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潛水22011

    這問題問得不正確。江南賑災之前,一直是太子監國,各位阿哥各司其職,康熙老皇帝是退居幕後的,以至於戶部連賑災的錢也拿不出來的事他都不知道。要說其它阿哥對儲位完全沒有非分之想,恐怕不對,但即使有,也僅限於心裡,而且希望極其渺茫。那個時候,四爺還是一心做孤臣的想法,八爺也只是主管著戶部,太子還是很穩的。所以,賑災的時候,八爺並沒有說志在皇位。然後再來回答八爺為什麼不去賑災。

    這種情況下,八阿哥集團其實是一直給太子集團使絆的,因為管得越好,功勞是太子的,八爺他們不爽。所以戶部管理得一塌糊塗,用國家的錢收賣自己的人心。一出了事,我就撂擔子不管了,反正康熙要責怪,第一個肯定是太子,我還可以在旁邊幸災樂禍地看著。所以康熙問八阿哥怎麼辦的時候,八阿哥就很官方的說,朝廷拔錢,地方調糧,精明的八爺,難道不清楚他管下的戶部無錢可拔了?不可能,他就是在出難題給太子,反正我管你呢,我連辭呈都寫好了,馬上要撂擔子了。至於怎麼真正去解決問題,他估計從沒有想過,所以根本沒有想過到江南籌款,所以也不可能說爭著去做這活。

    而這些全給四爺給想了,因為四爺是太子黨辦實事的人,他知道水災來了肯定要賑災,賑災會落到太子頭上,而太子肯定會派他去幹。無論如何,這件事會落在他頭上。所以他一早已在行動準備了,所以他提前查看了戶部還的多少錢,才知道戶部已無錢可拔,無錢可拔,但問題還是要解決的,怎麼解決,四阿哥也想到了,到江南向富商籌款。這些都是解決實事的辦法,都是四阿哥提前做準備的,因為他知道這差事最終會落在他頭上,因為他是太子黨裡辦實事的人。這時候的四爺,只是一心辦差,準備做個孤臣而已。

    所以到江南籌款這種事,八爺根本就沒想,他根本不是想解決問題,他是想看笑話的。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正是因為四阿哥胤禩志在皇位,所以才不會去江南賑災。

    這是個什麼道理呢?

    即然老八胤禩志在皇位,那麼他就必須首先要登上儲君的地位,而現在,誰是儲君呢?――皇太子胤礽。

    胤禩想當儲君,那就得設法把現任的太子胤礽搞下臺才行啊。

    那老八胤禩要是去江南救災,無非是以下兩個結果:

    第一種結果:救災成功。

    救災成功,老八的地位會上升,這肯定沒有問題。但是,太子胤礽的地位將更加穩固。因為歸根結底,是在太子的主持下,眾兄弟把事情辦好了。康熙更會加強太子胤礽的權勢。

    康熙對太子是偏袒的。從他的話中就能體會到。

    康熙得知江南水災,國庫空虛,救災難度很大,很不高興,他說:

    “這些年,玄燁把國事交給太子”

    然後他停頓了一下,覺得不妥,看了胤礽一眼,又補上後面的話:

    “還有你們這些阿哥們協同辦理”

    康熙這句話資訊量很大,主要包含幾方面的意思:

    1.康熙偏袒太子胤礽,要把他所負的責任分攤到眾阿哥頭上共同承擔。

    2.目前這個狀況下,胤礽的地位仍然穩固。

    3.即然要甩鍋,那就說明康熙對胤礽的執政效果很不滿意,對他執政能力很不放心。

    “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人事不修,上天才降下災患。”

    4.這是國事,如果處理不好,是要有人擔責任的。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子胤礽。

    “宗室與國同體,這水今天淹的是百姓,如果我們不好好感知天意,明天淹的就可能是紫禁城。”

    這種情況下,老八胤禛要是去救災,如果成功了,他是離皇位更遠了還是更近了?

    第二種結果:救災失敗。

    如果老八去救災,又把事情辦砸了。是什麼結果呢?

    上面已經分析了,康熙目前還是偏袒太子胤礽的。如果這次救災失敗,康熙想偏袒胤礽,就要找個替罪羊。

    誰來當這個替罪羊呢?

    胤禩要是主動請纓去救災,又失敗了,那他就將成為最合適不過的替罪羊了。

    救災最重要的,無非是兩樣:一是錢,二是糧。

    現在面臨的局面是:災區鄰近省份己無糧可調,而戶部存銀尚不足五十萬兩。而胤礽恰恰是兼管戶部,掌握的就是錢和糧。

    康熙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萬一不行,就拉他出來頂缸。看這句話:

    “胤礽你怎麼說?還有胤禩,你是兼管戶部的阿哥!”

    妥妥的準備拿胤禩出來頂缸的節奏。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老八胤禩要去救災,救成了保穩了太子胤礽,救不成,他去頂缸當替罪羊。這傻事胤禩能去幹嗎?

    當然不可能。那麼最好的結局是什麼呢?

    太子的人去救災,卻把事情辦砸了。

    這樣的結果能達到嗎?當然可以。剛才咱們已經說了,現在面臨的局面是:災區水患嚴重,鄰近省份無糧可調,戶部存銀遠遠不足。

    胤禩兼管的恰恰是戶部,朝廷的錢和糧都在他掌握之下,他要略施小計,完全可以讓去救災的人得不到足夠的錢糧。卡住這兩點,救災就很難幹成。

    太子執政,鬧出了災禍,太子的人去處理,又辦砸了,胤礽這個當太子的,可就危險了,再要有人背鍋,可就得要康熙親自來承擔這個失誤了。

    1.錢怎麼籌?

    2.籌到錢也要得罪一大幫人。(胤礽也不傻,他能大致猜到胤禛的籌錢方式)

    3.老四是太子的人。

    現在大家明白老八胤禩的想法了吧?

    老八去救災,成與不成,太子都有得。太子的人去救災,成與不成,太子都有失。

    當然,太子胤礽的想法也和老八一樣。主要就是計較得失,不願意得罪人。

    但胤禛也有自己的算盤啊,得與失,就看怎麼去衡量了。

    若想知道胤禛的計劃,咱們以後再分解。

  • 3 # 板鴨小桔子

    《雍正王朝》雖然說的是清朝的歷史故事,但是經典之處就在於即便放到今天,也能隱喻現實。

    老八的奪嫡思路,就是傳統中國中庸的思路,那就是,我當好好先生,我不得罪人,我維護大家的利益,大家一起發私財,到了最後老爺子一死,你們肯定要選我當老大。

    他這個思路就是典型的東方的集體主義,而且是維護封建官僚集團這個集體的利益。

    在中國歷史上,古往今來,皇帝並不是老大,封建官僚集團才是老大。九州萬方,百姓億兆,你皇帝在紫禁城裡面,一杯水,一碗飯,一把屎,一把尿都需要人伺候,就更不要說,一個行政命令從中樞傳到地方,更是需要一個強大的體系層層下達,推動執行。

    皇上自古和老百姓就是商量不著的,皇上只能和臣子們商量,不怕老百姓起來造反,就怕臣子們禍禍皇帝。

    放到封建王朝,老八的思路就是正常的思路,所以,讓他去江南募款,就是要讓他動自己的“糧倉”和“票倉”。賑災募款是小事,八爺讓自己的門人們拿錢就行了,但是他這個行動帶有政治隱喻的意義,那就是和封建官僚士紳集團翻臉。這種事老八是斷然不可能做得出來的,而且不但做不出來,還會拼命掙扎抵抗。老八的思路並不奇怪,但是這個思路有個自相矛盾的地方,那就是,如果國家都不在了,國庫被大家一起吃垮了,你當這個大家擁護的皇帝有什麼意義?

    當時的環境,正好就是康熙帝和官僚集團關係很好,康熙帝不願意,不能夠,也沒有精力和他心愛的臣子們翻臉了。國家已經到了一場水災就要動搖根基的危難關頭,這時候如果還要和官僚集團一起商量,一起禍禍,這個國家就完了。

    老四的奪嫡思路,就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要做一個和整個王朝最有勢力的集體作對的奇葩,用康熙的話來說就是孤臣。放到今天來說,這彷彿是很個性的事。但是,放到過去的歷史背景下,這樣做風險是很大的。康熙一輩子雄才大略,老了老了都做不了,不敢做的事情,你一個不怎麼起眼的皇子,能不能做好,要打個大問號。

    但是康熙和雍正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康熙和自己的那些老夥伴都是一起打拼出來的,大家一起從死人堆裡爬出來,也就是為了過兩天好日子,讓康熙對這些人下手,作為一個仁義的君主,是很難做到的,所以要放到自己兒子那裡來收拾殘局。只有get到這一點的皇子,才可能繼承大統。

    實際上,雍正一直在為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努力,耗盡了自己全部的精力,沒有享受到皇帝的權力,卻承擔了承上啟下的重大責任,勞碌過度,很快就去世了,但是給敗家子乾隆留下了豐厚的家業,給這個王朝又續了幾百年的命。

    在中國歷史上,自古敢和封建官僚集團對立的人,都是少數,而且都很難得到一個好名聲,但從歷史的角度來評判卻都是造福天下蒼生的菩薩轉世。

  • 4 # 一點點歷史

    在《雍正王朝》 這部電視劇中最精彩的片段內容就是“九子奪嫡”中各個皇子為了繼承權各顯身手的情節,在電視劇一開始老天爺就給晚年的康熙出了一個難題,黃河氾濫需要賑災可是國庫卻沒有銀子。

    對於諸位爭奪皇位皇子來說,賑災既可以替君父分憂又可以籠絡民心,是為自己增加政治籌碼的良機,可是一向以賢明自詡的八爺卻沒有主動請纓,這是為什麼呢?

    康熙皇帝臨死前說過一句話:“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的不像,朕是以寬仁治人,他是以寬仁收買人心,朕對下面已經放縱過度,他卻比朕則還要放縱!”八阿哥胤禩看似賢明實則陰險,他處處示人以賢不過是在收買人心。

    賑災對於胤禩來說有著兩大弊端:

    首先,江南是他的地盤前去賑災勢必要動用大量財力,國庫沒錢那麼賑災就變成了“劫富濟貧”,劫富正是動力自己的利益。

    其次,面對災民是非常危險的,黃河氾濫,水淹千里,災民百萬,賑災的差事辦好了是政績,辦砸了天災可能就要演變成人禍,大量災民如果得不到妥善安置難保不會激起民變,到時候這口鍋誰來背。

    我們再來分析下八阿哥不去賑災對他來說有什麼好處。

    康熙皇帝萬年倦政,將國事交付太子和諸位阿哥協同辦理,黃河氾濫國庫空虛沒錢救災,追究責任,太子首當其衝,如果救災的事情再辦砸,太子的地位就更加岌岌可危,所以八阿哥不接這個差事實際上是等著看太子出醜。

    江南是他的地盤,無論誰去救災他都可以遙控指揮讓當地的富商聯合抵制,這樣既保護了自己的利益集團,又能確保負責賑災的阿哥無法完成任務,這樣就又少了競爭對手。

    賑災的差事無論對誰來說都是難題,在胤禛出發前太子也曾囑咐他“沒把握就不要去了,兩百萬兩銀子你向誰要?就算籌到了,還不得得罪一大幫子人。老四,你是我的人....”,可是胤禛憑藉一心為民的心思,用鐵腕手段籌措到了鎮宅的銀子圓滿完成了任務,老八的陰險計謀沒有得逞。

  • 5 # 布夫舟

    老八和老四情況不一樣。八爺黨以老八為核心,加上老九、老十、老十四,有四個皇子,特別是老八這個人能力強,名聲好,在朝野中樹大根深,勢力很大。老四真正的心腹只有老十四,而老四本人性格比較偏執,不太容易容易親近,手底下也沒有多少人,可是說是勢單力孤。所以他們兩個奪嫡的方式是不同的,老八走的是群眾路線,老四則是孤臣路線。

    由於老八本身勢力太大,這決定他不可能做得罪大多數人利益的事情,而老四則不同。自己本身就沒有多大勢力,如果不搏一搏,日後沒有可能奪嫡的。老四在皇子中的形勢就和田文鏡在官場是一樣的,他們都有自己天生的劣勢。田文鏡不是科甲出身,正常情況下沒多大機會升上去。如果他們單單在做人上下功夫是不可能有改觀的。這種情況下,他們選擇了“一意孤行”,不計後果的做事情。

    黃河發大水,康熙已經弄清楚了國庫沒有銀子。這種情況下,必須得派一個人去江南籌餉。按道理來說,老八管著戶部,本來這是他義不容辭的事情。加上江南本來就是老九的地盤,老八做這件事情難度是最小的。可是二百萬兩銀子不是小數目,他去江南做整件事情必然會得罪上上下下的人。

    八爺黨雖然人數眾多,但是大部分的人跟著他是因為能夠從他這裡得到好處。一旦他給不了別人好處,立馬就樹倒猢猻散了。不要看著老九圍著老八轉,一旦有核心的厲害衝突,他們立馬反目成仇了。比如老十四也是八爺黨的成員,後來康熙重用老十四,老十四地位上升。老十四便和老八互相提防,最後甚至弄得到了老八借死鷹事件坑害老十四的地步。

    假如老八真的接下來這個差事,以他的能力從鹽商手中弄二百萬兩銀子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這件事情得不償失。他在老九的地盤上弄走了那麼多銀子,試問江南的那些人誰還願意跟著老九混?這種情況下,老九必然和老八翻臉,而老八立馬就少了一個臂膀。以老八的聰明才智自然早早的就料到了這一步,所以他才不願意接這個差使。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6 # 楊角風發作

    作為一心想登上皇位的老八胤禩。為什麼一開始不在康熙帝面前好好表現,接下南方賑災和追繳戶部欠款差事呢?

    如果是不想過於表現自己,那麼又為什麼偏偏接下了追查刑部冤案一事呢?

    一、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先從南方賑災談起: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著重出場的皇子一共有九個,所以在二月河小說《雍正皇帝》的第一部名字就是“九子奪嫡”。

    而在這眾多皇子之中,要說最像康熙帝的,還真的得屬老八胤禩!

    雖然該劇表面上把康熙帝刻畫成了一個處處為百姓著想的君主,其實這也不過只是想想而已,由於康熙帝晚年倦政,導致朝廷腐敗,災難頻發,蒼天之下,民不聊生。

    這一點康熙帝自己也意識到了,所以一開篇他就自己說了:

    “玄燁把國事交給太子…………還有你們這些阿哥們協同辦理,現在弄成這個樣子,我們還誰都不知道!”

    康熙帝推卸責任的做法可謂是爐火純青,誰不知道太子胤礽在你手中就是個傀儡,哪有他表現的機會。而這次出了問題了,不先想怎麼解決,卻先想的是把責任推到眾皇子的頭上,再選一個皇子,去糾正自己的錯誤。

    其實整部劇最主要的矛盾並不是九個皇子之間的矛盾,而是老百姓與官僚集團的矛盾,老百姓與君王之間的矛盾,官僚集團跟君王之間的矛盾。

    所以,康熙帝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鐵面無私,雷厲風行,敢於與頑固勢力作鬥爭的繼承人。而且這個繼承人還得有視死如歸的心態,寧可留下罵名也要敢於挑戰權威,實現改革的最終魄力。

    顯然,在這一點上,老八胤禩確實離康熙帝的期望值相差甚遠!對於老八胤禩來講,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一個“賢”字,所謂的“賢”就是誰也不得罪,如果非要得罪,那就得罪老百姓,反正他們也沒話語權。

    而他最看重的恰恰是官員及知識分子的利益,他認為只要大臣們和讀書人這些具備話語權的人擁護,那麼登上皇位就是理所當然。

    二、

    所以,在面對南方賑災這件事上,老八胤禩想的卻是怎麼忽悠過去,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比如黃河每年都要氾濫啊,官員每年都會虛報受災人員啊等等理由來搪塞康熙帝。

    其實本身就是在打太極,畢竟戶部是在自己管理之下,虧空這麼大,自己有責任。同時呢想透過拍康熙帝的馬屁來轉移視線,拍馬屁的同時還噁心一下太子胤礽,畢竟一開始太子的表現康熙帝就不滿了。

    後來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去揚州一帶賑災,困難重重,最主要的壓力就是來自老八胤禩一邊。畢竟這裡是他的勢力範圍,其實如果他來賑災的話,豈不是水到渠成?

    包括後來的追繳戶部欠款一事,要知道戶部本就是歸他管理,誰借錢誰沒借錢,他是一清二楚,按理說他最適合追繳。而且如果是他追繳的話,最起碼老十的欠款是能很快還上的。

    即使在康熙帝的角度來看,也是老八胤禩是最優選擇,那麼他為什麼不爭取呢?

    簡單地來說,南方賑災和追繳戶部欠款這兩件差事,都是得罪人的差事,得罪的還是官員和士紳們,而這兩種人都是老八胤禩賴以立身的根本,動了這個根基,他就失去了奪嫡希望,況且他也不想得罪人,畢竟是“賢王”嘛。

    更重要的是,他以為他這樣做是在學康熙帝,是在學聖君,其實就是一個笑話,康熙帝臨終前自己就說了:

    “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的不像,朕是以寬仁治人,他是以寬仁收買人心,朕對下面已經放縱過度,他卻比朕則還要放縱!”

    這是老八胤禩不接那兩個差事的根本出發點!

    當然,這只是大方向,大戰略上面的不接,但在實際情況下,老八胤禩不接這兩個差事,其實是有個深藏不露的打算,這個打算就是以靜制動,這也是他奪嫡的一個策略。

    此話怎講?

    三,我們再看看這兩個差事的難度:

    第一件事,黃河氾濫,水淹千里,災民百萬,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如果這些災民沒有好好安置的話。到時候就不是水患了,而是人患,百萬災民瞬間就能變成百萬義民,那時候水淹的就不是老百姓,而是京城了。

    有了這個基礎,也就表明這件事必須要辦成!

    而辦成這件事有難點,所謂的難點,無外乎錢糧人:錢,戶部已經空了;糧,附件省份已經無糧可調;人,揚州一帶都是老八胤禩的人。

    從這三方面來看,老四胤禛基本無勝算,其實不光我們這麼認為,連太子胤礽也這樣認為:

    “沒把握就不要去了,兩百萬兩銀子你向誰要?就算籌到了,還不得得罪一大幫子人。老四,你是我的人....”

    太子重要強調的是最後一句話,這件事辦成了,老四胤禛得罪一群人,最後太子胤礽背鍋。這是沒辦成,那就是大禍臨頭,最終這筆賬也會算到太子胤礽頭上。

    搞不好,太子的位置都坐不穩,這就是太子胤礽擔心的事情!

    太子會這樣想,老八胤禩同樣會這樣想,這件事不管老四胤禛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對太子胤礽不利。雖然自己沒有接這個差事,不加分,但是也不扣分啊,而太子胤礽扣了分,彼消此長,豈不是等於自己加了分?

    後來他寫信給任伯安讓他死抗,也就可以看出,他確實採取的是這個策略!

    在追繳戶部欠款一事上,同樣的道理,老八胤禩也有智囊團,也能分析出欠賬的都是哪些人,況且他又管著戶部。他心中跟明鏡似的,最終追債只會追到康熙帝頭上,到時候成功了,得罪了康熙帝,失敗了,得罪了眾臣。

    而現階段老八胤禩的主要任務,也不是給康熙帝解憂,更不是為了天下黎民百姓,而是為了扳倒太子,這是他從劇情一開篇就一直在做的事情。

    四、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老八胤禩的業務能力實在有限,別看他能耐的不行不行的,其實真辦起事來,並不成!僅僅從他管理的戶部虧空這麼多就能看出,他確實能力有限。即使真去賑災了,也不過是走走過場,下面的官員還不知道怎麼忽悠他呢,最終能不能成功,很難保證!

    同樣的道理,追繳戶部欠款,本來戶部就是自己管的,自己借出去的銀子,自己再去要回來,不知道會得罪多少人?

    而讓老四胤禛去幹那兩件事,不僅自己這邊的官員仍然彙集在自己一邊,連曾經不是自己這邊的官員也能拉攏過來。

    為了扳倒太子胤礽,他才迫不及待地接下了刑部冤案一事,前面一期也講的很清楚,包括張五哥被頂罪,很可能就是老八胤禩一手策劃的。甚至送了一個喬姐還不夠,還收買了阿蘭,讓阿蘭到老十三胤祥府上當臥底,當然後來阿蘭被老十三胤祥感化了,這件事不提。

    總之刑部冤案,是老八胤禩在前面兩件事太子胤礽大受打擊之下,在康熙帝對太子胤礽疑慮增大的前提下,發起的一次強有力攻擊。

    當然,由於出現了破綻,康熙帝面對圖裡琛大呼“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說到底,老八胤禩在奪嫡階段的策略就是,凡是對太子胤礽有利的事一概不做,不管朝廷需要不需要。凡是對太子胤礽不利的事情,想方設法去做,不管是給任伯安寫信,還是慫恿魏東亭去告發太子,還是把太子胤礽賣官的事捅給老大,甚至後來夥同老十四胤禵偽造太子胤礽調兵手諭。

    此人心狠到這個程度,接刑部冤案,也就順理成章了!

    其實他還是搞錯了一件事,他認為這個國家的統治基礎不是人民,而是官僚和士紳,外加讀書人。因為這些人才掌握話語權,窮苦老百姓根本不會知道你“賢”不“賢”,能傳播你賢的人不會是窮苦老百姓!

    這一點,後來的雍正帝也搞明白了,最後也對弘曆說:

    “不要學你皇阿瑪,要學你皇爺爺,千萬不要得罪讀書人!”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老八胤禩這樣的人很多,老四胤禛這樣的人極少!

  • 7 # 立志成蟲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康熙的第八個兒子素有“賢王”的美名,首先要弄清楚老八是誰的“賢王”,老十三都看不起老八正經事幹不來一門兒心思的收買人心,這個“人心”其實是“官心”,老八在官僚統治階級隊伍裡支援度是最高的,既然支援老八能滿足一己之私當然要說老八是“賢王”了,支援老八的這些人獲得的利益包括貪腐和兼併民間土地敲骨吸髓的對老百姓。老八這個人心裡是沒有老百姓的。去江南籌集用於賑災的銀子肯定會影響老八支持者們的利益,也會導致老八支援度的下降,所以即使江南支援老八的官員多老八是不會去“得罪人”的。老八實際上是在用國家的利益百姓的福祉跟貪腐的官僚們換取對自己的擁戴支援。康熙正是很清楚這一點,皇位絕不會傳給老八。而一心為朝廷辦實事為康熙分憂得罪“太多人”的老四正是康熙需要的後繼之君,“九子奪嫡”最終老四能繼位成為雍正皇帝不是偶然的

  • 8 # 紅雨說歷史

    《雍正王朝》里老八是什麼人呢?他就喜歡自己表現出對皇位沒有任何的覬覦之心。然後去舉薦這個,舉薦那個,事情成功了自己拿好處,事情失敗了悄悄的,沒自己啥事兒。太子有問題,他就把訊息透露給老大,讓老大自討沒趣。黃河發大水,他就把原因推給老天,建議康熙順其自然,適當慰問。為什麼?因為戶部歸他管,戶部有多少錢他難道不知道?都被百官借走了,拿不出錢來賑災。所以他才要藉機推脫。

    老八還是什麼,老八還是寧可躺著把錢賺了,也不願意下床走動的人。能在京城裡吃冰鎮西瓜,為什麼還要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如果老八去江南募捐,那就是去老九的後花園,小錢莊,讓自己人拿出錢來賑災。這樣滿清政府的國事,本來是用國庫銀子辦的事情,就成了老八自己的私事,在自己的腰包裡拿出錢來,填補國家的空缺。自己多年好不容易賣出的人情,就有可能就此崩塌。

    為什麼要去江南募捐,就是因為國庫裡邊沒錢了才去募捐,有錢誰還去?國庫裡面的錢為什麼會沒有呢?就是因為老八在管戶部的時候,拿國家的錢做了人情,文武百官要借,八阿哥都賣他們一個面子,回頭選太子,登基的時候,百官也會給八阿哥一個面子。所以八爺黨在朝廷中人多勢眾,有一多半都是靠金錢堆起來的。如果自己要到江南募捐,不管辦好還是辦不好,回來要填補國庫空缺的銀兩,這個責任有80%都會落到自己身上。自己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接了可以為皇阿瑪分憂(八阿哥壓根不想,巴不得康熙累死),但是要得罪百官,自己多年的汲汲營營毀於一旦。不接的話,那可是就徹底得罪了皇上了,自己的父親有男友,矛有困難你不接近,更何況委任你都不接,那你還有機會登基嗎?

    去江南募捐是四阿哥越權查我的戶部,發現錢不夠的問題。既然是他發現的,那就讓他去吧,我從中作梗,給他使點壞,對我來說是沒有任何壞處的。更何況這時候的八阿哥多少還是有點良心,想要為當時的百姓著想的。四阿哥辦好了募捐的事。八阿哥立馬急中生智,把國庫欠款的事推給了四阿哥。這一下好了,我當初做的人情,不用我去破壞依舊還在,得罪人的事交給老四去做,順帶還幫我擦了屁股,兩全其美。

    其實八阿哥自己不知道,在他沾沾自喜的時候,其實自己的地位在康熙的心目中早已一落再落。就他心裡那種不想得罪人的小九九,康熙這個老謀深算怎麼又可能看不出來?還是鄔思道懂康熙,他和四阿哥說“如果你不接下這個任務,康熙就連為自己分憂的兒子都沒有了呀。”康熙這個時候就是在試探誰才是為國家為民的,可惜呀,三十多個兒子裡面也就那麼一位兩位,算上不記事兒的幾位小阿哥,那也有十幾位阿哥呀。最後站出來的只有老四,老十三,老四願作孤臣,所以康熙就讓他做一個孤臣,一個人去處理此事。

    所以老八不去江南募捐,是他只看重了眼前的利益和表面的利益,而沒有真正懂得什麼叫帝王之心。康熙皇帝臨死前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八爺的心並不是天下人心,也不是民心,而是籠絡人心。所以八阿哥心裡裝不下百姓,他自然也不會去江南募捐,當然最後也沒有成為皇帝的資格。康熙皇帝一語中的,我們從最後的結局,八阿哥被抄家以後,還能從身上拿出1000萬兩銀票,比當時康熙末年國庫還要有錢,確實是,當時滿清政府的蛀蟲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商隱最美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