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野音樂
-
2 # 藝術資訊
電視劇《紅樓夢》1987經典版
主題曲是《枉凝眉》出自—第五回
原著者曹雪芹作詞、王立平作曲,原唱陳力。這首歌主要講述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理想”因各種不可抗因素最終破滅,林黛玉淚盡而逝的悲情故事。
曲內容如下;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
夏!
-
3 # 理念不同沒有對錯
新版紅樓夢
開場:《開闢鴻蒙》片尾:《飛鳥各投林》
舊版紅樓夢
《枉凝眉》
-
4 # 久旱逢甘雨
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揭示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對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
5 # 騎驢少年焚小仙
略懂點皮毛的人,可能會從一些教科書裡看到對該書的思想評價,認為曹雪芹是在揭露批判沒落的封建社會。這倒也沒錯,但整部《紅樓夢》的意圖遠不在此。或者說,曹雪芹真正的意圖並不在此。
封建制度等級森嚴,貴賤分明,男尊女卑,官網緊密,所以曹雪芹一開始便設定了頑石“賈寶玉”,讓他出場在其中鬧一鬧。作為賈母眼中的心肝寶貝,賈政眼裡的廢物草包的賈寶玉,因為身份,與生俱來便有著非同尋常的高貴,但是賈寶玉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卻又與自身的高貴身份格格不入。尤其在同曹雪芹設定分別代表不同價值理念的林黛玉和薛寶釵相互糾纏在一起,於是,一幕幕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在讀者眼前接連不斷。
鬧完了,就是結局。賈家凋落,而賈寶玉跟著一僧一道,消失了。
社會性的揭示和批判,對曹雪芹而言,是附帶的;但人性的探究和揭示,才是曹雪芹最重要的目的所在。整部《紅樓夢》的性質,則是在全方位地探尋人性美的存在狀態和幻滅過程。
曹雪芹是把觸角深入到了存在與虛無這一根本的形而上學的問題上去。也就是說,《紅樓夢》的真正價值,在於它的哲學意義。餘秋雨在《中國文脈》一書裡對《紅樓夢》評價道:
“它為天地人生設定了一系列宏大而又殘酷的悖論,最後都歸之於具有哲思的巨大詩情。雖然達到了如此高度,但它的極具質感的白話敘事,竟能把一切不同水準、不同感悟的讀者深深吸引。這又是世界上寥寥幾部千古傑作的共同特性,但它又中國得不能再中國。
於是,一部《紅樓夢》,慰撫了五百年的(文化和精神)荒涼。”
最能體現《紅樓夢》這本書的主旨的,就是那首出自跛足道人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還有一句話,一樣最能體現《紅樓夢》的主旨: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好就是了,了就是好。真就是假,假就是真。好好了了,了了好好,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翻來覆去,難怪不懂這一背後形而上學含義的朋友會覺得“囉嗦”。
紅樓夢,其實把儒家、道家、佛家,挨個審視了遍。最後曹雪芹得出的人存在的終極性質:虛無。因此,曹雪芹真正的目光所在,不是什麼封建社會政治制度,而是文化。他把到他為止佔據根本地位的儒、道、佛三家,放在一起,透過文學性手法全部審視了。他要探究的是:人的意義和人生的意義。或者說,存在。曹雪芹和德國哲學家康德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我常想,如果那時候像現在,中西很容易便可聯通,曹雪芹讀過了康德,又會怎樣。而如果兩百年後像薩特這樣的哲學家提出《存在與虛無》這樣的命題直接透過標題醒目,他們又會不會成為至交。甚至曹雪芹也許會放棄文學,直截了當地直奔哲學。
像《紅樓夢》所涉及的這些終極命題和我剛剛寫作的一篇文章裡提到的絕對性和確定性相關命題一脈相承。
人心是一面鏡子。《紅樓夢》提到的風月寶鑑,正是一面照盡人心的大鏡子。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面鏡子照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在數千年的中國思想史中,我們幾乎看不到一種要從根本上把客觀世界當成鏡子來反觀自己、發現自己、認識自己的努力,相反,總是看見把人心當成平靜的湖水,如同明鏡,一切漣漪和波瀾,一切欲求和衝動都不是“本心”,都是對本心的干擾和遮蔽。真正的本心則是“虛靜”、“無事”、“空”。這樣一種“人之鏡”,不但沒有激發華人的自我意識和自由意志,反而成了使人放棄一切,退入無所欲求的永恆虛無之境的“寶鑑”。
所以,賈寶玉無心功名,只顧風月。而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這大抵已直抵曹雪芹作為一個男人心中對“存在的意義”擺脫虛無的歸宿。為女人生,為女人死,哪怕為女人糾糾纏纏綿綿密密一輩子。都道是,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
那女人呢?為男人哭,為男人笑,為男人上吊、抹脖子,外加陪男人睡覺?
這些就是男人和女人存在的終極意義?
總之,中國傳統的“人之鏡”不是用來照出活生生的人的,而是用來照出世界的空虛和人心的空虛,照出世界與人心的一抹平的清靜和虛靜,總之是照出人的“不存在”的。《紅樓夢》第十二回寫到“賈天祥正照風月鑑”,說那風月寶鑑乃“出自太虛幻境空靈殿上,警幻仙子所制,專治邪思妄動之症”,只是千萬不能照正面,只能照背面。賈瑞為治自己的相思病,拿寶鑑反面一照,照出一個骷髏,嚇了一跳;正面一照,照出他日思夜想的鳳姐,於是忘了跛足道人的告誡,不斷地照正面,終於丟了性命。
設想一下,假如賈瑞聽了道人的話,繼續剋制自己去照鏡子的反面,則相思病無疑是可以治好的;然而這樣活著也只是一具骷髏,因為他在鏡子中看見了自己的不存在,看見自己只是一個活死人。難怪當賈瑞的家人怪罪於鏡子,要架火來燒時,只聽鏡內哭道:“誰叫你們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整部《紅樓夢》所講的無非是:活著是假,死了是真,人是假,非人是真,存在是假,不存在(虛無)是真。賈寶玉只是“假寶玉”,只有重新變回一塊無情無慾無煩惱的“石頭”,才是“返璞歸真”——所以又叫《石頭記》。
中國傳統的“自我意識”,就是意識到自己是非人、非意識;中國傳統的“超脫”“淡泊”,就是明白自己反正逃不掉非人的命運和虛無的結局;中國傳統的“自由”,就是取消自由意志之後的一身輕鬆、無所謂和玩世不恭;中國傳統的“獨立人格”,就是自覺地扼殺自己的個性、使之抹平在“自然”(泛)“道德”“天理”的平靜水面之下,就是堅持自己的無人格。作為個人,傳統華人是完全絕望的。中國傳統沒有個人,只有整體。個人只不過是這個整體的工具。因此華人什麼都可以有,就是不可以有靈魂。否則,註定是悲劇。
一部《紅樓夢》實際上,是抽了儒道佛三家的筋。曹雪芹是在徹頭徹尾的絕望、虛無感中和無窮無盡的悲愴中寫下這部著作的。
所以,讀《紅樓夢》會給你帶來不是一般的蒼涼感和淒涼感。也才證明,你開始上了讀懂之路了。
《紅樓夢》之後,中國文學能達到曹雪芹這一高度的,也就是一百多年後五四運動時期的魯迅。
-
6 # 掃書萌主
“《紅樓夢》簡直是一個碰不得的題目,只要一碰到它就不可避免地要惹出筆墨官司。”不少紅學家這麼說。我們說到紅樓夢,通常談到的都是寶黛或者寶釵之戀。然而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我們不僅僅要把它解讀成一個有關愛恨情仇的故事。它講述的是一個家族的悲與歡。
不同的人對此的解讀自然有別。有的人從寶玉身上看到了哈姆雷特似的困惑:到底該怎樣去選擇?有的人從此讀出了些許古希臘命運式的悲劇。也有人窺測到了《紅樓夢》中的各種美:女性之美、愛情之美、悲劇之美,等等。
這些文字可以用偉大二字來形容。
-
7 # 醉夢仙森47168638
紅樓夢的主題是表達反對封建主義,對當時社會的不滿,描寫了四大家族的興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種錯綜複雜的矛盾,揭示了人心的美,醜,善,惡。間接反映了封建社會壓抑人性的一面。是
-
8 # 娛樂圈不放假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以自己和親戚家庭的敗落為創作素材的,因此帶有一定的回憶性質;但他創作的《紅樓夢》是小說而不是自傳,不能把《紅樓夢》作為曹雪芹的自傳看待。
《紅樓夢》總的主題思想是反封建主義,在這個總主題下,作者透過賈寶玉、林黛玉兩個典型人物,對當時現存正統的封建社會秩序都表示反對,因而這兩個典型就成為封建社會的叛逆形象。 在曹雪芹的筆下,象徵著封建社會的榮國府和寧國府,就是腐敗不堪的兩個封建貴族大家庭,作者借用柳湘蓮的話說:“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這是作者對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總抹一筆,是最尖銳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讀者可以看到,這兩個封建官僚家庭裡的大大小小的主子們,除了享樂,除了做那些見不得人的骯髒事外,沒有一件正經的事幹,而且他們勾結官府,草菅人命。
在曹雪芹的筆下,連當時的封建朝廷都不過是“見不得人的去處”。賈妃回府,只是“滿眼垂淚”,“嗚咽對泣”,其他的人也都是“垂淚無言”。作者筆下的這幅省親圖,除了虛有其表的空排場外,動到真情實感的就是這一副哭泣的場面。 作者透過賈寶玉,反對“文死諫、武死戰”,說“有昏君方有死諫之臣”。罵那些官僚是“國賊祿鬼”。說孔孟的經典之作,也不過是“杜撰”的。作者還透過探春之口,說:“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竊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說理學大師朱熹的話,也不過是“虛比浮詞,哪裡都真有的?”大家知道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在清代是封建法規的準繩,是治國之大綱,人人違反不得的,而曹雪芹卻用這些亦莊亦諧的話,來加以輕蔑和否定。 賈寶玉特別反對“仕途經濟”,即讓他走讀書做官的道路。這“仕途經濟”,是歷來封建政權得以世世延續的根本制度,也即是眾所周知的科舉制度。曹雪芹透過賈寶玉反對“仕途經濟”,無異是將批判的矛頭指向封建政權的基礎。
《紅樓夢》裡作者著力描寫的是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及其悲劇。這個愛情故事具有深刻的內涵,與以往所有的愛情故事都有所不同。首先,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不是一見傾心式的愛情而是在長期相處共同生活中產生的愛情。這樣,這種愛情也就有了生活和思想的基礎。其次,他們的愛情是以共同的生活理想和社會理想為基礎的,這就是共同的反封建的思想。這是他們愛情牢固的基礎。薛寶釵就是因為缺少這一點,賈寶玉終於選擇了林黛玉。第三是他們的個性氣質相投,賈寶玉崇尚自然天真,喜歡自由,擺脫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法的束縛,擺脫世間一切俗套,追求個性的自由和解放,這恰好符合林黛玉的個性和脾氣。而這正好說明他倆所共同追求的是個性解放! 在中國的婚姻史上,以以上三個原則作為婚姻選擇標準,這在古代是絕無可能的。
實際上曹雪芹在這裡已經提出了一個現代婚姻的原則。而這一原則到今天在全世界也還沒有真正能實現。因為這一原則是具有超前性的,是人類自身的文明和發展的一個進步。 以往我們研究《紅樓夢》,較多地注重《紅樓夢》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和揭露,很少注意它新的社會理想和生活理想,現在看來這未免有點片面。曹雪芹對封建社會的批判無疑是深刻的,但他同時又提出了新的生活的理想。在曹雪芹筆下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描寫,實際上就是曹雪芹新的社會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曹雪芹的批判是屬於他自己的現實社會的,而他的理想卻是屬於未來社會的。
曹雪芹透過賈寶玉還提出了反對封建的等級制度,主張自由和平等的要求。特別是曹雪芹透過賈寶玉提出了重女輕男的主張,甚至說“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見了男人“濁臭逼人”。孤立地看這句話,似乎不可理解,但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的封建社會,一直是男權社會,男尊女卑是天經地義。賈寶玉的這句話,無疑是對男權社會的一個否定,是對男女平等的一種矯枉過正的呼籲。 賈寶玉的這種反封建思想,究竟是什麼性質呢?有人認為是封建的民主思想,我認為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對封建統治有利的思想,賈寶玉的思想是對封建社會的叛逆,是與賈政所代表的思想對立的,所以賈政說賈寶玉弄到後來要“弒君殺父”,因而要趁早打死他。這一情節,把賈寶玉和賈政所代表的兩種思想的對抗性交代得十分明確。何況在乾隆時代,中國從明代開始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經濟,已經有較大的進展了,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映這種新的生產關係的思想家在明代後期已經出現,這就是激進的初期民主主義思想家李卓吾。而《紅樓夢》的思想顯然是受他的影響的。
所以從《紅樓夢》所反映的反封建的內容來看;從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內涵來看;從賈寶玉與賈政的思想衝突的實質來看;再從《紅樓夢》的思想淵源來看,我認為《紅樓夢》的民主思想,已是具有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民主思想。這種思想是與封建正統思想對立的,是具有歷史的進步性的。只不過,它是借用一個特殊的典型形象並用特殊的語言方式來表現的,與哲學語言的直觀性不同罷了。 《紅樓夢》共寫了七百多個人物,其中稱得上典型的也有數十人。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襲人、史湘雲、妙玉、賈母、劉姥姥等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小說是憑藉它所創造的典型形象以傳世的,《紅樓夢》擁有這麼多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這在中外古典小說中,也是非常突出的。
曹雪芹留下來的《紅樓夢》只有八十回的抄本,八十回以後也寫了一些,但未流傳下來。今傳的後四十回是高鶚和程偉元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用木活字排印《紅樓夢》時加上去的。其稿本的來源據程偉元的序言裡說是從“鼓擔”上買來的,也有人說是高鶚續寫的,但以前一說較為可信。 乾隆末年到嘉慶年間,《紅樓夢》的續書很多,但仍以程、高印續的較好,故程、高續本能流傳至今,然與雪芹原作比較,其差距還是很大的。 《紅樓夢》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內涵是非常豐富和深邃的,所以研究《紅樓夢》的學問被稱為“紅學”。
《紅樓夢》在世界現實主義小說史上,是具有領先地位的。它比歐洲最早的現實主義大師法國的司湯達(1783—1842)、福樓拜(1821—1880)要早出整整一個多世紀;比巴爾扎克(1799—1850)早出80多年;比俄國的現實主義大師果戈裡(1809—1852)和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也要早出一個世紀左右。因此,在世界文學史上,由作家創作的現實主義小說的強烈光芒,是由曹雪芹的《紅樓夢》首先放射出來的。 曹雪芹的《紅樓夢》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是理想主義的。他對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的批判是現實主義的,而他對寶黛愛情深刻動人的描寫、他們至死不渝的追求和對美好的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則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是理想主義的,而這種對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正是曹雪芹對未來世紀的奉獻!
-
9 # 自樂堂主
這個題目,實在是太大了!大的讓人不敢碰觸。因為它根本就沒有標準答案。
《紅樓夢》作者自己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誰能解?誰也可以解,誰也解不開!
《紅樓夢》就是一座迷宮。誕生二百多年來,一直有人在解。可解來解去,誰也不敢說自己的解,就是完全正確的。魯迅先生在論述《紅樓夢》的主題時就說過:“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每個人解的,就是自己看見的那一點兒理解,是一家之言。大家者,如胡適、周汝昌他們,有他們大的理解;草民百姓,有草民百姓小的理解。如此看來,《紅樓夢》研究的門檻並不高,每個人都可以試一試。
既然如此,我也就大著膽子,談一點自己的一家之言。
在我看來,《紅樓夢》就是一部探討人生的書。它終極追求的是人生的解放,個性的解放。這就是《紅樓夢》的主題思想。《紅樓夢》成書二百多多年來,對它的主題宗旨,有各種各樣的解讀。有階級鬥爭說,有自傳說,有愛情說等等。應該說,這些解讀,都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據的。是《紅樓夢》研究的重要成果。但是,我認為這些解讀有低了一個層次之嫌。
實際上,曹雪芹終極追求的,並不是這些,而是更大的,更深刻的思考——即關於人生、人性的思考。他用文學的形式,把這種思考提高到哲學的,人生觀的高度。人生應該怎樣過?應該追求什麼?個性應該受到束縛嗎?曹雪芹,是一個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人。他富貴繁華似錦過;他貧困潦倒過;他享過福;他遭過罪。它體驗了人生的各種滋味:生離死別,悲歡離合,興衰成敗,貧富榮辱。他把人生的一切都經歷了,看透了。他可以說是一個“過來人”。
然而,他這個“過來人”,並沒有逃於莊,遁於禪,消極出世。相反的,他積極入世。他看到,人世間有那麼多美好的女子(金陵一百零八釵),有那麼多美好的事;他看到,人世間有那麼多的美被惡勢力毀滅,一出出悲劇就在他眼前發生。他要把這些記錄下來。於是,一部《石頭記》便產生了。後又在“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終於大功告成,書成矣!
對美的欣賞,對罪惡的厭惡,使他強烈地渴望個性的解放,人生的解放。但是,在那樣的封建社會的大環境下,他只能“隱去真事,假語村言”。“好即是了,了即是好”!他怕我們不理解,特意宣告,“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曹雪芹一片苦心,難為壞了多少後人!
真個是: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回覆列表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以自己和親戚家庭的敗落為創作素材的,因此帶有一定的回憶性質;但他創作的《紅樓夢》是小說而不是自傳,不能把《紅樓夢》作為曹雪芹的自傳看待。
《紅樓夢》總的主題思想是反封建主義,在這個總主題下,作者透過賈寶玉、林黛玉兩個典型人物,對當時現存正統的封建社會秩序都表示反對,因而這兩個典型就成為封建社會的叛逆形象。
在曹雪芹的筆下,象徵著封建社會的榮國府和寧國府,就是腐敗不堪的兩個封建貴族大家庭,作者借用柳湘蓮的話說:“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這是作者對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總抹一筆,是最尖銳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讀者可以看到,這兩個封建官僚家庭裡的大大小小的主子們,除了享樂,除了做那些見不得人的骯髒事外,沒有一件正經的事幹,而且他們勾結官府,草菅人命。在曹雪芹的筆下,連當時的封建朝廷都不過是“見不得人的去處”。賈妃回府,只是“滿眼垂淚”,“嗚咽對泣”,其他的人也都是“垂淚無言”。作者筆下的這幅省親圖,除了虛有其表的空排場外,動到真情實感的就是這一副哭泣的場面。
作者透過賈寶玉,反對“文死諫、武死戰”,說“有昏君方有死諫之臣”。罵那些官僚是“國賊祿鬼”。說孔孟的經典之作,也不過是“杜撰”的。作者還透過探春之口,說:“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竊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說理學大師朱熹的話,也不過是“虛比浮詞,哪裡都真有的?”大家知道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在清代是封建法規的準繩,是治國之大綱,人人違反不得的,而曹雪芹卻用這些亦莊亦諧的話,來加以輕蔑和否定。
賈寶玉特別反對“仕途經濟”,即讓他走讀書做官的道路。這“仕途經濟”,是歷來封建政權得以世世延續的根本制度,也即是眾所周知的科舉制度。曹雪芹透過賈寶玉反對“仕途經濟”,無異是將批判的矛頭指向封建政權的基礎。
《紅樓夢》裡作者著力描寫的是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及其悲劇。這個愛情故事具有深刻的內涵,與以往所有的愛情故事都有所不同。首先,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不是一見傾心式的愛情而是在長期相處共同生活中產生的愛情。這樣,這種愛情也就有了生活和思想的基礎。其次,他們的愛情是以共同的生活理想和社會理想為基礎的,這就是共同的反封建的思想。這是他們愛情牢固的基礎。薛寶釵就是因為缺少這一點,賈寶玉終於選擇了林黛玉。第三是他們的個性氣質相投,賈寶玉崇尚自然天真,喜歡自由,擺脫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法的束縛,擺脫世間一切俗套,追求個性的自由和解放,這恰好符合林黛玉的個性和脾氣。而這正好說明他倆所共同追求的是個性解放!
在中國的婚姻史上,以以上三個原則作為婚姻選擇標準,這在古代是絕無可能的。實際上曹雪芹在這裡已經提出了一個現代婚姻的原則。而這一原則到今天在全世界也還沒有真正能實現。因為這一原則是具有超前性的,是人類自身的文明和發展的一個進步。
以往我們研究《紅樓夢》,較多地注重《紅樓夢》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和揭露,很少注意它新的社會理想和生活理想,現在看來這未免有點片面。曹雪芹對封建社會的批判無疑是深刻的,但他同時又提出了新的生活的理想。在曹雪芹筆下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描寫,實際上就是曹雪芹新的社會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曹雪芹的批判是屬於他自己的現實社會的,而他的理想卻是屬於未來社會的。
曹雪芹透過賈寶玉還提出了反對封建的等級制度,主張自由和平等的要求。特別是曹雪芹透過賈寶玉提出了重女輕男的主張,甚至說“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見了男人“濁臭逼人”。孤立地看這句話,似乎不可理解,但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的封建社會,一直是男權社會,男尊女卑是天經地義。賈寶玉的這句話,無疑是對男權社會的一個否定,是對男女平等的一種矯枉過正的呼籲。
賈寶玉的這種反封建思想,究竟是什麼性質呢?有人認為是封建的民主思想,我認為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對封建統治有利的思想,賈寶玉的思想是對封建社會的叛逆,是與賈政所代表的思想對立的,所以賈政說賈寶玉弄到後來要“弒君殺父”,因而要趁早打死他。這一情節,把賈寶玉和賈政所代表的兩種思想的對抗性交代得十分明確。何況在乾隆時代,中國從明代開始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經濟,已經有較大的進展了,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映這種新的生產關係的思想家在明代後期已經出現,這就是激進的初期民主主義思想家李卓吾。而《紅樓夢》的思想顯然是受他的影響的。所以從《紅樓夢》所反映的反封建的內容來看;從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內涵來看;從賈寶玉與賈政的思想衝突的實質來看;再從《紅樓夢》的思想淵源來看,我認為《紅樓夢》的民主思想,已是具有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民主思想。這種思想是與封建正統思想對立的,是具有歷史的進步性的。只不過,它是借用一個特殊的典型形象並用特殊的語言方式來表現的,與哲學語言的直觀性不同罷了。
《紅樓夢》共寫了七百多個人物,其中稱得上典型的也有數十人。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襲人、史湘雲、妙玉、賈母、劉姥姥等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小說是憑藉它所創造的典型形象以傳世的,《紅樓夢》擁有這麼多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這在中外古典小說中,也是非常突出的。
曹雪芹留下來的《紅樓夢》只有八十回的抄本,八十回以後也寫了一些,但未流傳下來。今傳的後四十回是高鶚和程偉元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用木活字排印《紅樓夢》時加上去的。其稿本的來源據程偉元的序言裡說是從“鼓擔”上買來的,也有人說是高鶚續寫的,但以前一說較為可信。
乾隆末年到嘉慶年間,《紅樓夢》的續書很多,但仍以程、高印續的較好,故程、高續本能流傳至今,然與雪芹原作比較,其差距還是很大的。
《紅樓夢》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內涵是非常豐富和深邃的,所以研究《紅樓夢》的學問被稱為“紅學”。
《紅樓夢》在世界現實主義小說史上,是具有領先地位的。它比歐洲最早的現實主義大師法國的司湯達(1783—1842)、福樓拜(1821—1880)要早出整整一個多世紀;比巴爾扎克(1799—1850)早出80多年;比俄國的現實主義大師果戈裡(1809—1852)和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也要早出一個世紀左右。因此,在世界文學史上,由作家創作的現實主義小說的強烈光芒,是由曹雪芹的《紅樓夢》首先放射出來的。
曹雪芹的《紅樓夢》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是理想主義的。他對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的批判是現實主義的,而他對寶黛愛情深刻動人的描寫、他們至死不渝的追求和對美好的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則既是現實主義的又是理想主義的,而這種對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正是曹雪芹對未來世紀的奉獻!