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業老徐
-
2 # 不忘初心胡胡
地下害蟲,是指至少某一個階段生活在土壤中,並危害根、莖、種子等植物地下部或近土表的雜食性昆蟲。在草莓上,常見的地下害蟲有螻蛄、蠐螬、地老虎、金針蟲等。
【草莓害蟲螻蛄篇】
螻蛄
圖1:螻蛄
螻蛄的前足---開掘式
圖2:螻蛄的前足---開掘式
一、 蟲害介紹
螻蛄,俗稱耕狗、拉拉蛄、地拉蛄、扒扒狗或土狗崽等,是直翅目螻蛄科昆蟲的統稱。據記載,在中國發生的螻蛄近11種,主要為華北螻蛄和東方螻蛄。
螻蛄為多食性地下害蟲,成蟲和幼蟲對農作物的危害包括兩方面,一是其啃食幼根和嫩莖,對植物造成的直接危害;二是其在地下部挖掘隧道,使得秧苗根部與土壤分離,進而導致幼苗失水枯死的間接危害。
二、 蟲害特點
螻蛄體黑褐色,全身密佈細毛,觸角短於身體;前足開掘式,脛節寬大;後足股節較不發達,非跳躍式;前翅短而後翅長,後翅伸出腹末如尾狀。
螻蛄有群集性、趨光性、趨化性、趨糞性、及晝伏夜出等特性。初孵若蟲怕光、怕風、怕水,孵化後3至6天聚集在一起,之後分散為害;螻蛄喜夜間活動,晚9點至10點為活動高峰期;螻蛄對炒香的豆餅等香甜食物和未腐熟的糞便有趨向性。
三、 蟲害的防治方案
可根據螻蛄的生活習性,進行防治。
1、 趨糞性:使用充分腐熟的糞肥,減少雌蟲產卵量;於發生期,用新鮮的馬糞新增少量殺蟲劑誘殺。
2、 趨光性:用黑光燈或太陽能誘蟲燈引誘成蟲,並捕殺。
3、 趨化性:用敵百蟲或敵殺死等拌炒香的豆餅、麥麩或米糠,加水,作成毒餌,撒于田中或置於苗穴誘殺。
【草莓害蟲蠐螬篇】
蠐螬
圖3:蠐螬
一、 蟲害介紹
蠐螬,俗稱地蠶,是鞘翅目金龜總科昆蟲的通稱,其成蟲統稱為金龜子。中國記載的蠐螬種類約1800種,在草莓上危害的種類有華北大黑鰓金龜、暗黑鰓金龜等幼蟲。成蟲(金龜子)在草莓葉片上取食為害,其幼蟲(蠐螬)在根部取食秧苗根莖。
二、 蟲害特點
蠐螬乳白色,體型似馬蹄,背上多條橫皺紋,生活於土中;其成蟲體多為卵圓形或橢圓形,觸角呈鰓葉狀,前翅堅硬。
三、 蟲害的防治方案
1、 不選前茬栽種馬鈴薯、花生、甘薯、韭菜等地塊,作為草莓種植園;栽種前深翻,消滅土層中的幼蟲和卵。
2、 黑光燈誘殺成蟲,利用蠐螬“趨光性”防治方法。
3、 毒餌誘殺,利用蠐螬“趨化性”防治方法。
【草莓害蟲地老虎篇】
地老虎
圖4:地老虎
一、 蟲害介紹
地老虎,又名切根蟲或土蠶,是鱗翅目夜蛾科中切根夜蛾屬和地老虎屬幼蟲的總稱。在中國,常見的種類有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及大地老虎等。在草莓上,主要以幼蟲為害近地面莖頂端的嫩心、嫩葉柄、幼葉、幼嫩花序及成熟漿果。
二、 蟲害特點
成蟲體長17~23毫米、翅展40~54毫米,是一種遠距離遷飛性害蟲,具趨光性。幼蟲(地老虎)白天潛伏在表層土中,傍晚和夜間出來為害。地老虎有假死性和自殘性,受到驚嚇即蜷縮成環狀。
三、 蟲害的防治方案
1、桐葉誘殺法將泡桐樹葉先放入90%晶體敵百蟲150倍液中浸透,再放到田間,可將地老虎幼蟲直接殺死,藥效可持續7天左右。
2、黑光燈誘殺成蟲,在黑光燈放一盆水,水中放入農藥,或倒一層廢機油,也有很好的殺滅效果。
3、使用“地蟲清”拌細沙均勻在傍晚撒施,然後灌水,使藥液充分滲透入土壤。
4、地老虎1—3齡幼蟲期抗藥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藥劑防治的適期。
【草莓害蟲金針蟲篇】
金針蟲
圖5:金針蟲
一、蟲害介紹
金針蟲是鞘翅目叩頭甲科幼蟲的總稱,成蟲俗稱叩頭蟲,以幼蟲長期生活於土壤中,主要為害禾穀類、薯類、豆類、甜菜、棉花及各種蔬菜和林木幼苗等。幼蟲能咬食剛播下的種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發芽,如已出苗可為害鬚根、主根和莖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齊,還能蛀入塊莖和塊根。
二、蟲害特點
幼蟲體長20 ~ 30mm,體扁平,黃金色,背部有一條縱溝,尾端分成兩叉,各叉內側有一小齒:溝金針蟲成蟲體長14 ~ 18mm,深褐色或棕紅色,全身密被金黃色細毛,前腳背板向背後呈半球狀隆起。細胸金針蟲幼蟲末齡幼蟲體長23m左右,圓筒形,尾端尖,淡黃色,背面近前緣兩側各有一個圓形斑紋,並有四條縱褐色縱紋;成蟲體長8~ 9mm,體細長,暗褐色,全身密被灰黃色短毛,並有光澤,前胸背板略帶圓形。
三、蟲害的防治方案
1、利用一些植物的殺蟲活性物質防治地下害蟲.如油桐葉寬背金針蟲幼蟲寬背金針蟲幼蟲、蓖麻葉和牧刑葉的水浸液, 以烏藥、蕪花、馬醉木、苦皮藤、臭椿和差皂素等的莖、根磨成粉後防治地下害蟲效果較好。
2、昆蟲病原微生物。昆蟲病原微生物具有寄主廣泛、毒性高、致死速度快、使用安全等特點, 對一些化學藥劑難以防治的鑽蛀、隱蔽性害蟲及土壤害蟲具有特殊的防效, 應用前景極為廣泛。寄生金針蟲的真菌種類主要有白僵菌和綠僵菌。
4、性資訊素誘殺。金針蟲成蟲已經出土, 可利用性資訊素誘集, 是金針蟲種群動態監測和防治的重要手段。
-
3 # 噶古魚
1 主要病害
1.1草莓白粉病
1.1.1 症狀主要危害葉、花、果梗、果實,匍匐莖上很少發生。葉片發病初期,葉背區域性出現薄霜狀白色粉狀物,以後迅速擴充套件到全株。隨著病勢加重,葉向上捲曲,呈湯匙狀,葉片上發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汙斑,後期呈紅褐色病斑,葉緣開始萎縮,最終整個葉片焦枯死亡。花蕾、花感病後,花瓣變為紅色,花蕾不能開放。果實感染此病後,果面覆蓋白色粉狀物,果實停止肥大,著色變差,失去商品價值。
1.1.2 發病規律 白粉病以病菌殘體在地上或草莓老葉上越冬,成為翌年侵染源。翌年春天環境條件適宜時,越冬的菌絲體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透過氣流傳播,對草莓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目光溫室草莓則以上年病菌殘留、種苗攜帶病菌和其他傳播途徑而引發危害。病菌侵染適溫為15~20℃,低於5℃和高於35℃均不發病,乾燥及高溼的條件都可造成病害蔓延。但病原孢子在有水滴情況下不能發芽。降雨可抑制孢子飛散,而在晴天午後大量飛散傳播。該病尤其在溫室內發病嚴重。發病重可顯著降低果實產量,同時使秧苗質量變劣,移栽後不易成活。
1.1.3 防治方法 採用寶交早生、哈尼、全明星等對白粉病有較強抗性的品種。冬季清園,燒燬病葉。及時摘除地面上的老葉及病葉、病果,並集中深埋。要注意園地的通風條件,雨後要及時排水。發病初期可噴20%乙嘧酚懸浮劑800倍液、4%多麥可1000倍液、50%醚菌酯3000倍液。防治時期可大致掌握在露地栽培開花前、匍匐莖發生期、定植後,保護地栽培在花期前後。
1.2 草莓灰黴病
1.2.1 症狀該病主要危害果實、花瓣、花萼,果梗、葉片及葉柄均可感染。果實發病常在近成熟期,發病初期,受害部分出現黃褐色小斑,呈油浸狀,後擴充套件至邊緣棕褐色、中央暗褐色病斑,且病斑周圍具明顯的油漬狀,最後全果變軟腐爛。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黴層,溼度高時,長出白色絮狀菌絲。花、葉、莖受害後,患處呈褐色至深褐色,油漬狀,嚴重時受害部位腐爛。溼度高時,病部亦會產生白色絮狀菌絲。
1.2.2 發病規律病原菌為灰黴菌。在氣溫18-20℃、高溼條件下,該菌大量繁殖。病原菌在受害植物組織中越冬,孢子廣泛飛散於空氣中傳播。氣溫20℃左右、陰雨連綿、灌水過多、地膜上積水、畦上覆蓋稻草、種植密度過大、生長過於繁茂等持續多溼環境,容易導致灰黴病大發生。
1.2.3 防治方法選地勢高燥、通風良好的地塊栽植。要合理密植,避免氮肥過多,防止植株過度繁茂。應及時清除老葉、枯葉、病葉和病果,並將其銷燬深埋。保護地栽培中要採用地膜覆蓋,降低棚室內的空氣溼度,並要經常通風。藥劑防治要以防為主,蕾期前用50%腐黴利(即速克靈)800倍液、50%烯菌核利(農利靈)1000~1500倍液、50%凱澤1000倍液等進行防治。一般每7~10d噴藥1次,共2~4次。
1.3 草莓炭疽病
l.3.1 症狀 該病主要發生在匍匐莖抽生期與育苗期,生長結果期很少發生。該病主要危害匍匐莖與葉柄,葉片、托葉、花、果實也可感染。發病初期,病斑水漬狀,呈紡錘形或橢圓形,3-7mm,後病斑變為黑色,或中央褐色、邊緣紅棕色。葉片、匍匐莖上的病斑相對規則整齊,很易識別。匍匐莖、葉柄上的病斑可擴充套件成環形圈,其上部萎蔫枯死。溼度高時,病部可見鮭肉色膠狀物,即分生孢子堆。該病除引起區域性病斑外,還易導致感病品種尤其是子苗整株萎蔫,初期1~2片展開幼葉失水下垂,傍晚或陰雨天仍能恢復原狀。病情重者全株枯死。此時若切斷根冠部,可見橫切面上自外向內發生褐變,但維管束不變色。
1.3.2 發病規律病菌在致病的莖葉上過冬,主要山雨水等分散傳播。發病適溫為28~32℃,屬高溫型。發病盛期多在母株匍匐莖抽生及假植育苗期。近幾年來,該病的發生有上升趨勢,尤其是草莓連作地,給生產上培育壯苗帶來了嚴重障礙。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寶交早生、早紅光抗病性強,豐香中等,麗紅、女峰、春香、碩豐均易感病。
1.3.3 防治方法該病藥劑防治很困難,預防是主要措施。應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如寶交早生、豐香、早紅光等。避免苗圃地多年連作,儘可能實施輪作制。注意清園,及時摘除病葉、病莖、枯老葉等帶病殘體,並妥善處理。藥劑可用25%咪鮮胺8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1500倍液、25%溴菌腈600倍液2次,噴灑時期以匍匐莖抽生前最好。
1.4 草莓根腐病
1.4.1 症狀病原菌只侵害草莓。春秋二季,適逢土壤潮溼,真菌從根的頂端侵入後,向根心發展,使中。心柱變為紅褐色,這是該病最明顯的特徵。嚴重時根變為黑褐色而腐爛。地上部先由基部葉的邊緣開始變為紅褐色,再逐漸向上凋萎枯死。將根莖橫切,在中心柱部位可見針點樣褐變。
1.4.2 發病規律 該真菌是一種低溫性疫黴菌。由病株、土壤、水和農具帶菌傳播,孢子在土中越夏。當地溫20℃以下,卵孢子發芽侵入根部。地溫在lO℃左右、土壤水分多時發病重;地溫在25℃,即使水分多發病也輕。因此,在氣候冷涼和土壤潮溼條件下,此病已成為草莓的毀滅性病害。此病多發生在果實採收期。
1.4.3 防治方法 實行輪作倒茬。秧苗應單獨繁育,避免秧苗帶菌,土壤消毒可採用太陽能高溫消毒。防止田間積水,採用高畦栽培、地膜覆蓋,以提高地溫,減少發病。選用抗病品種,如戈雷拉、紅崗特蘭德等。
1.5 草莓葉斑病
1.5.1 症狀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尤其是老葉,也侵害葉柄、匍匐莖、花萼、果實和果梗。病葉開始產生紫紅色小斑點,隨後擴大為直徑3~6mm的圓形病斑,邊緣紫紅色,中央呈棕色,後變為灰白色,酷似蛇眼。病斑過多會引起葉片褐枯。病斑大量發生會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植株抗性降低。
1.5.2 發病規律 此病從春天到秋天均有發生,但主要發生在夏秋高溫高溼季節。在草莓開花結果前開始輕度發病,果實採收後危害嚴重。病菌在枯枝落葉上越冬,翌年春季分生孢予借空氣傳播蔓延。
1.5.3 防治方法
1) 選用抗病品種。
2) 清除病源。冬季清掃園地,燒燬腐爛病葉,生長初期發生少量病葉及時摘除,發病重的地塊在果實採收後全園割葉。
3) 加強栽培管理。搞好排水,防止土壤過溼,使用氮肥勿過量。
4) 藥劑防治。在花序顯露到開花前,噴10%苯醚甲環唑 1500倍液、 10%多抗黴素1500倍液。
I.6 草莓病毒病
1.6.1 種類及症狀中國草莓病毒病主要有4種:
1) 草莓斑駁病毒。該病毒單獨侵染草莓時無明顯症狀,但與其它病毒複合侵染時,使病株嚴重矮化。該病毒由棉蚜和長毛釘蚜傳染,還可透過嫁接和種子傳播。
2) 草莓輕型黃邊病毒。單獨侵染時僅使病株微矮化,複合侵染時引起幼葉黃化或失綠,老葉變紅,植株矮化,葉緣不規則上卷,葉片下彎或全葉扭曲,嚴重減產。也由蚜蟲和種子傳播。
3) 草莓鑲脈病毒。單獨侵染無明顯症狀。複合侵染後葉脈皺縮,葉片扭曲,同時沿葉脈形成黃白色或紫色病斑,葉柄也有紫色病斑,植株極度矮化。此病毒可由多種蚜傳播。
4) 草莓皺縮病毒。有致病力強弱不同的許多株系。強株系侵染後,使植株矮化,葉片產生不規則黃色斑點,葉片扭曲變形。皺縮病毒和斑駁病毒複合侵染時,病株嚴重矮化,如再與輕型黃邊病毒三者複合侵染,危害更嚴重。此病毒也由蚜蟲傳播。
2 主要蟲害
2.1 草莓線蟲
線蟲是一種寄生性害蟲,對草莓危害較大,它不僅妨礙草莓正常的生長髮育,同時還傳播病毒。目前已發現危害草莓的線蟲有15屬30餘種。現將兩種主要線蟲介紹如下。
2.1.1 草莓芽線蟲
1) 危害狀。草莓芽線蟲是草莓線蟲和草莓芽線蟲的統稱。這兩種線蟲都是寄生在草莓芽上。體長0.6~0.9mm,體寬0.2mm左右。危害輕的,新葉畸形,葉色變濃,光澤增加,嚴重時植株萎蔫,芽和葉柄變成黃色或紅色,可見到稱為“草莓紅芽”的症狀。受線蟲危害的植株,芽的數量明顯增多。危害花芽時,使花蕾、萼片以及花瓣畸形,嚴重時,花芽退化、消失,或者坐果差,顯著減產。
2) 發生規律。芽線蟲主要靠被害母株發生的匍匐莖進行傳播,被害株發生的匍匐莖上幾乎都有線蟲,從而傳給子株,隨秧苗擴充套件到更大範圍。線蟲也靠雨水和灌水傳播,如果在發病田裡進行連作,則土中殘留的線蟲也移向健康株危害。
3) 防治方法。將秧苗先在35℃水裡預熱10min然後放在45~46℃熱水中浸泡10min處理後冷卻栽植。絕對不能從被害母株上採匍匐莖苗,從外地引苗時要注意不引受害苗。實行輪作,耕翻換茬。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燒燬。
2.1.2 草莓根腐線蟲
1) 危害狀。根腐線蟲形狀為細紡錘形,雌成蟲體長0.5-0.9 mm;雄蟲稍小,須藉助200-400倍光學顯微鏡觀察。該線蟲寄生在根內,降低根的吸收功能,導致植株生長
-
4 # 鄉野黑哥
為害草莓的地下害蟲有:小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等。
草莓的地下害蟲主要是小地老虎,可以為害各種蔬菜及農作物幼苗。低齡幼蟲為害草莓植株時,將其心葉及嫩葉葉柄基部吃成小洞孔,可使幼葉萎垂。大齡幼蟲可姣斷地面葉柄,並拖至洞閃繼續取食。蟲害防治:除草滅蟲,旱春剷除菜地及周圍雜草,春耕耙地,秋翻曬土及冬灌,均能殺滅蟲卵、幼蟲和部分越冬蛹。
螻蛄為多食性地下害蟲,成蟲和幼蟲對農作物的危害是啃食幼根和嫩莖,對植物造成直接危害,再是螻蛄在地下部挖掘隧道,使得秧苗根部與土壤分離,而導致幼苗失水枯死。
蟲害防治:可根據螻的生活習性來進行防治。用黑光燈或太陽能誘蟲燈引誘成蟲並捕殺。
金針蟲成蟲俗稱叩頭蟲,以幼蟲長期生活於土壤中,幼蟲能咬食剛播下的種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發芽。 蟲害防治:可利用一些植物的殺蟲活物質防治地下害蟲。
-
5 # 三省坡種植團隊
危害草莓的害蟲有
地老虎、螻蛄、蠐螬、蚜蟲等。
對地下害蟲主要採用人工捕捉和誘捕。
蚜蟲用40%樂果乳劑800倍噴殺。
-
6 # Hickey餘昏
草莓種植常見的地下害蟲:螻蛄、蠐螬、地老虎、金針蟲等蟲害的防治方法。
草莓蟲害防治
一、螻蛄篇
1、蟲害介紹
螻蛄,俗稱耕狗、拉拉蛄、地拉蛄、扒扒狗或土狗崽等,是直翅目螻蛄科昆蟲的統稱。
據記載,在中國發生的螻蛄近11種,主要為華北螻蛄和東方螻蛄。
螻蛄為多食性地下害蟲,成蟲和幼蟲對農作物的危害包括兩方面,一是其啃食幼根和嫩莖,對植物造成的直接危害;二是其在地下部挖掘隧道,使得秧苗根部與土壤分離,進而導致幼苗失水枯死的間接危害。
2、蟲害特點
螻蛄體黑褐色,全身密佈細毛,觸角短於身體;前足開掘式,脛節寬大;後足股節較不發達,非跳躍式;前翅短而後翅長,後翅伸出腹末如尾狀。
螻蛄有群集性、趨光性、趨化性、趨糞性、及晝伏夜出等特性。
初孵若蟲怕光、怕風、怕水,孵化後3至6天聚集在一起,之後分散為害;
螻蛄喜夜間活動,晚9點至10點為活動高峰期;
螻蛄對炒香的豆餅等香甜食物和未腐熟的糞便有趨向性。
3、蟲害的防治方案
可根據螻蛄的生活習性,進行防治。
(1)趨糞性
我也沒想到,螻蛄居然喜歡吃屎。使用充分腐熟的糞肥,減少雌蟲產卵量;於發生期,用新鮮的馬糞新增少量殺蟲劑誘殺。
(2)趨光性
用黑光燈或太陽能誘蟲燈引誘成蟲,並捕殺。
(3)趨化性
用敵百蟲或敵殺死等拌炒香的豆餅、麥麩或米糠,加水,作成毒餌,撒于田中或置於苗穴誘殺。
草莓蟲害防治
二、蠐螬篇
1、蟲害介紹
蠐螬,俗稱地蠶,是鞘翅目金龜總科昆蟲的通稱,其成蟲統稱為金龜子。
中國記載的蠐螬種類約1800種,在草莓上危害的種類有華北大黑鰓金龜、暗黑鰓金龜等幼蟲。
成蟲(金龜子)在草莓葉片上取食為害,其幼蟲(蠐螬)在根部取食秧苗根莖。
2、蟲害特點
蠐螬乳白色,體型似馬蹄,背上多條橫皺紋,生活於土中;其成蟲體多為卵圓形或橢圓形,觸角呈鰓葉狀,前翅堅硬。
3、蟲害的防治方案
(1)不選前茬栽種馬鈴薯、花生、甘薯、韭菜等地塊,作為草莓種植園;栽種前深翻,消滅土層中的幼蟲和卵。
(2)黑光燈誘殺成蟲,同螻蛄“趨光性”防治方法。
(3) 毒餌誘殺,參考螻蛄“趨化性”防治方法。
(4)藥劑防治:蠐螬和金針蟲發生時,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噴霧灌根均可,但注意灌根每畝水量不低於45公斤水。
草莓蟲害防治
三、地老虎篇
1、蟲害介紹
地老虎,又名切根蟲或土蠶,是鱗翅目夜蛾科中切根夜蛾屬和地老虎屬幼蟲的總稱。在中國,常見的種類有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及大地老虎等。
在草莓上,主要以幼蟲為害近地面莖頂端的嫩心、嫩葉柄、幼葉、幼嫩花序及成熟漿果。
2、蟲害特點
成蟲體長17~23毫米、翅展40~54毫米,是一種遠距離遷飛性害蟲,具趨光性。
幼蟲(地老虎)白天潛伏在表層土中,傍晚和夜間出來為害。地老虎有假死性和自殘性,受到驚嚇即蜷縮成環狀。
3、蟲害的防治方案
參考“螻蛄”及“蠐螬”的防治方法。
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稀釋後噴霧土表使用,要求水量充分,浸潤土壤表面。
回覆列表
地下害蟲,是指至少某一個階段生活在土壤中,並危害根、莖、種子等植物地下部或近土表的雜食性昆蟲。在草莓上,常見的地下害蟲有螻蛄、蠐螬、地老虎、金針蟲等。
1:螻蛄
一、 蟲害介紹
螻蛄,俗稱耕狗、拉拉蛄、地拉蛄、扒扒狗或土狗崽等,是直翅目螻蛄科昆蟲的統稱。據記載,在中國發生的螻蛄近11種,主要為華北螻蛄和東方螻蛄。
螻蛄為多食性地下害蟲,成蟲和幼蟲對農作物的危害包括兩方面,一是其啃食幼根和嫩莖,對植物造成的直接危害;二是其在地下部挖掘隧道,使得秧苗根部與土壤分離,進而導致幼苗失水枯死的間接危害。
二、 蟲害特點
螻蛄體黑褐色,全身密佈細毛,觸角短於身體;前足開掘式,脛節寬大;後足股節較不發達,非跳躍式;前翅短而後翅長,後翅伸出腹末如尾狀。
螻蛄有群集性、趨光性、趨化性、趨糞性、及晝伏夜出等特性。初孵若蟲怕光、怕風、怕水,孵化後3至6天聚集在一起,之後分散為害;螻蛄喜夜間活動,晚9點至10點為活動高峰期;螻蛄對炒香的豆餅等香甜食物和未腐熟的糞便有趨向性。
三、 蟲害的防治方案
可根據螻蛄的生活習性,進行防治。
1、 趨糞性:使用充分腐熟的糞肥,減少雌蟲產卵量;於發生期,用新鮮的馬糞新增少量殺蟲劑誘殺。
2、 趨光性:用黑光燈或太陽能誘蟲燈引誘成蟲,並捕殺。
3、 趨化性:用敵百蟲或敵殺死等拌炒香的豆餅、麥麩或米糠,加水,作成毒餌,撒于田中或置於苗穴誘殺。
3:蠐螬
一、 蟲害介紹
蠐螬,俗稱地蠶,是鞘翅目金龜總科昆蟲的通稱,其成蟲統稱為金龜子。中國記載的蠐螬種類約1800種,在草莓上危害的種類有華北大黑鰓金龜、暗黑鰓金龜等幼蟲。成蟲(金龜子)在草莓葉片上取食為害,其幼蟲(蠐螬)在根部取食秧苗根莖。
二、 蟲害特點
蠐螬乳白色,體型似馬蹄,背上多條橫皺紋,生活於土中;其成蟲體多為卵圓形或橢圓形,觸角呈鰓葉狀,前翅堅硬。
三、 蟲害的防治方案
1、 不選前茬栽種馬鈴薯、花生、甘薯、韭菜等地塊,作為草莓種植園;栽種前深翻,消滅土層中的幼蟲和卵。
2、 黑光燈誘殺成蟲,利用蠐螬“趨光性”防治方法。
3、 毒餌誘殺,利用蠐螬“趨化性”防治方法。
圖4:地老虎
一、 蟲害介紹
地老虎,又名切根蟲或土蠶,是鱗翅目夜蛾科中切根夜蛾屬和地老虎屬幼蟲的總稱。在中國,常見的種類有小地老虎、黃地老虎及大地老虎等。在草莓上,主要以幼蟲為害近地面莖頂端的嫩心、嫩葉柄、幼葉、幼嫩花序及成熟漿果。
二、 蟲害特點
成蟲體長17~23毫米、翅展40~54毫米,是一種遠距離遷飛性害蟲,具趨光性。幼蟲(地老虎)白天潛伏在表層土中,傍晚和夜間出來為害。地老虎有假死性和自殘性,受到驚嚇即蜷縮成環狀。
三、 蟲害的防治方案
1、桐葉誘殺法將泡桐樹葉先放入90%晶體敵百蟲150倍液中浸透,再放到田間,可將地老虎幼蟲直接殺死,藥效可持續7天左右。
2、黑光燈誘殺成蟲,在黑光燈放一盆水,水中放入農藥,或倒一層廢機油,也有很好的殺滅效果。
3、使用“地蟲清”拌細沙均勻在傍晚撒施,然後灌水,使藥液充分滲透入土壤。
4、地老虎1—3齡幼蟲期抗藥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藥劑防治的適期。
圖5:金針蟲
一、蟲害介紹
金針蟲是鞘翅目叩頭甲科幼蟲的總稱,成蟲俗稱叩頭蟲,以幼蟲長期生活於土壤中,主要為害禾穀類、薯類、豆類、甜菜、棉花及各種蔬菜和林木幼苗等。幼蟲能咬食剛播下的種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發芽,如已出苗可為害鬚根、主根和莖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齊,還能蛀入塊莖和塊根。
二、蟲害特點
幼蟲體長20 ~ 30mm,體扁平,黃金色,背部有一條縱溝,尾端分成兩叉,各叉內側有一小齒:溝金針蟲成蟲體長14 ~ 18mm,深褐色或棕紅色,全身密被金黃色細毛,前腳背板向背後呈半球狀隆起。細胸金針蟲幼蟲末齡幼蟲體長23m左右,圓筒形,尾端尖,淡黃色,背面近前緣兩側各有一個圓形斑紋,並有四條縱褐色縱紋;成蟲體長8~ 9mm,體細長,暗褐色,全身密被灰黃色短毛,並有光澤,前胸背板略帶圓形。
三、蟲害的防治方案
1、利用一些植物的殺蟲活性物質防治地下害蟲.如油桐葉寬背金針蟲幼蟲寬背金針蟲幼蟲、蓖麻葉和牧刑葉的水浸液, 以烏藥、蕪花、馬醉木、苦皮藤、臭椿和差皂素等的莖、根磨成粉後防治地下害蟲效果較好。
2、昆蟲病原微生物。昆蟲病原微生物具有寄主廣泛、毒性高、致死速度快、使用安全等特點, 對一些化學藥劑難以防治的鑽蛀、隱蔽性害蟲及土壤害蟲具有特殊的防效, 應用前景極為廣泛。寄生金針蟲的真菌種類主要有白僵菌和綠僵菌。
4、性資訊素誘殺。金針蟲成蟲已經出土, 可利用性資訊素誘集, 是金針蟲種群動態監測和防治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