袍按到了龍椅上。李密一開始嚇得要死,這可是誅滅九族的大罪啊。但是過了沒幾天發現還不錯,有人伺候,好酒好肉吃喝,而且還可以有無數的美女,還不用擔心什麼被殺害什麼的。慢慢的李密也沉淪在這種狀態了,開始享受這種高階的生活。

    第三點是李氏家族出身皇親國戚,對國家經營、政治籌劃等非常熟悉,而且自身有強大的實力。李淵本身就是隋文帝的外戚,在隋朝建立的過程中出了汗馬功勞,而且一直身居一地之主,對政治管理、組織管理及處理各方利益手到擒來。李淵的幾個兒子非常的優秀,都曾經隨父征戰的經歷,並且一直在輔佐父親處理政務。在起義的過程中,李氏家族採取了對外懷柔,對內武力為主的策略。

  • 2 # 靜夜思160519196

    當年李密得罪了朝廷,被迫逃亡,想要投奔瞿讓,當時好多人都讓瞿讓直接把他殺了,但是瞿讓只是將其關押了起來,後來李密借了別人之口給瞿讓獻了計謀,瞿讓欽佩不已,才將其放了出來。瞿讓拜李密為軍師,兩人成為瓦崗寨的黃金搭檔,瓦崗寨在他們的帶領下一步步走向強大。李密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是不會屈居於人之下的。而瞿讓身邊的老兄弟們眼見李密壯大起來,為了自身的利益也慫恿瞿讓跟李密決裂。於是,一場內部鬥爭無法避免的發生了。李密先下手為強,設下鴻門宴殺了瞿讓,當了老大。後來,李密跟驍果軍大戰,雖然最後殺了宇文化及,李密的親信部隊也全部打光了,沒了毛的鳳凰不如雞,李密就此成了喪家之犬。

  • 3 # 仁者厚德載物

    李密是著名的瓦崗軍領袖,建立了李魏政權,在隋朝末年群雄中實力最為強大,鼎盛時期擁有百萬大軍,而同時在太原起兵李淵只有三萬多兵力,因此李密是眾望所歸的隋末義軍領袖,連李淵都寫信擁戴李密為天下義軍盟主。竇建德、朱粲、楊士林、孟海公、徐圓朗、盧祖尚、周法明等群雄都派人向李密上書勸說他做皇帝。

    作為瓦崗軍最高領袖的李密手下人才濟濟名將如雲,比如翟讓、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王君廓、謝映登、裴仁基、裴行儼、黃君漢、李君羨、劉黑闥、孟讓、柴孝和、賈閏甫、祖君彥、邴元真、鄭頤、元寶藏、李文相、張升、趙君德、郝孝德、張亮、常何、崔義玄、吳黑闥、牛進達、周法明、徐圓朗、徐師仁、趙佗、陳智略、張童仁、王軌、鄭德韜、楊德方、鄭虔象、張善相等。

    李密足智多謀,文武全才,加上兵多將廣,擁有天下群雄中最強大的瓦崗軍,那李密為什麼會最終失敗呢?

    首先,李密長期圍攻洛陽,面對強大的隋軍主力,卻沒有進攻隋朝兵力空虛的長安,建立關中根據地。

    公元617年,謀士柴孝和勸說李密道:

    “關中以高山為屏障,以黃河為天塹,項羽離開這裡就滅亡了,劉邦在這裡建都就成功了。照我的想法,讓裴仁基鎮守回洛倉,翟讓鎮守洛口倉,您親自挑選一支精銳隊伍,向西突襲長安,百姓誰不到郊外來迎接,定會不用打仗就到手了。攻克西京之後,等根基牢固兵馬強壯,才回頭徑直攻打東西崤山和函谷關,攻克東都洛陽,傳遞文書發令調遣,天下可以平定。只是如今英雄豪傑爭先恐後地起兵,實在擔心別人搶在我們前頭,一旦錯失機會,後悔哪裡來得及!”

    優柔寡斷的李密卻說:

    “您這個方略,我也想過很久了,實在是個上策。但是楊廣還在,追隨他的軍隊還很多,我的隊伍,都是山東人,既然知道還沒有攻克洛陽,哪裡願意跟著我向西進關?各位部將都出身於綠林好漢,把他們留下會各自稱王稱霸。如果這樣,就全完了!”

    李密拒絕了柴孝和的金玉良言,倚仗瓦崗軍氣勢勇猛,進入洛陽的皇家園林跟隋軍連續交戰。在李密被亂箭射傷,躺在營帳裡的時候,洛陽城裡的隋軍乘機偷襲,李密的兵眾四下逃散,放棄了回洛倉,集中到了洛口倉。

    隋世祖楊廣派遣王世充率領五萬名精兵強將進攻,李密迎戰失利,柴孝和掉進洛水淹死,李密哭得極度悲痛。

    李密知道柴孝和攻佔長安的建議是上策,卻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最終坐失良機,一年以後,李淵率先搶佔了長安,柴孝和的擔心果然成為現實。可以說得關中者得天下,李密卻一直陷在中原四戰之地圍攻洛陽的泥潭,最終導致失敗。

    其次,恩將仇報殺害翟讓,埋下分崩離析的隱患。

    李密當初跟隨楊玄感造反失敗,被隋朝通緝,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奔瓦崗軍,是翟讓收留了李密,並重用李密發揮軍事才能指揮瓦崗軍打敗隋軍,翟讓又無私地把瓦崗軍最高領袖的寶座讓給李密。但李密最終卻恩將仇報殺害翟讓,並打傷徐世勣,使單雄信受辱,這也是李密失敗以後不敢投奔實際上對他忠心耿耿的徐世勣的重要原因。

    第三,缺乏當仁不讓做皇帝的霸氣,坐失良機。

    李密率領瓦崗軍乘勝攻克了偃師縣,在這裡修築起金墉城駐紮下來,擁有三十多萬人馬。東都留守韋津又和李密在上春門作戰,韋津大敗,當場被捉。東到海濱、泰山,南到長江、淮河,沒有哪個郡縣不派使者歸附李密。竇建德、朱粲、楊士林、孟海公、徐圓朗、盧祖尚、周法明等天下群雄都順勢地派人向李密上書勸說他登皇帝位,於是李密手下的官吏們全都勸說他立即稱帝,李密說:“洛陽沒有平定之前,不能談這件事。”

    李密不僅沒有稱帝,連像曹操那樣稱魏王都沒有,僅僅稱魏公,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讓那些希望攀龍附鳳的義軍將領大失所望,這也是李密失敗以後很快分崩離析的重要原因。

    第四,忘記推翻隋朝的初心,接受東都隋朝小朝廷的招安,與宇文化及集團火拼,兩敗俱傷。

    李密有些像《水滸傳》裡的宋江,雖然逼上梁山卻仍然有忠君愛國的思想,希望得到朝廷的招安。東都洛陽的隋朝皇泰帝楊侗是隋世祖楊廣的孫子,只有十幾歲,而且只有洛陽一座孤城,天下義軍中實力最強的李密卻接受楊侗的招安,被楊侗封為首相太尉等官職。

    李密接受隋朝招安以後,率領瓦崗軍與宇文化及集團的十幾萬最精銳的叛軍火拼,雖然瓦崗軍大獲全勝 ,但也損兵折將,元氣大傷。而且洛陽朝廷王世充也發動兵變,殺害元文都等輔政大臣,獨攬大權,楊侗成為傀儡皇帝,李密接受隋朝招安之路也被堵死。

    第五,驕傲自滿,剛愎自用,邙山大戰陰溝翻船,幾十萬瓦崗軍被王世充兩萬多軍隊打得慘敗。

    打敗宇文化及以後的李密驕傲自滿,不再體恤瓦崗軍將士,府庫中沒有什麼積蓄,甚至打了勝仗李密都不把戰利品分給將士們,使得瓦崗軍將領離心離德。賈閏甫、徐世勣等人數度相勸,遭到李密的疏遠;李密反而對貪財的邴元真言聽計從。

    公元618年,王世充乘勢襲擊瓦崗軍,敗瓦崗軍數員驍將。李密得知後命王伯當據守金墉城,邴元真守洛口倉城,親率精兵到偃師迎戰。

    裴仁基建議李密偷襲東都,但李密剛愎自用不聽。王世充強渡洛河,雙方大戰於邙山腳下,王世充大破李密。瓦崗軍的裴仁基、祖君彥、程咬金等被王世充所擒,邴元真、單雄信等人久不滿李密,相繼投降王世充。瓦崗軍遭到重創,李密東逃武牢關,王伯當退守河陽。

    第六、不去投奔忠心耿耿的部下徐世勣,卻自投羅網投奔李淵,導致瓦崗軍徹底失敗。

    邙山大戰失敗以後,志得意滿的李密變得垂頭喪氣,甚至想自殺。其實此時,瓦崗軍大將徐世勣等將領仍然控制中原大片土地,但李密卻不去黎陽投奔徐世勣,卻自投羅網去長安投奔老奸巨猾的李淵,可以說是自尋死路。

    於是李密投奔李淵以後,瓦崗軍的戰將秦叔寶、徐世勣、羅士信、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王君廓、黃君漢、崔義玄、常何等也都先後降唐,瓦崗軍徹底失敗。

    而李密投降李淵以後,老奸巨猾的李淵欲擒故縱,先把表妹獨孤夫人嫁給李密,但李淵不但不重用李密,反而放任部下羞辱李密等人,李密忍無可忍,與王伯當等人試圖脫離李淵,最終被李淵派人埋伏殺害,李密遇害時年僅37歲。

  • 4 # 北斗星3557

    謝謝邀請,簡單說兩句,馬崗山,聯合18路反王,大破隋軍,瓦崗山微18國,反王盟主,程咬金威總盟主,一次,被隋朝捉住,是李密,山羊公,當時是大隋朝的官員,救了程咬金,程咬金承諾,將把崗山之主,讓給了李密,就這樣,李密做了岡山之主,改國號為大魏,這樣,李密做了皇上,開始時,厲精圖治吧!馬崗山煥然一新,可是不久,在唐朝,李世民,攻下長安時,楊廣,被他的丞相,老賊宇文華吉,殺死唄!然後瓦崗山,得了國寶玉璽,以後,反王竇建德,抓住了楊廣的老婆,也就是,肖娘娘,李密,是酒色之徒,用國寶玉璽,換取了,楊廣的老婆,蕭妃,這樣,李密,和肖娘娘,左右不離,花天酒地,就這樣,瓦崗山謀士,和將士,間李密酒色之徒,不理朝政,不久,岡山,幾十萬人,不久散去,只剩下萬八人,就是王勇,王博黨沒走,最後吧,徐茂公,程咬金,魏徵,秦瓊,福寶,李淵,李世民父子,就這樣,瓦崗山,被李世民父子攻破,李密和,王波黨,跳山崖,而死吧!這個就是千古遺憾,這就是李密的下場,謝謝

  • 5 # 穿越再現彼岸

    611年,犯了罪的翟讓(河南滑縣人)帶領家族落草為寇,佔據瓦崗寨。瓦崗寨位於隋朝滎陽郡(河南鄭州)和梁郡(河南商丘)的邊界上。瓦崗軍引來翟讓的老鄉單雄信的加盟,還有濟陰郡(山東菏澤)的徐世績,徐世績在《隋唐演義》中就是赫赫有名的“徐茂公”,他後來被李淵賜姓李,改名為李世勣,唐太宗登基之後再次改名為李勣,是唐代初年與李靖齊名的將領。

    瓦崗寨的依靠搶劫來往於滎陽和商丘之間的商賈和地主豪強為主要生活方式,劫富濟貧,反對隋朝,屢次擊敗隋軍的鎮壓。611-617年間,瓦崗軍也有了1萬多人馬,發展的速度非常快,稱霸一方。

    李密和瓦崗軍的崛起。

    616年,瓦崗軍首領之一的王伯當給翟讓推薦了一個人——李密,李密四世三公,跟隨楊玄感反對隋朝,被擊敗後四處逃亡,瓦崗寨可能是其最好的避難之地了。

    李密深通兵法,瞭解隋朝的大局,很快上升為翟讓的參謀長。李密建議翟讓奪取滎陽,滎陽以東大都是平原,可以有充足的糧食供應 。向西攻佔虎牢關,直接威脅隋朝的最大糧倉——洛口倉(又稱興洛倉),奪取興洛倉可以獲得充足的糧食供給,可以擴大隊伍,增加對周邊的影響力,還可以威脅隋朝的都城洛陽。(瓦崗軍李密開倉放糧圖)

    奪取滎陽時,隋朝派遣名將張須陀協助防守,李密採取詐敗誘敵的策略將張須陀的主力引進了包圍圈,瓦崗軍一戰而勝利。張須陀為了救自己的部下,幾次三番衝入瓦崗軍的包圍圈,最後力竭戰死。這一戰,瓦崗軍收穫了兩員大將——秦瓊和羅士信,並且順利攻下了滎陽。而程咬金則是李密自己單獨收服的山東地方豪強。

    接下來,李密率軍攻打隋朝的糧食後勤基地——興洛倉。興洛倉的守軍不敵李密率領的瓦崗軍,瓦崗軍趁機奪取了隋朝最大的糧倉。興洛倉有3000個大窖(並非現在的地窖),每個大窖儲存了8000石糧食,預估糧食存量達到了天文數字。李密將部分糧倉開放給周邊百姓取食,贏得周邊群眾的擁護,瓦崗軍的軍力急劇擴大,達到了幾十萬人,是當時隋朝起義軍中最強大的一支。

    瓦崗軍的派系鬥爭。

    李密因打下興洛倉,手下的將領士兵快速超過了翟讓的部下,瓦崗軍形成了鮮明的兩派。翟讓領導的本土派,他們有單雄信、徐世績及其翟讓的親族,此時只是佔了瓦崗軍的少部分。而李密原來是隋朝的官員,除了推薦他的王伯當是死黨之外,投降的軍官中秦瓊、程咬金等人也是李密一派的人馬。

    李密攻下興洛倉之後,隋朝的越王楊桐派洛陽的守軍劉長恭、裴仁基分兩路進攻興洛倉,李密派人擊敗了劉長恭的部隊,勸說裴仁基投降了瓦崗軍,這裡有裴仁基、裴元慶父子等諸多將領。李密的派別的軍事力量和將領數量以及能力上大都超過了翟讓的原班人馬。翟讓鑑於這種形勢,只好自己退位讓賢,李密成為了瓦崗軍的第一把手。

    李密接手後又打下了回洛倉和黎陽倉兩座大型的糧倉,致使洛陽出現斷糧現象,兵峰直逼洛陽,瓦崗軍形勢一片大好,統一天下指日可待。就連李淵也派遣使者來拜會李密,認為他就是“帶頭大哥”了。當時有民謠《桃李章》流傳如下:

    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勿浪語,誰道許?

    有人解釋這首民謠,稱逃跑的姓“李”的人將來會得到天下;隋煬帝和皇后都在揚州回不來了;最後一句解釋為“密”。根據當時的形勢看,預言李密將會得到天下。不過這個解釋後來應在了李淵身上。《桃李章》又稱《楊花落,梨花開》。

    就在瓦崗軍攻打洛陽之前,內訌發生。翟讓的哥哥等人企圖奪回領導權,不過計謀卻被李密知道了,翟讓在參加李密的會議時被殺害了。翟讓的嫡系人馬得到了清洗,有一部分人率軍投奔了王世充,削弱了瓦崗軍的部分實力。

    三軍爭霸,李密敗光瓦崗軍的家底。

    即便翟讓被殺,少部分將領離去,對瓦崗軍來說並不是什麼特別的大事,軍事將領、謀士和軍隊作戰能力還是一流的,在當時來說還是爭霸天下的最強戰力。

    三軍爭霸。

    618年正月,李密的30萬瓦崗軍攻佔金墉城,進逼洛陽城下。風雲突變,宇文化及勒死了隋煬帝,率領隋煬帝的十萬精銳禁軍北返。瓦崗軍、宇文化及軍、王世充軍三軍就要在洛陽城下展開廝殺,一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李密擔心王世充和宇文化及聯合夾攻瓦崗軍,到時瓦崗軍可能首尾不能相顧,面臨十分困難的局面。而洛陽的王世充軍也擔心瓦崗軍和宇文化及軍聯合進攻洛陽城。(宇文化及劇照,他率領十萬隋煬帝的禁衛軍)

    李密昏招。

    李密為了擺脫被夾攻的危險,和王世充等擁立的隋恭帝楊侗開始談判,李密被隋恭帝封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行軍元帥、魏國公,並答應一旦平復了宇文化及就讓李密來輔佐政務,這時的隋恭帝只是傀儡而已。李密的也不是傻瓜,這只是權宜之計,暫時壓制洛陽王世充軍的攻擊而已。

    李密關鍵的失誤在於與宇文化及開戰。宇文化及率領的隋朝禁衛軍部隊是隋朝軍隊中的精銳,雖然人數比瓦崗軍少,但戰鬥力不可小覷。

    經過幾個月的激烈戰鬥,瓦崗軍慘勝宇文化及,但軍事實力大損。(王世充劇照,眾多投降的瓦崗軍將領只留下了單雄信一人)

    王世充的牛鬼蛇神軍隊。

    疲憊和精銳損失嚴重的瓦崗軍正需要一段時間的修整。而此時洛陽的王世充早就清理完異己,取得洛陽的最高權力,他趁機攻擊疲憊的瓦崗軍。

    王世充為自己的軍隊打了很多雞血。他讓道士宣揚瓦崗軍打下洛陽會對士兵的家屬如何殘忍,並用鬼神的力量來給自己的將士們洗腦,諸如神兵天降、刀槍不入等等,讓士兵們相信戰勝瓦崗軍是手到擒來的小事情,堅定了自己部隊與瓦崗軍決戰的信心。據說王世充夢到了“周公”下凡,周公會幫助王世充的軍隊戰勝瓦崗軍,如果不積極作戰會的瘟疫而死。王世充的軍隊大都來自於楚地,非常迷信,因此都堅信這一“鬼話”。

    此前瓦崗軍與王世充的軍隊作戰多次,每次都打的王世充軍隊敗退連連,瓦崗軍有輕敵、驕傲的一面,而沒有顧及到與宇文化及激戰精銳損失嚴重的額情況。李密手下對王世充非常輕視,連營壘都不建設,相信瓦崗軍肯定能戰勝王世充的軍隊。王世充偷偷安排了300人馬在山中埋伏,一旦雙方對戰,埋伏的軍隊就去燒李密的軍營。

    瓦崗軍和王世充軍的這一決戰打的非常“順利”,瓦崗軍還沒有擺好陣勢,王世充的“鬼神”附身的軍隊如同下山猛虎,猛攻瓦崗軍,埋伏的軍隊也衝下山燒了李密的大營。頓時間瓦崗軍潰散,王世充軍隊窮追不捨,李密將瓦崗軍佔領的地盤全部接手了。

    如單雄信、秦瓊、程知節、羅士信、裴仁基等名將全部歸降王世充,李密逃亡。

    李密錯誤判斷,導致身死。

    李密兵敗之後有幾個去處,一個是尚在山東地區的徐世績(山東菏澤人),他手下有幾萬人馬,佔據山東大片地區,假如李密去徐世績處,可能東山再起。但李密有自己的擔心,徐世績是翟讓的老部下,他擔心徐世績會對他不利,有可能處死他,他不敢去。

    後世人分析,按照徐世績的性格,他不會殺李密的,徐世績和翟讓的關係並不是那麼鐵。

    李密和王伯當轉身投靠了佔據長安的李淵,李淵對他也是十分優待,但就是不給他實權。李密和王伯當秘密送禮給李淵的后妃,讓李密領軍到山東發展,出發後李淵十分後悔,於是派軍追殺李密。(盛彥師像,設伏殺李密、王伯當)

    而李密也耍了一個小心眼,並沒有按照預定的道路前行,而是轉道熊耳山去找自己瓦崗軍時期的老部下張善相,不過有一個唐將領盛彥師判斷出了李密的預計行軍路線,在中途設伏,將李密一行人全部斬殺。

  • 6 # 史學長空

    瓦崗寨有不少足智多謀,武藝高強之人,咋就被李密給敗光了。

    李密領導的起義軍,最終失敗,緣由首領李密,主要失敗原因是後期目標與百姓的利益不符。

    一.起義前期目標明確,是百姓需求。後期的政治目標與百姓脫節

    隋朝末年,楊廣倒行逆行,橫徵暴斂,百姓無法生活。才有崔讓領導的瓦崗起義。起義開始時,大家的目標是為了推翻楊廣政權,才能生活下去。各地農民揭杆而起,風起雲湧,才有18路起義軍。

    當時起義軍的共同目標,就是推翻暴政,百姓才得以安居樂業。為了生活,才迫不得以起義的。各路起義軍推翻了隋朝楊廣統治後。起義軍的目標,卻成了爭權奪利,為自己作皇帝而努力了。為百姓謀利的瓦崗軍呢?李密殺害瓦崗初建者翟讓,讓大家寒心,誰願意為這樣的買命呢?

    二.起義軍的利益與百姓的利益,產生的分岐

    李世民領導的起義軍,政治目標一直明確,打著推翻暴政,以民為本的思想。攻下長安後,安撫百姓,減少賦稅,以百姓安居樂業。百姓的生活得以保障。這樣的作法,才是百姓所需求的,符合百姓的需求。大家都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李密沒有做到,可李世民卻做到了。所以得到了百姓的擁戴。

    以李密為首的瓦崗軍,內部為了利益產生的矛盾。以原來翟讓為首的團體,與李密為首的團體矛盾極化。李密殘害舊主,為不義。翟讓為首的起義軍,剛起義時,以義氣相投,志向相同,才聚在一起,推翻暴政,還百姓一個太平世界。可李密的作法,以自己的利益為先,起義時的志向不相符,所以這些武藝高人的秦瓊,程咬金,徐茂公等人相繼離開瓦崗寨,投靠明主。完成自己的理想。

    才能後來輔助李世民統一天下的事蹟。所以說瓦崗軍的失敗是必然的。失民意,失天下。這是恆古不變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嘴上說說大家都會,真正懂得作的人太少。李世民以民為本的理念,征服了瓦崗英雄,才有大唐的盛世。

  • 7 # 方圓論壇

    李密是中途加入的瓦崗軍,並不是瓦崗軍起家的班底。瓦崗軍的強大有李密的功勞。而瓦崗的衰敗同樣離不開李密的“努力”。

    李密出身於遼東貴族世家,其家世和關隴李家不相伯仲。早年間憑藉家世,李密也在隋朝宮中擔任護衛一職。後來楊素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李密,在一番溝通交流下來之後,楊素認為李密有大才,所以楊素非常親厚李密。並且楊素對自己的兒子楊玄說李密的氣度學識遠不是你能相比的。所以楊玄開始主動結識李密,並且發展成了好友。之後隋煬帝多次出征高句麗,但都無功而返。當時楊玄敏銳的發覺到天下即將大亂。所以楊玄暗中聯絡李密開始圖謀造反。李密本身就善於謀劃,所以李密就成了楊玄的狗頭軍師。

    楊玄在造反初期確實打勝了幾次戰役。所以楊玄也開始狂妄自大起來。之後李密發現楊玄驕傲自滿後就勸誡楊玄廣積糧,緩稱王。先積蓄實力,等到最後在一決勝負。但楊玄貌似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開始肆意妄為起來。而越來越多人投靠楊玄之後,楊玄就開始不再特別的倚重李密了。後來楊玄面臨被圍攻的局面的時候,李密勸楊玄感緊撤退以圖後勢。但楊玄偏偏要浪費時間去圍攻弘農。結果就是弘農沒有攻下來,跑也跑不了。楊玄戰敗後李密自然也被俘虜了。但李敏憑藉聰明才智暗中逃跑並且投靠了瓦崗軍翟讓。

    原本翟讓對於李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好感。而且他的手下也認為該殺掉李密,省的憑生事端。但李密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翟讓。他先給翟讓分析了一下目前的天下局勢,後來又給翟讓設計了以後的發展方向。並且李密對翟讓表示,自己可以去招攬小股的起義軍加入瓦崗軍。在李密的一頓神侃之後,翟讓相信了李密,並且邀請了李密加入瓦崗軍。

    之後的李密事業發展到了其巔峰時期。李密先是遊說了多股起義軍加入了瓦崗軍。之後當時的天下第一戰神張須陀率軍前來征討翟讓。翟讓因為此前數次被張須陀擊敗,所以翟讓聽說張須陀要來嚇的半死。但李密卻對翟讓說他有一計可以戰敗張須陀。因為李密此前的一系列貢獻使得翟讓十分的信任李密。所以翟讓就聽從了李密的建議和張須陀展開了大戰。最終李密的計謀還真的除掉了張須陀。這讓李密在瓦崗軍中的威望更上了一層樓。並且經此一戰後,瓦崗軍成為了隋朝末年最強的一股起義軍。

    隨著李密在瓦崗軍中地位日漸上升。所以很多人也開始忌憚李密,並且想要除掉李密。本來翟讓打算把瓦崗軍領袖的位置傳給李密。但被哥哥翟寬給阻止了。而且翟寬還勸翟讓殺掉李密。而且翟讓的手下也勸翟讓殺掉李密。但翟讓始終沒有答應。但李密得知這一訊息後,他就有了先下手為強殺掉翟讓的打算。之後李密假借宴會的名義邀請翟讓,結果在宴會上殺掉了翟讓和他的哥哥翟寬等人。李密經過這事取得了瓦崗軍的絕對領導權,但是瓦崗軍的軍事實力也因此受到重創,而且瓦崗內部開始離心離德出現分裂。

    李密奪取瓦崗大權後,先是擊敗了王世充。後來隋朝各地郡縣也紛紛投靠李密。竇建德、朱粲、楊士林、孟海公、徐圓朗、盧祖尚、周法明等起義軍領袖都勸李密稱帝自立。但李密想要穩妥一點,所以表明打下洛陽後就稱帝自立。結果在之後的戰爭中,狂妄自大的李密開始接連慘敗。瓦崗軍被打的元氣大傷。內部人員開始分崩離析。所以在王世充再次擊敗李密後,瓦崗軍開始徹底瓦解。李密走投無路之下投靠李淵。而其帳下大將也紛紛開始另謀出路。李淵實際上對李密也很不錯,但李密卻不願意屈居李淵之下想要造反。結果兵敗被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著名商人呂不韋簡介,呂不韋如何成為一個亂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