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中道道而道

    我們知道張遼很厲害,曾經在逍遙津一戰把孫權打得狼狽不堪。可是在之前張遼還只有給高順當副手的份,由此可見高順確實不簡單。他一直追隨呂布南征北戰,所帶領的軍隊作戰勇猛,經常都是以一敵百。只要高順一出手,每次都能很快的攻下敵方陣營,幾乎是攻必克戰必勝。曾擊敗過關羽張飛,完勝夏侯惇,張遼雖然厲害但是根本跟他比不了。

    史書裡沒有高順單獨的傳記,甚至不知道他的祖籍在哪裡,也不知道他死時的年齡,有關他的事在“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所著《漢末英雄記》裡有一段較為集中的記載: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這段文字雖然不長,卻給予高順很高的評價。《漢末英雄記》說高順為人清白,在軍中有威望,不飲酒,不接受賄賂。他不僅對自己要求很嚴,而且作為一員戰將還特別能打,《漢末英雄記》說高順手下有七百多人,對外號稱一千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無不克,叫做“陷陣營”。漢末有幾支勁旅名氣很大,有說面說過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和曹操的“虎豹騎”,還有蜀漢的“白耳兵”和“無當飛軍”,加上這支“陷陣營”,被有些三國愛好者們視為漢末三國時期的五大王牌軍隊。

    在呂布被曹操虜獲之後,高順最終也是難逃一死。可是我們知道,曹操向來都是愛才惜才的,可為何將如此強悍的高順殺了,何不把他招降過來呢?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更何況想高順這樣的人才呢?

      其實曹操也想過把高順招降過來,畢竟如此厲害的將領,怎能不令曹操心動呢?但是高順卻不願意追隨二主。面對曹操的勸降,他保持沉默。而後來郭嘉的一番話卻很關鍵,大致就是說高順雖然是強將,但是要是真放在曹營中卻不好安排。高順曾大破曹軍,擊潰夏侯惇,讓曹操吃了很大的虧,要是重用高順的話,難免造成其他將領的不服。這就讓曹操最後決定,成全高順一生不追隨二主的美名,將其殺掉。除此之外,曹操還必須考慮到另一個問題。

    高順雖然作戰勇猛,但是為人太過耿直,在效力於呂布的時候,經常當面指責呂布的不是,多次都讓呂布沒面子,換成賢明的主公,當然知道忠言逆耳,但是呂布本來就不是什麼明主,就算高順是為了呂布好,他斷然也是很反感的,這就是為什麼高順在呂布麾下不太受重用的原因。

      而更致命的是,不管呂布怎麼樣,高順都極其的忠誠於呂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愚忠”了。呂布這種為了自己利益,經常易主坑義父之人,哪裡值得為他賣命,但是高順認死理,追隨呂布之後就不再考慮易主。而當曹操殺了呂布之後,高順就算投降了曹操,恐怕還是會一直愚忠於呂布,極有可能趁機暗害曹操以示報復。

    所以,曹操必須要考慮到高順身上這個“愚忠”的特質,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也不該留著高順在身邊。

      令人可惜的是,高順追隨錯了主公,像呂布這樣毫無氣節、立場的人,根本不值得拿自己的生命為他效力。呂布失敗後被絞殺,陳宮被斬首,呂布手下的主要將領張遼、侯成、宋憲、魏續都投降了曹操,隨呂布、陳宮一同赴死的只有高順,他和呂布一樣都是被“縊殺”也就是被勒死的,令人嘆息。

  • 2 # 山海明

    高順作為呂布手下的一員大將,此人可謂是有勇有謀,而他也在跟隨呂布這段時間裡,為呂布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後來封賞的時候,高順什麼都沒有得到,最後下場淒涼。

    第一,呂布雖然認可高順的能力,但是擔心功高震主,尤其是高順的部下個個都可以以一當百。面對這樣的高順,呂布不可能給他太多的兵力和對他進行重用了。事實上,在平時的小打小鬧中,呂布這樣的做法並不會顯示出太多的弊端。

    第二,在面對曹軍來襲的危機局勢,呂布竟然還犯糊塗,不肯把兵力給高順,這就直接導致了他的全面失敗。而高順也因為能力出眾被曹操抓走,看到這樣的高順曹操起了惜才之心,只是,高順死活不願意投降,曹操一怒之下把高順殺死了。

  • 3 # 小時大彬

      史書裡沒有高順單獨的傳記,甚至不知道他的祖籍在哪裡,也不知道他死時的年齡,有關他的事在“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所著《漢末英雄記》裡有一段較為集中的記載: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順每諫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這段文字雖然不長,卻給予高順很高的評價。《漢末英雄記》說高順為人清白,在軍中有威望,不飲酒,不接受賄賂。他不僅對自己要求很嚴,而且作為一員戰將還特別能打,《漢末英雄記》說高順手下有七百多人,對外號稱一千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無不克,叫做“陷陣營”。漢末有幾支勁旅名氣很大,有說面說過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和曹操的“虎豹騎”,還有蜀漢的“白耳兵”和“無當飛軍”,加上這支“陷陣營”,被有些三國愛好者們視為漢末三國時期的五大王牌軍隊。

      “白馬義從”是公孫瓚在幽州鐵騎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支勁旅,開始公孫瓚作戰喜歡騎白馬,他周圍的人也都騎白馬,打起仗來風馳電掣,烏桓、鮮卑人很頭疼,給公孫瓚起了個外號叫“白馬長史”。

      公孫瓚一看這個好使,就蒐集來不少白色戰馬,專門組建一支全部乘白馬的騎兵部隊,人數最多時應該在數千人左右,不用打,就是那清一色的數千匹白馬往陣前一列就夠晃眼的,這支隊伍很快出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在是橋界之戰中被麴義率領的“大戟士”一舉攻破,“白馬義從”從此消失於戰場。

      “虎豹騎”是曹操的近衛部隊之一,先後由曹仁、曹純等人指揮,曹休、曹真等曹家下一代青年將領也曾在這支軍隊服役,是曹軍嫡系中的嫡系,精銳中的精銳。《三國志》說:“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

      也就是有一個缺員,就從上百人裡挑選一個補上。虎豹騎剛形成戰鬥力時遇上了南皮之戰,這一仗曹軍由於不適應突變的氣候,打得很艱難,曹操一度想撤退,虎豹騎的指揮官曹純不幹,主動請纓,後來虎豹騎在南皮城外遇到潰逃的袁譚,一個衝鋒就將袁譚斬於馬下。在北征烏桓之戰中,曹軍以少勝多,在孤軍深入沒有後援的情況下,以數千人打敗烏黑精銳騎兵數萬,其主力就是虎豹騎,他們臨陣斬殺了烏桓單于蹋頓,聲名更加遠揚。在後來的潼關大戰中,虎豹騎擔任主力,大破馬超率領的涼州軍。

      “白耳兵”是劉備入蜀以後訓練出來的近衛部隊,它的指揮官是名將陳到,隨同劉備經歷多次征戰,立下赫赫戰功。在夷陵之戰中蜀軍全軍敗退,“白耳兵”在陳到率領下與將軍傅彤負責斷後,傅彤戰死,陳到手下的“白耳兵”只剩下數百人,就這點兵力居然擋住了孫吳大軍的進攻,劉備得以安全退到白帝城。陳到在後世的名氣不如趙雲大,某種程度上是由於在一些傳說和演義中把他的事蹟加在了趙雲身上的緣故。

      “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征服南中後在當地少數民族中選拔組建的一支勁旅,西南一些民族當時被稱為蠻夷,他們民風剽悍,戰士個個英勇善戰、不怕犧牲,諸葛亮意識到他們的價值,不惜成本移青羌萬餘家於蜀,所招募的兵力分為五部,作戰中“所當無前,號為飛軍”,這也就是“無當飛軍”名號的來歷。

      諸葛亮此舉收到一箭雙鵰的效果,一來為蜀漢增添了一支百戰百勝的勁旅,二來穩定了後方,因為當時南中一帶人口本來就稀少,徉柯郡僅有兩萬戶,建寧郡只有一萬戶,朱提郡才八千戶,興古郡多一些也只有四萬戶,一次把能征慣戰的一萬戶人移民,這裡的地方實力派們基本上沒有力量再挑戰蜀漢政權了。“無當飛軍”披鐵甲,擅長山地作戰,善使弓弩和毒箭,其主要指揮官是王平,最早他是曹操的部將,在漢中之戰中投降了劉備,“無當飛軍”在王平指揮下多次參加諸葛亮的北伐,屢立戰功,在蜀漢失敗後這支部隊才消失。

      “陷陣營”的名字是由《漢末英雄記》叫開的,在《三國志》、《漢末英雄記》等史書中,高順共有三次重要出場:第一次即建安元年(196年)發生在下邳的那次郝萌兵變,由於高順處置及時得當,叛變被平息;第二次是建安二年(197年)呂布要徵琅邪國相蕭建,高順提出反對意見,他對呂布說:“將軍親自殺了董卓,聲名遠播,只要坐在那裡動動眼神,遠近自然畏服,不應該輕易出兵,如果萬一打不贏,名聲的損失將不小。”但呂布沒聽,結果呂布的用兵行動引起了與琅邪國相鄰的泰山郡實力派臧霸等人的疑慮,臧霸登城拒守,呂布無功而返;第三次出場是建安三年(198年)征討劉備,高順打敗劉備,又打敗曹操派來的援軍夏侯惇。

      從以上三件事可以看出,所謂“陷陣營”不是白來的虛名,它的確很有戰鬥力,在內部平叛中果敢迅速,在打擊外敵時也不含糊,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夏侯惇也是曹操手下的一流戰將,“陷陣營”對陣他們都不在話下,真是一支勁旅。同時,高順還很有頭腦,他勸呂布不要用兵於琅邪國,因為那裡遠離呂布的主戰場,而且周邊有臧霸等“泰山幫”據守,是個敏感地區。高順的看法事後被證實,說明他不僅勇猛,還是一員智將。

    要知道,在三國當中,武將讀書的都是非常少的,很多武將連一字都不識,曹操為了讓手下人將軍懂兵法,還搞了本孟德新書呢。這樣的一個人,在呂布兵敗後,曹操想不想要?肯定想!但是在白門樓上,呂布和手下大將領都是什麼態度呢?

    呂布說著違心的話希望可以苟活。陳宮說著就義的話以求赴死,老母妻子卻得到平安。張文遠說著怒罵的話,老鄉關羽就上前求情,於是他可以說更多的話曹操說著何如,心裡盤算的必須要殺了呂布的話。劉備心裡想著還要問我,嘴巴上還要說著扎心的話。關羽不管其他臺詞,只說著文遠必須活下來的話。

    須臾,眾擁高順至。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在陳宮與曹操對談時,在張文遠怒罵曹操時,在呂布拼命想苟活時。高順的人頭早已落地,鮮血早已灑滿了土地。我以往總以為臨死時或大笑赴死,以表示自己看得開。或大罵而死,以表示自己做鬼也不放過你。白門樓上的高順格格不入,他不求饒,不大罵,他一言不發。

  • 4 # 雲子落

    建安三年十月,秋風蕭殺!曹操親率大軍向徐州進發!呂布與陳宮守下邳,派高順、魏續、成廉、張遼等率軍於彭城西阻敵!此役因陳登廣陵兵臨陣倒戈,致使高順的陷陣營落入曹軍重圍中,全軍覆沒!七百多幷州軍士無一投降,最後幾個傷兵是相互補槍壯烈的!疼得曹操都淚流滿面,囑咐手下好生安葬!

    張遼單槍匹馬,殺入重圍,救出高順、成廉,逃回下邳!曹操水淹下邳,呂布主張投降,遭陳宮與高順反對,被罷免軍權!素來幷州兵不服兗州兵,幷州將領宋憲、侯成不願剩下的幾百幷州兵,再為陳宮賣命,決定反水,將陳宮、高順、呂布捆入曹營!曹操勸降高順、陳宮未成,遂令處死;呂布求降被劉備那句提醒削了腦袋!前去沿海搬救兵的張遼,聞呂布高順已死,前來曹營求死陪葬!後被曹操勸說,關羽擔保,歸降朝廷!

    這給後人似乎存下懸念,曹操為何殺掉本領更大的高順,反而留下張遼?高順為何不降曹,是真的愚忠呂布,還是討厭曹操?高順的下場,真的很淒涼嗎,還是另有隱情?

    其一,真的是高順射瞎夏侯惇一隻眼睛,曹操要報仇?

    曹操真是如此小肚雞腸,豈能算一代梟雄?那個殺死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韋典的張繡賈詡還能二度降曹,焉能活得很好嗎?那張遼還刀劈李典叔叔李進呢?這樣冤冤相報還能有機會幹大事嗎?

    其二、真的是高順對呂布的愚忠嗎?這種說話就更可笑了!

    呂布有八大將,高順被曹操處死,張遼、臧霸、侯成、宋憲四個降曹,魏續、曹性戰死,郝萌因想回河內老家,夜襲呂布未遂,被副將曹性殺死。

    高順平常直言,惹呂布不爽,又因與郝萌平常關係不錯,呂布對其疑心,遂剝了高順的陷陣營指揮權。打仗時由高順率領,打完仗部隊交給魏續!高順到了下邳,便與陳宮聯手,直接奪了主張投降的呂布軍權,準備死扛曹操,來次二度“濮陽死守”!熬死曹操!

    可見高順已反呂在先,你再說高順在刑場上,去為搖尾乞憐的呂布愚忠赴義,那真的有點誤判高順了!那麼,高順為什麼寧死不降呢?

    其三、唯一的原因,高順因陷陣營而求死

    曹操非常器重高順,但是高順去意已決,加之他得罪曹營將領太多,無人出面幫他說話,這樣曹操急在心裡,卻找不到藉口挽留,只能眼看這高順緩步走向刑臺,從容赴死!

    高順上刑場的情形,不似張遼,有關羽闖營為他下跪求情;加之高順求死心切,總是一臉不屑冷看曹操,這也斷了曹操進一步挽留的路子!

    高順為什麼不降曹,難道如陳宮一樣看不上曹操嗎?非也!當曹操說:“可惜嘍!推出轅門斬首!”在刑場一言不發的高順竟然當著呂布的面含笑向曹操致謝:“多謝曹公恩典!”而不似陳宮那樣破口大罵!可見高順是敬重曹操的!要是正常情況下,他情願為曹操這樣英雄效力的!今世已無可能!

    高順一心求死,唯一解釋是因為陷陣營兄弟!他們曾經發誓“但求同月同日死”,雖沒有劉關張出名,但是執行更為徹底!這是高順給隊伍灌輸的,如今兄弟們都走了,自己為他們報仇無望,活著還有何義!

    這些天來,高順生不如死!一閉上眼睛,就想到陷陣營七百個弟兄,在數萬曹軍重圍裡,一刀刀殺敵,又一刀刀讓人砍死!沒有一個兄弟膽怯過,沒有一個兄弟示弱過,都是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揮刀砍向敵人的腦袋!特別是僅剩幾個已無戰力的傷兵,不願被俘,用槍互刺,含笑相約而去!

    高順之所以殺出重圍,逃到下邳,本希望呂布能為幷州兄弟報仇,重新崛起,至少能把陷陣營兄弟屍骸帶回包頭。卻不料他們的大哥呂布竟要投降曹操!那樣七百個陷陣營幷州漢子不就白死了嗎?你要投降幹嘛不早決定,為什麼非要把家鄉的弟兄們拼光了再投降呢?

    那一刻,他不再尊重呂布了,與陳宮聯手,罷了呂布的軍權!他決意賭一把,陳宮如果計算得逞,他就帶著陷陣營的兄弟們屍骨回家,從此退出江湖,為兄弟們守陵!如果陳宮算計失誤,他正好引頸求快,到另一世界找他的陷陣營。

    這支騎兵精銳部隊是他親手打造,有著他許多的親骨肉,以及家鄉子弟!這是多麼值得驕傲的英雄團隊!唯一的遺憾,就是他們的主公,他們的大哥,為何是呂布,而不是曹操!不過,死在曹操這樣的英雄手中,他和他的陷陣營不覺得丟人!

    如果你是高順,你會這樣選擇嗎?或許只有親身經歷過那樣生死與共兄弟情的人,才會真正理解高順的感受與決定!

  • 5 # 南柯夢說

    說起呂布,不少讀者往往會想起他作為武將的身份。《曹瞞傳》說“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便是讚揚呂布武藝的高超。除了武將這個身份以外,呂布還是漢末諸侯之一。在群雄割據的漢末時代,呂布的存在也對中原地區的局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呂布的實力並不弱,他手下有著部分西涼鐵騎,還有著幷州武將集團的效忠。例如後來鼎鼎有名的張遼,便是呂布揮下的八健將之一。但在八健將之上,當屬陳宮和高順這兩位頂級人才了。而談到高順,不少人都會為他感到惋惜,因為他是難得一見的良將,可惜卻不肯侍奉二主,最終死於曹操之手。

    高順身上,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三大優點。

    其一:嚴於律己

    《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傳》:“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

    高順不喝酒,自然不會醉酒誤事;他也不接受賄賂,說明自身品格高潔,這樣的人才必定受曹操喜歡的。

    其二:英勇善戰

    他手下有一支特殊的部隊,相傳人數只有八百,但總是衝鋒在前,人稱“陷陣營”。“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沒所攻擊無不破者”。可見良將帶出來的兵也是可一敵百的猛士。

    其三:忠心為主,善於納建

    一生跟隨呂布南征北戰,當呂布忌憚他要收起兵權是為毫不猶豫的交出;當呂布要其衝鋒陷陣是也是毫不猶豫的第一個衝上去。當呂布的揮下都背叛時,也只有他堅定跟隨,最終隨著呂布一起被殺。

    不難發現,高順身上的三大優點,恰恰是曹操所喜愛的性子;可奇怪的是,面對這麼有才能,發明騎兵部隊的良將,曹操最終卻殺掉了他。高順明明比大多數人有名有才能,卻下場這麼參?

    首先,高順在呂布舊部中的地位跟特殊。不難發現,儘管呂布沒有經常重用高順,但後者在呂布舊部中,有著很高的威望。可以這麼說,呂布手下有一文一武;文是陳宮,而武就是高順。這位就意味著,即便高順投降了曹操,他也隨時都有能力振臂一呼,引起呂布舊將的追隨。或許有人會問,以曹操籠絡人心的能力,面對高順可以成功嗎?

    這個可能性很低的。縱觀高順一生,他出現在世人眼中,便是呂布的收下了。在呂布輾轉中原各地之時,高順也不曾離去。最重要的是,高順明知呂布忌憚自己,他的忠心卻依舊沒曾改變。試問這樣的人,恐怕曹操也沒能力拉攏吧。再加上呂布非死不可,所以即使高順投降了曹營,曹操也會覺得心裡不踏實。

    其次最為重要的一點,曹操也有可能是為夏侯惇報仇出氣。夏侯惇是什麼人?曹操本家的堂弟,也是曹操最為信任的人。曹操生性多疑,唯獨夏侯惇能夠不用通報,並且能帶刀進入他的臥室。可以說曹操對夏侯惇的信任,比荀彧、曹丕等都要高。那麼高順是怎樣與夏侯惇結怨的呢?

    這個仇就大了,大家都知道夏侯惇是瞎了一隻眼的,被稱為“獨目將軍”,更有人戲稱他為“盲夏侯”。這對於注重外表的夏侯惇來說,不亞於經常在他傷口上撒鹽。而導致其失去一隻眼的不是別人,正是高順。原來,在劉備客居徐州時,徐州牧陶謙在病重之時,將州牧的位子讓給了劉備。在後者接管徐州之後,他與南方的袁術發生衝突。不曾想到在這時呂布趁虛而入,將劉備趕出徐州。不得已之下劉備就只能向曹操救援。這時候的曹操還是很器重劉備的,見到他發出救援訊息後,就立刻派出了夏侯惇前去支援。

    《三國志先主傳》:(劉備)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為順所敗。《三國志夏侯惇傳》:“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徵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

    從時間上來看,夏侯惇就極有可能是傷在高順手下,才丟了自己的左眼。

    裴松之注引《魏略》:“時夏侯淵與惇俱為將軍,軍中號惇為盲夏侯。惇惡之,照鏡恚怒,輒撲鏡於地。”

    夏侯惇丟了一隻眼可謂讓他受盡嘲笑,而曹操必定知道這些事的。如今高順落在了自己的手中,見其不投降,也懶得在廢心思,不如直接為自己的兄弟報仇。於是一代猛將高順就這樣落得身首異串的悲慘下場。

    結語:或許正如《三國演義》開頭所寫,“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成空。”任你是才華出眾的猛將,還是足智多謀的謀士,一步踏錯便是身首異串的下場。縱使高順再有能力,創出騎兵部隊,一旦失敗最終也是身死道消。

  • 6 # 浩中一內

    這個問題的本省來說有點毛病,那就是騎兵部隊不是在三國時期發明的,騎兵早在趙國時期就已經運用到戰爭之中,並且中國的騎兵的發展在漢武帝時期得到了完美的展示。漢武帝時期,名將衛青、霍去病憑藉漢朝強大的騎兵,多次大敗匈奴,匈奴殘部遠遁大漠以北,從此不敢南侵。所以很明顯不是高順發明瞭騎兵隊伍。

    再來回答高順為何下場悲涼的問題

    高順雖然在三國曆史的文獻記載不多,但是從零星的記載中,可以看出高順是一個武藝超群,有勇有謀,而且忠義十足,又治軍嚴明,品德高尚的將士。然而這樣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最後卻在三國曆史中,悲催的走完了他的一生。呂布被曹操攻破後,高順不願投降,便被砍了腦袋,懸於城樓示眾三日。

    高順一代名將隕落,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便是高順不願投降曹操。一個有勇有謀,實力超群的戰將,既然不能為曹操所用,曹操自然是要殺他的。

    高順之所以命運悲催,是因為他跟錯了一個老闆,呂布本身名聲不好,加強呂布在群雄逐鹿中,並沒有幹出成績。呂布自身是一個有勇無謀、性格容易衝動的人,他只喜歡聽好聽的,聽那些讚美之詞,高順作為其部下一名忠義之士,有頗有謀略,時常對他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對他的錯誤也是要指出批評的。所以呂布明知道高順對他衷心不二,也沒有重用他,聽他的意見。

  • 7 # 哦豁1993

    建安三年十月,秋風蕭殺!曹操親率大軍向徐州進發!呂布與陳宮守下邳,派高順、魏續、成廉、張遼等率軍於彭城西阻敵!此役因陳登廣陵兵臨陣倒戈,致使高順的陷陣營落入曹軍重圍中,全軍覆沒!七百多幷州軍士無一投降,最後幾個傷兵是相互補槍壯烈的!疼得曹操都淚流滿面,囑咐手下好生安葬! 張遼單槍匹馬,殺入重圍,救出高順、成廉,逃回下邳!曹操水淹下邳,呂布主張投降,遭陳宮與高順反對,被罷免軍權!素來幷州兵不服兗州兵,幷州將領宋憲、侯成不願剩下的幾百幷州兵,再為陳宮賣命,決定反水,將陳宮、高順、呂布捆入曹營!曹操勸降高順、陳宮未成,遂令處死;呂布求降被劉備那句提醒削了腦袋!前去沿海搬救兵的張遼,聞呂布高順已死,前來曹營求死陪葬!後被曹操勸說,關羽擔保,歸降朝廷! 這給後人似乎存下懸念,曹操為何殺掉本領更大的高順,反而留下張遼?高順為何不降曹,是真的愚忠呂布,還是討厭曹操?高順的下場,真的很淒涼嗎,還是另有隱情? 其一,真的是高順射瞎夏侯惇一隻眼睛,曹操要報仇? 曹操真是如此小肚雞腸,豈能算一代梟雄?那個殺死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韋典的張繡賈詡還能二度降曹,焉能活得很好嗎?那張遼還刀劈李典叔叔李進呢?這樣冤冤相報還能有機會幹大事嗎? 其二、真的是高順對呂布的愚忠嗎?這種說話就更可笑了! 呂布有八大將,高順被曹操處死,張遼、臧霸、侯成、宋憲四個降曹,魏續、曹性戰死,郝萌因想回河內老家,夜襲呂布未遂,被副將曹性殺死。 高順平常直言,惹呂布不爽,又因與郝萌平常關係不錯,呂布對其疑心,遂剝了高順的陷陣營指揮權。打仗時由高順率領,打完仗部隊交給魏續!高順到了下邳,便與陳宮聯手,直接奪了主張投降的呂布軍權,準備死扛曹操,來次二度“濮陽死守”!熬死曹操! 可見高順已反呂在先,你再說高順在刑場上,去為搖尾乞憐的呂布愚忠赴義,那真的有點誤判高順了!那麼,高順為什麼寧死不降呢? 其三、唯一的原因,高順因陷陣營而求死 曹操非常器重高順,但是高順去意已決,加之他得罪曹營將領太多,無人出面幫他說話,這樣曹操急在心裡,卻找不到藉口挽留,只能眼看這高順緩步走向刑臺,從容赴死! 高順上刑場的情形,不似張遼,有關羽闖營為他下跪求情;加之高順求死心切,總是一臉不屑冷看曹操,這也斷了曹操進一步挽留的路子! 高順為什麼不降曹,難道如陳宮一樣看不上曹操嗎?非也!當曹操說:“可惜嘍!推出轅門斬首!”在刑場一言不發的高順竟然當著呂布的面含笑向曹操致謝:“多謝曹公恩典!”而不似陳宮那樣破口大罵!可見高順是敬重曹操的!要是正常情況下,他情願為曹操這樣英雄效力的!今世已無可能! 高順一心求死,唯一解釋是因為陷陣營兄弟!他們曾經發誓“但求同月同日死”,雖沒有劉關張出名,但是執行更為徹底!這是高順給隊伍灌輸的,如今兄弟們都走了,自己為他們報仇無望,活著還有何義! 這些天來,高順生不如死!一閉上眼睛,就想到陷陣營七百個弟兄,在數萬曹軍重圍裡,一刀刀殺敵,又一刀刀讓人砍死!沒有一個兄弟膽怯過,沒有一個兄弟示弱過,都是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揮刀砍向敵人的腦袋!特別是僅剩幾個已無戰力的傷兵,不願被俘,用槍互刺,含笑相約而去! 高順之所以殺出重圍,逃到下邳,本希望呂布能為幷州兄弟報仇,重新崛起,至少能把陷陣營兄弟屍骸帶回包頭。卻不料他們的大哥呂布竟要投降曹操!那樣七百個陷陣營幷州漢子不就白死了嗎?你要投降幹嘛不早決定,為什麼非要把家鄉的弟兄們拼光了再投降呢? 那一刻,他不再尊重呂布了,與陳宮聯手,罷了呂布的軍權!他決意賭一把,陳宮如果計算得逞,他就帶著陷陣營的兄弟們屍骨回家,從此退出江湖,為兄弟們守陵!如果陳宮算計失誤,他正好引頸求快,到另一世界找他的陷陣營。 這支騎兵精銳部隊是他親手打造,有著他許多的親骨肉,以及家鄉子弟!這是多麼值得驕傲的英雄團隊!唯一的遺憾,就是他們的主公,他們的大哥,為何是呂布,而不是曹操!不過,死在曹操這樣的英雄手中,他和他的陷陣營不覺得丟人! 如果你是高順,你會這樣選擇嗎?或許只有親身經歷過那樣生死與共兄弟情的人,才會真正理解高順的感受與決定! 換個角度,雖然高順沒有建立張遼後來逍遙津之戰的輝煌戰功,但在軍魂鑄造發展史上,高順儼然豎起人性高度的豐碑!至少我們會為這樣的中國古代軍人精神點讚的!這可是早美軍一千多年的“兄弟連”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性35歲是職場上的一道坎。大家會有職場危機與焦慮感嗎?如何應對焦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