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抗原和抗體是免疫治療最常見的名詞,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7
回覆列表
  • 1 # 科學執著者

    抗原antigen,縮寫Ag)為任何可誘發免疫反應的物質,不只是從病原體那裡取得,一般來說體內發現分子夠大的有機物就有可能作為一個適合的抗原,這樣也就會導致例如過敏等問題。外來分子可經過B細胞上免疫球蛋白的辨識或經抗原呈現細胞的處理並與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結合成複合物再活化T細胞,引發連續的免疫反應。

    抗體,又稱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簡稱Ig),是一種主要由漿細胞分泌,被免疫系統用來鑑別與中和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大型Y形蛋白質,僅被發現存在於脊椎動物的血液等體液中,及其B細胞的細胞膜表面。

    抗體能透過其可變區唯一識別特定外來物的一個獨特特徵,該外來目標被稱為抗原。

    儘管抗體是用於對抗外來異物的免疫手段,但在部分人群中卻存在著因為抗體異常導致的自體免疫性疾病。這種問題主要是人體針對自身正常細胞或者化學產物的抗原,產生了對應的抗體而造成的。這些疾病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對這種自身抗體結合後的正常細胞產生免疫反應,進而導致殺傷自身細胞而造成的,例如,全身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強直性脊柱炎以及類風溼性關節炎等。

  • 2 # 蔡晧東醫生

    抗原就是人體免疫系統“認為”“需要清除”或“不想要”的東西。例如:病毒、細菌、寄生蟲、過敏原等等,任何一種能夠誘發免疫系統對其發生反應的物質。為了清除或消滅這些“抗原”,身體裡的免疫細胞會主動產生一種專門與其“對抗”或者“結合”抗原的物質,這就是抗體。要說清兩者的關係嘛,還真的比較複雜。

    時常,抗原和抗體是一對“冤家”,有我沒你,有你沒我!例如:麻疹病毒就是一種侵入機體的抗原,可以導致人生病,當機體產生抗體時,疾病就痊癒了;如果機體有了麻疹抗體,麻疹病毒就無法在體內生存下去,很快被抗體清除。這種抗原-抗體反應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機制,使人從疾病中恢復健康或不得病。

    有時,抗原和抗體又會結為“夫妻”,形成抗原-抗體免疫複合物,共同導致人得病。例如: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的猩紅熱,在恢復期,由於鏈球菌與人的腎小球基底膜具有共同的抗原性,就會導致免疫系統產生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並與腎細胞上的抗原發生結合,形成抗原-抗體免疫複合物,誘導免疫系統,啟用補體,導致鏈球菌感染後的急性腎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則會發展為慢性腎炎。

    有時,抗體會反應過度,對根本算不上什麼抗原的物質也會發生反應。例如:有些人的免疫系統對平時吃的魚蝦也認為是抗原,只要吃上一點,就會產生抗體,導致過敏反應。而的抗體對抗原卻“無可奈何”,例如:丙型肝炎抗體,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後,抗體雖然產生,卻無法清除病毒,“抗體愛幹嘛幹嘛,抗原在體內該怎樣怎樣!”

    大多數情況下,抗原是外來的,抗體是機體免疫系統自產的。但有時,抗原抗體都是機體自產的。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誤把自身的細胞當成抗原產生抗體,用自產的抗體和自身的細胞打仗,導致人體的健康問題。

    有時,抗原是自產的,抗體卻可以外來。例如腫瘤細胞就是自產的抗原,人類可以利用單克隆技術製成抗體用於腫瘤的治療。

    抗原和抗體兩者的關係真的很複雜,人類需要不斷探索其中的奧秘,發現更多的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使人類活得更健康。

  • 3 # 安平解裘康愛線上

    抗原(英文縮寫Ag)和抗體(英文縮寫Ig)都是免疫治療的重要概念。抗原(Ag)是指所有能誘導機體發生免疫應答的物質,換句話說,抗原就是人體的敵人,是能引起機體產生免疫反應的物質。例如感冒病毒能夠引起機體發燒,這個發燒就是一種免疫反應的表現,表明機體已經察覺到感冒病毒侵入體內,調動免疫細胞向病毒發起進攻。也就是說,感冒病毒就是一種抗原,免疫細胞向病毒發動進攻就是一種免疫反應,用專業術語說就是“免疫應答”。細菌如果侵入到人體內,這種細菌就是抗原,免疫細胞發現了有細菌入侵併向細菌攻擊導致的一系列身體反應就是“免疫應答”。 一般來說,抗原都具有非自身性(異物性)、大分子性和特異性三種特性,並能被T/B淋巴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TCR(T細胞受體)和BCR(B細胞受體)特異性識別並與之結合,進而活化T細胞和B細胞。進而使之增殖分化,產生免疫應答產物(致敏淋巴細胞或抗體),並能產生與相應產物在體內外發生特異性結合的物質(抗體)。抗原物質具備的三種特性就是: (1)異物性(非自身性)是指進入機體組織內的抗原物質,必須與該機體組織細胞的成分不相同,人體內的免疫細胞可以識別這種外來的成分。抗原一般是指進入機體內的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花粉等;抗原也可以是不同物種間的物質,例如馬的血清進入兔子的體內,馬血清中的許多蛋白質就成為兔子的抗原物質;同種異體間的物質也可以成為抗原,如不同血型之間、不同個體之間移植會出現免疫反應等,就是因為機體識別出來自非自身的物質成分,這些非自身的成分就是抗原;在自體內的某些隔絕成分也可以成為抗原,如眼睛水晶體蛋白質、精子細胞、甲狀腺球蛋白等,在正常情況下,這些物質是固定在機體的某一部位,與產生抗體的細胞相隔絕,因此不會引起自體產生抗體。但當受到外傷或感染,這些成分進入血液時,就像異物一樣也能引起自體產生抗體,這些對自體具有抗原性的物質稱為自身抗原,所產生的抗體稱為自身抗體。由於自身抗體與自身抗原發生反應,於是就引起自身免疫疾病,如過敏性眼炎、甲狀腺炎等。機體其它自身組織的蛋白可因電離輻射、燒傷、某些化學藥品和某些微生物等理化和生物因素的作用發生變性時,也可成為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疾病,如紅斑狼瘡病、類風溼關節炎、白細胞減少病、慢性肝炎等。 由於抗原在化學結構上與機體自身不同,具有異物性,主要有: ①異種物質。從生物進化過程來看,異種動物間的血緣關係越遠,則免疫原性越強。免疫原性越強,免疫反應就越強烈。如馬的血清和各種微生物與人的血緣關係遠,所以免疫原性強。而馬的血清與驢、騾的血緣關係近,所以免疫原性相對就弱。 ②同種異體物質。如不同個體人的紅細胞抗原物質和人的白細胞抗原等,不同的個體所攜帶的抗原物質也不一樣。當其他人的血液輸送到病人體內之前,首先要檢驗一下血型是否匹配,就是為了避免出現免疫反應。 ③自身物質。自身物質一般不具免疫原性。有些物質如隱蔽的自身成分(眼晶體蛋白、精子等),在正常情況下是與身體免疫系統隔絕的。但是一旦這個隔離屏障遭到破壞,這些物質進入血液迴圈,即可與免疫活性細胞接觸而成為自身抗原異物。 另外,自身物質在外傷、感染、藥物(有毒物質)、病毒和射線的影響下,其細胞的理化性質發生質的改變時,也可成為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物質。例如,正常細胞如果變異成為癌細胞,其表面的形態會發生某些變化,這些變化的物質就是抗原,會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被免疫細胞消滅。如果這些癌細胞數量太多,免疫細胞消滅不完,這時候人就患上癌症。 (2)大分子性是指構成抗原的物質通常是相對分子質量大於10000的大分子物質,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強。絕大多數非體內合成的蛋白質都是很好的抗原。為什麼抗原物質都是大分子物質呢?這是因為大分子物質能夠較長時間停留在機體內,有足夠的時間和免疫細胞(主要是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接觸,可以引起免疫細胞作出反應。如果外來物質是小分子物質,對身體有用的會被身體利用,如葡萄糖、各種氨基酸、甘油等物質。沒有用的廢物(如尿素等)將很快被機體排出體外,沒有機會與免疫細胞接觸。例如大分子蛋白質經水解後成為小分子物質,就失了抗原性。 (3)抗原的特異性是指一種抗原只能與相應的抗體或效應T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是一對一的結合,具有排他性。抗原的特異性是由分子表面的特定化學基團所決定的,這些化學基團稱為抗原決定簇。抗原以抗原決定簇與相應淋巴細胞的抗原受體結合而啟用淋巴細胞引起免疫應答。換言之,淋巴細胞表面的抗原識別受體透過識別抗原決定簇而區分“自身”與“異己”。抗原也是以抗原決定簇與相應抗體特異性結合而發生反應的。因此,抗原決定簇是免疫應答和免疫反應具有特異性的物質基礎。這涉及到兩個重要概念:免疫原性和免疫反應性。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誘導機體發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產生抗體和/或者是啟用致敏淋巴細胞;免疫反應性是指能與相應的免疫效應物質(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在體內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的能力。 免疫細胞對抗原的檢測依靠一種在免疫細胞表面分佈的特殊結構蛋白質——受體,也就是抗原的接收器。這些受體具有多種形態,可以檢測到不同型別的抗原。 根據抗原性質又分為兩大類: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所謂的完全抗原簡稱抗原,是一類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應性的物質。完全抗原可以直接誘發免疫反應,如大多數蛋白質、細菌、病毒、細菌外毒素等都是完全抗原。 不完全抗原,即半抗原是隻具有免疫反應性,而無免疫原性的物質,故又稱為不完全抗原。半抗原與蛋白質載體結合後,就獲得了免疫原性。不完全抗原又可分為複合半抗原和簡單半抗原。複合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只具免疫反應性,如絕大多數多糖(如肺炎球菌的莢膜多糖)和所有的類脂等;簡單半抗原既不具免疫原性,又不具免疫反應性,但能阻止抗體與相應抗原或複合半抗原結合。 人體的免疫系統如果發現有抗原存在,會有什麼反應呢?最先行動起來的是以樹突狀細胞為代表的輔佐細胞。輔佐細胞是免疫細胞的一種,它們的功能是發現抗原、透過多種方法捕獲抗原,並將抗原的各種特徵轉達給負責清除這些抗體的細胞。還有一些直接透過吞噬作用(對同種細胞或細菌等大型顆粒)和胞飲作用(對病毒等微小顆粒或大分子)等對抗原進行處理。這種吞噬和吞飲作用就是直接將抗原吞噬掉,無抗原特異性,就是說只要是可以識別的“異己分子”就會被吃掉。另外還有受體介導的內攝作用,這是弱吞噬力的輔佐細胞捕獲抗原的主要方式,例如B細胞可藉助抗原受體(表面免疫球蛋白)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並將抗原進行消滅前的預處理。 身體免疫系統對抗原處理的第二步,是進行抗原呈遞。就是將抗原的特徵轉達給負責消滅這些抗原的免疫細胞,這些細胞主要包括T細胞、CIK細胞等。抗原呈遞就是輔佐細胞向輔助性T細胞展示抗原的特徵,並使之與T細胞受體結合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幾乎所有淋巴細胞活化的必需步驟。這樣保證了T細胞識別抗原的特異性,可以針對性的將抗原消滅。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腫瘤抗原,細胞免疫治療癌症的先決條件是免疫細胞要先識別出來腫瘤抗原。已經有大量的實驗證明,由物理的、化學的因素或某些病毒誘發的實驗動物腫瘤,其細胞中或細胞表面均出現特異性抗原,被稱為是腫瘤特異性抗原。已證實在絕大多數人類腫瘤表面也存在著與惡性腫瘤密切相關的抗原。人體免疫細胞就是要先識別出來這些抗原,然後才能將癌細胞消滅。 機體內可以幫助消滅抗原的物質就是抗體。抗體(英文簡寫Ig)是一類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是一種由漿細胞(效應B細胞)分泌,被免疫系統用來鑑別與中和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結構蛋白質。抗體僅被發現存在於脊椎動物的血液等體液中,及其B細胞的細胞膜表面。抗體能識別特定外來物(抗原)的一個獨特特徵。抗體按其反應形式分為凝集素、沉降素、抗毒素、溶解素、調理素、中和抗體、補體結合抗體等。按抗體產生的來源分為正常抗體(天然抗體),如血型ABO型中的抗A和抗B的抗體,和免疫抗體如抗微生物的抗體。按反應抗原的來源分為異種抗體,異嗜性抗體,同種抗體和自身抗體。按抗原反應的凝集狀態分為完全抗體IgM和不完全抗體IgG等。抗體在醫療實踐中應用甚為廣泛。如用於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臨床上用丙種球蛋白預防病毒性肝炎、麻疹、風疹等,國際上用抗Rh免疫球蛋白預防因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癥。醫療診斷上如類風溼因子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抗核抗體(ANA)、抗DNA抗體用於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抗精子抗體用於原發性不孕症的診斷等;治療上如毒素中毒用抗毒治療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治療等。 抗體為什麼可以起到幫助消滅抗原的作用呢?這是由於抗體的基本結構決定的。經X射線晶體衍射結構分析研究發現,Ig(抗體)是由四條多肽鏈組成,各肽鏈之間形成了數量不等的鏈間二硫鍵連線。Ig(抗體)可形成“Y”字型結構,這種結構有助於與抗原結合,進而幫助消滅抗原。具有這種結構的抗體被稱為Ig單體,是構成抗體的基本單位。 一般來說,抗體Ig分子含有四條異源性(由氨基酸構成的)多肽鏈,其中,分子量較大的兩條鏈稱為重鏈(heavy chain,H),而分子量較小的兩條鏈稱為輕鏈(Light chain,L)。同一抗體Ig分子中的兩條H鏈和兩條L鏈的氨基酸組成完全相同。 抗體重鏈恆定區的氨基酸組成和排列順序不同,其抗原性也不同。據此,可將抗體(Ig)分為5類(class),即IgM、IgD、IgG、IgA和IgE,其相應的重鏈分別為μ鏈、δ鏈、γ鏈、α鏈和ε鏈。不同型別的抗體Ig具有不同的特徵,如鏈內和鏈間二硫鍵的數量和位置、結構域的數量及鉸鏈區的長度等均不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類的抗體Ig,其鉸鏈區氨基酸組成和重鏈二硫鍵的數量、位置也不同,據此又可將同類Ig分為不同的亞類(subclass)。例如,人lgG可分為四個亞類,包括IgGl、IgG2、IgG3和IgG4;人的IgA抗體可分為IgA1和lgA2兩個亞類。 抗體中輕鏈分子量約為25 000,由214個氨基酸殘基構成。輕鏈可分為兩種,分別為kappa(κ)鏈和lambda(λ)鏈。據此,又可將抗體lg分為兩型(type),即κ型和λ型。一個抗體Ig分子上兩條輕鏈的型別總是相同的。不同型別的抗體Ig既存在κ型,也存在λ型。在同一個體內可同時存在κ型和λ型的Ig分子,不同種屬生物體內兩型輕鏈的比例不同。正常人血清抗體Ig的κ:λ兩種型別比例約為2:1,而在小鼠中則為20:1。抗體lg的κ與λ的比例異常可以反映免疫系統的異常。根據λ鏈恆定區個別氨基酸的差異,又可將λ鏈分為λ1、λ2、λ3和λ4四個亞型。 有關抗體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抗體的結構域,抗體具備的功能主要是由其結構域決定的。抗體Ig分子的兩條重鏈和兩條輕鏈都可摺疊成數個球形結構域(domain),每個結構域都回分別行使其相應的特定功能。輕鏈有VL和CL兩個結構域;IgG、IgA和IgD的重鏈有VH、CH1、CH2和CH3四個結構域;IgM和IgE的重鏈有五個結構域,即增加了一個CH4結構域。每個結構域由約110個氨基酸組成,氨基酸的結構序列具有相似性,不同的結構域其功能也不同。 抗體的功能與其結構密切相關。同一抗體的V區和C區(結構域中第一個字母是V的就是V區,例如重鏈結構域的VH域就是屬於V區,其餘的結構域也以此類推,就是看第一個字母;結構域第一個字母是C的就是C區)的氨基酸組成和順序各不相同,決定了其功能上的差異。不同抗體的V區和C區在結構變化上具有一定的規律,又使得其在功能上存在共性。V區和C區的組成和結構,決定了抗體的生物學功能。具體來說,抗體具有以下幾個功能: 一、中和毒素和阻止病原體入侵。 識別並特異性結合抗原是抗體的主要功能,執行該功能的結構是抗體的V區。抗體有單體、二聚體和五聚體多種形式,因此結合抗原表位的數量也不相同。抗體結合抗原表位的個數被稱為是抗原的結合價。例如,抗體Ig單體可結合2個抗原表位,為雙價。SIgA是二聚體,可結合4個抗原表位,為4價。IgM是五聚體,理論上可以結合10個抗原,應該是10價,但由於立體構象的空間位阻隔,使lgM一般只能結合5個抗原表位,故為5價。 抗體的V區與抗原結合後,藉助於C區的作用,在體外可發生各種抗原抗體結合反應,有利於抗原或抗體的檢測和功能的判斷;在體內可中和毒素、阻斷病原體入侵、清除病原微生物;B細胞膜表面的IgM和IgD構成了B細胞的抗原識別受體,能輔助B細胞特異性識別抗原分子。 二、啟用補體產生攻膜複合物使細胞溶解破壞。 這裡涉及到補體的概念。補體是一種血清蛋白質,存在於人和脊椎動物血清及組織液中,不耐熱,活化後具有酶活性、可引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和炎症反應。可被抗原-抗體複合物或微生物所啟用,導致病原微生物裂解或被吞噬。 補體系統可透過3條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絡的途徑被啟用,從而發揮調理吞噬、裂解細胞、介導炎症、免疫調節和清除免疫複合物等多種生物學效應,包括增強吞噬作用,增強吞噬細胞的趨化性;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中和病毒;細胞溶解作用;執行免疫反應的調節作用等。 人體內的IgG1~3和IgM抗體與相應抗原結合後,可因構象改變而使其CH2和CH3結構域內的補體結合點暴露,從而透過經典途徑啟用補體系統,產生多種效應功能,其中IgM、IgG1和IgG3啟用補體系統的能力較強,IgG2較弱。IgA、IgE和IgG4本身難以啟用補體,但在形成聚合物後可透過旁路途徑啟用補體系統。通常情況下,lgD不能啟用補體。 三、調理吞噬作用和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 IgG可透過其Fc段與表面具有相應受體的細胞結合,產生不同的生物學作用。其中調理作用指IgG抗體(特別是IgG1和IgG3)的Fc段與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表面相應的Fc受體結合,從而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 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指具有殺傷活性的細胞(如NK細胞)透過其表面的Fc受體兩識別位於靶細胞表面抗原(如病毒感染細胞或腫瘤細胞)上的抗體的Fc段,直接殺傷靶細胞。 NK細胞是介導ADCC的主要細胞。抗體與靶細胞上的抗原結合是特異性的,而表達Fc受體細胞的殺傷作用是非特異性的。 四、介導 I 型超敏反應。 IgE為親細胞抗體,可透過其Fc段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表面的IgE高親和力Fc受體結合,使其致敏。當相同的變應原再次進入機體時,可以直接與致敏靶細胞表面的特異性IgE結合,促使這些細胞合成和釋放生物活性物質,引起I型超敏反應。這種超敏反應在多數情況下對人體是有害的,例如哮喘病就是(某些花粉和粉塵等)致敏原引起的。 五、穿過胎盤屏障和黏膜,起到保護胎兒的作用。 在人體中lgG是唯一能夠透過胎盤的抗體。胎盤母體一側的滋養層細胞可表達一種特異性的IgG輸送蛋白,稱為FcRn。IgG可選擇性地與FcRn結合,從而轉移到滋養層細胞內,並主動進入胎兒的血液迴圈中。IgG穿過胎盤的作用在於這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被動免疫機制,對於新生兒抗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綜前所述,抗原和抗體是一對天生的對手,只要有抗原(敵人)存在,身體就會產生抗體來與之對抗。許多最新的醫療技術也都需要各種抗體參與,例如,美華人研發的CAR-T細胞免疫技術,就是用生物工程技術在人體的T細胞表面嵌合了一個抗體的受體,所以CAR-T技術的全名是:《嵌合抗體受體的T細胞》。我們團隊研發的BAAT技術,全名是:《雙特異性抗體啟用的T細胞》,也是有抗體參與其中。雙特異性是指免疫細胞既可以針對性的消滅帶有特定標誌物的癌細胞,這就可以消滅大多數癌細胞,又可以發現“非我族類”的細胞和其他抗原物質,並將這類抗原消滅,以此來消滅殘存的癌細胞。所以說,抗原和抗體是免疫治療技術的最重要概念,瞭解免疫治療技術就要先了解一下抗原和抗體。

  • 4 # 裸猿的故事

    題主副問【抗原和抗體是免疫治療最常見的名詞,可免疫又是啥意思呢?】,擊中要害。

    免疫——多少智商稅假汝之名收割

    拯救了不知多少人性命的疫苗加上艾滋病的流行,讓免疫這個詞,進入大眾視線。而艾滋病患者,因為被病毒搞垮了免疫系統,而身陷悲慘境地,死得都不安生,更是讓大眾驚懼,也因此獲得了對免疫系統功能的直觀感受。

    因此,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如何提高調節免疫力的就成了熱門概念,一時之間多少神藥問世,許多傳統醫學紛紛向免疫這個閃閃發光的概念靠攏,聲稱自己在這方面有著數千年的經驗,一時不知收割了不知多少智商稅。

    當然,一些生產化學藥物的藥廠也沒有閒著,比如前段時間的匹多莫德事件(一種號稱能提高幼兒免疫力的藥物,但缺乏嚴謹的臨床測試資料,因為藥師翼連梅的質疑,在一眾家長中掀起的輿論波瀾,引發廣大媒體的跟進)就是如此。

    而題主這個問題,一下就擊中了【免疫】這個概念的核心之處,要理解抗原和抗體,就得先知道免疫系統的功能是什麼,以及它是如何完成它的功能的。

    免疫系統的功能——生物體內的暴力機構,用來識別“我”和“非我”

    免疫系統是多細胞生物抵禦病毒、微生物、寄生蟲乃至自身癌細胞的一套疾病防禦系統。是多細胞生物,為了維持自我的存在,而演化出來的一套暴力機構。這套暴力機構透過遮蔽(主要是面板)、吞噬(以巨噬細胞為代表)、殺傷(以自然殺傷細胞為代表)和標記(以B細胞釋放的抗體為代表)這三種方法來工作。當然,這裡面的門道很多,遠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就像國家的暴力機構也有軍隊、特警、武警、警察等的分類一個道理,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體系。

    B細胞——抗體和抗原

    抗體是B細胞合成並釋放到體液中的一種蛋白質,它們擁有大致相似的結構,很好辨認。

    圖示:受到抗原刺激,B細胞開始合成大量抗體(本質是蛋白質)並釋放到體液中。

    所謂抗原,就是可以被特定的B細胞識別,並刺激B細胞生產並釋放抗體的物質。,釋放出來的抗體可以和相應的抗原發生結合。這種結合可以啟用免疫系統中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

    圖示:反是和抗體結合的東西就是抗原,這種結合反應會誘導巨噬細胞的吞噬。透過這種方法,免疫系統藉此清除異己,維持機體的純潔性。

    簡單說,什麼東西算抗原,這事是由B細胞決定的,B細胞說你是,你就是,沒有任何分辨的餘地,也沒有其他道理可講。

    這看起來好像很霸道,但這正是身體識別我和非我的重要手段。抗體是B細胞所合成並釋放出來的一種蛋白質,不同的B細胞釋放不同的抗體,人類大約擁有上百萬種不同的B細胞,可以產生上百萬種不同的抗體,與你壓根無法想象的上百萬種物質結合。這些物質中甚至有些是從來不曾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純粹人工合成的物質,當年,這一發現讓免疫學家們感到深深的震駭。

    因此,抗原實際上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非一個絕對的概念。對某人來說是抗原的物質,對另一個人來說則未必是。比如花粉過敏。不是每個人都對花粉過敏。那些對花粉過敏的人,是因為他們擁有能和花粉結合的B細胞,產生了和花粉結合的抗體,刺激了免疫系統,所謂的過敏反應,就是免疫系統被啟用導致的症狀,就像特警封鎖道路,抓捕恐怖分子,對市民的正常生活是會造成一定影響的,同樣的免疫系統在區域性被啟用,那滋味也不是那麼好受。

    同樣的以血型為例。A型血的人,不會產生與A型紅細胞結合的抗體,但他們的B細胞卻能產生與B型紅細胞結合的抗體。所以,對於A型血的人來說,A型紅細胞不是抗原,但B型紅細胞就是抗原。這就是為什麼不要把A型血輸給B型血的人根本原因。進入B型血身體的A型紅細胞會被當成外來的入侵者,被抗A抗體結合,然後被免疫系統吞噬,一方面引發了劇烈的免疫反應,另一方面達不到輸血的效果。輸血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運輸氧氣的紅細胞。

    但我們不能站在任何一個獨特的個體的立場上去定義什麼是抗原什麼不是抗原,所以我們的定義則是,所有能進入身體內環境的物質都是抗原,或者是潛在的抗原。只要世間存在一種抗體能和它結合,那它就是抗原。而這其中有些物質具有很強的抗原性,即幾乎必然存在能和它發生結合的抗體,比如蛋白質或者糖鏈等等。然而,我還是要再次強調,對你這個特定的個體來說,什麼東西是抗原,不是專家說了算,而是你自身的免疫系統,你的B細胞說了算。

    圖示: A型血的人(即紅細胞膜上擁有A型抗原的人),血液中存在抗B抗體和產生這種抗體的B細胞

    B型血的人(即紅細胞膜上擁有B型抗原的人),血液中則存在的是抗A抗體和產生這種抗體的B細胞

    AB型血的人(即紅細胞膜上擁有A型和B型抗原的人),血液中不存在抗A或抗B抗體以及相應的產生這些抗體的特定型別的B細胞

    O型血的人(即紅細胞膜上即沒有A也沒有B型抗原的人),血液中則同時存在著抗A和抗B抗體以及相應的產生這些抗體的特定型別的B細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色的夢仿寫二或三小節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