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橋東籬園
-
2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作為普通人,祭祀祖先時,一定不要逾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俗語,這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你怎樣遵守祭祀文化。
按照傳統祭祀文化,人必須按照自己的社會地位,決定自己能祭祀幾代祖先,在《禮記》裡就明確規定如下:
天子祭祖七代,諸侯祭祖五代,仕大夫祭祖三代,平民只能兒子祭祀父親。
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雍正時期,平民百姓才能祭祖三代。
在古代,國家大事,用《詩經》話說,就是“唯祀唯戎”,也就是祭祀祖先是絕對的大事,如果誰逾越了自己的社會地位超規格祭祖,那就是大逆不道,那就是犯上作亂。
試想一個普通人如果獲得“大逆不道、犯上作亂”的罪名,肯定都是極刑——滿門抄斬:也就是說多祭祖就是滅門之罪,還有什麼後代可言。
其實這句話和“四十五屬驢”同出一轍:“四十五”隱藏“九五”之意,而“九五”屬於皇帝專用,普通人說自己“四十五”那就是對皇帝“大不敬”,所以只能根據“皇帝是龍馬”,自己那就是渺小的“小驢子”來證明自己不敢冒犯皇帝尊嚴。
雖然現在人人平等了,但是流傳下來的老俗語依然被人熟知,但是其中含義,就無法用現代的思維去解釋了。
不過,祭祖的本意就是證明祖宗血脈還有自己以及家人傳承,所以今天祭祖,祭祀三代,足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畢竟那麼多列祖列宗,反正不能全部祭祀,那就祭祀到祖父吧!
-
3 # 小溫Info
類似老人一直嚇小孩的套路,即說謊容易被大灰狼抓走。
三代不祭祖即:在清明節這一天,當代人只能給父親、爺爺輩掃墓上墳。爺爺輩之上的,是絕對不允許的。農村地區流傳有這樣一種說法:“一墳管三代,一墳旺三代”,字面意思理解,這座墳只管三代人的運勢,只旺三代人的運勢,那為什麼我還要去管你呢?
再者從實際角度出發,清明祭祖如果算到爺爺輩的話,已經夠自己忙了。三代以外的,真要管的話你得花多大精力?清明一天估計都不夠。所以說上墳這個東西,孫輩的管到爺輩的就可以了,再往上就無能為力了。不管從哪個角度出發,它都還有著借鑑意義。
祭祖絕後代的意思是:三代以內的如果不祭祖,那就代表著這家已經絕了後代。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這也代表著一個家族的家訓。
清明既然是如此特殊的日子,子孫後代怎能不來看望老祖宗呢?但三代人如果沒有人來祭祖,那肯定是家族絕了後代,自然也沒有人來完成這一任務了。
如果祖孫三代明明有人,但就是不來祭祖,子孫後代自然也是不孝的代名詞。家族都出現了不孝子,這也是衰落的前兆。同時也不會得到老祖宗的保佑,運勢當然不會好,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會絕了後代。
-
4 # 小豆豆2222
三代不祭祖,祭祖絕後代的意思是,在清明節為先人掃墓祭祖時,當代人只能給父輩、爺爺輩上墳掃墓,對爺爺輩以上的先人,當代人是不能再上墳掃墓,否則會使在世的當代人造成不好的影響,甚至還會使後代人折壽。除了清明節要上墳祭祖以外,春節、端午節、中元節、寒衣節,以及逝者的忌日等。後代人都要給逝去的先輩掃墓祭祖,以表後人對逝者的思念之情。細心的朋友在上墳時可能會發現,在上墳掃墓時,當代人一般只能給自己上面的兩代人上墳掃墓,也就是隻能給自己的父輩和爺爺輩上墳,在往上的先輩是不能上墳掃墓的,這是因為在農村有“一墳管三代”的說法。
-
5 # 天博科技
這個是因為古代平民只能祭祀自己父親及爺爺一輩,祭祀三背以上的是帝王之家,如果平民祭祀三代以上就是要造反,而古代平民造反百分之九九的是失敗的,而且古代造反一般都是滅九族,就連在襁褓中的孩子都要殺死,所以基本造反就等於族滅,當然就是絕後代了
-
6 # 業餘歷史興趣愛好者
清明節又叫做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不僅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還是自然節氣節點。清明節融匯了自然天氣節氣和人文風俗,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清明節掃墓祭祖、踏青郊遊,充分反映了人們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今天是清明節祭祖節期的第三天,在清明節祭祖時有很多講究,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三代不祭祖,祭祖絕後代”,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三代不祭祖,祭祖絕後代的意思是,在清明節為先人掃墓祭祖時,當代人只能給父輩、爺爺輩上墳掃墓,對爺爺輩以上的先人,當代人是不能再上墳掃墓,否則會使在世的當代人造成不好的影響,甚至還會使後代人折壽。
除了清明節要上墳祭祖以外,春節、端午節、中元節、寒衣節,以及逝者的忌日等,後代人都要給逝去的先輩掃墓祭祖,以表後人對逝者的思念之情。細心的朋友在上墳時可能會發現,在上墳掃墓時,當代人一般只能給自己上面的兩代人上墳掃墓,也就是隻能給自己的父輩和爺爺輩上墳,再往上的先輩是不能上墳掃墓的,這是因為在農村有“一墳管三代”的說法,還有一些地方稱為“一墳旺三代”,意思是一個祖墳只能管當代、下一代,以及再下一代,再往下的話就沒有權利去管理,因此在後代人給先輩上墳時,也就只能管自己的上一代和上上一代,再往上的祖先是不用上墳的。
-
7 # Alive愛神丘位元之箭
其實從文字上理解這個意思的話比較容易理解。清明節給祖先掃墓的時候,現代人只能給父親、祖父那一代掃墓。對於祖父那一代以上的祖先,祭人不能掃墓。光從字面上就很明白意思,但是和農村傳統聯絡起來就很明白了。畢竟,這種說法還涉及一些農村傳統。
1、長幼有序,尊老愛德。農村是一個非常較久輩分的地方,在現在不少的還存在著年紀大的人小孩子行李的做法,因為輩分比較少。我們想不去評說這個傳統好不好,但在福建的莆田,廣東潮汕這兩個全國離婚率很低的地方,就很講究輩分這一說。
2、清明祭掃其實是一種家訓和文化的傳統,超過三代都不來祭掃,說明這個家庭沒落了,或者斷絕了,這是很不吉利的。這點就比較好理解,只要家裡有人,怎麼能錯過清明這個特殊的日子呢?除非回不來(出國)和沒人回來兩種情況了,但不管哪種都是不太好的。
3、每年才來一次,都不來的那其實是很不應該的。如果這樣,也是家族除了不肖子孫的徵兆,可以說是要敗落的前兆。如果上面一點說到的客觀的情況的話,那麼這那點就是主觀上的意願了。文化家訓也是一種傳承,而對家族的認同,對長輩的尊重就是集中的表現。
-
8 # 泉景
清明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主要習俗就是掃墓上墳祭祖,可以說這已經成了流傳大江南北的文化傳統。但是,由於各地的風土人情不同,具體的風俗習慣也不會完全一樣。題主所說的“三代不祭祖,祭祖絕後代”的俗語也是一種風俗,指的是人在上墳祭祖時只能給父輩和祖父輩的人上墳,而不能給曾祖父輩以上的人上墳,給三代以上的老人上墳,便會影響後代的生活,其實有災禍。其實就是教育人要遵守約定俗成的規定,不能輕易違反。
與這樣的風俗想對應的,還有“清明不燒當天紙,當天燒紙出青頭”,“女兒不上孃家墳,小心孃家斷了門”等等,都應該算是一種習俗的傳承吧。
當然隨著形勢的變化,傳統文化的解讀也有了變化,有些傳統習俗也是不斷髮展的。比如,清明黃帝陵祭祀活動,那可不是三代以上,而是上百代以上的祖宗,也是要祭拜的。這時候沒人會說三代不祭祖的風俗的。
-
9 # 簡單的幸福0516
“三代不祭祖,祭祖絕後代”是古代流傳下來的老俗語,意思是隻能祭祀父親、祖父三代以內,超出三代的祭祀會影響後代的生活,帶來禍端,就是要後代遵守老傳統,不能逾越。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對傳統文化去其糟泊取其精華,再加上農村很多人外出務工,人們對這個也就慢慢淡化了。
-
10 # 琅琊有情人
我們山東這沒聽說過這句俗語,山東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我認為對於祭祖,很多古代人都應該超過了三代。
有這句俗語,可能是因為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所能接觸的親人也就是在三代內,也最有感情,祭祖時有念想,比較誠心罷了。
回覆列表
三代不祭祖,祭祖絕後代,這是易經裡面說的,一人管三輩,在清明節為先人掃墓祭祖時,當代人只能給父輩、爺爺輩上墳掃墓,一輩人做一輩人的事情,對爺爺輩以上的先人,這輩人是不能再上墳掃墓。其實他們都應該進祖墳了,這是句俗語。
誠信祭祀可以通靈,可獲得祖上神靈的佑護。我們人生的不順,也多因我們為人誠信的不夠。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