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onglei9413

    教育孩子最簡單,有些事情別過多參與就行了!為什麼要批評呢!為什麼要表揚呢!暗健一郎寫的《不管教的勇氣》你可以看看!培養孩子獨立型人格!犯錯是必然的,做好了也是必然的!大人的反應導致孩子的性格。

  • 2 # 鄉村小腳丫

    第一點,不要去誇孩子,要鼓勵孩子,比如,不錯,很棒,繼續努力等。

    第二點,不要去罵孩子,用溫柔的口氣對孩子說話,讓孩子有安全感。

    第三,做錯事,千萬不能對孩子吼,打罵,壓住心中的火,給他《她》說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後果是什麼,讓孩子懂!

  • 3 # 北緯45度繁華的落幕

    要給孩子灌輸一種思想。

    雷霆雨露均是天恩。孩子趁早吃虧,吃苦,不是壞事。

    父母和家是孩子的港灣,本能慾望不讓孩子吃苦。讓孩子多吃點苦,多吃點虧,犯錯誤不怕,需要讓他自己知道為什麼犯錯誤,下次如何避免,在哪裡跌倒,在哪裡爬起來

  • 4 # 愛生活的阿澄

    這種情況還算好的,有的孩子被父母說幾句就會離家出走,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給父母點顏色看看,每次看到這些令人心痛的訊息,就會萬分惋惜。家長們不禁要問:現在的孩子怎麼如此脆弱,像蛋殼那樣不堪一擊?

    這就是典型的“蛋殼心理”。“蛋殼心理”,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自我保護心理,這種保護一觸即破,極其脆弱。也是英國兒童心理學家西蒙安妮於1965年首次提出並命名的一種生理性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自我封閉、情感脆弱、經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嚴重時甚至導致抑鬱、輕生。具有“蛋殼心理”的兒童往往在對自己的認識方面存在偏差,過高或過低地對自己進行自我評估,使蛋殼心理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隱患。

    孩子之所以變成了一碰就破的“蛋殼娃”,和家長的評價、期待不無關係,當我們在責怪孩子的時候,不妨試試這3招,給孩子“補鈣”,給自己減壓。

    準確評價孩子的能力

    1、注重努力而不是聰明

    很多家長都是高學歷,認為孩子也應該具有高智商、超能力,別的孩子能做到的,自家的孩子一點不會落後。

    父母們經常會向孩子傳達這樣的意思,“我們小時候學習成績很好!相信你的學習成績也會不錯!”讓孩子誤以為自己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也會取得成績。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或許能夠憑藉一點點天資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長大了,這點優勢就沒有了,沒有前期大量的積累,沒有足夠的努力,是拼不過那些既聰明又勤奮的孩子的。

    所以,平時不要跟孩子炫耀自己的成績,而是多跟孩子講講小時候是如何勤奮努力才取得了成績,可以講講自己的奮鬥史,如何“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讓孩子明白聰明不能當飯吃,努力才是唯一出路。

    2、避免過度賞識

    現在社會普遍提倡賞識教育,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以鼓勵為主,不敢輕易觸碰“批評”這條“高壓線”。但是這往往矯枉過正,表揚過度,不小心給孩子戴上了“高帽子”。對於孩子不起眼的優點,也會進行放大,讓孩子感覺自己很不錯,有些脫離實際地“飄飄然”。

    適當的讚賞是有必要的,能激發孩子探索新鮮事物的興趣,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但是一味的表揚,就容易導致孩子自負自滿,一旦聽到批評時,內心就無法接受。

    3、讚賞、批評講方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給出了讚賞和批評孩子的方法,在這裡闡述一下。

    讚賞孩子要注意3個要點:

    描述你所看見的你這次數學成績很好,只錯了兩個難度很大的題。

    描述你的感受你的基礎知識掌握得很好,看來是下功夫了。

    把孩子值得讚賞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你把這次的錯題都寫在了錯題本上,還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了區分,這就叫做“有重點”。

    批評孩子本著解決問題的原則,而不是為了發洩心中的怒氣,態度溫和而堅定,採用5個步驟:

    我知道這次考試成績不好,你也會心裡不舒服。

    第二步,說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我認為這些平時練習很多的題,你可以做正確。

    我們一起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會做的題都做對。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寫下來

    比如“打草稿時寫認真一些”,把這些想法都寫下來。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諸行動

    我們把能接受的方法挑出來,貼到牆上提醒自己完成。

    允許孩子不完美

    1、希望孩子完美就是給孩子巨大壓力

    我們都希望孩子門門功課全優,事事做到最好,不允許孩子出現任何差錯,一不小心就把孩子培養成了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的心態就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

    完美主義者會更保守,他們沒有把握做一些事的時候就會選擇退縮。君君就是一個完美主義的孩子,有一次學校讓他參加一個比賽,他沒有把握拿到全省第一,而且還耽誤學習,所以就拒絕了老師,失去了一次展示自己的好機會。為了保險不敢去冒險,就不會發現新的事物。

    完美主義者害怕失敗,經不起挫折,所有努力的目的就是贏得一切,如果是第二就不能容忍,感受受到了巨大挫折。即使贏了也不會感到快樂,如同《烈火戰車》中的哈羅德所說“我永遠在追尋中,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追逐什麼。”

    心理學家認為,完美主義是一具沉重的桎梏,帶著他跑完人生會非常累。它會導致心理紊亂、嚴重時甚至自殺。

    2、希望孩子完美,家長的心態也會扭曲

    因為希望孩子完美,家長總是不能擺正心態,當孩子一次出現不完美的時候,我們會變得非常焦慮、甚至是憤怒,會把焦慮和怒氣撒到孩子身上,對孩子進行責罵、否定、甚至是體罰,會讓孩子內心受到傷害。

    當批評變了味道,收到的結果只有孩子的反抗,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此會形成惡性迴圈,孩子照樣會繼續自己的不完美,家長照樣會批評孩子,孩子就會不堪忍受,所以很容易出現一批評就哭、就離家出走、甚至輕生的問題。

    3、允許孩子不完美,家長孩子都輕鬆

    如果允許孩子不完美,孩子的壓力會減輕,可以放鬆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家長會更容易接納孩子,對於孩子暫時出現的小小錯誤,也不會揪著不放,而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

    我們不必強求孩子每件事都做到完美至極,只要努力了,付出了,不管收穫什麼都是可以接受的結果。讓孩子不再負重前行,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護。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在發明電燈之前失敗了數千次,如果追求完美不允許失敗,就不會有現在廣泛使用的電燈。有句名言叫做:你家裡有個愛迪生,可惜你不是愛迪生他媽。就是說不要總是看到孩子失敗、犯錯就忍無可忍,要允許孩子不完美、允許孩子犯錯,這才是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

    孩子之所以存在脆弱不堪一擊的情況,和父母對孩子的評價、要求、期待密不可分,如果能夠做到對孩子正確評價、允許不完美、進行合理期待,孩子也會正確評價自己,勇於面對挫折,變得日益強大。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5 # 大雁75885

    家長把孩子當雞蛋一樣小心翼翼的捧著,孩子當然會是一個一磕就碎的“蛋寶寶”。中國之前幾十年很多家庭就是一個孩子,培養了很多蛋殼一樣的“蛋殼娃”。原因就是太順境了。要什麼給什麼,全家人圍著他一個人轉。什麼時候都是以他為中心。孩子的逆商差極了,稍有挫折就要死要活。

    要說管教不如磨練。姜文在孩子幾歲的時候,他發現孩子習慣很差心裡很脆弱。他把孩子帶到新疆一個村子裡租了一個房子,每天帶著孩子鍛鍊,零食只有水果管夠,其他都有嚴格要求。很快孩子在兩個月後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首先第一,將孩子從“世界中心”改成家庭成員。不用什麼事都要圍繞他,該幹啥幹啥。少一點關注,有點事情也不用大驚小怪。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和家務中來,既有參與感又可讓他懂得付出。

    第二,立規矩。從餐桌規矩開始,大人沒上桌不許先吃。吃飯中途不許下桌。很多孩子連餓是什麼感覺都不知道,如何會有承錯能力呢?

    第三,體育鍛煉。既可以更強壯又可以鍛鍊孩子的耐力和承錯能力。

    孩子不難改變重要的是家長必須要有一個觀念:一點苦都沒吃過的孩子未來會吃盡苦頭。

  • 6 # 皮皮媽育學園
    一、我經歷了什麼,直至今日都不能釋懷?

    我剛上初中的時候,成績還不錯。每次成績下來,同學們都誇我:“都沒見過你學習啊,你成績怎麼這麼好。。。哇,你的腦袋到底是怎麼長的,看著你都沒有認真學啊,都能考這麼高分。。。你怎麼這麼聰明。。。”其中有一位女同學誇的尤其厲害,不僅誇學習,連帶個新頭花都要誇很久。久而久之,我虛榮心作祟,就不認真學習了,只在考試前臨時突擊,偏偏很多時候突擊出來的成績都還不錯。

    但是直到現在我都很清晰的記得當時的內心感受:痛苦、太痛苦了。這種痛苦主要由3個原因造成:

    1、心裡不踏實

    上課不聽,下課不學,我自己很明白,我根本不會,只是突擊了之後會做題,心裡很虛,很沒有安全感。但是同學的誇讚又讓我不好意思學習,我覺得一旦被同學看到我在認真學習,那就說明我“不聰明”了。

    2、無聊

    作為一名學生,天天不學習;我又不幹“壞事”,內心還沒有叛逆到天天“反老師、反家長”,和他們對著幹的程度。那除了看些課外書,真的也沒有其它能做的事情了。可2003年的鄉下小鎮,課外書資源並不豐富,我直到現在都能記起:夏季的午後,睡到實在不想再睡,卻因為實在沒事可做而勉強自己繼續趴著睡覺時的那種無聊,無比清晰、無比深刻,又特別無力改變。

    3、想逃避

    當時跟父母鬧過2次要退學,第一次真的說了,第二次是中考前自己很認真的思考,還找了當時的任課老師溝通了這件事。2次退學的想法,都發生在考試前夕,因為我自己清楚自己的真實水平,很擔心“我很聰明,不學就能考高分”的泡沫被戳破,所以不自覺的想逃避。

    這段長達將近3年的經歷給我帶來了什麼影響?

    1、學習習慣已經養成。中考超長髮揮,踩著尾巴進了我們縣城的重點高中,開始意識到要認真學習。但是基礎真的特別薄弱,學習習慣又不好,連背個課文都覺得很難很難(初中只背重點句),英語、數學,幾乎都是重新一點一點的補。整個過程特別特別的煎熬。當我基礎補紮實,成績穩定在年級前幾名之後,關於學習的心路歷程依然一直反覆,總想休息;但是我內心又特別清楚,應該要持續努力的,做不到的時候,就會很痛苦、很擰巴。當高考的壓力真正來臨時,我沒有發揮出正常的水平。

    2、情商很低。那時的孩子初中才是真正開始懂事、結交好朋友的年紀。我卻一直端著、擰巴著、苦悶著、自傲又自卑著,可想而知會對性格造成怎樣的影響。

    二、為什麼越讚揚,孩子越說不得?

    因為無條件的誇耀孩子:“你真棒”、“你真聰明”,孩子會認為自己能做成事情是因為”運氣好、聰明”這些不可控的因素造成的,他們是依賴最終的結果來評價自己的能力的。沒有完全的把握,他們很難樂意接受新的挑戰。更別提失敗的體驗和被批評的經歷了,這不僅意味著他們的能力差、而且批評他們的人也認為他們的能力差。他們內心是不自信的。

    上面一段話說起來有點拗口,但是這個真的很重要,因為只有理解了這個,我們才會知道,要改變孩子的這種狀況,要讓“讚揚”成為孩子成長的助推器,要達到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的目的,就必須讓孩子養成“成長性的思維方式”,關注能力的發展和完成某件事情的過程。

    三、怎樣正確的稱讚孩子?

    1、稱讚要做到具體而誠懇

    真誠的說出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努力的挖掘孩子的閃光點,而不是籠統的說“你真棒”、“你真聰明”。孩子們的感知力是很敏銳的,而且他們的學習力和模仿力都很強,只有真誠而具體的讚賞才能引起孩子們的共鳴,只有真誠而客觀的描述才能引起孩子們的反思,從而學會如何正確的評價自己。

    2、稱讚要關注“可控因素”和“可發展因素”

    這將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認知自己的能力、正確的評價自己,正確的歸因自己做成某件事情的原因,關注“可控因素”和“可發展因素”,比如努力、細心、記得清楚、準備充分等等。一旦孩子如此歸因,他就會持續性這麼做,他們的能力也會得到持續性的發展。而一旦孩子將成功做成某件事情的原因習慣性的歸功於“運氣”、“聰明”等不可控因素,他們就會認為“運氣”、“聰明”就是自己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很難控制,孩子的能動性就會喪失。

    ---END---

  • 7 # 育兒成長法

    “一罵就哭,一讚就笑”,許多孩子就是這樣,因為孩子們都喜歡讚美,聽多了讚美,聽不得一點批評,反對意見。所以,就容易形成孩子的“蛋殼心理” ,也就是心裡比較脆弱,那麼如何讓孩子變強大呢?

    一、父母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因為孩子事事順利,太順著他了,很少遇到挫折啊,所以孩子的心理會變得比較脆弱。一旦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點不順,有不滿足的地方孩子就會很沮喪。平時父母給孩子說不,讓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夠得到”足。這樣孩子在遇到挫折時有抵抗挫折的能力 ,慢慢有抗壓的能力,慢慢孩子的心理就會變強大。

    二、對孩子的讚美要適當。

    現在許多父母受育兒觀念的影響,對孩子多是賞識教育,所以許多父母走向了極端,動不動都說孩子做的很好,做的很棒。這樣的結果孩子的心裡比較膨脹,覺得自己是好的,是最棒的,但是這只是在父母面前,造成的結果孩子承受不了對他的批評。向題主所說的“一罵就哭”。就是因為讚美太多了,所以父母對孩子的讚美要適當。讓孩子能夠聽到讚美之詞也能聽得見批評反對意見,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總之父母不能過分讚美孩子,不能事事順著孩子,孩子不能完全在蜜中長大,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有不順和挫折,慢慢培養孩子強大的心理。

  • 8 # 容瑾育兒

    首先,要允許孩子有情緒,有情緒是正常的。

    然後,針對具體問題採取正面管教的辦法。

    特別是孩子哭鬧時,和善而堅定地做而不是說。

    舉個例子看一下怎麼做:

    小寶每天早上起來都會因為穿衣服的問題。讓人倍感煩惱。不要這個啦,不穿那個了。穿上又不舒服啦。

    一開始可能真的就是因為穿衣服不舒服。尋求關注。後來他就開始拿這個作為藉口,提各種條件,我知道他已經是在要過度的權利了。

    1、和善是尊重自己

    很多時候我會很生氣,因為早上一睜眼就提各種要求。

    比如說今天早上,一睜眼就問我要玩兒pad。

    因為昨天晚上他把他的玩具遊戲pad拿過來讓我幫他充電,很久沒有玩pad,沒有電了。充電的地方有一點壞。我努力的幫他調好充上電。跟他說明天玩。

    昨天晚上我說明天玩,但是就少加了一個具體的時間:明天晚上玩。

    所以他今天早上一睜眼就要玩pad。

    早上起來已經晚了,都7:45了,平常這會兒都到幼兒園了,可是今天本來晚了,他又要玩pad,又要挑衣服。

    2、一招兒失靈時就要換一招兒

    前幾天我一直跟他在比賽穿衣服,我都會故意的在找衣服挑衣服,提醒說我沒找到衣服,讓他不要先跑,不要先開始要等我,他經常就很愉快的迅速穿好衣服去刷牙,經常五分鐘不到。全部搞定了。

    可是今天我說比賽穿衣服,這招兒不靈了,因為他已經鬧起來了。我跟他說我已經把房間調整了,把他的小櫃子全部放在了地上,摞起來到他的高度,他要穿什麼衣服自己去挑,媽媽以後不負責給他挑衣服,這樣就避免無端的哭鬧和爭執。

    本來昨天都說好了,可是今天就是不穿衣服,就是要玩兒pad。

    3、給孩子多一些選擇很重要

    我把兩件秋衣拿過來,給他有限的選擇。

    是穿這件紅色的還是穿藍色的,或者你自己來挑。

    他已經脫了睡衣,光著身子過來跳。

    雖然我很擔心他感冒。但是我也不能強制給他穿衣服。

    挑了藍色的不好,黑色的不好,就穿了一件紅色的蜘蛛俠。

    好不容易把紅色的蜘蛛俠長袖衣服穿上了。這個時候他又喊他要玩兒pad。我跟他說我給你五分鐘的時間穿衣服,媽媽呢,要去洗手間了。等我回來,你穿好衣服我們就走,因為時間已經很晚了。

    4、行大於言,有時候閉嘴是最好的選擇,你可以選擇自己做什麼

    我閉了嘴,希望他自己解決問題。

    可是等我從洗手間回來。他還沒有穿衣服,賴在床上哼唧。我就有點生氣。

    我迅速地穿好衣服。非常堅定地跟他說,早上是不能看pad的,而且今天時間很晚了。

    媽媽要去跑步了。如果你還不願意穿衣服,不願意走的話,那你就自己只能自己呆在家裡了,我要出去了。

    5、孩子每時每刻都在思考和做著決定

    他看我穿戴整齊,戴上了帽子,跑過來拉著我說:“媽媽,原諒我。我穿衣服。不胡鬧了,我需要一個擁抱。”

    以前他覺得不舒服,自己都會坐在地上來回倒持了半天,說沒有拉緊啦,然後自己拉緊,今天的表現是沒有繼續哭鬧,很快地自己調整好了,一邊說著一邊調整,然後去刷牙。

    6、哭鬧時理智腦是不工作的呀

    刷牙的時候又想起來說啊,我沒有穿蜘蛛俠的衣服,我扒開他的外衣說你明明穿了的啊,看來他剛才胡鬧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我提醒了他,他自己也樂了。於是很快的刷牙,我們倆一起走了出來,我推著他的滑板車飛快地到了幼兒園。

    結束語

    總結今天早上和小寶處理情緒問題。發現之前的比賽穿衣服已經失效了,對他來說已經沒有新鮮感了。其實在他情緒還沒有上來之前自己就躺在床上說:“不給我玩pad,我就要哭鬧了。”我一下子就以“哈哈,你被我發現了”。他看我笑了,他自己不好意思地偷笑了。他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了,他準備哭鬧了,他就要透過哭鬧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我和善而堅定地跟他說:“不行,早上是不能玩兒pad的。”但是又給他有限的選擇,說早上雖然不能玩兒,時間緊,但是晚上可以玩,後來他穿好衣服之後。還跟我確認晚上可以玩兒pad嗎,我很堅定的跟他說可以。

    這樣情緒問題給處理掉。和善而堅定。始終是一個基本的原則,隨時隨地我們都要用到,既和善又堅定,和善是對自己的尊重。堅定是對孩子的尊重。我們要照顧到情形,需要尊重自己,既要尊重環境,更要尊重他人,能做到三個尊重。徹底執行和善而堅定,很多事情都是有解決的辦法的。

  • 9 # 內在生長

    哈哈,這個問題很簡單,重新看一下你是怎麼“馴化”的

    孩子的什麼行為你給了罵的迴應?在你罵的背後表達著一種資訊,孩子是知道的,所以她給了一個迴應!只有這個迴應會得到她想要的!

    我把這個過程稱之為“馴化”,孩子生下來之後,是野蠻生長的,看看我們最開始的馴化方式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最後你馴化出來了一個你不想要的孩子

    讓孩子做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大得鼓勵,才能給孩子人生得力量

    向內看,構建自己獨立圓融的精氣神!我是心為,內在成長踐行者

  • 10 # 飯飯媽媽育兒

    對於現在大部分的父母來說,總希望把自家孩子教育成一個比較堅強的人,可是在實際過程中大家也會發現,孩子有可能形成“一罵就哭,一讚就笑”的性格。

    也就是說,在被誇讚的時候,他們內心會表現出來極為興奮的狀態,在父母僅僅說幾句批評他們的話就會讓他們感到異常的傷心,甚至陷入這種消極悲觀的情緒之中無法自拔。

    從這之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孩子所存在的敏感心理,實際上,有相關的心理學家就表示這其實是孩子所存在的一種“蛋殼心理”。

    我家大寶在五六歲左右的時候,每天回來基本上都會哭了,主要原因在於上學的時候,老師每天會給比較優秀的孩子獎勵小紅花,可是由於他本身學習能力不強、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好,基本上得到小紅花的次數也是較少的。

    而孩子看到別人得了那麼多的小紅花,自己內心就會顯現出來不滿的情緒,回到家裡就會表現的很委屈,甚至哭鬧。

    在這個時候,要是你說上幾句打擊他的話,孩子哭鬧的時間就會延長,甚至不管父母說什麼他們都無法擺脫消極的情緒。

    當時我也非常的焦急,每天都在思考,孩子總是這樣玻璃心到底應該怎麼辦?最後在生活中慢慢的去觀察孩子身上所存在的一些特點,瞭解到他內心想要父母誇讚的話語幫他重拾信心,後來才讓孩子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而且能夠正確的去應對別人的批評。

    當然我們在解決孩子這種所謂的蛋殼心理之前,一定要了解為什麼他們會變得如此脆弱的心理?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為什麼孩子的內心會如此脆弱?

    1對自己期望過高

    在孩子的世界之中,真就是真假就是假,他們做事很多事情都只追求一個結果,一旦這個結果和自己內心想象的不一樣,就會表現出來不滿的情緒。

    當父母對他們批評的時候,其實就是不認同他們的行為,而這和孩子本身的期望並不相符,孩子表現出來較為消極哭鬧的情緒,也是他們會做出的事情。

    2沒有經受過打擊

    大家也都知道“只有經歷風雨才能見彩虹”的道理,可是大部分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是生活在爸爸媽媽的寵愛之下。

    只有當他們進入幼兒園後,才接觸到了其他的人,這時候才會感受到一定的競爭力,發現別人自己不具有競爭力之後,內心就會產生一種挫敗感,這種挫敗感自然而然會讓孩子變得比較脆弱。

    3外界環境壓力太大

    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給他們樹立一定的競爭觀念,甚至表示要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

    這種比較大的壓力,其實會對孩子精神上造成一定的負擔,而父母對他們的批評,其實就是在暗示他們身上的缺點。

    或許孩子也會因為辜負了父母的期望,而表現出來較為脆弱的情緒。

    所以,瞭解到上面的幾種原因之後,我們也應該清楚,如何在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更為強大的心理。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更強大的心理?

    ✔善於鼓勵孩子

    想要自己的孩子成功,並不一定只能用激將法,現在我們作為父母,也可以去嘗試一些常識教育進行優勢教養。

    當孩子進步之後,父母應該以一種較為激動的心情表現出來,自己的讚揚。當孩子退步之後,父母也應該心平氣和地去引導孩子,慢慢的進步,而不是對他們進行棍棒教育,甚至辱罵,當這種鼓勵成為習慣之後,孩子也會展現出來比較自信的狀態,不會因為批評就哭。

    ✔給孩子一個較為自由寬鬆的環境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生活不應該是拘束於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之中。因為我們也清楚,孩子生下來之後,他才在慢慢的瞭解這個社會之後,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創造力、想象力。

    只有在較為自由寬鬆的環境之下,他們才能明白自己想要做什麼?而不是因為父母的話語,或者其他人的批評而感到消極悲傷,只有建立了屬於自己獨特的能力,孩子也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也就否定自己。

    ✔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孩子表現出來比較悲傷的情緒,主要原因在於不知道到底應該如何去解決問題?不過在這個過程之中,父母慢慢的引導孩子去解決,讓孩子懂得如何去面對失敗,那麼即使聽到了別人的批評,他們也會以一種較為積極向上的狀態去應對。

    正所謂“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只有讓孩子慢慢的從失敗之中走出來,他們才能懂得如何面對那些所謂的困難。

    孩子蛋殼心理的形成並不是一朝一夕,我們也應該注意觀察自己孩子出生後,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性格狀態,如果發現他們較為脆弱,就應該考慮在生活中利用上面所說的幾種方式,去讓孩子更為堅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直腸腺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