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攻書學劍語

    江湖一般是與朝堂向對應的,朝堂上各官員都有官職如兵部尚書薛胄,清河縣令寇準等,一是體現官職,職責,二是能讓人記憶深刻。當然當時特別出名的雖有外號或官職,但人們一提起他都知道是誰的話,就很少有人再他名字前面提了,比如岳飛,大家都在的這是抗金名將,是元帥,喬峰,都知道是丐幫幫主。

    江湖中也一樣,相對官職、職責,這裡一般是對應此人的能力和特點或者來自何方等等,是對此人的一個注備。燕子李三,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輕功好,金面佛苗人鳳,說得就是此人面部比別人黃色素更重,且有佛的慈悲,白雲城主葉孤城,天山七劍等,就都是此人來自何方或者是在什麼地方為主要活動地點。

  • 2 # 太皇崮人

    “外號”的寓意很多,有增強自己自信的、有提高自己名望的、有顯示個人特徵的……

    “外號”最經典的莫過於金庸的《神鵰俠侶》“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東邪”黃藥師性情灑脫,不拘束於世俗禮節日,且通宵五行術數、彈指神通和落英神劍掌馳名江湖。

    “西狂”楊過,不畏懼權威,不肯向強權低頭,但是為人真誠,得到洪七公,歐陽鋒和周伯通的青睞,最後因禍得福,結緣於“劍魔”獨孤求敗,自創黯然銷魂掌,於當時天下武功最好的金輪法王PK於襄陽城外,金輪法王戰死。

    “南僧”一燈,本是南方大理國的皇帝,後來覺悟出家,且佛學高深,身懷絕技一陽指。

    “北俠”郭靖,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郭靖為人寬厚,有捨己為人的胸襟,更有為國為民的氣節,“俠之大者”實至名歸。

    “中頑童”周伯通。周伯通是“中神通”王重陽的師弟,天生一副頑童習性,“七十二路空明拳”名揚天下。朋友中有人緣,為國家有大功,繼承了中神通的位置。

  • 3 # 自由讀書會

    首先是武俠小說的作者給人物貼的明顯標籤,能讓讀者更好的記住該人物,因為一部 小說的人物比較多。外號也叫綽號,一般根據其的特長、擅長、長相、能為、義氣等來起外號。一般一聽外號就知道該人的大概情況。

  • 4 # 倒騎毛驢走天涯

    這就應該用江湖話說人的名樹的影,又說人如其名!但有些人名字起的實在太敷衍了,就像我們看電視劇燕子李三,這個名怎給人吹牛?張三李四王麻子這種名字太多了,重名多,所以需要一個外號,而且這個外號更能立體的把這個人顯示出來!

    看看我們的美麗動人扈三娘,這名字應該是爛大街了,但人家有個外號一說,一丈青!一丈青是什麼,其實類似於頭釵類的精緻東西,但古代女子又用此可防身,這樣一說一個貌美動人卻有武藝高強不能惹的颯爽英姿般的女子就躍然紙上!

    同理孫二孃也是如此,不過這個外號雖然貼切,就是難登大雅之堂!

    看原來的武俠都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還有君子劍、中州大俠、江南大俠等等,感覺沒什麼新意,雪山飛狐有點,慕容家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個好。但我們看後邊的武俠,例如小椴的長安古意裡有一個外號我特別喜歡,就是“千里明見、一目奔騰”的牟奔騰,這個明顯感覺好很多,"長青一劍已在手 天下誰此更蕭騷"這個蕭門的蕭驍更是霸氣。當然也有直接名字的加個南北就牛了,最出名就是“北喬峰、南慕容”了

  • 5 # 武當山上一棵松

    人的名樹的影,人出來混不就求的是個名利嗎?而那些江湖上的外號,就如同身份證一般,是自己地位的象徵。

    外號的作用有以下幾個

    一,標明身份

    人的名字會有相同,外號卻很少有相同的,這正好可以用來標明江湖人物的身份。外號誰都可以取,但想要被人廣為熟知,還得你自己有本事,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二、減少麻煩

    江湖中出來混,其實都好個面子。經常看到小說裡面有給我某某某個面子,這個面子有時候不給還不行。給了是這個人得到了別人的感激,自己白做惡人,但不給的話肯定是得罪人的。自報名號還不給面子,說明你瞧我不起。這是對一個江湖人最大的侮辱。

    所以有時候,遇到問題報出名號,其實也是一種減少麻煩的方式。

    三、小說的劇情需要

    小說介紹人物或劇情衝突時,有外號和沒有外號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說張三和李四在房頂上打架,改成出雲龍和疾行虎決戰紫雲亭頂,是不是感覺逼格馬上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 6 # 百年樹妖

    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名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為什麼江湖中人,除了名字,還要有一個“外號”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01

    原生名字太土,成名後需要外號來提高“聲望”。

    武俠世界中,江湖人大都出身不高,原本的名字,可能很不好聽,比如二狗子,毛蛋之類的。被收入各種門派後,由師傅賜名,隨輩分起名。

    比如華山派的嶽不群,封不平,成不憂,大家都是“不”字輩,名字也沒什麼特殊性。

    但後來,隨著嶽不群當了掌門,有了聲望,大家根據他平時的行為處事,給他一個敬稱,以示對他的尊重。

    你看單獨叫嶽不群,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名字,沒什麼氣勢。

    而叫“君子劍”,或者“君子劍嶽掌門”,無端就生出一股氣勢,讓人不敢小覷。

    02

    本身輩分太高,但又沒有什麼職稱,用外號來尊稱

    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各個都是武林絕頂高手,而且性格還有點古怪,所以,外號既是外人對他們的尊稱,也是彰顯他獨一無二的地位。

    比如,東邪黃藥師,單獨叫黃藥師,別人還以為是哪家藥店的醫師;而如果叫黃島主,也沒有什麼特別。

    說東邪就不一樣了,整個武林,就此一家,別無分號。一提東邪,大家就能直接聯想到桃花島的那個有點邪性、有點古怪的高手,不能輕易招惹。

    03

    有了外號,江湖人才有了靈魂

    江湖,和朝堂一樣,是一個單獨的世界。

    讀書人,喜歡給自己起個號,比如青蓮居士,比如易安居士,這些號,體現著讀書人的骨氣、節氣、傲氣、才氣,也把他們和別的人群區分開來。

    而江湖,刀光劍影,飛簷走壁,就更需要這種外號來彰顯俠氣。

    比如,九指神丐洪七公,劍魔風清揚,金蛇郎君等等。

    當然,如果這個武林人士沒有什麼大的作為,有時候,外號也是一種諷刺,比如桃谷六仙,比如四大二人。

    有了外號的江湖,才更能感受到江湖的兇險,江湖的俠氣,江湖的靈魂。

  • 7 # 槽流萬事屋

    古龍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名字可能會取錯,但外號絕不會錯。外號代表一個人的性格特色,代表他的精神面貌,更代表他在江湖中的地位和尊嚴。

    行走江湖嘛,最重要的就是外號要夠響,不夠響也要夠長~

    金庸寫了15部小說,然後宣佈封筆,退出武俠小說的江湖,留下了一個後人再也無法超越的巔峰。在他這15部小說裡,據有心人統計,總共寫了1808 人,其中女性267 人,男性1541人。這些人物中,哪怕是無名無姓,從無出場,只是在別人的敘述中提到的,都顯得個性十足,更別說那些主人公了。在塑造筆下這些人物的方法上,金庸繼續沿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經典技法,如《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等,那就是幾乎每一個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有一個響噹噹的綽號。綽號就是一個人的外號,現在叫做花名。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龐統號稱“臥龍雛鳳”,得一人可安天下。在諸葛亮還在鄉下種田時,臥龍的名號,就已經在當地的精英階層中人盡皆知。劉備是在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推薦下,才三顧茅廬,屈尊請諸葛亮出山。一個能夠被精英階層稱為“臥龍”的人,不用想就知道他有過人之處。張飛人稱“猛張飛”,一個“猛”字就把張飛為人急躁、武功超強的形象給立起來了。關羽的美髯公綽號是皇帝欽賜的,《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為’美髯公’。”於是,關公手捋美髯,夜讀《春秋》的武聖形象一下子就顯得高大起來了。

    《水滸傳》中的人物也同樣用了綽號來樹立每個人的江湖地位,比如宋江,綽號呼保義、及時雨,江湖上人人都知道他為人仗義,揮金如土,好結交朋友,水泊梁山108將落難之時都想到投奔宋江,他的綽號簡直成了當時最知名的品牌,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其他的人物如“黑旋風”李逵,“黑旋風”三個字把李逵的外貌、武功、性格、行事都一下子透過紙面讓人感覺得到。

    把每個人物賦予一個出神的綽號,這種藝術手法,在金庸的這15部小說中,依然得到了發揚光大。在他的筆下,有一個人的綽號是非常特殊的,那就是《鴛鴦刀》裡的“太嶽四俠”之一的“八步趕蟾、賽專諸、踏雪無痕、獨腳水上飛、雙刺蓋七省蓋一鳴”,這廝當時一出場報出自己的名號之時,都把陝西西安府威信鏢局的總鏢頭、「鐵鞭鎮八方」的周威信著實嚇了一跳。可見,有個聽起來很厲害的綽號,對於行走江湖,確實可以起到威懾對手的作用。

    利用綽號就能讓人聞風喪膽的,還有一個人,就是《射鵰英雄傳》裡面的裘千丈,利用他的孿生弟弟湘西大幫鐵掌幫的幫主,綽號“鐵掌水上飄”的裘千仞的名號,在江湖上行騙,很多不明就裡的人,一聽到“鐵掌水上飄”五個字就已經嚇得半死,後來被黃蓉識破,等到見到真正的“鐵掌水上飄”裘千仞的時候,黃蓉還以為是裘千丈這個騙子,結果被裘千仞打傷,差點送了性命。

    金庸以其獨到的筆法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個性鮮明、特點突出的世界,正是這些豐滿的、鮮活的人物,構建了一個只能是屬於金庸的武俠江湖。《射鵰英雄傳》裡面的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一個“邪”字刻畫出了黃藥師的做人做事都大大出乎世人約定俗成的風格,一個“毒”字就很好的寫出了歐陽鋒的為人和武功的特點。可以說,沒有這些綽號,我們都很難精準的去認識某個人物。

    同樣,古龍在刻畫自己的武俠世界的時候,也是和金庸一樣,每個江湖人物都有一個響噹噹的綽號。為大家所熟知的楚留香,就有盜帥、香帥之稱。說他是盜帥,是因為他神出鬼沒的偷盜功夫,他稱第一,江湖上就沒人敢稱第二。“‘聞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極盡妍態,不勝心嚮往之。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

    這張短箋此刻就平鋪在光亮的大理石桌面上,自粉紅紗罩裡透出來的燭光,將淡藍的紙箋映成一種奇妙的淺紫色,也使那挺秀的字跡看來更飄逸瀟灑,信上沒有具名,卻帶鬱金香的香氣,這縹緲而富有詩意的香氣,已足夠說明這封短箋是誰寫的。”香帥之稱,即是來源於此。但古龍想到給楚留香這樣一個綽號,我覺得不是因為張之洞也被人稱為“香帥”,而是出自《金瓶梅》第二回《俏潘娘簾下勾情,老王婆茶坊說技》:“看官聽說,這人你道是誰?卻原來正是那嘲風弄月的班頭,拾翠尋香的元帥,開生藥鋪複姓西門單諱一個慶字的西門大官人便是。”各位看官,覺得可有道理?

    探花郎李尋歡位列古龍筆下的“四大公子”之一,綽號“小李飛刀,例無虛發”,簡直就是正義的化身,無論邪惡的力量如何強大,只要小李飛刀還在,正義必然戰勝邪惡,例無虛發,小李飛刀成為一種希望,一種光明。刀光閃處,必將迎來黎明。

    從《水滸傳》、《三國演義》,這樣宏大敘事的鉅著裡,到以遊俠為主的《聶隱娘》、《崑崙奴》、《紅線》、《虯髯客傳》等唐傳奇中,乃至《三俠五義》、《封神演義》、《說岳全傳》等等評書中,民國武俠小說《奇俠精忠傳》、《荒江女俠》、《碧血丹心》、《四海群龍記》、《江湖二十四俠》、《十二金錢鏢》、《鷹爪王》、《七殺碑》、《臥虎藏龍》,以致到了金庸、古龍、梁羽生這裡,對於人物的描寫,給每個人物一個綽號,是一脈相承的。這當然是一種文學藝術塑造的需要,一個傳神的精準的綽號,可以節省大量的筆墨。綽號成為一個人物的標籤,只要看到這個人的綽號,這個人的江湖地位、武藝高低、性格特徵乃至組織結構都七七八八的有個瞭解。

    或者自己給自己一個綽號,或者是江湖上的人送給自己一個綽號,這種只能出現在中國文化語境的特有的現象,在現在依然得到了繼承,甚至已經到了氾濫成災的地步。很多國外的人,無論是自我介紹,還是別人介紹,都不大可能說自己是“某某行業第一人”,只會說自己是某個公司CEO,或者某大學的教授,都只會在職業層面介紹,而不會在江湖地位上來說明自己。但華人則不然,哪怕是介紹一個外華人,也喜歡自作主張的在別人名頭前面加一個“網際網路行業第一人”這樣的綽號。

    可以說,在文學作品中出現的綽號現象,一方面是刻畫人物的敘事技巧,一方面確實有著強大的文化和社會基礎。以至於阿里巴巴公司,每個人都要給自己取一個花名,意即綽號,放眼世界各國企業,似乎只有阿里這麼幹。但仔細看看國內其他各行各業,看看他們給自己的名號,著實讓人目瞪口呆,你看看他們的綽號:營銷智慧第一人 、贏銷鬼才、中國服飾品牌終端營銷界的奇蹟、服裝界百年難遇的奇才、大王、中國服裝拉客之神、第一傳播大使、 影響世人兩千年、靈魂捍衛者,微博營銷第一人,電商第一人,自媒體第一人,社群第一人,微營銷第一人,微商第一人,服裝零售培訓第一人……

    為什麼這些人都如此熱衷給自己一個響噹噹的綽號呢?除了我們有著這樣的文化和社會傳統之外,還有什麼樣的原因呢?眾看官稍安勿躁,待在下一一道來。

    一、標籤化造神

    綽號是什麼?也可以叫做花名,暱稱,外號,其實質就是標籤,無論是別人加諸你身上的,還是你自己刻意塑造的,一旦標籤化之後,也就是等於完成自己了你在社會關係中的角色定位。《三國演義》中的呂布的綽號變化就深刻揭示了標籤之於一個人的角色定位,剛剛出場的呂布是什麼樣的,“見此人,身高七尺開外,細腰扎背膀,雙肩抱攏,面似傅粉,寶劍眉合入天蒼插額入鬟,一雙俊目皂白分明,鼻如玉柱,口似丹朱,大耳朝懷;頭戴一頂亮銀冠,二龍鬥寶,頂門嵌珍珠,光華四射,雉雞尾,腦後飄灑;身穿粉綾色百花戰袍,插金邊,走金線,團花朵朵,腰扎寶藍色絲蠻大帶,鑲珍珠,嵌異寶,粉綾色兜檔滾褲,足下蹬一雙粉綾色飛雲戰靴,肋下佩劍,站在那兒是威風凜凜,氣宇軒昂,正虎視眈眈對董卓。”這就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呂布,一個少年英才躍然紙上。

    但後來呢?“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當張飛第一個叫呂布為三姓家奴後,就像小男孩說皇帝沒有穿衣一樣,呂布自此便走向了人生下坡路,直至被曹操生擒,“方操送宮下樓時,佈告玄德曰:“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玄德點頭。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操令牽下樓縊之。”當時曹操已經有些心動,想放呂布一條生路,但劉備卻點出呂布是三姓家奴,不可信,於是曹操下定決心殺掉呂布。至今讀之,仍令人不勝唏噓,說呂布是死在被人打上了一個不忠不義的標籤上,似乎一點不為過。就是劉備自己,不是也和呂布一樣到處投靠別人嗎?他就投靠過劉焉、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劉璋,而且弔詭的是,劉備投靠過呂布,但他仍然仁義佈於天下,因為他給自己打上了一個恢復漢室的標籤,他的所作所為就是正義的。

    在《射鵰英雄傳》裡,為什麼大家要拼命去華山論劍的第一呢?因為這個第一的標籤就是一個造神的過程,想想看看,有了華山論劍第一的名頭,在江湖上的地位是何其牛逼呢?而且這個第一的名頭就是一種正義的代名詞,所以,東邪、南帝、北丐他們才要齊心合力的打敗歐陽鋒,這個第一的名頭是萬萬不能讓西毒奪得的。要不是歐陽鋒真的瘋了,你說江湖上的人該如何是好呢?

    標籤就是這樣有著造神的作用,而我們所看到的那些打著各種第一的人,無不是用第一的標籤來完成自我造神。當然,自我造神搞得不好下場是很慘的,《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但他的稱號不被官方認可,被壓在五指山下500年,後來上面還是不放心,安排他隨唐僧去西天取經,用緊箍咒來收拾他,最後終於順利削了他的“齊天大聖”的綽號,給了一個“鬥戰勝佛”的名號。就這樣把一個具有反叛精神的猴子,改造成了一個體制內的佛。不一樣的標籤,決定了不一樣的人生。

    二、標籤化認知

    在通訊不發達的時候,資訊傳播且慢且亂,你缺少獲取真相的手段和途徑,你可能要東打聽西打聽,才能拼揍一個大概的形象。比如說《水滸傳》中這些落難的江湖草莽,他怎麼就敢放心大膽的去找宋江呢?他們憑什麼去相信一個從來沒有謀面,也從未有任何交情的陌生人呢?“呼保義、及時雨”這六個字就是最好的保證啊,因為有這樣的一個標籤的人,一定是一個有求必應,有情有義的人,這樣的人當然可以放心投靠,這樣的人也不必去仔細打聽他的底細,就這樣,《水滸傳》上的人,只要一聽到這六個字就趕緊收拾收拾鋪蓋到水泊梁山了。

    可見標籤化讓我們節省了大量的獲取資訊所需要的成本,特別是現在碎片化資訊海量的充斥著我們的社交空間,我們如何去了解一個人呢?這些資訊的呈現混亂、繁雜、自相矛盾,面對這樣的資訊,我們是無所適從的。想要從這些海量的資訊中去真正認識、瞭解一個人,是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的,也就是獲取正確的資訊的成本太大了,但得到的收益可能得不償失,所以,一方面我們就會過濾那些沒有收益的資訊,一方面我們又希望用一種最簡單最便捷的方法得到正確的真相,於是,標籤就有了這樣的作用。

    其實,現在大家看到的各種各樣的第一人,也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誰有興趣知道他們到底是幹嘛的呢?給自己標上一個“第一人”就夠了。標籤是什麼?標籤是社會關係的認證系統,我們的身份標籤,不僅是社會定義我們的一部分,也是我們定義自己的一部分。當一個人敢於稱自己是某某第一人的時候,也就是暗示了社會關係對於他的這個稱號的認證,大家默認了他的這個江湖地位,也就是完成了造神。其次,當你敢於頂著某某第一人的時候,也就是你已經告訴大家,你要承擔這個第一所賦予的角色的責任。如果,你背離了這個第一的角色的責任,也就是你違背了社會關係給你的認證,你就會遭到拋棄。這就是很多很多某某第一人最後被大家恥笑的原因。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未出茅廬而已經聞名郡裡,社會精英趨之若鶩,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社會關係網,隨著“臥龍”名號的叫響,諸葛亮智慧化身的形象也就隨之建立。可以說,這個傳播的過程,“臥龍”的綽號幫了大忙,“臥龍雛鳳,得一人可安天下”,這對於身陷創業困境,前路極其危險的劉備而言,誘惑力就太強了。在三顧茅廬、隆中獻策之前,劉備僅僅只是聽到水鏡先生和徐庶的介紹,劉備就決定前往,不能不說“臥龍”的綽號所帶來的影響力。

    正如前面所說,標籤化讓認知過程簡化了,也讓人的認知有了焦點,因為過多的選擇會影響人的判斷。《三國演義》中劉備只是提醒曹操呂布是三姓家奴這一點,就讓曹操的殺機陡起,如果要是細細分辨一下呂布的功過是非,也許呂布有可能就不會被殺。像《射鵰英雄傳》中的西毒歐陽鋒就坦然接受“西毒”這個稱號,因為西毒這個綽號有利於他在江湖上的傳播,聽到西毒二字就讓人頭皮發麻。當標籤的傳播深入人心的時候,就很難改變別人的認知了。

    標籤化,一方面讓認知簡化,聚焦,一方面讓傳播有穿透力,這就是大家都要忙著給自己搞一個牛逼哄哄稱號的原因。面對一個複雜的東西,我們本能的就失去了進一步一探究竟的意願,太麻煩,吃力不討好,一旦標籤化之後,就聚焦了,比如說沃爾沃汽車,它的標籤是安全,於是一下子大家都知道了安全是沃爾沃的品質保證。當某某人說自己是某某領域第一人的時候,我們更容易把他和別人區別開來,而且很快人人都知道了。

    郭靖在襄陽守城之後,江湖上的人都紛紛跟隨,就是因為他是大俠郭靖,貼上了“俠”的標籤,一下子就把郭靖“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形象傳播更廣了。

    標籤化塑造人物特徵的這樣一種藝術手段,已經從《三國演義》、金庸、古龍這樣的文學領域走向了社會學、營銷學的領域。這方面華人可以說輕車熟路,隨手拈來。我們就生活在一個由標籤化構建的文化、社會、商業氛圍之中,我們的社交空間裡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標籤化人物,他們要麼自稱,要麼被人強加,我們也樂此不疲的給別人貼著各種各樣的標籤。

    三,主角的陪練野外BOSS

    當然,綽號這個東西也不能全信,有的人綽號聽起來吊炸天,實際上水的掉渣。

    比如咱水滸傳裡的摸著天杜遷,雲裡金剛宋萬,這兩個完全是醬油中的醬油啊,從創業初期跟著梁山第一任扛把子王倫,到後來基本毫無存在感了, 36天罡壓根排不上號。

    還有就是金庸武俠裡面的那些名字牛氣哄哄的人物了,一般都強不到哪裡去。

    像是

    瀟湘夜雨--莫大

    天王老子--向問天

    君子劍--嶽不群萬里獨行--田伯光梅莊四友--黃鐘公/黑白子/禿筆翁/丹青生(琴棋書畫)青城四秀--侯人英/洪人雄/於人豪/羅人傑(英雄豪傑)金刀無敵--王元霸大嵩陽手--費彬六猴兒--陸大有黃河老祖--老頭子/祖千秋無計可施--計無施滑不留手--遊迅殺人名醫--平一指漠北雙雄桐柏雙奇--周孤桐/王柏英乾坤一劍--震山子塞北明駝--木高峰

    一開始我都以為是頂級高手的存在了,結果發現這些都是陪主角練號的小頭目,綽號牛逼哄哄,基本被全程吊打。

    至於古龍老師就更加反轉了,古龍老師最喜歡出場渲染一個很吊很吊帶著許多牛逼哄哄綽號的男人,基本聽完描述感覺應該是天下第一的級別,然後,然後他就成了主角練號的野外小BOSS了。

    還打死不帶掉裝備的那種。

    哈哈,以上便是關於武俠小說為什麼熱衷綽號了,方便記憶也好,突出特點也好,江湖陪練也好,沒有這些形形色色的符號,我想武俠小說至少掉一半味道吧。

  • 8 # 自由史話

    在武俠世界裡,為什麼那些江湖中人都有“外號”?比如“小李飛刀”李尋歡,比如“君子劍”嶽不群……還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等等…… 你這麼一說倒是令我想起來我小學時,那時候班級裡面起過一陣起外號的風氣。

    六年級的時候我們班級有一個好事之徒的男生,給全班所有人都起了外號,我因為那時候視力最好,位子在最後一排就給我起了一個“望遠鏡”的外號。

    班級裡面還有一個不怎麼說話的女生,他也無聊的起了一個“沉默者一號”的外號。

    還有一個名字裡面帶一個文化的文字,他就給人起了一個“蚊子”的外號,可憐那個同學還是一個女生呢?

    我們那時候為什麼會興一陣起外號的風氣呢?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電視劇起的頭,這其中主要就是武俠劇。

    說到我們起外號,單純就是為了酷,為了瀟灑,所以才起了一個八杆子打不著的外號,可是那些武林人士又為什麼要起外號呢?我想這也是一個原因,就像說起來葉孤城肯定沒有白雲城主瀟灑。說起來說起來蕭峰肯定沒有南院大王霸氣。我想原因就在於此!就是為了聽起來霸氣威懾別人!

    當然除了霸氣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混江湖的多是刀口舔血的浪子,還有一些正派人士雖然做的是鋤強扶弱,濟世救民的俠義行為,可是也怕仇家來尋仇,故身家姓名自然隱去了。

    那樣起一個外號或者是代號是最好不過的,就像黑社會的黑話一樣,是隻屬於自己人的一個交流方法,畢竟誰也不知道自己身邊的人是不是官府的倒鉤,萬一暴露真實身份豈不是身家性命難保,搞不好還得黃泉路上走一遭!

  • 9 # 盧遐

      大凡人之降生必有姓名相伴,甚至尚是懷胎腹中之時,便已有滿懷期待的父母仔細思量好了你的姓名——這個姓名通常寄寓了父母對你的期待,如成龍、鵬舉之名,又或者隱藏了某種意義重大的紀念,如五六十年代最為流行的建國、建軍等。然而彼時的你尚在襁褓之中甚至尚未出生,這個即將相伴你一生的名字卻並不由你作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遺憾!

      但是,也並不是沒有補救的法子,與現代支援更改姓名相仿,在武俠世界之中也有另一種方式彌補這個遺憾——打造一個獨屬於自己的響亮外號!

      如果說,人之姓名寄寓了父母的期待或者隱含了某種紀念,那麼江湖外號便是自己最終成長的樣子,至少也是當下展現於世人面前的模樣。

      於是,江湖之中便有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外號流傳,給原本就光怪陸離的江湖平添了幾分色彩。

      但無論如何,那些在江湖中廣為流傳的外號都有著一位大人物與之對應。所謂“人的名,樹的影”,也許你不知道張三李四王麻子究竟是誰,但一提起“鐵掌水上漂”、“草上飛”、“黑旋風”等名,你的腦海之中就會自動浮現出他們的音容相貌,即便你從未見過他們,至少也能從名字之中推測出七七八八,知道這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物。

    ——END

  • 10 # 花禪酒仙

    一、獨特的身份證明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武俠世界裡,人們都是沒有身份證號碼的,為了避免把同名同姓的人搞混淆了,另起一個“外號”就可以進行交叉驗證。

    在武俠世界中,通常都是以家族、幫派或者其他形式的團隊形式,加入這些團隊後,有時候甚至會要求改成同一個姓,為了區別同名同姓,同時也便於記憶,“外號”就顯得很重要了,而且外號通常都帶有很明顯的個人特徵。

    二、更有氣勢

    武俠世界中,人們把大多數時間都用在練功習武之上,所以文字傳播範圍就比較窄,大部分家庭取名字很隨意,例如大壯、憨子、二愣子之類的。

    要是行走江湖的時候喊出來,難免降低身價,這時候如果有一個很響亮的“外號”,就可以避免名字不好聽的尷尬。

    並且“外號”都會具有一定的誇張性質,例如憾天拳、翻天掌之類的,及能夠說明這個人擅長的武功,有讓人更加具有氣勢,沒有一定本事的人,聽到外號就望風而逃沒有膽量挑戰了。

    三、便於更換

    武俠世界和顯示世界其實是一樣的,都是需要努力拼搏,所以會有過得好的和過得不好的,如果過得好還好,使用自己本來的名字沒什麼問題。

    要是過得不好,就會很沒有面子,而名字又不能隨便改,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外號的重要作用了,要是混得不好還可以換一個名號,要用本名就完全不能換了。

    四、防範仇家報復

    武俠世界裡飽含愛恨情仇,一言不合就容易引發各種矛盾和間隙,甚至很多情況下,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結下的仇怨,如果使用的是本名,很容易就被仇家找到,並且展開報復,如果是使用的“外號”,就不容易被仇家找到,這一方面可以讓親朋好友免受無妄之災,一方面可以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安安心心的行走江湖。

    所以說江湖中人都喜歡去“外號”,並且是很有必要的,不僅可以避免許多麻煩,在行走江湖的時候也比較方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流鼻血止不住,時間大概一個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