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麥客攝影
-
2 # 天門觀景
首先看你所拍的照片的用途,如果只是網上釋出或只需要小圖,高lS0不影響畫質,如果要放成大幅面照片,那就要設定低lS0才能產生優質高畫質照片,後期軟體降噪也只能稍為改善畫質,不能解決提高畫質的根本問題。
-
3 # 繽紛裡
從學習攝影開始大多都會告訴你,在拍照時儘可能使用最低的ISO,因為,當ISO很高時,對圖片質量影響較大。但在一定條件下,高ISO也可以拍出很多高質量的圖片。
在你需要高ISO拍片時,你可以增加曝光度,這樣就降低了畫面的對比度,可以減少噪點。
你在拍攝色彩豔麗、紋理比較多的圖片時,完全可以使用高ISO,這樣拍出的圖片,會使你眼前一亮。但當你拍攝的是單一色彩的圖片時,是不建議是高ISO,這樣噪點會非常明顯。
-
4 # 從耗子胖成豬
一、ISO越低越好的說法是錯誤的。
在曝光準確的前提下,相機最佳畫質的ISO是“基準ISO”。
在這裡可以簡單舉個例子,佳能的大部分相機“基準ISO”都是ISO100,但機身會提供一個“ISO擴充套件選項”,開啟它之後,可以有“ISO50”的選擇。
但這個所謂的“ISO50”其實就是利用ISO100過曝1EV,再透過軟體手段拉回曝光的方式實現的。在暗部區域,這個ISO50會有一定的優勢,但它相比ISO100,會損失一檔的高光細節。
二、低ISO欠曝的畫質普遍不如高ISO正常曝光。(尤其是佳能老機器)以5Ds為例,同樣強度的訊號輸入,當ISO1600有12dB信噪比的時候,在ISO100僅有2.2dB。所以,ISO1600正確曝光的畫質絕對比ISO100欠曝4EV拉亮強!
其實動動腦子就知道了,如果低ISO拉亮比高ISO好,那麼廠家還設計高ISO幹嘛呢?
三、奧林巴斯是個“沒節操”的公司,虛標ISO,欺騙使用者。在膠片時代,大家講ISO感光度,是一個統一的標準。
例如“Sunny十六法則”的定義:
晴天大太陽下的測光——光圈f/16的情況下,快門速度為感光數的倒數。但到了數碼時代,有兩個公司明目張膽的虛標感光度,一個是“富士”、另一個就是“奧林巴斯”。如果你在暗光的情況下跟佳能、尼康的攝友一起拍圖,你就會發現:同樣的快門,同樣的光圈,人家ISO1600就夠了,而你的奧林巴斯卻高感飆到4000~5000了。
而奧林巴斯、富士這麼做的目標就是讓使用者“誤認為”它們的相機,可以在“高ISO”的情況具有超過其他品牌相機的畫質。當然,這個畫皮早就被DXOmark扒掉了,我們以奧林巴斯奇葩的EM1markII為例。
標稱的ISO200,實際是ISO83。
而最高的ISO 25600,實際是ISO 10916。
-
5 # 誠信168272021
人們都說ISO越低越好,圖片乾淨。我說不是越低越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ISO是什麼? ISO是膠捲感光靈敏度,是由膠片乳劑配方決定的,不同的拍攝環境,選用不同的感光靈敏度膠捲。數碼相機時代,因為這個引數很重要,繼承了下來。數碼相機不用膠捲,應用感光感測器CMOS,所以ISO 就代表了CMOS感光靈敏度。CMOS的感光靈敏度是由每個畫素裡的光電管決定的,光線照射在光電管上,光電管就輸出了電訊號,光強輸出的電訊號就大,或者,同樣的光強度,光電管的面積大(含光電管面那個微型聚光透鏡),得到的光線就多,輸出的電訊號也大,此時影象就明亮,反之影象就黑暗。在弱光條件下,光電管的面積也做了努力,輸出的電訊號還不夠強,影象仍然不夠亮,於是設計了一個電訊號放大器,需要放大多少就放大多少,使照片明亮為止,這就是ISO的本質。
2,數碼相機噪聲來源。剛才說了,光線照在光電管上,光電管輸出了電訊號,電訊號不夠大由放大器把電訊號放大到合適水平,就是說電訊號產生由光電管輸出和由放大器放大兩部分合成的。光電管輸出電訊號有噪聲嗎?有,不大。而放大器,不僅放大了訊號,還產生了噪聲,放大量大,訊號是強了,可是噪聲被多次放大變得明顯多了。所以,ISO小一點,基本都是光電管輸出的電訊號,噪聲就小,ISO開大了,放大器的作用就明顯了,於是噪聲也就大了。
3,如何應用ISO?首先看看相機的ISO大小,儘量選用ISO數值高的相機。ISO不是廠商隨便定的,他是在輸出電訊號一定訊號噪聲比條件下,允許開多大放大量。比如某相機ISO的指標是12500,另一個相機指標是51200,此時兩款相機的信噪比相同,都符合規定的標準,那麼兩款相機都用6400時,後一款相機圖片比較乾淨,前一款相機的圖片噪聲就很明顯了。你觀察一下,凡是ISO大的相機幾乎都是CMOS面積大,畫素低的,也就是每個光電管面積大的相機。
-
6 # 羽翔攝影
相機ISO越低越好並不是絕對的。
當ISO超過800後就漸漸會出現可見的“噪點”,這是因為在光線不足時相機需要加大影象感應器對光的敏感度,而敏感度越高“噪聲”也越大,在畫面上就形成了我們常說的“噪點。”之所以說相機的ISO越低越好,多半是人像攝影師所提倡的,因為人像攝影師需要在戶外Sunny下把鏡頭的光圈開到最大來拍攝具有淺景深的人像作品,因而相機就會有很高的快門速度,如果快門速度達到8000畫面還過曝的話,就需要把相機的ISO降到最低,所以高階的相機最低感光度都是50。也有相機有電子快門,或者給鏡頭安裝ND減光鏡來達到同樣的效果,肉眼觀察發現ISO50並不比ISO100的畫質更好(但引數上噪聲會更低),只不過是為了平衡大光圈帶來的過曝,風光攝影師也會盡量降低感光度而使畫面更“純淨”,所以,ISO的範圍是否寬,也是相機適應性的一種體現。
另外,隨然後期可以降噪,但也是有侷限的,後期並不能把ISO1600的片子降噪到與ISO100一樣,至少今天的科技做不到,同樣,降噪與銳度也是照片天平的兩端,越是降噪,照片就越“肉”,所以後期也不是萬能的,凡事適可而止,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
7 # 使用者6317220047
我不得不再次出馬強烈給大家洗腦一下的3個著名的老觀念。
1. 感光度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原生最好。
2. M43並不因為底小而造成進光量就減少。
3.你要用到ISO5000的高感。我很想請問你一下,你是如何拍攝的,拍攝哪些題材?
1. 感光度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原生最好。
第一個洗腦,我不想多展開了,其他老師的解釋都很不錯。我只說正確的觀點。原生感光度最好。現在的相機,原生感光度基本上是ISO200。那麼ISO100 ISO50就是向下擴充套件了,層次當然有輕微損失。不過損失是非常輕微的。
現代數碼相機的噪聲抑制是非常好的。大家儘量多用ISO200。但是也不要忌諱高感
以M43相機為例,時機能使用到的高感是多少呢?我自己的經驗,用到ISO1600完全沒有問題。
我給大家看看M43的早期相機奧林巴斯EM5一代在ISO1600時的表現。拍攝的現場是煙墩角的凌晨。
我從中心區域性放大出來,噪點還是很平滑的。你感覺不到照片有任何不好。
2. M43並不因為底小而造成進光量就減少。
假設我們使用等效50mm的鏡頭拍攝,經過鏡頭的壓縮,來自物方的光線100%被壓縮到各自的相機中,你用M43相機獲得的光線能量沒有一絲一毫的損失。相反,射在M43感測器上的單位面積能量還多一些。因為底小。所以能量密度大,所以鏡頭的解像力自然提升。你全幅機的50mm鏡頭能分辨30線對,我M43就能分辨60線對。這個是自然現象。反正你忽略了鏡頭是一個壓縮光線的器件這個事實,而光注意感測器的面積尺寸了。光線不欠你的,M43不欠你的。
3.你要用到ISO5000的高感。我很想請問你一下,你是如何拍攝的,拍攝哪些題材?
這個直接牽扯到使用上的具體問題了。相機在不用高感的情況下可以拍攝弱光下的環境嗎?甚至手持拍攝,可以嗎?
回答是:可以!
非常肯定。
就像上圖是我在海灣邊散步的時候拍攝的,使用的器材是奧林巴斯EM5MK2和17mm鏡頭,光圈開到最大,手持拍攝。ISO是多少呢?ISO400。並不高。足夠我們使用了。在實際拍攝中,要使用ISO1600這樣的高感光度是非常罕見的例子。
用ISO5000這樣的高感,對我來說,簡直難以想象你究竟要拍攝什麼?
很多人以為數碼相機是數碼的,對不起,它獲得影像的第一步是模擬的。光線射在光電管上獲得電訊號,輸出的就是一個電壓值,模擬訊號是也。然後再是AD轉換。
如果獲得的光線很微弱,那麼怎麼辦?
很簡單。
放大。
模擬的過程。
然後再做AD轉換。
ISO200,是原生的。不需要放大。自然沒有什麼噪聲。
ISO400, ISO800,ISO1600,ISO3200,ISO6400,就是把ISO200獲得所有原生訊號都放大出來而來。所以有噪聲。放得越大,噪聲越多。
最原始的所謂降噪就是濾波,把不需要的噪聲濾掉。這是最簡單原始的模擬降噪方法。當然你也可以用數碼方法降噪。但是噪聲已經和原生訊號混合在一起了,你要一個一個挑選出來,過濾掉,那不是很折騰嗎?
所以,為什麼要用後期降噪?而不是考慮儘量前期拍拍好,不要降噪呢?
我這不是老法師觀點,而是有具體辦法的。
你可以用低ISO加長時間曝光來抑制底噪,這樣至少在非常微弱的光線下,甚至接近全黑環境下的拍攝,CMOS底噪會被很好地抑制。
這類夜景,手持拍攝就可以。(上圖是奧巴PEN F官方樣照)
上面這幅是我在幾乎全黑的狀態下拍攝的,富士相機,ISO800,長曝1.5秒,其實當時我不懂降噪的控制原理,如果懂,降低ISO,效果還會好一些。
ISO200,曝光40秒。幾乎是全黑環境下,用M43相機,照樣拍攝,不成問題。機內數碼降噪一次,不需要後期再降噪。
-
8 # 一幫影像雜誌
簡單來說,參加某些大賽要提交原圖。
另外,m43噪點高主要是在噪聲相同的前提下接收到的訊號比coms大的機器要少,所以顯得噪點多一些。
-
9 # 顏子軒
3分鐘學噪點組成原理,教你一招如何將很嚴重的噪點圖片有效去除噪點
在拍攝時,將ISO設定得越低效果當然越好。因為ISO是控制圖片的噪點嚴重程度,當我們使用更大的ISO就會造成更多的噪點,由於噪點的增多,那麼圖片質量也就嚴重下降了。這就是我們拍攝前期儘量使用低ISO的原因。
當然,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以及日常拍攝時,很多時候都會因為各種不同原因造成各種噪點,可以說是噪點是一個無法隨時都能避免的東西,只要經常拍攝的朋友都會遇到拍攝到噪點多的圖片的情況。比如:夜景抓拍、夜景拍攝無三腳架或支撐點、曝光量嚴重不足時等情況。今天就佔用大家3分鐘時間教大家一種處理噪點的方法,學會這招後,我相信即使是很嚴重的噪點都會有很大的降噪效果。
效果圖:
原圖:
1、第一步開啟圖片,然後對圖片進行復制一層圖層保護原圖。
2、找到濾鏡選單,然後選擇Camera raw濾鏡工具、快捷鍵:Shift+Ctrl+A。
3、進入Camera raw濾鏡後,現在是什麼引數都沒有動。首先我們先別急著來處理噪點,首先思考噪點是由什麼組成的?答案是:不同亮度的雜色組成的。既然這樣,那麼我們處理噪點的思路就是去除雜色以及降低雜色的明亮度來完成。
4、如下圖,現在我只對黑色引數進行降低,下圖紅色圈的區域就比較多的雜色,因為此處最亮,亮部與暗部相結合處噪點就更明顯。注意下圖綠色圈的區域,在降低黑色引數後此處出現了明暗融合不均勻的情況,原因是此圖不是raw格式原圖,而是JPG格式的圖片,動態範圍太差,所以出現了斷層現象,所以強調下需要處理後期的朋友儘量使用RAW格式進行拍攝。
5、由於噪點是由不同亮度的雜色組成的,所以我們處理的思路就是降低雜色、降低亮度。如下圖,對白色也進行降低,都圍繞著降低亮度來進行。注意觀察圖片不要處理過了,一定要根據圖片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引數。
6、高光和陰影也是同理處理。
7、注意,對比度此時應該加強哦,因為對比度加強了,黑色的區域才會更黑,亮部區域才會更亮,雖然會有一點點增加噪點的影響,但是為了圖片的層次感是相當有必要加的,然後整體曝光量降低一些。
8、然後對圖片的清晰度、自然飽和度、飽和度進行合理新增,不易太多,適合就好。
9、在基本調整面板調整後,然後點選第3個細節工具。然後看下圖,綠色方框的引數是對圖片進行銳化,根據圖片的型別進行銳化。如果是風景就可以給大一點效果,如果是人像(女士)就可以給小一點銳化,男士稍微加一點,主要是突出女性的柔嫩面板和男性質感。其次下方的紅色方框就是為銳化後產生的噪點進行恢復細節,也非常清楚的標出噪點是由亮度和雜色組成的,根據圖片調整減少雜色引數即可。
12、進入濾鏡後,左邊紅綠藍框出來的是降噪程度,可以我們進行手動設定合理的引數,主要還是圍繞著降低亮度和雜色來進行的,只不過是將剛才在Camera raw濾鏡裡處理 的步驟簡化到直接用引數來控制整個大體方向。
14、如下圖,我選擇了夜景模式,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又對各個引數進行了調整,按住滑鼠不放手即可看到調整前的效果。
松鼠標即可看到調整後的預覽效果,非常方便觀看前後對比效果。
15、如下圖,處理噪點後的效果圖,截圖效果。
儲存原圖效果:
16、然後我們對圖片進行簡單調色,利用可選顏色+三原色混合原理進行調整,調整方向如下,著重加強紅黃暖調效果。
調整後效果圖:
總結:弄懂原理去處理各種效果,這就是永遠都丟不了的技術與方法。
個人覺得,不論是什麼難的東西,只要你懂得原理後就都能迎刃而解了。如果你沒有弄清原理,一頭霧水去處理各種問題,那麼結果也許會變得更糟、也許會變得更艱難。分享一個個人工作中的經驗:當我不會一種技能或者事情時,我會努力去請教,努力去一直做一件事情,一邊做的時候一邊請教,直到你徹底會了這件事情。不會某樣事,你就一直去做它,請教會的人正確的一直做它,然後你就會了。(抱歉,有點跑題了)
-
10 # 網際飛俠
首先,ISO當然不是越低越好的。原生的低感光度,一般來說是最好的,比如尼康D850的原生最低就是ISO64。我們可以開啟相機的擴充套件感光度,用更低的ISO去拍攝流水等,比如這個,我就用了擴充套件的ISO32來獲得更長時間的曝光,把水拍霧化。
感光度。用來說明相機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我們用ISO來表示。
感光度值越大,相機對光的敏感度越強。在光線暗環境中,用高的ISO感光度,可以提高快門速度。
既然感光度也可以調節照片亮度,那應該用多大的感光度值呢?其實,感光度對照片的畫質起到一個重要的影響。感光度高,畫質粗糙!低感光度度,畫質細膩。
注意上圖中,切出來的區域性放大圖,感光度100的畫質要明顯好於感光度4000的照片。
可能有些朋友就會想到,攝影不是就要追求最好的畫質嗎?那感光度永遠設成最小值不就好了,要那麼多大數值做什麼?我們透過下面這二張照片說明:
斯里蘭卡,在昏暗、晃動的車廂中,打算把乘客一瞬間的姿態凝固在了照片中,一定要有一個比較快的快門速度。在ISO100的時候,儘管已經使用了F2.8大光圈,可快門速度還是太低。這時,我們將感光度提高到800,快門速度提高到了1/80秒左右,得到了清晰地照片。
把感光度調高,相機對光的敏感度就上來,對光線的感知能力加強了,快門速度也就得到了福利,快門速度提高了,車廂中的人就可以保證拍實了。
(ISO800,F2.8,1/150秒)
隨著相機技術的發展,現在高感能力都比較強了,為我們在光線暗的時候拍出好作品提供了保障。現在的主流單反和微單,在ISO1600以下,畫質都相當不錯。
感光度值越小,畫質越好,同樣光線下,曝光時間越長。(風光攝影中常用)
感光度值越大,畫質越粗糙,同樣光線下,曝光時間越短。(人文攝影中常用)
通常來說,CMOS的大小和ISO的早點是有關係的。大CMOS,噪點的控制能力更好。如果有噪點產生,我們後期可以降噪的。但只是進行一下最佳化和改善,不能從本質上解決的。前期拍好跟重要。
後期降噪的方法很多,比如單張的RAW降噪和JPEG堆疊降噪。
今天飛俠分享用利用Capture One軟體來降噪的案例:
Capture One軟體的降噪能力,特牛。針對高感、長曝的攝影作品,有特效。
這是一張APS-C畫幅微單相機拍攝的星空。拍攝引數:ISO6400,用了鏡頭最大光圈,曝光30秒。
現在用Capture One開啟這張圖片,然後把曝光提升1.5,更改一下色溫。並沒有進行降噪等其它操作,輸出最高質量JPEG檔案。
我們把畫面放大100%,看一下左下角暗部的地方,這是最容易產生噪點的。怎麼樣?看不到噪點吧!畫面很乾淨。這樣的一個曝光引數,得到這樣的畫質,真心不容易。我用其它軟體也進行了同樣操作,畫質和Capture One比還是有差距的。微信對畫質壓縮太大,就不上對不圖了。
Capture One的降噪演算法很強大,當你開啟圖片的時候,它會自動分析,降噪,基本不需要攝影師的介入,就可以幫助你實現一個純淨,無噪聲的世界。
當然,如果畫面的噪點實在太多,我們會進行進一步的手動降噪。
看一下調整之後和原圖對比吧,效果不錯吧。關鍵畫質完美。
儘管可以降噪,但還是前期拍攝一個純淨的照片更重要,畫質也更好。
菜鳥一個,我用的相機是M43奧林巴斯,常常看到有人說他們用佳能尼康甚至索尼之類的殘幅全幅大底相機說ISO拉到1600就已經很高照片不能看了。現在拍照片不是一般都用raw格式可以後期降噪嗎?我用M43因為底小進光量小,ISO經常要拉高到5000再通過後期降噪,降噪之後看起來效果也還好啊……請問各位大佬,為什麼在前期的時候要把ISO降得儘可能低呢?跟後期降噪有很大區別嗎?(請原諒我菜鳥一個不太懂……)
回覆列表
一般情況下,畫質最佳的ISO就是原生ISO,比如D810是64,D610是100,而D90則是200
這些相機都可以向下擴充套件ISO到32、50、100,但是更低的擴充套件ISO基本並沒有提高畫質,甚至略微下降。
所以一般我們求最佳畫質只需要把ISO降低到原生ISO就行,是不是需要再降到擴充套件低ISO,只取決於我們是否需要更低的快門,對畫質的影響可以忽略。
不過,在特殊情況下,高感可能比低感的噪點要少。
比如在星空攝影的前景曝光中,光線非常非常微弱。你可以選擇ISO800曝光4分鐘,也可以選擇同樣曝光量的ISO100曝光32分鐘,一般來講ISO800曝光4分鐘的畫質會更乾淨。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照片上的噪點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訊號放大的噪點,也就是我們平時提高ISO可見的噪點,還有一種是熱噪點,是因為CMOS長時間曝光過熱而引起的。在普通的情況下,CMOS的熱噪點我們都是可以忽略的,但是當我們的曝光時間達到幾分鐘以上以後,這部分就不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值了,而且達到一定程度以後,熱噪點會飆升,迅速超過普通噪點。
因此,提高ISO的目的就是縮短曝光時間,從而減少過長時間曝光帶來的熱噪點。
隨著ISO由低到高,普通噪點逐漸變多,而熱噪點卻越來越少,最佳ISO,就是兩者交匯的點。
這種情況下,最佳ISO不是一個固定的值,對於不同的相機都不一樣,而且對於同一個相機,不同的環境下也不一樣。如果你在冰天雪地裡拍攝,那麼熱噪點也會少一點,需要自己去嘗試。(這也是為什麼星野攝影會用冷凍CCD來降噪的原因)
我們並不是說一定要找到最佳的點,只要知道這個原理,找一個差不多的平衡點就行,如果希望進一步減少噪點,還可以使用堆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